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解题方法

2022-08-06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解题方法

道德与法治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题型特点:

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的作用是创造背景,提出问题,选项的作用是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与干扰项混合在一起,要求答题者排除干扰选项,选择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方法指津:

首先,认真仔细审题。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审要求,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不同,要仔细斟酌。

二是审题干,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关键词语;明确题干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三是审问题,对于单项选择题,常见的问法有:主要表明、主要原因、关键、突出特点、根本点、本质、显著特点等;对于多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说明、表明、理解正确、原因、结果、启示等。

其次,逐一分析选项。逐一分析选项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分析选项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把握选项的全部内涵,完整把握选项的含义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面;

二是对选项的正误进行判断,然后结合要求确定是否应该选择;

三是分析选项之间的关系,如果从同一角度看二者是对立的,那么肯定有一个不选。

再次,查找题干与选项间的关系。

一要分析题干与选项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必然的联系则选,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选;

二要分析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在条件、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即外延是否相等,如果符合要求则选,不符合要求则不选;

三要看题干与选项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如果是直接联系则选,如果是间接联系,则属于二级引申,则不选。

解题技巧(是方法指津的具体化):

1.三“审”:

①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 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 ③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

2.一“找”:即查找依据,回归教材,找出与本体题干要求相关的知识。

3.四“排除”:

①无关选项排除: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的选项排除; ②错误选项排除:观点错误或者部分观点错误的选项排除;

③绝对选项排除:选项中出现“消除”、“杜绝”等过于绝对的词的选项排除;

④混乱选项排除: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者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

实践突破:

在做选择题时,要学会总结常见错误情况,将其合理分类,按类别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选择题常见的错误情况有以下三种:

题型一:说法绝对化类

例1 (多选)一塔耸峙郑东,万福齐臻中原。位于郑州市东南部的河南广播电视塔,又称“中原福塔”,塔高388米,是河南省地标性建筑,是世界最高钢结构观光塔。其核心景观是2011年4月26日成功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锦绣中原”全景画,该画借助声光电的演示,使游客如入天地之中,在360的旋转平台上,感受时空的穿越、古今的交融,随着形象逼真的画面一一展现,中原大地的锦绣风光和厚重历史尽收眼底。“中原福塔”( ) A.是彰显河南形象的崭新平台 B.是建设文化强省的亮点工程 C.是体现厚重河南的鲜活载体 D.是河南科技成果的全面展示 答案:ABC

中原福塔是世界最高钢结构观光塔,体现了河南科技的领先性,是河南科技发展的代表,但不能代表河南科技的全部成果。所以D错误

题型二:与材料无关类

例2 (多选)五两茶叶仅包装就有二两重,两瓶红酒占据一套绸缎衬里、皮革做面的豪华礼盒,一粒西洋参含片要打开三四层包装才能一睹真容……商场里“精装”礼品琳琅满目,商品价格也由“平民”变“贵族”。商品如此“精装( ) A.造成了资源浪费,违背了科学发展 B.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进步 C.增进了人际和谐,培育了文明新风 D.助长了奢靡之风,增加了社会负担 答案:BD

二、辨析题

题型特点:

辨析题通常以两人对话形式给出两个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当前的热点、疑惑点、争论点或者是学生的模糊认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者经验,辩证地去分析,合理地去推理。

方法指津:

首先,要弄清楚辨析题的要求。从字面上分析,辨析题既要“辨”也要“析”。 “辨”即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

“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对错误的观点将其改正并加以分析,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

辨析题是辨与析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要总结辨析题的类型。其常见的类型有:

(1)肯定型:即所给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在回答时一般是用所学原理来论证其论断为什么是正确的。通常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什么、有什么等。

(2)否定型:即所给论断是完全错误的。在回答时,一般是用所学的原理说明或论证甚至驳斥为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实质,如何进行反驳,怎样改变论断是正确的,说明错误论断的危害等。

(3)正误混杂型:一般有两种,一是论断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含有错误的成分;二是论断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含有正确的成分。在辨析时要分别指出哪些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或合理)的,即论断肯定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再从整体上、从一般意义上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4)不完整型:即在所给的条件下成立,但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常见的形式是“只要……就……”,在回答问题时,首先分析其合理的地方,然后指出其它条件,最后适当进行总结。

再次,要掌握辨析题的做题方法。首先要对辨析题分层次找辨点,然后对每一辨点进行分析。对观点正确的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错误的可以从正确的是什么、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正错交杂的可以从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如何补充完整等角度分析。

三、观察与思考

题型特点:

观察与思考题往往给出一段或者两段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观察与思考题选材精巧,突出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的重大热点;巧妙设计,一般从原因、意义、措施、方法、践行等多个角度设问,层次性明显、逻辑性强;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方法指津:

首先,要注意审题。审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审材料,把握材料的层次及关键词、主要内容;

审问题,把握问题的条件、范围及其它规定性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审要求,观察思考题比较灵活,形式多样,要求各异,因此要审清题目的要求,避免答错方向。

其次,依据知识体系,组织、构思答案,找准、找全要点。

学习中可以以教材的课题、节题、框题、目题为线索,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从点和面完整把握教材内容。

在答题时,结合要求对知识体系快速扫描,锁定相关知识点,经过分析找出需要的知识点。(可参考练习册单元知识网络)

再次,答题要规范,使用学科术语,尽量用主干知识回答,避免口语化;字迹工整、书写清晰,以合适方式修改,避免乱涂乱画。

一般来说,按照设问形式不同,观察与思考题可以分为说明体现类题、原因理由类题、意义危害类题:

题型一:说明体现类

【剖析】这类题常见问法有:这说明了什么;这体现了什么;这表明了什么;充分证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你有什么感悟;这昭示说明;谈谈你的认识等。

回答这类题要:抓住材料主旨;抓住关键词“这”、“共同”;运用学科主干知识回答;要有所拔高(升华)等。

题型二:原因理由类

【剖析】这类题常见问法有:这样做的原因、理由、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解答这类问题要结合材料及具体问题找相关主干知识。

题型三:意义危害类

【剖析】这类题常见问法有:有何意义;意义何在;有何危害;有何不良影响;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等。

这类题的答题要求是:明确主语是什么;注意意义与危害的区别;常用句式“有利于”或者“不利于”。

四、非选择题提问类型

1.是什么类

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什么”、“……有哪些”,这类题目设问简单,回答也直接,一般可分为三种:

(1)根据时事热点或教材观点回答:应具体,符合实际,忌空谈;

(2)针对材料回答具体措施:侧重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施政战略等; (3)根据材料归纳出材料体现的教材知识。

2.原因、作用、影响类

(1)原因类

此类型题目多以“为什么”、“造成……的因素”等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直接原因型: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现,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②原因转换型:在直接原因转换型的基础上改变提问方式,有时需要加以补充或调整;

③多种原因型:有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综合归纳,全面分析;

④原因创新型:针对某些无法用相关知识回答的问题,特别是时事中的行为,可以从它的行为、做法的具体作用等方面来作答。

(2)作用、影响类

此类型题目一般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以社会热点为材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 ①表述言简意赅; ②作答准确全面; ③多个角度思考; ④规范答题格式。

3.评析类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设问方式:①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

首先进行性质判断(对、错或者不全面);

其次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

再次练习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后果或者影响; 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表明正确的观点、态度或者做法。

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4.建议类

首先,要明确建议的对象,即向谁提出建议。如向“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居民”等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次,要找准所提建议的切入点,要多角度、多方位。如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经济、政治、文化;

②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③思想、道德、法律;

再次,所提建议不能好高骛远、不可捉摸,要合理、贴近现实、具有可行性。

最后,答案要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有侧重、一目了然。

5.做法类

这类题型发挥空间大,没有固定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解题技巧:

(1)成才报国方面

此类试题一般从树立理想、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作答,答案要注意全面。

(2)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方面

此类试题一般从公民的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敢于作斗争等方面回答。

(3)人口、资源、环境方面

此类问题有两类不同的设问,①若问青少年应怎么做,可结合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情政策等方面进行回答;②若问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注意答案一定要具体,回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

(4)守法、护法方面

解答法律试题,应包括学法(增强法律意识)、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几个方面。 (5)维权方面

维权类试题一般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能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必要的情况下再起诉。

6.看法、认识、启示类

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

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 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 ③“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④“如何认识……或如何看待……”; ⑤“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其步骤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是什么——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即材料所反映的内容)。通过理解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根绝设问明确要求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做这件事的依据、原因、意义,不做的危害。

(1)依据: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依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2)重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意义、作用、目的等。

(3)必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4)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后果。

怎么办——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学校、企业、公民、消费者、青少年(一般就是指学生)等怎么做或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时的针对性。

7.关系类

设问方式:此类设问一般是“谈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或“这两者(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或“…对…有什么作用或影响”。

解题技巧:

两者关系一般包括: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其中两者的联系又包括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及相互作用、影响。通常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两者的联系,重点在于考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答题思路如下:

①总述:…与…的关系:促进关系、因果关系等 ②分述:…与…的关系或…与…的关系 ③总述:因此我们应该……

8、实践与探究类

比如很多考题中的要求是让学生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说出活动感言,写出倡议书等;或者是面对某种情况,写出解决措施、整改建议等。

解题技巧:

⒈主题班会

(1)活动主题: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材料和教材的内容,中心思想要明确,可以是单句式,也可以是对联(偶)式,但不要过于冗长。

(2)活动目的:依主题而定。

(3)活动准备: ①进行社会调查;

②发动同学查阅、收集资料; ③准备好相关文字资料; ④写发言稿或倡议书。

(4)活动步骤:

①观看有关录像或宣传材料;

②请专家或老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开展讲座); ③分组讨论、交流;

④推荐同学发言或谈感想;

⑤进行相关的活动,如开展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等; ⑥老师总结发言,提要求; ⑦发出倡议等。

(5)发言稿或提纲: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回归教材、找要点)。

⒉社会调查

(1)调查题目:有关什么的调查(或一般的主题也可)。

(2)调查目的:要依主题而定。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网上调查、座谈会、观察记录、实地考察。

(4)收集资料的途径:上网查询、查阅报刊资料、访问专家或老师、观察记录。

(5)活动准备:

①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 ②拟定调查问题;

③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任务; ④强调注意事项。

(6)活动步骤:

①拟定调查提纲,明确各组职责;

②采访有关人员、实地调查或参观访问; ③整理调查资料,就调查结果讨论、交流; ④写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7)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有条理。

⒊倡议书

写倡议书的一般要求:主题鲜明、中心明确、观点正确、说服力强。 (1)标题:通常只写“倡议书”三个字。

(2)称谓:有明确对象的,写上倡议对象的名称。

(3)正文:是倡议书的主体部分,包括倡议的目的和事项。倡议的目的包括倡议的原因、意义,理由要充分。倡议的事项要具体、可行、简明扼要。 (4)署名、时间。

⒋主题活动设计

(1)活动主题:围绕题目的要求,设计活动主题。

(2)活动目的:一般格式:通过…活动,培养…观念和自觉性,提高…认识,养成…良好习惯。

(3)活动准备:一般是先设计活动步骤(形式),然后根据活动步骤反推活动准备。 (4)活动形式: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或者征文比赛、办一期黑板报或手抄报、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图片展览会等。

(5)活动步骤:课前收集资料(哪些准备活动);其余可以和主题班会的步骤一样。

第二篇: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第十四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类 别:小学道德与法治

标 题: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作 者:秦廷双 区 县:重庆市垫江县 单 位:垫江县永平小学校 电 话:13594503887

小议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秦廷双 13594503887 重庆市垫江县永平小学校

教材如同社会任何事物一样,都处在快速变化、不断更新之中。从今年秋期起,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使用部编新教材。新教材来了,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得不思考“用教材教什么”的内涵了。大家知道,教材是例子,是教书育人的工具。孩子们的生活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想象离奇的世界,教材显然无法全部呈现。因此课堂与教材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教学需根植于孩子的生活与心灵。

因此,教师应坚持“走进生活,实践体验,内化行为,提升素质”的基本教学策略,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按照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逐步拓展生活场域,选取学习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教材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其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对话、每一次提醒都有生活基础。

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丰富和提示学生的生活经验,培育孩子的社会认识。例如,教学《亲亲热热一家人》时,从展示台“我来介绍我的家人”入手,先请孩子们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己的家人,在课堂上通过向小伙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儿童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培养儿童对家的自豪感和对家人的情感,体味一家人的幸福。

二、体验社会的多元生活

新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引导孩子感受家庭的幸福、校园的可爱、社区的美好,引导儿童热爱生活,融入社会生活。新编写的课文内容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它不仅关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更关注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第 1 页 共 5页 如《上学路上》一课,既有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的内容,还专门设置了“路上的温暖”这一话题。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设计的情境,在教学中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在你的上学路上,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温暖呢?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书包是爸爸背着,他总是走在自己的外侧;妈妈总是在校门外望着,直到看着自己走到校园里面才转身离开;还有的孩子发现,保安叔叔每天很早就在门口执勤了,还经常对自己说“别跑,慢点走„„”教师要挖掘这些平时从不关注的事情,提醒学生深入思考:从观察到的这些事情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

“上学路上--感受他人温暖”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培养,而是要帮助一年级的孩子提升感受爱的能力,点亮孩子的感恩之心。本课教材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这是点睛之笔,是编写者匠心独具之处。

三、培育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教材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绿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四、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

新教材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如快乐过新年,以及多样的传统新年。教材介绍了各地民族过新年、过春节不同的习俗,有舞龙、贴春联、挂灯笼;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习俗,跳锅庄舞、小姑娘向长辈敬献哈达是蒙古族的新年习俗;苗族姑娘挑上礼物看望父母,这过苗族新年。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 第 2 页 共 5页 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品德与生活》的传承,是小学阶段是重要任务。良好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与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因为小学生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品德课永恒的话题。

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就有,让我来整理,干点家务活等;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就有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

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范围广泛,仅靠课堂是远远达不到的,只有通过感性的生活体验才能逐步达到;只有通过全体教职工、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书面,才能形成多层面的、立体的、强大的教育攻势,帮助小学生有效形成好习惯。

六、渗透适度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不是高大上的法律知识传授,而是从身边的规则说起,因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教育孩子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纪律。如《上学路上》“交通信号要知道”,是规矩意识;《校园里的号令》了解校园是怎样管理人的,是怎样指挥教师工作的,是怎样指挥学生学习的。教育学生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

教育孩子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七、培养安全的活动能力

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要具备安全常识,以往课本涉及少,需教师自选内 第 3 页 共 5页 容。现在教材有集中体现,如上册《上学路上》,注重安全,学会保护自己,知道横穿公路、坐在行使的自行车后座上玩玩具、公交车上打闹、河边玩耍等活动是很危险的。课间是孩子受伤的关键时段之一,怎样安全、文明、健康度过课间,《课间十分钟》有很好的范例。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有“玩得真开心,吃饭有讲究,别伤着自己,早睡早起”等。师生要通过共同探讨,让学生知道危险是怎样发生的,要克服因不知或故意为之带来的伤害;受伤了,要告诉大人。通过教学,努力形成将“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平安氛围,培养学生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

八、掌握教材的灵活使用

每次变更时,专家都要谈教材如何新、如何精,但这次编写专家温儒敏教授却这样说:“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教材是例子,是蓝本,全国各地都用新教材,各地的经济文化、民众素质、教育条件、学生实际等都有极大不同,这无疑给广大教师教学留下了施展个性的巨大空间。

如安全教育内容,原教材无集中的内容,因此要求教师每两周进行1次安全教育。新教材虽然有集中的内容,但一年级统一在下册,所以有调整的必要。即使是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4课的内容也可调整,因为《玩得真开心》也要注意《别伤着自己》,《吃饭有讲究》与《早睡早起》直接关系健康,内容更接近利于教学;进一步说,《玩得真开心》与《别伤着自己》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只不过每个阶段讲解的内容层次不一样。

九、积累知识的不断强化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承载着孩子品德修养、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法治意识、良好习惯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要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非一日之功。另外,教材还有选拔与考核之用,现在的考核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是活学活用;加之,社会上价值取向不同,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考核时,会较大地影响学生成绩。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积累,便于学生参加考核。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嗷嗷待哺的雏鸟,也不 第 4 页 共 5页 是等待驯服的小兽,而是独立、有主见、有力量的人,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受先入之见、偏见或预期的影响,不追求标准答案,不急于求成,也不简单否定学生一些“出格”的言行;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质疑,看到背后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发现学生心灵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通过有效的教学激发出正能量,引领他们的成长。

第 5 页 共 5页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_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四个方法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正确的复习、考试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上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_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四个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

学生要想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首先离不开平时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只有在平时认认真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就与我们在前面论述的密切相关的了。

其次,离不开考前系统的复习,在平时的学习里,我们所学的知识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只有通过系统的考前复习,将知识系统化,将考点具体化,对考试题型熟悉,做到心中有数,才可能在考试时沉着、冷静的完成所有的题目,考出好的成绩来。

最后,在考试中临场发挥的好坏跟考试成绩直接相关,之间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平时学习很好的同学在关键性的考试里发挥失常,败走滑铁卢的故事。这实际上就是考试里的临场发挥不好的表现。而要想在考试中有稳定的甚至是超常的发挥,首先就要求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素质,这离不开教师平时的指导。

其次要掌握答题的一些具体方法,这与平时的积累有关系,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再次还应灵活运用一些答题技巧,一般有按照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进行答题等技巧。在学习当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考试里,发挥正常或有超常的发挥。

道德与法治考试技巧

掌握了复习备考技巧还不能保证大家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还要知道如何进行考试,掌握考试技巧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一)选择题:

1. 要注意题目是多项选择题,那么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如果是不定项选择题,答案的个数就是不确定的;

2. 要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3. 要注意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要注意立足概念的推理。

4. 要背一些基本的常识。

(二)问答题|辨析题|简答题:

1. 语言要简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

2. 知识不能学得过死,要灵活运用,不能将书本知识整体搬到试卷上面,不能没有自己的看法的认识理论和实际出现两张皮现象;

3. 把握题目的关键词语,根据材料和问题,结合书本现有的知识作答。

4. 要尽可能的联系知识点,想不出书里的就找现实生活当中的,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个应该和时事多接触吧。

道德法治课堂效率的四个方法<二>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一:同步听课法

同步听课,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讲台下听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这个频率是要一致的,其实道德与法治课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聊,也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就是一门跟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要懂得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去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二:提问探索法

虽然道德与法治跟数学这门学科没有多大关联,但是学习过数学的同学都清楚,数学课堂上是充满着思辨思维的,数学老师喜欢在课堂上提问,因为这会引起同学们去思考。那么同理,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应该如此,同学们也应该及时提出问题跟老师一块来探索,探索能够使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那么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三:精力集中法

上道德与法治课,最是需要集中精力,因为有的道德与法治老师上课喜欢照本宣科,遇到这样的老师,同学们上课就会觉得特别没劲,恨不得赶紧下课,赶紧结束,但是同学们总不能每节课都希望快点下课吧!那么没有办法,同学们就必须要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听重点知识。

不少同学向我们反映,明明知道听课的重要性,却没办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下面就介绍一下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之集中注意力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①明确的听课目的,课堂上便能较集中精力听讲,反之,坐在教室里要做到全力以赴,较为困难,因为这样的同学缺乏听课动力。

②耳脑并用,边听边思考,向自己不时提出“老师讲的论点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全面?这些论据是否必然得出其结论?”等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自己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避免注意力的分散。

③大脑活动同肌肉活动一样,经过一定时间出现疲劳。每节课结束,要走出教室作短时间休息或活动一会儿,以避免大脑疲劳而反应力下降,思考力减弱,精力不集中。

④边听边作必要的记录,以防止思想分岔。⑤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四:集体讨论法

课堂上集体讨论也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增进同学友谊,集体讨论要分一下三个步骤:

①质疑问题性质的讨论,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问题,由教师将问题归类,发动和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难点、疑点各抒己见,开展讨论,尽量求得自己解决。

②精彩段落评议性质的讨论。即把教材的精彩片断交给学生,让他们给予评议、鉴赏。

③专题性质的讨论。即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专题,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引起争论,促成对教材内容的消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不仅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篇: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_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

简答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分数比值比较高,只有发现了解题型规律,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才能让简答题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_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学习方法有哪些<一>

一、“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

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

“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这类简答题在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没有方法,下面是图表型简答题的高分技巧:

1、分析标题:漫画的标题对揭示漫画寓意有引领作用,也会对各位中考考生对漫画理解起到理解作用。而且有时漫画标题与考察知识点会相联系。

2、分析文字:漫画中的文字非常简单,但是对中考考生领会漫画含义起到帮助作用,所以各位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中出现的文字认真分析。

3、分析画面:夸张是漫画常用的表达手法,而且漫画的寓意通常在漫画中的夸张点体现出来,所以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之中的夸张点格外重视。

七、“体现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这类简答题给中考考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感性的,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关键是中考考生将材料所表达的信息全部掌握,然后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九、“为什么”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十、“怎么办”型题目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会问你“如何”、“怎样”,有时也会出现建议的形式,这类怎么办的题目,一般要给定主体是谁,然后再写怎么办。

十一、“意义”型题目

通常题目会问“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或者意义”,对于这类的意义题目,要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有什么意思来回答,回答时要从经济、道德与法治、社会等方面的意义来考虑,还要对个人、国家、社会和事件本身的意义来思考。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做答,而且答案要全面,最好中考考生再回答时可以结合党与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想要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简答题,就从这11个方面抓起,请各位同学可以仔细阅读。

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二>

一、“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

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

“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这类简答题在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没有方法,下面是图表型简答题的高分技巧:

1、分析标题:漫画的标题对揭示漫画寓意有引领作用,也会对各位中考考生对漫画理解起到理解作用。而且有时漫画标题与考察知识点会相联系。

2、分析文字:漫画中的文字非常简单,但是对中考考生领会漫画含义起到帮助作用,所以各位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中出现的文字认真分析。

3、分析画面:夸张是漫画常用的表达手法,而且漫画的寓意通常在漫画中的夸张点体现出来,所以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之中的夸张点格外重视。

七、“体现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这类简答题给中考考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感性的,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关键是中考考生将材料所表达的信息全部掌握,然后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九、“为什么”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十、“怎么办”型题目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会问你“如何”、“怎样”,有时也会出现建议的形式,这类怎么办的题目,一般要给定主体是谁,然后再写怎么办。

十一、“意义”型题目

通常题目会问“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或者意义”,对于这类的意义题目,要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有什么意思来回答,回答时要从经济、道德与法治、社会等方面的意义来考虑,还要对个人、国家、社会和事件本身的意义来思考。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做答,而且答案要全面,最好中考考生再回答时可以结合党与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第五篇:小说阅读解题方法

一、相关知识链接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描写的方法:

①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②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5、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6 、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二、题目分析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答题技巧: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答题技巧: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 、挖掘小说的主题。

答题技巧: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 分析文中某个重点词语的含义,或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孤立静止地去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驶器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如果词语有比喻义、引申义或双关义,也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测。

(6)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职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埋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7).根据文章内容谈看法、启示、体验、做法等。

答题技巧: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三、示例:2009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小说阅读

北京时间不到点

①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②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都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为的视线里。

③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向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

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之前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来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 “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④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乐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⑤ 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⑥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⑦ 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解题思路:这题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找出相关人物、事件并用自己的话语简洁概括。

参考答案:

7、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8、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3分)

解题思路:这题属于对全文主题的把握,要求学生先从字面理解,然后再结合文本谈更深层次的含义。

参考答案:

8、(1)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2)"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9、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作用,可先回到文本找出描写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指出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表现主题。

参考答案:

9、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暗示了乡下父子生活的拮据,为了买优惠的汉堡,他们一大早急匆匆地从遥远的乡下赶来,为后文优惠时间以过,众人为了帮助他们善意撒谎做铺垫。

10.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4分)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语言的含义及作用。回答此题应先解释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回到文本找出语句出现的位置再联系故事情节谈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1)"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又无助的表情。(2)"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11、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3分)

解题思路:此题为开放性题,应回到文本,联系前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参考答案: 示例:感谢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永远会记住这个汉堡,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像你们一样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上一篇: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下一篇:调度室员工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