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

2024-05-02

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通用13篇)

篇1: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

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共事多年,对护理工作的感触较深。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涵是由责任护士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公立医院内增活力、改善服务的突破口,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院长高度重视并开始研究护理工作,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患者满意、医院受益、社会肯定和政府褒扬,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需要寻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我国现行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经持续了40年,许多院长的职业生涯也许还不足40年,以至于造成了护理工作就是打针、输液,护理工作并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其实,治疗处置只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不幸的是,40年来它却成了我国护理的全部。护理的本来面目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在保证患者安全、增进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护理模式是以处理医嘱为中心的护理,照顾患者的任务基本由没有医学知识的家属承担,出现问题也不可能及时发现。护士实行24小时值班制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承担照顾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工作。当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的时候,重大的并发症已经出现,而只有及时地巡视、观察患者,才能及早发现患者的安全隐患。一些医疗纠纷就是由于未能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贻误了救治时机而造成的。如果护理工作做得到位,护士可以通过患者一个表情变化来判断病情变化,而不是等患者昏迷了才发现,留给医师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检查、诊断,诊疗方案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

连续、全程、全面的整体护理服务可以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例如,目前在有些医院99%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都可以24小时,有的甚至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靠的就是涵盖了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如果没有术后的精心护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卧床6个月以后才能下床活动。大家知道,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卧床6个月的死亡率大约为60%,而如果术后30分钟开始下床锻炼,由于并发症引起的死亡可以降低为零。护理工作在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使用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尽管一再强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入点是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但部分护士仍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特别是认为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是低人一等,是伺候人的活儿。这其实是有个服务边界的问题。例如,我们到理发店去洗头是我们自己能洗,花钱买服务让别人洗,但是住院的患者如果自己能洗的话,我们再给他洗就不应该了。换句话说,护士要特别重视对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的评估,评估之后发现患者可以自己进食、自己洗漱,我们应当鼓励患者自己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并发症,预防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的肺炎、尿路感染等,另一方面促进康复,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更好地回归社会。

护士也可以在照顾患者生活情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比如,帮助患者进食时可以观察其饭量较昨天是增加还是减少;协助患者更衣,可以观察其臂力的强弱;指导患者排便。髋关节患者和膝关节患者需掌握的动作要领也是完全不同的,这要求我们的护士必须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从患者的表情、食欲、情绪变化中观察,从病历记录中获取信息,也可以直接询问患者,而不是现在被动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观察,从而逐步走向护理的内涵化建设。

篇2: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

试想,一件商品本来是没有灵魂的,当你给它贴上了名牌的标签以后,它也会生动起来,而买它的人也会因为标签而改变看法,当然也会督促生产商按名牌的标准去生产制造。而一个孩子,他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当然不是一件商品。做过老师或者家长的人或许深有体会,当你表扬一个孩子时,他会特别高兴,你表扬他为你倒水喝,可能他这一天,或者一段时间,他都会坚持给你倒水,你表扬他字写得好,他可能会争取写得更好,但如果你骂他笨,他可能就与你敬而远之了,有什么心理话也不愿和你说了,这样,如果你总是给孩子贴上听话,会干活等标签,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圣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18:15-17”。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就是,其实小孩身上有许多大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关于知识的话,小孩到达一定年龄的话,自然会追上大人,或者是远胜于大人,而我今天要说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个孩子的内心,行为及语言,有时不得不折服。

下面我要讲一个小女孩,不是说她有多优秀,而是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有几件事情,真的让我不得不在她面前感到自惭形秽。

先来介绍一下她,她的名字叫叶子,是鄙人的女儿,今年才刚满六岁,未上一年级。

八月,我坐了一天火车回家办事,很累,第二天早上,婆婆和叶子都起来了,而我累得还在熟睡,婆婆就叫我起床,叶子马上说他奶奶:“我妈妈睡着了,让她多睡一会儿。”要是平常大人说这样的话也不觉得怎样体贴,可是07年,叶子才两岁半呀。真不可小嘘孩子的思维。

,叶子三岁,她奶奶在家里大白天丢失了五百元钱,闹得是沸沸扬扬,也公开怀疑过某某某拿的,叶子跟在她奶奶身边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来又因争山争土与此人发生争吵,打架事情,当时,我听了都非常生气,见了那人心里都觉得怪不舒服,也不想与那人见面,见了面更不想喊。逗叶子玩的时候,我问她:“你知不知道,谁拿了你奶奶的钱?”她也不指名道姓地说:“是有的人啦。”那我就再问:“你叫那人叫什么?”她说:“叫奶奶。”我又追问:“叫什么奶奶。”他就不说了。然后我又问:“那人是不是和你太公打架了?”她说:“是的,还把我太公推到田里。”那我又问:“你以后看见那人了,你还叫不叫他。”我以为他会说不叫,结果她说了一句令我吃惊且佩服的话:“这事还这事,那事还那事。”就是一码归一码的意思,我真没有想到她会给我这么个结果,她的内心居然有大人不曾达到的强大,后来我果然按照女儿说的去做,觉得人生本就应当一笑泯千愁。

今年署假,叶子已经六岁了,我接她来单位玩,她整天粘着我,呆在我办公室玩耍,公司里也有其它几个孩子,我让她和其它孩子去玩,她不愿去,说那些人太吵了,太搞了。

而她却喜欢和我办公室一个女同事玩,俩个人互相开玩笑。 我同事叫“叶子大笨猪,”她也是笑着叫我同事“小芳姐姐大笨猪,”像这种玩笑大人之前开的话,有时可能都会不开心,而叶子完全就没有生气。第二天,同事小芳又叫他“叶子”,她反而轻轻松松地笑着说:“不要叫我叶子,你叫我大笨猪就可以了。”让大家开心一笑。

看《还珠格格》电视里用箭射死动物,她会问:“他们为什么要伤害它呀。”一时我都答不上来。

我在开玩笑时逗她,说:“你奶奶爱打牌,爸爸也不好,换一个新的好不好。”她说:“别人的也不好呀,要旧的,旧的好一些。”我又说:“那你衣服怎么又穿新的呀,别人的有钱啊,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她说:“那别人的小孩,不就也没有爸爸了。”你看她为别人都想周全了,而她也真真实实地体会到亲情是无法替代的。你问他家里人谁好,喜欢谁,她会说,都好,都喜欢,也许大人是不怀好意地想套出孩子嘴里的真言,或者是根本希望说只喜欢自己,而孩子是纯洁的,是什么就说什么,这种直爽、坦白、天真不是大人所要学习的吗?

我没有接触过太多别人的孩子,但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虽然别人说叶子文静,不爱说话,我想是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她,我是一点也不担心她的沟通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我觉得大人应当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大人只需在一旁关注,适当的时候及时辅导就行了。

以上是一点浅见,这样夸自己家里的孩子,也许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优秀的,就像每个父母在孩子眼中也是最优秀的一样。所以请还在严厉管束孩子的家长,请变换一下你爱子的角度,静静地欣赏您的孩子,或许您会看到他比您想象的会发展地更优秀。

篇3:用开放的眼光看世博

1.视界融合。世博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我校世博课程的定位是:“通过课程的整合,达成学生视界的开阔,形成自己理解的知识,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2.视界拓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将学生的世博关注点聚焦为“世博五看”,即看中华、看世界、看科技、看文化、看未来。集教师之力开设了一些校本拓展课程与微型讲座,形成了《文明礼仪,快乐你我》《改变生活的科技革命》《小眼睛看大世界》《小眼睛看大上海》等微型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010年围绕“世博实践年”,我校还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板块中有计划地组织好“文化行动、文明行动、志愿行动、创意行动”等四大行动,引导广大师生学习世博知识,宣传世博风采,参与世博活动,展示世博文化,感悟世博精神,践行世博文明。

二、拥抱世博——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1.仪式教育:随着世博的逐渐临近,2009年至2010年,我校每逢世博倒计时的重要节点,都会组织“与世博同行”的专题教育。

我校将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行规教育等内容置于世博这一大背景下,以世博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发挥少先队的自主教育功能,少代会上形成了“关心世博,长知识;宣传世博,促影响;支持世博,树榜样”的决议,得到积极响应。学生们身体力行,努力改掉陋习,坚持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建文明队。

2.协同教育:世博的眼界宽了。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协同教育,学生的世博眼界更宽了。学校结合一年一度的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号召广大学生与家长开展了“大手牵小手,书香迎世博”“小手牵大手,文明迎世博”为主题的家庭学习活动和文明承诺活动。

我校携手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浦江原水厂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环保迎世博”系列活动。围绕绿色世博的主题,开展了“垃圾分类”和“水环境保护”的探究活动,向学生传递了资源有限、物尽其用、节水惜水的理念。学生对世博提倡的未来城市生活的环保理念的理解更形象了。

3.实践教育:世博的体验深了。学校倡导开放德育的环境,将德育空间从学校、家庭拓展至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对世博的体验更深了。

体验服务辛劳,感受服务快乐,学生们用行动争当“世博志愿小使者”。学校以校内的两支优秀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为榜样,广泛宣传。之后,许多小队纷纷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宣传世博知识、寻找社会陋习、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从学生们撰写的志愿服务感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投身世博志愿活动的热情,以及新一代红领巾的风采。

践行交往礼仪,弘扬城市文明,学生们用行动争当“世博礼仪小使者”。高年级学生将习得的礼仪知识进行整理,在队会的时间向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宣讲。学生们还走进社区,走上繁华的南京路,向社区居民和中外游客进行介绍。着装礼仪、社交礼仪、观博礼仪渐渐走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三、关注“后世博”——科研解析学生的成长轨迹

我们的世博教育秉承学校“开放教育”的理念,旨在通过世博系列课程与迎世博系列活动的双途径,让学生对世博的了解层层深入,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在实践中亲历、感悟世博的内涵。

篇4:用趣味的眼光看历史

◆字头连读法——把历史知识点中最重要的字词抽出连读,虽无多大意义,但也朗朗上口。“谭刘林,杨杨康”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谐音记忆法——借汉字的谐音关系,利用其双关性,使历史材料具有双重意义。周武王伐纣灭商是在公元前1046年,记忆时可认为周武王吃了十个石榴。

◆形象联想记忆法——通过联想,赋予乏味的历史材料一定的意义,方便我们进行形象记忆。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在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记忆时可将其想象为“一鸭下蛋一鸭看,刘邦建汉定长安,两鸭下蛋汉完蛋”。

◆顺口溜记忆法——将知识点归纳成或短或长的朗朗上口的语句进行记忆。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取得四次战役的胜利,地点按方位自南往北分别是“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可记作“青龙羊往北跑,一直跑到沙家店。”

◆数字特征记忆法——通过分析,抓住知识点的数字特征,亦可加深记忆。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1851年1月11日,时间本身正好有五个一。1234年,蒙古灭金,其年份是四个最小的连续自然数。

狂欢主义者说——

同样是发光,喷发的火山和逡巡的鬼火有什么不同?一个是蕴藏良久的全力爆发,而一个是只会虚张声势的偶然自燃。我时常以此来提醒自己:创意狂欢诚可贵,实际行动价更高。没有积累作为依托,没有实实在在的成果出来,再有创意的狂欢也会变成盲目的乐观,而成功也会如飘浮的磷火,隐约可见,却不可触摸。

篇5:用自己的眼光看自己

有一天,在馒头睡着的时候,我们偷偷地在他脸上画了一只乌龟。他醒来之后,并没有发觉,大家看见馒头脸上的乌龟图案,都笑得合不上嘴。馒头本来就长得胖,人们都说他长得喜庆。他自己不知缘由,看见人们纷纷捧腹大笑,他也跟着笑起来,然后继续在寺庙里到处行走。

馒头在路上遇见了老和尚,老和尚也不禁对着馒头笑。馒头挠挠头,自言自语地说:怎么今天大家看见我都这么开心呢?老和尚于是把馒头带到池塘边的石头上,温和地问馒头:徒弟,你觉得自己长得如何呢?馒头咧嘴笑道:嗯,我就像他们喊的那样,长得像一个馒头。老和尚道:那你觉得是因为你长得喜庆而让人发笑呢,还是因为你太胖而引起别人耻笑呢?馒头吞吞口水,说:师父,大家跟我又没仇,干吗要耻笑我啊?再说馒头不是很好吗?看着还可以止饿呢!大家肯定是因为我长得喜庆,所以才快乐地笑!老和尚微笑着点点头,然后掏出手帕,轻轻地把馒头脸上的乌龟图案擦去。馒头不明所以。老和尚柔声道:徒弟,你脸上有些汗,为师帮你擦掉了。

我和山宁躲在门廊后,看着这师徒的一举一动,为师父的细腻和慈悲而感动,也为馒头的那种乐观、自信、豁达而开心。我也随之陷入了沉思。

我少年时特别胖,最害怕上体育课,因为要跑步。总觉得人们会在身后嘲笑我。后来到了初中,我快速长高,人也瘦了很多。我虽然不再肥胖,但依然害怕上体育课,依然害怕听到胖和肥这些字眼,依然觉得整个世界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无论怎么照镜子,我都觉得自己依旧是小时候的那个胖小鸭。

篇6:要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

一直以来,你在班上年龄是最小的,但是你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成熟得多,还记得吗,小时候,单位的阿姨开玩笑逗你:“你妈给你吃这样的饭菜,不去食堂吃,你就不给她好好读书!”可你当时却振振有词的说:“怎么会是给我妈妈学习,我是给我学的!”这当时在妈妈单位传为了佳话,大家对你交口称赞。2.你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

很小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吃饭还要靠父母喂,而你却拿着勺子铺天盖地的自己吃饭,不让大人喂,虽然弄得满身满地都是,但是当别的孩子拿勺子开始吃饭时,你已经熟练的用起筷子了;把你送进幼儿园,第一次回来就满脸肯定的对我说:“妈妈,你以后不要送我上学,我自己能去。”上学以来接送你的次数很少;很小的时候,晚上同事请客,你就一个人呆在房子里,我走的时候,还对我说:“妈妈,再见!”我对你很放心,拉上门就走了。

3.你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孩子

幼儿园时,你和大班的孩子在一块玩,在一块上课,一学期完了,人家大班孩子上一年级了,你不乐意了:别的孩子都上一年级了,你 也要去,你不在幼儿园呆了,怎么劝都不行,没有办法跟人家一年

级老师说,让跟班读,不参加考试,期中老师看可以让试考,考了全班14名,期末时就考了第三名,由此也被老师转正了。考试一般不下95,有次考了88分,哭得可伤心了,哄了老半天。六年级时有次练考,没有考好,回来后让我给你加作业,说下次非考过第一名不可。蛮一本正经的,其实你已经很不错了啊。4.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

这一点很多人对你很赏识。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与你相处过的人都对此有口皆碑。小时候刚学会说话时,懂得对人的称呼,就凭自己对人的判断来称呼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所有的人都顺口夸你,这孩子真乖,真有礼貌,这一夸不得了,蒋家的外甥啊,你更带劲了,更爱问人了,一直到现在,碰见认识的人就打招呼。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凭着你的礼貌,很快赢得人们对你的赞赏与关注。

5.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这一点表现在你对家里所有长辈的关心和态度上,你小小年纪经常叮嘱我们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东西;叮嘱爷爷骑车要小心,要按时吃药;竟然给外公上课讲道理说打麻将的坏处,不让他打麻将,对身体不好;让爸爸少抽烟,戒烟,不利于健康,“命令”我早上早起从哪里跑到哪里,减肥锻炼身体.......6.你是一个学习自觉努力,目的明确的孩子

我虽然是老师,但是你的学习我过问很少,你的学习自觉性一直很好,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事情很少出现。你和同龄孩子一样,活泼也贪玩,尤其是放假,但是再贪玩却也不忘记做作业,这也是我省心的最大原因;从小你就知道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一年级时你曾给我们说你要上就在北京上大学,其他不上,现在大了,说的不那么绝对了,但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心里很清楚,而且很努力,这让人很欣慰。7.你是一个懂得和人交往,并且关怀他人的人

记得在你6岁时,我们一家去参加一个校庆活动,在一家宾馆里住,我和你爸爸去参加一个座谈会,走时叮咛你乖乖在房子里别乱跑,走时让楼层服务员照看你,结果回来后,你和服务员阿姨在房子里谝的可热闹了,混的和亲阿姨一样,那个阿姨额外给了两份生活用品呢,下午和晚上动不动又去阿姨那里玩,和一个陌生人很快就熟悉起来,我们都自愧不如。去北京参加夏令营时,在火车上懂得照顾陌生的伙伴,和小伙伴出去玩,也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8.你是一个很有是非标准、当断立断、并且有毅力的孩子

记得你2岁左右还有抱奶壶吃奶的习惯,一直改不了,不给吃就使劲哭,都怕你上学还改不了,有次去小舅家,说起这事,你舅妈无意说了句:老噙奶嘴吃奶,到时嘴巴就不好看了,和猪八戒的嘴巴一样。从此,你再不用奶瓶了,我问为什么,你说:“那样的话嘴巴和猪八戒嘴巴一样难看,我才不呢。”那么小,认准的事,都能很好的坚持。今年暑假你的眼睛有点近视,看医生时,医生所口说好多孩子近视是因为经常看电视,上网造成的,又从那开始,你限制看电视的时间,而且遇到

好的节目,你坐在旁边闭目养神,说不看,听电视;无意犯了错误后,只要给你说清楚你错在哪里,一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有时还拿来教训我们父母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能够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只要你认准的事,你能够很好地坚持,并且尽可能的做好。9.你是一个不受坏情绪影响的孩子

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愉快,有些不愉快直接来自别人的情绪,但我发现别人的不良情绪,你能很好化解,并不受其影响,并且使事情会向好的方面转化。爷爷奶奶在家里有时的小吵小闹,只要你在都被你的娇嗔而“训斥”的话语而化干戈为玉帛,过后还成为夸你的小道理讲得一套一套的。由此看,你的心理定力很好,一个人有了定力,就能够专心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10.你是一个很有艺术天分的孩子

你懂音乐而且乐感不错,你酷爱舞蹈而且领悟力很高。从小你就喜欢跟着音乐哼哼唧唧,蹦蹦跳跳,而且唱得八九不离十,跳得有模有样,节奏感极强,尤其是舞蹈方面,三岁左右时,随便给你放一个歌曲或音乐,你马上你根据乐曲的快慢,节凑跳出或优雅或动感十足的成套动作,表情到位,而且最后结束都可以摆出合适的造型,我也惊叹于小小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好多人都说你们给孩子教的吧,其实,我自己的本事我知道,我们只是经常给你看一些儿童舞蹈类的碟片,你纯粹的根据音乐自由组合而成,这没有一定的领悟力是做不到的。八岁、九岁、十岁,每年假期只学一个月的舞蹈短训班,那么多的孩子你成为为数不多的领舞孩子之一,获得“小舞星”的称号;你在电脑上自己模仿学习

独舞、集体舞,每次六一儿童节,你都是全场的亮点,焦点,掌声连连,赞声不断,hole住全场,这是天分没有办法,同一个舞蹈我陪你学,你闭着眼睛都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动作,我一个都不会。歌曲方面,不管怎样的歌曲让你听几遍,你都能完整的唱下来,是你告诉我现在流行什么歌曲,我一无所知,你戏说:“老妈好老土啊”呵呵,我承认。11.你是一个善于锻炼的人

几个月大的时候,你只要站在人的膝盖上,你就蹲下站起蹲下站起,不停的做,一口气做五六十个,吓得我们不敢让你做太多。2岁左右,我带你,每天早上一听起床铃响,一骨碌起来,“妈妈快起来,跑步做操!”小小的你,一身鲜红的运动服,白色的运动鞋,和所有学生一起跑,一起做完操,一度成为早晨学校操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从不睡懒觉,每天如此,不打一点折扣。12.你是一个不服输的孩子

小时候,起床晚了,你哭;考试没有考好,哭;但是绝不会放弃,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你要做得最好,任何比赛你积极参与,歌咏比赛你出人出力出物,说一定要的第一,这让我看到了你不服输的性格,一个人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你遇到任何事就不怕困难并且战胜困难。13.你是一个临危不变能够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孩子

有次,我有出差,没有来得及给你说,安排好你,只给同事说照看下,结果你回来看我不在,自己去食堂买饭,说我妈回来给你开钱,学校临时让交作业本费和买一个资料,一共四十几块钱,你当时看见一个 认识的阿姨,便让她顺便也给你交了作业费,又到单位同事的妻子

那里借了20多块钱,买了那本书,回来后,我给这给那还了一圈钱,也换了一圈对你的夸奖。

14.你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极强的孩子

自从学会穿衣服,你的衣服都是自己穿的,一年级时,冬季别的学生都穿开档棉裤外套单裤,你却死活不穿开档棉裤,就那样自己系裤带,从来没有出现过尿裤子的现象;很小就学会了自己梳头,扎马尾辫,这着实我省心不少,早上上学你自己穿衣,洗脸,梳头收拾好后,自己去学校,而我多睡好一会呢,有好几次,我醒来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走的。爸爸带你时,你不但做了这些而且自己洗自己的小衣服,还帮爸爸洗袜子,吃完饭自己洗碗。对你的自理能力周围的叔叔阿姨,赞不绝口。

篇7:用公关的眼光看校运动会

1.人员的招募:

一场成功的运动会需要大量的人力,一些本身其工作职责范围内就有参与组织筹办运动会的我们另当别论,就我们中国药科大学最有名的广播操表演而言,这里需要大量的人员,我们学校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是自愿报名制,公共关系处理好,首先不能让参与者感觉是被强迫的,而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或考虑,其次,这个方法虽好,但是显然这样是招不满预期人数的,因为公共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而正好有某种意愿来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是有一定比例的,在一个学校这样的小规模有界人数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一些手段来增加这个比例,最直接的就是增加学生来参加的可能的意愿目的种类,比如我们学校说,来参加的有pu分,有操行分,那么一些有要攒pu的人和要评优评先的意愿的人就加入了,我们学校说,加体育分5分,那么一些担心自己体育不好的或者想更高的人又有了意愿,最终我们学校称这些人是志愿者招募,那么在道德上有用了一些吸引力,也说不准有些人以此为他们的意愿。最后,我们和谐地招满了,这就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管理

那么人一旦确定下来,如何让大家认真训练,这又涉及到公共关系,怎么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早上六点钟就站在寒风凛冽的操场上呢,这里运用的是公共契约,我们学校在开始招募前就指明,参加的人要早上六点到齐,我们的参与者一旦报名,其实契约就已经生成,一旦有了公共契约,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出勤者的动力很大部分来源于这种遵守契约的精神,而缺勤者也会自发感到是自己不对,学校的对于迟到早退的责罚措施,大家也不会异议抗拒,公共关系很和谐,是非分明。

3.从本次校运动会公共关系的管理中看契约精神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其实契约精神在公共关系中十分重要,因为他以大部分人都认可的道德律为保证,具有很强的公众效力。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与公权力根源于人们缔结的社会契约理论。

市场经济社会的契约精神已从单纯私法领域的契约精神,发展为公私法全领域的契约精神。私法领域的契约精神存在于私人主体之间,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交易。公法领域的契约精神存在于个体与公权力之间,目的是为了限制公权力不能随意干涉私域;除了个体违法行为,公权力不介入微观私权利;公权力只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引导、支持保护市场经济的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共关系的稳定。

从契约精神的含义和引申至政治层面的意义看,个人与政府,社会团体与国家,以契约形式确立各自的权力、义务,违约追责办法,受损救助方法等内容,缔结社会管理、社会发展约定,维护公共关系,显得更加符合人文及人性化,也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所以,它的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这也是现代社会共同认可并统行的公共关系管理理念。当然,作为一个学校,它依然不失其普遍性。

4.公共关系中的契约精神与中国传统诚信道德律的关系与思考。

其实公共关系中的契约精神,更像是一种诚信的道德律,因为你不可能让公众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每一个人都签一个“合同”,那么心中的价值观,道德律就是合同。契约精神是诚实的信守规则。

比如说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活生生地违反契约。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这是赛马的规则,但是田忌却使用了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这是典型的不讲规则;但却被中国人当作最经典的案例来崇拜。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更是蕴含了对规则的轻蔑。再细究,当时的人们思想若是与当今一样,我想赛马台下的观众,公众,一定会不服,质疑,这就是契约精神失去带来的公共关系的恶化。宋定伯卖鬼中,鬼对人遵守契约,以诚相待,背着人走路,一是一,二是二。宋定伯却套鬼的话,问鬼怕什么。鬼和盘托出:惟不喜人唾。最后的结果就是宋定伯把口水吐到鬼身上,鬼化身为一只羊,宋定伯骗鬼卖鬼,得了五百钱。如此践踏契约的行为,却一直被我们奉为英雄,千载年来让人们钦佩不已。这就是契约在公共关系中的一个成功案例。

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缀起整个大陆。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高级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诚信,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契约」。遵守契约的人是明智的,信守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自己的契约买单,实质上是给自己的人格保险。如果公众人物或者公共活动组织者有自己在公众中的人格保险,那么公共关系处理起来便更加容易。

5.校运动会中前期宣传所运用到的公关理论。

作为一个公关活动,前期宣传很重要,我们学校运动会的宣传采用了方式多元化,利用已有的公共关系网去拉拢更多的公共关系。我们学校已有的公共关系网就是各校级组织的庞大的qq关系网,学校作为组织统领者,把任务分配下去,最后宣传到的人数是指数型逐级递增,招募人员时也可以将目标人数分批化,利用已有的公共关系网宣传,而已有的公共关系网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个人的公共关系网,每个人都在利用自己的公共关系去拉公共关系,总体是体现的公共关系的力量。

篇8:用运动的眼光看形体

这实际上是把圆柱看作一个运动的长方形在运动过程中所留下的轨迹。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 运动的对象是平面上的长方形, 运动的方式是旋转。用这样运动的眼光看待圆柱, 有益于沟通空间中的圆柱体与平面上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类似于此, 同一册书第24页中的一幅图 (见图2) , 显示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围绕其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圆锥的过程。同样利用旋转运动的眼光看待圆锥体, 沟通了圆锥体与平面上三角形的联系。

像这样用运动的眼光看待几何形体的研究方式, 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800年前希腊数学家帕普斯 (希腊:Pappus of Alexandria, 约公元290~350年) 所著的《数学汇编 (Mathematical Collections) 》, 其中对旋转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研究就是采用这种方式。[1]

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牛顿 (Isaac Newton, 1643~1727年) 于17世纪发明的“流数法”, 可以说是微积分诞生的一个标志。论及流数法的基本原理 (Principle) , 牛顿在其名著《流数法与无穷级数》的前言中说:“可以把数学中的量看作是连续的运动产生出来的。”[2]这句话告诉我们, 几何形体不仅可以从形状上看成是运动生成的, 其求积 (Quadrature) [3]问题也可以用运动的方式研究。下面以小学数学课程“图形与几何”中常见的形体为例进行说明。

一、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

用静止的眼光看一个长方形, 是由四条直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并且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如果用运动的眼光看, 一个长方形可以看作是一条运动的线段EF从AB位置沿着垂直于这条线段的方向平移到CD位置所留下的轨迹 (见图3) 。CD

从运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这个长方形的大小 (面积) 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运动线段EF的长度, 第二是线段EF运动的距离。因此两者的乘积就可以表示这个长方形的大小, 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对于平行四边形也是类似的, 平行四边形ABCD可以看作是一条运动的线段EF从AB位置平移运动到CD位置留下的轨迹 (见图4) 。

与长方形的区别在于运动的方向不是沿着垂直于线段EF的方向, 而是沿着与线段EF形成一定角度的方向 (图4中AC线段或BD线段的方向) 。这时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同样由线段EF的长度和平移运动的距离决定, 这个平移运动的距离是AB与CD之间垂直线段CG的长度, 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两者的乘积。

综上所述, 可以对长方形 (包括正方形) 和平行四边形及其面积形成统一的认识, 都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段沿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平移留下的轨迹, 其面积都是运动线段的长度与运动距离的乘积, 这里的运动距离指的是运动线段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最短距离, 也就是垂直距离。

二、梯形与三角形

如图5的梯形同样可以看成是运动的线段EF从AB位置平移运动到CD位置所留下的轨迹。

与前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 运动的线段EF在运动过程中, 其长度在连续、均匀地变化, 图5中表现为运动的线段EF自下而上平移运动过程中不断地缩短长度, 也可以看成自上而下不断地增加长度。

这里所说的“均匀变化”, 指的是运动的线段平移上升的距离如果一样, 那么线段变化 (缩短或增加) 的长度也是相同的。这一点可以从图6更加清晰地看出来。

这种均匀变化类似于等差数列的变化规律, 比如下面的5个奇数构成的等差数列:

1, 3, 5, 7, 9

从第一项变化到第二项增加了2, 那么从第二项变化到第三项也会增加2, 依此类推。均匀变化的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算术平均值等于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算术平均值。比如这五个数“1, 3, 5, 7, 9”的平均值, 就等于最小数1和最大数9的平均值。

前面图5中梯形的大小 (面积) 同样可以认为是由运动线段EF的长度以及平移运动的距离所共同确定的。其中运动距离仍然是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 也就是梯形高的长度。而运动线段EF的长度可以用变化的平均值代替, 由于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是均匀的, 所以这个平均值就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算术平均值, 也就是。这样就可以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上底与下底长度的平均值与高的乘积。

三角形实质上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也就是运动的线段EF在自下而上地运动过程中, 其长度缩短为一个点C时, 停止了运动 (见图7) 。

这样上底的长度就是0, 因此上底和下底的平均值就是三角形底边长度的二分之一。因此三角形面积公式就是底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与高的乘积。

总之, 梯形和三角形可以统一看作是长度均匀变化的线段沿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平移运动留下的轨迹, 其面积等于运动线段起始位置的长度与终止位置长度的平均值与移动距离的乘积, 与平行四边形类似, 移动距离指的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三、圆及其面积的认识

用运动的眼光看圆, 可以是一条固定长度的直线段 (半径) 围绕线段的一个端点 (圆心) 旋转运动一周所留下的轨迹 (见图8) 。

与前面几个图形形成过程的区别在于, 线段的运动方式不是平移运动, 而是旋转运动。与平移运动不同, 一条线段在绕其端点旋转的过程中, 线段上每两个点旋转所经过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图9中, 运动线段OB上的B点和A点旋转出来的两个圆周长就是不一样B的 (见图9) 。

对圆有了这样的认识, 仍然可以仿照前面利用运动线段的长度与运动距离的乘积得到圆的面积公式。这里运动线段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用字母r表示) , 由于运动线段上不同的点旋转运动的距离不一样, 仿照前面三角形的方法取其平均值, 最长的运动距离是2πr (图9中B点的旋转周长) , 最短的运动距离是0 (图9中O点) , 平均值为:

因此圆的面积就是运动线段的长度与运动距离的平均值的乘积, 也就是:

用运动的眼光还有另外一种方式看圆面的形成, 即把圆面看成是一个在圆周连续不断地缩小为圆心的过程中所留下的轨迹 (见图10) 。

这样的运动过程类似于平移运动, 圆周上每一个点都是沿着直线运动, 运动的距离就是半径的长度r。与前面三角形的情况类似, 圆周长度在运动过程中连续、均匀地变化 (缩小) 。仿照前面三角形的情况, 用圆周长度的平均值乘以运动距离r, 就得到圆的面积公式πr2。

四、体的认识

前面讨论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用运动的眼光看表现为运动的“线”所留下的轨迹成为“面”, 可以概括为“线动成面”。其面积公式可以认为是“线”的长度与“运动距离”的乘积。用类似于此的方式看待立体图形, 则表现为运动的“面”所留下的轨迹成为“体”, 也即“面动成体”。比如长方体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形沿着垂直于自身的方向平移运动所留下的轨迹 (见图11) 。

仿照“线动成面”的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显然由运动长方形的面积以及平移运动的距离决定。如果用字母a和字母b分别表示运动长方形ABDC的长和宽, 那么其面积就是a×b。用字母c表示从起始位置运动到终止位置的距离,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就是a×b×c, 与长方形面积的认识方式实质上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圆柱体积的认识, 如果把一个圆柱看成是一个运动的圆沿着垂直于自身的方向平移运动的轨迹, 那么圆柱的体积实质上就是这个圆的面积与运动距离的乘积, 这个运动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在“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 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的结论。这里的观察仅仅是在长方体模型上直接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到结论的过程。如果用运动的眼光看长方体, 还可以通过推理的方式得到这些结论, 也就是从其他结论“想出”这些结论。

图11中运动的长方形ABDC自身有4个顶点和4条边 (棱) , 从起始位置平移运动到终止位置, 顶点数自然就成为4的2倍, 也就是8 (4×2) 个了。棱的数量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各有4条, 4个顶点运动过程中留下的轨迹又会产生4条, 因此棱数就是4的3倍, 也就是12 (4×3) 条。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各有1个面, 运动的长方形ABDC的4条边运动的轨迹又产生4个面, 因此长方体面的数量就是6 (1+1+4) 个。如果引导学生进行以上的思考, 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仅有“看”, 而且有“想”。这样的“想”有助于沟通长方体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六年级学习的立体图形中, 圆锥具有与前面图形不同的特殊性。用运动的眼光看, 可以是一个不断缩小的圆, 直到缩小为一点所留下的轨迹;也可以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图12中三角形ABO) 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留下的轨迹 (见图12) 。

按照前面梯形和三角形的思路, 圆锥体积应当是底面积πr2的二分之一与运动距离的乘积, 即1—2πr2h。而实际并非如此, 圆锥体积公式是1—3πr2h。其原因在于自下而上运动的圆面积的变化不是前面所说的均匀变化, 也就是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 圆面积缩小的部分是不相同的。比如下面的一列数:

从第一项变化到第二项, 增加了3;从第二项变化到第三项增加了5;从第三项变化到第四项增加了7, 等等。这样一组数的平均值与其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平均值就不相等了。

对于图12的圆锥, 可以用微积分中积分的办法证明这个平均值是1—3πr2。[4]因此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平均值与运动距离h的乘积, 即1—3πr2h。

五、运动的眼光与基本思想

点、线、面、体是构成一切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在明代学者徐光启 (1562~1633)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Matteo Ricci, 1552~1610) 合作翻译的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篇词中, 用如下的语言描述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凡论几何先从一点起, 自点引之为线, 线展为面, 面积为体。”这番话体现了点与线、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线是因点而产生的, 面是因线而产生的, 体是因面而产生的。与前面论及的“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是一脉相承的。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认为, 事物是不会孤立存在的, 一定与周围其他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相互依赖与制约。[5]运动的眼光实际上就是沟通了不同形体之间的这种依赖与制约的联系,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机联系。因此用运动的眼光认识几何形体, 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思想。

另外, 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孤立地看表现形式互不相同。用运动的眼光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 进而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果把前面所说的“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统一说成“A动成B”, 面积和体积统一说成“度量”, 那么前面所有的面积和体积公式都可以统一说成:A的度量的平均值与运动距离平均值的乘积等于B的度量。因此普遍联系思想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异中求同”, 也就是发现表面看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这种内在联系挖掘出来, 就成为了更具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这种普遍规律在微积分中就成为了“积分中值定理”。

我国20世纪的数学教育家许莼舫先生曾经说过:“初学的人往往把几何图形看成静止的、固定的, 而不容易体会到表面上是静止、固定的几何图形, 也可以代表运动的观念。”[6]运动与静止是互相对立的一对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一条曲线, 静态地看是无数个点聚集而成的。如果改变这种眼光, 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运动的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留下的轨迹。因此看待几何图形的眼光就成为了运动与静止这一对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几何形体实质上是运动与静止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运动的眼光看几何图形, 还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基本思想。

注重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更是把“基本思想”列入了数学课程总目标。因此对数学课程内容中基本思想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一个基本观点是, 数学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应当是无数前人大师在数学研究实践中产生的无数想法凝练出来的, 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不可能用几个诸如抽象、模型、推理这样的词汇全部概括出来。数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基本思想是一个无尽的宝藏, 需要点点滴滴地开掘和积累。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对旋转体体积的再认知[J].数学通报, 2005 (1) .

[2]Isaac Newton.The Method of Fluxions and Infinite Series[M].LONTON.Printed by Henry Woodfall.M.DCC.XXXVI.pxi.

[3]注释“:求积问题”在几何中泛指所有解决有关求长度、面积和体积的问题。

[4]郜舒竹.为教师的微积分[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6.

[5]艾思奇.大众哲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2版.

篇9:用发展的眼光看保险

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不一定生而美丽,但它终有一天会展现自身的宝贵价值。保险也是如此。虽然目前中国老百姓对保险仍然缺乏,必要的认同感,至今,中国老百姓对保险还是不太买账。

一位专家曾说,股市之所以更能吸引人,在于它上下起伏片刻不定的K线走势;而保险产品的保费功能相对固定,较易把握,因而不够刺激人们的理财神经。这只能算是一句调侃。从现实来看,中国人其实是非常需要商业保险的,因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满足部分的养老需求。有资料显示,’中等收入人群的养老金只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50%以下,要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资金缺口很大。

据统计,如今在册的保险公司已达100多家。只是虽然2008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很快,但从汶川大地震的理赔情况看,商业保险的贡献却非常有限,真正的保障仍然没有上去。在一切以投资收益为中心的市场状态下,保险公司不愿做保障,卖保险的没有保障,买保险的买不到合适的保障。我们应当相信,这一切都会逐步得到改变。 好在始终有一批富于远见的保险机构,一直在坚守保障的本分,努力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中国的保险市场。虽然,一些保险经纪人的不当营销,使保险一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曾使整个保险业蒙冤。

篇10: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

[关键词] 校园网 网络建设 应用 教学资源

随着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建设也成了热点。目前,部分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学校已经建成了校园网,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或管理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笔者所在学校于前年投巨资建设校园网,目前已基本完成,下面就此为例谈谈对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校园网的建立,不仅要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且它还要为学校办公提供一个全面的平台。作为一个功能齐备的校园网络,它应该包含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相互协作的功能模块和相互关联的管理对象。因此,对于这样复杂的集成应用系统,在设计时应注意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秉持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原则,不急于求成。

-、校园网功能分析

作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对校园网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设计网络时应先分析本校校园网所应具备的功能。

我校作为一个省一级达标校、片区龙头校,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起带头作用。因此我校的校园网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教研各方面应全面应用。

学校管理:随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校长有权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布置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发展计划)、教务教导管理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电子化、排课、成绩统计等)、办公管理系统(学校的日常活动、教职工管理)和总务管理系统(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学校财产管理、工资管理等)等。总之,学校办公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必然对学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教研: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

篇11:用医生的眼光看优质护理

邓小艳

这学期,我翻阅着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文中小林宗作校长的所作所为,让我钦佩不已,当我反思自己时却觉得惭愧不已。小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我感触颇深:

一、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小豆豆因为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

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长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校长听完,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就走开了。小豆豆爱钻篱笆,衣服总是弄得破破烂烂的,校长很了解孩子的乐趣,为了让他们毫无顾忌地玩耍,他请家长们给孩子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教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不管我们的教育设备多么先进,教学手段多么现代,尊重人最初的本性都应该是教育的最最基本的内涵。而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按着成人的思路叫孩子做这做那,教育手段显得是那么专断!假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而真正愿意成为自己的学生那该多 1

好。我想那就要付出自己最无私的、最宽容的爱。

二、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女教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还有每一节课的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于是,每一个孩子就从自己喜欢的那一门课开始学习„„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就在写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这样的话,随着小学生们的年级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最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请教,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位置上来,老师会耐心地讲解,一直到孩子弄懂为止。然后,老师会出几道例题,这样就开始了新的自习过程。这是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听课心不在焉的情况。

此外,巴学园的图书室其实也是小林校长自主学习理念的体现。小林校长说:“这里摆着的书,谁都可以读,读哪一本都行。只要喜欢,什么时间来图书室都可以。总之,请你们多多读书。”每一个孩子在巴学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享受着心灵的自由,学习的自主,成长的愉悦!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林校长的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因材施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巴学园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中几乎所有的第一名都给学校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最矮小的高桥君获得。虽然高桥君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长高了。但在他怀有这种肉体上的自卑心理之前,校长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巴学园式的运动会,就是为了使高桥君能够得到第一名,校长故意设计的。看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林校长的用心良苦,也看出他是真正在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

在中国古代,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就提倡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有像西方的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都是提倡启发式教学。这种类似的故事在小林校长的巴学园中举不胜举。小豆豆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看到此,我由衷地感到惭愧,反思自己当教师的十几年教学时光,是否真正曾经这么用心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对待低差生和调皮生,我做好了吗?

篇12: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

我们从来不是单纯地看事物。怎样看和看见什么, 取决于我们是谁和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孩子, 从孩子身上看见什么, 则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比如, 我微笑地停下来看一个孩子在街上跳绳。我看到了充满朝气的跳跃, 看到了动人的节奏——或许我也看到了一种记忆, 我识别出这种节奏。当那个孩子停下来时, 我仍然感觉到脚下有噼啪的响动。我满怀遗憾。我希望我能再一次造访母校的操场。但是, 我很快恢复了清醒。因为我的童年是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度过的。再到那个地方去瞧一瞧不大可能。于是我离开那个孩子继续上路。我看见了孩子、跳绳和游戏。所见所闻使我觉得那根跳绳在我的脚下。接着, 我看见了遗憾, 看见了乡愁。然后, 我继续走我的路。

一个老师在看黛安跳绳。他看见的内容要比路人多很多, 因为他认识黛安已经一年多了。黛安经常远离其他孩子独自跳绳。他想知道, 需要做什么才能让黛安成为孩子中的一员。黛安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 但她的成绩并非源于她的过人禀赋。她对成绩有着令人恐怖的狂热, 这让老师感到难过。她有一位成就动机过高的母亲。母亲让她树立了许多雄心勃勃的目标。她希望自己有一位天才女儿。黛安顺从母亲的意愿。老师认为, 黛安虽然得到了母亲的偏爱, 却是以牺牲童年的幸福为代价。当老师在看黛安跳绳时, 黛安很紧张, 而其他的孩子却跳得很放松。正是同样的紧张感, 使黛安对每一次作业、考试都显得很焦虑。

老师也注意到, 黛安的眼睛如何转向一起玩跳绳的其他6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朝她回看了一眼, 挥手示意让她加入。黛安突然停下了。绳子碰了她的脚, 然后她转身朝向了校门。

老师到底看到了什么?一个孤独的、只有借助竞争的比较才能看到自己与同学联系的女孩。只要给她一些成长的空间, 哪怕只是培养一些社交兴趣, 就能帮助她摆脱对母亲的依赖。老师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 因为他知道黛安渴望着被同学接纳——只需一点“智慧”、一点教育学的机智, 便可以鼓励黛安走近她未来的朋友。

这名老师对黛安的生活怀有一种教育学的兴趣。他和黛安之间是一种教育学的关系, 因此禁不住把黛安看作一个自我成长过程中独特、完整的人。

从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和谈论孩子非常危险。儿童心理学家、教学咨询专家、课程发展专家、人力资源专家、校长、学校顾问、评价专家以及博学的教授都处在这种危险之中。他们乐于用抽象的方式, 用概念或范畴来思考和谈论孩子。

“科学”、理论的语言容易让我们忽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而只关注共同特征, 因为这样便于分组、归类、筛选、测量和管理, 并用预定的方式回应孩子。

一旦说一个孩子患有“注意力缺失症”, 一旦认为一个孩子有“行为障碍”或“缺乏成就动机”, 或者说, 一旦把他归类为某种具体类型的人, 归类为具有某种特别认知模式的人, 我们就喜欢直接拿着专业技巧记录簿寻找具体的教学干预手段或行为治疗法以及医学治疗方案。另一种情况是, 我们用概念化的语言来对待孩子。这种语言方式像监狱一样束缚着人的视野。凭借技术的、诊断性的、工具性的语言来对待孩子, 实际上就是在精神上放弃孩子。

教师是孩子的看护者。但教师一定不能像路人, 或警察、朋友那样观察一个孩子。教师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观察孩子。这就是作为孩子的看护者所要做到的事情:保护和照看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黛安在操场上以某种方式表现着自己。老师静静地看着她, 希望她能够更好地把学业上的努力与个人生活协调起来。老师也在反复思考能够影响到黛安的具体方法。

在这位老师看来, 对孩子的发展既要积极介入也要有所保留, 既要走近孩子也要保持一定距离。一方面, 必须怀着爱心观察和照料孩子,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参与其中且有很高的主观性。另一方面, 必须全面地、整体地看待孩子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这又需要教师有所保留。

教师关注学生的方式很特别:和父母一样, 教师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而在某些方面又不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对孩子成长的某些方面怀有特别的兴趣, 同时, 教师必须始终着眼于孩子的整体发展。通过确立某种标准和规范, 教育者用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孩子深入认识自我。

篇13: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爱好:解数学题。曾多次参加全国数学问题有奖征答活动并获奖。

在前八期刊物中我们分专题探讨了如何化解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概率等内容中的所谓“难题”. 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解题“高手”,无论面对代数题还是几何题,无论题目设计多么新颖,也无论条件怎样抽象繁杂,他们总能作出漂亮的解答.这说明善于解题的人除了具备必要的知识以外,必定还领悟了数学所特有的思考方法.

在这一期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个例题,并请不同的同学来解答,给出各自的解题思路.一来是检验同学们前八期“挑战”的成效,二来通过对比各人的思维过程并予以点评,从中说明什么才是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考方法,希望对提高大家的数学能力有所帮助.

例(2009年高考数学山东卷(文)第22题)如图1所示,设直线l与圆x2+y2=R2 (1

我们来看看四位同学各自的对策.

甲: 这个图形倒是很漂亮,切线刚好“贴着”圆和椭圆,至于AB的最大值嘛,这个怎么看得出来呢?又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

点评: 甲缺乏解析几何的思想,跟没有学过数学的人“看到”的图形差不多!

乙: 这是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应当这样来求解:① 设直线方程l:y=kx+b;② 利用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半径R建立起k,b,R之间的一个关系式;③ 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利用Δ=0建立另一个关系式;④ 联立求解刚才的两个关系式,使得k,b均用R来表示,则直线方程可用R来表示;⑤ 分别联立直线与圆、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求出切点A,B的坐标(都用R表示);⑥ 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将AB表示为R的函数:AB=f(R);⑦ 在1

点评: 乙已经具备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知道要设直线方程,也知道图形中的位置关系意味着量与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这是初步运用数学眼光所“看到”的. 像这样将位置关系“翻译”成数量关系,就可以转入计算,通过解方程把最后要用到的点的坐标都用R来表示,乙的思路应该也是大部分同学的解题思路. 但是一旦开始计算,你就会发现,解方程、应用距离公式等过程都相当烦琐,一不留神就会出错!

丙: (一开始也是像乙那样设想,但经过脑海中的“预演”否定了这种方案,开始考虑能否回避复杂计算)

“直线与圆相切”除了意味着两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性质,就是如图2所示的OA⊥AB. 连接OB,可得到Rt△OAB,则AB2 =OB2-R2. 故要求解AB,不需要求出点A的坐标,只要求出OB2就可以了!

设切线l:y=kx+b,点B(m,n). 由直线与圆相切可得=R,即b2=R2(1+k2) (①). 将y=kx+b代入+y2=1,整理得(1+4k2)x2+8kbx+4b2-4=0 (②); ∵ 直线与椭圆相切, ∴ Δ=64k2b2-4(1+4k2)(4b2-4)=0,化简可得b2=1+4k2 (③). ∵ 直线与椭圆切于点B(m,n), ∴ m为方程②的两个相等实根,由韦达定理可得m2= (④). 联立①③可得k2=,b2=,将其代入④式得m2 =; ∵ B(m,n)在椭圆上, ∴ +n2=1, ∴ n2=1-=; ∴ AB2=OB2-R2=m2+n2-R2=5-R2+. 由均值不等式可知,当且仅当R2=,即R=时,(AB2)max=5-2=5-4=1,故R=时AB取到最大值1.

点评: 丙在发现利用原思路解题很困难的情况下,敢于尝试从另一角度看问题.他所“看到”的圆的切线并不是孤零零的切线,还有图形中“隐藏”着的一条半径!Rt△OAB的建立使得不需要计算点A的坐标就可得出AB的值,运算量一下子减少了!

丁: 基本认同丙的方案,但认为不需要设切线,只要设B(m,n)就够了,因为直线与椭圆相切于B(m,n)就意味着切线方程可写成+ny=1. 再根据直线和圆相切可得=R,结合+n2=1,立刻得到m2=,n2=. (后面的解法与丙相同)

点评: 丁所运用的“过椭圆+=1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为+=1”是一个经典的结论(这个结论在课后习题和参考书中都有出现,可以直接运用),它简洁准确地表达了“直线与椭圆切于点B”这个条件,避免了很大一部分计算,进一步缩短了解题进程,值得称道.

【小结】 (1) 观察图1,R的变化引起了公切线l及两个切点A,B的运动,长度AB也就随之变化. 特别是当R趋向1或2时,两切点趋于重合(见图3、图4),AB→0,因此AB必定经历了“0→最大值→0”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命题老师要求我们求最大值的依据. 类似的问题,比如求弦长的最值等,同学们平时一定见过不少,为什么求解这道题时会感到困难呢?因为常见的弦长问题一般只涉及一条直线与一条曲线相交产生的弦,有现成公式可套用;而这道题却是求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不同的曲线相切时的公切线的长,这就是难点之所在.

(2) 为了突破上述难点,丙、丁两位同学考虑能否不计算每个点的坐标而间接得到AB. 他们发现把AB单纯看做圆的切线对解题更有利,因为“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这一性质的应用使得AB处在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之中,从而可以通过计算三角形的另外两边来间接计算AB. 而丁比丙更进一步,他还认识到椭圆的切线可以直接用切点坐标来表示,事实证明这一结论的运用对于解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题目信息的观察和认识不同,导致解题的效果相去甚远.有只看表象的,有“老老实实”根据题意“说一不二”的,也有敢于变通、能够变换角度审视问题的. 丙、丁两位同学看到的图形与甲、乙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能够带着思考去观察,看的是题目中有哪些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可供挖掘和利用,看出“此形即彼形”或“此形即彼数”,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数学的眼光”。

上一篇:以防诈骗为主题的手抄报2020下一篇: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