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研究

2022-12-21

一、引言

“著作权法的永恒困境是决定著作权人专有权的止境和公众获取作品自由的起点。” (1) 著作权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本质上都是为了找到能够实现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二者利益的平衡点, 原来的利益平衡机制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呢?这一问题成为笔者论文选题的重要触发点。

二、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困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 公众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获得著作权人作品, 大量私人性质的复制和传播更不在话下, 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著作权法面临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挑战。那么, 在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环境下, 怎样才能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又让技术进步的优势得以发挥, 这就是科学技术给著作权法提出的新问题。在网络环境下, 著作权人甚至无法知道其作品在何时何地被何人使用, 也无法对这种复制或者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一旦脱离控制, 个人使用行为可以充斥作品使用和传播的各种渠道, 所有的使用和传播行为都将免费, 这将使得著作权人的辛苦劳动得不到回报, 严重打击作品创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此情形下, 著作权人开始有所行动, 将网络环境下作品的复制和传播纳入著作权人可以控制的范围;另一方面由于著作权人权利的不断扩张, 社会公众借助于网络的信息自由交流和共享活动受到了诸多限制, 为了更自由便捷地获取资源社会公众不断通过破解技术措施、非付费性质的下载等方式回击著作权人。著作权法由此陷入权利争斗的恶性循环, 以保护创新、促进文化繁荣为重要目的的著作权法机制正遭受严重威胁。

三、著作权保护与限制

著作权法自产生以来所具有的双重价值目标, 一是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促进和激励创作活动, 二是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繁荣。所以, 著作权法的本意是对个人出于自我发展的目的使用著作权作品的行为不加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个人复制、传播作品变得越来越容易, 对著作权人的权益形成潜在威胁, 甚至可能带来重大的实质性害。因此, 伴随著作权法的发展, 著作权人对作品的控制能力快速扩张, 一张一弛之间个人在著作权领域的权能空间被大大压缩, 对个人使用的限制不断地增强。

著作权扩张与限制的这种内在联系是一直存在并处于动态变化中的, 在新的著作权保护水准下, 要建构著作权保护与限制的“平衡点”, 就是要在不断扩张的著作权人利益与不断扩张的公众使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来确定对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对个人使用限制的范围。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利益平衡都是著作权法永恒的主题。

四、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机制———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历程

我国在200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中正式赋予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第十条中规定著作权人的第十二项权利为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5月10日由国务院颁发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具体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 为作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依据, 也为实践中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纷争提供了解决办法, 在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著作权保护发展中具有程碑式的意义。

(二)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界定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2项的规定,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著作权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 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 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 并支付报酬。”第四条规定:为了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 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 不得故意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主要用于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 不得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从法条的规定可以看出, 信息网络传播权设立的主旨在于保护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利益, 对公众的多种使用行为进行了限制, 但不能单纯地认为公众的利益范围缩小了, 只是著作权在延伸到网络环境之后必然带来的利益平衡的调整。

(三)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在平衡

曾经某公司文库涉嫌侵权一事成为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国内部分知名作家联合发出《3·15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 该著名搜索引擎公司一时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在这些事件中, 众作家的不满和讨伐、该公司的辩解和道歉、网民的各种意见响成一片, 但透过这场热闹的纠纷, 我们看到的仍是著作权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具体来讲就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公众的阅读权。网络环境下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公民阅读权的实现成为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两者之间也表现出动态的利益平衡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私权与公权的平衡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人享有的一种包含人身性质和财产性质的私权, 具有独占性, 一经法律授予便可自动获得, 其他任何人都负有尊重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义务。与之相对的公民阅读权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 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公民阅读权是一种公共权利, 公众由此可以实现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 以达到发展自我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公民阅读权之间最根本的关系就是私权与公权的平衡关系, 它关系到著作权法根本目标的实现。而网络环境下公民阅读权的实现离不开资源共享, 知识垄断和信息独占不利于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著作权人出于保护自身利益需要采取技术措施保护著作权作品或要求公众有偿使用, 那么网络资源将得不到有效共享, 公民阅读权也就难以有效实现, 最终互联网的价值也不能得到体现。如何在尊重权利人的权利与实现公民阅读权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最终还是落脚到著作权的利益平衡问题上。

2. 付费与免费的平衡

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 具有财产权利内容, 著作权人通过行使各项权利可以获取经济利益, 这是著作权人维持生存必需, 也是鼓励创作给予著作权人必要的回报。因此, 公众对著作权作品的使用就必须是有偿的, 才能保障著作权人获得适当的收入。但如果严格实行付费制度, 网络环境下任何文字、图片都享有产权, 神圣不可侵犯, 任何未授权的阅读都将是非法的, 除非付费, 那么公民阅读权如何实现?因此, 付费与免费都不是绝对的, 比如, 目前的国际趋势是, 公众在线阅读和网络阅读往往都要付费, 而通过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提供的免费阅读也可以实现公共阅读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目前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的重要手段,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我们也看到, 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平衡问题, 既要给予著作权人利益应有的保护, 又要考虑文化传播的便利与效率, 因此, 对于著作权问题的讨论, 要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 从法律层面更好的解决当下问题。

摘要:本论文的讨论以网络环境为前提, 以利益平衡原理为主线, 以对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为思路, 呈现了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新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讨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必要性。

关键词:著作权保护,利益平衡,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2] 王迁.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3] 冯晓青.著作权扩张及其缘由透视[J].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06 (6) .

[4] 徐瑞鸿.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之民法保护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5]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 2011.

上一篇:对贵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某些特殊问题的解读下一篇:深化“三课活动”研究构建校本教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