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现状分析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物联网现状分析

2014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战略定位和投入产出比的矛盾,即如何协调当前和长远的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和产业变革,物联网单项应用的成熟周期是10年左右。国际上一些成熟解决方案大都有多年的深厚积累,相比之下我国的产业根基还很薄弱。无锡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发展四五年来,到目前仅有15%的公司盈利。调研还发现,无锡绝大部分物联网企业只不过是近几年才新成立的。

二是新技术与传统的对接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超预料。物联网真正的需求市场是传统行业,从接纳到规模化推广需要较长时间反复磨合、探索、优化。物联网应用作为新兴事物,当前落地到技术改造、革新、锦上添花的成分居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足够的实力显然不行,而传统体制下大项目的规划、预算决策流程都很长,不能适应现实情况。

三是自主创新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矛盾,不开放、不合作,发展的路子就很窄。目前从核心芯片、关键技术、中间件、数据库到信息处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到标准话语权,绝大部分都还掌控在美欧产业巨头手里。对我国来说,最大优势是市场规模。我们必须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应用创新带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标准的跟进,才能更理性有效地发展。

相关资讯2013年中国物联网信息接入设备市场测算

第二篇:2017-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1章:物联网产业发展综述 1.1 物联网产业基本概况 1.1.1 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述 (1)物联网产业的定义 (2)物联网产业基本特征 (3)物联网产业发展阶段 (4)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 (5)物联网产业网络架构 1.1.2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物联网产业结构现状 (2)物联网产业区域格局 (3)中上游产业市场竞争严峻 (4)基础芯片关键器件环节薄弱 (5)应用领域受制于各行业标准 (6)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1.1.3 物联网产业发展结构 1.1.4 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1)广告类商业模式分析 (2)内容类商业模式分析 (3)服务类商业模式分析 (4)物联网特殊商业模式分析 1.2 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2.1 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1)主要政策汇总 (2)主要政策解读 1)《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2)《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4)《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 (3)政策影响分析

1.2.2 物联网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1)GDP增长情况分析 (2)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3)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4)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5)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2.3 物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1)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交通、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加大 (2)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 (3)信息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转变 (4)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3 物联网产业需求驱动因素分析 1.3.1 政府政策扶持驱动因素分析 1.3.2 企业自发需求驱动因素分析 第2章:物联网行业市场需求调研 2.1 物联网用户体验认知调研 2.1.1 用户调研样本情况分析 (1)用户调研覆盖群体分析 (2)用户调研区域分布分析 (3)用户调研性别结构分析 (4)用户调研年龄结构分析 (5)用户调研学历结构分析 (6)用户调研职业结构分析 2.1.2 物联网用户认知程度调研 2.1.3 物联网用户需求方向调研 2.1.4 物联网用户需求领域调研 2.1.5 物联网用户认可度调研 2.2 物联网应用主体需求调研 2.2.1 物联网应用领域调研分析 2.2.2 企业发展的因素调研

2.2.3 企业应用物联网解决措施调研 2.2.4 物联网应用普及推广调研 2.2.5 物联网安全性调研

2.3 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调研 2.3.1 物联网技术统计调研 (1)行业专利申请数量 (2)行业专利公开数量 (3)行业专利类型分析 (4)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2.3.2 感知层技术发展调研 2.3.3 网络层技术发展调研 2.3.4 应用层技术发展调研 2.3.5 核心技术发展调研 (1)感知技术发展调研 (2)传输技术发展调研 (3)处理技术发展调研

2.4 物联网行业需求调研总结

2.4.1 物联网用户体验认知焦点分析 (1)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 (2)公众信任 (3)方便

2.4.2 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焦点分析 (1)标准化 (2)成本控制 (3)系统开放 2.4.3 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焦点分析 (1)信息化 (2)智能化

第3章:物联网细分产品需求分析 3.1 物联网传感设备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1.1 物联网RFID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RFID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2)物联网RFID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物联网RFID产品进出口需求分析 (4)物联网RFID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5)物联网RFID产品技术需求分析 (6)物联网RFID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1.2 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传感器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2)物联网传感器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物联网传感器产品进出口需求分析 (4)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5)物联网传感器产品技术需求分析 (6)物联网传感器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1.3 物联网芯片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芯片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2)物联网芯片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物联网芯片产品进出口需求分析 (4)物联网芯片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5)物联网芯片产品技术需求分析 (6)物联网芯片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1.4 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2)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进出口需求分析 (4)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5)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技术需求分析 (6)物联网视频监控设备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2 物联网终端与网络设备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2.1 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2)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4)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技术需求分析 (5)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2.2 物联网网络设备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网络设备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2)物联网网络设备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物联网网络设备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4)物联网网络设备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3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1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3.3.2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3.3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3.3.4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4 物联网网络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4.1 物联网网络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3.4.2 物联网网络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1)通信系统市场规模

(2)综合安防系统市场规模 (3)城市智能化系统市场规模

3.4.3 物联网网络产品市场战略分析 (1)运营商战略定位分析

(2)中国物联网运营商成本控制 (3)服务商的运作模式

3.4.4 物联网网络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3.5 物联网运营及服务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5.1 物联网运营及服务产品需求现状分析 3.5.2 物联网运营及服务产品需求规模分析 3.5.3 物联网运营及服务产品市场战略分析 (1)中国物联网运营商战略布局分析 (2)中国物联网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3.5.4 物联网运营及服务产品需求前景预测 第4章:物联网产品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1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1.1 工业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4.1.2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1.3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1.4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物联网技术在产品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案例 (2)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 (3)物联网技术在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 (4)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案例 (5)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案例 4.1.5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1)IT安全问题

(2)制造系统管理问题

(3)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4.1.6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2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2.1 交通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车辆调度管理领域需求分析 (2)车载视频监控领域需求分析 (3)汽车信息服务领域需求分析 (4)航标遥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5)智能停车管理诱导系统需求分析 4.2.2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2.3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2.4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4.2.5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2.6 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3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3.1 物流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4.3.2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3.3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1)RFID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2)医疗物资追踪系统智能应用分析 (3)生产物流物联网智能系统应用 (4)烟草行业仓库环境智能监控应用 (5)食品行业冷库技术智能监控应用

4.3.4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RFID在物品安全追踪管理案例 (2)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领域案例 (3)医药企业应用RFID管理冷链物流 (4)自行车零售商RFID智能库存管理 4.3.5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1)标准不统一 (2)技术不成熟 (3)潜在安全问题 (4)无完整的产业链

4.3.6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4 物联网在移动支付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4.1 移动支付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中国移动移动支付分析 (2)中国联通移动支付分析 (3)中国电信移动支付分析

4.4.2 物联网在移动支付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4.3 物联网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4.4 物联网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4.4.5 物联网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4.6 物联网在移动支付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5 物联网在汽车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5.1 汽车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车联网用户规模分析 (2)车联网服务市场分析 (3)车联网服务内容分析 (4)车联网服务功能分析 4.5.2 物联网在汽车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5.3 物联网在汽车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5.4 物联网在汽车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欧盟:E-CALL系统 (2)美国福特:SYNC服务 (3)日本:G-Book (4)韩国:SKT的车联网 (5)中国三大运营商

4.5.5 物联网在汽车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1)商业模式不明

(2)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 (3)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够 (4)缺乏明确的主导

(5)电信网络运营商流量费用高 (6)资源整合不足

(7)技术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4.5.6 物联网在汽车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6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6.1 农业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农业大棚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农产品溯源系统需求分析

4.6.2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6.3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6.4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天津市: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联合中心 (2)锦州M2M(机器到机器) (3)广西农产品质量追溯

4.6.5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6.6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7 物联网在电力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7.1 电力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4.7.2 物联网在电力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1)电力工程投资情况

(2)智能电网投资整体情况 (3)物联网在电力领域需求规模

4.7.3 物联网在电力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7.4 物联网在电力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无锡:中国首座“智能变电站” (2)辽宁电力公司:坚强智能电网 4.7.5 物联网在电力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7.6 物联网在电力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8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8.1 环保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水源保护系统需求分析 (2)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4.8.2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8.3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8.4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江苏省:统一标准、统一平台,整合环保应用 (2)山西省:全面监控、优化流程、强化环保执法 4.8.5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8.6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9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9.1 安防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4.9.2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1)安防市场规模

(2)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市场需求

4.9.3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9.4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4.9.5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9.6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10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10.1 医疗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便携式医疗市场需求分析

(2)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市场需求分析 (3)移动医疗市场需求分析

4.10.2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10.3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10.4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移动智能化医疗案例分析 (2)医院信息化平台案例分析 (3)健康监测的应用案例分析 (4)药品管理的应用案例分析 (5)医疗废物处理监控案例分析

4.10.5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4.10.6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11 物联网在家居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11.1 家居领域物联网产品需求分析 (1)中央控制系统市场分析 (2)家庭安防系统市场分析 (3)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市场 (4)家居布线系统市场分析 (5)家庭环境控制系统市场分析 (6)影院与多媒体系统市场分析

4.11.2 物联网在家居领域需求规模分析 4.11.3 物联网在家居领域应用模式分析 4.11.4 物联网在家居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1)海尔U-home (2)西门子智能家居 (3)霍尼韦尔智能家居 (4)LG HomeNet智慧家居

(5)美的智慧家居“1+1+1”战略 4.11.5 物联网在家居领域应用问题分析 (1)行业标准问题 (2)行业规模化生产 (3)行业的资金困境 (4)行业的技术水平问题

4.11.6 物联网在家居领域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4.12 物联网在其他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12.1 物联网在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应用于油井远程监控 (2)物联网应用于输油管道监控 (3)物联网应用于油罐车监控 (4)物联网应用于电能信息采集

4.12.2 物联网在校园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1)物联网应用于智能校园卡系统 (2)物联网应用于校园信息化应用 4.12.3 物联网在节能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4.12.4 物联网在应急领域市场需求分析 第5章:物联网重点城市需求分析 5.1 中国物联网需求区域分布 5.2 无锡物联网需求分析

5.2.1 无锡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无锡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无锡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无锡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2.2 无锡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无锡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无锡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2.3 无锡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2.4 无锡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2.5 无锡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3 北京物联网需求分析

5.3.1 北京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北京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北京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北京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3.2 北京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北京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北京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3.3 北京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3.4 北京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3.5 北京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4 上海物联网需求分析

5.4.1 上海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上海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上海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上海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4.2 上海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上海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上海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4.3 上海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4.4 上海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4.5 上海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5 深圳物联网需求分析

5.5.1 深圳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深圳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深圳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深圳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5.2 深圳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深圳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深圳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5.3 深圳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5.4 深圳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5.5 深圳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6 广州物联网需求分析

5.6.1 广州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广州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广州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广州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6.2 广州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广州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广州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6.3 广州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6.4 广州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6.5 广州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7 重庆物联网需求分析

5.7.1 重庆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重庆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重庆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重庆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7.2 重庆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重庆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重庆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7.3 重庆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7.4 重庆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7.5 重庆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8 顺德物联网需求分析

5.8.1 顺德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顺德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顺德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顺德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8.2 顺德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顺德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顺德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8.3 顺德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8.4 顺德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8.5 顺德物联网发展最新动向 5.9 杭州物联网需求分析

5.9.1 杭州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杭州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杭州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杭州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9.2 杭州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杭州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杭州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9.3 杭州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1)杭州市《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杭州市《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5.9.4 杭州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9.5 杭州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10 宁波物联网需求分析

5.10.1 宁波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宁波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宁波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宁波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10.2 宁波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宁波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宁波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10.3 宁波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10.4 宁波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10.5 宁波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11 武汉物联网需求分析

5.11.1 武汉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武汉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武汉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武汉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11.2 武汉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武汉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武汉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11.3 武汉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11.4 武汉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11.5 武汉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5.12 天津物联网需求分析

5.12.1 天津物联网需求现状分析 (1)天津物联网需求领域分析 (2)天津物联网应用成果分析 (3)天津物联网应用问题分析 5.12.2 天津物联网需求规模分析 (1)天津物联网企业规模分析 (2)天津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12.3 天津物联网政策规划分析 5.12.4 天津物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5.12.5 天津物联网最新发展动向

第6章: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与需求分析 6.1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1.1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历程 6.1.2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6.1.3 国际物联网行业应用情况

6.2 主要国家物联网行业发展与需求分析 6.2.1 美国物联网行业发展与需求 (1)美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美国物联网行业研发机构 (3)美国物联网行业应用情况 (4)美国物联网发展特点分析 1)美国物联网发展优势分析 2)美国物联网发展劣势分析 3)美国物联网发展需求特点 (5)美国物联网行业政策规划 (6)美国物联网行业需求趋势 (7)美国物联网发展最新动向 6.2.2 欧盟物联网行业发展与需求 (1)欧盟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欧盟物联网行业应用情况 (3)欧盟物联网发展特点分析 1)欧盟物联网发展优势分析 2)欧盟物联网发展劣势分析 3)欧盟物联网发展需求特点 (4)欧盟物联网行业政策规划 (5)欧盟物联网行业需求趋势 (6)欧盟物联网发展最新动向 6.2.3 日本物联网行业发展与需求 (1)日本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日本物联网行业研发机构 (3)日本物联网行业应用情况 (4)日本物联网发展特点分析 1)日本物联网发展优势分析 2)日本物联网发展劣势分析 3)日本物联网发展需求特点 (5)日本物联网行业政策规划 (6)日本物联网行业需求趋势 (7)日本物联网发展最新动向 6.2.4 韩国物联网行业发展与需求 (1)韩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韩国物联网行业研发机构 (3)韩国物联网行业应用情况 (4)韩国物联网发展特点分析 1)韩国物联网发展优势分析 2)韩国物联网发展需求特点 (5)韩国物联网行业政策规划 (6)韩国物联网行业需求趋势 (7)韩国物联网发展最新动向 6.3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6.3.1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困境分析 6.3.2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需求特点 6.3.3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际物联网行业应用趋势分析 (2)国际物联网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6.3.4 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2)国际物联网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第7章: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7.1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7.1.1 物联网行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7.1.2 物联网行业发展制约解决途径 7.1.3 物联网行业发展主要路径分析 (1)需求路径发展分析 (2)技术路径发展分析 (3)战略路径发展分析

7.1.4 物联网行业发展需求战略布局 (1)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分析 (2)物联网行业建设需求分析 1)重点企业培育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建设动态

(3)物联网行业发展需求战略布局 7.1.5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2 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机会 7.2.1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1)终端设备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2)网络设备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3)软件与应用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4)系统集成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5)运营及服务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6)网络服务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7.2.2 中国物联网产业层投资机会分析 (1)物联网行业感知层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1)物联网行业感知层方面发展现状 2)物联网行业感知层方面发展问题 3)物联网行业感知层方面投资机会

(2)物联网行业网络层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1)物联网行业网络层方面发展现状 2)物联网行业网络层方面投资机会

(3)物联网行业应用层方面投资机会分析 1)物联网行业应用层方面发展现状 2)物联网行业应用层方面发展问题 3)物联网行业应用层方面投资机会

7.2.3 中国物联网热点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1)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投资机会分析 (2)物联网时代智慧工厂投资机会分析 (3)物联网时代车联网投资机会分析

(4)物联网时代智能穿戴设备投资机会分析 7.2.4 中国物联网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1)物联网行业短期投资策略分析 (2)物联网行业中期投资策略分析 (3)物联网行业长期投资策略分析 7.3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7.3.1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7.3.2 中国物联网行业区域结构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1:物联网基本特征

图表2:物联网的主要应用特征简析

图表3:欧洲EPOSS对物联网发展阶段的划分表 图表4: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 图表5:中国物联网路径演进 图表6: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 图表7:国际物联网应用状况

图表8:中国物联网产业结构(单位:%)

图表9: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面临的竞争厂商 图表10:中国物联网在行业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归纳

图表11:2008-201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12:物联网广告类商业模式简图 图表13:物联网内容类商业模式图 图表14:物联网服务类商业模式图

图表15:物联网使用权转租类商业模式图 图表16:中国物联网产业主要政策汇总

图表17:2008-2016年中国GDP及其增长率变化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18:2005-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走势图(单位:万亿元,%) 图表19:2009-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单位:元,%) 图表20:2009-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单位:元,%) 图表21:2008-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走势图(单位:万亿元) 图表22:2005-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趋势图(单位:%) 图表23:2009-2016年城市客运量走势图(单位:亿人,%)

图表24:2008-2016年中国社会流通总额走势图(单位:万亿元,%) 图表2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表(单位:亿元)

图表26:1949-2016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走势图(单位:部/百人)

图表27:2010-2016年中国2G、3G、4G用户和TD用户发展情况走势图(单位:万户,%) 图表28:2007-2016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发展和高速率用户占比情况图(单位:万户,%) 图表29:2010-2016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情况比较图(单位:万G,M/月户) 图表30:物联网用户调研性别结构(单位:%) 图表31:物联网用户调研年龄结构(单位:%) 图表32:物联网用户调研学历结构(单位:%) 图表33:物联网用户调研职业结构(单位:%)

图表34:物联网用户认知程度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35:物联网用户需求方向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36:物联网用户需求领域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37:物联网用户认可领域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38:中国物联网市场应用需求结构占比(单位:%) 图表39:制约物联网企业发展的因素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40:企业应用物联网解决措施情况(单位:%) 图表41:物联网应用普及推广情况(单位:%) 图表42:物联网安全性情况(单位:%)

图表43:2007-2016年物联网技术技术专利申请统计情况(单位:件) 图表44:2008-2016年物联网技术专利公开数量走势图(单位:件) 图表45:2016年物联网行业技术专利类型构成(单位:%)

图表46: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物联网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人(前十名)(单位:件) 图表47:物联网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48:中国RFID的市场结构(单位:%)

图表49:中国RFID主要应用领域情况(单位:%)

图表50:2008-2016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51:RFID产业链各领域代表厂商 图表52:RFID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图表53:截止2016年6月中国RFID行业专利技术构成(单位:%) 图表54:截止2016年6月中国RFID行业相关专利分布领域(前十位)(单位:件) 图表55:2017-2022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走势预测图(单位:亿元) 图表56:传感器不同产品份额占比(单位:%) 图表57:2008-2016年传感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58:中国高端传感器产品进口需求结构(单位:%)

图表59:2011-2016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60:现有传感器制造行业企业的竞争分析

图表61:2015年传感器制造行业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单位:万元) 图表62:传感器制造行业技术需求趋势分析

图表63:2017-2022年中国传感器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64:2010年以来中国安全芯片需求规模走势图(单位:万元)

图表65:2010年以来中国金融支付类芯片需求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66:2012年以来移动支付芯片需求规模(单位:亿部,亿人,亿元,元,%) 图表67:2002-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68:2011-2016年中国芯片进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图表69: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基本情况

图表70:安防行业各类产品市场份额(单位:%)

图表71:2012-2016年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72:2013-2015年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行业进出口状况表(单位:万美元) 图表73:视频监控设备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图表74:视频监控技术趋势分析

图表75:2017-2022年中国视频监控设备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76:物联网终端设备分类

图表77:2017-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预测(单位:亿台) 图表78:2013-2016年中国4G终端需求规模及预测(单位:万部)

图表79:2010-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80:终端设备提供代表企业

图表81:物联网终端设备产品技术分析

图表82:2017-2022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 图表83:2008-2016年全国程控交换机产量(单位:万线,%) 图表84:2009-2016年网络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85:2017-2022年中国网络设备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86:2008-2016年中国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需求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87:2017-2022年中国系统集成与开发产品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88:2010-2016年通信系统市场规模图(单位:%)

图表89:2009-2016年综合安防系统市场规模图(单位:亿元,%) 图表90:2009-2016年智能化系统市场规模图(单位:亿元) 图表91:物联网运营中涉及的主要成本 图表92:服务商的运作模式

图表93:2010-2016年电信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图表94:物联网运营商发展策略

图表95: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部分应用分析

图表96:2010-2016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97: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模式

图表98:2017-2022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99:车载定位终端核心需求 图表100:车载视频监控的主要功能 图表101:汽车信息服务的主要核心需求 图表102:智能停车管理诱导系统优势

图表103:2010-2016年物联网在交通领域需求规模分析(单位:亿元) 图表104: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模式

图表105:2017-2022年国内物联网在交通领域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106:智能物流行业细分应用领域

图表107:2010-2016年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108:RFID提高仓库作业能力的表现

图表109:生产物流物联网智能系统的系统特性 图表110:生产物流物联网智能系统的系统结构 图表111:烟叶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组成

图表112:烟叶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功能与优点 图表113:冷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组成

图表114:2017-2022年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115: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功能 图表116:中国移动的移动支付业务介绍 图表117: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示意图

图表118:中国电信移动支付产品形态分析 图表119:中国电信支付账户体系分析

图表120:中国电信移动支付业务推广产品分析 略····

第三篇:物联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应用案例

IOT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只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运用。常见的运用案例有: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

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另外,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目前,物联网在我国的高铁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已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

7月1日正式通车的国家重点工程沪宁城际铁路,其全套客运服务系统和设备均在该中心研发生产,此外,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多个项目也已签约。

国家计划的高铁建设里程达2万公里,同时海外市场也很广阔,而该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对外技术输出。

据悉,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近年来进入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联集成系统开发,正在形成万亿元级的庞大市场。业内人士预测,该中心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未来3—5年内可达百亿元规模。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从22日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了解到,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

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

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

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

5、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是物联网的其中一种应用,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虽然未必说成熟,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也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6、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7、应用的开发。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和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物联网对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的意义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在国家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必将大踏步前进。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新革命,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商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能孕育出一批新兴企业,在这个目前尚属空白的市场中,蕴含着无限可能,占得先机的中小企业或者能分得一杯羹,或者能成为市场的主导,成为物联网市场的“微软”。

第四篇:中国物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物联网现状:

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

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第五篇: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物流管理概论及案例分析论文

上课7.8节班级13603

题目: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

发展对策分析

姓名:XXXX学号:1040210200班级:10机制()系别:机电工程系指导老师:范荣华

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物联网即传感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该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对于该产业的具体规划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都未明晰,本文在对物联网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和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及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对策路径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相对,但不同于互联网,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用于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物联网的用户端基于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李一等,2010)。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即传感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自2008年初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下滑,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出现了负增长,而物联网被看作是重振经济增长的利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我国扭转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物联网发展概述

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在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物联网因其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交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也拉开了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序幕(侯赞慧等,2010)。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表示:现在的互联网是人和人之间的通讯,物联网包括人和机器的通讯,机器和机器的通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解释说:“物联网时代的冰箱、彩电等家电产品,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例如在家电上安装传感器。就可以用手机通过网络进行操控”。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3G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物联网时代,3G将促进物联网有效发挥无缝通信的巨大威力。相辅相成的是,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传输。这也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巨大蓝海。

物联网是未来4G业务可选择的商业模式。物联网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因为物联网突出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可通信、可寻址、可控制,并且未来任何物体都可实现上网,移动互联网将随处可见。与此同时,物物通信还会包涵大量数据业务,而未来4G的高带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是说,物联网会对数据业务有较大需求,也许会成为未来4G业务可选择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寄希望于物联网是金融危机的解决之道,刺激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一)美国“智慧的地球”

2008年年底,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建议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

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二)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将各种物品如书籍、汽车等连接到网络中,确保欧洲在构建新型的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欧盟认为,此项行动计划将会帮助欧洲在互联网的变革中获益,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数据保护问题。

(三)日本“i-Japan计划”

2009年8月日本继“e-Japan”、“u-Japan”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

(四)中国“感知中国”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据工信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在这个全新产业未来发展中,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尽管如此,今后仍需加大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在轨道交通里,警察牵条警犬来闻嗅,这是一种有形的防范;但如果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危化品等险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将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水平。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及路径分析

(一)完善政府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本文认为应该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组织专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各类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研究机构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

(二)注重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大专项投入,积极推进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编制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出台各种物联网专项优惠政策措施,以吸引国内外物联网核心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以产业战略联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形成产业链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

(三)加大产业联盟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当今世界,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谁掌握产业标准,就可能掌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要紧紧抓住标准的制定和采用的契机,尽快建立以现有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依托,联合运营商、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基于共同标准和制度的产业共同体,推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化联盟等联盟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联合创新。

(四)搭建推广平台,推动技术应用和市场化发展

通过承办高级别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博览会,打造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搭建相关技术和产品供需交流机制,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相关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推进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

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国内RFID产业仍然以低频为主,在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产业化难题尚待破解;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数据计算量庞大,需要算法革命来支撑。要想在抢占技术制高点,就必需要统筹组织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集中优势力量,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重点课题攻关,在掌控物联网核心技术获取先发优势上下功夫。

(六)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提升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物联网产业前景诱人,但是相关核心技术还有待攻关,大量应用还需时日,目前不能操之过急。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措施,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进行相关核心技术攻关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推广和市场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价值工程,2010(8)

2.邵威,李莉.感知中国—我国物联网发展路径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侯赞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现代管理科学,2010(2)

4.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电信科学,2010(4)

5.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5)

6.杨大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江南论坛,2009(11)

7.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8.兰建平.关于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杭州科技,2010(1)

9.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上一篇: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下一篇:做敢于担当的团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