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常态下的新机会

2023-03-25

第一篇:新经济常态下的新机会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作者: 邓聿文 | 发表时间:2015.03.16 刊发于总2101期《中国经营报》[评论]版

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结构调整的紧要之年。这诸多“之年”碰到一块,说明了2015年的不同寻常,其实正是新常态的表现。那么,在新常态下,当几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集北京,召开两会,共商国是,部署一年发展,人们能够从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读出什么新变化?

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经济是中国两会的主题。对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表述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去年经济增长7.4%,首次低于年初预定目标。今年这一目标定为7%,足以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困难有充分预估,两会前央行的再次降息也显示了这点。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告别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对于中国经济能否保证中高速增长的问题,学界其实并不乐观,很多人忧虑经济的问题不是强身而是保命,有可能较长时间锁定在中低速增长的路径中。一些学者最近发文表示,中国去年较为平稳乐观的经济数据存在两个“看不懂”:平减指数与CPI、PPI的关系出现了显著背离,发电、运力和货币这三个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与实际经济增速背离。如果按照消费与工业物价走势,以及电力、运输和货币所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态势,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可能已经“破5”,现价增长率更可能在去年四季度已经进入负值。假如这种看法是真实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其实不低,不经过努力很难达到。

当然,既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方式也要跟着改变。即使是保增长,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大上项目,尤其是上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必须在保增长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此,需要进行程度更深、领域更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多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力度更大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遏制国企大扩张;围绕实体经济进行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消除引爆地方债务危机的燃点;扎实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率;下决心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遏制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蔓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这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

改革须向纵深挺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今年仍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并未因国力增强而有所改善乃被克服,相反,进一步恶化,如贫富分化加剧;资源环境被严重破坏;经济结构失衡,转型升级缓慢;社会结构的固化与碎片化;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解释力;腐败的弥漫性蔓延,政府信用恶化;权力失控,法制松弛,滥用专政工具等等。上述矛盾和问题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可以因蛋糕做大,收入增长而被暂时遮蔽或不显突出,但在金融危机后的近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剧烈,债务问题凸显,影响财政、就业和公共服务,留给政府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若它们迟迟得不到缓解,中国将极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鉴于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加上人口庞大,如果走不出这个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堪忧,用执政党的话说,很可能“亡党亡国”。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

去年实施的重点改革,包括简政放权,财税、预算、税收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试点,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以及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改革、公务员车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应该说,取得的成效还是不错的。像公务员车改,十几年来屡次试点,但总是在原地踏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是多年来无法突破,这两项改革均被认为涉及既得利益,但去年在中央力推下,都有了进展。

2015年的改革,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将继续把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重头戏,在投融资体制、价格、财税、金融、国企、户籍、土地等改革方面取得实效,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

中国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新常态下的改革,必须围绕治理现代化来进行,只有这样,才是中国需要的“新”改革。为此,在实施上述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推进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因为从中国的情况看,越往后,经济改革受政治的羁绊越大。事实上,一些经济改革举措从形式而言属于经济改革,但就其所起作用及内容而言,却是政治改革之一种,如预算改革。故而,经济改革最终要成功,必然触及政治和社会改革。

经济改革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治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分权和制衡机制;社会改革的目标则是建立社会自治,推进社会民主,解决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问题,三者合力,形成一种广泛的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法治开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今后十年部署的任务,而2015年则是开局之年,这个“局”开得好不好,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如何,两会是一个检验。

两高报告不用说,政府工作报告也多处涉及到依法治国。即使是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看起来和依法治国关系不大,但其实大有关系。国家的规划和预算安排能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依法进行,直接关乎依法治国的质量。

在中国的政治设计中,人大是立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是司法机关。立法的质量如何,能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司法公正,是衡量真假依法治国的试金石。今年的人代会有一项重要议程,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作为“管法的法”,《立法法》在颁行的15年里,影响了国家的立法宗旨、程序乃至效果。单单根据《立法法》中“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这一条,就废除了严重损害公民权利的收容遣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

这次《立法法》修改的内容超过三分之一,二审草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将原来只对40多个城市的立法权扩大到全部280多个地级市,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事项作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立法法》修正草案也将明确税种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此外,引人关注的还有,无法律依据,地方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之规定。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上,动辄用限号、限行、限购等方式,来限制公民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很大意见,如果这条通过,将对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一大限制。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会前,最高法院出台了司法改革65条,提出要设立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标识的服装出庭受审,强化人权保障;推动省级以下法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建立院、庭长在监督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文书入卷存档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有的正在落实,它们着眼于提高法院特别是审判的独立性,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中国的依法治国是一个长过程,在2月召开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上,中央提出了抓“关键少数”的提法。“关键少数”一般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因为他们掌控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其法治意识如何,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带头遵守法律,成为治国理政的法治“模范”,对依法治国,带动全社会落实法治,形成运用法治监督领导干部用权的新常态,非常关键。然而,这“关键少数”能不能包括非官员代表委员,大体说来,这上千名的非官员代表委员是社会精英,他们拥有的权力和资源比起社会中的多数群体来,多得多,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其影响力,真正行使法律赋予代表委员的职责,中国的法治状况将也比现在要好得多。

反腐任重道远

腐败不停,打虎不已,反腐是新一届班子施政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执政党最得民心的举措。3月2日,军方一次性打包公布了十多名副军级以上高级将领的腐败情况。紧接着,3月4日,河北省委秘书长景春华落马,这显示中纪委并不因为两会举行而推迟打虎进度。

对反腐,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指出的: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十八大后的中国反腐,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为第五代领导人赢得了巨大声誉,但从目前来看,腐败状况还非常严峻,反腐要深入面临着阻力。一是尚有很多领域的腐败黑幕没有揭开或者刚刚揭开一点,例如,前不久中央巡视组对第一批央企巡视意见的反馈让外界看到,央企的腐败不亚于官场。包括央企在内,中国的国企有上万家,加上金融机构,这一大块的腐败还只是撕开一个小角。除此外,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领域的腐败尚未触及。可见,反腐任务还非常繁重。二是反腐从治标到治本的过渡,能否建立一套与法治相衔接的预防腐败体系。针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巨大腐败存量,开展疾风暴雨式的反腐是必要的,至少在未来几年里,这种反腐方式还不能退出,但客观而言,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需要在大规模反腐后,适时推进制度反腐。这当然不是说,目前的反腐没有进行制度建设,最大的制度改变,就是加强了中纪委对反腐的主导和统领。

反腐的制度建设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制度建设是针对一切公权力和政府行为的,包括公民参与、信息公开、预算民主、简政放权等,就此而言,它已经超越了反腐范畴,但对遏制腐败有预防作用;狭义的制度建设是针对腐败行为和反腐机构的,它包括重组反腐机构,加强中纪委对反腐的主导地位和相对党委的独立性,强化办案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及利益回避机制等。

当前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进展。去年新修了预算法,规定政府所有收入都要纳入全口径预算,加大了对政府的预算约束。刑法修订也加大了对贪污贿赂的惩处力度,还建立了国际追逃网络,加强反腐的国际合作。另外,进一步规范了对裸官的管理,官员财产申报也强化了抽检环节。中央深改组会议最近还通过了上海试点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以遏制涉及官员亲属的裙带腐败行为。

执政党的强力反腐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着。从一开始,这轮反腐就有着明确思路,即先治标后治本,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惩戒、教育、预防的“三位一体”,使官员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尽管如此,同腐败官员的较量还任重道远,要使反腐不出现反复,在加强执政党内部反腐力度和制度革新的同时,需要开放外部对权力和腐败的监督,调动公民反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外部多元主义去遏制政府权力腐败。

环境问题格外被关注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在近年的两会上,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代表委员的重视。

对于环境问题,要说政府不重视那是假的,五大建设中就有一个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用了四段集中进行阐述,表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然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并未因为政府的重视而有很大改善,相反,一些方面程度还在加重,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该阶段客观上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所谓先污染后治理,这可能是人类工业化的一个发展规律,至少在当下人类尚没有找出一条没有污染的发展之路,不承认这点不行。二是保护环境的法规没有得到认真执行和落实。中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普遍存在,但在环保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尽管环保部门由以前的副部级升格为部级,成为内阁的一个机构,可在各政府部门中,一向是个弱势部门。当然,环保立法自身漏洞也很多,例如,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严重滞后于今天的现实。所以如此,乃在于长期以来以GDP为政绩的考核体系,以及地区之间的竞争,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是地方政府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地区之间的竞争又加剧了这一倾向。

不论富贵与贫困,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经历过多次大面积的雾霾后,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权益被激活,环境开始成为一个公共话题与政治问题,这些年因环境破坏引起的群体事件已越来越多,政府也真正意识到不解决环境不行。所以在去年,重新出台了被称为最严厉的环保法,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对政府及其有关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了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重在源头管理和过程管理;集中解决环保中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环保部门可以对污染企业实行日罚。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环保法还规定了环境信息的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制度和诉讼制度,允许环保组织对企业进行公益诉讼,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将开启公民环境参与之门。

政府工作报告除表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外,还提出要采取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措施。

从其他国家的环境治理经验来看,要改善环境,一方面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做到决策透明化和阳光化;另一方面是严格环境立法,启动公民环境参与,形成环境参与的强大公民行动。如此才能还公众一个美丽家园。

让权力不再任性

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执政党和政府。事实上,对一个垄断社会关键权力和资源的政府来说,无论是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反腐败以及社会治理,都和它有关。而某些政府部门的问题,则是有权太任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一定篇幅,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即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切实做到勤政为民,把中国政府建设成一个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句话,成为一个现代政府。这就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政府要“大道至简,有权勿任性”;换言之,政府不应将简单的事情弄得太复杂,太复杂了,权力就会任性,但这需要为权力划定清晰边界,精简政府职能。

尽管技术的发展为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提供了高效手段,但是,中国政府本质上还不是一个现代政府。因为现代政府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权由法定,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没有对权力的高度自觉,权大于法,权力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任性,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有利怎么来,从而,公民的各项权利势必会遭到权力及其使用者的侵犯。

要使政府成为一个廉洁高效具有公信力的良善政府,就须按照治理现代化要求对政府予以改造,首先对政府应限权,把政府打造成一个有限政府。政府并非管得越多越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政府的效率是建立在只管该管的事情基础上,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全揽在手,事情管得多,就需要相应的权力去支撑,否则,有责无权,事情不可能做好。而赋予政府过多过大权力,又必然会带来腐败后果。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腐败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

目前,对政府限权,除了用法律明确规制政府的权力外,另一方面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去年中国政府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其中,关系投资创业创新和就业的有160多项,涉及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有70多项,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今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针对公民和法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简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并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所谓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指要减少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尚未改变的、对市场或社会过多介入的事项,让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少受政府不必要的管制,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务和命运。当权力在制度约束下不再任性了,政府自身才能建设好,中国也就不会犯大的颠覆性错误。 一切重在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要狠抓落实。任何雄心勃勃的计划、规划和设计,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去执行,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空中楼阁而已。从这个角度说,强调制度的执行力,是如何都不为过的。

中国的很多事情,不在于没有设想,而在于执行不力,宏图早已画好,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虎头蛇尾。不只计划是这样,立法、制度、政策、规章甚至领导人的命令也难逃这个宿命。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后,中央一再强调,一分规划,九分落实,担心的就是这么好的东西落实不了。特别是在当前反腐态势下,一些官员抱着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积极去落实中央已有部署,对此,两会前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再次提出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能让事情阻断在这“最后一公里”上,这说的仍是执行和落实问题。

两会一定程度上是贯彻落实的会议。大的规划都已制定好,方向已经明确,真正要两会出台的政策措施不会很多,两会只要把发展蓝图或者施政纲领,在代表委员讨论和审议其可行性后,再分解部署,一件件把它们落实下去。尤其是今年的两会,两个主要的决定在去年都已出台,今年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总之,要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这是基于过去历次的教训。

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规划作出后,如何落实就成为攸关成败的大问题。改革和法治是鸟之两翼和车之两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前者是动力,后者是保障,如果不能将两个决定的规划和部署一条条贯彻落实,就不可能完成改革任务,建设法治国家,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了。事实上,党和政府的战斗力就体现在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制度、保证国家的战略部署能够得到落实上。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已有部署和决策,就不能大而化之,而应制定一个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内中有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有对应的部门,有监督者,越细致越好,从这点来说,两会前出台的公安改革100条和司法改革65条,值得赞赏,因为它把要改革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都一项项列出来,并承诺完成时间,建立问责机制,这样才能倒逼政府主动作为,不得偷懒。

第二篇: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分析

李嘉诚作为香港富豪,在2014年以《无心睡眠》为题致辞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在致辞中,他明确指出: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新常态”就是机会的不平衡,这也是他的担心之处。但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下,“新常态”并不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新常态”这一名词没有明确的涵义,这个自古便存在的名词对中国的经济现状作了很好的诠释。“新常态”是近几年最常见的术语,其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埃里安。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定义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一、中国目前经济现状的分析

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放慢了增长速度。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经济需要用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双重观点来进行宏观调控,使“平常心”与“忧患心”并存,放弃对速度的过分追求,预防降速带来的焦虑。此外,新常态摈弃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成本低、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此一来对宏观调控的重点将转移到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上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新常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再追求高速发展,而转为中高速发展;二是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从不平衡转向平衡优化;三是新常态下将对前期政策的遗留问题解决和定力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总量更加稳定。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更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在不出现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目前的经济状况需要三到五年来调整。

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下行压力大。调整经济结构带来的诸如经济风险和企业困难等问题开始不断出现。部分专家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周期性经济问题列为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但是笔者的观点是,政策调整失衡等内部原因才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超过四万亿的投资金额数目巨大,而这些资金投入到机场、公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上,回报率非常低,需要多年才能收回,这种超能力的投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人民币汇率不定。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升值直接导致了出口企业利润的缩减,竞争力受到限制,人民币升值1%,则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2%,经济增长失去了外贸的有利推动,而国内人民币的贬值则使得国民购买能力的下降,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中,消费与出口两个因素都失去了作用力。

(三)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当前有超过30%的房价收入虚高了房地产经济,房屋的居住率低,如果这种虚高经济出现危机首先会导致资金断裂,这将会使中国也陷入次贷危机的风险中,但是,中国对国有银行的制度是“刚性兑付”,以此来防止国有银行的倒闭,而如此一来,通货膨胀等恶果将很快蔓延至整个中国。另一个导致金融危机的潜在原因是地方债务。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40万亿的地方债务,这种地方债务如果延迟归还,社会信用将会受到挑战,金融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资金链断裂。

三、适应“新常态”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体量大了,百姓生活改善了,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才能将过去无法做到的事情做的更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成功转型,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新常态下,挑战与机遇并存。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风险和危机开始有所显现,在这种风险机遇并存的环境下,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等“新四化”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完全能够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的,这种发展带来的风险我们完全可以解决。

(二)积极适应新常态。我们要以平常心态来面对当前的新常态。首先要保持冷静,戒骄戒躁,顺应时代发展。这种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能够控制的,因此我们要顺应这种发展,不盲目刺激。但是也要对经济发展速度有底线,避免经济发展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增长过慢,从而使经济发展以适当速度运行。其次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主动创新。新常态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要以全新的思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经济增长统筹稳步发展,通过合理的改革,使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社会和企业更具活力,经济靠自身动力发展,使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和升级,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三)努力发展新常态。一是要用更加稳健和灵活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取代过去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根据财政收入制定财政支出,以此来约束财政投资,是货币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二是要稳定人民币对外汇率,要发挥市场对存款和贷款等利率的影响,促进金融机构的私营化,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取消银行的垄断地位,使企业节省融资成本投入,使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三是要市场环境平等化,使国有企业和银行在公平的环境下与民营企业和银行展开竞争,竞争是改变垄断的有效手段,从而使社会效率得以提升,百姓从中获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新发展。我们要以一颗冷静、火热而坚定的信念来面对新常态的发展,积极主动的认识、了解和适应新常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崭新的明天。

第三篇: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2015-07-11 孙洪敏 求是网红旗文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态势明显向上向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更为活跃,多渠道的诉求和多样化的表达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自信。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国外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反腐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动摇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对此,我们要以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主动性,从战略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常态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进一步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指导思想和领导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才能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只有牢牢把握这一领导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不会动摇。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认同是信仰的基础。对任何一种事物,只有当你认识并接受了它,才能真正信服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建立在充分自觉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这种内在自觉性的特质,才使信仰具有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信仰的力量是任何一种外在的力量所不能取代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惟一能指导我们从事社会实践的正确理论,是惟一能指导我们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伟大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理论,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内容。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永远不会过时。2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深化改革,为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增加了新的内容,也使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能否取得成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引起意识形态的新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原有体制中的弊端和深层次矛盾会暴露得更加充分,诸如就业形势严峻,下岗职工增多,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突出,假冒伪劣和浮夸谎报屡禁不止,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难免使相当一部分人因为认识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而动摇深化改革的决心。这些矛盾和问题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必然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出新的挑战。中国的对外开放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使国人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和差距,也逐渐提升了我们奋发有为赶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勇气。但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为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方便。尼克松在《真正的战争》一书中写道:“他们(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与我们做生意,需要我们的技术,他们无法阻挡我们的无线电广播。当他们打开门伸手去取他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应竭尽全力把尽可能多的真理塞进门去。”西方国家利用一些宣传机器,昼夜不停地对我国民众灌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和破产论,鼓吹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质疑中国的改革开放。所有这些宣传都在煽动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不满乃至抵触情绪,煽动人们对党和政府的对立情绪,企图瓦解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这些无疑是在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意识形态工作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程度和基本态度,也要求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党要始终牢牢掌握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对意识形态资源配置的控制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审核权,以及对意识形态领域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3牢牢掌握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冷战的结束,使民族、国家、跨国资本、大众传媒、价值观、政治导向和全球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直接体现为文明和文化的冲突。这种文明、文化的冲突,不能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冲突,但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意识形态。文明冲突是以“文化差异”为基础的,而不同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不同民族国家的基本精神。这种民族国家的基本精神往往是一种带有意识形态印记的精神,是民族国家之魂。当然,存在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否定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我们在承认“文化差异”,承认世界文化多元化这个基本事实的同时,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明个性和文化特征。当然,这种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正义的基础上,能够在保障“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消除由此带来的冲突因素,消除对不同文化的双重标准和文化霸权主义。意识形态语境内的价值观,往往具有国家界限。资本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存在“价值冲突”的,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总书记在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方式。现在我们面对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有针对性地用新的视角和先进的方法领导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理念、领导内容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通过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实现的。对于那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之提供渠道和平台,该管的要管起来,违法的要依法查处。只有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才能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凝聚最大共识。1用科学的方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放弃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无异于放弃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广义的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基本活动进行的。当前,我们要积极探索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要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及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技术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管理上要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实现新突破。2将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纳入国家治理框架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就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实现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机制,堵塞制度漏洞,特别要将其纳入法治轨道。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防止意识形态渗透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打击互联网犯罪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当前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立法,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有组织、有计划、有声势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用正能量抵消并战胜负能量,用主旋律压倒歪风邪气。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时机、尺度,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提高意识形态国家治理能力,还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者不断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判断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和复杂局面应对能力等。将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纳入国家治理框架,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创新。意识形态管理创新的主旨是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使之在意识形态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综合统筹、指导协调作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这里所说的投入,不仅仅指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投入、信念投入、精力投入和使命投入。要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必须使意识形态工作者具备世界眼光,体现时代精神。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既要有积极的态度,也要有旗帜鲜明的政治勇气、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和主动自觉的政治责任感。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需要旗帜鲜明的政治勇气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只有亮明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才能变消极防御为主动出击。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和西方咄咄逼人的态势,尤其是西方动辄对我国政治体制、经济形势、社会问题、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恶意“唱衰”、攻击污蔑、造谣抹黑,我们不能客气,要力争有理说得出、说了传得开,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对于恶意攻击党和政府的错误言论,我们要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给予强有力的回击。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同样需要冲锋陷阵、敢于牺牲的勇气。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要不怕“中枪”,不怕被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人诬陷;要敢于讲话,敢于论战。有了这种政治勇气,我们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首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其次,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守社会主义阵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第三,要有坚定的中国立场。现代社会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除了海盗、毒品走私和恐怖主义之外,价值观的问题,指导思想问题,民族文化问题和人才流失问题等,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这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比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即国家主权和领土受到外来入侵问题,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隐秘,也更为棘手。只有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才能确保国家和民族利益不受侵犯。第四,要有坚定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替人民说话,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站稳政治立场,不能混淆是非,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左右摇摆。2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需要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不仅要敢于讲话,而且要善于讲话。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从而凝聚起最大共识。要有理、有节,组织强有力的专家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反渗透、反颠覆。首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要摆事实,讲道理。要从实际出发,把道理说清讲透;要以理服人,而不能用大批判的语言和方法。其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不能走极端,也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战略战术。第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要有理有力有节。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毫不退让。但要把握节奏,有攻有守。第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所谓“纲举目张”。3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需要主动自觉的政治责任感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也是严峻的、紧迫的,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形态渗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许多敌对势力往往把自己隐藏起来,有的利用手机和微信平台散布谣言,散布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散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图动摇我国人民的理想信念,进而改变人们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有些人以“不争论”为借口躲避矛盾,对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东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装聋作哑,甚至不以为然,放弃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这样的态度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危害极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要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坚定性、强化自觉性、发挥主动性,建好用好管好网络阵地,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不断提高议题设置的能力,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者: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

第四篇:顺应新常态捕捉新机遇

顺应新常态

捕捉新机遇

作者:黄勇

文章来源:高新区管委会

点击数:

54

更新时间:2015-5-

安康高新区作为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必须善于在新常态下捕捉新机遇,主动作为和创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真正把安康高新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创新发展的新窗口。

一、认识再深化,发展再定位

安康高新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高新区”的战略部署,确定了“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招商为要、创新推动”的总体思路,实行了“政府架构、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推行了“依托土地、融资推动、有序开发、滚动发展”的运营机制,不断推进现代城市新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建设,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重大项目落地的主平台。

1、规划引领持续强化,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用“森林高新”、“科技高新”和“产城融合”的大新区理念,将规划和国家高新区创建、发展模式、项目策划、产业招商等紧密结合,完成了全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完善了不同层次的规划体系建设,构建了“一带、两大板块、三大主轴、四大产业、五大园区”的空间结构,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2、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坚持重大基础配套和城市功能要素同步完善,推进产业落地和人口聚集。路网建设方面,建成秦岭大道、汉江路、高新大道等20余条路网,辖区通车里程达到22公里。生态环境方面,建成三大生态公园和三大市民广场,路网绿化同步推进,累计绿化面积近3000亩。社会事业方面,高新国际中学、高新第一小学、高新幼儿园等5所新建学校建成开学,高新医院即将正式运营。体育设施方面,建成高新运动中心、安康欢乐世界和公园、社区大众健身场馆。市场商贸方面,安康国际饭店等5个大型餐饮项目加快推进,开工6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交付20万平方米。新型社区方面,开工建设六大社区,建成各类保障房、安置房和商品房1.5万套。土地收储方面,坚持安置先行、就业保障、民生政策综合配套等综合措施,四年累计收储土地2万亩。科技服务方面,组建了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其中科技创业孵化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产业建设集群推进,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功能定位、国家高新区创建要求、安康的特色资源和环境区位优势、自身的规划布局和承载基础等因素,确定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四大产业,规划布局了五大产业园区,并有针对性地分类深入研究招商方案和招商模式,不遗余力地推进选商引资工作。北医大制药、钒氮合金、帝奥电梯等10余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金属镍循环产业园、上海复星天贸物流城、南水汽配等40余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4、运行体制务实高效,开发建设效能显著提升。通过不断完善与高新区大发展相适应的各类管理要素,努力构建既要快捷高效、又要依法规范的经营运转体制和责任落实机制。一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组建了法律顾问、重点领域专家咨询等机构,借智聚力推进快速发展。二是在开发运营方面,坚持把投入、产出、经营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创新盘活各类资源要素,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投资兴业,实现了高新区特别是现代城市新区的快速繁荣。三是在投融资体制方面,与国开行、农发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了宽领域、多途径、深层次、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同时,围绕企业融资,组建了财信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金融仓储物流公司,引进了多家金融机构入驻,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目标再明确,任务再攻坚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主线,坚持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提速“三大任务”,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深化产业支撑、招商引资、开发运营“三大重点”,破解土地收储、融资保障、社会稳定“三大难题”,奋力推进现代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示范区“三区建设”,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10%左右。

1、突出大产业支撑,进一步做强经济总量。产业建设事关高新区发展战略全局,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一是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五大园区”建设,加快“飞地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食品医药园区、新型材料园区建设速度,推进总部经济与科技研发园区、临空经济与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尽快形成体系框架。二是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全力抓好以金属镍为代表的工业产业项目,以天贸物流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项目,以仓房楼文化休闲美食中心为代表的餐饮酒店产业项目,以居尚现代城为代表的地产产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巨人”、打造一批“企业航母”。三是繁荣活跃第三产业。不遗余力地抓好中元商业中心等10个商业配套产业建设,做优做强以文体休闲、商贸流通、科技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为高新区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2、突出大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备硬件。一是抓开工和进度。在道路配套上,续建和新建道路10条,形成完善的路网配套体系。在系统配套上,加快管网、绿化、停车场以及文体健身等公共体系配套。在社区配套上,加快居尚社区、建民社区等六大社区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在公建配套上,力促安康中心医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营,加快生产促进中心与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等建设。二是抓谋划和争取。在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同时,善于利用国家政策导向争取项目支持,深刻分析中、省两个层面投资的战略方向,力争在产业化、城镇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三是抓服务和保障。继续实行 “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五定”责任分解落实机制,为项目建设保筹划、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保环境,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展开。

3、突出大战略招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招商引资是决定高新区发展速度快慢、发展质量高低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一是转变招商理念,实施精准招商。找准新常态下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按照“建设一批、洽谈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严把拟入区企业准入关、项目建设时间进度关,从“捡到篮里都是菜”转向“提着篮子去选菜”,在“引进来”中选优、选强。二是把握主攻方向,坚持招大引强。围绕先进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富硒食品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十大类招商项目,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做高产业层次,做优产业结构。三是优化服务环境,确保项目落地。在政策方面,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性政策;在审批程序方面,探索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提高审批透明度;在服务方面,坚持诚信为本,以诚招商,以信留商,形成各类项目想落户、快签约、早进驻、促双赢的投资良性循环。

4、突出大气魄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创新是我们的灵魂,是高新区和其他区县竞争的最大优势和最强底牌。一是推进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建设秦巴特色高新区”目标,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数字化创业中心载体,加快规划布局的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四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科技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二是推进融资机制创新。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投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融资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新机制,加快探索和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不断壮大融资平台、拓宽融资领域,增强自我资金保障能力。三是推进土地收储创新。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加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收储工作,为项目建设和产业落地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四是推进人才培育创新。提高招才引智能力,大力引进一批金融策划、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类人才,满足高新区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突出建设一支具有全球发展眼光、拥有开拓国内外市场本领、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企业家团队。五是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新区必须继续承担改革先行区的重任,深入推进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着力构建精简高效的现代企业化运行体制。

三、境界再提升,举措再创新

1、敢于负责、勇于实践,展现敢为人先的精神。有事可做,有责可负,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高新区通过四年多时间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靠的就是工作的创新、干部的责任。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胆子要大、步子更要稳,做到蹄疾而步稳,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起担子,在一些老大难问题、棘手问题上,不躲、不推、不避,“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敢于正视困难,善于破解难题,展现高新区干部的“精、气、神”。

2、革旧鼎新、先行先试,体现善谋能干的水平。高新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高新区所承载的使命,就是要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要求,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经济的走势和方向。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创新,鼓励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一切行动,进一步提高招才引智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境界,进一步激活高新区发展的主观能动力,以无畏的进取精神、思变的工作状态,努力在市场经营上赢得最大红利。

3、率先垂范、引领发展,塑造锐意进取的风貌。中央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高新区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一切思路、理念都必须敏锐、超前,做到带头、示范,不能滞后于人。作为城市新中心的高新区,就要准确把握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新变化,全力解决基本民生、重点解决底线民生、及时解决热点民生。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护机制,夯实信访工作责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4、凝聚共识、守住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对广大干部的一场“考试”。如何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选择很明确,这就是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扑下身子干事业,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同时,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底限思维”,时刻有如履薄冰的态度,把好道德、纪律、法律底线,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抓起,不搞特殊化、不碰高压线,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第五篇:新常态 新形势 新机遇 新作为

新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要求大家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理解新常态?从自身岗位出发,立足本职工作,在我看来新常态可总结为16个字,站位脚跟、着眼未来、改革创新、把握机遇!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同时适应市场、把握机遇,新常态必要有新作为!回顾过往,公司多次获得省、部级、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赢得烟台用户的一致好评;今年,自来水公司更是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这一光荣称号!这是全公司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结果!但是我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洋洋得意,因为新常态带来的不只是新机遇,更有新挑战,我们作为一家成立了60年的老国企,深知不能改革创新、提高竞争力就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在城管局的领导下,公司“对症下药”,准备两副了“药剂”:

一是“内服”公司创建精细化管理,更新档案管理模式,全员进行绩效考核,提升行为规范,打造精品自来水工程,让上善若水、情润万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供水人工作标准;窗口单位的微笑服务、和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遇到孤寡老人、残障家庭公司还会积极上门服务好似雪中送炭,服务质量连年上台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司明白唯有市民的支持,才是60年辉煌的唯一保障!所以我们更要全心全意的来回报市民! 二是“外用”作为供水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自来水的质量,想要保证质量,就要不断更新技术工艺,从最早的移动罩滤池,到后来的V型滤池,我们一直走在行业前端!可是这几年新闻不断爆出各地自来水出现问题,引起用水“恐慌”。而现如今莱山水厂的成立,不但在工艺技术方面让我们重新走到了同行业的前端,也在供水质量上加了一层保险!莱山水厂的双模技术,是整个山东省的独一份,就是在全国也属于少见!双模技术可以将水中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全部过滤掉,变成“纯净”的水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这使我们在保障安全供水方面更加的底气十足!以质量促发展,发展创效益,稳扎稳打,以科技实力带动企业发展,让我们在新常态、新形势下站稳脚跟、把握机遇、拼搏进取、再创佳绩!

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城管系统齐心协力下,今年烟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四连冠”的目标;站在街头,我能感觉到“文明”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脉络,成为烟台最醒目的标签!这是对城管人最大的鼓励和回报!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城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城市发展默默做着贡献:

1、套子湾的污水处理,集中治理城市水体,是保护和改善烟台市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

2、园林绿化明显增多,丰富多彩的园林绿化成为烟台对外形象的一张“绿色名片”

3、保持广场地面、景观水池等各类公众设施卫生清洁,规范广告牌匾设置,对陈旧破损影响市容的,及时整修更换;对有安全隐患的,加固或者拆除。

4、加强执法人员和协管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素质,推进执法人性化!可谓是水清、地绿、街美、人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为新一代的城管人,现在正是我们一展身手的时候,新常态伴随着新机遇,新形势要有新作为,展现我们城管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公司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新疆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新进员工入职培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