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改革工作汇报

2022-08-24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与上级进行沟通,还是与上游客户进行交流,工作汇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汇报是否能简明扼要的抓住重点,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个人晋升以及与客户合作的成败。那么,你懂得如何写好一个工作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司法局改革工作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司法局改革工作汇报

==公安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公安局按照中发19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针对当前我局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结合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活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安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一、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自2008年12月,公安部部署开展“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来,==公安局根据公安部、省厅、襄阳市局的统一部署,制定了==公安局《关于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枣公网发[2008]103号),广大民警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情况,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特别对城镇失业下岗和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众、农村贫困群众、孤寡老人、失足青少年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人员,开展的上门走访,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愿望、要求,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0年1月,==公安局开展了走进涉诉涉案当事人、走进青少年群体、走进重点地区场所、走进安全隐患部位、走进治安积极分子、走进困难民警家庭等“六走进”活动。2011年1月,==公安局制定下发了《==公安局关于深入开展“大

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实施方案 》,推动了“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集中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整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正、不廉洁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推进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克难攻坚化解信访案件。2008年,==公安局以全省公安机关信访“百案攻坚”活动为契机,全力以赴抓好重点信访案件的攻坚工作,维护奥运期间的社会稳定,取得了重大成效。全局信访总量逐月下降,全年共接待上访群众来访365起406人,办结292起,办结率达80%,息访273起,息访率达75%。2009年,==公安局站在“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高度,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三项建设”和国庆安保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警民和谐,全年共化解重点信访案件12起,中政委交办的4起案件全部化解。2010年以来,==公安局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开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活动”,精心组织,层层分解任务,逐案落实责任,强化督导检查,采取局领导包案、评查听证、调解协商、困难帮抚、教育疏导等办法,加大攻坚力度,有效化解了一批有影响的信访积案。

二、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2008年公安部部署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公安局

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了执法规范化“四项制度”,有力的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建立执法办案标兵奖惩制度。制定了《==公安局执法办案标兵制度》,各执法办案单位每年推荐本单位办案质量多、质量好的民警,参加由政治处组织的法律和业务知识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的民警授予执法办案标兵称号,并给予奖金1000元奖励;对当年办案数量前10名的标兵组织到外地学习考察;对连续二年被评为执法办案标兵的除享受上述奖励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晋职晋级;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办案标兵”的,呈报上级给予记功,一般民警提拔任用,中层干部解决职级待遇。对因执法过错导致群众进京上访或引起国家赔偿的,因责任心不强导致案卷丢失或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自残自杀的,因所办案件在一年之内有一次被评为不合格案卷的均不得评授执法办案标兵,并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建立科所队长主办案件制。为提高科所队长指导实战的能力,==公安局制定了《==公安局科所队长主办案制度》,要求具有办案职能的内设机构的科所队长和教(指)导员必须亲自书写询(讯)问笔录、制作法律文书、装订案

卷、送审案件,且每年度办理刑事案件不少于2起,行政案件不少于4起。让科所队长切身感受到办案中实体和程序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更好的监督和规范本单位民警办案,以此推动本单位执法办案工作,提高办案质量。

(三)建立最优最差案卷奖惩制。为进一步促进民警规范执法,提高卷宗办理质量,==公安局坚持每半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一次最优刑事、行政案卷和最差刑事、行政案卷的评选活动。评选采取两级评审的方式,先由办案部门自评最优、最差的刑事和行政案卷上报至法制办,再由法制办民警和相关部门业务能手进一步评审,选出全局最优、最差案卷或是通过信访倒查、法制办审核、检察院通报等途径发现办案质量差的案卷,直接纳入全局评审。奖惩采取两级奖惩的方式,评选结果由法制办通知局绩效考核办公室,局绩效考核办公室对自评的最优案卷落实奖励200元,对不合格最差案卷扣绩效工资200元;

(四)建立执法考评末位淘汰制。严格对各执法单位进行执法考评,年终考评结束后,对派出所、科、队、室按分数汇总,分别排名。执法质量考评成绩与单位的年终评先创优挂钩,对在年终考核评议派出所前三名,队室科前两名的单位,予以奖励,排名末位的(末位分数为80分以上的,本考评年度不排末位),不得参与评先创优,局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免谈话,并在下一年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公开表态

发言。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单位负责人引咎辞职。各单位对本单位民警的执法情况进行排位,排名末位且分数低于80分的在本单位全体会上说明情况,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到政治处学习。

三、深化执法监督机制建设,有效杜绝和减少执法突出问题发生

(一)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机制。依据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湖北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细则》,结合==公安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安局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针对不同执法单位分别建立了执法质量考评标准,拓宽了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加强了对重点执法环节和问题的考评,强化了对执法质量考评结果运用,从制度上保障了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全面性。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执法办案的实时、全程考评,2010年以来,==公安局建立了网上执法考评机制,对所有的案件全部通过网上警综平台进行查询统计,对没有录入警综平台的捕教、行拘人员一律不计算考评成绩,对所有单位统一标准,统计结果科学、公正、公开。通过网上执法质量考评,促使各单位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规范办案、及时流转,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时效和执法质量。

(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执法民警—办案部门法制员一办案部门负责人--法制办--局领导”五级审核及执

法责任制,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和法律手续关,从源头上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立案、定性、证据、程序、运用法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案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法律手续完备,防止违法办案及冤假错案的发生。建立内外大监督格局,通过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评、信访案件查处、接受群众举报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有效减少各种执法突出问题的发生。

(三)建立网上视频督查机制。为主动适应信息化警务战略的新形势,==公安局大力加强网上督察,于2010年建成了执法督察网上视频系统,在全局所有基层所队的值班室、询(讯)问室、候问室、户籍室、信访室、调解室、办证厅等“六室一厅”全部安装了音视频监控系统,音视频数据自动保存3个月,实现了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同时,在局纪委建立了监控中心,各地的探头全部与监控中心联网。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各处的执法活动实现有效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督办整改;也因为有视频资料,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民警权益,降低了执法风险。

四、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 近年来,==公安局紧紧围绕公安部实施的“金盾工程”开展各项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民警信

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上班即开机、工作即上网”已成为全局民警的工作常态,市局提出“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有力的促进了民警学用信息化的积极性。

(一)建立信息化运用大培训机制。在枣阳市环城派出所建成了信息化运用电教室,依托电教室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化教育,分批组织全局民警开展信息化大培训,在开展日常运用培训的同时,开办信息化培训夜校,对那些尚不会操作、不熟悉操作的民警,周一至周五晚上到夜校报到学习,直至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确保全局人人都能熟练操作信息化。

(二)建立执法全程信息化制度。制定了严格的网上执法机制,所有的执法信息都必须网上录入、执法程序必须网上流转,精细到简易治安纠纷调解和当场处罚,都必须网上录入,网上审核。对没有网上录入的案件,严格倒查追究民警网外循环的责任,通过信息手段让所有的案件都公开、公正、透明,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活动的干扰,最大限度地防止民警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发生。

(三)初步建成业务信息系统。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初步建成了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服务群众、队伍建设等主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全市16个派出所、车管所、出入境等部门实现了计算机流程化业

务管理和全国联网应用。为进一步拓宽服务群众途径,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在互联网上建成开通“网上公安局”(枣阳平安网)。网站集警务公开、信息发布、警方公告、网上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报警、信访投诉、建言献策,了解办事流程,办理户政、车管、消防等多项业务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

五、完善公安经费保障,解决制约公安事业发展的保障性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枣阳市公安经费保障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费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规范经费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公安机关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制定下发了《==公安局财务管理规定》,对财务收支管理、经费保障与管理等作了专门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公安财务管理,有效遏制了直接坐支、挪用收费、罚没款等问题的发生,对促进公安机关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经费保障。近几年,中央、湖北省财政不断加大对公安经费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转移支付 万元,2009年转移支付 万,2010年转移支付 万,

枣阳公安机关经费支出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与过去多方

筹集经费勉强维持运转、拖欠民警差旅费和医疗费等情形形成了鲜明对照,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政府财力不足、难以有效保障公安经费问题。

(二)民警工资得到有效保障。民警的工资严格按照基本工资、津补贴、警衔津贴三块,由枣阳市财政全额拨付,有效保障了民警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篇:司法局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通知要求,我局严格对照《州贯彻落实省2016年改革方案的27项改革内容》逐一梳理,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州司法局梳理出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相关工作事项,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确定改革事项集中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律师工作、社区矫正等5项业务工作方面。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

坚持“应援尽援”要求,2016年度,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案件46件(其中刑事辩护1件、民事代理2件、民事非诉讼调解43件);为来访人员代写法律文书和提供咨询283人(次)。2016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提供法律援助375人(次),超过全年目标任务1.3%;截止目前,全县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3个,其中2016年新建2个。

(二)拓宽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按照以牧民定居点及村级活动室建设为依托设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要求,全县共建成牧民定居点调委会3个。

全县共有村级人民调委会63个,覆盖全县18个乡镇。

(三)进一步拓展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坚持依法组件、党政主导、便民利民、循序渐进、开拓创新五大原则,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创新工作理念及载体。形成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委、“大调解”牵头协调,主管部门组织,司法行政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参与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组织向医疗、重点项目、交通、旅游景区、小区等领域延伸。成立了水电资源开发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环境保护纠纷、征地拆迁纠纷、教育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伍须海景区、三和小区等10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健全完善普法工作制度机制

2016年,“六五”普法工作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法律七进”活动为依托,紧紧抓住重点普法对象,选准教育内容、突出普法实用,创新普法载体,掀起普法热潮。全县各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原则,共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35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40000余人次,接受法律咨询达8000余人次。

(五)不断优化普法工作中长期规划

为进一步固化普法工作制度机制改革成果,促进普法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日常普法工作中注重案例收集整理,系统分析法宣效果。严格按照“六五”普法总体要求推进工作开展的同时,做好验收迎检各项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六)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专职机构和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积极推进社区工作专职机构和队伍建设。截止目前,我县共接受社区矫正人员37名,均已落实社区矫正帮扶措施,无脱管、漏管现象。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知晓度不够。

(二)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有待健全,目前虽设立了覆盖乡镇村、行业性调解组织,但在机构运行方面缺乏系统指导,缺乏监督制约,在实际调处工作中,部分机构功能未得到发挥。

(三)法制宣传工作与法治建设还存在差距,因个别部门认识不到位,“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格局发展相对迟缓;同时,因经费等因素制约,在创新平台、创新手段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四)社区矫正工作因起步晚,上层制度设计未完善,该项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加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等方面缺乏保障性配套制度,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人手紧、缺经费、无专业人员等现象导致该项工作推进迟缓。

(五)律师顾问制度的执行方面,根据省律师协会相关规定,为有效规范律师执业,律师异地执业时需在当地律师管理部门备案。在实际操作中,因缺乏沟通衔接,个别企业及政府聘任的异地执业律师均未报备,存在律师执业监管盲区。

(六)律师执业权力保障方面,因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并不像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具有执法权,律师的权利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授权。而受《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效力冲突及传统的公权至上观念影响,造成律师执业过程中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的困境依然存在。

四、解决方案

(一)依托法律宣传等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拓展法律援助面,严格执行“应援尽援”方针。

(二)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完善人民调解机构运行机制。

(三)完善法制宣传部门责任制度,加强督促指导。积极配合上级完成“六五”普法验收,进一步推进“法律七进”工作。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手段,拓展法制宣传渠道。

(四)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强化社区矫正调研工作,探索适合地区实际的社矫工作方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完善。

(五)在律师顾问制度的宣传执行方面加大力度,严格执行异地律师执业报备制度,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及时掌握律师执业情况。

(六)加强《律师法》宣传力度,强化律师执业道德教育,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律师执业权力保障机制。

第三篇:2020年司法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在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进行政复议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扎实深入开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积极为实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强的法治保障。现将今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严密组织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求,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认真筹划,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县司法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并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专题听取汇报,执行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切实做到落实工作不打折扣。

(二)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1.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今年以来,**司法局紧紧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党建引领,三治并进”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法治工作全过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德润、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径,全县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

2.推进行政复议司法体制改革。行政复议司法体制改革,按照省市文件总体部署,我局已配合省市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目前,省市具体改革相关文件均未出台,也未进行部署。下一步将以省市文件要求,予以落实。

二、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村级法律顾问。

**司法局以“党建+三治”工作为抓手,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和联系点,聘请律师担任镇法律顾问。为每个村配备法律顾问,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建立律师联系村(社区)工作制度,实施律师代理重大敏感案件报告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以案释法制度,开展以案释法50余人次。政府法律顾问团依法履职,作用发挥明显,常态化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专题)会议。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全县34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出具书面意见。积极参与接访接待,化解信访案件12件,参与法治讲座近20次,参与送法进企业、法律咨询等活动10余次。

(二)开展法治创建活动。

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整合农村法律顾问力量,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全县11个乡镇为单位,通过“摆摊”讲法律、“田间课堂”话法律等形式激活村(社区)这一基层法治建设的“核心细胞”,营造浓厚的乡村学法用法懂法氛围。**年,**司法局、**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申报评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通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评选工作,全县各乡镇共计申报35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面完成“各乡镇每年评选出不少于5%的民主法治示范村”任务数。

(三)做实“百姓说事点”建设。

“百姓说事点”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措施,是将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拓展前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基层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早预警、早传递的重要阵地。通过建立“百姓说事点”,引导百姓说事、议事、解事,能达到收集纠纷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的效果。按照市局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于3月底印发了《关于开展“百姓说事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司法所长会议专题部署安排,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下基层实地调研,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实事求是地稳步推进。目前全县已建成并规范运行的“百姓说事点”25个,依托

“百姓说事点”建立法律图书角25处,举办各种法治宣传活动29场,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册4300余份,收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6件,收集、转办各类民生信息237条,解答法律咨询287人次,“百姓说事点”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和镇、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

(四)强化法治阵地建设。

新建“**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增设赏溪法治文化公园和龙井苑“民法典”法治文化小区,提升县法治文化广场品位。本着“在乡镇数一数二、在县里可圈可点、在市里有模有样”的总体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山口社区、琴溪镇马头村、桃花潭镇查济村等一批“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乡村”示范点。在内容上以宣城市“法律六进”的内容为主,同时体现地方旅游特色,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元素,努力建成新时代富有特色的“法律六进”进乡村示范点,为脱贫攻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同时,扎实开展法治进民企活动,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全县设置法治宣传栏430余处,共建成农民法治(广场、长廊)71个、农家书屋132个、法律图书角141个,省级中心村100%建成普法阵地。

(五)创新法律服务形式。

持续开展乡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服务零距离”等活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打造集法律咨询、纠纷排查、矛盾调处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式”公共法律服务,将线下“送法”与线上“问诊”有机融合,以消除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在法律层面全面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为让群众“少跑路”、“少进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突出综合性、专业性法律服务功能,同时发挥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的作用,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功能定位,采用“3+X”建设模式,积极引入律师、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服务内容,实现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的功能,就近、就地为贫困户提供法律帮助,对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实行电话申请、上门受理,对特定时期、有特殊情况的援助对象开辟“快速通道”,当日受理审查,直接援助,确保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截至目前,全县共计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公共法律服务乡镇工作站11个,公共法律服务村居工作室144个,建立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140个,覆盖全部村居,积极为让老百姓打造“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的平台。

三、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法治政府建设需加强。

基层法治力量薄弱,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行不均衡。行政复议改革尚未开展。

(二)村级调解工作薄弱。

村级调委会建设不规范,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乏,调解制度不健全,口头调解协议多,制作规范调解协议书少,缺乏严肃性和社会公信力;村级人民调解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多数由本村干部兼任,且身兼多职,很难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大多调委员会成员业务不精,缺乏法律知识,知识层次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按照省市行政复议司法体制改革文件总体部署,落实各项工作。

(二)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调委会建设,做好村级调委员会成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工作水平。

第四篇:试析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文章从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中分别阐述了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司法统计工作管理模式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以及对司法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的完善。如何强化司法统计队伍建设,加强执法检查,推进司法统计信息化建设,使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词] 现状并存在问题工作模式和机制创新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队伍的建设

社会统计工作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认识国情、国力、决定国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司法统计是社会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分析审判活动以及与审判活动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现象的有力工具[1],在审判管理和审判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工作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现就基层法院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统计思想对新时期司法统计的改革与发展做一些分析与探讨。

一、基层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现状并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法院体系中的统计工作尽管成就斐然,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司法统计工作现状不能满足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层法院专用程序体系相对落后。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司法统计系统得以更新和完善。但司法统计报表的固定模式和统计指标体系滞后,不能满足基层法院统计工作的需要。绝大多数基层法院立案系统不完善,统计程序大都停留在单机运行和手工操作阶段,使基层法院系统数据无法直接提取利用,统计人员需要重新进行抄写、计算、录入这就造成了基层法院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耗。在基层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这势必影响法院全方位、立体化统计数据的展示,成为制约基层司法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2]。

2、基层法院统计信息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多数基层法院领导者认为统计只是简单的数据汇总和统计而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的辅助性工作,却忽略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有些法院虽然在硬件措施上已经基本能满足司法统计的需求,但是软件设施以及内部网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完善。统计信息需要各庭室手工抄写、填表上报统计员进行统一整理,这样就形成很多数据无法采集,使得基层统计员难以准确的统计和反映。由于烦琐的统计大大降低了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司法统计单纯的反映工作成绩的数量统计,掩盖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利于审判态势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

3、司法统计部门自律制度不完善,导致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基层法院部门没有严格的自律制度,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所以司法统计人员没有很高的责任感和纪律约束感。因此也弱化了保证统计数字质量而应该坚持的原则和立场。降低了统计员对数据的责任意识、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使司法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能得到最后的保障[3]。

4、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统计队伍人员素质较低。首先基层法院统计队伍业务素质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司法统计人员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统计人员多数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和司法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到影响。按照司法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懂法律知识、会统计调研、会分析研究、会微机操作的“四会”标准的人才不容乐观。基层司法统计人员大多对统计工作往往一知半解,以至于对统计信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跟不上

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二、加强司法统计工作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创新

新时期司法统计改革的重点,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仍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司法统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司法统计在基层法院管理中的职能。

1、加大基层法院统计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一是建立全套的立案与司法统计相结合的系统,该系统记录案件的所有情况,以及审批、排期、送达、保全和先于执行、庭前准备、庭前调解、归档等各环节,自动生成报表。这将大大减少统计员的工作,并保证所采集的数据真实,准确。二是建立法官业绩档案计算机机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图表、数据、信息等形式客观记载并综合反映法官工作状况、具有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统计的生命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溯源性,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所以基层法院领导应重视司法统计工作,将其列入法院管理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不断改善司法统计工作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预测的整体功能,以更好地为法院高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基层司法统计信息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与法院管理、审判运行态势相适应的全面综合指标体系。(注:司法鉴定、执行救济、执行恢复、诉讼费统计、信访息诉等在软件统计方面还是空白)因此,要加快实现司法统计表格标准化、调整动态统计指标休系(例如信访的流动监督与处理),使司法统计指标、司法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司法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决策层对司法统计情况全方位把握,将审判质量统计、审判效率统计、社会效益统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立案设计、组织设计、技术手段、信息流程等各个环节弥补统计过程与技术的缺陷[4]。

3、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完善司法统计体制。目前,基层法院还是以年底的各项考核指标为依据,尤其以司法统计审判公正指标、审判效率指标、审判效果指标为其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以至于有可能出现偏离本院实际情况的失实数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制定强制性考核指标,要求各基层法院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并且保持目标、制度的延续性[5]。一要完善司法统计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敢于披露司法统计工作中的深层次的矛盾,是现代司法统计转型中统计工作者不可推脱的责任。二要健全各种原始登记、台帐和报表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制度、统计监督制度,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分类标准化、数据处理现代化水平。三要设立基层法院司法统计与各审判庭室统计研究机构为一体的司法统计体制。通过开展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对策,促进司法统计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

4、强化司法统计法制建设,为司法统计工作提供保障。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在统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根据立法形式通过发布的统计标准,确保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从根本上真正杜绝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6]。司法统计部门要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电视会议、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司法统计法制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基层法院领导干部、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让司法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对司法统计的问题进行重点执法检查,把司法统计机构和部门的建立、统计是否配备专职人员,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统计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

5、司法统计质量与效率并重,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司法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完整性。要求司法统计数据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要全面,各项指标的报表填报要完整。二是司法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信息准确性。对审判庭室报来的各类数据必须严格审查, 是否客观真实,是否按司法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司法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法院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司法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信息的及时性。以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司法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信息的简便性,各种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

三、加快司法统计工作信息化创新,提升司法统计服务手段

在信息时代里,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发布等全过程正在实现网络化,在网上实现统计的全过程是信息时代统计工作发展的大趋势[1]。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司法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1、加快信息化建设创新。基层法院司法统计部门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技术, 整合统计信息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根据司法改革需求,挖掘统计数据,在开发派生统计信息方面做文章。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必能大大地促进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汇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1],使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2、信息多元化模式的创新。基层法院要加强对各审判庭室的管理,真实反映审判动态问题,在改进和完善司法统计报表制度的同时,及时掌握审判工作情况,积极推进开展统计试点,鼓励统计创新,研究统计监测体系,逐步实现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多元化。一是建立并执行基层法院司法统计数据统一归档,分级分类使用制度。资料归挡形式推行光盘存储形式,实现资料管理的安全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司法统计法制系统(司法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三是建立司法统计项目管理系统(基层法院司法统计调查项目库、审判庭室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四是建立专项司法统计信息系统(全国法院刑事、执行案件司法统计调查数据库)五是建立司法统计质量评估系统(司法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司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六是建立司法统计分析系统(司法统计分析应用软件);七是建立司法统计监督管理系统(监督基层法院司法统计管理库);

四、强化司法统计队伍的建设,多方培训司法统计人员素质

1、提高工作人员统计思想认识,深化对司法统计数据分析的研究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7]。司法统计工作是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统计工作涉及的面较广,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8-9]。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为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这就要求各基层法院要运用各种措施来提高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着手培养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加大培训教育资金投入。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分析研究上、调查整理方式上、信息化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对司法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法律知识、司法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 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

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如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和各种知识与素质(主要是统计知识、法律知识、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并且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基层司法统计人员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研究和把握新时代的趋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提高数据质量和高层司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服务经济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全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参考文献:

[1] 邵文虹, 罗东川,司法统计基础与实务,最高人民法院研究院。 2007,(8)。

[2] 刘春才,

[3] 邢利宇,

[4] 邓大松,

[5] 赵红雷,

[6] 王桂菊,

[7] 陈福贵,

[8] 刘玉琼,

[9] 张凤霞,

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1999,(1)。 政协委员揭秘中国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2010,(3)。 刘昌平等,2009-2010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0,(11)。 加强统计信息管理 提高统计服务质量。2008,(1)。 贾玉荣,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信息质量。2008,(10)。统计思想雏议。2004,(5)。 曹向兰.构建统计信息质量长效机制。2009,(12)。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2005,(5)。

第五篇:司法局律师工作汇报

XX市司法局

2011年律师工作汇报

XX市司法局: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型跨越先行发展大局,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和“快马加鞭争上游”活动,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律师队伍政治素质.

1、加强律师队伍党建工作。

2009年,律师联合支部成立后,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律师党建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开展了“三联六帮”活动,对律师所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员示范岗”。不断加强思想、组织、作风与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确定了两名优秀律师作为重点发展培养对象。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

结合年初政法系统的工作安排,在律师中开展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和省厅开展的“快马加鞭争上游”活动,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狠抓律师队伍建设,以“坚定信念、精通业务、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高素质律师队伍为宗旨。全

体律师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坚定了律师执业的政治方向。XX律师事务所开展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讨论。XX律师事务所开展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活动。使全体律师深刻领会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必须坚持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做到党在我心中,群众利益在我心中,公平正义在我心中,维护法律尊严。

3、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

在律师队伍中开展了思想纪律作风整顿,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法官、检察官、服务对象、当事人、顾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个别律师业务不够精通,我们利用周

六、周日律师固定学习日时间组织开展了换位思考讨论。通过换位思考讨论,使律师进一步认识到法官、检察官、当事人所处的地位不同、思考问题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目的要使双方、多方能够相互理解,增进了协调配合,和谐的氛围,转变了工作思维方式,增强了律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调整律师所专业方式。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律师行为,强化律师事务所管理的手段。XX律师事务所在整顿征求各界意见后对该所《结案收案登记制度》、《结案管理制度》、《律师业务服务收费标准》,在综合意见的基础上补充修订了《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及相关的财务

管理制度,形成了严格有序的业务操作流程,做到案卷登记事实有记录,使内部办公的每一环节都透明与量化,在严明职业操守与职业纪律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XX律师事务所进行的一是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律师代理行为,防止因职业利益冲突而给当事人带来损失,影响律师诚信形象。二是律师服务质量反馈制度,实行一案一卡,把律师执业的诚信情况至于当事人的监督之下,三是投诉查处制度,使全体律师人人自觉讲诚信,用诚实守信规范律师的个人行为,引导律师正确处理竞争和协助,效率和公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2、分析市场、调整方向,向专业所推进。XX律师事务所一改往年诉讼业务独霸天下的局势,非诉讼业务取得可喜成就。公司法律顾问、专业领域咨询服务等非诉讼业务涉足,他们根据当前社会法律服务市场需求量增大和XX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摒弃以大而全的全能律师所和“万金油”律师陈旧观念,分析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将专业服务领域定位于:经济犯罪辩护、中小企业法律顾问、知识产权、房地产、婚姻家庭纠纷。根据五大领域,细化服务对象,培育市场招揽专业人才,力争五年将XX律师事务所打造成为业有专攻、有特色的精品律所。

3、严格收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

我市X个律师事务所都能严格执行《律师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内容、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严禁律师私自收费。XX律师事务所明确规定,委托人与律师事务所之间的经济往来都必须由当事人、所负责

人、财务人员、承办律师面对面谈妥,并向委托人和当事人讲解收费标准,接受社会各界和委托人的监督,从而避免了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正当竞争和不必要的纠纷,增进了公开、透明,当事人、委托人清楚明白。

三、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弱势群体服务。

1、业务开展情况

2011年,我市X个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XX件,其中民事案件XX件,刑事案件XX件,行政案件XX件,担任法律顾问XX家,法律援助案件XX件,义务法律咨询人数达XX多人。

2、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律师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同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义务为需要法律援助的特殊群众,特殊事项提供法律服务。比如:XX林机场职工史某某2010年4月在XX市发生交通事故,其处境十分困难,但对方不积极配合,甚至不出医疗费,XX所律师王XX在我局的指定下为其提供法律服务,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当事人的好评。

3、积极参加,用心沟通,搞好顾问单位法律服务。

担任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为顾问单位保驾护航是律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011年,律师摒弃“顾上问,顾不上就不问”的思路,坚持深入到顾问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仔细分析顾问单位的状况,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中,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联系,力争把隐患解决到萌芽。近年来,拥有了包括

XX公司、XX公司、XX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中小企业顾问单位,并建立了稳定的互信关系。

4、律师参政议政,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

我市律师法律顾问团成员,为市委、市政府领导依法行政和正确决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周二市领导信访接待日上,律师都参与接待,处置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案件,例如:原XX公司职工李XX上访反映该企业破产要求解决内退养、工商等待遇问题,XX律师以事实为依据,对投诉案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XX、XX律师在XX市农机局诉市政府城市改造中,拆迁农机局集资加油站一案中,都以大量的事实和法律据理力争,为政府挽回了经济损失。XX、XXX律师在XX公司破产案中,以大局为重,建议市政府协调企业延缓破产进度。市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受到市领导好评,为构建和谐XX、稳定XX作出了贡献。

总体来说,2011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我局和全体律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律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人们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12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改革创新,放胆前行,结合律师行业的特殊性,为开创XX市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新局面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XX市司法局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上一篇:师范实习生个人鉴定下一篇:谁的散文语言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