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下谈中国经济发展

2022-12-28

1 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

20世纪人们广泛谈论世界经济失衡, 普遍认识到这个“失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 进而形成了“失衡之后需要平衡”的共识。那个时候人们探讨的是南北经济关系中的贫富失衡, “平衡”意味着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援助责任, 即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只有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 整个世界经济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的背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助力作用。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有着几乎是世界最多的贫困人口的群体。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世界减贫的角度, 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与拥护。需要资金, 外资会来, 需要市场, 其他国家会对你开放, 需要技术, 相应的转让会发生, 所以中国在那个时候所处的地位是非常有利的。而进入21世纪, 提出了“再平衡”全球经济失衡, 这时的“失衡”意味着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之间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 而这种经常账户的失衡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不可持续性。“再平衡”意味着平衡国际收支的失衡, 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消除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是地球上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 也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那么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世界经济失衡实质上是结构和制度上的问题, 因此, 失衡的各方, 无论是发达经济体, 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都是再平衡市场经济的主体, 都要在调整中承担各自的责任。中国由于经济总量大、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在体质、价值观念上与发达国家不同, 自然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责任者。在这样的世界经济形势之下, 中国经济的增长问题到底是内生性结构问题的产物, 还是世界经济周期变化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

中国与很多新兴经济体都在2010-2013年出现了“GDP增速回落, 新增长就业上扬”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 世界不平衡的逆转导致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行了局部转型, 劳动力吸纳能力较高的非贸易品和服务等部门得到了政策和内部需求的支持而出现较为强劲的增长, 从而在GDP增速回落中, 就业出现明显增长。因此, 不能简单地把中国经济下滑归结到中国内生性结构性问题, 而必须从全球经济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内部结构性问题等角度来认识。因此, 从世界经济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中国经济的周期变化与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高度相关, 世界经济在走出危机状态后的周期逆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周期的逆转, 中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在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的一部分, 中国结构调整的方向、路径、速度以及最终的目标是根据世界技术创新模式、分工模式、交换模式的变换状况来进行科学规划和演化调整, 中国为结构调整服务的大改革在本质上不仅决定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内生矛盾, 同时也是世界大改革的组成部分, 中国改革还必须增加全球结构性改革以及全球改革大竞争的视角。

2 中国经济发展的难点

如今, 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商品出口国。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正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但是, 今日的进步主要是相对于昔日的落后而言, 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也摆脱不了绝对发展容易而相对发展困难、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规模成反比的世界普遍规律。中国经济增长逐步告别改革开放以来的黄金周期。在全球产业转移红利趋减与中国人口红利消退的背景下,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不断聚集的形势下, 存在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瓶颈:

内部有供需瓶颈、能源瓶颈、环境瓶颈、粮食瓶颈、区域失衡。

外部瓶颈有中国海外收购遭遇滑铁卢、对外贸易面临TPP封堵、高科技产品出口受限、海外能源及进口渠道处于“不设防”状态、面临金融危机冲击、地缘冲突干扰中国经济发展。

3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一个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取的附加值是由其分工地位决定的, 而其分工地位主要是由其要素资源禀赋决定的。资源、劳动、技术、市场、土地、环境等多种要素的禀赋差异所决定的互补性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往来提供了基础条件。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发挥了劳动力众多、报酬低廉的优势。但是世界经济是风云诡变的,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改革中所累积的矛盾日益凸显。当今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型期, 即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数字化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革命。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中国劳动力的优势正在丧失。中国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风险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形势下, 在被称为“改革元年”的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 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中高速增长, 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 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动力转换, 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挑战增多, 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新常态的条件下最为关键的, 就是要把对经济增速的关注, 真正回归到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着力增项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 加快科技创新, 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4 全面深化改革

机构转变、机制变革、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推动力。中国要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转型与创新中保持竞争力, 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不能仅停留在产品、产业层面, 更要加强制度创新。在微观经济层面打破行业垄断、推动国企改革, 在宏观经济层面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1 打破行业垄断推动国企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推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有助于增强国企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助于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国企改革放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要实现“低成本创新, 大规模生产”, 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必须依靠创新, 依靠有强劲的内生性创新能力的企业。

4.2 保护支持产权鼓励创新

将发明与创造视为与财产权同等重要的对象予以保护。科斯产权理论同样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 只要做到确定知识的产权地位与保护知识产权, 创新不用刻意鼓励都将融入国民的血液中, 自发地形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原始创新力。

4.3 坚持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万亿”计划用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在扭转中国经济下滑趋势的同时也错失了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 中国经济如同打了一剂兴奋剂, 高房价以及房地产泡沫抵消了经济增长, 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2014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 不扩大赤字, 不超发货币, 而是增加有效供给, 释放潜在需求, 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 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的周期变化与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同步。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 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 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 世界经济失衡状态日益明显, 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剖析世界经济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难点、成因提出改革发展的措施与方向。

关键词:发展,改革

参考文献

[1] 黄卫平, 丁凯, 赖明明, 刘一姣, 汤学敏.全面深化改革与世界经济.

上一篇: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行为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下一篇:自动气象站的故障判断及维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