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读散文有感

2022-08-03

第一篇:八上读散文二篇有感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臼齿,

茸毛, 蔓延,凋谢, 洗涤 ”

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一、导语: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走进作者:(由学生发言,检查预习情况)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2、选两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段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五、深入探讨: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① 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六、写作特色:(5分钟) 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草,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它却永远存在”;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语言通俗易懂,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这样通俗易懂的语句,阐述的却是深邃的哲理。作者在行文中感情充沛,如“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

本文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七、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有同学知道刚才那首歌的题目?《为了谁》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找几个回答)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很多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三、通读文本,了解全文结构特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 朗读指导:

1、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2、边读边勾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幻灯)

三、全体学生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抽生)板书

爱情

知识

同情心

所以,全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齐读1段)

明确结构:总--分--总。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速读

2、

3、4段。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齐答)

爱情:相信大家都渴望自己将来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关于爱情罗素曾这样说过。(幻灯) 罗素一生经历过三次爱情。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师点:爱情是自私的,但罗素在真诚地追求爱的过程中,却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板书:博大)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幻灯知识:)

他在学术上取得这样多的成就,所以(板书:博学谦逊)

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我们就来看一看罗素在他一生身体力行为了人类的和平作出了哪些贡献。 同情:(板书:博爱崇高)

4、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同情心,也是最重要的)爱和悲悯,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如果没有爱和悲悯,那么我们片面追求爱情、知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

爱的意识和悲悯意识。

所以三者能否交换顺序?( 爱情,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

5、那么最后罗素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怎样的总结?(齐读5段)

他觉得自己一生为爱情、知识、同情心而活着是值得的,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是正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6、那么,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如: 被订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滴着鲜血仍眷顾着红尘的苦难的人们;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慰藉希望。世界才会前进,才会象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7、当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下面我们立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关系的基础,来说说自己的观点。分成三组讨论爱情观、知识观、同情心。(幻灯展示名言)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居易: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那么现在我想再问一次大家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着?(观看资料《灰色的震撼》) 然后: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这一生能多挣点钱,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幸福的活着就足够了;但是,当我看见非洲的难民,地震中的人们,以及身边的很多苦难的人们时,我知道我错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9、同学们,请分组完成下面二道题。

一组: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一切不仁不义苟且偷生的行为都应当肯定); 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 (人类一切伦理道德都应当改写) ; 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 (一切生物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 二组:岳飞活着是为了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陆游活着是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 余光中活着是为了(“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念给大家听,并做适当的点评,然后出示幻灯片。

五、课堂小结: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

博大

知识

博学谦逊

爱和悲悯 同情心

博爱崇高

(道德

重要)

第二篇:六上读诗

1.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呵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题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4.《凉州词》

作者: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乐府曲名。

2、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3、沙场:战场。

诗意: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

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

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

请君莫笑话我,

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5.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即你的父亲。

[译诗、诗意]

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

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6.《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8、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诗意: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

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7.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年代:唐 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书湖阴先生壁①

茅檐②长扫净无苔③,

花木成畦④手自栽。

一水护田⑤将绿绕,

两山排闼⑥送青来⑦。

——宋 · 王安石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6年),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②茅檐(yán):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③无苔:没有青苔。

④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⑤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田地。

⑥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⑦送青来:送来绿色。

解读翻译

image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干净整洁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整齐排列,那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将绿油油的田地紧紧环绕,

两座青山好像推门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墨梅》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2、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4、头:边上。

5、个个:朵朵的意思。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8、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9、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10、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诗意: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

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

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

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你. 5任:任凭 .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②。①《浣溪沙》,词牌名。浣:音(huàn) ②香径:散发着花香的小路。 旧亭台:昔日的亭台楼阁。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②。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他的词作很有成就,虽然内容上不过是歌儿侍女、风花雪月的,而且充满了富贵气息,但表现手法很含蓄,用词造句工稳,意境优美高雅,风格蕴藉绮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浣:音(huàn) ②香径:散发着花香的小路。 旧亭台:昔日的亭台楼阁。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

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

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寒食》

作者: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5、斜:音“霞”。

诗意: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

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

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赠花卿》

作者: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3、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4、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诗意: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

1、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2、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诗意:

杨柳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这真好像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

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

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

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雪梅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赠花卿》

作者: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3、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4、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诗意: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

1、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2、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诗意:

杨柳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这真好像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

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

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

是无“情“还是有“情“呢?雪梅

第三篇:冬天有感散文

几场秋雨后,西北风就刮了起来,随即叶落花残,一片凋零。再经过几次寒流侵袭,气温骤降,寒冷就占据了整个世界,这个时候冬天就到了。

有人说冬天是生命的终结,冬天是冷酷的,也有人说冬天是一位智慧的老者,肃穆庄严,在用残酷来演示什么叫做生命。冬天就是这样充满魅力,简单而又神圣。

北方的冬天是必须有雪的,所以冬天是寂静的。冬天的一场雪,就可以掩盖所有的一切,浮躁、灰尘、美丽、丑陋,这些都将封在白色的雪层之下,世界被装扮的如童话故事般的美丽。所有的一切都在此时归于平静,雪是妆扮之后的雨,是能停留的水。“瑞雪兆丰年”,雪是冬天的祥瑞。飘着雪,散步于雪中,踩在软雪上,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没雪就没有像样的冬天,是的,冬天的祥瑞不降,这个冬天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然而,雪却不是冬天的灵魂。冬天的灵魂是霜,那层早早就来临,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霜。秋露冬霜,霜附于万物之上,逐渐吞噬着那些还在挣扎的生命,那些生命残留的痕迹。几场寒霜过后,所有的野草残枝都乖顺的伏在了地上,逐渐和泥水混为一体,融于大地之中,至此,大地又一次突破繁茂枝叶的束缚,裸露出苍白的皮肤。这就是冬天的本性,吞食大地上所有生命的残留,所有生命的痕迹,为明年的繁荣做着准备。

都说冬天包含着死亡,然而冬天在制造死亡的同时又孕育着新的生命。冬天是万物的休整期,如同积攒着补给的军队,暂时的停止,只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所以冬天在寒冷中萧瑟,它是无奈的,同时,又是无私的,将灿烂留给别的季节,属于自己的,只有寒冷的寂寞。

冬天的一切仿佛都会冻结,最常见的就是水结成的冰。冰是有生命力的。积雪融化,路上的洼地里积着水,早晨,就是一层薄冰,踩碎,成了一堆冰碴子,中午气温升高,融化,第二天早晨,它依然是一层薄冰,和昨天的相差无几,再踩碎……如此循环。看着地上结起的冰,就仿佛受到了鼓舞,看到了生命的感动。这就是冰的哲学,冬天的哲学。

冬天是寒冷的,但是冬天也是快乐的。虽然没有鸟语花香的舒适,但却有银装素裹的美丽,更有冰的无限生命力。我一直想象着某个冬天,我能站在黑龙江畔,看满江的落雪,看岸边的满树梨花,就这样一直欣赏直至春暖花开,看江冰解冻裂碎,听着春的萌动,感受着生命的力量,记录收藏这世间无限的壮观。

第四篇:读鲁迅散文有感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我又重新品读了鲁迅先生的各种文集。又想起他那人格的独立,正因为他的真实,笔锋如刀刻在心中刻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且,他有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是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当我拿起鲁迅的灵魂作品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振兴的良药。他一心弃医从文,并说,“医治中国人只是把他们的身体治好,但却救不了他们。”所以,鲁迅用他最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最具攻击性的文字,让国人,仍至世界体会到他的所向披靡的无畏精神。 憎恶敌人如恶魔般的鲁迅先生,他存在对社会批判的言辞,有对人性的呼唤,有对战斗精神的颂扬,却也有对亲人朋友的温馨怀旧„„

大家最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鲁迅笔下,童年给人的感觉是热闹的,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中,还有各种色彩的争艳和鸟飞虫鸣。每株植物,每个地缝儿,都放佛孩子的玩伴或者一个探索的入口。在描写这座童年的乐园时,他用了简单罗列的办法,把园中所有的东西一样样加以描绘,再一起堆到读者面前来。这一散一聚,这可以说是充满孩童视角特点的。孩子不会思考眼前事物之间到底有什么深刻的联系,也不会把内心的情绪带到风景上。他们涉世未深,用单纯的眼睛看世界,会感到什么都是多彩而新奇的,景物一件件扑面而来。每天都有新奇的发现,每次都有意外的“收获”,那么这百草园自然也让人觉得这个地方充满神奇的乐趣。而后面所写的“美女蛇”的故事和捉鸟则更使人感到孩童的趣味,这两件事是那时候旧时孩子的童年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每个人都曾被长辈讲的这类故事吓过,捉鸟又是曾经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之一。而从这温馨的百草园转到了三味书屋,况味就完全不同了。三味书屋绝不是和百草园一样是儿童的乐园,它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要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鲁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但却从开始的束缚,孩子们内心的不满,逐渐看出儿童方方面面的成长,又充满了对百草园的回忆。既温馨又有趣。

不过鲁迅似乎从来没有对任何东西完全满意过。他对他认为该批判的东西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用幽默的笔法将它们刺得体无完肤。这些议论多数是他以成人的口吻发出的,不必赘言。有特色的是鲁迅把心中所爱的人和事物的好坏两面都写出来,好的大加赞扬,坏的也加以批评,从而使读者感到他所说的人就生活在自己周围,人情冷暖,饱含现实。

关于长妈妈的回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鲁迅爱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他跳出了一直在使用的孩子的视角,深情地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然而他写长妈妈,居然是值得批评的事件多于令他感到敬佩的事件,倘若读者不仔细,还以为他又要批判一个坏人了。

然而那薄薄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它是鲁迅先生送给中国新文学的一份厚重的礼物。《野草》在文学界始终被认为是鲁迅创作中一部最美的作品。它有如《呐喊》、《彷徨》那些叙事书写作品所没有的幽深性、神秘性和永久性。大家对《野草》从20世纪二十年代最初产生的零散浮泛的感言,到20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众说纷纭的理论,人们都可以做言无不尽的论说,而又觉得言犹未尽。但是这本文集恰恰是鲁迅的文集中富有深邃哲理性与象征性的。包括至今,我仍觉得我的理解水平还较低,对于鲁迅先生在这本文集中的一些文章中所阐述暗藏

的深意体味不到,想要理解这种情绪,这种哲学,还真真的需要很长时间细细的琢磨,品味。

鲁迅先生运用了各种形形色色,不同人的不同遭遇,包括假想的,以身边人物为原型的,他自己及亲人的。由此批判旧社会,警醒人们。当我读到这些鲜活的文字,我像是能触手可及般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写书时的那寂寞哀伤的日子。他的文章不仅仅是对旧社会批判、写照。在科技飞速前进的现代,在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仍然有这些影子的存在。

第五篇:读舒婷散文有感

汉语言文学 2009101201 姚伟鸿

舒婷,一般人提到这个名字都会想起她的诗,如:《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等等脍炙人口的朦胧诗派经典名篇。但很少人研究过舒婷的散文。 散文在朦胧诗人舒婷的后期的著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已结集出版的《心烟》、《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到《柏林:一片不发光的羽毛》,字数已达60万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相当突出的。

第一,散文中诗化的语言

舒婷的散文诗化语言倾向较为明显。有很浓郁的诗的韵味,华丽而清新,简洁而空灵,明快而带有诗的律动,让人总忍不住有想朗诵的冲动。

如同《鞋趣》中对海滩的描写:“礁石连亘。浪花神出没,摩擦期间,立时锋利雪亮起来。尖峭凶险的兀石上,一支钓鱼竿静静悬着。沙滩像少女的肌肤一样洁白无瑕。”舒婷将诗歌的魅力用到散文里面,使一段平平常常的海滩,在她的笔下,却仿佛有了生命,不禁让人神往之。又如同《抬头是你低头是你》中对三角梅的描写:“70年代在日光岩见到的三角梅颇具野性,未经雕琢不被扭曲。门廊,石缝,墙根和路旁,爬高跃低,繁花如晕染腮,如钗斜簪,如织锦如挂瀑,如歌如诉如痴如醉,极其动心动情。”这一段中的后面一句,如果加上停顿划句,便又是一首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的诗歌了。其中那些词语“如晕染腮,如钗斜簪,如织锦如挂瀑,如歌如诉如痴如醉”便将诗人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诗化了的语言使舒婷的散文作品具有了内涵意象化、结构空灵化、语句诗质化的特点。

舒婷散文的语言,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隽永典雅。

如同《家园里的至爱亲朋》中描写茑萝的句子:“唉,北方的汉子,叫我如何向你说茑萝?一道星霜月痕?一阵轻微的战栗?18岁女儿梦中爬满的晕红的星状小花?茑萝的心事吹弹得破。”浅浅淡淡的几句话,几个词语,便描绘出那一种奇妙的韵味,那一种独特的感觉,北方的汉子要是看到这几句隽永典雅的句子,也会在脑海里想象得到江南烟雨中那温婉女子的满帘幽梦。

舒婷的散文语言的隽永典雅,光她的散文标题便见端倪,如《心烟》、《行走的风情》、《人生自在浅谈写》《一茎一叶总关情》《抬头是你低头是你》等等,生动传神如画,含蓄优美如诗。

这就是舒婷的诗化的隽永典雅的语言,以简单,平凡,极少的文字让读者生出无限的想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技巧,而是用了平淡却又含蓄蕴藉的话语,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如许含蓄隽永而又淋漓尽致,让我们在这种情感的真挚、风格的淳朴、意境的深远里回味无穷。

第二,散文中生命的意象

舒婷的散文,具有个人化的特点。选材,从个人的生活出发;布局,重个人的思绪流动;抒情、有个人的性格特点。

选材,几乎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描写了鼓浪屿这座岛屿在舒婷一生中的变迁。舒婷在自选文集《真水无香》的第一页便写下了:“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这不仅是在讲述她生活在鼓浪屿的这几十年,更是在讲述鼓浪屿给与她生命的激情,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整一本《真水无香》几乎全部文章都是在写鼓浪屿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所以鼓浪屿是舒婷散文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家的意象。

可以说,没有鼓浪屿,就没有舒婷,便没有舒婷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便没有舒婷那么多令人神往的散文。

舒婷的散文中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如《猫有九条命》中的那些流浪猫,如《鱼在天上飞》的那些鱼,如三角梅,古榕,木棉,凤凰树,凌霄花等等。这些生命在舒婷的的一生中或多或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是舒婷生活的一部分,是舒婷进行文学创作的生活源泉。

流浪猫代表着生命的尊严,三角梅代表着生命的倔强与顽强。《家园里的至爱亲朋》里面那些玫瑰、芍药、双背刺、风雨花、金银花、仙人掌不仅是舒婷生活中的乐趣更分别代表着永远的玫瑰永远父亲、父亲的芍药、老祖母的双背刺、外婆的风雨花、老师的金银花、丈夫的仙人掌。这些花儿的意象已经不仅仅是代表生命,更代表着舒婷的家的温暖记忆。

在这些意象中,舒婷她的出身,她的故里亲朋,她的足迹,她的所爱所恨所思所梦,都被她像抽丝剥茧般巨细无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些意象中,舒婷她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苦难的体悟,对爱的细腻感受,对“家”这一意象的领悟都被她那像潺潺流水一样的诗化语言徐徐道来。

上一篇:北师大研修学习心得下一篇:八年级各科寒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