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2024-04-23

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精选7篇)

篇1: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2012-2013年青海省晋升副主任护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吸引更多人才,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宏伟事业,特制定本评审办法。

第二条 按照评审条件,经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表明其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所在单位根据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自主决定聘任事宜。第三条 本评审办法主要由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申报和评审程序组成。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学历、任职年限、外语、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考核、科研学术成果等内容;评审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申报资格和相关材料的审查由承办部门负责,评审工作主要由省级卫生专业学科组和高级评审委员会负责。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申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第五条 申报晋升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一)副主任医师

1、西宁地区

(1)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五年以上;七十年代高等医学院校普通班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六年以上。

(2)取得医学硕士学位,获得中级任职资格四年以上。(3)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二年以上。

2、西宁三县、海东六县、三类地区、四类地区

(1)医学院校专科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七年以上。(2)医学中专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九年以上。

(二)副主任药(护、技)师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五年以上;七十年代高等医学院校普通班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六年以上;医学专科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七年以上;医学中专毕业,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九年以上。

(三)主任医师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五年以上;七十年代高等医学院校普通班毕业,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六年以上。

(四)主任药(护、技)师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五年以上;七十年代高等医学院校普通班毕业,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六年以上;医学专科毕业,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七年以上;医学中专毕业,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九年以上。

第六条 国家和省内中藏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跟师三年,经考核评估,取得出师证书者,任职年限可相应缩短一年。

第七条 任现职务以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其任职年限可适当缩短。

第八条 申报正、副主任医师职务必须出具《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申报正、副主任护师职务必须出具护士注册的《执业证书》。

第九条 外语水平考试要求:申报晋升高级职务须获得职称外语A级考试合格证;外语免试范围:男50 周岁、女45周岁以上;从事藏(蒙)医(药、护、技)专业和西宁市、海东地区乡以下卫生院、化隆县及六州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务以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出国研修一年以上或参加国家托福、EPT、WSK、BFT等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者。

第十条 全省申报晋升正高级任职资格,西宁、海东地区申报晋升副高级任职资格,须获得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合格证和业绩述职答辩合格证。

第十一条 晋升副、正高级任职资格,须获得省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免试范围: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上;玉树、果洛州地区,海西州天峻县、唐古拉山乡,黄南州泽库县、河南县;参加人事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软件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合格及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正规全日制院校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

第十二条 省、州(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副主任医(药、技)师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任中级职务期间到县或县以下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工作一年以上(时间可累计计算)。州(地、市)、县(区)、乡卫生机构及所在地区其他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在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必须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专业科室进修半年以上(时间可累计计算)。第十三条 获得现任职资格以来,每年考核称职。

第十四条 申报高级职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任现职务以来申报职称前2年学分达到50分,其中1类学分要达到10分。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五条 晋升高级卫生技术职务,获得现任职资格以来,在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具备以下条件:

(一)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系统地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须具备省卫生厅颁发的“三新”证书和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可的有关原始证件和报告。

2、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亲自参加指导急、危、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或处理特殊疑难问题,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查房或定期讨论有关专业的问题。须具有经单位审核认可的20份典型原始病历或有关的原始证件和报告。

3、掌握科研选题、能结合本专业提出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并积极开展科研,进行课题总结。

4、获得中级任职资格以来,在全国核心期刊(正刊)和本省省级医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和获得科技进步奖,具体要求如下: 西宁地区具备下列一项即可:(1)核心论文2篇。

(2)核心论文1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项。

(3)核心论文1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市(厅)级科技成果1项(前3名,以项目申请书为准)。

(4)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2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项。(5)核心论文1篇,省级医药期刊论文3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1篇。

(6)省级论文5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3篇以上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前3名,以项目申请书为准)。

(7)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3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前3名,以项目申请书为准)或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四等奖以上1项。(8)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以上奖项1项。

西宁市的大通、湟中、湟源三县:省级论文3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1篇。海东地区:省级论文3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1篇。三类地区:省级论文2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1篇。四类地区:省级论文1篇。藏(蒙)医(药)专业论文要求:

西宁地区:省级论文3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1篇。海东地区:省级论文2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1篇。三类地区:省级论文1篇。

四类地区:参加省学术会交流论文1篇。盲人按摩专业:参加本地区学术交流论文2篇。

职称论文、著作的写作和发表可联系学苑论文辅导中心白老师,电话***,QQ869862058

(二)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到见解;对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较深的了解,并在实践中结合应用;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须具备省卫生厅颁发的“三新”证书和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可的有关原始证件和报告。

2、是本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亲自参加指导急、危、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或处理特殊疑难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或特殊问题的处理。出具25份经单位审核认可的典型原始病历或有关的原始证件和报告。

3、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积极开展科研。

获得副高级任职资格以来,在全国核心期刊(正刊)和本省省级医药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高水平、高质量论文或获得科技进步奖,具体要求如下: 西宁地区具备下列一项即可:(1)核心论文3篇。

(2)核心论文1篇,省级论文5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3篇以上。(3)核心1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1项。(4)核心1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四等奖项2项(5)核心2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前3名、以项目申请书为准)。

(6)核心2篇,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7)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8)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西宁市的大通、湟中、湟源三县:省级论文5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3篇。海东地区:省级论文5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3篇。三类地区:省级论文4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2篇。四类地区:省级论文3篇,其中本省省级医药期刊论文2篇。

职称论文、著作的写作和发表可联系学苑论文辅导中心白老师,电话***,QQ869862058

第四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六条 卫生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提出个人申请,经单位审查符合条件的向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推荐。个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逐级推荐上报。

第十七条 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全省申报人员的条件及相关材料逐一审核,凡符合条件的予以报名并登记造册。

第十八条 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在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审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样,提出专业专家评议组人选和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报经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同意后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根据申报专业,评审工作应划分若干学科专家评议组,对本专业申报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议。凡符合规定评审条件的,须经专业学科专家评议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可推荐到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不得向高评委推荐。

第二十条 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在各专业学科专家评议组通过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员进行评审,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水平的任职资格。凡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评委会成员赞同的,视为通过。第二十一条 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根据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提出报批人员名单,经省卫生厅审核后,报省人事厅批准。

第二十二条 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负责对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评审的监督指导工作。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评审条件中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每项必须同时具备。

第二十四条 除符合相应学历任职年限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延期任职年限。具体规定如下:

(一)考核基本称职和不称职或出现严重差错受到单位通报批评者,延期1年。

(二)医德医风、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受到行政处分者;已定为二、三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延期2年。

(三)已定为一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或谎报业绩者延期3年。

第二十五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再评审,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第二十六条 本评审办法由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篇2: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认定

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各县、区教育局,局属学校、各有关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教人[2005]6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认定工作,进一步促进新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师德修养,现将《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认定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考核对象

凡符合教人[2005]6号文件中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认定条件且已经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我市中小学校(含教师进修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含已经市教育局研究同意,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人事代理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以及蚌埠师范2000、2001两届毕业生),以下称新教师。根据文件规定,在试用期满或任职期满后,须经考核合格方可认定初级职称。

二、考核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遵纪守法情况,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态度,职业道德等。

2、业务能力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掌握理解水平,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

3、教育教学实践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的工作情况。包括出勤、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情况以及担任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或指导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等。

4、教育科研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意识及发展。包括参与教学行动研究、辅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针对教育教学中某种现象进行调查和反思的情况。

5、完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的情况。包括取得新教师上岗培训证书、参加校本培训情况、普通话等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按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等。

三、考核要求

1、新教师所在学校(乡镇以下教师由乡镇中心校负责,下同)要根据其试用期间或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工作能力和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填写在《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考核认定登记表》(见附件2)中。

2、新教师所在学校应指定1名本乡镇或学校的同学科骨干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做指导记录。新教师应按学校安排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和业务学习,指导教师应督促新教师认真完成培训学习计划,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3、新教师要按教学常规认真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通过各种

形式的听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省、市级示范中小学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其中本学科不得少于10节;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6节,其中本学科不得少于4节;市、县一般学校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其中本学科不得少于7节;并提供原始听课记录;每位新教师至少提供一篇“师德”方面的心得体会、一篇教育教学反思、一份个人工作总结、上一节教学实践汇报课并提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材料。

4、市、县教师进修学校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别做好新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新教师试用期间或任职期间统一组织一次教学实践汇报课,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考核程序

各县、区教育局所属学校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的考核认定,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市教育局所属学校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鉴于新城区和高新区目前无正式的教育行政部门,因此新城区所属学校委托龙子湖区教育局、高新区所属学校委托禹会区教育局进行考核和认定。局属学校符合教人[2005]6号文件中初级职称认定条件的教师,其考核由所在学校上报基础材料,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核合格者由市教育局下文认定其初级职称。

五、须提交的材料

1、局属单位上报《

年认定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人员简明情况汇总表》(单位汇总表)一份,并将此表内容输入软盘(Excel电子表格)一并报送(见附件1)。

2、《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考核认定登记表》两份。(见附件2)。

3、《

年申报认定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人员简明情况登记》两份(见附件3)。

4、经审验合格的继续教育证书及试用期间或任职期间的《校本培训报告册》。

5、教师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书、学历证书等,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后有效,获奖证书均须报原件。

6、原始教学计划、课程表、上一学年经过教务部门审验的原始教学设计(原指“教案”,下同);同时还需要提交经教导主任签字盖章的所任班级一个学的学生成绩原始记分表。

7、教学实践汇报课材料。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听课评委的评价意见。

8、接受教育教学辅导的材料。包括:原始听课记录(须经学校审验)以及在试用期或任职期内辅导教师对新教师所做的指导记录和教学评价。

9、每位新教师至少提交一篇“师德”方面的心得体会、一篇教育教学反思、一份个人工作总结。

六、其它要求

1、中师学历人员申报小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仍按原规定执行。

2、所有上报材料均须在显著位置标明上报人单位、姓名。

3、各有关学校应认真对照教人[2005]6号文件标准,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好本校新教师考核的基础工作。局属学校于每年3月中旬将本校符合初级职称认定条件的教师花名册(以简明情况登记表的样式)报送市教育局人事科,以便统一组织教学实践汇报课,并于每年6月底之前将申报认定材料报送市教育局人事科作为认定依据。2005年局属学校初级职称认定人员的实践汇报课和认定材料报送工作另行通知。

4、各县、区所属学校初级职称人员的考核认定工作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并将结果以简明情况登记表的样式报市教育局备案。

5、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认定费用。

6、民办学校教师初级职称认定参照执行。

七、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附件1:《

年认定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人员简明情况汇总表》 附件2:《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考核认定登记表》

附件3:《

年申报认定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

蚌埠市教育局 二OO五年六月廿二日

主题词:教育

职称认定△

办法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

蚌埠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5年6月22日印发

篇3: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实现。显然, 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承担着铸造大学生灵魂和精神支柱的光荣使命, 肩负着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教书者必先育己, 育人者必先自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做教书育人的表率, 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也将进一步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 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

2. 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在于教师。”可见, 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渠道作用, 无论是设计、实施教学,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还是把握学生思想实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素质。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性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包括树立专业信念、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培养职业道德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有坚持自主学习、重视培训、科学的自我反思、自觉的教学科研和承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必备相关的专业技术, 以确保其能胜任和完成本职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其他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和标准的异同

从思想政治素质、学历、任职年限、教育教学能力、学术与科研能力、外语与计算机能力等五个纬度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他系列教师等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办法的共性和特殊性。

高校应根据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编制总数, 按照不低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平均结构比例, 合理设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岗位的结构比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应单独设置, 不得用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办法

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职责, 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以及上级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文件精神的条件下,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办法。

1. 思想政治素质:分为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三个方面, 并作为一票否决制。

2. 职业道德要求:分为教书育人责任感、师德师风、人格魅力三个方面。

(1)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认真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全体教职工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承担教书育人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 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成为人民满意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 对师德师风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者, 及时惩处, 师德师风表现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法治教、从严治教的原则, 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依法依规治教的范畴, 做到有规必依, 违规必究。

(3) 爱学校、爱学生, 加强工作责任心, 乐于教书育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才智。

3. 学历:不同的类别层次, 要有不同的学历要求。

聘任中级以下职务, 应达到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具备学士以上学位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一定年限学生工作, 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

聘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高级职务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对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差, 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 任职年限:有基本年限和破格年限之分, 具体分类如下。

教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且担任3年以上副教授职务;具备其他专业博士学位, 且担任4年以上副教授职务;具备硕士学位, 且担任7年以上副教授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 且担任8年以上副教授职务;获得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 且担任10年以上副教授职务。

副教授:具备博士学位, 且担任2年以上讲师职务;具备硕士学位, 且担任5年以上讲师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 且担任7年以上讲师职务;具备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 且担任8年以上讲师职务。

5. 教育教学能力:

分为教学方法 (手段) 、教学效果 (质量) (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既要考核教师的教学内容, 更要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课堂实际效果, 可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专家评价、公开课等方式)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6. 学术与科研能力:

分为发表学术论文、教学研究成果 (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三个方面, 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

7. 外语与计算机能力:

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调整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中对于外语要求的通知》 (沪教委人[2006]57号) 执行。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计算机能力, 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和办法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原则

1. 政治性原则:

政治方向性原则是指思政课教学必须体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要求, 明确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向导。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强调, 理论教育、思想教育, 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方向”。

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并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 忠诚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热爱本职工作, 广泛掌握社会信息, 巧妙构思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理直气壮地讲马列, 并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做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

2. 导向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 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 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当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教育导向功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政治信仰坚定、人生目标明确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 注重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不断创新过程中, 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在思想政治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有独立的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思政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 弄清楚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对现实进行科学的解释, 从而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品质, 推动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除此之外, 还必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使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的实际。思政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解释新的实践问题, 同时也用新鲜的经验和对生活的实际充实马克思主义, 从而更好地向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操作性和导向性很强的工作。作者将在国家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和标准的基础上, 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及其标准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R].

[2]周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04-10-2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5]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篇4: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

第一条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关于江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6〕19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指对通过参加岗位竞聘,拟聘为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职务人选进行品德、知识和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价,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必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确保评审质量。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按人事隶属关系和职称层级实行分级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正高级教师、省直单位高中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所辖区内高中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第六条 学校根据人社部门核定的教师岗位空缺数量和工作需要,公布拟聘岗位数及竞聘条件,并制定竞聘工作方案,竞聘工作方案须经学校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教师(含改革前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教师)对照竞聘条件,按照规定程序向聘用学校提出申请竞聘。

第八条 学校成立以同行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主的推荐委员会(一般不少于7人),通过多种方式,对参加竞争教师的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提出推荐意见。

第九条 学校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集体研究等额确定推荐人选,并在学校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条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无问题的推荐人员,在改革前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可由学校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须参加评审,其职称申报材料按单位隶属关系报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逐级审查后,送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设区市正高级教师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择优排序推荐。

第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要求受理申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制定评审工作方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中级教师职称评审经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根据需要组建中小学正高级、高级、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应由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长期在中小学一线任教、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同行专家组成。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应采取材料评议与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价,实行差额评审,通过投票表决,确定评审通过人员。

第十四条 评审通过人员名单按职称层级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无问题的评审通过人员,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确认,其中正高级教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中级教师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确认。

第十六条 考核认定按《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办法》(赣人社发〔2013〕30号)执行,在学校有相应教师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进行。二、三级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考核认定。

第十七条 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可参照本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篇5: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为了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客观公正性,根据自治区人事厅《201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安排》(内人发[2010]86号)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包头市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改革试点工作的批复》(内人社发[2010]98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坚持客观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充分体现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用人导向。对少数民族教师、边远地区及苏木(乡镇)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按照实事求是、各负其责的精神,评委会只对申报人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申报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业绩、贡献、教研能力等作出评价;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实际工作表现,需由学校体现在考核、表彰奖励以及推荐意见中。评审分为说课答辩和量化评审两个步骤,其中说课答辩占30%,量化评审占70%。说课答辩排名后十分之一的不进入量化评审阶段。

二、说课答辩

(一)基本要求

说课答辩重在测试申报人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说课课题由评委会按照高级教师申报资格、条件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指定,不局限于某一版本的教材。教材内容将由评委会现场提供。

答辩由评委根据说课情况现场提问1-2题。

说课答辩从备课开始实行封闭管理。申报人员凭身份证到指定地点独立备课。备课时可以携带教材及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但不得携带其他参考资料和通讯工具、笔记本电脑。备课时间为40分钟,说课时间每人6分钟,答辩时间每人2分钟。

(二)评分要素(满分100分)

1.说教材,包括指定课题在某一学段教材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等,15分;

2.说教法和学法,包括对教学对象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估计、教学设计的理念、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28分;

3.说教学程序和过程,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辅助手段及板书设计等,35分;

4.答辩,主要考查应变能力和发展潜力等,12分;

5.其他要求,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仪表气质等,10分。

在原始分(百分制)基础上,边远旗县区学校教师加1分,苏木(乡镇)学校教师加2分。

(三)程序

1.备课(40分钟)2.说课(6分钟)3.答辩(2分钟)4.评委赋分

说课答辩成绩排名前十分之九的申报人员进入量化评审阶段。

三、量化评审

量化评审要素及赋分办法是:

(一)学历(8分)

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并且专业对口,8分;全日制本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非全日制本科并且专业对口,7分;非全日制本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全日制专科并且专业对口,6分;全日制专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非全日制专科并且专业对口,5分;非全日制专科但专业不对口(有进修结业证),4分。

对小学教师所学专业不作单一要求,只要所学专业与小学教学所需任一专业相同或相近即可。

(二)工龄(10分)

工龄20年以上,5分;15—19年,4分;11—14年,3分;12年以下,2分。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中专毕业教龄满14年,大专毕业教龄满12年,大学本科毕业教龄满10年,加5分;在此基础上,教龄每超过1年加1分,该项满10分为止。

(三)考核(4分)近三年考核合格,4分。

(四)班主任工作(10分)

1.班主任工作,5分。同一排序群体中担任班主任时间最长的得满分,类推其他人员得分。

2.省部级奖励,2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奖励次数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3.市级奖励,1.5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奖励。4.旗县区级奖励,1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奖励。

5.校级奖励,0.5分(市直属学校1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奖励。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双肩挑”教师担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办公室主任、校长、书记的时间亦可算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教研室任教研员的,对班主任工作不作要求。

(五)荣誉和奖项(12分)

1.盟市级荣誉和奖项加4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荣誉和奖项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2.旗县区级荣誉和奖项加3分。加分办法同第1项。

3.校级荣誉加2分(市直属学校加2.5分)。加分办法同第1项。4.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加3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奖项级别最高、数量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下列同一级别的荣誉和奖项在量化评审中依先后顺序赋分: 1.党委和政府及工作部门所发与本职工作一致或相近的奖项;

2.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及具有业务指导性质的事业单位所发奖项;

3.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所属专业委员会所发奖项;

4.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以某一事项或某一课题临时成立机构所发奖项。其中,第1项为重点考虑奖项。

(六)示范带头作用(12分)

1.省部级加5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业务称号(奖项)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2.盟市级加4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盟市级业务称号(奖项)明显多于评审组内其他人员的,可加到5分。

3.旗县区级加2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旗县区级称号(奖项)明显多于评审组内其他人员的,可加到4分。4.校级加1分(市直属学校加1.5分)。加分办法同省部级。下列同一级别的业务称号(奖项)在量化评审中依先后顺序赋分: 1.地区性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 2.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者;

3.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及具有业务指导性质的事业单位所发业务奖项;

4.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所属专业委员会所发奖项;

5.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以某一事项或某一课题临时成立机构所发奖项。其中,第1、2、3项为重点考虑的业务奖项。

(七)教学研究(10分)

1.完成项目加5分。评审组内所有申报人员中完成项目数量最多者得满分,类推其他申报人员得分。

2.项目价值加5分。根据奖励或鉴定结果确定;未鉴定的由评委会酌情量分。

下列同一级别教研成果在量化评审中依先后顺序赋分: 1.政府及政府部门颁发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教研成果奖; 2.政府及政府业务部门鉴定的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教研成果; 3.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及具有业务指导性质的事业单位确认的教研成果;

4.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地区性行业协会、研究会所属专业委员会确认的教研成果;

5.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以某一课题临时成立机构确认的教研成果。其中,第1、2、3项为重点考虑的成果。

(八)论文、论著(10分)

论文(论著)由评委会根据同一排序群体中论文的数量、质量相比较后酌情赋分。下列论文在评审中依先后顺序及数量赋分:

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2.在执行CN或ISSN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3.在行业协会、研究会主办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4.仅有获奖证书,未提供论文原文的论文。5.有获奖证书,且提供论文原文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其中,第1和2项为重点考虑论文。发表在论文集、增刊、专刊的论文,仅作参考,不加分。

(九)计算机应用能力(4分)考试合格或符合免试条件的均加4分。

(十)边远地区任教(5分)

苏木(乡镇)学校教师加5分,边远旗县区学校教师加3分。

(十一)加分(15分)

1.硕士研究生以上加2分(仅取得学位或学历1分)。本科学历任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任小学教师加2分;

2.考核三年优秀2分,两年优秀1.5分,一年优秀1分; 3.国家级荣誉和表彰5.5分; 4.省部级荣誉和表彰4.5分;

5.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三个模块全部达到国家线加1分。

篇6:青海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

青海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

2007年07月04日 15时50分 306 主题分类: 计划物价

“招商引资”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三日

青海省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扩大青海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来资金(省外、国外、境外资金),充分调动省内外一切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促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原则、对象

第一条 奖励原则:

(一)以引进优秀招商引资项目为依据,对项目引进单位(人员)按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优秀招商引资项目是指从省外、国外、境外引进的在省内建设、注册、纳税、经营的招商项目及无偿援助和捐赠的项目。

(三)优秀招商引资项目每奖励一次,每个招商项目只能申请一次省级政府奖励资金,不得重复申报。

(四)引资人不受职业、身份、国籍限制。

第二条 奖励对象系指全省优秀招商项目确认的引资人。引资人是指为项目引进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单位组织或自然人。引资人既可以是单个自然人或单位组织,也可以是多个自然人或单位组织(简称多方)。引资人为多方时,须确定由多方认可的第一引资人,原则上将项目投资商引荐到我省的第一位自然人(单位)就是第一引资人。

第三章 奖励项目范围和条件

第三条 奖励项目范围。凡属下列范畴的招商项目可以申报全省优秀招商项目,申请政府奖励资金:

(一)省招商局认定的省级重点招商项目;

(二)投资青海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水电、煤及煤化工、硅材料及太阳能、冶金、中藏药、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的工业类招商项目;

(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类招商项目;

(四)商贸流通、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类项目;

(五)引进资金在省内兼并、联合、购买本省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并购、增资扩股、产权转让等资产并购类招商项目;

(六)畜牧业、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及其产业化等农牧业类招商项目;

(七)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土地资源开发和整理类招商项目;

(八)引进投资青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业类招商项目;

(九)根据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认定标准,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十)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类招商项目;

(十一)争取的省外(国外、境外)政府、组织或个人提供无偿援助及捐赠的项目(不含对口帮扶项目);

(十二)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招商项目。

第四条 奖励项目条件。凡申请政府奖励资金的招商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环保要求,不属于禁止类或限制类产业项目;

(二)项目引进资金确系使用省外(国外、境外)资金的,不包括省内民间融资、省内银行借贷的;

(三)项目单位须在省内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四)项目单位须在省内领取税务登记证;

(五)投资类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商贸服务业、农牧业、矿产业、旅游业及其它产业化项目)须开工建设且引进资金到位率达到50%以上标准要求,资产并购类、公益类和捐赠类项目须达到合同协议完成标准要求;

(六)投资类及资产并购类项目引进资金额须在800万元以上,公益类项目引进资金额须在300万元以上,捐赠类项目引进资金额须在100万元以上(捐赠的实物可按捐赠时市场价评估作价成人民币计算),引进国外资金,外币按资金到位当日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计算;

(七)项目引资人未收取项目投资方或资金接受方佣金的;

(八)项目须是当引进的;

(九)项目在省招商局有统计备案的;

(十)项目无其他纠纷、争议。

第四章 奖励资金来源及奖励标准

第五条 优秀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资金从省政府奖励基金列支。

第六条 优秀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资金标准根据招商项目的类别和引进资金额予以相应档次划分。

(一)投资类及资产并购类项目,奖励资金分为四个档次:

1、引进资金额在人民币800万元以上,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下项目,奖励人民币3万元;

2、引进资金额在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含1亿元)项目,奖励10万元;

3、引进资金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5亿元(含5亿元)以下的项目,奖励30万元;

4、引进资金额在人民币5亿元以上项目,奖励50万元。

(二)公益类项目,奖励资金分为四个档次:

1、对引进资金额在人民币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项目,奖励人民币3万元;

2、对引进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下项目,奖励10万元;

3、对引进资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含1亿元)项目,奖励30万元;

4、对引进资金额在1亿元以上,奖励50万元。

(三)捐赠类项目,奖励资金分为四个档次:

1、对引进资金额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下项目,奖励人民币3万元;

2、对引进资金额在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项目,奖励10万元;

3、对引进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项目,奖励30万元;

4、对引进资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项目,奖励50万元。

第七条 对获奖项目颁发“青海省优秀招商引资项目“证书,对获得奖励的引资人授予“青海省招商引资模范“荣誉称号,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嘉奖。

第五章 奖励资金申请程序

第八条 招商项目引资人申请政府奖励资金的程序如下:

(一)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凡符合本办法第三章奖励范围和条件要求的招商项目在签订合同协议后,项目引资人凭以下材料及时到项目所属县(市、区)级招商部门或省直部门、单位领取并填写《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办理引资人资格申报备案登记:

1、项目合同协议文本;

2、项目投资者(受益者)出具的投资引荐证明;

3、引资人(第一引资人)有效身份证明。引资人为个人的应提供身份证(护照)复印件,引资人为单位组织的应出具法人代表签字盖章的资格证明以及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

项目登记备案后,引资人及项目单位每季度要及时向项目所属县(市、区)级招商部门或省直部门、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以便于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管理。

(二)奖励金申请登记及引资人资格审定。凡招商项目达到本办法第三章第四条要求的,引资人按以下步骤办理:

1、引资人到项目所属州、地、市级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领取《青海省招商项目政府奖励金申请表》,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相关内容,并由项目投资方或招商受益方、项目所在地相关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2、引资人将《青海省招商项目政府奖励金申请表》和《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一同报项目所属州、地、市级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由其对项目予以审核登记,对引资人资格进行审定,并出具意见。

(三)招商项目奖励金申请。在每年10月底以前,凡已经完成本条款

(一)和

(二)项奖励资金申请程序的招商项目引资人须准备好相关材料并装订成册后向所属州、地、市级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申请上报当奖励资金。

1、投资类及有投资性质的公益类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1)《青海省招商项目政府奖励金申请表》;

(2)《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

(3)项目批准文件(项目核准、备案材料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5)企业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6)引进单位资金到账证明,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用于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购建的原始发票复印件或固定资产统计报表;

(7)在建项目提供开工建设证明,完工项目提供项目竣工验收、投产证明;

(8)资金到位率证明(州、地、市级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出具的项目完成进度及资金到位情况统计表);

(9)项目法人代表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10)引资人(第一引资人)有效身份证明。

2、资产并购类、公益类(非投资性质)及捐赠类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1)《青海省招商项目政府奖励金申请表》;

(2)《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

(3)项目批准文件(项目核准、备案材料复印件);

(4)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银行汇款单复印件;

(5)资金到位率证明(州、地、市级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出具的项目完成进度及资金到位情况统计表);

(6)项目合同完成履约证明或受益单位出具的证明;

(7)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

(8)涉及国有资产转让、产权股权变更等类项目,引资人另须提供资产监管部门(由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审核意见。

第六章 奖励项目认定机构和程序

第九条 奖励项目认定机构。全省优秀招商项目奖励认定工作由省招商局负责。

第十条 奖励项目认定程序如下:

(一)项目审核。各州、地、市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负责对引资人申请政府奖励金的招商项目资料进行审核,在每11月底前将符合申请条件且通过审核的项目申报材料统一汇总并附上审核意见后报送省招商局。

(二)项目预认定。凡报送申请政府奖励金的招商项目由省招商局汇总分类、复核,并对入选项目进行预认定,提出拟奖励项目名单。

(三)项目公示。将拟奖励项目名单、奖励金额、引资人等有关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

(四)项目认定。对有异议的招商项目进行调查核实,除确有问题的不予认定外,其余招商项目认定为当优秀招商引资项目,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奖励资金领取程序

第十一条 当优秀招商项目奖励认定后,项目引资人须凭下列证件到省招商局领取奖金及奖励证书:

1、由各州、地、市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出具审定意见的《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

2、引资人身份证明。引资人为个人的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护照),引资人为单位组织的须提供法人代表签字、单位盖章的介绍信或资格证明。若引资人委托第三方来领取奖金,另需提供委托书和第三方相关身份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引资人须在当优秀招商项目奖励认定结果六个月内到省招商局办理领奖手续,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

第八章 奖励工作管理

第十三条 青海省招商局负责对本省招商奖励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四条 各级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招商引资有关奖励资金申报过程的监督,对违反奖励规定的,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青海省招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引进境外资金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2000]40号文同时废止。

附表:

1、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

2、青海省招商项目政府奖励金申请表

附表1:

青海省招商项目引资人资格申报登记表

姓名/单位名称

(第一引资人)护照/身份证号

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其他引资人姓名/

单位名称

招商项目名称

项目进度情况

引资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项目所在地招商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州、地、市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审定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登记备案号:青海招商(县、市、区/省直部门、单位)年号

本表一式四份。

附表2:

青海省招商项目政府奖励金申请表

单位:万元

姓名/单位名称

(第一引资人)联系电话

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项目落户/所在地区项目资金

来源地区

项目资金情况

项目总投资金额

项目引进资金额

项目实际到位资金

项目建设/实施

进度情况

引资人:

签字(盖章)

年月日

项目投资/招商单位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项目所在地招商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州、地、市招商部门(省直部门、单位)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省招商项目奖励认定小组认定意见:

签字(盖章)

篇7: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发文单位:青海省工商局

号:青政[2004]23号

发布日期:2004-4-1

执行日期:2004-4-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认定和程序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青海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保护著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海省著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较高市场占有率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 著名商标的认定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为保证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由省工商局会同省经委、省商务厅、省质监局、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省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业协会,共同组成青海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小组,具体组织著名商标认定工作。

第五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青海省著名商标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青海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州(地、市)、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青海省著名商标的推荐、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认定和程序

第六条 申请认定青海省著名商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注册商标所有人为在我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该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实际使用期限已满二年;

(三)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同类商品中质量优良、稳定,售后服务措施得力,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

(四)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产量、销售额、利税、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省同行业中领先;

(五)商标宣传面大、覆盖地域广、知晓程度鬲;

(六)商标所有人有较强的商标意识,注重商标的使用、管 理、保护工作。

第七条 申请认定青海省著名商标实行自愿原则,商标所有人认为自己的注册商标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可以向其所在地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按照青海省著名商标条件提供有关材料。

第八条 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应当如实填写《青海省著名商标申请认定书》,并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一)申请认定报告;

(二)营业执照和有效的商标注册证明文件;

(三)商标注册人对该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情况;

(四)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国内和国外的销售量及销售地区;

(五)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三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在全国或我省同行业中的排名;

(六)该商标的广告宣传情况;

(七)该商标最早使用时间及连续使用时间;

(八)该商标被侵权假冒情况;

(九)其它证明该商标著名的有关材料。

第九条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申请的 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认定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向州(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荐;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说明理由。州(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推荐的认定申请进行复审,符合认定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向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荐;不符合认定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初审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州(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复核。州(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做出复核决定。异议成立的,由州(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接受理;异议不成立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州(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的复核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复议。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做出复议决定。异议成立的,由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接受理;异议不成立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州(地、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荐认定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将初步认定符合申请条件的商标在省级报刊公告,进行市场调查;征求省消费者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意见;综合各方面情况后交由青海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小组进行评审,对符合著名商标条件的,予以认定并公告,颁发《青海省著名商标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认定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申请人的注册商标被他人以“注册不当”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提出争议且审理未果的,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认定。

第十二条 著名商标有效期限为三年,自公告之日起计算。

著名商标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或在有效期满后三个月内,著名商标所有人认为需要保持其称号的,可以按申请认定程序向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延 续,并附送近三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及有关材料。对符合著名商标条件的,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予以核准并公告。每次延续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三个月内不提出重新认定申请,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三条 审查和认定著名商标,除按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外,不得向申请人收取其他费用。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定期发布“青海省著名商标保护目录”,并抄告相关部门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重点保护。青海省著名商标所有人应当加强对商标的管理和自我保护,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

第十五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在著名商标的有效期内,可以在其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及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上使用“青海省著名商标”字样。

使用“青海省著名商标”字样,应当标明认定的具体时间。

第十六条 被认定为著名商标的,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中择优推荐参加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

第十七条 青海省著名商标可以申请下列特殊保护:

(一)青海省著名商标可以扩大到企业字号的保护,禁止他人在相同行业或者相关领域内用青海省著名商标的名称作为企业字号,对认定前已存在的企业字号不具有追溯力;

(二)禁止他人擅自使用青海省著名商标商品上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三)青海省著名商标应适时申请扩大注册保护,对扩大注册有困难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予以帮助、协调;

(四)凡在外省被假冒的,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主动做好咨询、指导和协查工作。

第十八条 在非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著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作为商品名称、装潢或者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且暗示该商品与著名商标所有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使著名商标所有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著名商标所有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

在非类似商品上相同或近似的两个以上商标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的,互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九条 著名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他人用与著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为同行业企业名称或字号使用,可能引起消费者误认,并对著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不予核准登记,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著名商标的文字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的;

(二)著名商标的文字为全国或全省著名江河、湖泊、山川、历史文物等名胜古迹名称的;

(三)著名商标的文字为动物、植物名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变更所有人名称、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变更情况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时,其许可合同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应当在许可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将许可合同副本交送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查,由许可人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转让其著名商标的,该商标的著名商标资格应当按本办法规定重新认定。

第二十三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以商标权投资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委托国家指定的商标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任何法人、公民或组织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著名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赔偿。著名商标所有人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二年内请求赔偿。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经认定,擅自在商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上使用“青海省著名商标”字样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其改正,应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青海省著名商标所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其青海省著名商标资格,收回《青海省著名商标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申请认定著名商标时提交虚假材料;

(二)著名商标所指商品已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

(三)著名商标资格期限届满未延续或者申请延续但未经核准的;

(四)著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转让其注册商标,该商标的著名商标资格未按本办法规定重新认定的;

(五)著名商标所有人超越核准的商标和核定的商品范围使用青海省著名商标字样、标志的;

(六)著名商标所有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不履行备案手续,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后仍不改正的。

第二十八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滥施许可,变相买卖商标标识或者滥用著名商标信誉,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青海省著名商标认定、保护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中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服务商标。

上一篇: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指南下一篇:北校初二语文备课组第八次集体备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