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毕业设计任务书

2023-05-14

第一篇:张芳芳毕业设计任务书

蒋芳芳 《冼星海》教学设计

巢 湖 市 柘皋 中 学

科目:音乐课题:冼星海教师:

蒋芳芳

《冼星海》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介绍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了解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的链接,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景导入:通过抗日战争视频资料,创设欣赏抗日歌曲的音乐氛围, (音像或图片资料)

1.设问:引导学生说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优秀歌曲?(《解放区的天》、《东方红》、《二月里来》)

感受音像片段。让学生简单了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情况。

展开深入

二、欣赏歌曲《二月里来》(图片投影) 1.设问:

(1) 歌曲的作者是谁?(冼星海) (2) 冼星海的介绍?

① 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

②主要作品

1936年《救国军歌》、《热血》、《青年进行曲》等。

1937年—1938年《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三、《黄河大合唱》的结构

播放《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剪辑音乐视频,学生分别说出八个乐章曲名,并随机说说该作品由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共同组成,八个乐章分别为: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2)《黄河颂》(男高音);(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八个乐章服从于一个主题:抗日、爱国。每个乐章的音乐相对独立,但是情感发展始终非常紧密、统一。

每个乐章其中的音乐特征或随音乐唱唱其中的乐句。

(1)教师简介作品体裁—声乐套曲,学生总结听赏八个乐章总体印象,填空:作品(音乐内容)丰富,(音乐情感)丰富,(表演形式)丰富。

教师小结:《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在曲式结构上还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由此可以看出冼星海无论是在音乐专业创作的安排上还是在主题内容的把握上都做得非常的细致。 (2)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乐章,有的可以唱唱有特点的乐句,或朗诵其中的文句。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其中在老百姓当中传唱非常广的二个乐章,那就是《黄水谣》和《保卫黄河》。

四、欣赏《黄水谣》

1、播放视频《黄水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体验音乐情绪的变化。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

民谣体:是指一些流行在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

2.让学生朗诵《黄水谣》歌词部分。

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的情景;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在敌寇的践踏下人民群众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

3.欣赏歌曲《黄水谣》(图片投影)

4.提出问题:

这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合唱歌曲:

A主部乐段

第一乐段的音乐是波浪起伏型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嚣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

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展现出一幅人民勤劳的生活画面。

B副部乐段

音乐转入由低沉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碲践踏了祖国大好山河,敌占区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愤。

A主部的再现,深沉的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5.复听歌曲《黄水谣》 变播放歌曲,变讲解:

它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 A:旋律抒情、明朗,(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

B: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Aˊ:是A段的再现,凄凉(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日本鬼子的奸淫烧杀、疯狂掠夺的野蛮行径,迫使黄河的儿女们四处逃亡,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我们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逃亡?同学们我们甘心就这样被压迫、被蹂躏、被驱逐吗?(不)那么我们要把这笔血债清还,将仇和恨化成如滚滚黄河般汹涌磅礴的力量,赶走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

6.作品是怎样体现歌词中所描绘的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的场景?(从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思考)

五、播放视频《保卫黄河》,学生欣赏 1.提出问题: (1)老师想知道现在同学们心里的感受?两首歌曲听的效果一样么?结合音乐要素谈一下。

(两首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激昂、兴奋。战斗的情绪) (2)歌曲在演唱中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呢? (女声合唱、混声合唱;齐唱、轮唱;) 2.练唱《保卫黄河》 (1)学唱歌谱,突破难点,感受歌曲由低到高的旋律特点。 (2)随琴哼唱歌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模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讲解这里为什么要用休止符) 第七乐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师:音乐除了可以用唱的形式表现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 (画的,跳的,朗诵„..)

3、复听歌曲第二部分轮唱 (1)欣赏第二部分,

师: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有几个声部在演唱?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 (两个声部在演唱,一个声部先唱一个后唱)

师: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

(二部轮唱)

(2)师: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师: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师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4、复听第三四部分

(1)师: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三步轮唱)

(2)师: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师:歌曲的第四部分又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又回到了齐唱)

师: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师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把歌曲推向了新的高潮,歌声更加明快有力,更加激动人心。表现了抗日队伍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终于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5、完整复听

师: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这首歌曲由一个声部的齐唱到两个声部、三个声部的轮唱,以及后面的移调齐唱使我们感受到了抗日力量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6、启发学生:

(1)战斗性的进行曲,要注意突出强拍,尤其是每一句的句头要加强重音。 (2)激发情感:自己仿佛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日寇的残暴行为让我们愤怒,心情震撼,热血沸腾。要表现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斗争精神。 (3)歌曲中为什么要运用轮唱形式? 这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

轮唱: 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老师补充:一是这种演唱方法适合群众演唱,二是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鲜明、生动、有力的表现祖国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战场,同时也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洪水滚滚,汹涌澎湃,把敌寇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六、小结:

播放背景音乐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黄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牢记自己责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富强而奋斗。

同学们,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来对接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你们努力去实现你们的这一承诺,就一定也会成为像冼星海一样优秀的人!

第二篇:张芳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受益匪浅,懂了很多知识也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对自己的多媒体技能提高很多。让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大有裨益。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中,让我感受到:

1、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2、 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明白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形、声、色、知、情、意相融合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象、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激发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更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个优秀的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远比单调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篇:芳芳你能行

教育笔记

你能行

宝宝是个男孩子,平时不爱说话,而且由于身体的原因,她常常请病假在家,在我们班,是一个很漂亮的小男孩,但是就有点缺乏自信。

有一次学乐英语课,在后面画画时,我发现宝宝从开始到结束,一点也没有动手,他的纸一直都是空空的,最后小朋友的画收上来时独独少了他的,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才从口袋里拿出了皱巴巴的画。开始我也没有在意,可是一连三次美术课都是这样。经过和家长交淡,我了解到他以前很爱画画,但画得并不好。受到过老师的几次批评之后,他就不喜欢画画了。每次上美术课,他总是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的把画给扔了,以为这样老师就不知道了,也不会批评他了。我发现事情的严重了。

于是我想,让他重新喜爱画画,关键是要帮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觉得"我能行!"以后美术活动时,我特别关注他,经常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亲切地对他说:"你很聪明,你画的画老师可喜欢了,你能把它送给老师吗?"听了我的话,他开始在纸上试着画起来,看到他的画,我由衷夸奖他说:你画得真好,如果这样改一改,会更好。”他美滋滋地点点头,在我的不断鼓励和赞赏下,他终于能很好地画完一幅画,而且也不再把画偷偷的扔了。我拿到他的画之后,认真的把它贴在墙上,我还经常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慢慢的,他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画画时,都非常认真,家长也反映,他回家以后经常画画了,

记得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我想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充分理解他,宽容的对待他,更要耐心帮助他,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张 小 芳

2009-10-12

第四篇:老师像妈妈 党芳芳

老 师 像 妈 妈

——闻虐童事件后有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逗畅畅小朋友:“叫我们姐姐吧!”畅畅一本正经地说:“你们不是姐姐是妈妈!!”一句话让我觉得心里暖暖地。是啊,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老师就是小朋友的妈妈!看完虐童事件后我半天没愣过神来,我不知道那个年轻人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是谁让她当上的老师,但是我知道类似这样的事情离我们是非常遥远的,在我们身上也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当上母亲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孩子们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离开自己的亲人,和陌生的老师同伴在一起,这是生活的巨大变化,这时的孩子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只有用我们的爱改变他们的不安心理状态,才能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才能留住孩子的心。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时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孩子抱在怀里、挂在嘴上是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但是要真正把孩子完完全全地放在心中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需要老师有所奉献和有所牺牲。奉献的是自己全身心的爱,牺牲的是自己的时间、精力。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留住孩子的心,就要像妈妈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不断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爱。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龄大的幼儿教师都应该让小朋友喜欢、愿意叫你一声:“妈妈!”小一班党芳芳

第五篇:冯芳芳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武都区钟楼小学 冯芳芳

前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用爱实践着师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通过学习,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良心。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上一篇: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汇报下一篇:住房城乡建设综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