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

2024-04-27

某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精选6篇)

篇1:某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

厦门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

(2011年12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规范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厦门大学专任教师。厦门大学专任教师指在厦门大学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教师职务聘任制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学校与教师通过平等协商、双方自愿签订聘用合同的方式建立聘任关系。

第四条 教师职务聘任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保障教师的劳动积极性和学术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五条 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和教学为主型岗位。第六条 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教师职务设助教、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其中,助教为初级职务,讲师、助理教授为中级职务,副教授和教授为高级职务。

第七条 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对教师实行岗位分类管理。

承担全校性公共英语课程、公共体育课程、公共实验课程、军事理论课程等四类全校性公共课程和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应聘(含申请高聘、续聘和新聘)教师职务时,可以选择应聘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

其他教师岗位(含上述四类公共课程和对外汉语课程所属学科设置的教授岗位)均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其中承担重大项目研究或从事高水平创造性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教师,可申请减免教学工作量或申请免考核。

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且已受聘副教授以上职务的本校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申请适当减少科研工作任务并增加教学工作任务。

第八条 教师职务岗位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置,一般按二级学科或本科专业设置。

第九条 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在结构上必须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原则上全校高级职务岗位数占教师职务岗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正高职务岗位数占高级职务岗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40%),中初级职务岗位数占教师职务岗位总数的比例不高于40%。不同类型岗位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应有所不同。

第十条 学校鼓励教师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得以充分共享,相关学院(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可以联合聘用或复聘教师,一个教师在同一聘期最多可以接受3个单位的聘任。凡实行教师合聘或复聘的学院(单位),其合聘或复聘的教师按其实际承担的工作量比例计算所占相应职务岗位数。

第十一条 学校保障担任管理职务的教师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受聘教师担任学校机关部处正职以上管理职务或担任各学部主任、各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以上职务(含研究院、直属教学部党政正职领导职务)的,不占本学院(单位)教师岗位数。

教师担任学校其他管理职务,通过减免教学科研工作量或配备教学科研助手的办法予以鼓励。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及地方省一级政府规定年满60周岁可不办理 2 退休手续的教师,受聘教师职务可不占本学院(单位)的教师岗位数。

经学校批准可延长退休年龄的教授,延聘期间可不占本学院(单位)的教授岗位数。

第十三条 学校鼓励优秀人才的引进,凡有岗位空缺,必须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海外、校外应聘人员。

学校根据事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在全校专任教师编制总数中划出5%的机动编制,用以保证各学院(单位)在没有空缺岗位的情况下满足学科发展对于特别优秀人才的聘用需要。各学院(单位)占用学校的机动编制数,应在5年内归还。

第三章 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第十四条 受聘教师应当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或外国专家资格,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有关任职条件,严格遵守宪法与法律,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自觉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能够以良好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影响社会、带动学生。

受聘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能够做到以德立身、以言传道、以行垂范,严谨为学、诚信为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劝诫、警示和必要处分;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将按照有关程序,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取消其聘任资格:

1.在教学、科研中公开散布违反宪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

2.在教学、科研中严重失职,造成不良影响;

3.违反学术规范,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 3 等;

4.伪造相关证明材料;

5.有其他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

尚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应满足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有关条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特长和潜能,有效调动教师创造力,学校鼓励教师同时承担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鼓励部分教师潜心从事科学研究、争取创新性高水平成果;鼓励受聘教学为主型岗位的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年龄在50周岁以上受聘高级职务的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组织、指导学科建设的工作中;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所有受聘教师每学年均须独立承担或完成48课时的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个别教师若因实际情况受限,可申请适当调整,但不低于32课时),未能符合本款规定者不得受聘教师职务。

第十六条 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位的基本职责:

1、教授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习,其中每学年至少完整承担1门2学分以上的本科生课程的主讲任务,或者完成不低于8学分的教学工作(仅限于本科生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主动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积极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2)承担科研工作,组织、领导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科研团队完成重要科研项目,或完成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并在5年的时间内至少取得3项同行专家认可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或通 4 讯作者署名);

年龄在50周岁以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若其主要精力投入在教育教学和组织、指导学科建设的工作中(其中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每周9课时),对上述科研任务可不作硬性要求;

(3)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领导本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并做出显著成绩;

(4)指导本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和高级研修人员,帮助并督促本学科副教授及以下职务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5)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承担科技攻关科研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积极担任或兼任校内各级党政职务,鼓励在校外重要学术团体兼任职务等;积极参与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

2、副教授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习,其中每学年至少完整承担1门2学分以上的本科生课程的主讲任务,或者完成不低于8学分的教学工作(仅限于本科生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主动承担本科生导师或班主任工作,积极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2)承担科研工作,组织、领导或参加科研团队完成科研项目,或完成重要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并在5年的时间内至少取得3项同行专家认可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

年龄在50周岁以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副教授,若其主要精力投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其中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每周9课时),对上述科研任务可不作硬性要求;

5(3)参与并协助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在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骨干作用,并做出突出成绩;

(4)参与并协助指导本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并督促本学科中初级职务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5)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承担科技攻关科研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积极担任或兼任校内各级党政职务,鼓励在校外重要学术团体兼任职务等;积极参与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

3、助理教授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或与研究生)的学习,每学年至少完成2门次课程(每门2学分以上)的主讲和辅导任务,或者完成不低于6学分的教学工作(仅限于公共课教学)。原则上,助理教授不得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若确有特殊需要,须经学校教务处批准;

主动承担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2)承担科研工作,参加科研团队完成科研项目,在3年的时间内至少参与完成了1项得到同行专家认可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或在核心学术刊物(以下简称“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

(3)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参与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4)帮助并督促助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5)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 6 议;

(6)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

4、助教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辅导本科生学习,每学年至少完成3门次本科生课程的辅导任务或实验指导工作;

主动承担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2)参与科研工作,完成科研项目负责人或指导教师交给的各项科研任务;

(3)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参与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4)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第十七条 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1、担任教授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担任副教授岗位工作5年以上,考核没有不合格的纪录;海外引进人才在海外(含境外,下同)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须具有5年海外相关学科领域工作经历,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须具有7年海外相关学科领域工作经历;

(2)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3)除学校认定的个别学科外,须具有一年以上(可累计)相关学科领域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4)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地讲授过3门以上的课程(其中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2学分以上的本科生课程),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担任过本科生导师或班主任,学生评价良好,主动带队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5)在担任副教授职务期间(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5年内),课题要求如下:

理工医类:主持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或主持过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或主持过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

人文类:主持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或主持过省级重点或部级一般以上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20万元以上;或主持过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40万元以上;

社科类:主持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或主持过省级重点或部级一般以上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40万元以上;或主持过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80万元以上;

(6)在担任副教授职务期间(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5年内),成果要求如下:

理 科: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学术论文(必须有1篇为第一且通讯作者署名)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以通讯作者署名在JCR二区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至少以通讯作者署名在JCR二区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及JCR三区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

工 科: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被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必须有1篇为第一且通讯作者署名)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以通讯作者署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被SCI、8 E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会议论文);

医 科: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必须有1篇为第一且通讯作者署名)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以通讯作者署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会议论文);

人 文: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有3篇发表在最优刊物上的学术论文(或2篇被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有3篇发表在最优刊物上的学术论文(或2篇发表在国际二类以上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7)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或者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或者在学校或社会的发展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8)能熟练地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

(9)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承担科技攻关科研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积极担任或兼任校内各级党政职务或在校外重要学术团体兼职等;

(10)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2、担任副教授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助理教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以上且已出站;其他人员担任助理教授岗位工作6年以上,考核没有不合格的纪录;

9(2)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3)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4)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地讲授过2门以上的课程(其中至少讲授1门2学分以上的本科生课程),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担任过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学生评价良好,主动带队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5)在担任助理教授职务期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3年内,其他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5年内),课题要求如下:

理工医类: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参与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排名前2);或主持过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50万元以上;

人文社科类: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参与过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排名前2);或参与过国家级科研课题(排名前3);或主持过科研课题且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20万元以上;

(6)在担任助理教授职务期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3年内,其他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5年内),成果要求如下:

理工医类: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被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会议论文);

人文社科类: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一类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取得同等水平的其他学术成果(含教学成果),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一类核心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不含会议论文);

10(7)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或者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或者在学校或社会的发展方面做出突出成绩;

(8)能熟练地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

(9)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

(10)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3、担任助理教授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仅具有硕士学位者担任助教岗位工作3年以上,仅具有学士学位者担任助教岗位工作6年以上,考核没有不合格的记录;

(2)具有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新聘教师要求有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担任过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学生评价良好,主动带队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参与过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担任助教期间或最近3年内,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署名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核心刊物上发表过1篇以上学术论文;

(4)可以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

(5)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

(6)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4、担任助教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具有硕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

(2)具有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学院(单位)教学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察;

11(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得到优秀的评价;(4)可以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资料的搜集;(5)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第十八条 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基本职责:

1、副教授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或与研究生)的学习;公共实验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完成每周不少于18课时、公共英语课程和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完成每周不少于15课时、对外汉语课程教师完成每周不少于12课时的课程(其中均至少有1门为本科生课程)主讲任务;

根据需要担任本科生导师或班主任,积极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2)参与并协助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在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骨干作用,并做出突出成绩;

(3)参与并协助指导本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并督促本学科讲师和助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积极担任或兼任校内各级党政职务,鼓励在校外重要学术团体兼任职务等;积极参与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

2、讲师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或与研究生)的学习,公共实验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完成每周不少于15课时、公共英语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和对外汉语课程教师完成每周不少于12课时的课程(其中均至少有1门为本科生课程)主讲和辅导任务;

根据需要担任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积极带队参加 12 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2)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参与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3)帮助并督促本学科助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

3、助教岗位的基本职责:

(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辅导本科生学习,完成每周不少于10课时的本科生课程辅导任务或实验指导工作;根据需要,经学校教务处批准,可承担部分课程内容的主讲工作;

根据需要担任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积极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2)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参与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3)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对学校及所在学院(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工作。第十九条 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1、担任副教授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讲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以上且已出站,其他人员担任讲师岗位工作6年以上,考核没有不合格的纪录;

13(2)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地讲授过2门以上的课程(其中至少讲授1门本科生课程),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根据需要担任过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主动带队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在担任讲师近三年期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3年内,其他校外应聘人员在最近5年内),在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上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发表过1篇以上教学研究论文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要求发表在核心刊物上),或者以本人为主取得1项以上省部级(含副省级,不含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等同等水平的相关成果,或者本人指导学生取得1项以上省部级(含副省级,不含校级)以上相关奖项;

(4)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或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成绩;

(5)能熟练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教学资料的搜集和阅读;(6)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

(7)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2、担任讲师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仅具有硕士学位者担任助教岗位工作3年以上,仅具有学士学位者担任助教岗位工作6年以上,考核没有不合格的记录;

(2)具有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完成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新聘教师要求有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根据需要担任过本科生导师、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主动带队参 14 加过社会实践或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能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教学资料的搜集和阅读;

(4)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和所在学院(单位)的各类活动;

(5)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3、担任助教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具有硕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

(2)具有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学院(单位)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察;

(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得到优秀的评价;(4)可以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资料的搜集;(5)具备学校和学院(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第二十条 各学院(单位)聘任委员会应根据学校关于各类型各级教师职务岗位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的规定,按照不同学科岗位的要求,制定各类型、各学科教师职务聘任的具体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并报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聘委会”)审批。

第二十一条 新聘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除特殊学科外,原则上不选聘本校毕业的硕士直接留校任教;除非有特殊的需要,原则上不选聘本院(系、所)毕业的单一学缘的博士直接留本单位任教。

经学校聘委会认定的特别优秀人才可以不受学历、学位、履职年限等条件的限制予以破格聘用。

第四章 聘任组织与聘任程序

第二十二条 学校聘委会负责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并实施有关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 15 审定教师编制和岗位设置方案;审批各类副教授以下职务教师聘任人选;研究决定教授职务聘任人选;研究决定与教师职务聘任有关的各项政策。

学校人事处为学校聘委会办事机构,负责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有关具体事宜。

第二十三条 学校按一级学科成立各学科教师职务聘任评议组。学科评议组一般由7~9名本学科教授组成。本校全职教授人数不足的学科,可以聘请兼职教授参加学科评议组。学科评议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学科评议组成员由学校聘委会研究确定。

学科评议组负责对本学科的教师选聘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进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聘任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四条 学院(单位)聘任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院(单位)聘委会”)负责本学院(单位)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学院(单位)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细则和岗位设置方案,报学校审批并组织实施;组织本学院(单位)应聘教师的考核评议工作;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向学校聘委会推荐教授职务拟聘人选;确定副教授以下职务教师聘任人选,报学校聘委会审批;负责本学院(单位)与教师职务聘任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五条 教师职务聘任的基本程序:

1、学校公布教师职务岗位及其职责、聘任条件等信息。

2、个人申请应聘。申请新聘和高聘教师职务者须提供可证明符合聘任条件的有效材料,其中高聘申请者的教学科研及其他成果、课题等截止日均为申请当年7月31日。校外申请人还须分别提供2位以上专家的个人推荐信。

申请应聘教师高级职务者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特别突出贡献,可适当放宽任职年限方面的规定,原则上申请应聘教授职务,最多提前二年,申请应聘副教授职务,最多提前一年。

3、各学院(单位)聘委会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议,初定候选人名单,并将候选人材料在本学院(单位)进行公示。

各学院(单位)应组织校外应聘人员进行试讲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议。对应聘教授职务的校外人员,亦可采用学术报告形式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议。

4、各学院(单位)聘委会对公示后确定的候选人(应聘教学为主型岗位者除外)组织同行专家对其学术水平和能力进行评审。候选人须提供本人符合本条例要求的正式发表或出版的能证明自己学术水平和能力的代表作。

对申请高聘高级教师职务的候选人进行评审的专家至少要3位校外专家,且必须是教授或研究员。其中若有2位专家认为学术水平和能力不具备晋升相应职务的条件,则不予聘任。

5、各学科评议组根据申请材料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候选人(应聘教学为主型岗位者除外)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进行评议,必要时可请候选人到场回答学科评议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应聘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职务,由学院(单位)教学委员会对候选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及教学工作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

学科评议组(单位教学委员会)成员以记名投票方式表明自己的评议意见,评议意见分为优先推荐、一般推荐、不予推荐。学科评议组(单位教学委员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开会,候选人得到学科评议组(单位教学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不含二分之一)与会成员推荐的,方可提请学院(单位)聘委会审议。

6、各学院(单位)聘委会根据同行专家和学科评议组(单位教学委员会)的意见,按照岗位要求对候选人的应聘申请进行讨论研究,各位委员独立地以记名投票的方式表明同意或不同意聘任副教授以下职务教师人选和推荐或不推荐教授职务聘任人选的意见。

学院(单位)聘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开会;应 17 聘人员获得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方为通过。

7、学校聘委会对各学院(单位)聘委会报批的聘任人选和推荐的拟聘人选开会讨论研究,审批副教授以下职务教师聘任人选,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决定教授职务聘任人选。

学校聘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开会;应聘人员获得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方为通过。

所有表决通过的聘任人员名单均在人事处网页或学校办公自动化网上进行公示。

8、学校公布教师聘任名单,校长或其授权代表与受聘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书。

第二十六条 学校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特殊人才,必要时可以简化考核评议程序,由学院(单位)聘委会讨论确定拟聘后,提请学校聘委会研究决定。

第五章 聘用合同与合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受聘教师须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有关聘用合同的条款和聘用合同的订立等事宜,按《厦门大学教职员工聘用制度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教师聘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中级以下职务教师的聘用合同为固定期限合同,每一聘期一般为3年。中级以下职务教师在3个固定期限合同聘期内未能受聘高一级职务岗位,学校不再续聘。

高级职务教师固定期限合同,每一聘期一般为5年。担任副教授职务的教师在2个固定期限合同聘期内2次应聘教授职务岗位未获通过,若非岗位限制,学校不再续聘;因岗位限制无法竞聘高一级职务但每年均圆满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在2个固定期限合同聘期结束后,经 18 考核合格,可以与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担任教授职务连续受聘2个以上聘期的教师,经考核合格,可以与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期限从签约之日起至受聘教师按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止。

凡工作累积已满25年(其中须在本校工作5年以上)或者在本校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教师,可与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学校需要的优秀特殊人才,可以直接与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第二十九条 新招聘的教师,一般须经过3~12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聘任合同期限内。在试用期满之前,用人单位应按岗位要求,对受聘人员是否胜任岗位要求进行考评。经确认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上报学校确认其相应教师职务。

第三十条 受聘教师在聘期内每学年与所在学院(单位)签订一次岗位任务书,根据聘用合同约定本学年本岗位工作的具体任务。

第三十一条 受聘教师在聘期内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或重大横向科研课题,科研任务特别重的,可向所在学院(单位)提出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的申请,学院(单位)聘委会审议同意后报学校聘委会研究决定。

为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确保部分教师能按照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潜心从事创造性研究,学校允许部分教师免考核,此部分教师由学院(单位)聘委会推荐并报学校聘委会研究确定。

第三十二条 学校和各学院(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对受聘教师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由各学院(单位)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学校人事处备案;聘期考核由学校人事处组织实施。与学校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教师,每5年由学校人事处根据合同任务要求组织进行综合考核。

受聘教师在聘期内可以就聘用合同约定的学校义务履行的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学校认真对待受聘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严格履行义务,保障教师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第三十三条 学校与受聘教师通过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学校依约履行了各项义务为受聘教师提供了所需的基本工作条件后,受聘教师没有依约履行义务要承担违约责任,考核1次不合格,学校可以解聘。

第三十四条 双方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对下一个聘期双方可自主选择续聘或不续聘。

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责成对方纠正自己的违约行为严格履约,在合同期限内若有3次以上违约,另一方可以中止合同,并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第三十五条 双方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在合同期内,受聘教师不得提出应聘另一职务的要求,若受聘教师对此有特殊要求,应在签订合同前与学校协商,经双方同意后在合同中作特别约定。

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受聘教师可以在合同签订1年后提出应聘另一职务或高一级职务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受聘教学为主型岗位的教师,在合同期满后(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教师履约满1年后)且考核合格,并符合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位相应职务任职条件要求,可申请转聘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教师职务,但应聘高一级教师职务需该学科公布有相应的教师招聘岗位。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对于1964年7月3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在教师职务聘任上可放宽对学位的要求,对于1964年8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在学位的要求上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中所称“核心学术刊物”的目录由学校另行公布。“核心学术刊物”包括“最优刊物”、“国际二类以上刊物”、“一类核心学术刊物”和“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中所称“以上”、“以下”、“以前”、“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均含其本数(级)。

第四十条 本条例中关于教师职务聘任、聘任期间的待遇、合同管理和解聘、辞聘等规定的未尽事宜,均按《厦门大学教职员工聘用制度试行办法》及本条例配套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学校此前颁布的其他相关文件中有与本条例不符的,以本条例为准。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篇2:某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辽人发

[2006]1号)、省教育厅•关于2006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职务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辽教发[2006]05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师职务聘任工作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 本条例是实施全员聘用制之前的过渡条例。适用于此间教师职务的新聘任人员。

第二章 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与聘任条件

第三条 校人事处根据省人事厅和教育厅核定的岗位总量和比例结构,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置岗位,报校长办公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决定。

第四条 各级岗位职责按照•关于印发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岗位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沈农大发„2004‟265号)文件中相应职务最低等级的岗位条件执行。

第五条 聘任条件执行职称改革工作正常化以来辽宁省出台的教师职务资格任职条件的具体要求及相关政策规定。

第三章 聘任组织及职责权限

第六条 学校成立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负责根据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的评价意见和聘任委员会分会的推荐意见,对各岗位的应聘人员进行综合评

议,择优拟定聘任人选。聘任委员会由学校主要领导、专家组成,原则上以正高职称人员为主,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5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

第七条 学校成立教师职务聘任任职资格审查小组,负责按照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对应聘教师的任职资格,以及任现职以来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质量、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价不合格或5年内有教学事故记录者实行一票否决制。聘任任职资格审查小组组长由分管人事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校人事处、教务处、科技管理处、研究生部、组织部、纪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校人事处。

第八条 各学院成立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负责听取应聘各岗位的资格审查合格人员的述职报告,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及工作业绩等进行提问、评议,提出具体评价意见。学术评价组由本学科领域或相近学科领域5至9位教授组成,设组长1人,报学校审核批准后开展工作。

第九条 各学院成立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负责在学科学术评价组的评价意见以及教职工民主测验等的基础上,对各岗位的应聘人员进行综合评议,形成聘任推荐意见。聘任委员会分会由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工会主席等组成,人数为7至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不得少于2/3,设主任1人,报学校审核批准后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分会主任应为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条 公布岗位。由人事处向校内外公布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实行公开竞聘。

第十一条 个人申报。符合应聘条件的校内外各类人员向学校设岗单位提出应聘申请。经设岗单位初审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教师职务聘任申报表‣,并报卷提供

相关背景材料。

第十二条 资格审查。学校教师职务聘任任职资格审查小组对应聘人员的任职资格,以及教学、科研基本能力及工作业绩等,按照教师职务任职条件进行审查,并由人事处将结果以适当的形式公示。

第十三条 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评价。学术评价组根据资格审查合格的应聘人员的申报材料、本人自我述职,以及现场提问答辩,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及工作业绩等进行评议,提出具体评价意见,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票数超过例会成员半数(不含1/2)的为通过,只投票一次。评价结果送交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

第十四条 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聘任推荐。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在学科学术评价组的评价意见以及教职工民主测验等的基础上,对各岗位的应聘人员进行综合评议,并按照学校下达的名额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等额推荐拟聘任人选,对获得例会成员2/3(含2/3)以上者,形成聘任推荐意见,上报到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等额聘任,只投票一次;差额聘任,最多投票两次。同级同类岗位不止一个时,需要排序。对获并列票数的应聘人员,排序可由例会成员另行投票表决。

第十五条 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的评价意见和聘任委员会分会的推荐意见,在认真阅卷、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择优拟定聘任人选,赞成票达到例会成员2/3以上(含2/3)的为通过。等额聘任,只投票一次;差额聘任,最多投票两次。

第十六条 由校人事处对拟聘任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内如有异议,由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组织调查、复议。

第十七条 校长办公会根据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意见及公示结果,最终确定聘任人选。

第十八条 学校与聘任人员签订聘任合同书,向聘任人员颁发聘书。

第五章 聘任管理

第十九条 教师职务聘任实行岗位合同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受聘人员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书,明确聘任关系、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聘期为3年。在聘任期间,如学校按照上级政策推行全员聘用制,学校与受聘人员的聘用关系即行终止。第二十条 对于接近退休年龄或已获准延长退休年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其聘期一般不超过退休年龄或延退年龄。

第二十一条 聘用合同期满,学校与受聘人员的聘用关系即行终止。因岗位需要,本人愿意且按岗位职责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第二十二条 聘任考核管理分为考核和聘期期满考核。岗位职责按照•关于印发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岗位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沈农大发„2004‟265号)文件中相应职务最低等级的岗位条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在受聘期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将予以解聘。解聘后,可在有相应岗位的前提下应聘低一级岗位,或转岗应聘、无岗待聘:

1.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或聘期期满考核不合格;

2.受聘期间发生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和工作责任事故者,对学校和他人造成严重损失;

3.伪造学历、学位、奖励证书;

4.伪造、谎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成果;

5.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6.贿赂教师职务聘任组织成员;

7.未经学校同意擅自离校,或出国人员未经学校同意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

8.经必要程序认定为严重违法违纪、道德败坏或有其它严重错误,受过警告及以上处分者。

第二十四条 解聘教师的建议,由该教师所在学院提出,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报校长办公会讨论批准。

第二十五条 新聘任上岗的教师,其档案工资及校内岗位津贴按其受聘岗位确定,从聘任之下月起兑现。在国家现行的工资制度下,教师聘任期满后受聘低于原任职务的岗位时,其档案工资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其校内岗位津贴按照新聘岗位执行。

第六章 聘任纪律

第二十六条 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和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都应以民主程序进行工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或评议讨论的方式形成具体意见。

每次会议的出席人数必须达到全体成员的2/3(含2/3)以上,方可例会,其结果方为有效。不设委托票。对会议结果持有异议时,必须由全体成员的1/3(含1/3)以上提出,并经全体成员半数以上(不含1/2)同意,可予复议一次。复议的问题,经例会成员无记名投票表决,当例会成员2/3(含2/3)以上赞成时为通过。

第二十七条 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和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的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聘任工作负有保密责任。除了按规定应该公布的内容外,应聘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工作业绩等的评议意见、评议会议讨论情况及工作具体进程均为保密范围。聘任与评议工作实行回避制度,涉及本人及亲属时,应主动回避或减少票数。

第二十八条 各级教师职务聘任组织成员要严格按照评审、聘任程序和聘任条件开展工作,客观公正,严守纪律。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学科学术评价组、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分会在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的,由学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影响恶劣的,由学校给予负责人及主要责任人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应聘人员在应聘过程中,须遵守职业道德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为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学校设立“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人才聘任小组”,负责常规聘任以外的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聘任条件和工作办法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学校成立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监督仲裁组织,负责监督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并对提出异议的情况进行仲裁,保证聘任工作公平、公正。监督仲裁组织组长由分管纪委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纪委、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组成。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篇3:某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

一上海大学——率先实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

我国高校首次职务聘任工作的实施是在上海大学进行的。上海大学组建仅10年,就跻身国内高水平高校行列,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正是由于以“教师职务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2001年6月,上海大学推出“教师职务聘任制”试点,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岗位公开招聘、择优聘任。“评教授”改为“聘教授”,“教授终身制”被废除。至2002年4月首批聘任结束,全校共有920名教师聘任到正、副高级职务岗位。

在推出教师职务聘任制试点之前,学校经过多次调查核定,力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了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本着有利于博士点的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师通过竞争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有利于从国内外、校内外吸引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的原则,校方采用了结构比例法加学科法,将高级职务岗位设置到各学院,再由学院把各级职务岗位设置到二级学科;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竞聘岗位,学院则根据岗位需要选聘,经过公示后正式聘任。

一项国内没有先例的人事制度改革在上海大学获得了成功,教师职务聘任制打破了上海大学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旧例,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全校40岁以下博士竞聘到教授、研究员岗位的22人,占晋升聘任正高岗位总数的33.85%;教师职务聘任制在学校内营造出力争上游的氛围,教师抢着承担教学任务,努力争取研究课题,主动进修提高自身实力;一些教师竞争上岗后主动放弃了社会兼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这一年,全校74名青年教师通过考试攻读在职博士,是2000年的两倍多。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迈出了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之后,上海大学乘势而上,以“人才引进与职务聘任并轨”的方式,吸引校外优秀拔尖人才加盟,快速提高了教师队伍总体水平。

以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为起点,上海大学的教师聘任逐步实现了开放、吸纳的良好运转态势,通过人才引进与岗位聘任制并轨操作,每年向校内外公布本年度教师各类岗位,对校内外的应聘者进行同步考核、评价、聘任,吸引国内、国际人才加盟。据有关统计,学校近三年内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优秀博士毕业生约280人,仅2002年就引进海外人才24名。

在对竞聘上岗的教师定期考评业绩时,上海大学注意“量”和“质”的协调,既考核一个聘期内的成绩,也尊重教学科研工作的连续性,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进取氛围。如今,上海大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设置了终身教授和长聘教授岗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相当于这一级水平的教授聘为终身教授;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年轻教授聘为长聘教授,长聘教授的聘期分为五年、十年、十五年。通过这些探索,上海大学教师队伍的构成由单一的固定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即固定型、中长期型、短期聘用型、兼职型等多种类型相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合理结构。

自1999年起,上海大学就开始了人事代理制度的探索,当时,主要在新进校的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人员中试行,其人员主要分布在教辅、校办企业管理和工人等岗位。在人事代理制的实践中,上海大学不断规范和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2003年,人事代理制实施范围扩大到硕士以及硕士以下学历新进校人员,并与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了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大学工作站,使学校的人事代理工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人事代理制度建立起的灵活用人机制,与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建立起了教师的流动退出机制,一种良性、高效运转的用人制度初步建立,一种竞争、促进发展的人才机制逐步形成。

对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改革,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的观点是:一评定终身、教授职称“能上不能下”已经成为国内高校传统体制中的顽疾[2]。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摸索,宗旨相同———建立开放、流动、具有活力的激励机制,但大多仍局限在岗位津贴、行政职务任免上做文章,相比之下,上海大学以评代聘将“雷打不动”的职称这一“身份标识”,用三年一聘的职务取代,步子相当大,勇气可嘉。人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完全与国际接轨的用人制度,由校方一年一聘,聘职各异,职位只在本校任期内有效,落聘走人,非固定教研岗位可由外来访问学者、临时外聘教师担纲。

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谢绳武认为,高校要实现真正的教师聘任制,除了观念转变,还要有两个条件:一是高校要有足够的办学经费。“差”的出,“好”的进,有财力才能请到世界上最好的教师,才能在世界范围“流”起来。但从目前高校经济实力来看,大范围聘一流人才尚有困难。二是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流动机制是关键。[3]

二北京大学——最引起轰动的人事制度改革

2003年北大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经媒体报道后,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无论与北大有关的人还是无关的人,对此事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份《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的基本政策、学术标准、组织和程序以及学术委员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采取有限聘期和有限申请晋升次数等措施在讲师和副教授队伍中实行择优和分流。其基本目标是使讲师层面的流动比例控制在总量的1/3以上,副教授层面的流动比例控制在总量的l/4以上。为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方案还规定院(系)原则上不直接从本单位应届毕业生中聘用教师等。

北大这一方案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出台的教师聘任改革方案,引起了学校内部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学者认为,北大的改革方案是向中国大学的人事制度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不少教师对设计此方案的动机表示理解,对其可操作性表示怀疑,有的甚至将这一方案称为北京大学的“休克疗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劳凯声教授说,北大的方案并非完全独创,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做法。现在中国大学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是各个学校都绕不过去的瓶颈性问题。[4]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谈到北大这次轰轰烈烈的人事改革时,谈到北大现在人事体制的主要弊端,对中国高校来说比较具有代表性。[5]这些弊端首先是教师基本是只能进不能出,没有分流的机制。其次是每年一次“运动式”的职称评定制度。第三个弊端是,虽然高校人才结构目前逐渐趋于合理,但仍然是以内部晋升为主,不少院系还存在着大量留用自己培养的博士生的现象,这种方式不利于最大程度地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第四是在旧的人事制度下,各院系没有足够的用人自主权。建议学校要有一个宏观的编制控制量,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一段时期内各院系的编制。

笔者认为,北大人事制度的改革本身是大势所趋,无可厚非,不仅仅是北大,中国所有高校的人事制度都应改革。北大的改革,首先是从教师开始,这毫无疑问抓住了关键,因为,教师是立校之本,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可以说,只有改革,才能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才能打破分配上的铁饭碗,才能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才能与国际接轨。对不合时宜的具体制度予以改革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制度本身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权力过于集中、经济欠发达、法制不完备等依然存在。高校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对关系其生存的要素进行根本性改良和改造。否则,人事制度的改革目标将难以实现。

三华中科技大学———全国率先实行“分级制”的试点高校

原先我国高校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4个级别,教授、副教授基本上都是终身制,但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高校教师评级定岗办法,这4个级别将细分为13个等级,不同级别享受不同待遇。教授岗位细分为1至7级,其中正教授包括1至4级,副教授包括5至7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8至10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11至13级。

根据规定,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为1∶3∶6;五级、六级、七级为2∶4∶4,八级、九级、十级为3∶4∶3,十一级、十二级为5∶5。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必须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

有些部属高校根据国家这些相关规定,已启动了教师评级定岗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率先实行“分级制”的试点高校,已于2007年底完成了首轮教授评级工作。该校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把教授、副教授分级,是对教师的激励。目前华中科大二级教授要控制在教授总人数的10%,三级教授人数在30%左右,这样就有了竞争和压力,形成了良性的激励机制。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陶梅生教授也对“分级制”予以肯定。[6]他说,原先高校教师只要职称一样,待遇就完全一样,且教授的各类职称基本上都是终身制。评级定岗则对级别较高的教师适当提高工资水平,鼓励了内部竞争,刺激了教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但有专家认为,分级制不利于体现高校的自主权,认为中国要实行分级制,怎么个分法,每个级别的标准,都应真正体现教师的学术能力和贡献。“分级制”可能对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有挫伤,尤其是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低,压力又大,若收入差距太大,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笔者认为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这一相关新规定,教授不仅要按照成就评定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学校还可以在教师岗位中尝试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这样既能够体现同等职称条件下教授的不同贡献程度,也能够体现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不同贡献,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一做法,很好地避免了过去那种教授评价标准完全由科研成果来决定,教学型的教授即使付出再多也不能得到适当回报的局面。但是分级制推出后,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教授的学术发言权,是否也会受到“级别”的影响?二级教授是否一定比三级教授权威?这些问题都将在评级定岗工作中会体现出来,需要一个时期来解决。

四总结———从三所高校的教师聘任改革中得到的借鉴经验

通过以上三个代表学校的改革实践,我们看出了实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其文章《以改革精神把教师聘任制完善和实施好》中就指出:我国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在这20多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聘任制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不健全,过多强调短期效益等问题不少,建立在现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基础之上的教师评价机制很不完善。[7]

国内高等教育研究创始人、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说“教师聘任制在高校似有若无!”[8]他表示,打破教师终身制、以合同聘任教师,是高校希望通过分级流动制和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建立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一次积极尝试,但是,制度的不完善、人情味过浓使得这一美好愿望流于形式,并没有给高校带来新的气象。

尽管现在我国高校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实践证明,总体的改革思路是清晰的,方向是明确的,步骤是稳妥的,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我们要从以上三个学校的改革中吸取到可借鉴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首先,要设定合理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程序。设置岗位;设计各职务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公开招聘;学术评议;择优聘任;签订聘任合同;聘期考核。要切实地把这些环节应用到教师聘任中,不要流于形式。教师职务评聘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合理使用人才提供可靠根据,增加教师招聘工作的透明度。

其次,要建立优秀的高校师资队伍。只有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才能为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教师队伍要由单一的固定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形成固定型、中长期型、短期聘用型、兼职型等多种聘用类型相结合,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要遴选合适教师、防止“近亲繁殖”,发掘教师潜力,提高教师素质,充分调动院系在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了解决好高校教师职务长期得不到确定和晋升的问题,使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能得到晋升和聘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创造教学和科研成果,笔者建议启动教师评级定岗工作,鼓励内部竞争,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再次,要科学设岗,以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高校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也必须处理好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扩大教师队伍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推行教师聘任制时要由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岗位设置时不能因人设岗,而应坚持因事设岗的方针。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编制情况,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基础,按照国家、地区规定的教师职位合理比例,科学规划教师岗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在岗位设立之后必须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各职位应承担的工作量、科研任务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并将所有内容分为若干类,量化成不同分值,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每年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同时将这些内容写入教师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中。

最后,要加强高校内部的民主建设,充分保障学术自由。高校应重视发挥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活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高校管理者应采用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给予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教师自主决定任务,充分保障其学术自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召开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调研会[N].中国教育报,2005-5-27.

[2]王毅.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之路—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3]谢绳武.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2(1).

[4]吴娟.北大改革教师聘任制引起争议[N].文汇报,2003-6-9.

[5]许智宏.以机制改革为动力促进科技与育人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

[6]部属高校教师将分13个等级[N].楚天都市报,2008-3-6.

[7]纪宝成.以改革精神把教师聘任制完善和实施好[J].中国高等教育,2005(7).

篇4:某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

【关键词】岗位设置 教师职务聘任制 问题 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岗位设置与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201019263)。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4-01

当前,我国的高校正在深化关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岗位设置的问题。在2006年,我国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改革。在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教师的专业职务的聘任问题一直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岗位设置的大背景下,根据所设定的岗位结构的比例要求,高校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方面就必然要改变之前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对高校教师专业技术的评聘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使师资队伍的结构实现优化。

一、岗位设置和教师职务聘任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在科学设岗以及队伍现状之间存在着矛盾现象。在教师的职务聘任制中,有些学科产生了人才的积压以及相对过剩等结构性问题等,这些就导致了岗位设置部门以及用人单位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一方需要将比例加大,而另一方则需要对比例进行控制之间的矛盾。

其二,在科学设岗和人才的引进之间存在着矛盾现象。为了让自身能更快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对人才引进的力度,都出台了许多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人才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有的高层次的人才是“非教授职务不来”,导致高校在引进人才的专业职务的聘任方面就形成了一种就高不就低的现象,这也就让高校的高级岗位的人员数量开始大幅度增长。

其三,从“因人设岗”转变成“因人描述”。专业技术职务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各高校从职称的评审到岗位的职务评聘,“因人设岗”的现象已经很少了,然而进行岗位设置后,公开招聘需要对所设的岗位进行描述,包括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目标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因人描述”的现象,表现为对于某个设置的岗位在进行描述时会有所偏向,甚至是完全对照着某个特定的人选来提出应当具备的应聘条件以及要求。

其四,在注重教师的个人业绩和加强团队协作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现象。在设置岗位时,通常学校都会对应聘人员做出相应基本条件以及业绩的规定与要求,这些内容都会侧重于教师的个人成果。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教师为了竞争那些有限的岗位,只关心自己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体利益,也忽略了学科的发展以及团队的协作,这对于学科梯队的建设会带来不小的消极作用。

二、完善岗位设置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思考

1.坚持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1)按需设岗。首先高校应当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研与了解,对于现有的教师数量与结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应当对今后学科队伍的发展做出前瞻性的分析与规划,然后再按照学校的办学目标进而学科建设以及人才资源配备的需求,最后在核定的机构编制内来进行岗位的设置。

(2)因事设岗。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應当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和层次以及学校发展的定位和规模来设定岗位,换句话说,就是要依据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各单位的教学以及科研的工作量等来对岗位进行设定。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就是要依据每个教师各自的工作任务来设置岗位。

(3)精简高效。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就让高校教师在各层次岗位的数量方面也比较有限。他们的岗位设置直接会影响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制、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以及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为了使用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岗位的数量应当控制在可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量所需的最低数,这样才可以提升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2.规范岗位设置,健全配套机制

其一,是规范岗位设置的程序。首先,院系应当按照本单位学科队伍的人员现状以及学科发展的规划,在经过本单位学术委员会专家的讨论后,提出需求的岗位数量和层次。其次,学校要以全校的学科队伍的分布情况、结果以及变化状况、每个学科队伍的人员情况为基础,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院系的岗位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审核与论证,对于年度的岗位设置的确定应当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计划来进行。再次,学校应当向用人单位反馈所确定的岗位设置计划,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取得一致,然后人事部门把岗位设置计划上报校领导批准后,再正式通知用人单位对岗位做出描述。最后,将所有岗位在网上进行公布,开始进行公开招聘,规定岗位公布后一个月各单位才可以组织实施初评。

其二,是对岗位任职条件与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岗位描述中,岗位任职条件与岗位职责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岗位描述是在确定了岗位设置的计划后,由用人单位对设置的岗位根据规定的要求所做出的职位说明。岗位描述在是岗位设置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是学校选拔人才和教师聘用履职以及绩效考核的根本依据。它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岗位名称,即学科方向;(2)岗位编号,即岗位系列和岗位层次以及排列序号;(3)任职条件,也就是本岗位所需具备的学历和资历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知识与能力等;(4)岗位职责,主要包括教学任务、学科建设、科研任务、社会活动等;(5)招聘范围。

3.通过岗位设置促进教师个体与学术团队之间的合作

现代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学科组织的结构模式,一些新兴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出现就让一些原有的组织结构模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今学科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也都开始出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合作与相互融合的团队,而这样的合作是需要通过每为教师的工作才可以完成的。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岗位设置来对运行体制进行创新管理,并对用人机制进行转换,进而实现人才资源的整合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三、结语

教师的专业职务聘任工作会随着高校全员聘任制的深入实施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新形势所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总结,从而充分利用岗位设置的导向作用来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使用岗位设置的调控手段来推进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进而更好的实现用人机制的进一步转换以及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陆媛.浅谈高校教师岗位设置与分类管理[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3).

篇5: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1986 年 5 月 日转发)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教师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胜,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业务水平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学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中学教师职务设: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三级教师。各级教师职务应有定额。

中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中学一级教师为中级职务,中学二级教师和中学三级教师为初级职务。

第三条

中学教师职务实行聘任或任命制。聘任或任命教师职务,必须经过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从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等方面进行评审,认定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由学校或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进行聘任或任命。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可以续聘或连任。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中学三级教师职责:、承担初中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成绩。、在高级教师或一级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担任初中班主任。

3、参加教学研究工作。

第五条

中学二级教师职责:

l、承担高中或初中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成绩。、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担任班主任或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参加教学研究工作。

第六条

中学一级教师职责:

l、承担高中或初中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成绩。、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担任班主任或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承担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指导二、三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承担培养新教师的任务。

第七条

中学高级教师职责:

l、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指导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承担教育科学研究任务。、指导一、二、三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

第三章

任职条件

第八条

中学教师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师德,遵守法纪,品德言行勘为学生的表率、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结合工作需要,努力进修,提高教育和学术水平。

第九条

中学三级教师任职条件是,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要求的高等师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表明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教法,能够完成初级中学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并能履行三级教师职责。

第十条

中学二级教师任职条件是,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要求的高等师范学校和其他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以及担任中学三级教师二年以上者,经考核,表明能履行二级教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

l、基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中学一门学科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胜任中学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较好。、基本掌握教育中学生原则和方法,胜任班主任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第十一条

中学一级教师任职条件是,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要求的中学二级教师任教四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者,经考核,表明能履行一级教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

l、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教育效果好。、具有组织和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

第十二条

中学高级教师任职条件是,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要求的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五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者,经考核,表明能履行高级教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

l、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做出显著的成绩。、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或者在培养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第十三条

根据加强和改革基础教育的需要,凡具备中学高级教师任职条件的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者,可聘任或任命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根据加强和改革基础教育的需要,在小学任教、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高于小学高级教育任职条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师,亦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或任命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第十四条

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要求,能胜任两门学科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聘任或任命教师职务和确定工资级别时,可比只胜任一门学科教学的教师从优,其中优秀者可高定一级职务。

第十五条

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要求,在中学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某一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和任职年限的规定限制。

第四章

考核和评审

第十六条

学校要对被聘任或任命的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建立考绩档案,为教师职务的评审和聘任或任命提供依据。

第十七条

中学教师职务的评审工作,由省、地、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分别设立中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各级评审委员会由同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设立评审小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评审中学教师职务时,应由本人提供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和履行职责情况,填写《中学教师职务评审申报表》,经过相应的评审组织评审后,报主管部门审核。

中学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由省级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学一级教师的任职条件,由地级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学二、三级教师的任职条件,由县级评审委员会审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条例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学、职见中学、农业中学、盲聋哑学校中学部、工读学校及省、地、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原则上也适用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外的其他类型的中等学校,实施办法另订。

第二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委所属中学,其教师职务的聘任或任命工作分别由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和组织。

第二十一条

为了实施本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实施细则和《中学教师任职条件考核办法》、《中学教师聘任或任命办法》、《中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篇6: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技工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职业技术培训事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教师工作责任制,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技工学校教师职务是根据技工学校的特点和改革的需要而设置的,有明确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或任命)限额和任期。

第三条 技工学校各级教师职务应有合理的结构比例。各级教师职务的限额应与批准的编制定员和工资增长指标相适应。

第四条 职务名称

(一)技工学校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职务名称定为: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

(二)技工学校生产实习课教师职务名称定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职责。

(一)教员:在高级讲师、讲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编写一门课程中部分章节的教案和讲义,并承担一定的讲授任务和批改作业、辅导课、实验课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工作。

(二)助理讲师:按照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独立编写一门课程的教案和讲义,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的教学指导工作;担任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或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三)讲师:担任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指导实验室的工作,并撰写本专业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参加编写教材和培训教师的工作。担任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或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承担用一种外国语翻译本专业一般资料的任务。

(四)高级讲师:熟练地担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组织实验室及生产实习教学工作,负责指导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撰写学术或技术论文,主持编写质量较高的教材和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担任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或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较熟练地承担用一种外国语翻译本专业书籍、资料的任务。

第六条 生产实习课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一)三级实习指导教师:在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编写本工种(专业)生产实习课的部分教案和讲义,并承担生产实习课部分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工具、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示范、辅导工作。

(二)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按照生产实习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编写本工种(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案、讲义,完成生产实习课教学工作;承担学生职业道德,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和生产实习课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熟练地担任生产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和对工具、设备的正确使用及保养维修;讲授本工种(专业)的工艺学理论课,参加编写教材和承担一定的生产实习教学研究、技术革新任务以及指导三级实习指导教师技术理论知识和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承担学生职业道德,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和生产实习课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熟练地担任生产实习、工艺学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组织指导本工种(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主持编写较高质量的教材,指导和提高三级、二级、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技能;承担学生职业道德,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和生产实习课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承担用一种外国语翻译本专业一般资料的任务。

第三章 任职基本条件

第七条 技工学校的教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遵守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好教学教育工作。第八条 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的任职条件

(一)教员

1.见习一年期满的大学专科毕业生,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受过不少于100学时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的培训;

2.在高级讲师、讲师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能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二)助理讲师:

1.见习一年期满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担任教员职务二年以上的大学专科毕业生或担任教员职务四年以上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并受过不少于100学时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的培训;

2.能独立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较好。

(三)讲师:

1.大学专科毕业以上,担任助理讲师职务四年以上,能担任培训教员的工作; 2.能胜任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和全部教学工作,质量较高,教学效果好;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四)高级讲师:

1.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讲师职务五年以上,能联系实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包括主编质量高的教材等),或者在生产技术方面有较大的贡献,能指导提高讲师的业务水平;

2.能熟练地担任二门或二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和全部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能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第九条 生产实习课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

(一)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1.见习一年期满的大专毕业生或中专、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经过不少于100学时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法的培训;能承担本工种(专业)部分生产实习教学工作; 2.了解本工种(专业)的各种工具、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对本工种(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工的水平。

(二)二级实习指导教师:

1.大学专科毕业生,担任三年实习指导教师一年以上并受过不少于100学时教育学、心理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法的培训,或具有四年以上实际教学工作经验的三级实习指导教师;能独立担任生产实习课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较好;

2.掌握本工种(专业)各种工具、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对本工种(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工的水平。

(三)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1.大学专科毕业,担任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四年以上,能胜任本工种(专业)生产实习课和工艺学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2.对本工种(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高级技工的水平;在技术革新和生产实习教学中有较大贡献。

(四)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1.大学专科毕业,担任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五年以上,并已取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熟练地担任本工种(专业)生产实习课及工艺学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能主持编写质量高的生产实习课教材,有独特、高超的技艺,在生产和技术革新方面或在实习教学中成绩卓著。

2.掌握一门外国语。

第四章 评审及聘任(或任命)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部委成立省、自治区、直辖市或部委的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高级职务的任职资格或授权确实具备评审条件的下属部门或单位组织评审委员会,报省市和部委批准后,负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各地(市)和各技工学校成立相应教师职务评审组织(委员会或小组),负责评审中、初级职务的任职资格。

第十一条 各级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必须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担任较高级别教师职务的人员组成,其中,中、青年应占一定比例。各级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及评委会成员的聘任,由同级主管领导批准。评审讲师和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职务的评委会,需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聘任(或任命)权限。技工学校的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职务,经地(市)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或部委评审委员会审定。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职务,经技工学校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后,报地(市)评审组织审定。助理讲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员、三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职务,由学校评审组织审定。各级教师职务经相应的评审组织审定后,由校长聘任(或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行政领导任命)。

第十三条 实行聘任制的技工学校,校长应与被聘任的教师签订聘约,规定双方权利、义务、聘任期限和辞聘、解聘等事宜。实行任命制的学校,行政领导应向被任命的教师颁发任命书。教师职务的聘任(或任命)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可以连聘或连任;对有特殊成绩和突出贡献者可提前晋职。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部委应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劳动人事部备案。

第十五条 本条例适用于事业单位的技工学校;企业单位的技工学校可根据企业职称改革工作部署,参照执行

第十六条 本条例的解释权在劳动人事部。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关于《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技工学校教师各级职务的编制限额,根据技工培训事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并结合技工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确定。各档次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由劳动人事部提出,报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由9~11人组成,地(市)以及技工学校的评审组织可由7~9人组成。各级评审组织评审教师任职条件时,应有不少于全体委员三分之二的人出席,经全体委员的半数以上投票同意方能通过。

三、在高级讲师、讲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任职条件中,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可采取考试或指定翻译有关专业外文资料的方式进行考核。留学生和有规定数量的译著者可以免试。对一九六六年底以前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教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也可根据需要聘任(或任命)讲师及以下职务;对某些特殊工种(专业)和传统工艺(如工艺美术、艺术雕刻、刺绣、美瓷等),具有特殊技艺的实习指导教师,在评审高级、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职务时,对学历和外语可不列为必备条件。

四、实施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几项具体规定

1.一九八三年九月前,已获得职称的合格人员,原则上应承认他们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聘任(或任命);对在中办发〔1983〕63号文《关于整顿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下发之前,经有评定权限的评定委员会正式评定的职称,并已上报到有关部门“待批”的人员,在这次聘任(或任命)教师职务时,可与已取得相应职称的人员同样对待,但不再办理授予原职称手续。

2.对具备担任各级职务条件的教师,因定员限额已满,不能在本单位受聘或有其他原因不能受聘的人员,原单位要继续关心他们,应区别情况,妥善安排;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到更需要或更能发挥他们专长的学校和部门去任职,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作用。

3.受聘(或被任命)的教师确因工作需要,经校长同意,由具有相应级别干部任免权限的行政领导批准,可受聘(或任命)兼任行政职务,其工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4.凡到离休、退休年龄的教师应坚决执行国务院有关离休、退休的规定;在这次教师职务聘任(或任命)工作中,对已到离休、退休年龄尚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教师、凡符合教师职务任职条件的,经过评审委员会审定合格者可在确定相应的教师职务后,再办理离休、退休手续。

5.技工学校生产实习课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应具备中、高级工的技能水平,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因此,必须挑选能适合担任教师工作的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培养实习指导教师。凡符合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任职条件的,可在技工学校干部(含实习指导教师)编制定员之内,按吸收录用干部的规定转干后,正式聘任(或任命)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调到技工学校担任教师时,一般应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法培训和教学实践后,再按任职条件进行考评,确定其相应的教师职务。

7.技工学校教师任职条件的评审工作,按隶属关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或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和部署。

五、技工教师进修学校和劳动服务公司所属的就业训练中心的专职教师,以及技工学校教学方法研究室的专职教学研究人员职务的评审聘任(或任命)工作,可参照《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实行。

六、实行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是对技工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政策性强,影响很大,工作复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人事部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精心指导、严格执行《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实施意见》,顾全大局,群策群力,认真抓好。各地可先在有条件的技工学校进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试点,其它学校实行教师职务任命制,以后逐步过渡到教师职务聘任制。这次教师职务的聘任(或任命)工作,应大体在一九八六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内完成,以后转入经常化、制度化。

关于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聘任试点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

上一篇:年会活动背景音乐下一篇:张寨镇中心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