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的发展

2022-07-20

第一篇:现代管理学的发展

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摘要: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环境下生存和不断壮大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运用的浪潮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将呈现理论基础建立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网络管理手段以网络财务为主的特点。

关键字: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制度创新

人类正步入一个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力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强的实践性受到了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回顾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

(一)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在呈现着信息化财务管理发展,信息化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企业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处理、预测、分析和判断的活动。其实质是全面实现财务、业务流程数字化和网络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生成新的财务信息资源,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和集成运作,以提高企业整体企业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部分单位开始考虑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学者开始了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框架性地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定点开发。这一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应用单位对于计算机技术不熟悉、也不能全面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软件开发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开发出的软件功能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账务处理、报表、工资核算等功能模块上。

2,核算型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不断推出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功能明显增加,这不仅增强了软件的通用性及其各种业务处理模式的适应性,而且系统各模板数据关联的整体化和集成化功能大大增强。

3,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90年代末期到至今,随着我国市场化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变的经济环境建立各种分析和决策模型,这样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企业核算信息与外部信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与发达国家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处在起步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未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作,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观念滞后

2,业政策法规不完善

3,我国财务管理软件发展滞后

4,管理体制的制约

5,企业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薄弱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融资管理的创新。传统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金融资本而是知识资本,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投资战略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也要从事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相关的投资、员工、技术、市场等。企业生产需要投资,但首要的是智力投资,资金投资必须与智力投资相匹配,并为智力投资服务;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是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的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业技术,而是向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环境和管理八大高新技术发展。

3,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财务集中化管理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开发费用的压力,经济和市场全球化,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的压力以及企业技术改革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都要促使企业,特别是大型的集团更注重加强企业内部的挖潜增效,统一进行资金的运作,还需要及时进行财务控制和分析决策,避免以往各自为政造成的弊端,并加强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的进步,集团企业采用财务核算和管理,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企业财务集中化管理的特点:

1,集中的财务核算管理。对基础数据设置用户自由配置,统一集团的核算标准和规则,加强和实现对下级但是的约束和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

2,全面的预算管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并提供全面预算的编制、控制、追踪及分析,为集团的预算管理提供流程控制,从而有效地建立起管理控制体系,建立起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使企业经营活动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进行。

3,及时准确的合并报表。对内部交易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对账,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分层过滤抵消的功能,真实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4,智能的决策支持。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工具,使用户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的数据上,引导用户对数据从不同层次、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层次分析与角度分析交互进行,从而得到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提示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使决策依据数据化,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

四:财务业务一体化将成为会计流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资金的流动都伴随着物资的流动,现行的会计模式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采集数据,将这些滞后的数据进行过账、汇总并最终形成报表。这些滞后的信息是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陈旧和落后。

在这种背景下,财务业务一体化已日益成为企业改造现有会计流程的有效手段。所谓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指在IT环境下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党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部门的一名员工负责录入业务信息,当信息进入系统后,立即存储在指定

的数据库中,同时该事件通过动态会计平台生成实时凭证,自动或财务人员确认后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不再需要第二个部门或任何其他人员再录入一遍。这样,信息为所有经授权的人员共同享用,避免了不同的决策单位或个人由于信息来源不同而做出相互矛盾的决定,造成管理决策的混乱。

(二)引起财务管理发展的原因

1,知识经济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的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演化,将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不仅可以满足股东的利益,而且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达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2,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但是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努力改善我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3,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电子商务的推广和运用,将给时刻准备的人提供一个全新平等的创业机会,给每个人一个崭新的生活空间和创业空间。公司理财手段与方法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首先要加大对企业经营者观念的培训。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建设,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培训,并重视舆论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为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和集中化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其次要加强要加强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知识的培训。2,极推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4,转变经营理念,实行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配套建设

5,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价值链

7,加大力度提高企业决策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宋献中,财务理论与机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湘林、傅仕伟、梁秒,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系列丛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蔡正焱,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4]王文、徐雄、章家旺,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2期

[5]黄俊光,浅谈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3期

第二篇: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 摘要: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生产力。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

3、解放思想、监管创新。

二、 关键词:我国、工商行政、改革、趋势

三、 正文:

工商行政管理,是指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根据中央的指示,其发展方向 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职能到位,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在体制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二要把队伍建设,特别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列入全系统的基础工程。坚持以政治思想为重点,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为途径,改善队伍的业务文化结构,提高执法水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行风形象“窗口”在基层,改革的突破口在基层,要按照抓基层,在基层狠抓;抓基础,从基础抓起;抓重点,从重点突破的工作,抓好工商所党支部建设、监管模式改革等基层建设各项工作。三要积极稳妥地攻克市场管办脱钩、人员分流这两大改革难点。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政策,严明纪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确保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改革与自身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实现职能到位的关系。

3、依法行政,优化市场经济环境。(1)把住市场准入关和退出关。要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和登记管理工作,严格登记管理前置审批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市场准入的指导,积极进行市场外指导、服务,帮助基本符合条件的主体达到进入市场的条件。按照的规定,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等提前介入,实行“绿色通道”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四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好市场退出关,坚决清查整顿非法经济组织、取缔“三无”等非法企业和无照经营户,对特定行业和企业进行清理整顿。(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流通体制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粮改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积极参与对棉花、化肥、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加强对农资市场、节日市场、食品市场、市场等的监管力度。二要深入开展打假、打私、打骗、反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民族的发展及国家利益,促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三要大力支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扫黄”、“打非”和清除“文化垃圾”。四要规范广告市场,维护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五要严厉打击传销等非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3)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工作。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执法,通过行政执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实现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要学法、懂法。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现有150多部,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800多件,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必须学法、懂法。二要立法。要对日常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立法建议,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三要严格执法。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4、解放思想、监管创新。1999年以来,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履行职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当前主义市场的形势下,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探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地解决新情况和新,增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监管执法需要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水平。

姓名:孙彦龙

学号:080200132 班级:行政0801

第三篇: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自1980年以后,随着公共管理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

1、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及政府职业化。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公私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要在已有的公务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人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新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授能”。

3、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组织认识到公务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性,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人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快速变迁的社会要求公共管理者和公务人员具备新的学习能力,即马库德所称的新学习。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务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对未来组织结构的要求,该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人员能力和潜能、而非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如电子人事政策法规、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等等,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随着“小政府”观念深入人心,人力精简将继续成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人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人员奖惩的依据。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陈述任务及价值、规划程序、订立指标等部分。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信任赤字”,故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通过强调公职人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许多国家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和伦理法律建设。

第四篇: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科学的融合发展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有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其富有东方个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一番思考。所以,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构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迫切的也是必然要完成历史性课题。我们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国管理不应该单纯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统一

现代社会中的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科学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人的心理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人文背景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常常与科学管理制度要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很大影响,研究传统文化对我国管理方面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与发展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人为邦本”: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实施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论语.子路》),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天下》)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

关于管理组织,现代管理在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作为组织结构以及国家的管理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儒家所提倡的“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基石,它所包含的家族主义倾向在现代管理中已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其中所追求的亲密型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组织来说,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有了紧密的组织架构,就会便于人员和机构的密切配合,在工作中会提管理效能,进一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关于激励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日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力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谚,则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会化。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佛教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

佛教博大精深,特别是隋唐时期西风东渐以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对佛教本身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承认人自身的伟大,从人本身去寻求真知,既没有中国传统道教的出世观,也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原罪说。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使佛教几千年来生生不息,被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庶人所接受。佛教是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种讲求以人为本的宗教派别。我们一般认为宗教是相信和崇拜超人和超能力的控制力量,而佛认为其本身只是人类的一员,他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的努力与才智。人,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佛,并且每个人都有成佛潜能。因此佛教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用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强有力的规则体系”,这种体系类似于哲学的定义,因此也有人在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上争论不休。 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企业的组织目的就是盈利,但并不表明企业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和准则。其一,企业可以通过其用以获利的产品来给别人带来思想、身体上的解脱,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二,企业通过盈利来帮助企业员工以及社会解脱痛苦、寻求快乐。而企业员工和社会得到企业的帮助后会自然而然地信奉企业本身所倡导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无论是金蝶“发展软件产业、振兴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还是商务通“科技让人更轻松”的温情关怀,都会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感,使员工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同时也会使社会对企业本身给予更多的信赖,以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倡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待。企业的创立者并非绝对神圣,他可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作为企业里最早为该企业寻找到生存和发展途径,并引导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角色。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是各级团队中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每位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定义所属团队的目标,也有权利去否决他所在团队的工作目标。在企业里扁平化管理模式应取代A型管理模式,互助观应取代领导观。除平等相待外,企业应尊重每位员工的发展权利,在企业文化里要突出每位员工无论资历深浅、能力大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领导的观念。每位领导都是帮助员工成功的兄长和朋友,每位员工都希望成为领导以帮助更多的员工成功,这样的企业没有理由不发展壮大。海尔提出了著名的“赛马场”策略,使海尔的每位员工都有公平感、成就感,也使海尔的诸多才俊脱颖而出,他们为海尔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重智尚真对于企业文化的价值,显然不在于其“万法唯心”的主张,而在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为事物表象所迷惑,崇尚真理、质问权威的精神。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法宝。在企业文化里应明确一点,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管理制度方面永远没有完全了悟其所有真谛,到达终极目标,还有许多本来就存在的资源和潜力没有被我们利用和挖掘,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借助自己的智慧不断探求和接近各自工作领域的真理。对于企业内部乃至行业内的权威,虽不赞成去唾骂,但也要敢于去质问和挑战。在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去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并及时去修补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对于企业已有的文化要不断地在企业经营中去加以检验,以便适当扬弃。敢于对企业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挑战,是企业文化中重智尚真的重要体现。

纵览古今,很多佛教信仰者以特有的佛教净胜为人处事,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同样有很多人借助佛教净胜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自身的独特魅力,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深厚的企业文化基础。

作业:对管理学课程的期望与建议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普遍欢迎实践教学,可综合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业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邀请经验丰富的管理实务界人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是如何作出科学决策的,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样化

第五篇: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管理进入了新的时期,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背景的论述,阐明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柔性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目前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挑战;趋势

I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 录

内容摘要 ................................................................ I 引 言 ................................................................ 1 1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 2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 2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 ................................................ 2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 2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 2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 .............................................. 3 2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 4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 .................................................. 4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5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 .................................................. 5 3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 7 3.1 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重视企业战略管理 .......................... 7 3.2 强调人本管理 .................................................... 7 3.3 强调系统化管理思想 .............................................. 7 3.4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趋向多元化、弹性化 .............................. 8 3.5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 8 3.6 现代企业管理趋向于以顾客满意程度 ................................ 8 3.7 强调民主化,重视员工的培训教育 .................................. 9 3.8 强调管理人员深入基层 ............................................ 9 3.9 现代企业经营趋向多角化和国际化 ................................. 10 3.1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者的作用与素质更为突出 ................ 10 3.11 识别文化差异、培养文化认同 .................................... 10 3.12 管理本土化,努力达到“双赢” .................................. 11 结 论 ............................................................... 12 参考文献 ............................................................... 13

II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 言

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独立职能,它一诞生就开始与社会生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与社会生产同步发展的过程。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看,同样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变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来统一行动、工作。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目标是多重的,无论目标有多少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更多经济效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情况,还存在着只重视经济利益对社会利益不重视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了只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进行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企业规模无法扩大的情况,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体制和体系下,这样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在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企业管理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使得企业未来的发展出现了未知的情况。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缺乏创新的情况。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企业规模最大化的情况。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地位形象更加重视产品的数量和企业产值。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产值就会越高,这也慢慢成为了企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的筹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希望企业能够发展的更好,这样能够帮助政府缓解就业压力,这样就使得企业在管理战略方面出现了逐渐偏离创新的轨道。企业在管理中缺乏创新,这样就使得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出现了落后的情况,在营销能力方面也是非常有限的。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盲目决策和和决策失误的情况,很多的企业领导人员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通常是不进行事前的调查研究的,在决策之前不能指定出可行的方案。在对决策进行讨论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对其他人员的意见不重视,在决策的时候依靠自己的检验,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决策出现失误的情况,导致企业承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况,在经营管理中缺乏长远规划,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是不重视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加企业效益,不愿意对员工综合素质进行培训,这样就使得企业在技能较高的人才方面是非常的缺乏的,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够逐渐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但是很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经常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这样能够使企业文化更加能够被员工认同。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做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⑵ 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做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⑶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⑴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地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虽然工作岗位、工作地点不同,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势。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

网络经济的出现将促使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变革,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以后,新技术革命对变幻多端的经济环境起到了推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波助澜的作用,这无形中就加速了新理论的诞生;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透视管理领域不难发现,网络经济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⑴ 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管理转向外部适应性管理,效率要素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⑵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适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性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⑶ 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唯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重视企业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的认识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传统管理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个封闭系统,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则认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认为企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为了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需要,就要对经营环境进行研究。

传统管理理论不重视战略研究,现代企业管理重点由单纯提高生产效率向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开始重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标不在于维持企业的现状,而是要创造企业的未来。例如日本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不是短期利润,他们重视如何扩大市场领域,如何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占有率。为此企业经营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对于公司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价也是看其市场份额的增长程度,新产品在产品系列中所占比重指标的完成程度如何。

3.2 强调人本管理

过去传统企业管理重视“物”的作用,强调财力物力资源,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人本管理,重视“人”的因素。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认为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企业要为职工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和发展、提高自己的机会和条件。企业对职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发给工资以维持其生存,还要实施训练以提高其技能。

现代企业管理从以单个人为中心向以人的集体为中心转化,增强群体意识,研究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重视软管理,实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使员工与企业结成一个整体,为企业集体作出贡献。为此,以塑造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成为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3.3 强调系统化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系统化管理,表现在现代化管理企业的方法均强调系统化全局化思想。实行系统化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看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有所分工的因素组成的处于运动状态的系统或整体。一个企业要想完成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不能仅仅个别地考虑其中几个环节或部门,而应同时注意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注意到整个企业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反,传统管理只着眼于局部,着眼于眼前,孤立地看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处理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的关系上,往往重视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建设和作用,忽视综合职能管理部门的建设和作用。系统化管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理还要求企业经营各环节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过程管理,改变只注重事后检查处理而忽视事先预防控制的传统观念和作用。

3.4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趋向多元化、弹性化

由于企业间的规模结构差异越来越大,各个企业的发展方式也不相同,使得企业组织结构趋向多元化,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组织机构基本类型可分为职能式、分权式、矩阵式、模拟分权式、系统式五种。大中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是若干种方式的混合体,如既是职能式,又是分权式或模拟分权式。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趋向精干、职责明确,达到管理效率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协调比例的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能完成担负任务的最简单的组织结构就是最佳的结构。现代企业中还出现了许多弹性化非正式组织,如日本企业中盛行的质量管理小组、自主管理活动等。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企业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大减少了企业最高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管理层次,企业的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企业传统的直线式领导转向网络化管理。

3.5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趋势就是运用定量手段和信息技术研究企业管理和管理科学,特别是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改变着企业管理很多传统做法与思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信息网络的覆盖面日益扩大,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网络,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客观环境。未来企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它的应变能力,取决于它是否能跟上这种外界大环境变化的规模与变化的速度。

3.6 现代企业管理趋向于以顾客满意程度

现代企业管理趋向于以顾客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经营管理成败的主要标志,提出了面向顾客的管理原则。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顾客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如今商品日益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市场的主导权也由厂商转到了顾客手里,企业只有当它的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承认,得到顾客承认,它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千方百计使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满意,成为现代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985年美国彼得斯和奥斯汀合著的《赢得优势》一书,总结了美国杰出公司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出了企业管理面向顾客的原则。他们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面向市场,而市场首先是顾客,是用户,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堆干巴巴的数字。无论在消费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资料市场上经营,都要了解顾客,熟悉顾客,替顾客着想,以顾客满意的程度来衡量经营管理的成败。

传统的西方管理学将“规模经济”理论奉为经典,认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先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取得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赢得优势》一书主张进一步细分市场,区别各种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更有针对性、更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润。

3.7 强调民主化,重视员工的培训教育

现代企业强调管理的民主化,注意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吸收员工参与企业的部分决策、监督、检查和管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使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如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建议制度,初级董事会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使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增强员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意识。现代企业强调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员工培训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发人力资源正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与企业的首要战略。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总裁就说:“我们公司最宝贵的是人,推销比制造重要,培训比推销更重要。”

在选派管理人员时,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思想灵活,不守陈规,有较强的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尊重、平等意识强,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受过锻炼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如对方国家权力距离指数较低,则应选派民主型、关怀型领导;反之,则选派权威型领导。如对方国家不确定性回避指数高,进入该国后首要工作就是树立稳定、专业、规范的企业形象,并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对方国家不确定性回避指数低,则可以优先考虑市场机会等。

3.8 强调管理人员深入基层

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自由接触职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广泛的、非正式的、公开的信息沟通网络。走动管理不仅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上下级之间、管理人员与职工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性联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成功和发展。

所谓“前景管理”的方式在于它不是提出一些数据的具体目标,而是为企业全体员工树立一个既现实又崇高的理想和前景,并提出实现理想的明确办法。它要求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从根本上改变,首先承认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乃是它的职工本身。前景管理方式的具体实施,一般通过“使命”、“前景”、“凝聚力”、“制度化”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企业最高领导者拟定一项一致同意的使命,企业通过使命吸引职工树立行为准则。根据使命制订企业的未来目标即前景。企业前景一经制定,必须使职工产生认同感。实行前景管理的最后一步是使之制度化,在任何时候,企业的前景都不能被遗忘或忽视。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9 现代企业经营趋向多角化和国际化

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多角化和国际化经营日益兴起,在多角化经营过程中,大企业把资本投入到越来越多的经营领域,有的新建大企业更以多角化经营为号召。多角化经营可以通过不同部门的经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可以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减少经营的风险性;还可以兼并现成的企业,比投资建立新企业更便宜,风险更小,获利更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思想的崛起,成为当代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的重要特征,也为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早期的跨国经营主要是通过在国外建立推销产品的机构,60年代以后转向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直接组织生产和销售。

3.1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者的作用与素质更为突出

企业经营者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其品质、学识、能力、经验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更受到广大企业的确认。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即认为,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其领导核心——经理集团。凡是先进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有一个高素质、能力强的企业经理集团。相反,落后的企业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领导不得力,缺乏能进行有效管理的领导层。随着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幻无常,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的企业管理要求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更高的水平。未来的企业经营者由“硬专家”执行管理,转向由职业“软专家”领导,形成专家集团领导,企业由各种“智囊团”、“思想库”出谋划策,提供咨询。

3.11 识别文化差异、培养文化认同

理解不同文化对管理行为和实践的影响,对于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管理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当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到具有不同文化的东道国工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反映了特有文化的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会形成障碍,产生矛盾,从而影响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理解文化差异是发展跨国文化管理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理解文化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二是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员的行为。不同类型文化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克服措施。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较容易改变;生活习惯和风险不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要较长时间;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较难改变,把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区分开,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

文化认同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文化的选择和认同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文化认同的功能在于:⑴ 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⑵ 文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认同是跨文化企业文化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凝聚力。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一个民族一般而言是依托于一种文化的。但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种文化现象却往往并不以一个民族为依托,而是跨民族的。如果这种文化现象同时地存在于不同的几个民族中,那么在这一点上几个不同的民族就具有一致的认同,具有相同的文化意识及归属感。由于共同的认可,可以把几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特定的条件及意义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如果把这一规律引申到跨文化企业。其意义也是相同的。培养文化认同需要跨国经营的管理人员发展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理解的技能与技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相处,必须建立跨文化沟通的机制。理解是促成沟通成功的重要条件。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包括其优缺点的演变的理解,都能促使文化关联态度的形成。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得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获得识别自己的文化教育和它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上的类同和差异的参照系。第二,基于“文化移情”对它文化的理解、尊重。它要求人们不仅摆脱文化的约束,从另一个不同的参照系反观原来的文化,而且要对它文化采取一种超然独立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认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利益,更好地为东道国的消费者服务。

3.12 管理本土化,努力达到“双赢”

提高员工对不同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 增强企业在不同国家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要求企业通过文化的识别、选择与认同,把带入企业的不同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文化选择一般规律是选择那些自身文化相契合的东西,同时兼顾选择和吸纳外来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在海外企业中,只有融合不同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文化认同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和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文化认同是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土化”战略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以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本地经理,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开展业务。三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保克司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而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管理人才本地化是成功的前提。只有根据中国的国情,依靠中国员工实行本地化管理,让本地的优秀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并不断的提供机会提高这些人才的管理能力,公司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结 论

管理创新是现代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西方管理学大师们在研究管理学时也强调管理上的创新,认为有创新企业才有发展的动力。管理创新已经在英美等国企业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但企业要研究怎样进入市场,怎样占领市场,怎样巩固市场,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精通经营之道,不断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最合适的企业管理制度。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庆水.浅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经济论坛,2012(4):71-72. [2] 葛国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浅析.管理论坛,2014(15):36-37. [3] 李英.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理论前沿,2014(8):2. [4] 叶国灿.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趋势.管理世界,2013(12):124. [5] 邓荣霖.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经济师,2014(8):58. [6] 李启明.试论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管理科学文摘,2012(12):96. [7] 潘承烈.国际企业管理在世纪之交的新发展 管理科学学报,2010(9):245. [8] 宋养琰.重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家的跨世纪重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1(1):41. [9] 周国华.企业竞争的 第一行动优势.企业活力,2010(12):88.

上一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下一篇:乡村医生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