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2023-01-11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调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者感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语言贫乏,语文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并未少做题,语文考分并不低,可语文水平为什么不高呢?我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80%的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在“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原因”栏,90%的学生选择“没兴趣也没有时间”。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0%,其中好些学生还读的是“卡通故事”和“脑筋急转弯”之类。在“是否勾画摘抄”栏,统计结果仅占学生总人数的5%。课外阅读时学生多数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加强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讲,都必须重视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二、研究目标

1、 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课外阅读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2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积极阅读的参与意识,乐于阅读的自我心态。使其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个性得到主动协调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

3 、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

4、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习惯,和书交朋友,用书温润童心,做一个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的人,做一个有教养、有灵性的人。

三、理论依据

1. 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悟作品内容和情感。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

3.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

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主张“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课堂课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阅读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积极撰写相关文章。

五、研究内容及过程

我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为兴趣而读,为提升语文素质而读,在读书中获益,在读书中成长。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教师尝试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价值,形成个人特色。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本课题的准备比较充分,为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序地进行,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

1、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邀请一些名师为我们讲学,这些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亲其师,信其道”,要教育学生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我除了阅读教育类的书,还阅读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

2、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每学期在组内上一节研讨课,并充分发挥每节课的作用,邀请同组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提出困惑。

3、课题研讨形式丰富多样。①沙龙式研讨。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越辩越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②阅读心得。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理念和思考写成文章,相互交流,并且积极投稿。③课堂教学。我们以学校的阅读公开课为立足点,进行这方面的实施和探讨。

(二)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努力去探索,去求知。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 。

2、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 由阅读单篇文章向阅读整本书过渡,带领学生进阅览室参观、阅读,开展“背诵古诗词”、“朗诵会”、“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活动。 本阶段我们安排“读书演讲”、“读书手抄报”、“写读后感”等活动。学生的语汇日渐丰富,口语表达能力逐渐增强 。

3、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联系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了《伟人细胞》,推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教《 冰心诗四首 》,推荐《繁星》等。这种方式推荐图书,由于课内外有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我们还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阅读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如《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 等。对一些爱好科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选择《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神奇的宇

宙》等,从不同的渠道去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合适的图书。

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因为正确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阅读也是如此。我发觉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只重视故事内容,并不重视有关的语文知识,因此我要求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除了要认真读书,掌握文章的内容外,还要养成对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要有所记录的习惯,以便用在习作中;要养成学会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以帮助弄懂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另外,还要养成不边走边看、不躺着看、不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等用眼卫生的习惯。经过一段时期的指导,可喜的是,学生正在慢慢地养成这些良好习惯,他们读书经常做摘录,还设计了富有个性的读书摘录卡,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形式丰富,摘抄、写读后感、剪贴。

4、利用寒暑假布置读书作业,充实学生的生活。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节假日初就将学科作业做完,然后把时间用在看电视、玩电脑上,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学习交流中统一了认识,利用节假日布置读书作业,如完成“读书摘录卡”、“和父母共读一本书”,“写读书心得”等。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有一些成绩,学生的家庭藏书增多了,学生的读后感写得比以前进步了 。在一次课题组交流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只是应付差事,并没有用“心”去读,有的教师只一味地追求阅读数量,没有引导学生精读。经过沙龙式的探讨,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统一了认识:①读书要实在,不能流于形式。②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学生读书的兴趣③读书反馈检查的形式不必统一,可以因人而异。

5、以读书节活动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校举办读书节活动,旨在扎实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活动,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遨游书海,增强文化底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全校师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①让图书流动起来。每学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读书机会,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会管理图书、爱护图书。②讲故事、朗诵比赛。从选内容,到练习、比赛,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从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③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征文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从而获得自信。

六、研究成效及问题思考。

(一)教师与课题共成长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应该经常读书,读好书。平时关注教育教学杂志,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进行阅读,并且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课题相关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还向全校师生发出了读书倡议,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如何读书,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序列性引导。

教师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这些都极大地焕发了教师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写作的极大热情,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因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1、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同上书,149页。)苏氏的理论让我们的心里更亮堂,课题研究的信心更足了。因此,我们尽可能少一些作业题,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课题研究实践,让我 欣喜地看到学生进步了。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乐于和好书交朋友,他们把零花钱

省下来买书读,办借书卡去图书馆借书读,从书中,他们获得了许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他们知道盐水为什么能使鸡蛋浮起来,知道了老鼠磨牙的秘密,在书中,他们欣赏了名胜古迹,穿越时空与名人偶像对话。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学生们的成绩都比以往几年出色。

2、读书,使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感受,积累了许多优秀词句,也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孩子们喜欢上了作文,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阅读兴趣浓厚的同时,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自从学生热爱读书以来,我们语文老师普遍感到语文卷的阅读时间题正确率提高了。

3、书文化的熏染和陶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学做真人。具体表现在:(1)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爱护图书、爱护环境、关爱他人。(2)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文明礼仪程度较之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

(3)拥有一颗进取的心,中午等课余时间学生追皮打闹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静静的读书,学生知道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

4、以书香校园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初步形成。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深受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及媒体的一致好评 。校园读书节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颂扬热爱读书的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随着读书节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深化,创造了独特的书香校园文化。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本人对课题的理论建构能力显得不足,没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实现研究目标。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课题研究正在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我的很多想法他们都赞同,我的很多做法都被他们效仿,这是特别让我感到自豪的。注重课外阅读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永恒的研究主题,我会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

第二篇:《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们的共识。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们们,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调查

课题开始,我们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们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们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

参与,我们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们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们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们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们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们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 2

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们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们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 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们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 。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们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因为我们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我们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前不久,北京有个机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藏书成正比,家里一本书没有或者仅有很少几本书的家庭,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们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还不多,所以他们需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二研究意义

1、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 5

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们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2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 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

3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研究的内容 一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 6

书籍。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1、 总体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

2、 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保证措施 。 组织保证——校长负责带领语文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读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物质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刊物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全天候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 时间保证——设立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两次全校共同阅读时间。

3、研究方式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围绕总目标分设低、中、高年段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低年段开展“大声读给孩子听——师生共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中年段结合听说训练开展文学赏析启蒙教育高年段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1、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这将是我们们研究的重点需要我们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三目标内容过近一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们们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指 7

出普遍存在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

3、探讨适合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方法为今后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某些基本思路或策略。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四途径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

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 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 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G.发挥家庭教育合力育人作用。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谈话、家长反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

三、研究价值

1、探索阅读习惯与人格的关系促进和提高学校、家庭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

2、探讨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形成可推广方案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补充和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实践探索途径。

四、研究基础 在校长的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校的家长学校 8

开展得比较出色为新课题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

1、用快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我们们把校本课题“快乐教育”中创造的方法、手段用于阅读习惯培养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创新、和谐发展”。

2、家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请家长全程参与研究使不少家长素质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新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们成立了读书小组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起“家长沙龙”活动发挥学习型家庭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区为塑造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健康品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成为可持续发展人才而奠基。

3、在课题研究中的广大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为新课题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措施 课题研究过程是整个课题管理的重头戏。我们们高度重视课题过程管理认真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8-----2010.9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对我们镇及周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1、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认真对本校高年级学生从课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23人喜欢课外阅读仅占全班的32.6%其中仅有16.2%的学生选择看课外书68.9%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 9

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我们班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2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3有关教师的信息。 大部分教师疲

2、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们对实验班74名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3、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怎样填写课题申报书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

4、建好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档案袋。

5、该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期因节假日放假各种活动的开展加之期末考试提前缩短了教学时间所以大多数时间教师们都一直疲于赶进度生怕进度没赶上而耽误总复习的时间准备工作有些松懈。再加之课题研究刚起步什么都要亲历亲为任务繁重所以主研教师觉得身心疲惫实验班学生更是觉得疲劳和厌烦。家访的面不够宽家访量有限与家长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刻等。发现这些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对课题组成员及时召开思想动员会鼓足研究信心并根据需要积极支持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

二课题研究实施和总结阶段2010.10---2011.5 针对调查得出的结论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实验班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就解决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两大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们发现多数学生不愿意读书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将学生的“要我们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们要读”。只有帮学生学会寻找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信息产生阅读的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成了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举行师生比赛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主研教师坚持举行了与实验班学生课外阅读比赛活动。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主研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读书的方法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读师生每读完一本书必须交流一次读书心得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感受比谁能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比谁的体会深刻比谁的观点新颖比谁读的课外书籍多。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教师在“PK”中输给了学生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此项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籍日渐多了起来。《小学生学习报》《童话》《漫画》《故事大王》《少年百科知识》有之关于习作的科技的军事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各种书籍也有之不少学生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到学校来了。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了、静得下心来看书了。学生在家里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因此还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一年多来主研教师也不知不觉陪同学生阅读了十多本书。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实验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师生比赛词句积累教师每天必须带头说出至少三个以 11

上成语而且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只要每人每天能说出一个就不算输。一段时间过去了“栩栩如生”等华丽的词句常常从学生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且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几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学生习作中渐渐增加了许多好词佳句写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研教师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是教师以前闻所未闻的。 如今在实验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②利用学校图书资源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几次,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学生拥有图书目录可随时添加新书目录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③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④设置故事悬念 借助“故事迁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精彩请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如我 12

们经常给学生讲三国中他们喜欢的人物的故事讲到一半突然停止如讲《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时还讲了其它的水浒传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故事的另一部分从而阅读整本书。 ⑤借助课本延伸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⑥发扬自主阅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当然所选择的书本要求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自由阅读自由笔记自我们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喜好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又有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了课外阅读。通过学生多读书以外促内既培养创新能力又提高其语文素养既让这部分学生阅读兴趣倍增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⑦利用成果展示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 (1)剪贴展览。教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3)手抄报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学生根据需生共计自办手抄报四期自发办黑板报三期。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 13

添了无穷的兴趣。 () 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2、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有人说过“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实验班通过以下措施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①方法指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方法”犹如航标灯会给学生找到成功的捷径。于是主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教给阅读方法。然后督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勤做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②动手操作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后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当学生看见自己的劳动果实越来越丰厚后兴趣会大增自然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主研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做剪贴本和摘录本既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兴趣欠浓的学生加油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不断“操作”中逐渐养成。 ③品尝成功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们认为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应用于实践把自己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以来学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然后让优秀习作作者谈自己的经验教师及时鼓励做到了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所有学生明白了是广泛课外阅读之法宝使自己作文水平得以提高品尝到了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渐渐地开始主动找书读自主阅读意识越来越强不知不觉间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 ④加强督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任何人都有惰性每一种较艰难的良好习惯都必须通过自己潜意识地培养或在外力的监督作用下才能形成。为了让学生 14

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研教师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小组检查、家访等形式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形成了制度坚持不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意志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每日阅读”。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很多学生睡觉前自觉阅读三十分钟以上已成习惯通过告家长书和家访取得家长配合并做好每日阅读记录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展示。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实验班还规定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交流阅读情况提醒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大量读课外书“课前五分钟”。 实验班坚持每日 5 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新课学习前让学生按座位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既锻炼了学生胆量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3、本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初始阶段同学们感到新鲜、好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高但“三分钟的热情”后不少学生就不能坚持了出现“畏难”情绪中等生、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偷工减料”、“敷衍塞责”、索性干脆不读。具体表现在每日阅读记录、好词佳句的摘抄、写读书笔记、做剪贴本等的质和量上。这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去很好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养成何以得成面对如此局面一方面主研教师继续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无声的作用同时主研教师自己也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良好的阅读氛围感染了这部生又开始坚持阅读起来。第二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教师、小组长、家长形成合力督促落实有“畏难”情绪学生的课外阅读。第三与“畏难”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解一些青少年励志故事激励他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第四抓住“畏难”学生的点滴进步找准闪光点不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其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课外阅读逐步养成习惯。课外阅读还对课内阅读学习产生了辐射作用实验班不完成作业的人数急剧下降从十几人降到几人目前只有极个别学生偶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余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坚持认真完成。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开阔了教师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在本次实验中教师们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过教师们都深刻意识到必须多读书不读书就要落后都觉得很难想象一个远离课外书的老师根本不可能向学生推荐好书也无法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已成大家共同探讨实践的话题。部分实验老师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论文,如《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发表于《运河报》《借助“有形”的朗读 提升“无形”的语感》发表于《运河报》《让书香飘满校园——谈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发表于《七级天堂》

2、学生已经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调查实验班级100℅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使自己受益匪浅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各种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学语文。书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同时各自对课外阅读的解读又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此外课外阅读还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现在实验班人人的阅读速度都达到课标要求每分钟均不少于300字甚至不少学生已超过这个标准。

3、学生课外阅读面大大拓宽。现在实验班学生已不再是只看故事性极强的书籍漫画、连环画、中外童话、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古今诗词、优秀作文、名家名篇、中华散文„„都已成为了学生的最爱。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分学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每个学生每期至少阅读本课外书部分学生达到两周一本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手抄报、剪贴本、好词佳句本、课前五分钟交流记录等

4、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学会了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养成了阅读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了圈点勾划记笔记的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

5、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 16

一位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们的习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使我们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们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6、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落落大方、敢于质疑、回答精彩等表现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一阵阵的掌声。

7、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现在学生一有空就会手捧一本喜爱的书籍在教室在寝室在家里在阅览室看得爱不释手。如今实验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8、构建了新的班级文化氛围。实验班学生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坐得住、静得下心来看书。“孩子回家以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家长们与教师碰面后首先反映的话题就是这个。

9、影响了其余班级的学生书香校园正在形成。实验班学生的疯狂阅读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从学校图书室的统计来看其他班级办理借书证的学生已达到90℅图书借出率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

10、改变了家长观念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实验班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由原来的9.4有二十余位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基本找到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培养的可行策略。即通过举行师生“PK”活动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发挥榜样作用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借助课本延伸发扬自主阅读利用成果展示等有效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动手操作品尝成功加强督导等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得以养成。

1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主研教师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了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并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使广 17

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并为该校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对本课题研究的一点讨论和分析。

1、课题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更快从而加速了班级学生阅读水平的两极分化给部分学困生造成了压力。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

2、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子女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于学校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需要在校外在家中的阅读才能保证。家长如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再加上学生阅读习惯必须较长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形成对于部分意志不够坚定刚刚养成的习惯仍需家长的督导。如何更好地争取每一位家长的配合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努力培养一个个书香少年、书香班

3、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们在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如何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家长与学生等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究。再者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课题的结题不是阅读研究的终止。阅读习惯良性发展等是我们们即将研究的课题。实现“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的目标我们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村应该是我们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升到83.3℅

第三篇:“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语文教学阅读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李家河乡苏家塬中心小学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压力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二者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道路上的拦路虎。我校在经历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小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谈不上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更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渗透在合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根据六年级教材编排特点,为充分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提出了“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构想。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合作探究、交流为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在参与中活泼地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遵循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思想,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在参与中完善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根据县局教学改革自主探究活动的安排,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工作模式陈旧,方法死板的现状,我校在教学模式的创建上突出的特色工作是: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理论上寻求提升。学习坚持每周业务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之外,还开展了“苏家塬小学教师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倡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教师定时撰写教学心得和工作反思,促进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开展“学帮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求突破。“学”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学校统一组织、统一时间要求教师相互听课、交流计划、心得体会、学习专业知识等活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帮”指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帮一活动,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工作扎实,青年教师观念新,接受能力快,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优势,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指开展形式多样教学竞赛活动,包括一人一课、同职称赛教等活动,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在比中求发展、谋突破,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3、强化过程管理,在过程中练本领,在“两个常规”的总要求下,学校从教师每一天的教学业务、教学过程、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细化考核,保证教学活动的扎实开展,特别是制定了《苏家塬小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考核办法》和《苏家塬小学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热情,推进课改实验的快速进行。

四、课题研究内容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分为五步。 第一部分:以趣引领,导入新课。

在一堂课中,导语非常关键,要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讲故事,或背景音乐等,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一下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创设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存的认知心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激趣,用时不宜过长)。

第二部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细看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册课本中的每一组课文,乃至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也有自己重难点,那么如何在课堂40分钟内要教学效果?首先,要从整篇课文出发,由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的中心所在和主要内容,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部分等等。这一过程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完全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也给学生给予一定的阅读时间,不要存有任何的顾虑,学生定会交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答卷。其主要教学流程是:

1、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

2、再对初读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字词进行指导,检查课文理解情况,课文写了什么或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并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第三部分:导读结合,品读细析。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之笔。教师要从全文入手精心设疑或启发学生从全文入手质疑,认真做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与品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最后汇报交流,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强化重难点。应从以下方面去着手:

1、抓重点问题教学。问题要少而精,要以参考阅读题或课后习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

2、抓重点句教学。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或作者感情或映射全篇的句子,以句为突破口展开学习。

3、抓重点词教学,从文章的重点词入手开展教学。

4、抓朗读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句或段或篇进行朗读指导,可以根据内容情况多种形式去朗读,让学生在“思、读、议”中学习。

5、抓写作方法教学。在教学时,可按照“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步步教学。

6、适当挖掘课文创新点,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7、找课文的空白点,进行拓展思维及语言训练。 第四部分:同伴互助,整理积累。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积累,因此整理积累在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积累语言,积累句子,积累方法,积累课文内容等等,这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时间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到课外,以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把所学知识在学习、交流中整理积累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五部分:挖掘内涵,拓展应用。

这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之笔,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内容等继续挖掘课文的内涵,升华学习内容,不断拓展运用,可以进行一篇带多篇的课外拓展阅读或课堂小练笔,谈感受等等。总之,可以依据课文进行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

五、成绩与不足

经过一年的精心实施,现已在全乡推广了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即:以趣引领,导入新课——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导读结合,品读细析——同伴互助,整理积累——挖掘内涵,拓展应用。经过的我们推广和应用这一模式,大大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述只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总结,还存在很多问题:

1、缺少理论指导和支撑,教师读书学习时间有限,获取资料途径少;

2、教师参加学习、研讨、交流机会少;

3、学校开展阶段性反思工作还不十分扎实,教学反思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我们将处于完善、继续探索、研究、总结之中,无论怎样,语文阅读教学力求课堂教学设计,追求高效、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六、今后设想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如一棵大树正变得郁郁葱葱,“生活与数学如何实践”、“快乐课堂、快乐英语”等教学模式正如一棵棵幼苗迎风成长,这一切凝聚了全体教师一年来的心血和汗水。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教学模式有一定创新,但仍有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虽有新的突破但教学示范推广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等许多问题和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研究水平,真正发挥成果引领、专业指导发展的示范作用,不断推广应用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特别是要加强根据山区教师队伍现状、教育水平的现状,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课题,找准突破口,以本次自主探究活动形成的经验为指导,强化和细化过程管理,在山区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语文教学阅读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李家河乡苏家塬中心小学

2010年1月18日

第四篇:明德小学阅读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繁峙县南街明德小学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项目结题报告

2010年9月,我校参加了山西省“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项目,历时两年,此课题实施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省、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实施之中。阅读能力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从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因此,我校按照实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中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是综观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三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框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把主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训练;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变成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这已严重滞后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尽快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二、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本课题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既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文的学习中求得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机扩展,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语文。

1、教师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3、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人员及对象 1.实验研究人员:语文教师 2.研究对象:全体学生

四、采用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

(一)、学校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在人员、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

我校被省厅定为“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项目学校后,校领导高度重视,马上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配备专用教室及专用教学设备,确定实验教师,同时学校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在人员、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 在实验过程中,凡实验老师所须的人力、物力、资金方面,学校从来是有求必应,积极给予全力支持。

(二)实验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欲望。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基本保证。 实验过程中我校实验老师在完成课程知识点的教授工作的同时,对课程中的课文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延伸,为课题的突破口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开放、创新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勇当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张扬个性的舞台,让愉快的学习氛围拓展他们创新的思维,让合作、开放式的研讨气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近生活读课文,走进生活学课文,体验生活说课文,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想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利用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等,既巩固阅读成果,又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积极取得家长配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设计课外阅读调查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并就调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阅读篇目推荐。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课题研究年级段的老师们积极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认真督促孩子做好课外阅读,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四)组织老师进行阅读指导培训为了让每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能够有的放矢,组织了老师在

四、

五、六年级段进行了阅读指导培训,然后再由各班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五)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同年级组的老师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探讨,毫不保守地交流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可行的做法以及积累的经验。

五、存在问题与反思

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待改进,比如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做得不够。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标准的总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情景剧场,不断帮助他们积累知识,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我们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思考探索更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生的阅读经历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不断发展个性,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全国小语会第四批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中心校课题组

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中心小学校自2010年承担全国小语会第四批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以来,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抓手,强化阅读能力提升,推动阅读良好风尚的形成,最终形成群众性阅读氛围。

课题组承担课题之初,是基于我校学生普遍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方法欠佳、阅读量极为低下、与之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来说相距甚远这样的现状之下而开展研究的。我校以陈晓娟为第一主研人员的研究教师团队,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谈心,调查学生阅读需要,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依据和现实保障。同时,课题研究人员凭借学校其他课题研究如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研究成效的提高。以此,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组在通过三年来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确定“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之后,我们根据获取的实践依据和现实保障,制定了三年的研究目标。

1、总目标

严格按照总课题组所规定的研究范围,在以“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这一研究领域的框架下开展研究活动。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阅读量、阅读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拓宽课外阅读领域。

2、分目标

第一研究阶段:建构小学生课外阅读框架,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增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需要。

第二研究阶段:着力打造阅读型班级,先从实验班级入手,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尽量从书目内容和教育价值取向方面予以引导,使学生逐渐走向自觉、自主、自动地课外阅读活动之中。

第三研究阶段:形成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物化研究成果。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将课外所学进行总结归纳,展示课外阅读的所思、所感、所获,并思考在自己的一生中应当如何加强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通过多方论证,在总课题组设定的研究范围内,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价值取向;

2、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

3、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及指导模式;

4、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心理需要;

5、小学生课外阅读形式、方法、成果的物化形式;

6、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理念、形式、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1、我们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在获取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前提下,采用了下列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研究

我们将研究前的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整理,形成对比材料,研究结束后我们又将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小结,将之与之前的资料进行比对,形成研究结论。我们发现,学生在课题研究后课外阅读兴趣明显提高。

(2)分层分析研究

小学生属立体性学习状态,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课外阅读的需要、内容、容量、水平等都不相同,我们进行了分层研究,从不同年级段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我们发现:低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明显低于中人面和高段,一段比一段高;但是如果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低段进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实验后,到了中段就更能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外阅读活动,阅读兴趣更为浓厚。我们认为: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

(3)要素分析研究

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哪些要素来支撑,我们试图从阅读本身的要素研究中去寻找。通过研究,我们从阅读内容、阅读水平、阅读地点、阅读需要等多方面获取了大量资料。我们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提高,应当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所选取的内容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更应当适合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年级越低,对图文式作品的兴趣越高,抓住这些特征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基于1中所阐述的内容,我们将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所产生的表征性特征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内容及价值取向等作为我们进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的对象。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课内阅读教学严重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和价值取向,研究过程中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研究,产生阅读的正能量:

(1)教师的教学风格、文学素养、兴趣爱好、价值取向 小学生课外阅读受教师教学风格、文学素养、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小学生自开始上小学后,其语文老师如果开展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语文课上是否重视课外阅读,对其以后是否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影响极大。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也影响着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文学素养高的教师,其教的学生自然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深厚一些。当然,如果语文老师本身不爱好课外阅读,这些学生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了。另外,语文教师对哪些文学作品感兴趣,也会影响小学生对那些文学作品感兴趣。

(2)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学习水平、个人阅读需要、个性化特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学习水平、个人阅读需要影响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因为家庭不良经济状况的,部分小学生没有阅读条件,不能得到课外阅读资料,也就无法谈兴趣的培养。一些学生因为语文知识储备不足,学习能力有限,对于教材都无法阅读,课外阅读也就只能是囫囵吞枣,或者只是阅读一些低俗的作品。如果学生本身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那就更无从谈兴趣的培养了。但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个人阅读需要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一些学生在通过各种活动中发现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有他们所没有但又一部分能够刺激他们的心理需要时,他们便有了阅读需要,便慢慢有了阅读兴趣。因此,我们认为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应当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入手,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入手,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

(3)家长的态度、性格、学识、阅读需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小学生家长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如果家长不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他们会干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扼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家长本身就是文盲,他们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其子女也就受其影响。即便是有文化的家长,如果他们本身不爱好课外阅读,其子女也会受其影响,兴趣很难提高。但是我们通过矫正培养,对家长进行引导,部分家长是能够转变的,但仍有部分家长无法转变。

(4)社会的认知状况、评价体系、阅读氛围

对于这一板块的研究,我们做得不够好,但还是有一些收获。社会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主要是学习风气、地方习俗,特别是认知状况、评价体系、阅读氛围三大范围影响较大。学习风气和阅读氛围影响小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要改变这种状况是很困难的。地方习俗只是影响内容的选择,对于兴趣没有太大作用。社会对于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影响不很明显。

2、中外名著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研究过程中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名著中的人物影响着小学生的发展,决定小学生的阅读需要,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必须注意的要素;

(2)名著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影响着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需要我们通过故事性教学和活动性引领使学生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名著中作家的写作风格影响着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学生不仅从课外阅读中汲取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更多的是直接从名著中学习写作和语言,是影响学生阅读发展的重要因素;

3、网络和宣传性报刊拓宽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领域,影响着小学生阅读的方向和价值取向,进行网络管理和推介改善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

(1)建立学校课题博客,通过博客刊登师生作品、推荐优秀文学网站,促进课外阅读内容的健康性,并逐渐培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兴趣,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自主开办《龙吟春晓》校报,推荐优秀作品,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实现读写序列化训练,落实课外阅读基地建设,教会方法,提高兴趣。

(3)订阅《人民文学》《儿童文学》《民族文学》《散文》《诗刊》等健康杂志,开拓学生课外阅读视野,使课题研究从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向提高写作能力迈进。

4、参加各种阅读写作竞赛,检验课外阅读成果。

五、问题与思考。

1、如何让小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并形成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2、如何开发课外阅读资源,使整个社会都来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校教育走向社会的问题。

报告撰写人:秦宗福 陈晓娟

2013年4月13日

上一篇:科学六年级下期中试题下一篇:可惜走到最后一个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