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2022-07-24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阅读课题研究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文言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计划

一、选题内容及意义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文言文阅读兴趣培养,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是新课标的一种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具体建议》中有指出,“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兴趣对于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意义重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对于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意义非凡。

文言文因历史之久远以厚重而著称,入选教材中的文言文又是厚重之中的厚重,语言之个性,风格之差异,情感之不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所谓“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当如是也。这种文化遗产肩负着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铸就民族精神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现实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简单化的处理,老师简单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充斥着一线教学,于是乎,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出力没效果,教师累,学生烦,文言文教学讨人嫌。文言文彻底成了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要解决这种劳而无功的怪圈,一线教师必须在教学思想和教育行为上下功夫,做到“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论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在文言文的教学以大语文的教学观,注重语文味的培养,注重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题。

二、研究思路 在掌握学生阅读心理的发展规律和了解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情(最好是分层培养)的实验方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在文言文的读、诵、积累、赏析等方面打破教学常规,让学生充分活动,丰富积累,激发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以“读”为例,可以分:引读,知人论世;素读,激趣感知;译读,文本研读;改读,规律探求;背读,深入文本;品读,体悟意境;延读,启示畅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的放矢的系统训练,让学生的在文言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方面有质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2月,启动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理论研究阶段。查阅相关资料、 书籍,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学界对文言文阅读兴趣教学研究的现状,有针对性吸收成果,同时制定、调整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4年7月,行动研究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先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设计调查问卷、摸底,再制定符合本校学情的培养方案(2年)。在这个阶段中,认真分析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阶段。一方面,采取措施将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广。另一方面,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注意向其他方面拓展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五、预期研究成果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学生阅读古籍、提高欣赏水平奠基。

2.总结理论研究和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经验,写出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

3.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较多数量的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论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主要是一个收集、阅读、整理、提炼的一个过程。在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梳理基础之上,对近三十来不同时代、各个地域的名师在文言文教学的成功课例进行研究,提炼出文言文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对提高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兴趣又设计阅读学、阅读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要找到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所以,阅读相关书籍也是本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

文言文因历史之久远以厚重而著称,入选教材中的文言文又是厚重之中的厚重,语言之个性,风格之差异,情感之不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所谓“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当如是也。这种文化遗产肩负着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铸就民族精神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现实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简单化的处理,老师简单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充斥着一线教学,于是乎,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出力没效果,教师累,学生烦,文言文教学讨人嫌。文言文彻底成了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要解决这种劳而无功的怪圈,一线教师必须在教学思想和教育行为上下功夫,通过课例研究提炼名师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注重策略方法的提炼,做到“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论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使文言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二、确定学术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前期注重采用课例研究方式,收集、整理、提炼近三十年来不同时代、各个地域的名师在文言文兴趣培养的课例,仔细研究他们的教学策略。在课例收集上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地域特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就人们对文化追求的价值取向不一样。以语文教学为例,南方的教学灵秀,注重设计;而北方的教学厚重,重基础;吴越的苏派语文教学细腻,重文本细读等等不一而足。在地域的分类上,主要采用古代文化史的方法,分东北、燕赵、齐鲁、中原、吴越、岭南、荆楚、巴蜀、陇西。

2、关注时代特色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时代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会不同,如八九十年代特别看重语文的工具性,在字词句的讲解上下功夫。进入新世纪,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不管怎么变,语文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在课题研究时梳理不同时代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兴趣培养的策略,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在课题研究时,在兼顾地域的基础上,选取以下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课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东北文化:魏书生 赵谦翔 董一菲 燕赵文化 韩 军 李卫东 齐鲁文化 史建筑 中原文化 曾祥琴

吴越文化 于 漪 钱梦龙 陈钟樑 程红兵 马骉 丁卫军 荆楚文化 余映潮 巴蜀文化 王 君 李镇西 岭南文化 程少堂 陇西文化 霍 军

3、注意教学新锐

新世纪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指导下,涌现出一大批语文教学的新锐,他们通过“中语杯”、“语文报”、“ 四方杯”等一系列的比赛脱颖而出,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时代的缩影,代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发展方向,这些也是本课题关注的对象。

三、收集整理阅读相关资料

根据所有选定的名师,收集文言文教学的课例,进行整理、提炼。 阅读以下书籍: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赖国强《阅读心理漫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黑龙江出版社1984版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钱谷融等主编《文艺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龙协涛《文学阅读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 王文静《阅读心理学》

四、构思课题的写作框架

本课题写写作的过程中,初步以课堂的流程为顺序围绕诗意朗读、字词教学、问题探究、品析鉴赏等关键词依次展开,结合具体的课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力争不空谈、有实效。

第一章: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和课题的选题意义 第二章:朗读兴趣策略培养

第三章:文言文字词句教学兴趣策略培养 第四章:问题探究教学兴趣策略研究 第五章:品析鉴赏兴趣培养

第二篇:公开阅读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附件:

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的要求,围绕科技中心工作,组织有关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与支撑。根据2008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及评审情况,2009计划项目申报安排三大类:重大招标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指南

1.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公开招标项目(以下简称招标项目)包括:

(1)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2)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配臵和协调机制研究 (3)政府科技投入的权益性问题研究 (4)公共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公平分享机制研究 (5)原始性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6)高耗能产业节能技术政策研究

(7)研发全球化及我国研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8)全球经济波动对各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招标项目的申报题目必须与上述题目一致,具体研究内容由申报单位自行拟定。科技部将先对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然后再根据网评结果选择候选项目进行会议答辩,择优选择项目承担单位。各地方、国务院各部委申报招标项目不超过3项。招标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

2.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以下简称面上项目)由申报单位从以下四个领域自行确定选题: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2)科技发展宏观战略研究

(3)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 (4)软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各单位申报的面上项目不能与重大招标项目重复。科技部对面上申报项目将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择立项项目。各地方、国务院各部委申报面上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项;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申报面上项目不超过6项;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申报面上项目不超过9项。面上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2009年面上项目继续支持自筹经费开展研究的项目,并继续设臵自筹经费类项目。

3.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出版项目(以下简称出版项目)主要资助各类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出版。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择优选择资助项目。各地方、国务院各部委申报出版项目原则上不超过2项;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申报出版项目不超过4项,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申报出版项目不超过6项。出版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万元。

二、申报要求及流程

1.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主管软科学的司局(以下简称归口管理单位)组织。科技部不受理项目申报单位直接提交的申报材料。

2.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继续通过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实行网上申报,同时必须提供书面材料,未通过网上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

网络在线申报操作流程说明如下: (1)申报单位用户注册

申报单位需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注册,具体注册及审核过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并按照有关要求将相关注册审查资料以特快专递寄送至科技部信息中心。科技部信息中心收到资料后,将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单位注册信息的审核。

已在申报中心登记注册的申报单位,仍沿用原单位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不需重新注册。如用户原账号和密码丢失或在注册中遇到问题时,请与科技部信息中心进行咨询。

科技部信息中心咨询电话及传真:010-588812

45、6857628

4、68570604,68578273,68579513,68570682,68584828(传真)

(2)申报单位用户登录

申报单位用户使用由科技部信息中心审核后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国家科技计划信息申报中心,选择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栏目在网页的左侧),进入“09项目申报”系统,选择申报项目类型,进行申请书的在线填写。

申报单位用户根据申请材料填写说明,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同时将书面材料寄送归口管理单位。由归口管理单位在线审核、报送科技部。 (3)申报单位打印、报送

项目申报负责人按照要求在线打印申请书,并经承担单位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后,报归口管理单位。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同意,并经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后,将书面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函(须列出项目清单)和各申请书(1式3份,至少有1份为加盖公章的原件)报送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除另有要求外,对未进行网上申报或未报送书面材料的,或未通过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同意的,以及书面《申请书》与网上《申请书》不一致的申报项目,科技部不予受理。

3.2009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受理工作由科技部办公厅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及中国软科学网站随时公布最新的申报注意事项及工作动态,请各单位及时注意网上通知、通告。

三、其它事项

1.项目申报负责人只能为1人,项目申报负责人同只能申报1项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2个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研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还未结题的原则上不能申报。申报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重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计划其他项目。归口管理单位要认真审核把关,如违规申报,所在单位将被通报批评,并取消项目申报负责人3年申报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资格。

2.《申请书》中需明确研究工作方案及时间进度。对开题、中期汇报及要在《软科学要报》发表的内容作简要表述。

3、项目申报负责人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并按照有关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填报资助金额,出版项目申报负责人要确认出版的成果没有知识产权纠纷。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核实后,将取消项目申报负责人3年申报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格,如已获准立项即作撤消立项处理并通报。

4.为保证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在正式立项前,申报单位或项目申报负责人以及参加人员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评审组专家或邀请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

5.归口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努力提高申报质量。要依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申报要求,认真审核申请书的内容,特别是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并签署明确意见。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联 系 人:常玉峰 王奋宇 电 话:58884505 58884506 传 真:010-58884588 电子邮件:rkxzzc@casted.org.cn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312室

邮政编码:100038

第三篇:《小学课外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课外课外阅读研究

研究单位:南召县马市坪乡第二小学课题组 主持人:陈东

其他研究成员:王瑞华

陈资

靳德朝 截止时间:2011.6

《小学课外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其掌握有效阅读方法,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1. 阅读能力是指: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2. 课外阅读能力是指:课堂上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延续,使之成为课内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以达到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目的。

3.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推荐指导、活动指导、交流指导、写作指导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具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教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就能使其终身享用。

2. 建构主义认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一理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

四、课题研究目标

在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措施

1.读前指导,学会选择。

课前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2.读后指导,掌握方法。

课堂上学完一篇课文,就带

一、两篇课外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分析方法、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放到同题材的课外阅读中继续修炼,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3.漂流指导,修炼能力。

对于漂流书的指导,教师要多样化,可以从粗读与精读、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如:学生每天阅读漂流书后,写50-100字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情节画面,紧扣人物命运,或抒发人生箴言,或感叹生命智慧……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4.活动指导,提升能力。

结合阅读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好书推荐会、语文能力竞赛、周记品评会、现场作文赛……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出好读书小报、做好知识展板、学会阅读评论等。在多种阅读活动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5.有效激励,促进阅读。

教师要将学生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所收获的成果定期展览:如评选优秀笔记、优秀读后感、阅读之星等活动,激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三--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 理论探索法

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不断梳理课题理论,为实践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在教育实践研究中完善课题理论。

2.调查法

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3.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4.行为研究法

在课题展开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所表现出来学习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找寻规律,分析其成因,获得解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以这样的模式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5.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中有选择地收集一些有典型的案例,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研讨。捕捉研究中的亮点,即时予以记录、提炼、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0年9月——2011年6月) 2.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原始问卷调查,构建操作性目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制定第二阶段实施计划,完成第一阶段课题报告。 (2)实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4月)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学期)完成研究任务,严格进行实验研究,整理研究数据、资料。及时交流,调整实施方案。

(3)结题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组长:陈东

组员:王瑞华

陈资

靳德朝

第四篇:海量阅读课题研究总结[最终版]

“课程整合与海量阅读”实验小结

开展海量阅读实验已近一个学期,这一个学期以来,我立足学生的实际,关注课内外延伸,努力在各类活动中开展了此项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上,充分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大胆放手,尝试着让孩子先学。但其中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过多的分析、讲解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有用的价值。像《粗心的小画家》这种比较好读、浅显易懂的课文,我就降低训练的重点,没有一段段文字揪着反复读。学生已经能复述下来故事了,多次的重复孩子也会厌烦。于是,我把省下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读和这篇文章题材一样的儿歌,像《小白兔》、《查字典》等儿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学生读完的。

整合课本资源后,原来二堂课时间的教学内容,现在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了,节省出的时间,就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的指导。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坚持读《最童话系列》到现在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365夜故事》学生已经读了10本书, 1

另外这学期我还向推荐家长《小布头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稻草人》等优秀书目。其次班内每人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了小小图书馆,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图书,保障了阅读的数量。在家长的配合指导下,提供的书籍孩子大都能主动阅读。我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记录拾贝集,评选书香少年,加以鼓励。课内开展的读书推荐活动,读书交流活动,保障了阅读质量。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事情。通过自由的表达,真实的语境,才能全方位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使读书、识字、积累有更广的展示舞台。为此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为孩子创造写作素材。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一个学期的阅读教学让我受益很多,喜的是孩子们的读文能力有了进步,而且对简单的问题孩子们能够独立思考,而且更值得庆贺的是有一部分喜欢动脑思考问题的学生能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了!不过在这一个学期的阅读教学中我也觉得有许多不足:1.文章的选择还有待提高,尽量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文章,能调动孩子们阅读积极性的文章。2.适当的展示,读书环节,让孩子们在读书中能够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树立大的语文观,改变一本书教一学期的思想,大胆放手去实践,才能实实在在的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在思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拓展阅读中我还会就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改,及时调整!我希望我的海量阅读之路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2011

年12月20日

第五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校语文教研组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和师资培训,提高认识,确立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 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了吕铁君同志《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后的思考》,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第三,教师纷纷从网络中或刊物上搜集相关资料,自学或和集体学习相结合。通过以上的学习,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有了提高,于是,我们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了《“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语文组全体教师激情高涨,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梳理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学生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3、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一学期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在县教研室吕科长的指导下,构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计划,专题研究,以稿考评,反思质疑。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事先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和专题发言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一学期来,我们围绕三个子课题教学困惑,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专题发言、撰写论文、反思、教育故事,举办朗诵,演讲赛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①.保证读书时间。

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求教师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②.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一次,徐爱敏老师教《赵州桥》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她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她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③.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王振荣老师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④.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经集体讨论研究,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我校雷丽燕老师是这样指导朗读的:“满山遍野/都有/ 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学生反复练读,用心体会,感悟到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⑤.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出个性,读出激情,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下是我们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张振霞老师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王振荣老师教学《鸟的天堂》时,朗读作者第一次经过的天堂内容时,配上长笛演奏曲,突出体现这里环境寂静清幽而又焕发出无限生命力的特点;朗读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配上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陶醉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天籁之声中,而不禁产生一种心旷神怡、妙趣横生的感觉。

对比朗读。刘芳老师在教学《三月桃花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出三月桃花水的轻柔与舒缓,她采用了与《春潮》对比朗读的方法。首先播放春潮到来时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不可抗拒、令人震撼的春潮的到来,体会读这一段时应感情充沛、铿锵有力。接着又播放优美的《三月桃花水》影片,学生看着潺潺的流水、鲜艳的桃花,倾听着舒缓的小夜曲,感悟出桃花水这一段应读的舒缓、轻柔一些。这样,在《春潮》的强烈反衬下,学生将桃花水片段读得轻轻柔柔、舒舒缓缓,与音乐融为一体。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4、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

结合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竞赛,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改进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们还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在全校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活动,并要求师生共做读书笔记,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同时,三至六年级教室黑板均开辟了“日积月累”栏目,每天更换内容。一学期来,学生积累了大量词汇,为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朗读训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过去,我校每学期生均阅览图书不超过5册,而现在每学期生均阅览图书超过了12册,由此可见,学生对阅读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如边读边做读书笔记。

五、六年级学生每学期每生日记本、摘录笔记本不低于2本。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学生在课堂中敢说了,会说了,能说了,学生许多作文陆续在市、县级作文赛中获奖。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重视了这方面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十分重视朗读课文,做到读好课文才备课、才上课。由于不断的反复练习,教师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总结,积极撰写论文,促使自己对实践活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本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领导也给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教研室吕铁军、王文宁老师还专程到我校听课,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为我校的朗读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下一篇:幼儿园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