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2024-04-17

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精选9篇)

篇1: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关于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

时间:2013-11-26 9:31:12 各市州编办、省直各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13〕9号,秘密)要求全面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规定和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速建立实名制系统的批示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限期完成数据信息采集和审核入库工作。按照省编办《关于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湘编办发〔2012〕3号)的安排部署,2013年底建成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但目前仍有部分单位未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报送工作,部分市州的数据审核入库工作也未全面启动,直接影响了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确保工作如期完成,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人员力量,扎实做好相关工作。12月10日前,省直各单位务必按要求完成本单位的实名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并报送至省编办信息中心;12月31日前,各市州务必按要求完成本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数据信息的采集、审核、入库等数据库建设相关工作。

二、准确把握数据信息采集和审核入库要求。根据省里的安排部署,今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将作为管理人员编制的唯一入口,组织、监察、财政、人社等部门都将依据系统设定的权限开展相应工作。为此,搞好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影响到机构编制管理、财政预算管理和干部人事管理之间的协调统一。各地各单位要高度负责,准确把握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数据信息采集和审核入库工作,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需要采集的数据内容和具体采集方式、审核流程等,湘编办发〔2012〕3号文件已经做了具体安排;对于各地各单位在采集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体业务问题,省编办也已在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交流QQ群(省直单位QQ群号:62448195;市县QQ群号:82660659)进行了集中答复,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和答复意见,认真填报、严格把关。相关文件、表格及有关问题均可在QQ群中查询、下载和咨询。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按照本通知要求不折不扣的做好相关工作。对没有按要求在12月10日前完成数据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的省直单位,将暂停其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相关业务办理。对在12月31日前没有按要求完成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市州,必须向省编办作出书面说明,否则将在全省通报。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或不认真造成数据不准、信息失真的,将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纪律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联系人及电话:

省编办信息中心 谭 亮 0731—82217563 0731—82219304(传真)

省编办实名制管理和监督检查处

陈漫波 0731—82219377

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11月25日

篇2: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一)机构编制信息导入操作步骤:

机构编制实名制单机版(以下简称单机版)程序安装好后,先把编办导给各单位信息(XX单位.txt)装在所安装在单机版盘上找到ProqramFiles——捷创科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file文件夹里面。

单机版安装好后,在桌面有荷花图标,双击进入系统,选择超级用户,输入密码:manager确定进入系统,出现“注册信息导入”确定——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file找到XX单位.txt,打开确定,机构信息就已导入单机版程序,在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管理——在职人员——添加——添加/维护进行人员信息录入保存。

(二)机构编制信息(人员信息)导出操作步骤:

在系统进入信息处理——编制导出——预审核——审核取数—

—保存——退出——导出——保存人员导出文件在file——编制导出.txt文件。

(三)注意事项:

1、本次录入的人员信息是本单位在册在编在职人员信息。

2、添加/修改人员栏除下编信息不填,其余信息必填。

3、入党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统一填X年X月1日。

4、照片导入1寸蓝底照,如照片导不进单机版的,请新建一个

文件夹照片对应姓名,报送编办,文件不大于8兆。

5、录入完人员信息后,请在系统维护——数据备份——保存备

份文件在backup文件夹里。

6、录入完人员信息后,在系统里导出Excel并打印出A4纸质

文档请主要领导签字,盖单位公章与导出的人员信息(文件格式是txt)一并报编办。

7、所有导出上报的数据都需要刻录在光盘里面去报,因为编办

不接收U盘等其他介质的上报数据。

篇3: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一、机构编制实名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开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适应实名制这种新的方式, 严格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来开展各项工作。针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相关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做好档案资料的分类, 提高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一般来说, 档案资料主要分为台账、文件、人员以及统计四种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料。在台账类资料管理上, 要提高全面性, 对于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等相关资料进行准确的收集和确认。台账类资料管理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梳理, 将机构成立的批准文号、时间、职能、编制调整情况进行准确的梳理, 通过对机构现阶段内部的情况, 对机构编制的有关问题进行确定, 提高工作职能的规范性。文件类资料则主要是指本机构内部所有相关的批准文件和资料。这种文件类资料的数量较大, 管理难度较高, 现阶段的管理上主要采取时间排序的方式, 对档案资料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整理。人员类资料则主要是指与人员相关的信息方面的资料, 其资料类别较多, 在收集和整理时要逐一做好比对, 确保现有的在岗人员与职工的名册相对应。统计类的资料整理上, 要做好相关的审核工作, 并且进行相关的归档整理, 保障管理的规范性。

二、机构编制实名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构建

针对机构编制实名制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关需求, 其应该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构建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对信息数据的共享、交换以及汇总等相关操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档案管理活动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不断的优化让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检查与完善, 结合不同机构之间不同的职能, 合理地使用编制, 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为了更好地适应实名制的管理需求,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对档案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汇总、上报、核查等多方面内容进行集成。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要对相关机构的名称、性质、法人证书、单位类型、人员体系结构等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和输入。与此同时, 在信息采集录入的过程中, 也要依据实名制的相关需求, 对相关数据进行细化和精确化调整, 确保各类信息的同步管理。在出现人员岗位流动和编制变化的同时, 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让数据库中相关数据保持及时性和有效性。

机构编制实名制下,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及时的调整, 通过准确深入的核查, 对一些不匹配的档案信息数据和相关错误进行处理, 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在数据上报的过程中, 相关编制部门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 严格遵守实名制管理的各项需求。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于实名制管理的各项需求,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整体效率, 这对于推进实名制工作的开展落实是非常必要的。另外, 实名制管理学校, 机构编制的相关信息的数据量剧增,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也应该受到足够的关注。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档案信息的加密和备份管理, 完善和落实相关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实名制已经成为了一项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有效地减少我国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 对于控制编制的膨胀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于新模式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相关人员要从细节上入手,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真实、及时, 并且提高档案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

摘要:机构编制实名制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公开化发展的关键一部分内容。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推广运用, 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通过落实好编制实名制工作, 将档案管理工作与编制实名制进行有效的融合, 可以更好地为行政成本控制、提高人员编制的科学性提供基础。

关键词:机构编制实名制,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1 (06) .

[2]陶加煜, 彭先坤.浅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J].老区建设, 2011 (22) .

篇4: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经过几年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杭州已经构建了全市完整的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的数据库,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数据的日常管理,实现了进编出编等业务流程的网上办理,增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透明度,使杭州市机构编制管理做到规范化、精细化、法制化。

但随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不断使用,在思考如何深化系统应用及如何更好的为机构编制决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碰到了新的问题和瓶颈。

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核心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目前系统主要是依靠编制管理及人事管理来保证。在此过程中,机构编制部门处于管理的上游位置,它通过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准程序规范了管理过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事部门从事综合计划的职能;此外实名制中人员信息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和人事部门存在职能重叠。而目前随着机构改革,编办和人事已经分开单设,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仅仅依靠出入编审批流程的约束,并不能保证实名制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在新的形势条件下,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如何记录、保存和利用机构编制的历史数据

目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主要以在联机事务处理(OLTP)为主,实时反映着当前机構编制和人员情况,并且随着业务系统的使用数据随时发生变化;尽管系统会对年报等报表数据进行保存,但年报等报表一般只保存了年终汇总数据,因此系统无法对历史某一时间点的机构编制数据及人员数据进行详细查询,从而无法对机构编制的历史沿革和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如何利用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为机构编制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的机构编制实名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的反应当前的机构编制情况,能够提供精确的查询统计,但是缺少对数据横向、纵向多维度的综合分析,无法实现机构编制活动情况的监控和预见性的分析,从而无法快速有效的为机构编制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

商业智能也称作BI,是把联机事务处理中的业务数据(这里的业务数据不仅仅指本系统内的数据,还包括系统外、第三方的相关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用户做出决策的工具。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商业智能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具体分以下几个系统:

1、数据抽取系统(ETL)

数据抽取系统(ETL)主要功能是将业务系统中各种相关业务数据源,按照数据仓库中预先规划和设计好的物理数据模型处理后,高速地加载到数据仓库中。ETL在数据抽取过程中,从各种类型的数据源中读取数据,删除对决策应用没有意义的数据段,转换到统一的数据名称和定义,计算统计和衍生数据,给缺值数据赋给缺省值,把不同的数据定义方式统一,最好保存到数据仓库中。

2、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数据包括元数据和经过ETL的业务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主要包括数据源的描述、数据的抽取规则、数据的转换规则、数据加载频率、数据仓库模型等。数据源中的数据按照元数据库的规则,经过抽取、清理、转换、集成,按照决策主题重新组织、存储,也可以面向部门建立数据集市(Data Mart)。

3、在线多维分析(OLAP)系统

在线多维分析(OLAP)系统主要功能是将中央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主题分析需求进行组织和整理,产生多维分析立方体,供业务人员作各种主题分析之用。

4、数据挖掘系统

数据挖掘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各种需要深入分析的专题,组织存储在中央数据仓库中的各种相关详细数据,用各种适当的分析算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商业规律和模式,并将分析结果展现给业务人员使用。

5、智能报表系统

基于数据仓库和元数据标准,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灵活定制,并用丰富的形式进行统一展示。

商业智能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抽取数据、建立数据比对模型、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在目前现有管理体制下,仅仅依靠编办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型是无法完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杭州编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商业智能的ETL工具,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抽取机构、人员等信息组成主数据集市,从统发工资数据、车改数据、医保数据抽取机构、人员等信息组成四组参考数据集市;再利用数据仓库建立四个维度的数据比对模型,最后通过在线分析工具分别用四个维度的参考数据集市与主数据集市进行比对,发现数据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如某一人员在机构实名制系统中是事业编制,而在医保数据中却属于公务员医保)。用户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钻取挖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把正确的数据反馈到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

(二)建立历史数据模型

为了保存每月的杭州市机构编制详细情况,包括在该时间节点的每一机构的编制、人员详细数据,利用商业智能的数据仓库工具,建立历史数据模型;然后通过ETL工具每月底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抽取机构编制、人员的详细数据,保存到历史数据仓库中;抽取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平面化和实体化转换,确保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能脱离业务系统独立查询、分析。建立历史数据仓库后,用户查询到历史上某一年底或某一月底任何一个单位的编制情况和人员情况,也可以查询某一人在某一年底或某一月底所在的单位和当时的职务、职称等信息;同时也可以对某一年底或某一月底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分析工具对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

(三)建立多个数据矩阵,根据业务主题进行分析挖掘

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更好的为编办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因此杭州编办在深入分析机构编制实名业务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商业智能工具,建立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人员信息等多个主题的数据分析模型,每个数据分析模型包含了多个维度和度量(如机构编制分析模型中包含了组织架构、机构级别、机构行政、机构类别等维度,包含了编制数、实有人数等度量);然后通过ETL工具,定时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更新到数据仓库中。编办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商业智能的在线分析工具,对不同主题的数据矩阵,采用可视化拖拉方式,从不同的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钻取;同时,还可以把多个主题数据模型关联起来,进行交叉分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挖掘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的现状,可以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还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不断深入分析内在成因等,为编办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决策支持。

具体可详见如下主题分析:

(1)机构编制分析模型

维度:组织机构(市、区县、系统、主管单位、单位)、经费形式、机构级别、机构类别、机构性质。

度量:编制人数;实有人数;机构个数;批准内设机构数;实有内设机构数;中层领导职数;行政、事业编制情况;行政、事业实有情况;行政、事业核定职数;行政、事业实有职数。

(2)人员分析模型(见图1)

维度:组织机构(地区、系统、主管单位、单位)、编制类型、政治面貌、职务级别、享受待遇职级、人员分类、性别、学历、年龄、机构性质、民族、政治面貌、学历、学位。

度量:人员数量。

(四)利用智能报表系统实现直观、友好的展现形式进行展现

随着机构编制工作的深化发展,需要快速、有效、方便的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中的海量数据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统计报表。利用智能报表工具,可以从数据仓库、原始业务数据等数据源中,以可视化的方式定义各种查询条件,编写数据运算公式,设计报表格式,并可以选择饼图、柱状图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通过智能报表系统的使用,减少的数据分析、抽取、运算等工作量,加快了报表设计速度,新报表的开发时间由原来的1-3天减少到1-3小时,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利用效率(见图2)。

(五)利用数据分析,形成决策支持辅助知识,并提供趋势分析

随着机构编制工作的深化发展,以及对数据挖掘的深入,从各种维度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初步形成各种决策建议。通过对机构的编制、核销;人员的入编、出编情况以及对机构职责的深入分析,为机构、人员编制提供更合理的调整思路。

通过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与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相结合而构建的机构编制数据仓库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对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好实有人员实施动态监督好管理,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与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管理,利用商业智能分析能力,降低工作复杂程度和减轻工作量,增强政府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提高对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商业智能分析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领导提供准确的编制人员信息,随时查看下级工作的所有内容和动向,随时掌握最真实可靠的机构编制数据,提供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的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杭州市人事编制信息中心)

利用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通过数据抽取(ETL),数据建模、在线分析(OLAP)等工具,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的搜集、管理和分析,为政府对机构编制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篇5:简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历史和现状表明,超编、混编、吃“空饷”等问题均发生在机构编制执行与监督环节。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而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应运而生,恰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就是将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规定类别和特定程序定编到人,把抽象的编制具体化,使自然人的进编有章有法,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无论哪种类别的编制,都要与自然人的真实姓名匹配,其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名制管理的范围,涵盖了党政群团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与人员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现实需要。实名制管理为界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1

身份提供了最有效、最可靠、最直接的依据。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的各项规定,对所批准的机构编制进行全程跟踪,可以从制度上解决超编和混编混岗问题。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科学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举措。实名制管理把人员编制审批、人员调配、工资审批、经费拨付等工作相互衔接,实现了管编制、管人员、管经费等多环节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强化了机构编制管理,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管理在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维护机构编制权威性、严肃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部门对所批的机构编制实行全程管理和监督,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这项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将人员控制在编制员额之内,从而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盲目增长,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实名制管理的实施,使具体人员和抽象的编制相结合,真实姓名和身份证的法定作用相统一,增强了机构编制统计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2

提供了重要依据。实名制管理要求编制使用必须进行事前审核,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关口前移的阵地。

实名制管理主要包括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人员编制审核制度和实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完成实名制管理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人员列编审核制度。用人单位需要新增人员时,要凭本单位本用编计划及大编委会研究文件先到机构编制部门开具《人员列编通知单》,办理编制核准使用手续,然后再到组织、人事、财政、社保等部门办理人员招录、招聘、调配、核拨经费、社会保险等手续。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主要依托中央编办开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机构编制的基础信息由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编办负责审核录入。

三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要将实名制管理的文件、政策、程序和结果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条件成熟时,还要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示系统,在网上公开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要建立信息汇总和报告制度,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约束机制,随时掌握各单位机构编制动态变化情况。

五是建立销编人员备案管理档案库。退休、退职、调出、辞去公职、被辞退或解聘、死亡、被开除及其他原因需销编的,用人单位必须凭相关手续在30日内办理销编手续,及时调整实名制管理系统信息做好归档备案管理。

总之,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化手段,在“管住”的基础上,力求“管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的政策精神,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把好审核关,坚持从紧从严原则,不越权审批,不违规操作,不在限额外审批,确保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篇6: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的约束监督机制,切实管住管好机构编制,根据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吉发„2010‟10号)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为控制机构编制、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和法律法规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全程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方法,它以《机构编制管理证》(以下简称《管理证》)为载体,以“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为依托,以编制和人员名册对应为主要内容,以用编核准为主要手段,掌控所有机构、人员编制按照规范化管理模式运作。

第三条 《管理证》是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载体,是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加强一体化管理、共同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相关各部门调配录用、政策性分配、提拔任用干部、核定工资、核拨经费的依据。《编制员额管理册》和《管理证》信息一致,由市机关编制部门负责保管。

第四条 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应建立相互 1

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第二章 管理内容和部门职责

第五条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

“机构”是指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设立的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机构实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性质、规格、隶属关系、内设机构、经费渠道、主要职责、设立依据等。

“编制”包括行政编制、行政附属编制和事业编制。编制实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种类、编制数量、领导职数、核编依据等。“人员”是指在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并使用相应编制的实有人员。实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入编时间、职务变动情况、出编时间等。

第六条 机构编制部门制定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配套政策、制度和实施方案;发放、核准各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证》,及时更新《管理证》的相关信息;修改、维护“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对违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 组织、人社部门根据市机构编制部门提供的核

准使用的编制、职数配备干部、录用调配人员;依据《管理证》的入编记录审批人员工资。

第八条 财政部门根据市机构编制部门提供的编制、职数、实有人员情况,以及同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工资待遇标准,编制机关、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核拨工资经费。

第九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及时、如实申报本单位机构、编制、实有人员信息,正确使用《管理证》,认真贯彻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措施。

第十条 对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部门不予核准人员编制使用申请、办理人员入编手续,组织、人社部门不予录用调配人员、审批人员工资,财政部门不予核拨单位经费。

第十一条 各机关和能够确定编内编外人员的事业单位,超编进人的人员均为编外人员管理;超编单位的领导干部在规定的领导职数内优先占编,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按进入本单位的时间顺序排序进编。

第三章 办理程序

第十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按规定时间对本单位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初始化登记,报送市编办机关、事业编制科审核确认后,由市编办信息中心输入“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并录入、注销或变更《管理证》信息。

第十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自领取《管理证》之日起,机构、编制、职数经批准发生变动的,应当在接到批准文件后10日内,携《管理证》到市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后,机关、事业单位确需使用空缺编制补充工作人员的,应提前一个月向市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用编申请(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申报)。机构编制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用编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经批准后,向有关部门、单位下达人员编制使用通知。

第十五条 机关、事业单位凭《管理证》和编制使用通知,到组织、人社部门办理招考、录用等手续。组织、人社部门批准录用后,调入单位凭《管理证》、编制使用通知及其他调动材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进编手续,最后到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办理工资审核、经费核拨等手续。

第十六条 市委管理的干部,调入单位在接到领导干部任命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携《管理证》、《干部介绍信》、任命文件等材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使用编制备案手续,最后到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办理工资审核、经费核拨等手续。

第十七条 政策性安置人员,在安置前,相关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协商,向机构编制部门提交入编申请,经核准后。相关部门凭《管理证》、《干部行政介绍信》、人员档案等材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进编手续,最后到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办理工资审核、经费核拨等手续。

第十八条 因调动、退休、参军、上学、辞职、辞退、死亡、判刑等原因退出编制的,单位在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后,携《管理证》及相关材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销户(出编)手续,最后到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办理干部行政介绍信领取、退休审批、一次性抚恤金领取、开除、经费核减等手续。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建立机构编制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机构编制部门每季度向编委会报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贯彻执行领导指示精神。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相互通报有关情况,校核有关信息,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十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应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严肃工作纪律。对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央编办发„2007‟5号)执行。

第二十一条 实行《管理证》年审制度。每年一月份,机构编制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上一的《管理证》使用情况进行集中年审,重点审核《管理证》与机构编制和人员实有情况不符等问题,并列入市委的绩效考核项目之一。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7: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一是专门成立了**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编委主任任组长,政府县长、组织部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并抽调了相关部门工作能力强、业务精的干部形成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和成员分工,为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学习好、宣传好和贯彻落实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重要文件精神,为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理论把握、政策理解、业务培训、技能操作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严格步骤、稳步推进。实名制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为切实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县客观把握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阶段目标任务。先后通过动员部署、调查摸底、信息收集、信息审查、信息录入、数据汇总五个阶段,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借鉴其他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做到统一口径,摸清底数,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善后管理。

三、强化培训,提高技能。为了在实名制信息数据录入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去年底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版本的特点,对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落实、再培训。先后成功举办了5期培训班,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采取业务授课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系统演示和政策讲解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单位人数较少的单位进行实例授课,就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演示、讲解、答疑。实现了“讲、学、练”三同步,使业务人员熟悉信息系统,明确填报指标,掌握操作方法,为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完善和强化《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进一步确立了机构编制的源头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二是建立编制准用通知单和“四联单”制度,加强对编制使用和进人渠道的监督检查。三是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调配、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管理、社会保障相互配合的长效制约运行机制。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五是建立实名制信息汇总与机构编制数据库的对接。由以前一年向上级报送一次数据库数据改为每季度报送一次,并对实名制数据同机构编制数据库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对数据变动原因详加说明,实行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六是制定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流程图,为方便工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制定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流程图”,使实名制工作更加实用简便、清晰明了、有序可循。

篇8: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强调, 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是贯穿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解决当前经济秩序中存在的问题, 根本要靠深化改革、靠健全法制、靠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社会信用虽属于道德的范畴, 但直接与社会管理有关。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走私、骗税、假冒、恶意欠款等不法行为, 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这方面, 我国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在市场活动中某一单位有违约行为的时候, 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往往很难马上做出反应或予以揭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自身的信用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但据统计, 当前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高达几十万亿元, 其中仅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就达几万亿元, 商业银行的坏账率高达10%。我国发生的失信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样存在, 但区别是当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生失信行为以后, 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会迅速地作出反应, 及时地披露和揭露失信问题, 然后通过法律制裁失信行为, 而我国目前难以做到这一点。这恰好反映出我们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加快建设, 尽快完善。

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最重要方法就是政府用信息化手段尽快建立以实名制为基础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信誉档案, 该档案包括每个社会活动主体的守法状况、经济活动状况、财务管理状况、纳税状况、产品质量状况、产业业绩等,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社会公开其中一些信息, 建立权威性的信用咨询系统。

公民身份证是对每个公民的唯一标识。金融、税务等国家职能部门根据在进行自身业务管理过程中可以要求公民出示身份证, 进行实名制管理。最明显的是目前银行都实行了储蓄实名制, 每个储户必须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存款, 以便于出了问题时, 能够追查到个人。

组织机构代码是在全国范围内对每个依法成立的组织机构赋予一个统一的法定标识, 建立这一标识的目的就是在中国建立“单位实名制”。在统一的组织机构代码的基础上进行管理, 本质是建立国家对每个单位的社会档案制度。这种社会档案制度具有记录性和追溯性特征。记录性即组织机构代码及其数据库通过与其他注册部门的联网, 真实全面地记录每一个法人单位在其存续期间的状况。追溯性即其他行业管理部门根据组织机构代码对每个单位的活动进行真实记录并通过部门间数据的互通互联, 对每个组织机构乃至法人代表实行褒奖或惩罚。记录制与追溯制的特征可以促使在社会进行活动的每一个单位从始至终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否则, 非法活动即使一时得逞, 也躲不过日后的追查。这两个特征还要求每个单位要诚实地对待每一个管理部门, 否则对一个管理部门的欺骗造假行为, 就会导致其对所有管理部门的失信, 在以后的业务活动中就会寸步难行。不诚信的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运用组织机构代码建立中国的实名制制度, 也有益于防止管理部门出现的失信与腐败现象。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 管理应该是透明式的管理。在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中, 很容易将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变成个人的权力。例如社会上存在一些单位或个人用所谓“感情投资”的方式拉拢权力者, 进而谋求利益的腐败现象。在社会实名制的基础上, 每个单位的业绩及劣迹在社会上都是公开的, 可以通过统一的组织机构代码快速查出, 如遇管理者不公平办事, 其行为自然会曝光, 其动机也昭然若揭。所以在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实名制时, 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样提出了诚信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宏观调控这些经济杠杆来完成, 这些杠杆的运用需要以掌握准确的信息为基础, 也就是说, 市场主体的活动必须具有相关的信息记录。这些活动记录可以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汇总到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数据库中, 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 可以集中建立供社会各界咨询的信息库;也可以通过组织机构代码链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 使社会各界可根据不同需要在不同的行为主管部门那里了解每个组织机构不同方面的诚信记录。两种途径操作方式不同, 但相同点都是利用组织机构代码来建立我国的实名制制度, 达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运用组织机构代码建立实名制信用体系的主要优势:

1.组织机构代码权威性。组织机构代码是国家的一项管理制度, 有法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 组织机构代码是法定标识, 具有权威性。

2.组织机构代码唯一性。在全国范围内, 每一个组织机构只拥有一个组织机构代码作为该组织机构的唯一标识, 每一个组织机构代码也只允许被赋予一个组织机构代码。唯一性是最大特征。

3.组织机构代码终身不变性。组织机构代码一经颁发给某个组织机构, 就伴随着这个组织机构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 只要这个组织机构合法地存在一天, 该代码就要存在一天, 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组织机构被注销后, 该组织机构的代码也应随之注销, 并公示于社会, 以提醒组织机构代码应用部门的注意。 (组织机构代码本身没有任何含义, 但在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关键词汇总起来的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中, 每一个组织机构代码都关联着各自代表的组织机构的丰富的信息。) 组织机构代码采用无含义码的目的是, 既能够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的终身不变性, 又能迅速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和组织机构代码的载体获得丰富的信息。

4.组织机构代码的准确性。每一个组织机构代码所代表的组织机构的信息要准确, 也就是在代码数据库、代码证书、IC卡中必须准确无误的反映该代码所标识的组织机构的真实情况, 只有真实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 才能有效地为社会监管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5.组织机构代码完整时效性。组织机构代码所关联的信息对组织机构的描述要全面, 准确描述出每个组织机构的概貌和特征, 赋码范围要覆盖我国所有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类型的组织。

组织机构代码实现全国联网, 自动赋码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相关信息实行年度审核, 有效实现了组织机构代码的动态管理, 保证了组织机构代码的时效性。只有保证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完整时效性, 才能提供最有价值的基础信息。

篇9: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

[关键词]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

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实行,不但能控制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而且还能有效解决人浮于事等多种问题,。随着编制实名制的普及,整顿任务逐渐完成,制度管理问题就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重大任务。

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事业单位中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就必须要确保事业单位实际机构编制、实有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实有人员一一对应。具体化编制形式和内容,对应好编制人员的财政支付与工资情况,才能确保编制管理制度的落实。

1.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治理编制管理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由于某些地方存在事业编制管理混乱,致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冒名顶替、超编、混编、吃空饷、超领导职数、底数不清、与人员编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复杂的原因使得这成为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编制在实施上并没有与具体的人切合,使得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要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找到并克服管理工作上存在的缺陷,只有当抽象的编制与自然人的姓名联系在一起时,才具有实用价值。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紧密结合。因此,实名制管理是治理编制混乱现象的重要举措。

2.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减轻财政负担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中名额超编等现状使得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据相关资料统计[1],我国某区的事业单位人员与行政单位人员比例达到了5:1,工资占到了总工资的80%以上,很多财政资源花在事业人员的供养上。如果不从严控制事业人员编制的无序增长,无视编制进人势必增加财政负担,增大政府运行成本。因此编制实名制管理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制约机制能有效控制人员编制的无序增长,减轻财政负担。

3.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通过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可以对单位和人员信息数据的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反映机构编制、职数和实有人员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在编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编制和人员的跟踪管理,随时了解各种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人设岗、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混编混岗等问题,是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完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主要做法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需要单位、编委、人事、财政、社保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各其所职,才能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如何有效开展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值得各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探讨。

(一)夯实基础,按需入库,用人单位重点把握数据关

一是核对各单位的人员编制信息。以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或“三定”方案确定岗位,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实行定岗定员,并将机构性质、编制数、经费来源及人事部门审批的人员岗位、身份证号码和职务等情况,分别予以公示后报市编办,市编办在核实材料后,将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导入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管理库中,进行动态管理。用人单位必须要把握数据关,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做到实名到人、编制到人。

二是各单位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即将每个人的编制状态情况列入各项台帐和资料,包括人员编制花名册以及人员编制管理软件信息系统等,这些资料成为申请办理财政预算、核拨经费、发放工资、配备领导职数、人员增减、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事业单位登记等事宜的主要依据。各级事业单位进人,必须履行机构编制审核程序,先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编制,经同意后,有关部门再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杜绝超编进人现象。

(二)按规管理,编制部门重点把握审查关

一是进编申报关。编制部门依据该机构核定的编制数、种类、岗位职责和呈报表及其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按程序研究审批。对符合程序和进编要求的,向呈报单位开具空编使用核准单。

二是冻结机构编制审批。对已经超编的的单位,按“三定”文件中的岗位结构来分流和调整人员,在分流人员没有妥善安置的情况下,编制部门不能再度核准进人,不出现新的超编现象。对需要核减的编制数的单位,编制部门要摸清底细,作出适当调整。如我局有一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0人,实有人数2人,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单位没有单独开展业务,挂靠在另一家处,单位人员多年保持2人,经台政办发[2011]214号文件通知,该单位编制数核减为2人。这样既有效地遏制了事业单位无序超编进人、混编混岗和随意调整人员编制等现象,又做到了底细清楚,核准数据准确,符合事业编制实名制的管理要求。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年终考核。我市编制部门去年下发《市级单位机构编制工作考核办法》,对市级有关单位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的年度考核。机构编制工作考核主要内容为机构设置、编制使用、职能配置、实名制管理、综合管理等五类,考核结果将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考核分数计入市级单位重点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总分。编制部门工作考核办法的出台和执行,对我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监督管理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三)及时沟通,上下联动,其他相关部门重点把握配合关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长效机制。组织、人事、财政、编制、劳动部门切实建立起部门间分工明确、程序严格、协调规范的工作机制,确保事业编制实名管理制度的落实。人事劳动部门根据介绍信和编制部门出具的《空编使用核准单》、《岗位设置审核表》等办理调、录(聘)用、核定工资、社会保险等手续;财政部门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和人力社保部门核定的人员工资待遇标准,编制部门预算并核拨经费。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配备、人员调整前,要充分考虑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空缺和领导职数空缺等情况。形成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核定编制,组织人事部门按编制配备工作人员,财政部门按编制和人员信息数据核拨经费的约束机制。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行难度大、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等因素,在具体的实施和操作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除了要合理分配内部在编人员与非在编人员的结构、加强监督检查的有效实施、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以外,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人事、社保以及编制等部门上加强配合,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审查监督以及评估的工作,逐渐推进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持续发展和全面深入的运行,才能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童万才.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举措——谈事业单位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J].共产党人,2006,22(12):65-68.

[2]彭先坤.浅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J].老区建设,2011,11(02):27-29.

[3]雷明.实行实名制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J].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18(09):44-46.

上一篇: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下一篇:临沂公共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