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阅读课题总结

2022-07-18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科阅读课题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文科阅读课题总结

课题研究方案 文科综合

《高中文综课堂“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究》

研究实施方案

华县中山高级中学 曹元博 郑伟军 刘翠萍 弥亚利

张磊 苟银珠 南美娜 杨军 王娇 雷小艳

一、选题缘由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夸大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忽视学生这一认知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在认识过程中个性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能力的弱化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校在长期的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在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高一一班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半个学期以来我们初步开展了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课题界定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也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探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培养能力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入手提出了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核心的

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探索一条基本途径。

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意向心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分层导进和有效组织实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指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艺术的独特作用,发展艺术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原理

一方面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重视教材系统的处理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多种反馈形式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控教学行为。

3、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判断主动地建构对外信息的解释系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的内化教学内容。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无法形成任何能力。

4、心理学的原理

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是循着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运用的顺序来进行的。同时有目的的系统的教学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建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学校、社会有机结合,学习、活动、生活全方位予以影响的文化环境。通过综合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三大学科的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三大学科内教学内容的多元呈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倡导高中生自主探索、提升综合能力。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二)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穿插探究”,让政治课堂充满活力

尽管教无定法,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穿插探究教学情有独钟。因为它能够使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洋

溢着浓郁的人情味。“穿插探究”,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笔法。“在小说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有时涉及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个人,这就需要将叙事线索暂时中断,插进几句或一段必要的交待。待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样的穿插探究,虽不属于情节的主线,却是有助于读者了解情节或作品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文中往往是不可省略的。政治课教学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写文章,但是穿插探究的原理是共通的。因此,所谓穿插探究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的中心内容,采用多种手段,适当的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而进行的辅助教学。

2、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的探索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与传统的低效课堂相对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忽视了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能力减弱。高效课堂,就是要通过研究学生的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时至今日,初中课改在我市已走过了整整8个年头,早已进入“二期课改”冷静思索的阶段,高中课改也已走过了整整4个年头。但是,“高考历史成绩不好,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中考历史成绩不好,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呼声背后,其实质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断伤”,这与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文素养、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究式学习、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理

念是截然相反的。透过这一现象,许多第一线的教师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打开百度搜索就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剖析中,绝大多数都把“责任”推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高呼“初中历史教学严重脱节”,当然并不排除这一可能。但,这是一些美好愿望的“哥德巴赫猜想”。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大胆进行了问题的假设,若将这一问题追溯到历史学科没有纳入中考以前,我们又该作何解释?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重新审视“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真正原因,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衔接进行实践探索与思考。

4、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目前,我省初中虽然开设地理课,但是由于不是中考要求科目,因此各学校都不重视,而且只有初

一、初二才开设地理课,初三整整一年都在忙于备考中考科目,地理课就根本不涉及,所以到了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本上所剩无几。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会考科目,又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很大,能力要求也明显不同,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学生往往很茫然,特别是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匮乏,更是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这种现象在短时期内,受“大环境”的影响,初中地理不被学生重视的现状估计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想要顺利进行地理教学任务,那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

合。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重点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为主。通过对各类学生的学习个案和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实施有效课堂模式的艺术性,使课题研究落实到教育教育实际之中。

2.调查研究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通过课后调查了解以及在教学中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实施课外活动后反馈的效果,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课题组成员老师课后笔记,论文交流,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总结。

(二)研究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即导学引思——系统建构——点拨引申——反馈调整。教师,导学引思、点拨引申、系统建构、反馈调整。学生,主动提取、内化迁移。通过

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根据教学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采用分层导进的办法,逐层递进、渐次强化、尽速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历史教学例加以说明

1导学引思 导学引思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主动提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阅读思考题或通过其它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意向心理和认知心理处于活跃的动态之中。

2、系统建构 布鲁纳说过“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系统建构就是根据史实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并把一个史实、一个单元、一个章节或一个专题的内容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只有教给学生知识结构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获取新知识知道从何入手。只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系统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和完善一个正确的认知结构。

3、点拨引申 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引申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将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将知识迁移为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过程。在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结构思维处于临界状态下,教师精心设置教学中的思维材料、进程和

方式运用多种点拨方法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在认知需要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某种程度的思维亢进和起伏状况完成思维上质的飞跃。 点拨引申必须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研究问题的关键点、消极定势的易疏忽点、创新思维的兴奋点采用创设情景、课堂讨论、置疑设问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辅以教师的画龙点睛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能力把现象上升到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4、反馈调整 反馈调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是教师实施调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训练学生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在于及时掌握教学现状了解学生通过教学是否了教材内容是否达成或在何种程度上达成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为矫正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和可靠的依据以提高矫正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反馈调整的方式可以通过课堂训练、课堂提问等。

六、预期成果

1、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通过半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操作程序。这一教学模式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导学引思、点拨引申、系统建构、反馈调整四

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认识层次不断深入知识巩固不断强化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四个教学环节并不是机械的程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衍生出多种变式如问题中心教学等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需要生成多种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空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讨论、学生自主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等。在课堂教学的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实行助学稿教学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更有效的保证。因此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科学性、主体性、针对性、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应性。

2、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个案的研究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调查我们体会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1)、增强了文综课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新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新的感受在学生看来政、史、地不再是那么枯燥和呆板。学生不再充当简单的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有了更多的自主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许多学

生由原来不喜欢甚至讨厌上文综课变成了现在喜欢上这样的课了,同学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实验前后的调查表明对文综课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增加了不感兴趣的学生减少了。对文综课堂教学认为压抑的学生明显减少认为是享受的学生明显增加。

(2)、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四个环节的科学设置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不失时机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建构知识系统学会探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学会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同时使学生在质疑、释疑中积极发言相互交流不断充实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3)、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它不仅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普遍感到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效他们所得到的不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科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组教师通过课题实验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改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通过课题实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提

高了教学效率。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情况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七、人员构成与分工

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热心于教研教改,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课题组成员十人,整个研究组年龄结构合理,代表了老、中、青三个阶段,是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体。有热情、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本课题研究。主持人曹元博老师教学工作多年,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教研教改经验。弥亚莉老师和杨军老师都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郑卫军老师和张磊老师具有精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刘翠萍老师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苟银珠老师和王娇老师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南美娜老师是我校唯一的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业素养和能力突出的年青代表。雷小艳老师干劲十足,工作积极热情,是文综组青年教师学习的典范。而且,本课题由教务主任吴亚莉负责,学校教科室已建立了详细的制度,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八、研究基础

我校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设施先进。特别是学校领导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支持课题研究。校长欧阳大喜同志经常深入了解和指导课题组的调查与研究。他希望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创学校品牌学科,并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学管理的重点。

九、前期成果

1、课题研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

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渊博的知识和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知识结构有自己的见解和开放的思想意识有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只有开展教育科研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学的根本追求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在遵循教育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出路只能是通过教育科研以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在动态中不断完善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实施“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这才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生命力所在。

4、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 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改革也需要不断探索。

十、经费估算

学校领导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支持课题研究。我们进行的各项经费,学校将从教研教改经费中拨给我们,保证用于课题研究的专项研究,主要用于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培训或实验所需图书资料、计算机、软件等,这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学困生阅读能力培养”课题总结

“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

金十一小 李惠芬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如何提高小学生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精心设计导入。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2.营造阅读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角色朗读,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他们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配乐朗读,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强化成功的喜悦感。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图文结合法。我们课文里大都配有插图还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大有益的。

2.读思结合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

思考,学会读书。”在教学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我常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读说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难忘的八个字》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蚂蚁的救助》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童趣,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想去表现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生活中还有那些有趣的小动物呢?把你的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吧!”我发现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富有想象力。

三、传授技巧,让学生善于阅读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更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

1.背诵法。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名言、诗歌、短文)还组织开展了背诵、诗歌朗诵会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

2.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而且要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会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默读法。默读法就是读书时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

信息。

5.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给阅读技巧,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我做了几个工作:

⒈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课余随时借还,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⒉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阅读”课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⒋打造书香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播放上一段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班级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 “名人格言接力赛”以及出墙报、读书笔记展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

⒉家校配合鼓励孩子坚持读书。家校互相配合,做好教育和督促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坚持大量的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学困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随之提高。

第三篇:2015秋群文阅读课题工作总结

群文阅读课题组

在县总课题组和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组顺利完成2015年秋期课题工作任务,现对本期课题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分工情况大致与上期一致

负责人:负责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参研教师考核、专题培训等工作; 具体负责人:各阶段计划总结的撰写和专题培训等工作的落实。

2、课题研究工作平稳有序。

本学期,教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们学习了课题工作计划,并就群文阅读的研究方法召开了多次教研活动,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具体内容包括“群文阅读课”、校本化零部件制作及机制研究;组文方法研究及组文与核心目标对接研究;五大流程性版块最优组合及各板块关键节点课堂操作研究;核心目标知识性传授与对应能力发展研究;目标点检测文本与试题设计与方法研究;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作用发挥研究;教材文本“基本目标评价”与“核心目标评价”有效控制研究。

3.以课促研。

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多次课题老师的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来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课题组经常开展活动,集众人智慧之所长,商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课题组不仅在校内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凡是县教科所组织的活动都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

4、认真总结,反思提高。

每次教研活动课后,都组织课题组老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畅所欲言,对疑点或难点展开不拘形式的讨论,使老师们知道了怎样去开展研究,如何出研究成果不但提高了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能力,也增强了每个上课老师的信心。

二、主要研究成果

1、教师科研意识增强。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教师的科研意识有了显著增强。我通过本学期的实践和探索,课题组老师形成了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乐于研究的科研意识。不仅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上课,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反思、科研论文,收集完善课题资料,形成了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乐于研究的科研意识。老师的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解。

2、教师业务能力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本学期,课题组组织老师们外出学习,专题培训,公开课研讨,使老师们基本具备能够根据各种文体,准确把握群文阅读教学课的实施要点的能力。教师对“各类文体“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的学习模式理解更深。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教师能根据学生水平呈现多篇文章,选择议题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3、教师科研成果丰富。实验老师们在课题研究活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炼,撰写的成果论文、教学反思、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有数十篇之多,这些凝聚着老师们心血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

4、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初步学会了阅读:“速读”、“略读”、“跳读”、“默读”„„发展性阅读“十注法”在群文阅读中熟练运用,对文本的圈点勾画与批注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自觉习惯。学生阅读兴趣也较大提高了。学生通过开展群文阅读学习,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办班级黑板报,征文演讲赛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转化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发展。

三、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积极性不够,理论水平较欠缺,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研究深度不够。

2、学生阅读资源欠缺。当前没有统一的群文阅读教材,我校基本上由老师个人确定的阅读材料。议题的选择和群文的组合存在较大随意性和争议性。群文阅读课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本身具有的优势。

3、培训和学习不足。只有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才能真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快速成长

四、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考核及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拓展学习面;

3、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2016年1月

第四篇:新课程课外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课外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我在校级课题实验组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好课题校本化实施过程。

一、

依托教材,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1、巧用“教材全解”。现行教学辅导用书“教材全解”,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及时地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

2、巧用“学生指导丛书”的小链接。2007年9月改版后的“学生指导丛书”,带有强烈的可阅读性。学生课前通过阅读这些“小链接 ”,对文章的相关只是了解得更加深刻了。

3、巧用教材的课外书屋、资料袋。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课外书屋、资料袋”。在“课外书屋、资料袋”安排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以及作者、名人的相应资料,这些都是适合学生课外丰富的精神营养品,通过“课外书屋”一推荐,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

依托教材,引导主题性阅读,实现课内外链接。

教材按主题进行编排,这样适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主题,由教师推荐课外书,让学生阅读(具体见链接材料)。

三、

依托教材,渗透阅读方法,实现迁移。 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方法指导的范文,在教学每组文章时,我都适时地总结本组教材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诵读法”、“带着问题阅读法”、“摘抄法”等,都是很普遍使用有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因此,在教材教完后,我都适时地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

四、

扎实做好“阅读推荐台”,提升学生积累、运用的能力。

从参加课题实验,我一直坚持在班级开辟一个“阅读推荐台”,每周周

一、周

三、周五向学生推荐好词佳句,引导学生赏析,并坚持每篇必诵,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使学生到的阅读储备充沛。学生经过这样的积累后,在写作运用中,也能适时“开仓放粮”,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功底扎实、丰厚。

在践行课题实验时,我如同在蹒跚学步,谈不上什么经验,但最为满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较为丰厚;二是学生在使用阅读方法时,对于“诵读法、抓重点词句、质疑问难法、批注法”的使用,非常纯熟;三是我在教学逐渐探索从“阅读推荐、阅读方法指导、展示交流看”几个环节来上好阅读课。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美文推荐,文摘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卡,积累本的运用,很好地帮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不足之处很多:如学生读书时间甚少,仅限与教材辅导书,虽今年学校在每班设置了书架,学生拥有一些经典的文学巨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难以达到有效的保证;现行的教学任务,常使自己在不经意间漠视了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空。

链接材料一: 读书笔记要写什么

我将“读书小档案”做了个小整修后“出笼上市”,1000多张的“读书记录卡”在2个实验班级开始尝试了。

“读书记录卡”很快收上来了,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学生在写“读后体会”时,都全部写成“道理”,像在考试一样,把从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什么道理,一一写出来,千篇一律,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过去自考的日子里,我不是见过试卷中出的:“请你列举一下中外吝啬鬼的文学形象”、“请你评论一下张飞和关羽”……类似这样的题目难道不就是让我们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读书笔记”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借鉴呢?也让学生来剖析他们眼中的文学形象!这样,也许就更好了!

链接材料二:

引导主题性阅读

实现课内外衔接

阅读《更新教育观念》一书中,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超越教材”,让我想起我们的课题实验,想起新学期伊始,我该对初中二年级的语文教材进行分组归纳,寻找“超越教材”的制高点,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衔接。

于是,我打开教材目录,开始安排本册的主题性阅读,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究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以每组教材为单位,相应地制定课外拓展阅读的篇目:组别

阅读文章

课外阅读拓展第1组

走进西部

有关西部开发的资料第2组

永远的童年

《呼兰河传》《城南旧事》《汪国真诗集》第3组

语言的艺术

《相声作品》、《中外经典语录》第4组

他们让我们感动

《感动中国的人物》第5组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第6组

走进信息世界

收集相关信息技术的资料第7组

作家笔下的人

《中外四大吝啬鬼形象》第8组

异域风情

《各地名俗风情》

第五篇: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 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正在展开。

二、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课堂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加以总结。

三、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首先我对

七、八年级的部分学生做了一项学情调查。同时,针对这一学情调查,进行总结分析。此次调查主题:影响初中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调查。对象:七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 调查内容:围绕英语学习兴趣、英语阅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

式,围绕问卷调查设计如下:

1.你喜欢英语学科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2.你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吗?

1)经常感受到 2)偶尔感受到 3)从未感受到

3.你喜欢阅读英语文章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4.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丢分多吗?

1) 很多 2)较多 3)一般 5.你了解一些阅读技巧吗? 1)了解一些 2)了解很少 3)不了解

结果统计:选择1)选项的人数占23%,为A类。选择2)选项的人数占53% ,为B类。选择3)选项的人数占24%,为C类。从直观数字上看,B类学生的存在之多,说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是一般,

越往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低。

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费时、费力,成绩不能很快有大的提高。在学习中缺乏高效率,需要改善有效学习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一分析为此次课题研究找到好的切入点。

2.课题展开研究: 结合课堂英语教学实际,充分研讨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提出并实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率”的具体策略, 并有效指导于学生。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出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困惑或不足,然后利用英语阅读课逐步指导学生,有效地改善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效果。

3.在本课题研究期间,为了更好充实课题研究的内容,我利用资料室、网络信息以及阅读理论书籍

等方式加强了理论学习。

四、研究结果概述:

本阶段研究意在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加以指导。为此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即扩大词汇量,训练阅读速度,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教给学生

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

鼓励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练习。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五、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阅读速度。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2 篇,名称《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及成因》《有关初中生英语阅读的学习与策略》,读书笔记几篇。

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理论研究上升不到新的高度,在研究中新教学理念与课题的结合体现落实不够。

七、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新动态、新成果,结合本课题实际多做借鉴,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结合研究内容,指导课堂实践,有效改变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三区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 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正在展开。

二、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课堂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加以总结。

三、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首先我对

七、八年级的部分学生做了一项学情调查。同时,针对这一学情调查,进行总结分析。此次调查主题:影响初中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的原因调查。对象:七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 调查内容:围绕英语学习兴趣、英语阅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次调查采用问卷

的形式,围绕问卷调查设计如下:

1.你喜欢英语学科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2.你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吗?

1)经常感受到 2)偶尔感受到 3)从未感受到

3.你喜欢阅读英语文章吗?

1)喜欢 2)一般 3)不喜欢

4.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丢分多吗?

1) 很多 2)较多 3)一般

5.你了解一些阅读技巧吗?

1)了解一些 2)了解很少 3)不了解

结果统计:选择1)选项的人数占23%,为A类。选择2)选项的人数占53% ,为B类。选择3)选项的人数占24%,为C类。从直观数字上看,B类学生的存在之多,说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

是一般,越往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低。

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费时、费力,成绩不能很快有大的提高。在学习中缺乏高效率,需要改善有效学习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一分析为此次课题研究找到好的切入点。

2.课题展开研究:

结合课堂英语教学实际,充分研讨英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提出并实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及阅读效率”的具体策略, 并有效指导于学生。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出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困惑或不足,然后利用英语阅读课逐步指导学生,有效地改善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效果。

3.在本课题研究期间,为了更好充实课题研究的内容,我利用资料室、网络信息以及阅读理

论书籍等方式加强了理论学习。

四、研究结果概述:

本阶段研究意在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加以指导。为此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即扩大词汇量,训练阅读速度,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教

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

鼓励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练习。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五、主要收获及阶段性成果: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阅读速度。本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论文2 篇,名称《初中生英语阅读现状及成因》《有关初中生英语阅读的学习与策略》,读书笔记几篇。

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理论研究上升不到新的高度,在研究中新教学理念与课题的结合体现落实不够。

七、下阶段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新动态、新成果,结合本课题实际多做借鉴,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结合研究内容,指导课堂实践,有效改变英语阅读教学。

上一篇:蜗居商业模式设计下一篇:我家最美好的故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