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师复习要点

2022-08-22

第一篇:企业培训师复习要点

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总结

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

1、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4、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1)、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2)、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 (3)、赢得职业直声誉。

5、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6、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1)、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

(2)、端正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工作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教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7、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培养:(1)、加强自我修养意识,提高思想境界;(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创新能力;(3)、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8、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所有从业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9、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10、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含义:

(一)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遵纪守法 为人师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法律章程);

(三)、勤于钻研 精益求精(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积极进取)

(四)、以人为本人 开拓创新(提高认识、勇于创新;积极思考 敢于探索 );

(五)、提高素质 促进发展(积极通辑各种政治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原则和基本依据。

2、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颁布实施的强制约束文件。如《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就业促进法》。

3、《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旅行,首次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首次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活动的法律规范;首次在法律中提出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需经过培训”,从而确立“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4、《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9月1日正式施行。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体系结构、方针原则、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等都作了原则规定。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体系为(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其他培训);规定企业不仅要“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而且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经费”;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师资、设施条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5、《就业促进法》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确立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正府促进就业)、树立了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明确了六大责任(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培训;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建立了五项制度(

1、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的政府责任制度;

2、建立对劳动者的公共就业出租车民就业援助制度;

3、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行为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4、 1

加强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

5、加强失业治理的失业保险与预防制度)、制定了十大政策,简称“116510””。

6、职业培训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的。

7、《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积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还规定,各企事业单位,应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比例。第七条规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在企业成本中开支。

8、《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基本要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本着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

9、《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明确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第二十三条要求,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10、《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政府是主导,行业、企业是主体,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训制度。指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11、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2、1999rh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13、职业资格证书是由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的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各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第三章 经济学基本常识

1、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2、需求,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

价格、个人嗜好、消费者的未来预期。

3、供给,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因素: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

期。

4、市场机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5、市场经济的优点:(1)、突出了自由竞争,(2)、资源配置通过学市场的选择和评价,

(3)、从本质上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公平竞争。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7、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1)、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2)、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3)、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4)、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5)、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效用性标准、成本标准);(6)、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7)、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8)、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规律;(9)、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10)、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11)、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

8、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1)、政府对职业培训的管理职能发生转变,管理内容

由计划时期的事无巨细转化为立法保障,信息服务和监督引导等;(2)、由培训形式和内容的单

一、呆板,向培训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多样化转化。(3)、市场竞争的市场

经济发展规律被引入职业培训工作中;(4)、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5)、企业行业在职业培训、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9、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

学。

10、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劳动力市场。

11、劳动力市场就是通过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运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12、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当市场机制较完善,并能 较好地发挥作用时,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当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通常较小。

13、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即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减对工资料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14、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1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正常情况下的失业量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

16、“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指,向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给失去工作的生活困难群体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积极”的就业政策: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培训。

17、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组织的利益造成的影响,表现形式为正外部和负外部。

18、信息不对称是指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程度不均等的现象。

19、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特点: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开态。

第四章 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1、教育的含义:凡是能够增进人事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改善人的态

度和品质的活动,即可以称为教育。特点:永恒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传授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新世纪教育培训必须围绕四川基本能力重新设计,组织学习内容被称为教育的四大

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3、素质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劳动者;促进学生和劳动者全面发展;贯穿

于教育培训活动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生产力相互作用、与生产关系相互作、与受教育培训

者的相互制约。

5、培训是用系统的方法去帮助和改善别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之能提高工作业绩及

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6、职业培训的特点:a、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即时性,培训则强调使学习者即时具备就业

的条件,能够在培训后或在培训的同时即可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教育仍然主要以学科传承知识为本位,培训则主要以传授工作规范为中心;b、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c、同生产岗位结合的直接性、d、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f、侧重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

7、职业培训的类型:就业前培训(对新生劳动力和转岗人员的培训);学徒培训;转岗

转业培训;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

8、职业培训存在的误区:a、认为培训是“消费”,培训部门是花钱的部门;b、培训部

门和培训工作者缺乏经济意识和相应手段措施,造成培训无效或低效;c、培训课程

和培训手段没有建立在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规范精确分析的基础上,培训课程不够科学规范,培训手段设施落后,d、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和员工培训模式缺乏创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9、教育培训统计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研究运用各种教

育、心理、经济的测量和统计手段及工具,对人才素质、培训效益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控求教育培训的规律,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科学方法。类型: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0、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础指标:a、人力资源预测方面的指标(特尔斐法,又称专家调查法,趋势外推法、因果关系法、投入产出法、);b、教育培训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工作状态和质量指标(办学基本条件指标、教育培训对象统计指标、教育培训活动统计指标、教育培训成果统计指标);c、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指标;d、 人才素质综合测评指标;f、教育培训经济效益指标。

11、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统计分析。

12、培训统计的基础工作:搜集整理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帐、制作统计报表

12、统计工作对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a、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做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工作;b、支持开展教育培训评价;c、支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和综合素质测评;d、支持开展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

13、“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始见于美国沃尔什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一文,包括的内容:一是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二是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三是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四是用于国外移民、智力引进、国际人才交流的费用;五是用于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增强竞争实力的费用。

14、培训投入,或称培训投资、培训资本、培训经费等,是指向培训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形式。

15、企业教育培训投资是指企业用于智力开发,提高职工文化、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投资。包括:企业举办的岗前、在职培训费用;职工参加成人教育的费用;企业委托高等学校培训代培生的费用;企业从事开发引进技术、项目的培训费用;企业进行培训基地建设的费用。

16、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投资包括:专职教职工人员工资,脱产学习职工工资、职工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折旧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

1、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的总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和态度。人力是人的素质得到综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力,包括人的现实劳动能力和潜力。

2、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a、建立人才和劳动力市场、b、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建立失业保障制度;c、发展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建立学习型社会;d、改善卫生保健,加强体育事业,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等。狭义的人力资源指教育和培训。

3、人力资源的基本特性:活动性、可控性、能劫生、变化性、再生性、独立性、内耗性、资本性。

4、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开发员工的职业技能、开发员工的职业潜能、开发员工的职业潜能(一般员工:开发其操作技能方面的潜力,培养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各类专业人员,提高技能、更新知识、开发其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对基层管理人员,开发其管理智慧、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对部下的亲和力及指导能力,对高层管理者,开发其顺应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5、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工作程序:需求分析;制定开发方案;设计培训课程方案;开发培训过程的组织、检查、监督和指导;培训效果评估。

6、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的人才评价标准,是新时期人才资源开发评价的重要依据。

7、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意义:a、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程度的标志;b、给投资主体(国家、个人)带来更高的收益率;c、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d、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8、人力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a、必须跳出旧的人事管理的束缚;b、必须重视开发的作用,发挥开发的功能;c、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和层次,提高开发的整体效果。

9、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

10、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合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尊重人,调运人的积极性和开发人的潜力;强调把人当作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来管理;强调劳动、人事部门和各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a、制定人力资规划;b、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c、进行工作分析与评价;d、进行员工的招聘和选拔;e、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劳动合同管理;f、进行薪酬管理;g、进行员工的教育培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h、进行员工的业绩考评;I、进行劳动保障管理;j、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1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动力和保障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遵循了一种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思想。

第六章 团队建设

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

上动作,以达到共同目标。

2、团队也是一种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目标或任务共同体。

3、工作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和多功能型团队。

4、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

的组合(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

5、群体形成的基本过程:第一阶段,群体形成阶段(群体的目标、结构、领导都不确

定);第二阶段,群体的震荡阶段(群体的领导者出现);第三阶段,群体的规范化阶段;第四阶段,群体任务执行阶段。

6、团队精神的含义,是指团队内全体成员形成共识的思想、意识和信念。(大局意识、

协作精神、服务精神)

7、团队建设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其成员进行的

培养、训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成员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8、团队建设的要求:a、清晰的团队目标;b、共同的信念;c、成员之间的信任;d、

良好的沟通;e、必要的相关技能;f、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g、良好的团队环境。

9、团队形成的基本过程:开始阶段、困惑阶段、成型阶段、行动阶段、团队阶段。

10、团队建设对职业培训的意义: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满足个人心理需要;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提高决策速度;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绩。

1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态。

12、工作中不正常人际关系的表现(恐惧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私心理、偏见心理)

13、工作中正常人际关系的表现: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

14、工作中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从工作需要出发原则;宽宏豁达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平等原则

15、正常际关系的培养与建立:a、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b、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c、

处理好竞争与友谊的关系。

16、改善人际关系最常见的几种方法:明确交往的基点;树立友好相处的愿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调试冲突;以诚待人、尊重他人;优化团队风气;改善领导作用,制定科学政策;调解帮助要及时有效。

第七章 拓展训练

1、拓展训练或叫拓展培训,其实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式培训。

2、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即把获取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原

则,主张课程应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3、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领导

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其主要训练形式为水上、野外和场地训练。

4、拓展训练的特点:综合性、挑战极限、集体中的个性、高峰体验、自我教育

5、拓展训练的目的,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

力。

6、拓展培训是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学员在“做”中学习,通常有四个重要环

节:建立团队与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回顾总结。

7、拓展训练的基本程序:破冰、项目操作和总结。

8、拓展训练的基本注意事项:安全要求、对于培训师的基本要求、对于学员的基本要

求。

第八章学习型组织与班组建设

1、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组织内部营造全体员工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氛围,

逐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组织观念和制度。

2、目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的方法主要借鉴美国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的艺术和实务》,该书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转换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3、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a、工作与学习不再分离;b、强调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c、

强调组织结构精简、扁平化;d、强调终身学习;e、重在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创新意识;

4、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①、要进行全员学习;②、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念;

③、制定团队学习制度;④、企业领导者要更新观念;⑤、须要健全创建制度和运行机制;⑥、要重视系统思考和心智模式; ⑦、学习型组织建设必须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⑧、要做实创建内容。

5、培训师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的设计者、具体组织者、

亲身实践者。

6、企业班组建设的基本内容:班组工作制度建设、班组学习制度建设、班组激励机制

建设、班组技能培训制度建设。

7、新时期班组长岗位培训的基本内容:班组管理能力的培养、生产技能的培养、创新

能力的培养、培训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复习要点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工作中实施的社会工作实务,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或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尽可能好的社会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是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和其他身心障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他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对象,在总结和提炼本土的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满足妇女的社会福利,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妇女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

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1承认妇女的多样性以及与其一起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着。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和他们的生存选择。4认识到妇女本身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5妇女是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客体。6增加妇女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7将个体与群体连接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助。8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平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觉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将抗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三)“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四)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二心理及认知辅导三生涯发展辅导四就学就业辅导五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六行为偏差及矫正服务七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及自助服务服务活动。

儿童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

(二)爱的需要

(三)学习的需要

(四)游戏的需要

(五)社会化的需要

(六)被保护的需要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二)系统理论

(三)生态系统理论

(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一)内外影响力范式

(二)社会功能发挥

(三)生命周期理论

(四)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二运用综合方法。三工作过程阶段化。四工作任务阶段化。五整合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一改变媒介系统二服务对象系统三目标系统四行动系统

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

第三篇:2018社会工作师:社工考试实务复习要点汇集

社工考试实务复习要点汇集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一、接案(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预估和介入打下工作基础) ★

(一)、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通过社工外展工作。

(二)、服务对象的类型:按服务意愿 分为自愿型(现有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潜在服务对象)

(三)、会谈的准备

1、资料方面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的情况,以及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2、拟定实效面谈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竟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及时协助。

(四)、会谈的目的和场所

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时间:配合服务对象的时间

地点:一般情况下在接案社会工作者的办公室或机构专门的会谈室

(五)、会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受助);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工作进程。

(六)、会谈的技巧:主要介绍自己;沟通;倾听(兼有鼓励、同理心)。 ★

(七)、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收集的内容和范围: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等) 身体情况(病史、残疾、遗传病、长期慢性病、目前生理状况等)

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心理、智力、认知、个性、自我、情感、行为等)

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朋友、家庭、成长背景、学习、家庭经济状况、家人关系等)

2、收集的方法和途径: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 咨询(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

观察(实地观察、家访、深入社区等 观察者本身既是观察者也是观察系统的一分子)

8、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弹性);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重要);

3、决定问题优先次序(轻重缓急);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一)、预估的目的: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的问题。

(二)、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方法等)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找出系统内外的资源并运用)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个人、小组、大型活动等)

(三)、预估的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

(四)、决定介入的策略:决定介入策略的原则是多层次介入。

三、计划

(一)、计划构成中的目的及目标:目的是指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大),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小,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二)、计划构成中的介入方法和介入行动:方法有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等;行动则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

(三)、制定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要务对象的意愿(自决);

3、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

(四)、制订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目标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要可测量、可行,具体操作性和现实性和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选择介入系统(正式系统指有专业技能的如律师、医生;非正式系统指 情感的维系如家庭成员、邻里);

选择介入行动(4种: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四、介入

★★

(一)、介入的原则:

1、与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注重服务对象参与)

2、个别化(针对特殊性采取行动)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全力参与)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优先考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行动,题目多数出是对家庭还是个人开展行动)

五、评估

(一)、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二)、评估的类型:过程评估;结果评估。

(三)、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

1、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

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访谈、观察、记录的直接信息或者亲友、医生、老师等间接信息)

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填写的问卷等) ★★

(四)、基线测量评估(又叫做前后测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3种方法:一是确定介入的目标,二是选择测量工具,三是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 并记录目标行为)

2、进行介入期测量(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作为数据比较之用)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基线进行对比)

(五)、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

(一)、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做结案记录并写成结案报告)

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不是不接触,而是不再提供服务,该转介的要转介)

4、撰写结案记录(书面结案)

★★

(二)、结案的类型: 目标达成的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

(三)、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否认(不愿承认结案期,避开结案话题)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来拖延结案)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愤怒(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攻击、挑战他们人)讨价还价(寻找理拖延结案)忧郁(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

★★

(四)、结案的处理方法:

1、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

3、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给予心理支持。

4、为服务对象提供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网络,稳定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交流各自的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结案后的一段时期内,社会工作者要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和跟踪,做好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的特点

(一)、社会属性的特点: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二)、成长发展的特点:快速性;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青少年、);顺序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分化与互补性(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和成熟,都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

★★

(三)、儿童的需要:生存需要(基本生活照料和获得社会身份);发展需要(获得关爱、教育和引导);受保护需要(免遭虐待、忽视、剥削等伤害);社会化需要(获得在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行为方式)

★★

(四)、儿童面临的问题:

1、生存的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儿童户籍问题)

2、发展的问题(贫困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问题)

3、保护的问题(被遗弃、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性侵、被忽视、被拐卖)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传播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母婴保健、婴儿早期喂养和实践、幼儿早教、亲职教育)

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社会化引导)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1、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连接现有政策、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亲职教育、课后服务)

★★

(三)救助和保护儿童:

1、儿童收养服务(收养信息发布、收养家庭招募、收养家庭评估、收养家庭培训、送养儿童与收养家庭适配、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后跟踪回访、评估结案)

2、家庭寄养服务(寄养家庭招募、筛选合格家庭、评估家庭寄养申请、寄养家庭培训、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儿童家庭寄养跟踪和评估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结案)

3、机构养育服务(也被称为集体养育或院舍养育,指将家庭监护缺失儿童集中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由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看护的一种照料模式)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1、方法要素:以家庭为单位(社工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建立关系,联合全体家庭成员);聚焦家庭功能(通过提升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家庭发挥其功能的能力);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社工与家庭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坦诚和开放的沟通模式);连接资源网络(社工帮助家庭连接社区支持网络)

2、实务原则: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社工必有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家庭寄养照料是临时安置的方式,应尽量短暂;家庭外照料儿童都应在最短的时间里与父母团聚;如没有回归原生家庭的可能,犯戒应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永久性替代照顾服务,安排领养寄养;儿童社工服务必有为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保障。

3、主要内容: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监护评估,一般以儿童成长安全视角进行的家庭监护评估,内容包括儿童健康成长、家长监护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环境3个方面。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1、友好社区的标志:“将儿童置于其关怀中心的社区”,标志为:社区能够保障儿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社区有条件让儿童与同伴见面和玩耍;社区能够保护儿童免遭伤害;儿童在社区里有干净的饮用水和卫生的环境;社区能够为儿童提供所需的教育、医疗和紧急庇护服务;儿童能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社区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

发挥儿童的作用。

2、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3、倡导方法: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等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界定(不满18周岁的为未成年人,本质特征是其发展性) 生理:处于青春期,体形迅速变化,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

心理:智力、情绪、自我意识、性意识、成长需求等都呈现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等特点。

★★文化角度是青少年研究的重要视角。发展特点是:多样的、复杂的

★★按其特点分类:正直青年(循规蹈矩的青年);问题青年(有越轨行为甚至犯罪倾向,不守纪律,性滥交,吸毒,惹是生非的青年);文化叛逆青年(喜欢标新立异,追求独特的文化或品位,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政治偏激青年(好打抱不平,喜欢激进的行动,以追求某些理想或社会取向)。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微观(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一般是个案辅导服务);中观(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的);宏观(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

1、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的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的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矫正性社会服务;

3、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状况而开展预防性社会工作服务。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在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作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新增):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本目标:激发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

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包括:就业、婚恋、社交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1、思想引导。(郭尔保的道德发展论)主要有: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2、习惯养成。(3R理论)即:责任(Responsibility)现实(Reality)正确(Right)。相关服务活动如:自我约定、自我监督、小组中的行为表现的自我评估、如何提升自尊的行为表现等

3、职业指导。主要包括:职业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面试技巧训练、就业讯息咨询、网络创业公益培训、就业资源联动等。

4、婚恋服务。主要开展:建立健康婚恋观、青春期教育、掌握交往技巧等专题服务,协助青少年提升婚恋交往能力。

5、社交指导。对社会交往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社会关系调适,帮助其融入社会。

(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困难帮扶。对贫困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帮助他们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同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为青少年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解答青少年的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家庭虐待、人身伤害、吸食毒品、沉迷网络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3、法律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时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4、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的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未成年流浪乞讨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1、正面联系。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工作方法,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

2、临界预防。关注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边界。及时采取有针对性预防工作,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

3、行为矫治。对有不良行为按扣儿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进驻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制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4、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自我探索

★★ 罗杰斯“自我论”中的“自我概念”:

1、又称“自我影像”,是指个人对自己整体的了解和看法;

2、是主观性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客观条件相符;

3、是可以学来的;

4、处于诡异多变的主观世界里,需要拥有一个积极、正向、稳定而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

5、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某些服务对象(如父母、师长、恩人)对服务对象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

6、“自我概念”涵盖3个层面:现实我(真正的我);理想我(希望中的我);客观我(别人眼中的我)。

(二)、生涯规划

★★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基本内容:首先要自我认识,然后再认识外面的世界,最后使两者对接,充分发挥和配合)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重点:

1、自我认识;

2、认识工作世界;

3、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

4、评估环境因素。

四、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方法

(一)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纵向关系(子女出生后,父母通过抚养、管教及培育与子女建立的亲子关系,其关系是自上而下的) 横向关系(子女长成成人,对父母的依赖减弱,与父母以平横的关系相处)

反的纵向关系(当父母年老衰弱时,由子女来照顾年老的父母产生的关系) ★★

(二)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

亲职教育辅导服务的主要目标:

1、协助父母如何有效地扮演好做父母的角色;

2、协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中的阶段任务与危机;

3、强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渠道;

4、改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

5、了解家庭气氛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6、如何及早发现与辅导子女的异常行为表现。

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有较好的理论参考,如何运用接纳、尊重、同理、倾听等辅导技巧与子女做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

1、积极倾听(成为子女的心理辅导员);

2、使用“我-讯息”(展现对子女的同理心);

3、积极沟通(接纳、专注、适当沉默、寻找共识、有耐心做沟通)

(三)社会观护方法(新增)是以少年司法分流制度为基础的偏差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社会观护服务。 司法转向计划通常包括4种模式:

1、以社区为基础的转向计划;

2、以警察为基础的转向计划;

3、以法院为基础的转向计划;

4、以社会福利机构为基础的转向计划。

(四)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整合性特征。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的界定(我国政府多以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老年期的划分:60-69为低龄;70-79为中龄;80以上为高龄。 生理老化:眼睛需要较多的光才能聚焦,并且对强光反应敏感;辨别颜色的能力下降,有老花眼;难以区辨不同的声音;嗅觉功能可能会严重受损,难以闻出煤气、天然气或变质的饭菜味;可能会有较高的痛觉阈限,更可能发生低烧或高热。

心理老化:老年人的结晶智力比年轻人还多,主要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结果。感官功能的下降并由此产生反应迟缓现象及记忆力下降。

社会角色变化: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

(一)、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求);

2、经济保障(“反哺式”的供养方式是老年人获得经济保障的最主要途径);

3、就业休闲(丰富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新需求)

4、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

5、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需要安全宜居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

7、身后事宜安排(包括子女的生活、财产的处置、墓地的购置、后事的操办等)

8、一条龙照顾服务(可能需要居家照顾、社区照顾、院舍照顾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因此要有良好的过渡与整合)

★★

(二)、老年社会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

2、移情与工作倦怠问题(移情——服务对象对社工抱有全速等特殊感情;反移情——社工把服务对象当作是家中老人,从而对老人出现的感情,有可能会影响服务;倦怠——长期做老年工作,如患老年痴呆症的服务对象工作,可能会产生倦怠,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针对老年人本身的身心健康,属于直接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针对周边系统的服务,属于间接服务),主要包括: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出行和行动服务,如提供手杖、轮椅和依据改造等辅助手段;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入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二)、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抑郁症(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痴呆症(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和智力功能)、谵妄症(类似痴呆,但它发病突然,并且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可以逆转)和焦虑症(典型的特点是过度忧虑,有非理性的恐惧,并抱怨身体不适)

(三)、处理精神问题

★注意5个方面的问题:

1、珍惜当下(明白时间的珍贵);

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

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

4、协助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与输电网贫嘴贱舌 解和宽恕他人,弥补缺憾;

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分类用◎表示)

◎正式支持(涉及较多专业知识,一般中级考的多) ◎★★非正式支持 (即感情的维系)

1、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分类:家庭成员对父母的养老支持(主要是子女);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社区志愿服务等)

英国学者婉格尔归纳了五种社会支持网络类型:家庭依赖型(与家人密切交往);社区整合型(与家人、朋友、邻居交往均密切);自我涵括型(与家人、朋友、邻居有交往,但均不密切);社区依赖型(与朋友、邻居交往密切);自我局限型(与任何人均不交往)

2、主要支持内容: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 ★★家庭是社会救助的主要来源

◎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指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三、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 类型:

1、身体虐待(打、体罚、限制人生自由、强迫进食等);

2、性虐待(未经同意发生性行为、性攻击、非自愿裸露身体等);

3、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如威胁、恐吓、骚扰,还包括把老人当孩子对待或有意断绝老人与他人的社会接触,与此为手段惩罚或控制老人);

4、经济虐待(不地使用老年人的经济资源、个人财产或其他物品,包括伪造支票或法律文件);

5、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尽责满足老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包括未能充分满足老人在饮食、住所、穿衣、医疗照顾和身体保护等);

6、自我忽视(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者,造成营养不良、脱水、有病没救治、个人卫生差等)

(二)、丧亲问题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研究发现:个人在接受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或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一个由:

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构成的心路历程。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重要工作如下:

1、提供情感支持(协助老年人及其家人处理情绪,敞开心扉,处理未了事宜);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

3、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4、做丧亲辅导。

(三)、临终关怀服务

主要包括:

1、辅助医疗专业人员为老人(控制)减轻疼痛和症状的服务,包括音乐治疗、宠物治疗、戏剧治疗等;

2、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

3、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四)、自杀 直接线索:老人直接说“我要了结自己”或“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等直接表达,社工就要进一步筛查 的自然倾向,如果已经有具体的计划和实施计划,要马上采取行动。

间接线索:老人借用一些问题看所爱的人的反应,如“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或“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等,尽管家人和社工可能觉得这些话让人恼怒,但这是老人在绝望地呼救,要重视不能视而不见。

行为线索:没有提供任何口头线索,就决定要结束生命,并且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他们常常会在行为上流露出一些倾向,应视为警示信号。如:企图自杀或过去自杀过,收拾东西,储存药物,突然把贵重物品送人等。

四、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一)、评估的注意事项:

1、物理环境(环境光线明亮,准备辅助性器具,如助听器、眼镜、纸、笔、步行器、拐杖等);

2、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

3、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重要他人);

4、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

5、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保密原则)。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老年人小组工作的节奏比年轻人的小组要慢许多,对小组带领者来说,要学会欣赏成员点滴的进步)

★ 注意事项:

1、尊重自决权;

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3、尊重保密权;

4、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五、老年社区工作

★★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1、独居老人;

2、高龄老人(80岁以上);

3、伤残老人;

4、困难老人。 老年社区工作方案的服务类型:

1、居家服务;

2、社区中心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3、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

★★老年人社区工作基本的原则: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与整合。

六、老年人社区照顾(社区照顾正在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 在社区照顾:强调场域,

由社区照顾:由社区资源提供的服务,如志愿者 对社区照顾:

★养老机构的类型:老年公寓(不需要任何生活协助的老年人服务机构);临终关怀机构(需要尝试护理的老人的服务机构)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的需要和问题

妇女的需要:

1、妇女生命权得到保障的需要(新增);

2、女生生殖健康的需要;

3、保障妇女权益和发展的需要;

4、建立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妇女面临的问题:

1、婚姻与家庭;

2、针对妇女的暴力;

3、生殖健康;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的问题;

5、就业;

6、贫困女性化;

7、参政(妇女参政率高低是衡量妇女政治地位的最重要的指标)

★四多四少:副职多,正职少;基层多,高层少;虚职多,实职少;辅助岗位多,核心岗位少。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3、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4、强调“个人的即政治的”;

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直接目标:

1、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

2、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

3、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中间目标:

1、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

2、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

自我认同;

3、建立妇女支持小组,减少成员孤独感。

最终目标:

1、重新建构权力关系;

2、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3、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三)、 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主要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化、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等。

社工应做的服务:建立支持小组;帮助获得合法权益和社会基本保障。

(四)、针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

为流动妇女的服务:针对她们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鼓励她们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促进其与本地居民的融合;对她们进行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途径;给她们的孩子开办各种夏令营、亲子班及课外辅导班,缓解她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压力。

为留守妇女的服务: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创造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其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少她们的压力和困难。

(五)、推动妇女参政的工作:

1、妇女参政包括权力参与(即妇女进入国家及社会事务的各个管理阶层,进行决策与公共管理)、民主参与(表现为妇女作为主要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等权利);

2、倡导保障妇女参政的立法;

3、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在妇女社会工作中,应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方法时,一定要加入性别视角,遵循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

(一)、性别需求分析

摩塞把妇女的需求分为: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改善妇女的生活条件,不挑战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和两性权利关系,如妇女需要食物、健康、就业等)

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挑战传统分工模式和两性权利格 局,如获得发言权、参与和管理社区事务、享受更高教育等)。

(二)、妇女增能的方法

★ 妇女增能的主要方法:

1、透明化;

2、鼓励和肯定;

3、权力分析;

4、意识醒觉;

5、倡导政策改变。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从专业化走向职业化)

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 2006年12月,联合国颁布了第一个全面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件——《残疾人权利公约》。 我国的助残日是: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包括:康复权(是残疾人“独立生活”的重要保证);教育权(是实现其就业和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劳动权(是社会参与的最重要方面);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供养和公共服务等内容);环境友好权。

(一)、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经济困难;

2、住房困难;

3、医疗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在心理上产生压力感,残疾人“污名化”导致其产生孤 独感、焦虑感和无奈感

3、社会交往的困难:参与机会的缺乏,导致残疾人封闭的生活方式,连婚姻 恋爱都受到影响。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含: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积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一)、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有:

1、教育康复(是指狭义上的残疾人特殊教育。包括了对残疾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残疾父母或监护人、家属给予缓解压力和提升照顾者的康复技巧;提升服务于残疾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职业康复(流程是: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指导);

3、社区康复(我国初步建立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等;二级预防是指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三级预防是指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通过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矩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

★★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社区康复中扮演着:个案管理者、连接资源者、服务提供者等多种角色。 ★★

(二)、社区康复的原则:

1、社会化(多部门、多组织、多种人员共同参与);

2、低成本、广覆盖(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就近就地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3、因地制宜(从社区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服务);

4、因陋就简(尤其广大农村,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而自制康复训练器械);

5、因势利导(提高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如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为残疾人服务,利用社区资源及志愿者开展工作等);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三因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新增)

1、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

2、残疾人就业场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福利企业(就业能力较强的)和庇护工场(属于过渡性就业场所,就业能力较弱的残疾人)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服务对象的特点(新增):

1、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2、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3、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4、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核心)。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一)、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亲友)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一定要写判决前的调查报告)

★★判决前的调查报告包括:

1、犯罪事实的记录;

2、前科;

3、本人的生活史(记载家庭、受教育、工作经历、身体状况、财产状况、宗教等)。

2、针对服务对象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主要针对这些陷入困境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提供帮助:

1、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如申请社会救济、帮助寻找暂时性工作等;

2、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照料生活,如寻找替代家庭或收养机构、与学校老师联系以关注学业等;

3、因事件发生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

1、协助服刑对象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帮助对象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务对象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务对象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2、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知识与能力提升);

3、帮助服务对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其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帮助其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其构建支持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保持良好品行;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命令;接受矫正社会工作者辅导;及时汇报工作、生活的居住状况,不以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就业;帮助接受教育;做好基本生活救助;落实社会保险)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新增)

1、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建立戒毒人员档案;定期不定期对戒毒人员进行个案辅导或家访;与相关部门合作,为戒毒人员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社会交往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通过小组活动或班会等形式,对中小学校学生、老师

和家长进行禁毒宣传教育;跟进学校和社区中滥用药物和毒品的青少年,为其提供个案辅导和家庭辅导;在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发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禁毒工作。)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一、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

1、优待(国家、社会对优抚对象在政治上、经济上优先优厚待遇,包括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

2、抚恤(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主要包括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

3、安置(指对特定对象或生产、生活有困难者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包括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退休士官、退休志愿兵、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等)

★★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分类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属于医务社会工作的范畴。

服务对象:伤病残军人、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患严重精神病的复员退伍军人。 需求:治疗康复、基本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 介入层面:危机干预

★★

2、光荣院社会工作,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

服务对象: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烈士的遗属、因公牺牲军人的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进入老年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赡养人、抚养人无能力的

需求:疏于照顾、药物滥用与依赖、性与亲密关系、婚姻家庭需要 介入层面:人生回顾和哀伤辅导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会重新融入社区。 服务对象: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

需求:就业保障、适应新生活、发掘支持网络、加强沟通 介入层面:社会再适应

4、军休社会工作,

服务对象: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离退休干部。

需求:军队情结的需要、健康维护、社会尊重、多元养老、社会参与 介入层面: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二)、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参与入院时评估;协助处理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对病情或医疗程序的了解与适应;手术或特别治疗之前及之后的心理辅导;纠正不当行为;增进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对遭遇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服务对象进行危机介入)

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解释医院的有关规定;帮助服务对象善于运用医院的设备)

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提供相关的医疗资讯;协助及联络医疗团队的各专业同人;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运用有关的社会资源;提供相关的医疗及福利的电话咨询;个案处理及转介;疏导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出院及跟进服务(与医护人员一起商讨病情,;教导家庭照顾服务对象;协助家庭与服务对象一起设计跟进及检讨方案;运用居家照顾及社会康复护理等公营或志愿者服务)

5、其他方面(研究工作,提供医院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检讨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运作过程;评估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发展教育、支援、自助及治疗等个案、小组、社区服务;协调及促进医疗团队成员的支援网络;参与社区健康计划的有关活动;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服务进行专业方面的推进和督导;参与医院内有关活动的策划;协调社会资源,整合社会网络。) ★★★特别内容:

1、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包括常规社会工作服务)

2、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与康复社会工作(或残疾人社会工作)紧密相关

3、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属于精神病理社会工作,它是最深入的社会工作治疗的一种。

(三)、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主要内容:(做好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协助服务对象适应光荣院的新生活;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心理辅导;通过策划、组织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力所能及的院舍活动;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死亡;利用社区或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促进深受其害院专业服务的发展;影响社会及环境的决策;其他)

★★★特别内容:

1、疏于照顾:强迫进餐、洗澡、就寝等;隔离;贴标签(3种隐避性疏于照顾)

2、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服用违禁药物;滥用处方药,依赖处方药是一个隐性过程)

3、性与亲密关系的处理(社工应该组织尽可能多的社交联谊活动,满足老人对归属与爱的需要)

(四)、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

★★★实现“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主要内容:

1、接收安置前(收集、分析列入交接计划的军体干部资料,做好待移交军休干部需求的预评估和问题的预诊断;协助待移交军休干部了解移交地方后的相关政策)

2、接收安置中(协调移交部队解决遗留问题;审核军休干部档案;利用上门家访机会,

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工作;做好群体性的政策解答和心理疏导;协调熟读军休干部办理医疗、落户、组织关系、档案移交等方面手续)

3、接收安置后(引导军休干部进行平民化角色转换;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

待遇和生活待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推进军休社区建设;协助开办老年大学;做好高危军休干部的临终关怀工作;培训工作人员;推动志愿服务;协助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各种不同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存在的共性:

1、认知和情绪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无奈

2、精神问题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3、危机干预——有限的时间内(1-6周)最好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4、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小组 ★危机介入的方案制定:

限定目标尤为重要,可使用SMART方法,即具体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现实性、时间性 ★人生回顾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善于“积极倾听”,过程包括:

1、邀请(借助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和声音,表明正准备听服务对象说话)

2、聆听(当服务对象回应你的问话时,社工可以借助观察、鼓励等方式予以接收并回应)

3、回应(在服务对象倾诉过程中,可以用“嗯、对、没错”等证据词予以口头跟随或点头、握手等方式予以肯定)

在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时,干预的技巧包括:

1、认知重构;

2、放松技巧;

3、社交技能训练;

4、问题解决技巧;

5、系统脱敏;

6、模仿和角色扮演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的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救急难(不救不活,不救难活);托底线(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可持续(助人自助,能力提升与建设)。

★★★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马斯洛):生理需求(最基本最迫切);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社交需求(就是爱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外部环境尊重,如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让孩子有参与社会的成就感);自我实现需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最突出的特点)

(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识别;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

(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

(四)、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即奖、贷、助、补、减);心理能力建设

(五)、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

(六)、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危机干预;外展服务(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

(七)、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协助安置受灾人员;及时开展危机干预;修复社会支持系统;社区重建与发展

一、评估

(一)、评估的主要特点:

1、保持连续性;

2、救助对象的参与;

3、动态推进,全面了解;

4、合理利用知识和经验

★★

(二)、如何获得评估信息:

1、直接询问;

2、家庭探访;

3、观察身体语言;

4、使用量表(社工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如人际关系量表、婚姻满意度量表、个人问题清单等)

(三)、评估的重点:

1、服务对象关注什么、问题是什么;

2、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3、服务对象的健康或安全问题的迫切性如何;

4、服务对象发生问题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

5、问题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及服务对象的反应;

6、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资源

二、危机干预

★人们遭遇危机后的反应:

1、初始和紧张和惊吓;

2、个人或家庭出现严重的紧张情绪;

3、个人或家庭采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并观察这些策略是否有效。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包括3个部分:

1、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

2、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

3、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家庭的定义:

1、是依靠血缘、婚姻或法律连接起来的一群人;

2、是家庭成员拥有共同分享的历史和未来;

3、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深厚的情感联系。

★★★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单亲家庭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

3、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

4、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

★ 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分为8个阶段:

1、家庭组成阶段;

2、学前子女家庭阶段;

3、学龄子女家庭阶段;

4、青少年家庭阶段;

5、子女独立家庭阶段;

6、家庭调整阶段;

7、中年夫妇家庭阶段;

8、老年人家庭阶段

二、生态系统理论

1、微观系统(家庭就是微观系统,是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生活场所)

2、中观系统(个从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儿童就是家庭和学校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中观系统)

3、外部系统(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如家庭所在的社区就是这样的系统,成员不一定直接参与社区的活动,但无法摆脱社区的影响)

4、宏观系统(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通过以上三个系统而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反映社会的道德标准)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首先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鼓励父母在孩子做出适当的行为时给予奖励,做出不当行为则给予处罚)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婚姻辅导;

2、家庭暴力的干预 ★★★改善亲子关系服务的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纵向关系,而改善夫妻关系服务的重点则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横向关系。

四、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庭处境化;

2、家庭成员增能;

3、家庭个别化;

4、家庭成员需求满足(目前需要+长远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预防问题的需要)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接触阶段、开始阶段、介入阶段、结束阶段)

★★★介入阶段中,主要承担的角色包括:

1、支持者(认识和调动受助家庭成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与其建立积极、信任的合作关系);

2、教育者(把受助家庭成员面临的困难视为某些生活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并向其讲授有关的知识和提供必要的技能训练)

3、咨询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面临的困难,以便做出准确判断)

4、使能者(为成员提供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信息,增强受助家庭成员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资源的调动者(是在家庭服务中经常扮演的角色,它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和扩展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家庭结构图(是评估的工具)□表示男性;○表示女性;——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

绘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2、同辈关系中,年长在左、年幼在右;

3、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四)、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1、观察技巧

2、聚焦技巧(是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收窄注意的焦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以便对问题做深入的探索,保证服务介入活动的效率)

3、再标签技巧(帮助成员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从而促使受助家庭成员产生新的、积极的行为)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主要直接服务对象,尤其是“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兼顾服务于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学校和社区环境等。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网络性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

1、与德育的关系(要重视在实践中预防学校社会工作的“德育化”);

2、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学校社会工作注重学生与学校环境的互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自身的作用)

3、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学校社会工作需要与班主任紧密合作);

4、与生活管理的关系(要与生活管理老师互相配合来完成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1、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促进学生价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一、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关系

★★学校社工协助学生了解3种不同的性格特点:

1、“好斗型”

性格特征:眼神凌厉,说话大声而耿直,容易责怪别人,常常希望在辩论中获胜,并先顾及自己的需要

人际关系:人与人相处时会使别人感到不被尊重

2、“被动型”

性格特征:与别人很少有眼神接触,说话声量弱小,迟疑、自责、退缩,期望别人明白自己在想什么

人际关系:虽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

3、“决断关心型”

性格特征:真正知道自己的权利,同时也会着重而不侵犯别人的权利,以温和的声音和眼神与人接触,愿意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以尊重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

人际关系:能与别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受到别人的爱戴,同时也能照顾自己和别人的需要。

(二)、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

(三)、增强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

(★较重要)协助学生满足其情绪觉察、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需要方面,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情绪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白一切情绪都是与生俱来的,并通过设计情景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不同情绪。

2、培养学生分辨个人情绪的能力,认识不同的情绪表达方法,透过分享和体会恰当表达个人情绪。

3、提高学生辨识别人感受和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情绪,明白与人相处时互相谅解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认识情绪问题的形成及其影响,探讨情绪与生理反应的互动关系,了解情绪问题的本质,体验以呼吸松弛法、静坐放松法、肌肉放松训练等策略来舒缓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给身体带来的影响。

5、引导学生以正面想法去面对负面情绪,学习“转换想法”的3个步骤:分辨与判断是否存有非理性想法,依据是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实,是否造成困扰;是对非理性想法进行驳斥,既能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逻辑性驳斥,又能以事实为证据做实证性驳斥;重建合理想法,驳斥非理性想法之后,需重建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用证据去分析或推论的理性想法。

(四)、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包含3个元素:认知结构;认知过程;外显行为。

(五)、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

(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分辨是非的能力涉及两个主要概念:

1、利他主义;

2、道德判断的发展

(七)、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抗逆力有关)

★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过程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表现。

★自我效能感受五种因素影响:

1、个人的成功经验;

2、从他人的成功经验而得到鼓舞;

3、想象成功的经验;

4、旁人的观点和意见;

5、身体情绪状态。

★订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要遵循SMART原则:具体的、有意义的、可做到的、实际的、适时的。

(八)、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

具体的工作内容:

1、协助学习社会规范;

2、协助学习社会文化;

3、协助学习承担社会责任;

4、协助学习社会角色行为;

5、协助学生分辨是非能力;

6、培养道德感;

7、培养分析能力。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

(一)、抗逆力理论和方法(必考项)

抗逆力是优势视角基本信念中重要的一部分。抗逆力也是个人具有的特质或能力,它使个人身处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抗逆力是一种适应能力。

★抗逆力的表现形式:常规(亲社会)和非常规(反社会)两种形式。

★抗逆力的构成要素:

1、外部支持因素(我有什么资源 I have„„)

2、内在优势因素(我自己有什么I am„„)

3、效能因素(我能做什么I can„„)

★★★培养学生抗逆力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1、促进亲社会联结(组织学生活动;吸引父母参与学校工作;促进师生沟通);

2、建立清楚一致的行为和规范(明确是非界限,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好行为做事的分寸和尺度,是避免问题行为的关键措施)

3、教授生活技能(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与人合作、冲突解决方法、抵制、决策、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决定、压力管理等)

4、提供关怀与支持(关怀与支持是抗逆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强调合作,淡化竞争)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二)、个案管理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影响学生的社会生态系统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等。 适用对象:有特殊需要的、处境不利的学生,主要包括学业困境、人际关系困境、家庭生活困境、心理困境及有特殊行为问题的学生。 ★★ 个案管理过程:

1、识别服务对象(4种途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转介;同辈推介;服务对象或家庭主要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发现并介入)

2、对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

3、评估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4、进行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的对接;

5、监管服务的传送;

6、评估。

个案管理者的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

★★小组工作的过程:

1、考察与预估阶段(按需开展和自愿原则);

2、制订计划阶段;

3、实施计划阶段(4个时期:前期;形成期;协商期;成熟期)

4、评估与调整计划阶段;

5、再评估阶段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一、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公共服务(居委会的工作)

1、社区就业服务。(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2、社区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养老、文化教育、健康服务、再就业、婚姻];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康复服务、安置服务、生活服务];为优抚对象提供的福利服务[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就医等日常生活困难、开展军民联谊活动];为青少年提供的福利服务[生活照顾服务、校外教育、失足青年的帮教服务];为贫困者提供的福利服务[帮助再就业、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其他社会救助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 ★★

3、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实施有两个取向:

1、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

2、社区工作本位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内容有:

◎从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看:

1、补偿式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课程补偿社区居民没有接受的正规教育的知识空间,通常采取非正规的教育方式,主要针对服务的中下阶层群体,重点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结构、投诉途径、公民权益等知识,改善他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知识欠缺。

2、控制式教育,通过宣传教育,重点控制不守公德和秩序的行为,这种教育以阻止性为主。如乱扔垃圾、强过马路、公共场所吸烟等。

3、发展式教育,着重于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挖掘居民在知识、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个人潜能和积极性,协助基层社区居民建立自信和自尊。

◎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角度看:

1、家庭生活教育;

2、公民教育(这方面社区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

3、成人教育(以因各种原因失学或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士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如下岗工人职业技能训练、老年大学课程等);

4、健康教育(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向居民提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

4、社区治安(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狭义指管辖本地区治安工作的公安机构及派出所;广义包括与治安的城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单位保卫部门、物业管理公司及社区居民等。

主要工作内容:

1、宣传教育工作;

2、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3、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

4、向政府及公安机关反映社区治安动态,提出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5、流动人口服务(新增)

主要工作内容:

1、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服务(如成立“社区青年汇”、交友联谊、文体娱乐、法律服务等);

2、流动儿童服务(开展居家安全教育、亲子沟通教育、人际关系成长、学业辅导等);

3、协助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药具发放、生殖健康宣传等)

(二)、社区志愿服务(新增)

主要工作内容:

1、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2、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3、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4、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新增)

(一)、农村社区建设。

1、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

2、提升农民素质能力;

3、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

(二)、农村扶贫开发。

1、执行国家扶贫开发相关政策;

2、在一些地区开展促进农村生计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如小额信贷项目等。

(三)、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成长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行为偏差的矫治服务;社区托管服务);

2、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老人合法权

第15 / 19页

益保障服务;老人文化娱乐活动);

3、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服务(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文化娱乐服务)

三、社区分析

(一)、社区类型分析

商品住宅区、单位型社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老旧小区。

(二)、社区问题分析

1、共同性问题的分析(整个社区层面,带有明显的“集体性”)

2、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包括社区中的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残疾人、失业者、低收入者等群体) ★★★

(三)、社区需求分析(布雷德绍1972年提出的)

1、感觉性需求(指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

2、表达性需求(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如申请服务、排除等候服务等)

3、规范性需求(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求)

4、比较性需求(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

四、社区服务(活动)方案执行

★★服务或活动阶段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预算管理(本着节约和“量人为出”的原则进行管理);

2、时间进度管理;

3、服务品质管理;

4、士气激励和提升(主要目的是增强成就感,具体方法是通过口头表扬、墙报表扬等) ★★结束阶段主要应处理的工作有:

1、经费报销;

2、服务资料及时归档;

3、对专业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

4、对服务(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包括对服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五、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资源连接

★★★社区资源的连接方式:

1、资源整合(通过整合既有资源和争取更多资源,形成功能上的互补与互赖来达到共同的目标,包括社区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过程,如场地设施、联合决策和行动等)

2、资源共享(指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但种类不同,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各自获得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一个社区出场地,一个社区找授课老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计划)

3、资源流通(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社会工作者根据资源的不同特征,配置资源,采取组织、培训、咨询、合作等不同方法进行弹性使用,以保障资源能够被有效地协调和使用,如社区居民骨干、幸存者、居民等都是人力资源,应通过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方式来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开展各种社区服务)

(二)、推动居民的参与

★★社区参与的层次:告知(最低层次的参与);咨询;协商;共同行动;社区居民自治(最高层次的参与形式)

从结果层面看,对决策结果完全没有影响的是“告知”;而对决策结果有全面影响的是“社区居民自治”。从过程层面看,不需要教育或能力,也不需要权力、责任和沟通的是“告知”,最需要教育或能力,也需要权力、责任和沟通的是“社区自治”。

★★★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新增):

1、参与价值。居民对参与社区事务通常有3种态度:

1、不关心(事不关已,已不劳心);

2、自责(认为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己无能);

3、无用感(认为自己参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

2、参与意愿。

3、参与能力。可能受到2个主要因素影响:

1、时间和金钱;

2、知识与技巧。 ★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策略:

1、促进社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肯定;

2、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

3、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

(三)、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社区支援网络建立的策略主要有:

1、个人网络;

2、志愿者联系网络;

3、互助网络;

4、邻里协助网络。

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16 / 19页

★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

1、诊断与评估;

2、咨询与辅导;

3、寻求与整合资源;

4、政策和服务倡导;

5、多专业协调与合作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

2、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

3、以病人为中心;

4、服务规范的专业化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观

包括:

1、隐私保护(如疾病咨询、病历记录等);

2、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对于服务对象决定治疗方案或放弃治疗时);

3、安乐死(我国目前没有相关明确法律规定);

4、药物或临床研究(必有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包括“知情同意书”,也必须通过相关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国内展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11项,包括(典型):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以流行病学的方法来认识社会问题对全人类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

2、专注于通过干预,强化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水平,尽量减少残疾的发生和院舍化的照顾。

3、由社区工作者与其他健康以及为专业人员合作,确保所有目标人群都能获取健康照顾和社会服务。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角色: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者和政策制定者。

二、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四种疾病具体看书,考点都比较容易理解)

★急诊室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必要性:

1、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

2、医疗团队及其成员的需要;

3、急诊管理的需要。

★急诊室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1、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整合社会资源,协助病患及其家属;对情绪做适当处理;帮助病人及其获取各种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

2、协助配合医护人员(详细了解病人的家庭病史、心理与情绪状态等信息,在医护人员需要是可以作为资料;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支持性服务);

3、协调急诊管理(将急诊室的工作状况、工作需要向医院管理层反映,提升急诊的服务质量;通过构建医患沟通良性渠道,获得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及时发现并预防急诊医疗纠纷)

★★★精神障碍除包括精神病外,还包括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1、个案工作;

2、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4、项目管理。

(二)、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1、个案管理;

2、小组工作

(三)、急诊室常用的社会工作方法

★★★急诊室社会工作需要处理的常见问题:

1、应激障碍症(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给人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导致的各种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为茫然、恐慌、愤怒等情绪反应)

2、心理——社会反应(急诊室复杂的环境和周围重病病人的影响也使病患及家属表现出不良情绪反应,很难自己走出焦虑)

3、哀伤(由于损失和丧失引起的情绪反应) ★★★急诊室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危机干预;

2、出院准备服务;

3、社会心理评估;

4、咨询服务;

四、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

(一)、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评估:

1、生理信息;

2、社会信息(包括家庭、社会支持、社会环境);

3、心理信息

(二)、社会工作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属个案工作,先帮助个人挖掘自身潜能,建立自尊,改变认知,再由他自己改变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8个步骤:

1、详细讲述问题行为;

2、收集数据;

3、设定目标;

4、行为介入;

5、家庭作业;

6、行为改变的强化;

7、

第17 / 19页

行为改变的认同;

8、防止故态复萌。 第十四章 企业社会工作(新增)

※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社区,企业社工是有物质帮助的,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相似 ★★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

1、争取职工的职业福利是企业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

2、协助监督企业落实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福利权益。(手段)

3、因地制宜开展和设计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是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

4、兼顾公共性、公益性与多方共赢的统一是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策略。 ★★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

1、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

2、为企业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3、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

4、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5、预防问题产生,保障社会和谐均衡稳定

6、促进能力发展,实现社会的持续创新

◎强资本弱劳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任务艰巨

★企业社会工作对象:

1、职工个体及职工家属;

2、职工群体;

3、企业整体或企业内的管理部门;

4、一个行业或一

个社区;

5、整体社会。

★★企业社会工作者的类型:

1、企业内的社会工作者(独立设置的社会工作部门;设在工会内的社会工作部;人力

资源部门工作的专职社会工作者)

2、社会组织中的企业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事务所;项目经费支持和项目过程监督的协 会、基金会等)

3、政府部门的企业社会工作者

4、工会等人民团体的企业社会工作者

5、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站中的企业社会工作者

★★★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咨询辅导者;

2、促进者(使能者);

3、联结者(中介、经纪人);

4、调解者;

5、

教育者、

6、协调者、

7、倡导者

★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1、职工福利服务;

2、职工职业生涯规划;

3、职工情绪管理;

4、职工素质提升;

5、职

业安全与健康;

6、职工休闲生活与服务;

7、职工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服务;

8、劳动关系协调;

9、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

10、困难群体关怀;

1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其核心是保护劳动 者合法权益,目标是为了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必须担负的利益相关方责任,如每年出具企业 社会责任报告等)

一、个案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

(一)、企业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分类:

1、一般信息咨询性问题(职工对企业的作业程序、劳动及社会保

障法规等不清楚,需要帮助);

2、人际交往和感情问题(交友圈狭窄,很难融入企业,恋爱问 题等);

3、家庭问题(婚姻关系失调,代际冲突,家庭暴力);

4、适应问题(工作适应不良, 生活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

5、情绪问题(因工作和生活引起的焦虑、紧张问 题,想家,工作引起的沮丧,处理失当的感情等);

6、资源提供与心理支持问题(下岗和失业 人员的再就业的心理与社会支持,工伤(亡)事故的补偿与危机干预等);

7、法律援助和权益 保护问题(包括工伤事故赔付,劳动保护与保险问题,工资拖欠与克扣等问题处理中的协助) ★个案服务对象来源:厂医转介的职工、管理部门工作员发现并介绍的职工、职工亲友介绍的职工、社会工作者主动

发现的职工、自己主动寻求帮助的职工等

二、小组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比较多用到)

(一)、企业社会工作中小组对象和内容

对职工:协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增加生活乐趣,解决心理困扰,学习社会交往技巧,适应劳资关系,促

进劳工福利,改善工作环境等

对管理人员:促进管理与领导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职工心理动力,协调劳资关系,寻求合理有效的生产方式

第18 / 19页

★★企业中小组的类型:

1、兴趣、娱乐小组(比较常见,目标是丰富职工的休闲生活,增加职工生活乐趣);

2、成

长小组(目的是让职工有了解或改变他们对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觉、行为的机会,通过小组 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洞察自己的问题,促进个人成长);

3、支持小组(目标是协助成 员应对充满压力的生活事件,并恢复原有的应对能力,加强组员间的沟通及互相帮助,达到互 相支持的目的);

4、教育小组(目标是帮助组员学习新的知识与技巧,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 重视组员间的互助,从而达到技能的提升);

5、治疗小组(目标是协助成员改变他们的行为, 改善个人问题,治疗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创伤,重塑其人格,开发其潜能,从而达到问题解 决)

第四篇:企业培训师面试题目与参考回答要点

1 为什么职业培训要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员的竞争力。

2 什么是职业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

3 课程开发工作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实施培训项目是实现职业培训的手段,而开发课程则是实施培训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课程开发是实现职业培训的具体手段和实现形式。

4 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

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提高需求调查的准确性。

5 请谈谈应该如何开展岗位培训(OJT)

按照及时性、针对性原则进行。

6 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

互为促进。

7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

8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开发培训项目。

P30 1.搜集信息,把握趋势;2.发现问题,提出设想;3.识别机遇与需求,提出项目方案;4.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出决策。

9 谈谈你所理解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0 为什么职业培训要尊重成人教育的基本规律。

培训对象决定培训的选择方式,成人培训的特点是速成、目的性强,要求实用与可操作。 11 谈谈成人培训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学、训练、指导、督导

12 预测工作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预测有前瞻性,保证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13 体验式培训对企业培训发展的作用

体验式培训如拓展训练、情景模拟等有参与感,能够提高培训效果。

14 造成培训工作效果差的原因是什么?

需求预测、项目定位、课程内容、教材质量、讲师质量、学员、实施时间、地点等都可能使培训工作

效果差。

15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培训师?

培训师资格要求。

16 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教材。

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内容,选择更合适的开发方法,组织更有效的实施步骤。

17 提高员工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培训(案例说明,比如2004年美国培训收益是1:24)

18 请谈谈职业培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针对性强、实用性、可操作性。

19 谈谈为什么要在企业员工中提倡终身学习。

市场竞争、社会环境、自我发展等都会要求终身学习。

20 请分析一下成人学员惧怕考试的原因。

学习时间、记忆力下降等。可以延伸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来说明。

21 企业培训工作者为什么要掌握现代培训技术和手段?

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刺激学员记忆,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

22 为什么说“培训是企业生产的第一工序”?

员工进入企业遵循“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入职”原则。

23 谈谈“互动式”教学的优势。

传统讲授式教学只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灵活性。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员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的要点和使用方式。

24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职业培训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促进培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5 决定职业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教师、教材、教学组织。

26 你认为国家应如何管理企业培训工作。

政策支持,不断完善。

27 培训项目开发和企业生产发展具有什么关系?

保障、促进的作用,

28 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的关系?

课程指导教材,教材落实课程。

29 企业培训师为什么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

指导我们有序、有效的工作。

30 培训和就业的关系如何?

促进、提高作用。

31 如何制定一个好的培训评价方案?

制定培训评价方案的方法。

32 岗位职务描述对培训工作有哪些促进作用?

职务描述能够定位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33 为什么要通过人才培养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

34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人才的认识。

传统人才观注重学历、资历、地位;现代人才观注重能力、业绩。

35 职业培训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结构优化、能力素质提高。

36 从企业培训的角度谈一谈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

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手段,通过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训是人才增值的过程,通过人才增值实现企业增值。

37 谈谈企业培训师和教师的关系。

两者都传播知识。教师执行已经定好的教学大纲,培训师除具有教师的职能外还有开发的职能。 38 你认为国家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

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改善目前高技术人才大量缺口的状况,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39 你认为什么是企业中的高技能员工?

达到中、高级技师要求的技术员工。

40 培训只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吗?为什么?

不只是,培训具有前瞻性。

41 谈谈你参加这次培训的主要感受?

自由回答。

42 国家应该怎样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完善政策法规。

43 职业培训教材应该具有什么主要特点?

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44 培训工作应该如何创新?

观念、知识、技能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45 企业培训工作如何创新?

观念、知识、技能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46 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员工能否成为企业培训师?

不一定,培训师同时是教师、教练、督导,要具有教师的能力,也要有培训的能力。

47 请你谈一谈企业班组长(拉长)和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员工的关系。

行政角度:班组长管理技能员工,但要多听取高技能员工的合理建议;

技术角度:高技能员工有决定权,但是要服从管理。两者互相支持、互相补充。

48 在职业培训过程中,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应如何有效合作?

企业在运作中都遵循资源配置最佳化,所以,非常专业的培训交给培训机构来做,非专业或一般知识的培训由公司自己来做。

49 第三产业的企业发展需要高技能员工吗?为什么?

汽车服务业、酒店等都需要很多高技能员工。

50 在数字化、信息化社会里,高技能员工的技能如何体现?

强化了高技能员工的作用,比如利用数控机床提高加工精度,利用电子照排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电子控制系统提高集装箱吊车装卸效率等。还可以延伸高技能员工的作用范围,比如互联网即时视频语音通讯等手段打破了地域限制,使高技能员工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作用。

51 你认为国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事业?

完善培训政策、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市场行为等。

5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知识更多来源于学校的讲授,技能更多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

知识是技能开发的基础,技能检验知识,是知识更新的重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53 你认为企业班组长(拉长)培训应如何开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班组长除具备必要的技能之外,还有管理、安全、质量、成本控制等职能。

53 为什么将企业培训师又称为培训工程师?

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有规划的、需要设计开发工作;培训是岗位人员心智改造的一项系统工程。

第五篇:高级企业培训师知识要点分类汇总4页

原则

1.职业培训教学活动原则4: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教与学互动/突出实践

2.岗位职务描述的基本原则5:实用性、专家行为性、个性化、科学操作、动态管理。

3.培训项目开发基础性工作原则3: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

4.培训项目开发应遵循的原则6:服务性、针对性、时效性、适时性、可行性、系统性。

5.培训课程开发的原则5:一致性、系统性、技能性、操作性、针对性。

6.确立培训课程体系的原则6:目的性、实践性、超前性、多元性、基础性、灵活性。

7.培训教材开发信息搜集工作的基本原则4:与培训目标相符、实事求是、系统性、经济实用。

8.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组织原则3:统筹计划、三落实(即人员落实,任务落实,经费及保障条件落实)、协调配合原则。

9.培训教材开发与选用的原则7:与培训目标相适相符、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实用、系统性、教材形式多样性、新颖性、开放性。

10.教材编辑的基本原则4:针对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创新性与新颖性、反应最新科技成果

11.企业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系统综合、针对性、最优化(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12.企业培训的教学原则6: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原则(成人学员特殊性:经验丰富性、知识缺乏;记忆力差、能力强;要求尊重、求知性差;生活压力较大等等)、遵守企业培训发展规律原则(即坚持技能教学为主操作训练为重的原则)、教学互动原则、个性化原则、现场和现实教学原则、激发兴趣和创造性学习的原则。

13.备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6:教学内容为目的服务;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线;把握教学内容和进度;发挥育人作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环境与气氛要为提高效果服务;提倡集体备课

14.培训评估的主要原则5:社会需求、方向性、客观性、指导性、系统性。

15.确定评估标准的原则4:以培训目标为基础、与培训计划相匹配、具体和可操作性、有可信度

16.开展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4:预防性;协作性;全程控制、全员参与。

17.培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6:需求至上/经济性/管理标准便于评价/科学规范、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简单易行/动态渐进、持续改进。

步骤

1.岗位职务描述的基本步骤(4):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分析阶段(也称为核心阶段4完成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形成文件)。

2.培训项目开发的步骤(5):搜集信息,把握趋势;发现问题,提出设想(起点);识别机遇与需求,给出项目提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开发计划。

3.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步骤(5):公布培训计划;培训资源的组织、准备进行培训动员工作;了解特殊求;强调培训纪律。

4.搜集培训课程相关信息的步骤(4):1明确课程开发的依据2制定工作计划3搜集相关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积累、记载)4对工作进程分析总结

5.开发培训课程的步骤(4):分析需求,选准课题;选定安排课程内容与形式;预期的课程;课程的论修改与试用;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反馈。

6.分析需求,选准课题的步骤(4):1分析企业规范化岗位培训的需求,选准课题2分析企业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的迫切需求,选准课3预测企业进入市场的潜在需求,选准课题 4分析企业人员素质需求,选准课题

7培训评估标准的制定的步骤:1确定评估指标2构建指标体系3设立指标等级;确定权重系数;进行试评。 环节

1.岗位职务描述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11):1确定分析对象2成立工作组3制订具体计划4搜集有关资料文件5制订

1 /

4分析图标6对分析人员培训7划分工作小组8填写各种表格9表格审核10打印、上报11制成档案。

2.寻找决定培训项目开发关键环节的方法(3):1掌握寻找特定岗位能力要求的关键要素(岗位规范书说明书、企业新情况、组织环境变化、领导要求)2掌握寻找特定岗位员工素质差距的方法3抓住主要问题

3.组织教学活动的几个环节(5):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后练

关系

1.岗位职务描述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1岗位职务描述展示了岗位的相关物质条件,也对人们从事该岗位的技术水平、以及需要履行的岗位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等于为培训需求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做了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2岗位职务描述本身也具有培训大纲的作用。3可以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益。推行岗位职务描述培训大纲法,消除了培训与岗位脱节的弊端,提升了岗位训的质量和效果。

2.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1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项目决定/支配/引领课程)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课程丰富项目/增强培训的亮点/匡正偏颇)

3.教学大纲与课程开发的关系:1开发是大纲依据和前提2大纲为实施课程提供具体行动方案3两者相辅相成

4.课程教学大纲与项目实施计划的关系:1实施计划是培训大纲的原始依据2大纲能促进项目实施计划落到实处3大纲能够丰富和完善项目实施计划

5.培训质量管理与评估的关系:1评估是进行质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验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为改进其工作提供必须和可靠的依据。但评估侧重事后检查和评价,属于事后控制2质管是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质管好比“工程监理”监视每个建设环节,评估好比“质量监督站”评价工程质量好与差的程度。

依据

1.制定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基本依据(6):企业发展(基础、根本);中、长期培训计划;培训需求预测(直接、主要);组织优先权(动态原则);培训素材基础台帐;培训项目报告书。

2.培训教材的选用于开发依据(5):依据岗位培训目标;依据培训层次;依据行业标准规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据国际职业资格标准。

3.课程决策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劳动力市场、接受培训服务单位的需求、学员的具体情况、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外部环境)

作用

1.岗位职务描述的作用(6):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双向选择的依据;组织内部用人的标准;培训大纲的功能;绩效评估的尺度。

2.培训对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5):道德、思想的熏陶;行为改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邓小平文选》: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3.培训评估工作的作用(4):信息反馈与调节;目标导性;指导与促进;鉴定与考核。

4.培训质量管理的作用(4):发挥培训工作指南作用;可更有效落实培训责任;有助于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渠道

1.搜集培训课程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措施(4):1研究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科研一线3了解国内、外同类企业的信息4建立培训课程开发信息网络,网上搜集。

2.信息收集的渠道9:1国家、行业和相关培训的政策法规;2岗位培训的规范化要求;3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岗位、新工种、新技术的需求;4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的需求;5预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潜在需求6提高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7受训人思想、知识、能力状况;8实施课程所需的师资、设备、器材、图书资料情况9国内外行业内外课程体系的有关最新动态。

区别

1.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5:在目标/注重实效性同。要素和要求要素和要求要素和要求要素和要求:1.职业的五大要素职业的五大要素职业的五大要素职业的五大要素:名称,工作,资格和

2.职业发展的六大要素:人员、信息、时间、资金、商品与服

3.员工素质分析要素:个体素质(个性、人格,学历、资格,层次结构特点,智能结构和心理素质,胜任工作情况

4.职业培训课程构成要素:课程框架、宗旨目标、内容、选择

5.课程开发基本要求:1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人员,2研究分析类,4确立课程开发方向。

6.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要求:与培训目标一致,与课程目标一

7.讲师选拔使用基本要求:1明确队伍思想,加强规划,有目择那些素质高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做培训讲师,3深入宣传培志之士和专长人士加盟。4多渠道,多方法选拔和使用。5解

8.培训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总体性,客观性,准确性,适时

9.培训项目的构成要素:项目名称,培训需求预测,项目系统

10.培训实施计划的13个构成要素:目的,目标,对象及类型方法,教师,考评方式,经费投入,效益效果预期。

11.培训项目实施计划书14个要素:目的,目标,对象及内容考核方式方法,场所,设备,费用,预计效果。

12.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基本要素:设定课程成体系目标,内容

13.培训工作流程的构成要素:标准化的培训流程,程序化的分工。

特征和特点

1.岗位的特点:类别性、层次性、变化性、可测性、经济

2.职业的三大特性:社会性、经济性、技能性

3.人员要素的四个特征:首位性、能动性、创新性、高增长性

4.培训项目的7个特征:对象特定性、目标性、一次性和单件性、系统性和周期性、广泛性、时限性、资金限制和效益性

5.职业培训课程的特征:目标对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设计对技能训练的比例界定、理论服从技能的不定性,经济性和实效性、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

6.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突出实践

7.企业培训教学的特点:实践性、培养目标的确定性,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和生产结合

8.培训开发的特征: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以操作目标体系为框架、以满足共性和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动态化灵活性的特征

9.教学设计的特点:目的建立在系统内外环境的分析上,目标用可观察术语描述,计划开发传递以系统论为基础,研究重点是教学计划、方法和媒体选择,教学评价是设计修改的一部分

方法

1.岗位职务描述信息搜集常用的方法6种:①观察法②问卷调查法③面谈法④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⑤功能性工作写实法⑥关键事件法

2.搜集培训项目开发辅助信息的常用方法:①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台帐获取信息。②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③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获取的总结材④通过参加企业的有关活动获得信⑤通过召开座谈会、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

3.培训素材基础台帐的建立方法:①“拿来”法:就是把有关培训书籍或教材中的台帐详表,或其它对口企业、本行业兄弟单位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基础台帐模式搬来为我所用。②改造法:已有台帐模式进行修改、完善,以保持台帐的动态优化。③独创法:凭借自己的经验、创意并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自行设计基础台帐,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4.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①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其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②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借鉴职业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③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

5.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主要方法:①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②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顺序③了解培训课程

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④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

6.企业培训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一、直接传授式培训

二、参与式培训方法,也称互动式培训:①案例研究②角色扮演③模拟训练④头脑风暴法⑤参观访问⑥工作轮换⑦事物处理训练⑧会议

7.企业培训师的方法:

一、间接考察法:①考察企业培训师的个人阅历②考企业培训师对培训目标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直接考察法:①与其面谈②现场模拟教学

8.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技巧或方法:①控制程序和手段②控制规范和标准③控制主体和责任者④控制环境和文化

9.岗位分析报告撰写方法:①实录法:即按照岗位分析问卷的格式如实填写,按照问卷原有的格式形成报告。②再加工法:即将问卷的内容重新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撰写成报告

10.培训项目开发的主要方法:

一、从项目开发主体看①指令性开发:指令性开发是指企业决策层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指出企业运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责成培训部门从培训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提出培训的要求,由培训部门落实,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②自主性开发:自主性开发是指培训部门根据自身对企业运行现状的调查了解,主动进行培训需求的分析预测,开发相应的培训项目。③个体开发、部门开发和企业开发。

二、从项目开发内容看:①积累性开发②即时性开发③前瞻性开发

11.开发培训课程的方法:①选择移植法②能力中心法③※任务分析法:具体做法是按以下顺序逐步分解:岗位职责→任务→完成每项任务的操作步骤→完成每一操作步骤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12.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法:①分析培训课程体系的支持条件:培训机构设置、培训的组织网络、资配备、经费支持、培训设施、培训安排等组织和技术支持条件都是必的②分析课程目标、对象,拟定课程模块③起草培训课程体系框架文件④信息反馈和框架的修订、完善

13.培训教学大纲的方法5点: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遵循程序,分步实施③全面分析,深度开发④严格把关,保证质量⑤依据规范,写好大纲

14.培训教材的开发方法:①培训者自编自制教材②集体合编③补充或充实现有教材④借用现有素材⑤选用其它相关教材

15.教材的编辑方法5点:①讲授法教材编辑②多媒体教学法教材编辑③角色扮演法教材编辑④案例法教材编辑⑤成套系统培训法教材编辑

16.培训教材的选择方法6点:①就地取材法②照章实施法③移花接木法④拼接法⑤原汁原味法⑥案例收集法

17.编写教案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案的关键要素与内容:①模式设计。课时进程结构模式有:“传递——接受”模式、“示范——训练”模式“指导——发展”模式等。②导语设计。导语起到的作用:激发求知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情入境,诱发思想考,引起学员注意。③问题设计。必须把握教材内容的“教学点”,把思考题设计在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思想教学的“渗透点”、能力培养的“落实点”。④语言设计。准确精炼、易于理解,启发思想,激发思考。⑤结尾设计。结束语是一堂课的“压轴语”,起着归纳、概况、综合、定论和伏笔、应前呼后的作用。

二、掌握教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三、尝试编写教案的草稿

四、向老企业培训师学习

五、试讲

六、走上讲台后不断调整

18.培训评估的实施方法简介:

一、资料搜集阶段

二、具体评估方法①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估法②纵向与横向评估法③单项与全方位评估法④定性与定量评估法⑤个体评估和集体讨论评估

上一篇:七一建党节诗朗诵稿下一篇: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