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反思

2022-12-26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核心所在。”教育是一种引领,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 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并不在于能够培养出多少天才, 而在于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人格健全, 品质优良, 意志坚强的人。

要知道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每一个学生的喜好、性格、对人生的态度和学习的悟性都各不相同, 我们能不能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 既欣赏他们的优点, 又容忍发展中的某些缺点, 并以一种阳光的心态予以引导,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 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一、教育案例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一次, 快接近晚睡时间, 我刚好走到寝楼下就碰上班上一个“活地雷”, 他正好和一个同学共同分享音乐的快乐, 慢吞吞地往回走, 我语气友好地提醒他“快一点, 时间不多了。”“没问题, 能搞定”, 然后, 我径直上到五楼, 因为生活老师反映说, 504和506的同学有乱倒乱抛的坏习惯。当我处理好下来, 已经熄灯几分钟了。走到四楼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楼道上穿梭, 一叫他的名字就好像点燃了引线, “快一点”三个字还没说出口, “地雷”就爆炸了, “啥子嘛, 烦得很!”当时, 我心里就疙疙瘩瘩很是不舒服, 十几分钟前还提醒过, 于是我边走边压抑心中的怒气, 并告诉自己要抓住机会, 注意方式, 把他从寝室叫到楼下, 一是为了保存他的面子, 不被其他的同学知道;二是为了给他留足思考的时间;三是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刚到楼下, 他非常不服气, 未等我发话, 他倒先爆炸开来“我只是声音大一点, 咋个哪?”明显带有一种挑衅的口吻。我顿一顿, 然后问“你是不是很委屈, 老师不该提醒你, 这儿只有你我两人, 有什么委屈都说出来吧!”“没有呀!”“那好!请你听我说”, 然后给他指出三点:一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下自习四十分钟洗漱还不够;二是不讲诚信, 老师提醒你时有承诺;三是不知道错误, 自己没有做好就应该动作快一点, 声音小一点。老师有好几次和你交流沟通, 你是心平气和的, 给你指出问题, 你不但不接受, 反而为自己申辩, 只是声音大一点吗?今天我不想与你多说, 怕影响你的睡眠。这样, 给你布置一个作业:明天早读时间麻烦你查一下字典“吵架”“愤怒”“大声”三个词语的含义并写在黑板的左下角。两天后是我的晚自习, 我笑嘻嘻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 黑板上三个词语的含义你们都看过了吗?”同学们都齐声回答“看过啦!”这样, 请语文科代表来区分三个词语的意思, 科代表说得非常好, 一是态度不一样;二是感情色泽不一样;三是词性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表达效果不一样。我会意地笑了笑, 非常肯定地说:“不错!”老师希望你们不仅会区分而且会应用, 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 特别是对朋友、家人、老师、长辈要友善, 否则叫话不投机半句多, 同学们说是这样吗?从现在开始, 大家都留意生活中乱用词的情况, 希望我们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风度的人。我在启发教育的整个过程, 他一直低垂着头, 我想这件事对他肯定有所触动。于是, 我做出一个口头规定:无论是我还是你们, 只要用词不当, 就应该将词语的含义写在黑板上。

结果下晚自习后, 他主动来到办公室找我, 觉得有几次老师的好意都被他曲解了, 平时对同学的态度不好, 在家里对家人的脸色不好, 给老师沟通交流的语气不好, 希望老师和同学提醒他改掉不好的性格, 多给他创设机会。我说老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就是一个自我督促, 自我完善的好机会。最后, 我拍拍他的肩说: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 老师会原谅你, 同学们也会原谅你, 但不是每一次。希望你放平心态, 学习上迎头赶上, 不能因为条件优越, 处处都养尊处优, 这样你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同学、朋友, 老师对你的进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比如那天帮助一个同学打扫卫生就很不错, 值得肯定。

他走后, 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想:这种具有明显的“对抗”与“抵触”情绪的学生, 几乎是处于青春期的一种心理反应, 特别是在后进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各有各的性格爱好, 不乏有浑身长刺的“毛刺猬”, 谁惹炸谁的“活地雷”。你看他的表现:爱生闷气, 喜欢发火, 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追打疯闹, 从不认输, 有理无理都要占上风, 你找他谈心交流, 他就像吃火药, 气氛紧张得不得了。为这些, 我一直在思考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和时机。找家长交流, 家长反映在家一个样, 好像个个是他的仇人, 事事没有好脸色, 甚至有摔东西的坏习惯, 家长都寄希望老师的教育改变。

二、成因分析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当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诉求被忽视的时候, 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吸引别人的注意, 或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讨回自己的尊严。”他所说的青少年的特殊方式——是逆反心理驱使下做出的举动。

一是青春期特点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学生的大脑发育越来越健全, 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发达。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以前提高许多, 可以独立地评判一些事物, 从个体上强烈要求独立, 但生活经验和阅历还比较欠缺, 思维也不够完全成熟。因此, 在一些问题上会产生偏差, 加之自尊心和虚荣心强, 于是就不允许被人轻易的否定和忽略。所以, 他们对家长、老师的管教, 会产生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二是内心脆弱不安的表现

孩子喜欢发脾气, 是因为他没能从家庭和社会中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和互动的方法。据这个学生的父亲讲, 可能是从小到大对他要求太苛刻, 几乎没有与别人交流沟通的经验和能力, 长大后他与别人交往时, 便下意识地让自己处于防卫的状态, 常把发脾气作为捍卫自己的武器, 虽然不对, 但他自我感觉强大, 尤其是在别人退让之时。从小与人接触不多, 不能分辨别人的善意与恶意, 比如你关心他, 他也会高声大气, 语气极不温柔缓和, 同学都不愿意与之相处。

三是家境的长期熏陶和不民主的结果

父母是商人有钱, 生怕孩子被别人带坏, 甚至带走, 长期控制孩子的自由, 加之生活条件优越, 物质要求无条件满足, 让他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环境, 久而久之就认为“我”是圆的中心, 其他的人都是圆上的点, 都必是围着“我”转。父母经常忙于应酬, 与孩子沟通不多, 方式简单粗暴, 孩子既没获得关心, 也没学会关心别人, 更不关注他人的感受, 只要自己高兴, 随意发泄情绪。此外, 父母的强势指责, 让他极大不安, 学习能力较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通过获得好成绩来博得父母、同学、老师的认可, 所以常采用抵触、对抗、发泄方式, 来寻求内心平衡。

四是一些不合理的教育因素

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合理, 如处理事情的不公正, 以及教师自身言行的不一致等都会造成学生反抗、抵触、不满。赞科夫认为:“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维活跃, 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如果时间一长, 就会导致病态, 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 对什么人都抵触, 最终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这种行为, 及时帮助纠正, 尽快平和心态, 回到健康成长的轨迹上来。

三、解决策略

一是孩子发脾气时, 老师家长不要无端指责, 火上浇油

首先孩子没有学会接纳别人, 消化自己的情绪, 孩子发火时, 老师要如同灭火器, 要冷静, 没有外来气氛的刺激, 孩子的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 尤其是父母的耐心, 老师同学的宽容, 会让他有安全感和内疚感, 这两种情感是控制孩子情绪的重要动力。老师多鼓励关爱, 少指责约束, 当他感受到被爱、被欣赏、被接纳, 内心就会变得有弹性和自信, 就不会那么敏感, 也不会过于逆反和抵触。

二是教会孩子分清善意和恶意, 有意和无意

孩子有时分不清好与坏, 自己就很迷惑, 就他内心讲, 也希望与家长、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因此, 教会孩子分清善与恶, 好与坏, 有意和无意至关重要。告诉他们, 老师父母大多时身体接触出于友好, 比如轻拍、拉手等, 生活中的小搞怪, 玩笑都是善意的。另外, 很重要的一条, 批评并不代表不喜欢, 而是老师、家人心中有你, 希望你认识到错误, 并认真改正, 养成好的习惯, 不断有所收获。教孩子学会分辨, 知道采用什么方式回应, 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 胡乱发脾气, 这是很让人烦的。

三是尊重学生, 给学生宽容和爱

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美德, 一种技巧, 是教师与学生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 老师的宽容可以达到严格要求时不能实现的效果。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老师的训斥固然能让学生惧怕, 但不一定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甚至会反感而故意与你作对。宽容和尊重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教育方法。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和爱的暖流去接触学生, 让他们真正有所体会,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四是捕捉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需要鼓励,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对这些敏感的孩子, 平时要注意多留心观察, 一旦发现他们有进步, 就应及时表扬和鼓励, 以点燃他们向上的火种, 这不仅可以化解和消除他们的敌对心理, 而且能够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以扶持, 表扬和鼓励就是催化剂。

“传道”“授业”更需解“心惑”。当一个人内心感到困惑时, 你讲的道理, 你传授的知识都不可能听进去, 因为没得到认可。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 重视解开学生的“心惑”, 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以适应当下学习的压力, 未来社会的竞争, 避免发生痛心的悲剧, 使他们成为文德双休、身心俱健的人, 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摘要:教育绝非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更是人格唤醒。古之训“传道、授业、解惑”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人格健全、品质优良、意志坚强的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一个个懵懂的孩子引领上一条幸福光明之路。

关键词:教育,反思,成因,策略

上一篇:导学案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问题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