历史上卧薪尝胆的人物

2023-01-16

第一篇:历史上卧薪尝胆的人物

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及事迹

1、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8、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9、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10、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第二篇: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十大英雄人物

盘点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十大英雄人

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精神才能立于天地间。那些担当了民族精神的人,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国家评论》(The Nation Review)说:历史是前进的,英雄是伟大的,但是追随历史的只有这些软弱无力的文字。人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堕落。正如我心目中的英雄----丛飞却只是众多人眼中的傻子。‚好人好报‛成为对这个社会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最好的嘲弄。英雄也罢,傻子也罢。所谓民族精神不是在发扬光大,而是在历史的潮流里灰飞湮灭……

NO.1 墨翟

对墨翟的赞誉来自他的论敌。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虽然指责他的说教使人无父无子,过着禽兽般的生活,却又说他不辞劳苦,不顾身体,百挫而无反顾,以拯时世之陆沉。庄子亦反对墨翟学说,说:‚其生也游,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却由衷地赞叹墨翟其人:‚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皆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迈者形象出现,唯独在墨翟面前失去了自信,只是说他此等苦行,惟有你墨翟自己能践之,不能责望于人。庄子的预言倒是没错。墨翟其人其学均成为中国文化的绝响。想到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外儒内法‛牧民之术,造就了中国政治的虚伪和残酷;庄禅文化进退自如的人生哲学,造就了中国人心理的自私和麻木,我们一定会为这个民族不能让 ‚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样具有宗教情怀的思想种子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而遗憾。《圣经》上称,种子撒出去,会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地上。墨翟的思想应该是落在荆棘里了。胡适说:‚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人物。‛在我的心目中,墨翟急人之难,勇人之事,虽杀身成仁,而足不旋踵,乃我国第一位大侠。

NO.2 颜真卿

谁都知道这是一位创造了汉文字艺术巅峰的书法大家,却鲜有人知道他刀光剑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万敌军如履平地的一条铁血汉子,知道他是风雨飘摇、烽烟四起的中唐时代之忠臣烈士。刚正耿直的人格和瑰丽雄浑的艺术在他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巨大骄傲,也是其历尽苦难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颜体厚重雄强、大气磅礴的书风,我就觉得自己回到了汉唐,那个创造经典的时代,也是人格伟岸的时代。在平定安史叛乱中,颜真卿凑集河北二十万大军拖住叛军,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场大仗。叛军势盛时,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没有陷落。后来,为了平息李希烈叛乱,他以七十七岁高龄独闯虎狼之地,面对土匪们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惧,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后自缢殉国。身为朝廷重臣,他为官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以致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写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这就是书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贴》的来历。寥寥数言,但研读起来却觉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

NO.3 辛弃疾

我一直以为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真实的萧峰萧大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为均冠绝当世,而文彩风流更是千古一人。你了解了他的一生,然后再去读他的词,便一定会惊异于我中华青史竟有这样光明俊伟的人杰。他会让我们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胆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绝功业比不上他的忠义之心,比得上他的风流潇洒比不上他怒澜排空的滔滔文才。青年时,辛弃疾献身民族救亡,起兵于已经沦陷敌国十多年的山东。他亲率五十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连夜弄驰千里押回建康,谱写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后在湖南主持军事,创臵‚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但观其一生,多遭朝廷误解,投散臵散于乡里数十年之久,与萧大侠一样受尽冤屈。英雄报国无门,横戈跃马、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郁积为满腔忠愤,尽托于如椽大笔而自铸伟词,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硬派抒情风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中国文人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辛弃疾一生却有进无退,始终没有忘记收复故国,复我文邦,真大英雄也!

NO.4文天祥

去年过吉安,去了一趟文天祥纪念馆。在里面参观的一个多小时内,未能见到一名其他游客。馆内陈列物有文物价值的不多,只有于佑任老先生的一幅字印象深刻。于先生病逝台湾后,遗嘱要求面北立墓,并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这让我想起当年文丞相伏首就刑前,要求面朝南方故国的情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江南死不休。‛真是千古英雄同一心啊!我中华历经浩劫而至今屹立,皆因为这些忠贞烈士的存在。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横空出世,从东亚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无人能撄其锋,其残暴酷虐更令天下人不寒而栗。欧洲人在饱受毁灭性打击而无可奈何后,把罪责归因于自己犯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称蒙古人为‚上帝之鞭‛。征服欧洲人后,他们开始攻击中原诸国,用22年时间灭掉西夏王国,用23年时间灭掉当时看起来最强大的金帝国。然后开始包抄南宋。在蒙古人看来,南宋将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对手。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仗打了近半个世纪,大汗蒙哥还在攻击合州钓鱼城的战斗中毙命。他们不明白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何以能抵抗这么久?在见到文天祥后,才发现这个民族身上蕴藏着一种很神秘很强大的力量。征服了大好江山,却征不服人心。蒙元统治中原近百年,如同过客,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文丞相一曲《正气歌》,却以满腔精忠之气,千年万世,让人们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悲壮雄烈的人格力量。

NO.5王阳明

少时读《三国》、《大明英烈》,觉得诸葛孔明、刘伯温天上之事知道一半,地上之事全部知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乃神人;后来沉迷金庸武侠世界,对那些在人迹罕至的山洞突然悟得武学真谛,然后横行天下无敌手的神奇际遇心驰神往。再后来,明白这一切都是传说和虚构,是自以为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白日梦。但读过阳明先生的传记后,我才明白中华历史上还真存在过这样的牛人。这个人集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武术大师于一身,千古之下,无人可比。想当年,他站在贵州龙场那个小小的驿站门前,独对如血残阳,惊天一悟,‚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从此中国的思想河流发生了巨大的转向,这与武侠小说中的大侠突然悟出武学秘笈具有同样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转折时刻,确实都有僧人、道士、方外异人出现。他断言:‚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不仅彻底瓦解了宋明理学,而且直抵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境域,更为要紧的是,让匍匐了数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突然明白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能量,‚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从此中国的历史由帝王史变成为名臣史、知识分子史。王阳明的个人气质近于古人所谓‚豪雄‛,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武林高手。他青年时任侠骑射,留情兵武,足迹踏遍江南塞北之地。在江西比武时,他以九矢全中的成绩震慑向他挑畔的内侍高手。正德十四年,宁藩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以十万大军,兵下南京,震动朝野。王阳明手无寸兵,却义无反顾,在强弱悬殊得不可思议的情况下,35天就生俘了朱宸濠,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技巧。他的事业功绩不仅在古今读书人中绝无仅有,在两千年的文臣武将中也十分突出。所以有人说: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而我以为,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之后唯阳明先生可当此论。

NO.6 夏完淳

中国诗歌自唐宋之后,沦落为文人吟风弄月,赏花佐酒的小道,步入江河日下的状态,特别是有明一代,时世钳口禁声,诗人低轸轻弦,几无大家。然而,至南明时期,时局板荡,山崩地裂,明诗词竟在谢幕之际重回高音区:悲歌击筑,不让荆轲《易水》;穿云裂石,可比东坡《大江》。在四海狼烟中,有一翩翩美少年成为我心目中千年才可一见的卓然英豪,他就是《别云间》的作者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他出生在一个忠烈之家。十五岁,即随父亲和老师起兵抗清,其父其师兵败后均投水殉国,自己也在回家探母时被捕,八十天后英勇就义,时年17岁。在南京受审时痛骂大汉奸洪承畴的情形成为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著名的历史细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一个17岁的少年在那样艰难的时世尚能如此力挺狂澜,知不可为而为之,乃我数千年礼义廉耻之邦屹立不倒的精髓。 NO.7 谭嗣同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他无疑属于后者。但人们心中也一直有疑问,谭本来有时间有条件像康梁一样脱身,为什么一定要决绝赴死,以33岁的大好头颅抛掷京华街头?这个疑问只能从谭嗣同的精神气质寻找答案。‚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这是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的一段话,联系到后来名垂青史的壮举,可见他是个以自己的行为实践自己思想的烈士。在那个新旧交替而前路不明、国家又危机四伏的时代,觉醒者的内心大都怀着极度的悲愤和焦虑,甚至绝望。谭嗣同的选择除了不屈不挠的勇气外,还有着‚抵抗绝望‛的悲情,而决不是‚文死谏,武死战‛儒家的忠君道德所能规范的。一百多年后,我读到《圣经》里的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这总让我想起谭的铮铮誓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NO.8 张自忠 关于张自忠的事迹网上书籍中到处都能看到,我并不比别人了解得更多。我的家乡,抗战时属第九战区,是中日两军搏杀的主战场。我小时念书的学校不远有座梧桐岭,当年就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山上至今有战壕和弹坑遗迹,我们还在岭上拾过弹壳。在一个名石溪的山乡,我见过一座合葬的抗战烈士墓。那是人迹罕至的山间,就一块平常的墓碑,刻着当时县长题的碑文,字迹已不太清楚。细看方知是国民党军李天霞部曾在此与敌寇激战数昼夜,为长沙会战的一部分。不久前读到萨苏先生《国破山河在》,这本书是作者在日本翻阅了大量史料写成的,真实而感人。他在书的《后记》中说:‚在这些资料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个当年的中国人,他们或刚烈、或勇猛、或聪颖、或机变,用他们的脊梁扛起那个时代中国的命运。‛八年抗战,那一代中国人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尊严而英勇赴死,以简陋的武器和凶残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是中国的国魂。张自忠将军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NO.9 赵一曼

最后两位英雄我选了两位女性。中国历史舞台给女性提供的机会不多,或者即使有也被男人们编写的史籍所埋没。只是到了近现代,国运多舛,加上五四启蒙,女性的觉醒成为民族精神觉醒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赵一曼,一个生于四川宜宾的美丽姑娘,在民族存亡之秋勇蹈绝地,与凶恶的敌人展开了刀枪相见的生死搏斗,‚红衣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后因战场负伤被捕受尽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在走上刑场的前夕,她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NO.10 李九莲

在赣南这块曾经风云际会而又终于被遗忘的贫瘠之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竟出了个刚烈女子,再次让我久难释怀。几千年专制暴虐的政治文化,造就了这个古老民族根子里无边无际的黑暗,种种残忍乖僻的邪气,凝结充塞于民族心理的深沟大壑之中。偶尔风荡,四处漫延,即成劫世。文革就是这样的劫世。吾生虽晚,记事时值七十年代中期,那个疯狂的年代却深印脑海:居住的老屋里满墙雪白的大字报,民兵们在批斗会上用梭标捅打四类分子的双腿。更有一位眉目清秀的老太太,因为丈夫是逃往台湾的国军军官,隔一断时间就要在村子前的谷场跪上一两个小时。老太太在寒风中或烈日下的满头白发,成为我关于人生的最次记忆,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其中会有凄婉的情绪影响自己的一生。后来,在看到报告文学《历史沉思录》时,内心的震撼难以言喻。《国家评论》(NationReview.com)说:主人公之一的李九莲——一个平平常常的中国女子的名字,二十年来让我无法忘记。这个女子短暂一生的故事我甚至不忍在这里复述,那需要很大的勇气。她无疑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但一个童养媳、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小城女性,在那个疯狂血腥的年代用鲜血担负起一个民族最后一丝理智和尊严,却是沉重的悲剧。想起从省城到北京那么多大人物要臵她于九死不生之地,我就感到无比的羞耻,他们比那个在她枪杀后凌害她身体的变态之徒更不可饶恕,尽管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仍然活在这个国度里享受荣华富贵。最后,请记住她喋血的日子:1977年12月14日(这时文革已结束,这位文革最激烈的批评者也被残杀);请记住她临终前写下的话:‚我就是像一只杜鹃一样啼出血来,又有何用?我向冰冷的墙壁喊一声,还会得到回音,而向活人呼喊千万遍,恰似呼唤一个死人!‛

第三篇: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坏了大人物好事的小人物们

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坏了大人物好事的小人物们2010-7-11 22:25:47

 本文摘自《青年博览》杂志2010年第2期

小人物之马车夫羊斟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经常是你敲我一榔头,我打你一棒子,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的好看。

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晕头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答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昨晚你有权不给我吃羊肉,今天我有权让你当俘虏。”就这样,羊斟驾着指挥车径直到了郑军大本营。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民以食为天,所以不给人吃饱饭带来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小人物之谋士许攸

小人物不仅能够毁家灭国,他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

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战。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曹操屡次向留守许都(今河南许昌)的荀彧写信告急,荀彧是巧臣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粮食,只能回信给曹操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不久以后,曹军还真的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原来袁绍手下有个叫许攸的谋士,他经常喋喋不休地给袁绍出谋划策。不过袁绍是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主儿,许攸的主意又恰好不合他的口味,于是袁绍就对许攸表现出一副爱搭不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态度。许攸得不到重用,伤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军乌巢粮仓的详细虚实。曹操听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军夜袭乌巢把袁绍辛辛苦苦积攒的粮食连烧带拿,折腾了个精光,从而一举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小人物之降将朱序

历史总是喜欢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坚也尝到了小人物给他带来的苦果。

公元383年,已经一统北方的苻坚把矛头指向了偏居江南的东晋,他打算消灭这个苟延残喘的政权,以成就自己并吞八荒的伟业。苻坚为了让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上演得华丽一些,一口气征调了90万大军南下。

苻坚跟随着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和晋军隔淝水相望。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现身说法,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无谓的抵抗。没想到朱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

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主动向前秦军挑战。谢玄派人对苻坚说,前秦军应该后撤,以便晋军过河后能腾出一块决战的场地。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请求,命令前秦军后撤。前秦军人多,在战前突然接到了后撤的命令,立即阵势大乱,这时朱序又在后方煽风点火,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样一来,前秦军将士们顿时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后撤变成了逃命,全军大溃。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志在必得的苻坚败在了朱序的手中,他建立的强盛的前秦帝国也因遭受重创而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中国统一的良机,被朱序的一声叫喊大大地推迟了。

也许羊斟、许攸、朱序等人在各自的主子眼里都是无关痛痒之辈。然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大人物们以当头棒喝。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那就是“建功立事,必靠于人”。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们固然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时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党史上重要人物研究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党史上

重要人物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努力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士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 重要人物 陈独秀 毛泽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向火红的七月,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他的又一个生辰。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让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努力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回顾过去的九十年,中国从被列强分割到现在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强国。中国人民从原来生活存在温饱问题到现在家家户户奔小康。中国从经济闭塞到现在加入WTO,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GDP居世界首位。中国从东亚病夫到现在腾飞在世界东方的巨龙等等,都说明我们的祖国在不断的发展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的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无不证明着党 1 / 11 的决策的伟大性,正确性。世博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七号飞船的上天都向世界证明中国在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党,就如一首歌里面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带领着我国人民不断创造,开拓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当然,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士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党史将会将他们铭记:

开党功臣陈独秀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建党问题上经历了从反对政党政治到成为中共党创始人的转变。由于他在党的创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中共“一大”当选为总书记。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在思想、组织和开展党的早期活动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思想上,为了创立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革命;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斗争,使更多先进知识分子明确认识到共产党的性质和目标。在筹划建党的时候,陈独秀深感缺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在20年初就托人帮忙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宣传,对当时的团员们和党员们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起了极大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在组织和早期活动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后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向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勇敢地向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宣战。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 2 / 11 陈独秀开始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假社会主义,筹办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以他在思想界享有的崇高声望,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受到无政府主义的攻击时,陈独秀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捍卫为建党扫清障碍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把思想界的泰斗《新青年》改办为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也是陈独秀做出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从中共一大到五大,陈独秀连任了五届党的总书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灾难的凄风苦雨中,在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中,由创党时的五十几个党员发展到遍布全国各地的五万七千多名党员,并且领导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北伐革命和上海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领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建国功臣毛泽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在思想上,毛泽东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进步与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 3 / 11 根据地。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式,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在革命战争过程中,毛泽东寻找到适合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路线:农村包围城市。创建了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及人民军队建设诸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实事求是地研 4 / 11 究和指导战争的思想认识路线、战争指导路线和一系列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和指导原则创。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后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50年代,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这表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由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时,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但是,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党也经历过挫折,发生过失误。然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 5 / 11 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后来者继续探索提供了借鉴。 尽管道路曲折,仍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

外交功臣周恩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外交家,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恩来从小就有挽救中国远大的志向,十二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6 / 11 新中国成立以后,协助毛泽东制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并在外交干部的培养和配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起到了设计师和指导员的作用。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成为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1954年周恩来首次以政府首脑的身份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旨在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通过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中英、中美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日内瓦会议进行期间,中美就两国侨民和留学生问题进行了五次接触。会议结束后,两国在日内瓦继续进行领事级会谈。一年后,又升格为大使级谈判。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中美大使级谈判就是这样开始的,从而为日后震动世界的中美恢复邦交谈判留下了伏笔。这次会议期间让世界充分了解和领略他高超纯熟的外交艺术和谋略智慧及风度奠定了作为享誉世界政治家外交家的地位。

1955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不顾自身身处险境毅然出席万隆会议,提出著名的方针,那就是求同存异。体现求同存异方针的“万隆精神”,揭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的新的一页,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 7 / 11 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11个国家,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

此后,周恩来率团出访非洲,为中国争取了很多非洲国家,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周恩来与柯西金进行机场会谈,避免了中苏两国的一场大战。通过“乒乓外交”,周恩来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效果,加快了实现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通过促进基辛格秘密访华促成了尼克松访华,中美还联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他的外交实践经常渗透着其外交思想的智慧火花,在对非洲的外交实践中,周恩来提出的同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同样,他的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也不断发挥指导作用,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实际上是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核。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的杰出贡献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不仅影响着当时,也影响着未来。至今,中国外交仍有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痕迹。

改革功臣邓小平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8 / 11 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巨大的政治 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 9 / 11 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设计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提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不断开拓新局面。他大力支持和推动农村改革,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指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提出要把军队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在解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已于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也在1999年底回归中国。党和政府在他和其他老同志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从而经受住严重的考验,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大功臣!

10 / 11

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优秀的共产党人,我们的党才有了这样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的领导,我们的祖国才被建设的越来越强大。作为新世纪的人才,我们一定要从这一代一代的革命前辈肩上接过这重重的担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世界奋斗终身。

11 / 11

第五篇:描写历史人物的成语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描写历史人物的成语

1. 背水一战 韩信

【背景】背水一战,故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违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解释】背:背向

水:指江河

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

成语解释: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近义词】破釜沉舟、背城借

一、济河焚舟 【反义词】望风而逃、临阵退缩 2. 完璧归赵 蔺相如

【背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释】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3. 负荆请罪 廉颇

【背景】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近义词】翻然悔悟、引咎自责、肉袒负荆 【反义词】死不悔改、一意孤行、兴师问罪 4. 望梅止渴 曹操

【背景】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由于条件反射)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他们凭借着这个(暂时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解释】人听说可以吃梅子就会不由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5. 四面楚歌 项羽

【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近义词】孤立无援、进退维谷 、腹背受敌、山穷水尽、楚歌四面 【反义词】左右逢源、一呼百应 、安然无恙、旗开得胜、起死回生 6. 破釜沉舟 项羽

【背景】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解释】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背城借

一、孤注一掷、济河焚舟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望风而逃

1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7. 卧薪尝胆 勾践

【背景】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

【解释】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 8. 纸上谈兵 赵括

【背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9. 指鹿为马 赵高

【背景】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解释】指鹿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是非分明、循名责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10. 三顾茅庐 刘备

【背景】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房;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近义词】礼贤下士、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 【反义词】拒人千里、虚情假意 11. 东窗事发 秦桧

【背景】传说秦桧杀害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秦桧的阴谋败露后,被捕入狱,在地狱里受苦,王氏给他作道场,并派道士去探访他。他对道士说:请告诉夫人,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露了;后遂用“东窗事发、东窗事犯”等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解释】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现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近义词】 露出马脚、破绽百出、原形毕露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图穷匕见 【反义词】 不解之谜、无头悬案 、秘而不宣 12. 如鱼得水 刘备

【背景】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解释】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找到了依靠。指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近义词】如虎添翼、情投意合、如鸟投林、水乳交融、志同道合 【反义词】寸步难行、步履维艰、釜底游鱼、格格不入、方枘圆凿 13. 退避三舍 重耳

【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到了楚 2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国,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认可,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战。”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解释】避:回避难所;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14. 初出茅庐 诸葛亮

【背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刚展露头角。 【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15. 图穷匕见 荆轲

【背景】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转局势。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荆轲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近义词】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显而易见、不明真相、扑朔迷离 16. 草木皆兵 孙膑

【背景】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苻坚的先锋部队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近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满腹疑团 【反义词】若无其事,镇定自若、坚如盘石、岿然不动 17. 围魏救赵 孙膑

【背景】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解释】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18. 毛遂自荐 毛遂

【背景】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 3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 。后因以“毛遂自荐”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之典。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解释】毛遂:战国赵国平原君的一位门客。 荐:推荐;荐举。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近义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反义词】自惭形秽、让位于贤、畏缩不前 19. 一鼓作气 曹刿

【背景】《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古代作战击鼓进军,擂第一通鼓时士气最盛。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意思是作战是靠士兵的勇气的。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解释】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 【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20. 千金买骨 郭隗(wei 三声) 【背景】出自《战国策·燕策一》 ,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 ,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故事流传至今,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解释】其义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 【近义词】千金市骨 21. 讳疾忌医 蔡桓公

【背景】虽然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并不直接出自于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但是,讳疾忌医的典故仍与这个故事有一定关系,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是讳疾忌医的代表,该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在这个故事里,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神医扁鹊良言,但最终,蔡桓公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近义词】文过饰非、涂脂抹粉

【反义词】杳无信息、怨府祸梯、为裘为箕、积谷防饥 22. 杀妻求将 吴起

【背景】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解释】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 23. 惊弓之鸟 更赢

【背景】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进裂,才跌落下来的。”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也作“伤弓之鸟”。同“惊弦之鸟”。 这里的“惊弓”是倒装的,其意思是“为弓所惊”;之:结构助词"的" 。 【近义词】伤弓之鸟、漏网之鱼、心有余悸 【反义词】初生牛犊、安之若素 24.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钟子期

【背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解释】比喻知音难觅(自己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近义词】知音难觅 25. 一字千金 吕不韦

【背景】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 4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自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解释】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形容说的话或写的字的价值很高。 【近义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生花妙笔、一言九鼎、一字千钧、一字一珠、一字连城 【反义词】一文不值 26. 焚书坑儒 秦始皇

【背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 【近义词】燔书坑儒(fán shū kēng rú) 27. 悬梁刺股 苏秦 孙敬

【背景】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侯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到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后来苏秦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解释】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近义词】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词】无心向学 28. 一饭千金 韩信

【背景】韩信少年时丧父,家境贫穷。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河边有几个老婆婆常在那里洗衣服,日子久了,其中一个看韩信落魄无聊,很同情他,一次家人送来午饭,她分一点给韩信吃,韩信饥不择食,狼吞咽地吃了起来。从此,那洗衣婆每次都分给韩信吃。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洗衣婆的恩惠,便命从人把她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 【解释】比喻受恩后以厚报。

【近义词】知恩图报、涌泉相报 、一饭之恩 【反义词】忘恩负义、以怨报德 29. 约法三章 刘邦

【背景】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解释】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上一篇: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下一篇:老师致家长一封感谢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