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岗位职责试行

2022-07-06

第一篇:教师岗位职责试行

教师岗位安全工作责任书试行稿

重庆市江津双福中学校

教师工作安全责任书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一岗双责、责任到人”的原则,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平安、和谐、幸福的校园,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职责任务:

1、教师必须上好课表中所排列的属于自己的课(包括早、晚自习、班会及活动课),因特殊原因(包括请假)需要调课者,必须报教导处审批,等批准后,双方在“调课通知单”上签名后,调课才能生效。凡因未按时上课,缺课或调课后,被调者未履行职责,造成的学生违纪、违法或者伤害事件均由当事人负责。

2、任课教师都要确保上课学生的安全,“谁的课堂谁负责”。教师进入课堂首先清点学生人数,对于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记录在“教室日志”上,并及时通知班主任。凡因学生旷课没有及时汇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学校要追究当事教师责任。

3、每位教师都有询问、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教学区的权力。每位教师都有义务向学校反映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能排除应当尽力排除。

4、教师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一般情况下不要锁门,对于女学生的教育要注意时间、地点、方式和方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对校园内出现的突发事故,第一见证人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的领导。

6、教师办公室要保持洁净,物品摆放要整齐。

注意:(1)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办公室,办公室无人时要注意锁门,以防丢失物品。(2)注意节约用电。天气晴朗,室内光线好,请不要开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要关闭饮水机电源。

(3)办公室严禁私拉电线,严禁使用学校规定以外的电器。

7、严禁任课教师擅自将学生赶出教室。凡教学需要带学生外出实践,实习者,须提前报主管校长审批后,经核实确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当万一发生不安全事故时,承担组织者的教师要负主要责任。

8、教师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要对“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加强沟通,注意引导,耐心说服,循循善诱,禁止简单急燥,野蛮粗暴的进行有辱学生人格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根据情节和造成的影响进行查处。

9、负责晚自习的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上自习要认真核对人数,如有出入要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确保上课的效率。下课后,督促学生尽快回宿舍。

二、责任追求

以上责任相关责任人要引起高度重视,凡不按上述要求去做、造成安全事故的,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因玩忽职守、渎职、失职而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如下处理:

1、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一票否决;

2、三年内不能评优、评先、晋升职称;

3、追究经济、刑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与任课教师各执一份,责任人在该岗位工作时该责任书始终有效。

学校(盖章)

学校校长:(签字)分管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

年月日

第二篇: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武汉大学文件

武大人字〔2012〕99号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

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同意,并由学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人才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坚持总量控制、分类指导、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 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要强化岗位意识,严格掌握聘任条件,坚持德才兼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条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岗位任务和职责分为四类: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型。按岗位级别,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科研为主型教师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教授)。社会服务型教师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第四条 教师应聘同一高级职务岗位实行隔年申报,当年申报未能受聘高一级职务岗位的,次年停止申报。申报认定以二级单位受理材料为准。

第五条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目标相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充分发挥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和各级聘任组织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的作用。在学术评议中逐步增加正高级岗位海外专家评议的比重。

第七条 学校制定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基本条件,各单位在不低于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学科特点和岗位实际,制定本单位岗位聘任具体条件。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八条 设岗原则。岗位设置应本着科学、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按照岗位结构比例,规范设置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

第九条 设岗方式。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需要和编制总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教师岗位总量。教师高级岗位按二级学科点设岗,设岗学科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B类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C类为一般学科。各学科可选择最高类别核岗,不得重复计算。A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65%,B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50%,C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45%。学校可根据各单位学科以及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调节高级岗位比例,原则上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校长具有一定的岗位调节权。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总量以及结构比例制定本单位具体岗位设置方案,其中,中级及以下岗位由各单位自主设置,高级岗位设置方案须报学校审批。

第十条 岗位类型

(一)教学为主型岗位:承担全校通识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制图课程(由教务部认定)教学的教师以及通识必修课程(由教务部认定)的教师可以申请教学为主型岗位。非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可按教学为主型高级岗位科研条件进行申报,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教学科研型岗位: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可以申请教学科研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是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

(三)科研为主型岗位: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可以申请科研为主型岗位,该岗位主要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中设置,其他单位也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研为主型岗位。

(四)社会服务型岗位:在成果推广、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可以申请社会服务型岗位。

第十一条 岗位结构比例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包括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包括十一至十二级。各级岗位结构比例如下:

(一)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3∶5。

(二)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

(三)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四)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条件见附件。

第三章 聘任条件

第十二条 应聘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风端正,身心健康,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近三年考核须合格及以上。

第十三条 聘任资格

(一)学历条件 应聘高级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正高级岗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副高级岗位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大学英语、体育、军事、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应聘副高级岗位可以放宽至硕士学位,应聘正高级岗位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应聘中级和初级岗位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

(二)任职年限

1.正高级岗位: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岗位满5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岗位满8年;

2.副高级岗位: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中级岗位满2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中级岗位满5年;

3.中级岗位:获博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初级岗位满3年;

4.初级岗位:获硕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三)外语条件

应聘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者均应参加学校规定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中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为PETS5)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成绩,或在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外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艺术、体育、考古与古汉语等专业的教师外语合格线可适当降低。持有合格成绩在申报同一高级岗位时有效。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免试外语: 1.任现职以来拥有有效TOFEL成绩85分及以上,GRE成绩1800分及以上(总分2400分)或1200分及以上(总分1600分),IELTS(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有效TESTTAF(德福)成绩达到3级及以上,有效TEF(法语水平考试)成绩300分及以上者;

2.非外语教学教师获外语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者;

3.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须经教育部学位认证)回国者;

4.博士毕业应聘中级岗位者;

5.任现职期间在国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用外文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并被SCI、SSCI、A&HCI收录者。

(四)海外研修经历

申报高级岗位,自然科学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连续1年及以上,人文社科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连续6个月及以上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工作经历。军事、艺术、体育和涉古专业类教师可不作要求。

第十四条 教学科研条件

(一)教学科研具体条件见附件。

(二)教学工作除了对“量”的考核外,还应注重“质”的要求,应聘教师近三年学生评教结果平均排名应位于学院前60%,对教学工作业绩突出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三)各单位在制定具体条件时须坚持新聘高级岗位教师的学术水平不低于同级岗位现有教师的平均水平。对发表高水平论文、取得重大科研突破、获得重要教学科研奖励以及在社会服务中有突出贡献(须权威部门认定)的应聘者可适当降低“量”的要求。

第十五条 所有教学科研业绩重点考虑任现职近五年的成果。

第十六条 以下情况下实行专家举荐制度:

(一)海内外引进人才应聘高级岗位。

(二)增岗破格。

举荐专家至少3名,举荐专家应为海外知名大学正教授、国内正高二级及以上岗位专家。同一举荐专家每年只能举荐1人。

第十七条 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破格申请高级岗位,其中35岁以下申请正高级岗位的可增岗破格,破格条件见附件。

第四章 聘任组织

第十八条 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特殊情况下行使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职责。

第十九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由全体校领导和5-7名专家组成,校长任主任,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任副主任,主要职责为:

(一)审批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及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组成成员。

(二)审定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三)确定每年各单位高级岗位聘任指标。

(四)审批教师增岗破格指标及拟聘人选。

(五)审批高层次引进人才高级岗位拟聘人选。

(六)受理复议及申诉申请。

(七)协调和处理各级岗位聘任中的有关事宜。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下设资格审查小组和秘书处。资格审查小组由纪委、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人事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审查或复核全校应聘高级岗位人员的申报材料;秘书处设在人事部,负责处理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日常事务。

第二十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由11-15名相关学科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

(一)评定副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审定各单位推荐的正高

二、

三、四级岗位推荐人选。

(二)受理学科内部各单位复议及申诉申请。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由院长(主任)、党委(总支)书记和9-11名教授(研究员)组成(教授人数不足9人的单位,由学校统一安排,纳入相近领域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或几个单位共同组织),院长(主任)任主任。兼任单位行政职务者不得超过聘任分委员会总人数的40%。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主要职责为:

(一)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二)制定本单位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具体条件。

(三)确定岗位职责和任务。

(四)推荐本单位教师正高级岗位人选,议定副高级及以下岗位拟聘任人选。

(五)处理本单位复议申请及岗位聘任中的其它事宜。 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下设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审查应聘者的申报资格。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均应建立健全“教授会”或教授委员会评议制度,对应聘者进行学术评价。“教授会”原则上由本单位在职教授(研究员)组成,不足15人的,由学科相近单位教授(研究员)共同组成教授会。

第二十三条 与应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不能担任当年各级聘任组织成员;应聘人可以对同行专家提出回避申请,请求回避的专家不超过3名。

第五章 聘任程序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提出当年高级岗位招聘计划,报学校审批后,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级及以下岗位可由各单位按学校要求及本单位实际需要自行聘任。

第二十五条 聘任程序

(一)学校公布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信息。

(二)单位接受应聘申请,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展示申请材料。

(三)应聘者向教授会(教授委员会)陈述申报理由,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对应聘者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评议,原则上评议通过的候选人不超过推荐岗位数的2倍。

(四)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级岗位应聘者进行评议。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正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5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申报副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3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评议采取匿名形式,逐步加大海外同行专家评议的比例;

2.应聘者如有2位同行专家评议未通过,则不能进入下一聘任程序。破格申请高级岗位的,校外同行专家评议必须全部通过,且评价优秀达到半数及以上方能进入下一程序;

3.具有“985”重点高校或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正高级职务或海外知名大学终身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应聘者,可申请免除校外同行专家评议;

4.同一岗位有多个应聘者申报,参与评议的同行专家原则上应相同。

(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议定本单位副高级及以下岗位拟聘人选和正高级岗位推荐人选,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上报学校。

(六)学校资格审查小组复核各单位上报的高级岗位人员材料。

(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审定高级岗位推荐人选。

(八)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确定正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并公示。

(九)校长授权各单位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二十六条 评审投票规则

(一)各级评审组织到会成员须达到应到成员的三分之二方能开会。

(二)各级评审组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单位评审组织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破格申请高级岗位同意票达到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学校评审组织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破格申请正高级岗位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五分之四)方为通过。

(三)未出席评审会的成员不得委托投票。

第二十七条 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单位岗位限制,经校长特批,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通过后,按相应程序聘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组织成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评审聘任信息。评审结果由聘任组织统一对外发布,如有泄密行为,一经发现,五年内不得担任聘任组织成员,工作人员按相关管理条例处分。

第六章 聘期与考核

第二十九条 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四年。各单位在学校岗位聘任合同范本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各级各类教师岗位聘任合同。

第三十条 各单位根据教师岗位职责以及合同中的岗位任务要求,采取述职和绩效评估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降聘、转岗、解聘、终止聘用的主要依据。聘期考核的规定见学校相关考核文件。

第七章 申诉及争议处理

第三十一条 处理程序

(一)当事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应在结果公布后一周内,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各级评聘组织在接到申诉后,应及时调查取证,在一个月内形成书面处理意见并反馈给当事人。

(二)当事人如对处理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处理结果一周内向上一级聘任组织提出申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的处理意见为最终结果。最终结果确定后,若无新的证据,学校不受理重复申请。

(三)申诉程序启动后,处理时间不与当年聘任时间同步。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在制订教师岗位聘任具体条件时可参照本文件相关规定,报学校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高级岗位,除规定的教学科研要求外,满足教学科研型高级岗位教学条件中选项条件之一的,可申报副教授和教授岗位。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应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按我校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文件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申报教师高级岗位资格原则上要求受聘同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满一年。

第三十七条 在学校岗位聘任工作期间,对于公派出国一年以下或因工作需要未在校者,经本人申请,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组织同意,可委托他人代为述职。若通过评审,应聘者返校工作后再予聘任相应岗位。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出站留校后即具备申请副高级岗位资格,其在博士后工作期间的成果可计算为任职期间的成果。

第三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符合对应岗位聘任条件,经单位同意,学校审批后,可以转聘教师岗位,转聘两年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应聘高一级职务岗位。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起实施,学校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文件自行废止。本办法由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授权学校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附件)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1日印制

打印:熊良平 校对:张宇宁 共印10份

第三篇:山东大学科研教师岗位招聘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

第一条

为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集聚、人事管理和薪酬模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于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进人员首先进入科研教师岗位,设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三类全职岗位。聘期考核合格可应聘由学校统一设岗、统一招聘的教授、副教授岗位。

第三条

学校按照“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成本分担”的原则对科研教师岗位人员实行合同管理。

二、招聘条件

第四条

基本条件:

1.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应聘助理研究员岗位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2岁、副研究员岗位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研究员岗位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

第五条

研究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应达到应聘学科或学院相应岗位聘任要求,并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助理教授; 2.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

3.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第六条

副研究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应达到应聘学科或学院相应岗位聘任要求,并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或博士毕业生; 2.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3.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

第七条

助理研究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应达到应聘学科或学院相应岗位聘任要求,并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后或博士毕业生; 2. 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后;

3.各学历阶段均为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且具有两个以上院校经历或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毕业生;

4.学科排名前列的国内著名高校博士毕业生。

三、招聘程序

第八条

根据学校统一规划及用人单位提出的工作需求,制定各学科或单位科研教师岗位招聘计划,所有岗位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第九条

基本程序:

1.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于每年 11月底前向人事部报送下一岗位需求,经学校研究同意后,面向校内外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2.设岗单位和人事部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核,设岗单位学术委员会对资格审核通过人员进行评审,评审通过人员作为候选人提交人事部;

3.学校人才引进委员会负责评审研究员、副研究员候选人,人事部负责审批助理研究员候选人;

4.各岗位候选人在学校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5.公示无异议且体检合格者,签订岗位聘任合同。

四、岗位职责

第十条

必须以山东大学为第一单位承担课题的申请、研究和开发工作。 第十一条

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力争取得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第十二条

承担所在单位适量的教学工作,参与做好本学科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工作。

2 第十三条

设岗单位根据岗位性质、任务及目标,制定关于教学科研工作量、科研项目、论文、学术专著、社会服务等具体要求的岗位目标责任书,作为聘用合同的附件。

五、聘期管理

第十四条 科研教师岗位实行聘任制,每个聘期原则上为三年,首聘期满考核不合格或两个聘期内不能被学校聘任为副教授及以上职务者不再续聘。

第十五条

科研教师岗位聘期内,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者,可应聘学校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的副教授、教授岗位:

1.聘期考核合格;

2.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研究经历;

3.来校后的工作业绩符合学校教授、副教授岗位招聘条件。

第十六条

科研教师岗位第一个聘任期满未聘任到相应岗位,在第二个聘期内可再进行一次应聘。

第十七条

科研教师岗位被学校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者,学校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聘用合同,纳入相应教师系列管理。

第十八条

研究员、副研究员可以申请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必须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站期间按照博士后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同时履行聘用合同的相关规定。

六、岗位待遇

第十九条

新进人员根据所聘任岗位,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工资由学校承担,岗位津贴由设岗单位或课题组承担。对考核合格的聘用人员,学校每年按相应岗位增发50%的岗位津贴,学校不再解决安家费、住房货币化补贴、租房补贴等相关待遇。

第二十条

新进人员的实验办公用房由设岗单位解决,且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人才引进类专项。

七、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山东大学师资博士后暂行管理办法》(山大人字[2007]43号)同时废止;《山东大学新进教师招聘办法》(山大人字〔2013〕3号)、《山东大学招聘教师研究员、副研究员聘任暂行规定》(山大人字〔2012〕136号)等相关文件的各项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按上述文件规定签订的聘期内的聘用合同继续执行。

第二十二条

教师外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人员招聘办法学校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武汉大学文件 武大人字„2012‟101号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 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同意,并由学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以下简称“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促进学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的精神,参照武汉大学岗位设置和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已选择教师岗位的在编在岗人员,包括学生工作专职辅导员以及其他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遵循“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结合思政教师队伍实际,重点考察聘任对象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教学研究能力。

第四条 我校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岗位。

第五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每两年举行一次。

第二章 聘任条件

第六条 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努力,团结协作。近三年考核合格。

(二)外语条件

应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者均应参加学校规定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中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必须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为PETS5)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成绩,或在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外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持有合格成绩在申报同一高级岗位时有效。

外语免试条件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三)学历条件

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聘教授岗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聘副教授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四)工作条件

经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考核,在岗期间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并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学生工作任务。对任职期间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七条 助教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硕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二)教学条件

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担任过第一课堂(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课程以及党课、团课等,下同)的教学工作。

(三)科研条件

积极参与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研究活动,能胜任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和工作论文的撰写工作。

(四)工作业绩

经考核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并能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学生工作任务。

第八条 讲师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博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获硕士学位后任助教满3年。

(二)教学条件

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担任过至少1门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平均每学年课时数不少于18学时。

(三)科研条件

能较好地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积极参加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任现职以来有2篇与工作相关的论文公开发表,其中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

(四)工作业绩

任现职以来,能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参加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等次在合格及以上。同时,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二项:

1.本人或所带学生班级、集体及个人至少获得过1次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2.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稳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学校主管部门认可;

3.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有创新举措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且效果良好;

4.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主要成员。 第九条 副教授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博士学位后任讲师满2年,获硕士学位后任讲师满5年。同时,连续从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年及以上,或累计满5年。

(二)教学条件

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和辅导工作,系统讲授过1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任现职以来,平均每

学年课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三)科研条件

具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任现职以来,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论文至少3篇,或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并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至少1部。同时,须具备以下选项之一:

1.参与省部级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项(排名前三); 2.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到账经费累计达2万元及以上;

3.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项(排名前三)。

(四)工作业绩

能组织和指导院(系、所、中心)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参加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等次在合格及以上,并有1次为优秀。同时,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二项:

1.本人或所带学生班级、集体及个人获得过2次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或获得过1次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

2.负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品牌,并在校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3.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稳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学校主管部门认可;

4.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工作特色基地主要成员。 第十条 教授岗位聘任条件

(一)工作年限

获博士学位后任副教授满5年,获硕士学位后任副教授满8年。同时,连续从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8年及以上,或累计满12年。

(二)教学条件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丰富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系统讲授过2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任现职以来,平均每学年课时数不少于54学时。

(三)科研条件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动态,并对其中的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并在该学科学术领域有一定影响。

任现职以来,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论文至少5篇,其中重要期刊论文至少2篇或奖励期刊论文至少1篇;或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论文至少5篇,并主编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至少2部。同时,须具备以下选项之一:

1.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项;

2.主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纵向经费累计到账5万元及以上; 3.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前三)。

(四)工作业绩

能全面领导、组织和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培养、教育、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参加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等次在合格及以上,并至少2次为优秀。指导、培训过辅导员,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同时,须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二项:

1.本人或所带学生班级、集体及个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或奖励2次及以上,或获得过1次及以上国家级表彰或荣誉称号;

2.负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品牌,并在全国高校引起关注或推广;

3.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安全稳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是受省部级及以上

表彰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成员;

4.获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级荣誉称号;

5.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过重大改革思路,并经过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章 聘任组织

第十一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专业评议组”(以下简称“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

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组织部、人事部、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13-15人,成员原则上应具有正高职务。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职责为:

(一)审定学校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二)审定岗位职责和任务;

(三)评定副高级岗位人选,审定二级单位推荐的正高级岗位人选;

(四)处理复议申请及岗位聘任中的其他事宜。

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下设资格审查小组,由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组织部、人事部、团委、教务部等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审查应聘高级岗位人员的申报资格。

第十二条 学院成立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组成成员与职责见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文件。其他有关单位成立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评议组(以下简称“单位聘任评议组”),由5-9人组成,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职务。

第十三条 与应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不能担任当年各级聘任组织成员;应聘人可以对同行专家提出回避申请,请求回避的专家不超过3名。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四条 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提出当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岗位聘任计划,经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审核,报学校审批后方能开展聘任工作。

第十五条 聘任程序

(一)学校公布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信息。

(二)单位接受应聘申请,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展示申请材料。

(三)应聘者向教授会(教授委员会)陈述申报理由,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对应聘者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进行评议,原则上评议通过的候选人不超过推荐岗位数的2倍。

(四)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级岗位应聘者进行评议。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正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5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申报副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3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评议采取匿名形式;

2.应聘者如有2位同行专家评议未通过,则不能进入下一聘任程序;

3.同一岗位有多个应聘者申报,参与评议的同行专家原则上应相同。

(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或单位聘任评议组评议表决,提出候选人并公示一周。

(六)学校思政教师资格审查小组复核各单位上报的高级岗位人员材料。

(七)学校思政教师专业评议组审议高级岗位推荐人选。

(八)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确定正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并公示。

(九)校长授权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十六条 评审投票规则

(一)各级评审组织到会成员须达到应到成员的三分之二方能开会。

(二)各级评审组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单位评审组织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方为通过,学校评审组织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

(三)未出席评审会的成员不得委托投票。

第五章 聘期与考核

第十七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四年。各单位在学校岗位聘任合同范本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各级各类思政教师岗位聘任合同。

第十八条 各单位根据思政教师岗位职责以及合同中的岗位任务要求,采取年度述职和绩效评估的方式对思政教师进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降聘、转岗、解聘、终止聘用的主要依据。有关聘期考核的规定见学校相关考核文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科研成果认定参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第二十条 申诉及争议处理参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第二十一条 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条件参见《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中人文社科教师分级聘任条件。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起实施,学校原有聘任文件自行废止。本办法由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授权学校人事部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1日印制 打印:熊良平

校对:张宇宁

共印10份

第五篇: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2012]1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的规划纲要,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把贯彻落实《专业标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各地、各校要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专业标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教师专业特性的认识。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各地、各校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专业标准》

1 的具体措施。要依据《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将《专业标准》作为“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各级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细化考核的内容和指标。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专业标准》解读,组织有关专家赴部分师范院校进行宣讲,并结合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适时修改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 各地、各部属师范大学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专业标准》情况要及时报送教育部。

附件: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3.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附件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二)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维度 领域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二)对幼儿的专 态度与行为

业 理 念 与 师 (三)幼儿保育德 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五)幼儿发展专 知识

业 知 识

(六)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二、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

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 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27.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

28.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七)通识性知识

(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专 业 能 力 (十一)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十二)激励与评价

(十三)沟通与合作

(十四)反思与发展

29.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30.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32.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 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

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

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 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4

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

(四)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附件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二)对小学业 生的态度与理 行为

念 与 师 德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专 业 知

(六)学科知识 识

(七)教育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九)教育教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

同需求。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

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4.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0.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1.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

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2.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23.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4.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5.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26.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7.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9.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30.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1.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

32.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7.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6

业 能 力 学设计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9.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 4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2.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3.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4.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4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4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4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49.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50.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51.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2.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3.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4.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55.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6.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7.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58.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9.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0.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十)组织与实施

(十一)激励与评价

(十二)沟通与合作

(十三)反思与发展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附件3: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个人修养与行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8 为

(五)教育知识 专 业

(六)学科知识

知 识

(七)学科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九)教学设计

(十)教学实施

专 业 能 力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十二)教育教学评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

规律与特点。

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4.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5.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6.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7.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40.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5.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46.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4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8.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9.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50.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1.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2.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3.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4.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

9 价 展。

5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6.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57.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58.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9.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60.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6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十四)反思与发展 6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四)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上一篇:嘉实基金营销分析下一篇:计生工作汇报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