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

2022-09-12

一、实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加强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阳光型政府、节约型政府的客观需要。

(一)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加强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的客观要求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机构编制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所批机构编制实现全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机构编制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由封闭管理向政务公开转变的有力措施。

(二)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有效治理机构编制管理问题的重要举措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有利于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的擅自增设机构、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从制度上预防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有利于管好用活机构编制,控制人员规模,改善党政机关形象,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三)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审核工作奠定了基础。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起到了“在编人员明确,新进人员用编核准,限额内用编”的积极作用,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审核工作扫清了障碍。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把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作为当前和今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逐步规范,形成制度。

二、完善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全面清理,制定审核标准和审核方法

编制部门全面清理未建立编制本的事业单位,督促未建事业单位编制本的部门认真梳理人员编制情况,整理机构编制沿革文件,收集单位人员调配、安置和接收文件,在编制限额内确定在编人员,形成事业单位人员实名制申请材料,在本部门系统内公示7个工作日后,无异议的,正式行文报编制部门审核。事业单位实名制申请材料审核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为规范审核要求,提高审核进度,编制部门专门组织研究制定了《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材料审核标准》和《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材料审核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编制实名制材料审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为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严格审核,确保报送信息的真实、准确

对照审核标准和审核方法,编制部门以单位的机构编制沿革文件为依据,对各部门报送的事业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确保报送信息的真实、准确,重点审核事业单位的性质、各类编制与批准文件是否一致,实有人员与核定编制数是否对应、人员身份信息等。

一是相互配合,确保信息质量。合理分工,将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人,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实名制申请材料的收集、整理、补充和完善,我们积极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对于少数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的事业单位,进行上门指导,现场答疑,确保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

二是认真审核,注重日常管理。及时跟踪了解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的随时更新,积极主动与主管部门人事编制负责人进行沟通,逐一核对报送单位编制、人员信息,掌握单位人员编制变化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做到摸清底数、实名到人、编制到人、不重不混不漏、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同时,建立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落实与审核工作台账,积极督促主管部门抓紧落实未建立编制本事业单位的实名制材料报送工作,实现对未建立编制本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实名制落实情况的全面监控,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日常跟踪管理。

三是搭建平台,实现有机统一。在审核过程中做到“人员变动、随时登记、随时更新、动态管理”,健全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台账,与组织、人事部门形成了相互监督的约束机制。

(三)巩固成果,做好已建立编制本事业单位人员实名信息入库工作

对已经审核完成、领导签批了的事业单位,我们积极通知主管部门完成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实名信息的入库工作,要求主管部门报送的人员入库信息与现有编制本上人员信息保持一致,个别人员有变动的,先核准用编,再办理上下编手续,实现实名制管理系统与现有编制本上人员数据的有机统一,为加强机构编制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三、完善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有待加强学习和深化

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且涉及到每一位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有极少数主管部门和干部对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学习和宣传的力度不大,对有关政策模糊不清,未能及时、准确按要求报送审核材料,给机构编制部门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二)在改革配套上,有待完善制度设计。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全面实施,必然要求对超编人员、违规人员的清理清退,如果人员分流政策落实不了,相关改革配套政策跟不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就难以到位,只有待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全到位以后,实名制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人员与编制的一一对应。

四、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工作思路

下一步,机构编制部门将全面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成果和经验应用向纵深拓展,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管理程序,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创新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购买多组铁皮档案柜和纸质档案袋,把收集上来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材料和编办留存的编制本按主管部门归类装袋后,贴上标签,分系统编号整理入柜。同时,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档案和留存的编制本,要求管理人员在干部调整、人员进出、人员离岗退休等相关机构编制事项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变更登记,保证编制本单位、人员信息的及时更新,登记数据准确无误。

(二)严格核准用编,实行空编进人审核制度

编制部门对事业单位报来的用编计划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空编范围内使用编制,对于系统外调入人员,严格人员资格审查,核实为编内人员身份后,再办理核准用编。

(三)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制约机制

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从体制上保证了编制与财政供养人员的统一,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财政预算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有机结合,做到了“三个一致”即:纳入财政开支单位的经费来源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经费来源相一致、纳入财政开支单位的人数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数相一致、财政部门分类发放工资的人员类别与编制本上的人员类别相一致。

(四)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

在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中,一手抓创新管理,一手抓监督检查。加大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将省直各部门机构编制工作考评纳入信用等级评价内容。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部门需要切实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周密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意见,既要严格掌握政策,又要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完善健全协调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逐步推进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成果和经验应用向纵深拓展。

摘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超编、职责不清等诸多编制管理问题,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起到了“在编人员明确,新进人员用编核准,限额内用编”的积极作用,也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审核工作扫清了障碍。本文主要介绍了完善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完善,编制,实名制,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林峰.抓好三项措施着力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J].机构与行政,2017,(06):30.

[2] 田玉萍.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7,(03):29.

[3] 马涛.试议机构编制档案在新形势下的作用[J].兰台内外,2016,(03):55.

[4] 张玉春.部门联动构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新路径[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04):59-60.

上一篇:说话人识别技术——语音特征参数提取及组合下一篇: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探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