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德育方案

2024-05-07

实践活动德育方案(通用9篇)

篇1:实践活动德育方案

《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德育实践活动方案——高枧小学德育组活动目的:

1.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主要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们进行唤醒教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从生活实践中真切地体会文明礼貌之重要。

2.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设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讲文明意识,从而使其从小就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规范。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今天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担当本次活动课主持的有:陆绍娟,舒加栋,莫兴龙,罗绍坤四位同学。

活动一:感受文明。

舒:请大家一起观看视频资料:奥运开幕式

陆:解说奥运开幕式2008年8月8日首都北京不仅为世界奉上了一场无以伦比的奥运盛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莫:纪律委员:古老的建筑、现代的场馆、志愿者真诚的微笑,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文明的绝美画卷。罗:奥运,让我们以祖国为傲,做个文明的中国人,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为,文明人需要良好的习惯。要使生活

中文明之花常开,那就要从我们娃娃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真正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活动二:走近文明。

1、讲述身边的文明故事。例如:1.课堂纪律;2.尊敬师长;3.校

园环境。

2、放映视频资料:大街上,马路上发生的文明事。四川汶川大地

震中感人的争分夺秒的救人画面。

3、互动,文明校园:我该做点什么?(至少要求三个学生发言)活动三:批评不文明的行为。

1、讲述身边的不文明之事(就在身边!)例如:1.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2.乱扔垃圾。3.不遵守交通规则。

2、放映视频资料:校园中不文明行为。

3、放映视频:社会上不文明行为。

活动四:学生发言。

针对本节实践活动课主题,发表自己对讲文明,树新风的看法。(至少邀请三位或以上家长发言)

活动五: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以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进行的非常的成功。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无不体现我们伟大的祖国文明根基之牢。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个文明人!

2009年11月4日

篇2:实践活动德育方案

1、开一次科技知识介绍会,会上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说制作的过程和体会;

2、介绍自己从科普读物中读到的科普知识和趣闻;

3、让学生讲讲自己了解到的最新科技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的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降临。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科技的海洋里,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下面是我们自己组织的一次科技知识介绍会的方案。

一、科普知识介绍会的形式

科普知识介绍会的形式多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可以展示学生的小制作,说说制作过程中的科学道理;还可以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从课外书和报刊上读到的科技知识;还可以以科技为主题搞成主题会。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科技馆或请科学家作讲座、报告等。

二、科普知识介绍会的准备工作

为了精心搞好这次科技知识介绍会,活动前应该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活动前,不妨组织一个筹委会,人员可由班主任、班干部组成,对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介绍会的程序、活动场地、器材的安排等作些计划,大家商定后就按计划筹备。

(2)动员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如报刊资料、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科普知识、科学趣闻、最新科技成果等,并分门别类做好笔记,个人收集的资料精心整理后再与全班同学交流,以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

(3)活动前要想好准备邀请哪些人员参加。如科技辅导员、科技老师、班主任、对科技感兴趣的校外辅导员、家长等,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邀请科学家或社会上专职的科技工作者参加。

(4)介绍会的形式不同,所需的器材自然也不同。如座谈会就需要准备灯光、桌椅,把活动场地布置得富有科技气氛;展示会就需要准备一些演示用的器材等,这些事先都要联系好。尤其是演示器材,要跟有关单位联系好。此外,还要落实

好记录人员,如会后资料的整理人员、现场摄影、摄像人员等。

(5)挑选和培训主持人。介绍会主持人可从中队挑选合适人员担当,主持人要对科技知识感兴趣,并且对科技知识比较了解,同时还要落落大方,具有当主持人的基本技能。

三、科普知识介绍会的组织过程

介绍会的议程一般分为开始活动、进行活动、总结活动、活动结束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班科普知识介绍会的组织过程:

(l)语文老师宣布语文实践活动开始,并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科普介绍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科普知识无所不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处处离不开科技。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科普在进步。人类追求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生活、学习中的科技,看谁准备的资料丰富,看谁对科技最感兴趣。最后,我们将评选三名“小科普迷”和三名“未来科学家”。我们先请几位同学和我们聊聊最近的科普新闻。(3一5名学生介绍)

(3)刚才他们介绍的这些新兴的科技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其中有不少都是高、新、尖科技,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了解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一些基本的科技常识、科技知识也要有所了解,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介绍。(学生介绍)

篇3:实践活动德育方案

中职德育课是指中职生在德育教师指引下, 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 通过某种形式集中、持续的学习体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水平的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学校根据学生道德水平实际开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德育实践工作的活动。可见, 中职德育课和德育实践活动都是道德教育的途径。但不少德育工作者在处理德育课与德育实践活动的关系时出现了偏差。

理论上, 有些观点一味肯定德育实践活动的价值, 否定德育课的价值。不少观点认为, 德育实践活动更能体现“德育的实践本质”, 更能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 是一种比传统德育课更有效的德育手段。在空间上, 它将“德育”搬出了教室, 改变了传统德育课的教育环境;在形式上, 它改变了传统德育课“语言灌输”的德育形式, 以生动鲜活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 激发了学习兴趣, 发挥了主体性;在评价标准上, 它改变了传统德育课以“书面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价标准, 注重挖掘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行为闪光点”。因此, 出现了“以德育实践活动取代德育课”的倾向。

在实践中, 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课与德育实践活动脱节。一方面, 德育课与德育实践活动脱离。尽管不少德育教师认识到了传统德育课存在“教学手段过于灌输化”、“教学目标过于智育化”的缺陷, 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完善, 但大部分德育教师没有从实践活动的角度考虑提高德育课实效性, 仍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将抽象的道德理论知识“演绎”成“具体的、易懂的知识”。中职德育课仍是学生被动接受道德知识的“智育”活动。另一方面, 德育实践活动课也缺乏与德育课保持必要的衔接。在中职学校, 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种类繁多,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锻炼能力、认识自我的平台。然而, 中职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往往由各德育部门独立组织开展, 缺乏德育教师的支持与配合。这使得实践活动与德育课分离, 德育课程中的道德价值取向往往难以为实践活动所承载, 德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优势互补”中职德育课与德育实践活动

与中职德育实践活动相比, 中职德育课有其缺陷, 也有德育实践活动缺乏的优势。

中职德育课的缺陷体现在: (1) 时空统一固定, 不能给学生创造新鲜的德育环境。德育课是由学校预先安排的, 课室固定。而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时空都比较灵活, 给学生创造了新鲜的德育环境。 (2) 教学内容抽象。中职德育课的内容一般是教材的内容, 而教材的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而德育实践活动则往往是针对学生的喜好安排的, 内容呈现情节化, 形象生动。 (3) 表现形式单一, 教学呈现“智育化”倾向。德育课上, 德育教师主要采用语言、文字及多媒体等手段来将抽象的德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以便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在德育课主要投入了智力, 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形式众多。学生在活动中全身心参与, 不仅投入智力, 更投入情感与行为。可见, 与德育实践活动相比, 德育课的缺陷确实比较明显。尤其德育课的“智育化”特征, 使得其德育功能备受怀疑。“知善不等于行善。知善或认识善都是理智的问题, 而行善、爱善、向善、求善则属于情感或行为的问题”。[1]学生通过德育课虽然懂得了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 但未必会信奉和践行这些道德规范。

既然如此, 那德育实践活动是否可以取代德育课成为中职德育的“主渠道”呢?诚然, 德育课因局限于传授道德理论知识, 不能直接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而逊色于德育实践活动。但德育课也有德育实践活动所缺乏的优势: (1) 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受许多客观因素限制, 而德育课则一般能“风雨无阻”。校园外大规模的德育实践活动, 由于受资金、学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 无法开展得过于频繁。校园内的德育实践活动, 也因场地、设备等资源的稀缺, 各班级往往产生冲突。而各个班级有专门的教学资源, 德育课能预期开展。 (2) 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需要调动。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只有感兴趣的学生参加, 但德育课学生参与程度就比较高。 (3) 德育实践活动给每个学生传递的信息往往不确定。德育实践活动并没有明确地将“活动的价值取向”告知学生, 而由于家庭背景、知识结构、性格喜好等存在差异, 学生在同一德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信息往往不同, 甚至相反。而德育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则明确地传授给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可见, 德育课和德育实践活动各有优缺点。对待两者关系的态度不应是以哪个取代哪个, 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三、中职德育课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途径

中职德育课与德育实践活动结合, 可创新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形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而德育实践活动与中职德育课相结合, 则可为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确定的价值指引, 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那两者以何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呢?

1.将“活动”搬进德育课堂, 以“活动”的形式来开展中职德育课, 即德育实践活动课。在德育课堂中, 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 采用“活动”的形式, 将德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道德情境”中体验道德知识, 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要把握以下三点: (1) 德育教师要认清自己在德育活动中的地位, 恰当发挥作用。在传统德育课程中, 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中“唱主角”。在德育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成为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导演”。教师事先确定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活动方案等。当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时, 除了必要的指导外, 德育教师还要将德育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主角。 (2) 德育实践活动课“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德育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德育实践活动课效果的优劣。因此,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方案需要把握四条原则: (1) “新颖性”原则。活动形式必须新鲜活跃, 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 “德蕴性”原则。实践活动应当承载“道德价值观”, 发挥德育功能。 (3) “广泛性”原则。实践活动应当尽可能吸收全体学生参与。 (4) “程序性”原则。实践活动课应配置活动主持人, 分清活动的步骤, 并把握好各步骤的衔接。 (3) 创新德育课学生成绩评价机制。传统德育课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这是德育课程“智育化”的产物。而德育实践活动课不再单纯关注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更关注学生在具体道德情境中的情感反映与行为表现。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应该聚焦于学生在具体道德情境中的情感反映和行为表现。评价不应是单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应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等。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

2.中职德育课保持原有的教学形式, 在给学生传授完道德知识后, 加以德育实践活动的辅助, 以升华德育内容, 增强德育效果。传统德育课只让学生获得“关于道德的观念”, 而不是“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品质的一部分, 是行为的动机, 能支配行为有更好的效果;而‘关于道德的观念’则是有关的道德知识, 例如什么是诚实, 纯洁、仁慈等知识内容。这些道德知识内容被一个人掌握了并不必然对该人的行为产生影响”。[2]如何让学生的“关于道德的观念”转变成“道德的观念”呢?这需要实践活动与德育课衔接, 让实践活动成为德育课的实践平台。 (1) 加强中职德育实践活动组织者的德育理论培训。不少德育实践活动组织者缺乏道德理论知识, 不能意识到具体实践活动蕴含的“道德价值取向”, 不能将德育实践活动与德育课衔接, 削弱实践活动应有的德育功能。 (2) 加强德育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和配合。中职德育教师参与和配合组织其他德育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德育实践活动组织者更好地发掘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 增强德育实践活动的德育效果。 (3) 拓展中职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的衔接形式。中职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结合方式有三种: (1) 德育主题活动。德育主题活动将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 升华为一定的德育主题, 然后围绕着这个德育主题设定方案、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道德知识。活动的主题包括青春期生理、爱情婚恋、毒品防范、人际交往和青少年犯罪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德育主题活动通过座谈会、讲座、播放教育片、参观访问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体验德育课中的道德知识。 (2) 德育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是在校外专门的场所, 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 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一种德育形式。德育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针对不同的德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每个实践活动都蕴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基地中, 通过一系列形式鲜活、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形成自身的道德体验, 提高道德水平。 (3)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校园社团活动、校园重大节假日活动、校园劳动实践活动、校园公益活动和学生毕业实习活动等, 在中职学校广泛开展。这些活动为学生展现个性、认识自我和锻炼能力提供了平台。如何让这些校园活动成为德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平台呢?一方面, 德育教师要挖掘这些实践活动蕴含的“道德价值”, 并做广泛的宣传, 让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另一方面, 学校也要从制度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比如将参与实践活动的行为作为衡量学生道德表现的一个尺度, 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篇4: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校地处盐城市闹市区,共有43个教学班级,近3000名师生员工。学校门前是一条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巷道,长约120米,宽不足5米。然而就在这狭窄的巷道两侧,却有二十多家小商店占道经营,使得门前的巷道拥挤不堪,学生行走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雨天,交通情况更为糟糕,学生进不得、退不出,险象环生,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由此,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了解决该问题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何不让他们试试!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关注周边环境 探寻改善对策”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间。本活动约需4周时间,先由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再成立调查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2.活动目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调查及改善对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社会,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以方便学生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召开小组讨论会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简述学校周边环境概况,激发学生开展该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

3.各小组开展调查,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些小组当参谋。调查内容大致如下:①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如卫生、绿化、交通、居民、商业区、无证摊点……)②采访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了解育红巷的历史。③采访城建部门,了解市政府关于我校周边建设的远景规划。④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⑤走访交通警察,了解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如:商贩是否可以在此经营,摩托车、三轮车是否可以在此通行)⑥对小商贩所售食品进行采样,请市防疫站化验分析。

4.各个活动小组内部交流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成调查报告。

5.各个活动小组内部审议调查报告,并讨论、研究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对策。

6.教师深入各调查小组,了解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7.班级召开交流会,邀请当地居民、社区领导、学校领导参加。各活动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学校领导、社区领导讲话肯定同学们的成绩,并对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进行具体的指导。

8.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交给学校、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

9.各活动小组在老师、校领导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头落实各自提出的改善对策。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育红巷交通状况的报道,投到当地报社,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该报道已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

2.为缓解学生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开东大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东大门已开设并由学生自己管理)

3. 给市长写一封信,从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已落实)

4.建议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取缔无照经营的摊点。(工商、城管部门已经两次联合开展执法活动)

5.建议市质检、卫生部门对学校两侧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卫生检查。(已经两次建议)

6.建议学校向学生供应物美价廉的午餐。学生提出多种营养餐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落实)

7.组成红领巾绿化护林小组。与当地居委会协商社区的绿化工作。(已落实)

8.向当地居民印发一份倡议书,建议广大居民重新使用菜篮子,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已落实,有一定效果)

9.设计校园发展的远景规划图。(学校部分采纳了建议)

10.因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部分学生提出迁校的主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了可行性論证。

11.社区内开展一次以宣传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已举办)

12.社区内开展一次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活动。(已开展)

13.建议学校设立红领巾“金点子”信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建设学校及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已落实,已收到一些好的建议)

14.班级召开总结会议,表彰奖励活动积极的学生。

六、活动评析

篇5: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针,坚持“德育为首、做人第一”的育人理念,以新道德教育理念为指导,坚信“从道德走向知识”的教育思路,按照新道德教育实验提出的“回到人本、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的要求,“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地实施新道德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习惯、责任、爱心、诚信、自信、感恩”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用良好的校风、班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实现“人人好习惯、个个重责任、事事有关爱、个个讲诚信、天天有进步、生生知感恩”的教育目标。

二、德育教育每月活动主题:

1、九月份的尊师重教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

2、十月份弘扬民族文化、我爱读书活动月;

3、十一月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月、古诗词背诵活动月;

4、十二月份阳光体育活动月;

5、元月、二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

7、四月份的法制教育活动月;

8、五月份的青春风采展示活动月;

9、六月份的感恩教育活动月;

10、七八月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三、抓住重大节庆日的有利契机,搞好别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周:

1、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月。

2、中秋节开展尊老敬老从我做起,在家帮助妈妈,爷爷奶奶做点活,给出外打工爸爸写条短信,写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3、国庆节开展爱我中华征文书画朗诵比赛,4、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周。

5、“12.4”法制宣传周。

6、“12.9”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等。

7、元旦举行辞旧迎新联欢会。8、3月份,学雷锋特色教育活动,切实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做一件好事,为老师长辈倒一杯水,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美化校园出一份力,为残疾人、灾区儿童献一份爱心

9、三八妇女节,组织女教师、学生举办专题晚会、演讲10、3.12植树节,植树、护树、浇树。11、3.28安全教育日,上一节安全教育课或开展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组织一次安全演练。12、4月份,清明节组织各班开好班会,学生学习英雄事迹,立志报效祖国。

13、法制教育宣传 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讲座,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等 14、5月份,庆五一迎五四,要开展读书、征文、演讲、唱歌等活动

15、端午节 让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可举行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16、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向妈妈说一句真诚的问候或祝福;为母亲捶一捶背;为母亲洗一洗脚;帮妈妈做比赛、娱乐节目等活动 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给母亲一个深情的拥抱„„

1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号召学校师生向本校残疾学生捐款、捐物,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7、6月份,国际儿童节 庆六一文艺汇演、征文、演讲、绘画比赛等。

篇6:实践活动德育方案

亲爱的同学们:

为进一步抓好青少年党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部署,结合暑期生活实际,特设计暑期德育实践方案。

一、“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

暑期每名同学至少阅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依托《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丛书、《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等书目开展“为爱朗读·诵读百年党史”“我和爸妈读党史”等主题实践活动,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奋进的浓厚氛围。(在xx教育电视台“悦读·成长”计划微信公众号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专项活动,学生登录微信公众号可免费在线阅读红色经典书籍电子资料。)

活动要求:

学生和父母一起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文字原创,作品不限体裁,要求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健康;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作品字数不少于

800

字(诗歌除外)。2020级每班至少上交3篇电子稿,开学后进行评比。

二、“童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

暑期每名同学学唱一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的优秀歌曲,以学校、班级、团队为单位,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继承创新相结合,通过个人演唱、云端合唱、线上拉歌、微视频等形式传

唱红色经典,表达爱党爱国之情。

活动要求:

鼓励同学们参与,视频MP4格式,横屏录制,时长5分钟以内,清晰度高。各班上交份数不限。视频发送至XXXXXXXX@126.com,邮件主题为:【歌唱视频】班级+姓名。

三、“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

暑期每名青少年寻访一位身边的党员亲人,学习了解他们默默无闻、扎根一线、爱岗敬业的故事,以“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是党员”为主题,讲述身边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奋勇争先的故事。

活动要求:

学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拍摄制作短视频,要求视频MP4格式,横屏录制,时长5分钟以内,清晰度高。形式可参考班级群内的链接。2021级每班开学前至少上交2个宣讲视频,视频发送至XXXXXX@126.com,邮件主题为:【宣讲视频】班级+姓名。

四、“童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

暑期每名青少年至少观看一部红色电影,从影视作品中理解历史、铭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结合实际参与寻访红色足迹活动。

活动要求:

1.积极参与“重温经典

声动我心”红色影视剧配音秀征集活动(文件已通过家长群下发),按照文件要求自愿上报即可。

2.就近就便、线上线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新闻稿按时上报。

五、诵红色经典诗词、讲红色经典故事

篇7:第一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践行 “五有” “五无”,狠抓养成教育。“五有”具体要求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按学校规定时间准时到校,上午:8:10前,下午:2:10分前{但不得早于1:50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预备铃响了,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勤于思考,适当做好听课笔记,不讲话,不做动作,不走神,不看课外书,不打瞌睡。

3、课堂上要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提问,不起哄,同学答错问题不讥笑。

4、考试时,遵守考纪,认真作答,不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递

纸条。

(二)有规范的课间秩序

1、保持教室安静有序,不在教室内推搡、追打、喧哗。

2、不在教室外走廊打闹追逐、戏弄起哄,不推不挤,不到别班教室围观。

3、自觉参加课间操,做到快,静、齐。

4、课间上下楼梯要有序,靠右行,不推不挤,礼让教师和女同学,小同学。

(三)有高尚的文明礼仪

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肃立,行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不准讲话,做小动作。

2、尊敬老师,见面应主动问好。不围观来访领导。

3、上下课要起立,行队礼或注且礼。课上,发言先举手;下课,让老师先行;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允许后再进入。

4、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要起立。

5、谈笑举止文明,不打架斗殴,不欺诈同学,不讲粗话、脏话,不叫侮辱性绰号。

6、对待老、幼、残、孕妇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7、听报告、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要做文明听众、观众;不起哄打扰,结束时鼓掌致谢。

8、不在教室外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往楼下丢杂物,扔粉笔,污染校园环境。

9、(四)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1、上学、放学不与陌生人说话、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

2、不进游戏厅玩游戏。

3、过十字路口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

4、不攀爬围墙,不玩危险游戏。

5、集会上下楼梯能靠右行、不推、不挤。

6、家长接送车辆不进校前路、不堵在校前路口。

(五)有明显的学习进步

1、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后进生要有爱心、耐心、信心。

2、各班同学都要关心后进生。形成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竞争氛围。建立1帮1结对子学习机制。3、差生要自尊、自律、自强、自信。

4、家校要紧密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给后进生温暖,鼓励后进生进步,为后进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五无”基本要求是:

(一)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1.早上,能8:00前赶到学校。下午:2:10分前赶到学校。2.有事不能来校,能预先通知班主任,过后补上请假条。

(二)无追逐、打闹、疯跑现象。1、下课后,不做危险游戏。

2、上下楼梯、上卫生间能做到慢走、礼让。

3、发现追逐、打闹、疯跑现象能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三)无破坏、损坏、浪费公物现象。

1、爱护课桌椅,保持桌面整齐、美观,不会用小刀、圆规等利器戳挖、刻划桌面。

2、不会在桌面写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写外文,画图画。

3、开门时用手轻推,不会用脚踢门。

4、在寒暑假、星期天、节日放假前,应关好门窗。

5、做到人走就关闭电风扇、水龙头,节约水电。

6、.打破门窗玻璃,及时主动赔偿,恢复原貌。

(四)无乱扔、乱吐、不讲卫生现象。

1、要养成讲卫生习惯,纸屑、果皮、包装塑料袋等应自觉扔进教室或路边果皮箱内。

2、不准在教室、走廊、楼道以及公共场所吐痰,擤鼻涕。

3、每位同学要自觉维护校园卫生,保持我们学习生活环境的洁净、优美,并互相督促。

4、不准带零食来学校吃。

(五)无很脏、很乱、很臭卫生死角

1、坚持每天清洁区两小扫 ,坚持卫生检查评比制度。(上午早读时,下午放学后)。

2、各班教室要认真打扫,做到室内墙角无杂物,桌面窗户无灰尘,天花板无蜘蛛网。卫生用具归位,排在教室后后墙角。

3、卫生间务必要清扫彻底,不留死角。

4、每班要有教室、卫生清洁区保洁学生。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处理。

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1、各班要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照“五有” “五无”,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发现不足,及时加以改正。

2、大队部将利用升旗仪式,由学生国旗下演讲,宣讲“五有” “五无”,并进行宣誓。

3、学校将结合学习情况,举行“五有” “五无”伴我行知识竞赛。

二、检查评比。

1、学校将把“五有” “五无”的检查评比列入每天的五星班级评比扣分,每周进行专题通报。

2、学校将在每月组织2次“五有” “五无”突击检查,根据2次突击检查结果评选优秀班级,给以通报表扬。

三、整理 阶段。

1、各班要结合此次活动,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好的方法,写一份情况汇报材料,好的点子将给以推广。

2、学校将结合此次活动,把相关图片、活动记录等汇编成册,以

便推广。

3、学校将结合此次活动,在校刊、南康教育、赣南日报等媒体上加以宣传,力求有一定的成果。

二、争做“五好学生”,永保上进动力。

新的学期里,全体同学以认真的态度,健康的心理,确立好奋斗的目标: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争当“五好”学生,即:“勤奋学习好学生”、“文明礼仪好学生”、“诚实守信好学生”、“遵纪守法好学生”、“文体特长好学生”。第一是“勤奋学习好学生”。早读、午休能认真读书或做作业。课前能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能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课后能及时完成作业。

第二是“文明礼仪好学生”。会使用礼貌用语,善于与人和谐相处,主动关心他人。不讲不文明的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人走能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不摘花不折枝,不踩花草。尊敬老师,见面会主动问好。不围观来访领导。公交车上能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家能孝敬父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第三是“诚实守信好学生”。不撒谎、不骗人、答应别人的事能认真做好。作业自己完成、不抄袭。考试时能认真做题不偷看、不舞弊。不进游戏厅、不迷恋电视。

第四是“遵纪守法好学生”。进出学校要佩戴校牌。课间休息时能轻走慢下靠右行,不会在楼道间拥挤嬉闹;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中能遵守交通规则。不会攀爬围墙入校。不会踩踏花坛。能教育家长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进出学校要在门卫处登记,接送车辆不

会停在校前路口,有事能和老师保持联系等。

第五是“文体特长好学生”。做操、集会,能静、齐、快。能认真做“两操”。有一手漂亮的字,有一项音、体、美特长。实施建议:

1、各班可根据上面五好内容,就具体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再进行细化,以便于操作。

2、各班务必要让学生深刻领会每一好的内容,引导学生勇争“五好学生。”

3、学生先自己申报,可同时申报几个,然后张榜公示,发挥学生干部的监督作用,做好每一天的记录。

4、一个月下来,可利用班会课,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逐一评定生的某一特长或优点,全班同学和老师认可了,就授予什么好学生称号,并发奖状及奖品。同时上报学校,张榜公布。

5、这样的评奖方式,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只要努力我也行,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有好的表现,都能得到“好”,捧回鲜红的奖状。学生有了认真积极的态度。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激励中不断健康成长。

三、勇夺“五星学生”,注重全面发展。

“五星学生”是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对于半学期、一学期下来获得了“五好学生”全拿到了的,给与“五星学生”奖励。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参与争星活动,要求各班必须制定一个贴切的理念,一个恰当的宣传口号!如可将“校内,争创五星班级;班内,争当,五星学生”作为口号。

2、各班要有一个宣传栏,展示五星学生的风采。

3、在评选五星学生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公正性原则。无论是评分的条规还是具体的操作都要体现出公平、公正,这样才能被学生接受,提高评比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量化评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因此造成的评价不公,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这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是对他们在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的评价。班主任不应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绝对标准。

主体性原则。评比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这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及时性原则。学生的行为发生之后,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加以评分,可以加深学生对行为的认知和心理感受,发挥量化的评价功能。

关心性原则。我们的评比是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无论对什么学生都应给予平等的关心与关爱。

4、学校将在期中、期末给五星学生颁发奖状。在宣传栏中展示五星学生事迹。

四、让“五语”教育,滋润学生心田。

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应该是说教,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自然的受到熏陶。本学年,我们将通过校长寄语、教师寄语、孩子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同学我想对你说,这些发自内心的话,教育孩子,使孩子终身得益。每一天,同学们高高兴兴走进校园,能看到校长温馨的提示,走进教室,能看到墙壁上班主任、辅导员的叮咛,碰到困难时,能想起父母的嘱咐,取得成绩时,会想起同学的鼓励,而学期结束时,能对老师提出建议、、、、、、这一句句的话语,无一不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使每一个孩子逐渐走向成熟。“五语”教育强调的是过程,目的是熏陶、感化、教育孩子,为此各班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广泛宣传,让孩子、家长都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应用一句话教育孩子方面注重教育特点,不要敷衍了事。

3、班主任要指导好孩子说真话、道真情,适当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

4、要指导学生把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说的话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资料。

5、教师要把每天对学生的一句话,用记录本记下来。

6、班级要有典型的个案辅导记录。有定期的心灵驿站谈心记录。

7、学校将分年级举办“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家校联系会,给孩子一个感恩的平台。

8、学校将举办优秀教师寄语评比。

9、学校将建立心理咨询,每周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篇8:实践活动德育方案

什么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算是一堂好课呢?我想好的德育实践活动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实践性, 针对性, 逻辑性, 实效性, 真实性和师生的双主性。

实践性

这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最本质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 不是空洞的说教。要反对空洞的说教, 提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

比如:一个孩子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 骑车上下学就好比是一种实践活动, 有一天, 他回来就对父亲说了, 爸爸, 以后你开车遇到骑自行车的人一定要让行。

我想, 这句话就是他在上下学骑车过程中的一种切身感悟, 别人没给他让路, 他觉得容易出事。这种感悟, 会影响他的做人做事行为, 将来他开车的时候, 他就会按照他的感悟去做。我们德育实践活动追求的就是这种实践中的感悟, 让学生在感悟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走向社会。

再比如, 我们以前开展团结友爱的主题教育, 把学生带出去野游, 自带食品, 遇到困难, 同学互相帮助;上山下坡, 互相搀扶。团结友爱, 互相关心的风气会自然形成,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能真正懂得团结友爱的真谛。如果在课堂上采取表演、讨论、辩论的形式, 虽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和前者相比效果就不一样了。

针对性

德育实践活动课和主题班队会一样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立与设计对整个德育实践活动课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它将引导德育实践活动课向预定方向发展, 达到预期的目的。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 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 如班级同学缺少自信问题, 哪怕是针对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失利, 也可以上一节德育活动课, 及时进行挫折教育, 等等。

总之, 德育实践活动课针对性要强, 一般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宣传一种观点, 歌颂一种精神, 也就是说, 所有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为突出主题而服务。

逻辑性

课的结构要合理, 设计的内容具有恰当的容量、深度和广度, 并形成合理的内容结构, 具有逻辑性。

比如:“珍惜生命之水”一课, 内容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赞叹:水是生命之源。让学生懂得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震撼:缺水, 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让学生了解当地、中国、世界水资源危机, 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第三部分———反思:珍惜日渐枯竭的水资源。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 感悟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四部分———行动:节水, 在你我手中。让学生学会节水方法, 并在生活中应用和宣传。

实效性

在活动过程中, 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哪一种, 可以是实践活动、游戏、情景短剧, 观摩电视短片或动漫片, 角色扮演, 叙述一件事情或讲故事, 讨论, 生活实践, 表演歌曲、舞蹈、小品等。但是, 不论是选择哪一种或是几种, 最终不能脱离本节活动课的预期目标。

然而, 在德育活动课中, 如果单纯追求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课上安排一些形形色色的文艺性节目,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但由于文艺性质的节目比重过大而导致了活动课要解决的问题、要阐述的观点不够明确, 会严重影响活动课的实效性。一节活动课的价值, 并不在于可观性, 而在于是否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活动课不是技能的表演, 更不是为了做出来给参观者一饱眼福。这一点, 一定要把握好。

真实性

一些活动课上, 学生们语言的精练、华丽程度令人惊叹不已。然而通过他们木然的表情、呆滞的眼神不难发现———这不过是“背台词”而已。德育活动课要求真实, 学生在阐述观点的时候必须是有感而发, 如果学生的参与以背稿子为主要的形式, 那么德育只不过流于一种形式了。

双主性

教师行为要适度。班主任在德育实践活动课上不能置身课外, 做一个旁观者;也不能做活动的主导者, 替代行为过多, 要把握好尺度。

学生行为要突出。德育实践活动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 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已经安排好、策划好、完全确定下来的程式去做, 不给学生一点发挥和展示的机会。

因此, 学生的主体性或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 活动方式和具体要求由学生自己安排, 活动的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 多数同学只是听客和看客, 这样的活动课是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的。

我们提倡教师参与到课程中来, 这种参与是一种点拨、指导、提升。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机会。

首先是导入的活动。一般来说, 德育实践活动课是由教师导入, 主要是引入主题, 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的导入要自然、有趣, 并注重师生互动。

其次, 参与讨论, 给予适时、恰当的点评。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 参与学生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 与学生交流, 并且能引导学生的讨论。“适时”就是时间要适当。“恰当”就是要准确并有所引导。

篇9: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初探

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使德育资源由单一型转为综合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因此,这门课程为我们展示的社会背景是广阔的,为我们提供的德育资源是丰富的:大至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小至热爱家乡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等,都可成为德育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资源来源于五个方面:

1.社会资源。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在考察、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培养他们为社会尽职的使命感,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积累经验。如“养殖与环保的探讨”“农村娱乐活动的调查”“古桥调查”“家乡民俗有哪些”等活动主题。

2.自然资源。通过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探索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如“农谚的收集和利用”“节气的科学性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怎样节约水资源”“落叶的秘密”等活动主题。

3.科普资源。通过科技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让学生广泛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开展“小论文、小发明”活动,从而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如“方便镰刀的发明”“怎样储藏年糕”“蚕宝宝中毒抢救法”“蚕豆蛀虫原因的研究”“鳖冬眠观察记录”“土豆长芽能否食用的实验”等小发明、小论文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产生的。

4.自我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学生只有主动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去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获得生活经验、生活智慧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如“今天我当家”“教室布置我设计”“我与邻居”“我为老人节准备的礼物”等活动就来自学生自我资源。

5.学科资源。学生在各科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敏锐地捕捉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在探索、研究、实践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如“走近课本中的英雄”“百年畅想”“学校的今天与昨天”“寻找家乡的民间文化”等活动就来自学科资源。

二、亲身的实践参与使道德感悟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工作在目标和内容上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通过开展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调的课堂走向丰富的课外,从单纯的校园、家庭步入广阔的社会,不仅丰富了德育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他们在亲身参与中生成了真切的道德感悟,从而使道德体验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德育效果更好。

例如,于城小学五年级的张唯旭等几位同学从报纸上和电视新闻中看到,海宁黄湾的一伙迷信信徒在搞迷信活动时引发火灾,导致在场烧香拜佛的39位老人葬身火海的新闻报导,引发了他们的思考,由此确立了“农村迷信活动的调查和研究”的小课题。在老师指导下,他们制定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农村迷信活动的调查和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孩子们陈述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分析了参加迷信活动人员的年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要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合理化建议。

这样的活动,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样的活动中生成的道德体验与感悟,使抽象的德性规范与价值内化为学生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认知。

三、活动的开放性使德育渠道由单线型转为网络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使德育渠道变得丰富起来,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范畴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关于活动的四大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都可以成为德育活动的领域或手段,而一些非指定性领域也可以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的新天地。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来看,既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又可以挖掘学科课程资源,组织各类拓展学科德育点的活动;既可挖掘和开发家乡好的人和事去教育学生,也可利用书本网络,用榜样去弘扬社会正气,用美德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基本形式看,既可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劳动实践、信息实践等,又可以是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的渠道呈现出网络型的特点。

例如,于城小学利用本地农业科技优势,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活动中,学生来到“特种水产养殖场”,参观了锅炉房、露天养鳖池、全封闭温室育鳖池,听取了养殖大户王代妹的创业经历。孩子们的反响非常强烈。养殖大户脱贫致富的经历,勇于探索科学养鳖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生动的教材。听一听艰苦创业的过程,看一看科技与劳动的结晶,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个案例启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德育渠道,在由一次次考察、一份份调查、一段段采访、一个个展示等构成的多线型、互相交融的活动中,教育效果更为明显。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德育方式由灌输型转为渗透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式学习,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调查、实验、制作、设计、观察等方式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得出结论,这为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不仅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而且真正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中,教师常常引用“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话来劝导学生,但这样的说教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围绕“粮食的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多角度的小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向父辈调查和家庭劳动体验来了解粮食的来历,从内心真诚感到粮食来之不易;通过采访老一辈农民,了解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经受的痛苦。这使学生出乎意料,万万想不到人竟然会没有粮食吃;通过实地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心中自然形成了要爱惜粮食的意识;通过上网搜索,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不少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不饱饭……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而且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探究中自然形成的。的确,无数空洞的说教都比不上一次实际的探究与体验,事后写倡议书、做义务监督员等自然就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大量研究和实践显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点。我们应不断努力,使其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海盐县于城镇中心小学

浙江海盐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妈妈请再爱我一次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