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农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第一篇:城市型农业论文范文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建设探讨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从2003年到至今出台了八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备受关注。07年12月,长株潭正式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近三年以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本文将关注“两型农业”建设情况,主要通过对比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得出“两型农业”的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对于发展不足的地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两型农业;长株潭

在继2007批准长株潭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 2008年国务院又正式批准通过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 》长株潭城市群要完成“两型社会”的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视,在农业大省的背景下,长株潭地区的农业发展的示范作用相当的重要,对于推动整个湖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两型农业的内涵

对于两型农业的内涵,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在有关人士对《决定》的解读(2009)指出“两型农业”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生环保型技术,大力培养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匡远配(2010)基于联合生产理论对两型农业解释到,一是以节约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包括“九节一减”农业;二是以循环农业为中心的清洁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无害化农业等[2]。张亚杰(2010)在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中认为“两型”农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激励,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量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

学术界的各个学者对于“两型农业”的内涵的解释,使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的内涵不断拓展。只有深入理解了内涵才能从农业发展现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长株潭“两型农业”建设情况

(一) 农村生产与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湖南省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地区的经济也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两型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的居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的产业结构、粮食的单产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据湖南省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为11887元。2006年长株潭经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1.46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91.65元,增长12.3%。长株潭地区农民的纯收入11比06年增加了6905.54元,由此可以得出,“两型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二)农村社会发展现状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对于“两型农业”建设时期,在长株潭地区没有成为两型农业示范区的2009年机耕面积868.62千公顷,到了2011年增长到990.44千公顷,增长了15.29%,平均每年增长5.1%。对于水库的建设几乎不变,塘坝数量也不断的增加。由此可见在机械化方面、以及灌溉蓄水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水库等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欠缺。(表1)

2.农业机械拥有量分布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2009年与2012年长株潭地区的农机具的总量三市的分布状况,大中型拖拉机在该区增长了346台,3年平均下来每年只增长100多台。对于小型的手扶拖拉机数量减少了12911台,排灌机械减少了7705台。农机具的总体数量在减少,分配到每个每户家的数量微乎其微,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依靠农业技术的提高,对于农业技术的提高很大程度体现在农机具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机具的减少对于于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的发展相当的不利。

(三)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强,环境污染也不断加重。长株潭城市群重化工业则主要分布在湘江上游的湘潭、株洲两市,导致上游对下游污染严重。2009年与2005 年的数据相比,长沙的酸雨频率从48.7%升高到98.0%,株洲从50.3% 升高到83.8%,湘潭从62.3%下降到53.9%。2008年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农村的化肥施用量分别达到510 284吨、375002吨、396659吨, 分别是2007年的3148倍、3164倍、3163倍[9];增长速度是相当的快,对于生态恶化以后需要大量的费用来治理。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长株潭三市水土流失面积达5 85813 平方千米, 其中长沙2 71811km2 , 株洲2 17119km2,湘潭96813km2 。这样水土流失加剧了泥沙淤积,减少了库容量,减少蓄水量。环境问题突出将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效益而损害环境。

三、长株潭“两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2007年年末到目前为止,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示范区就、已经走过了近8个年头,发展中存在得的各种问题也不断的凸显,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长株潭“两型农业”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一)大农业组成部分发展不平衡,投资严重不足

各部分的发展不平衡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也影响农业的发展。在两型农业发展不断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重视协调好各方的发展,减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的投资比例很小,要想农业的发展步步向前,这就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不会动摇的,要想使基础稳固,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二)耕地资源与水资源匮乏,阻碍“两型农业”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耕地总量不断的下降。使得人均耕地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缺乏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需水量的农业。这样下去时势必会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促使经济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环境的恶化主要体现在,化肥农药的量成倍增加,酸雨量增加,土地与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规律,使得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些不足的地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四、解决对策

(一)促进农业各部分的和谐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构建和谐的两型社会做出贡献

因地制宜发展“两型农业”,正确选择具有“两型”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投资极少的问题,应该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鼓励工商资本、外商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政治责任感。创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扩展城市群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范围[5]。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10]。首先对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应加强农村水利、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湖南省洪涝旱灾严重,应加强水利设施的完善,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其次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二)节约用水,珍惜土地资源

1.从农业主体方面来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减少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学习各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从社会方面来说主要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应该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无污染或者是污染较少的工业,进一步加强工业节约意识。加强节水意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律。对工业布局进行全面规划,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尤其限制和调整湘江流域的重化工污染企业,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减少对于水资源以及耕地资源的污染。

3.对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不断的完善水资源法规,认真的贯彻各种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长株潭水资源节约应从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的角度出发,依法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6]。

(三)保护环境,为“两型农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污染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产品的有很大的毒害,进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工程, 扩大秸秆固化示范试点; 稳步发展替代能源, 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发展沼气工程等清洁能源的生产与利用。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 组织实施以红薯、甜高粱茎秆等为原料的非粮生物燃料示范工程,实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9], 化解资源稀缺的矛盾,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结束语

在简单了解了“两型农业”的深层内涵后,从各方面分析长株潭“两型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的不足,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对促进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进一步促使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示范区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湖南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的可持续。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EB /OL].http: / /www.gov.cn.2008;2009

[2] 匡远配.两型农业的概念与功能:基于联合生产理论的解释[J].求索,2010,(5):51-53

[3] 张亚杰.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6):21-22

[4] 农经队.2006年湖南农民纯收入稳定增长区域差距继续扩大[J].统计信息,2007,(18):1-3

[5] 匡远配,曾锐.长株潭建设“两型农业”的障碍因素分析[J].兰州学刊,2009(11):93-97

[6] 王红飞.长株潭水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4):10

作者:李振宇 刘纯阳

第二篇: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的融资思路

摘要:城市型现代农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业,城市型现代农业的建立,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持,拓宽融资思路,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新的筹资方式,是解决现代城市型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融资渠道;工商资本;信用社改制

城市型现代农业是依托城市,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态更高的农业。城市型现代农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业,城市型现代农业的建立,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持,特别是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的地区,建立城市型的现代农业,就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如何解决融资问题,便成为发展城市现代农业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地区农业投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农户的投入、政府的财政和各专项支农资金的投入、信贷投入。由于各种原因,上述三种渠道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为此,必须拓宽融资思路,通过对正规金融、政府财政和民间资本的整合,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建立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筹集资金的方式,解决现代型城市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一、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形式的融资方案

从我国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农业投资的回报率并不一定比工业低。例如,根据对浙江省的调查,其农业收益率一般在20%或者更高,基本接近、甚至超过工业的收益率。正是由于农业有着较高的投资收益,才吸引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地方城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要以土地的流转为前提。具体做法可以有如下几种选择:

(一)成立农地开发公司,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实现农地经营权的集中

成立农地开发有限公司,一方面将不想种地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的土地,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将已经脱离农业生产并在非农产业就业甚至在城镇定居的农民的承包地,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让或有偿转让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并出租给愿意从事农业开发的工商企业。

农地开发有限公司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村或乡镇范围内的农地开发有限公司,其主体由村或者乡镇范围内的经济组织构成。这种公司可以是隶属于村或者乡镇政府的经济组织,也可以是不受村或者乡镇政府管辖的独立经济组织。第二种是直接由工商资本自己成立的农地开发有限公司。农户土地经营权向这两种公司的集中,可以采取间接出让的办法,即农户将承包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作价,间接出让给乡村农地开发有限公司;也可以将承包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作价,直接出让给工商资本自己成立的农地开发有限公司。

在现实中,出让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农户,是选择间接出让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方式还是选择直接出让经营使用权的方式,主要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保护出让农地的农户利益。从出让方即农户的角度考虑,直接出让的方式更能保护农户的利益。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土地经营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可以直接面对面地协商制定受让价格,提高整个受让过程的透明度。而采用间接受让的方式,由于增加了一道中间环节,即出让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农户与农地开发有限公司之间的土地受让过程中,农户面对的不是工商资本而是一个中介组织。这样一来,农户土地经营使用权受让收益中的一部分将流向中介组织。受此影响,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关系就有可能演变为利益对立的关系,反映在具体的受让过程中就是,中介组织会尽可能地压低受让价格和抬高向工商资本的出让价格,从中谋取更多利益。

但是,从受让的角度考虑,工商资本如果采用一对一,即逐一向农户谈判、签约的方式获得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将大大增加谈判费用和成本。因此,出于节约费用成本的考虑,工商资本宁愿选择间接的方式取得土地的受让。转让农地经营使用权方式的选择是市场行为,应尊重市场的选择,而不应进行行政干预,更不能体现政府的意志。

(二)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直接与工商资本结合

除了直接和间接出让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外,市场经济还为其他形式的土地经营使用权的集中创造了条件。例如,农户可采用以土地经营使用权入股的形式,直接与工商资本结合,参与城市型现代农业的开发和建设,例如与工商资本一起成立现代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第一种融资形式不同,在这里,出让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农户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他们可以直接介入公司的生产,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行使自己的权力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例如,股东有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表决权,有权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股东从企业获得的收益是土地的逐年分红收益,而不是出让土地经营使用权的一次性收入。采用这种形式,既可以充分发挥股东的生产积极性,也可以减轻工商资本购买土地经营使用权的资金支付压力。这里需要提出注意的问题是:第一,入股土地的股份作价要合理,否则农民不会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转让土地的经营使用权。第二,坚持按照股份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尤其要根据制度的安排,进行正常的股份分红和保护股东的权益。否则,土地经营权的集中就会因缺少基础而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村或乡镇公共土地的经营使用权直接出让给工商资本

公共土地从产权性质来看,均属村镇所有,没有承包到户,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流转。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从事农业开发,包括养殖业、林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总之,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和重要的是,要尽量避免依靠政府动员和行政手段实现土地经营使用权的集中,更要避免一些村庄或乡镇行政组织,借土地经营使用权集中和进行流转的时机牟取私利,或者损害农民的利益。

二、推进信用社改制和建立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融资方案

从农村信用社获取贷款,是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

目前,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放的小额信贷,是从国外引进并经过在国内农村地区充分实践后,被证明是有效支持农业和农户经济发展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特别是在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它做到了信贷资金直接进村入户,使发放贷款的对象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从地方还是从全国农村的金融发展来看,信用社是农村地区主要的支农金融机构,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金融业务,是真正有效支农的金融业务。因此,深化信用社改革,依托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支农金融服务,通过对小额信贷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可以建立推动地方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具体做法如下:

(一)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

地方农村信用社要想实现增资扩容和壮大资金实力,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办法。农村信用社是目前农村地区,尤其是乡镇以下农村地区惟一向农业和农民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尽管农村信用社为地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其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第一,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吸收民间和社会资本,实现其增资和壮大资金实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第二,不仅可以避免地方民间资本流出地方,而且还可以吸纳大量的外地资金,为地方发展服务。第三,可以在中央和省市级政府的支持下,改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状况,提高资产的优良率和自有资本的充足率。而在多种改革形式中,将信用社改制为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二)调整小额信贷金融服务的投向和规模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看,小额信贷在实践中都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形式,仍然需要在当前和今后的金融发展中继续坚持。对于地方来说,将小额信贷金融服务与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的关键,是要根据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应地调整小额信贷金融服务的投向和规模。具体做法:一是小额信贷的投放要向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倾斜,例如向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园艺农业倾斜,重点满足这些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在资金投放的规模上,适当放宽数量限制。现代农业是资金密集的农业,对资金的需求数量要大大超过传统的种植业。如果仍然坚持小额信贷的资金投放标准,即每笔一般在2000元左右的话,很难满足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的需要。因此,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适当将每笔小额信贷的资金投放规模提高,同时扩大和推广联保贷款,以适应种植业以外的农业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提高的标准视地方的发展需要来定。

三、创建农村开发投资基金

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专门建立了财政担保基金,旨在解决农户由于缺少贷款抵押而面临的贷款难问题。应该说,财政担保基金的建立,对于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农业贷款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财政担保基金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第一,如果财政担保基金担保的农业项目失败,金融风险就会转变成财政风险,直接威胁到政府的运转。第二,财政担保基金担保的农业项目,大多数是规模比较大的项目,而对于规模经营比较小的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则很少能够照顾到,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绝大多数中小农业开发项目的需要。第三,财政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资金构成,不允许有其他资金进入,也不允许与民间资金结合。在地方财政实力比较弱的情况下,财政用于建立担保资金的投入将是有限的,而且,在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方面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

鉴于财政基金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地方政府在现有财政担保基金的基础上,将这部分资金从财政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农村开发投资基金,并吸收民间资金入股。农村开发投资基金的主要金融活动有两个:一是对城市型现代农业的融资项目进行担保,从而使这些项目能够从农村金融机构那里获得需要的资金;二是对农业和农村的生产项目直接进行投资,用投资获取的利润来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四、几点建议

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的融资方案和实施,不仅涉及到像土地流转这样政策性很强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和农村信用社改制等深化改革的问题。因此,融资方案的制定者不仅要在战略上对包括土地和金融政策在内的农村发展政策有深入的认识,有灵活运用政策的高超技巧,有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和突破的胆略和雄心,更有建立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政策和体制框架的远见卓识,而且要在战术上制定出有利于当地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

政策和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一)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创造条件吸引工商资本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进行深层次开发,对于建立地方城市型现代农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第一,与小农相比,工商资本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再融资的能力,可以满足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进行规模生产和开发,并取得规模经营收益。第二,工商资本,尤其是科技型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从事开发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有利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造和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三,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进行开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资金,而且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将工业化生产的管理方式引进农业生产领域,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效率。第四,城市型现代农业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副食品和观光、休闲服务的农业,其生产活动始终与最终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者进入商品市场难和渠道不畅产生的风险问题。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深层次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要能够进入土地市场进行流动。因此,地方城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首先解决土地要素流动性差的问题,要在体制和政策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和发展土地要素的流动,在土地要素的流动中,完成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替代。根据新的土地承包法,在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比重、农民收入中来自工资性收入占较高比重且恩格尔系数比较低的农村地区,应在体制和政策创新的基础上,鼓励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以便在土地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转制步伐

在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中,通过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区域性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大量民间资本入股,达到扩充资本和壮大金融实力的目的。农村信用社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制,目的主要是解决当前信用社产权不清、经营机制不顺和资本不足、不能有效支持城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其运行机制和运行目标都将发生变化。商业性金融机构要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就必须在大的发展环境方面进行制度、政策和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例如,通过建立必要的金融服务制度,规定其金融投放总量中有多少百分比的资金必须用于现代农业的建设;或者在其资金投放总量中,有多少百分比的资金必须用于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其对现代农业提供金融服务,如根据服务现代农业的实际情况,给予支农信贷财政贴息和专项补助等;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引导流出农业和农村的资金回流农业和农村。

(三)加紧对建立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的可行性论证和筹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的进程来看,国有金融机构独家垄断的格局必将打破,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会共同出现在同一个金融市场,并通过相互之间的补充,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央行已经明确表示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某种制度创新,允许民间资本通过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甚至在符合商业银行法的基础上组建私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途径,允许民间资本浮出水面,给予其合法开展金融活动的空间。有些地方是否存在有组织的民间金融机构或者“地下钱庄”,不能给予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从大量民间资本存在这一现象,可以肯定许多地方存在大量的民间借贷行为。如果没有这些民间借贷在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地方的民营经济也不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存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另一方面存在大量资金需求,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并赋予其合法经营的纽带,就是金融创新。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从现在起就要高度重视民间金融的发展动向,摸清民间金融的基本情况,紧跟国家金融改革的方向,有重点地培养金融方面的一些专门人才,并对地方金融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有重点地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借贷行为,为日后时机成熟时建立民营和私营中小型商业银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白钦先,郭翠荣.各国金融体制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韩刚.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5,(1).

[3]赵怡.国外农村金融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中国合作经济,2005,(4).

[4]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J].南京:河海大学,2005.

(责任编辑:贾伟)

作者:唐轶韬

第三篇:关于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从大冶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劣势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 农业产业化

1 引言

对于我国大部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湖北省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发,总结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内外环境和优劣势,希望能对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 美国哈佛大学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而国内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以牛若峰( 1998) 和陈吉元( 1996)特别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为代表观点, 其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 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经营, 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是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2 大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1 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

大冶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南毗九江,西邻咸宁,成为承接长江开发带和大中城市辐射的交汇点。境内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便捷。大冶的山水资源丰富,南部山区、北部湖区,已建成生态保护区;中部土地肥沃,河湖密布,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山秀水媚,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并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价值。

2.1.2 资源优势

大冶市总人口达90万,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大冶采矿老板拥有雄厚的资本,农村则有70多万农民,丘陵上的闲散土地也较多,民间有钱、有人、有地,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在城市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曾经依靠矿产企业生存的矿产工人开始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2.1.3 政策优势

国家和政府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008年3月大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国家将予以政策倾斜,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大冶市全面推进经济转型。此外,国家在农业发展上的政策扶持也为大冶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大冶市也对农业产业化予以极大的政策扶持,如扶持畜禽产业,提升粮食产业,培植特色农业等,除此以外,政府还进一步强化金融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2.2 劣势及存在的问题

2.2.1 环境恶化

长期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冶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发展环境与资源也受到严重影响。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和破坏,地面塌陷、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截止到2005年5 月, 大冶市共有地质灾害点129 处, 分布于12 个乡镇, 其中地面塌陷70 处。同时,地下水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与污染,矿山企业进行地下水输排,使水资源紧缺,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农业用水。

2.2.2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大冶市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从业人数的53.31%,初中占40.33%,高中(中专)占6.24%,大专以上占0.12%(如图1)。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一些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表现在:(1)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在村里种点地,缺乏创新求变的思想;(2)很大农民习惯了在矿山或矿场打工,而是农业一度荒废,资源枯竭,矿产企业的萎缩使得大部分民工一度难以接受现实。

图1:大冶市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分布

2.2.3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大冶的农业种植模式一般为“油-稻-稻”的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只有近30%的农户调整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占总面积的5%以下。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在工业布局上,缺乏规模与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在农产品品种结构上,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农产品加工业落后,运销体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 农业产业化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影响

3.1 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从农业部门内部整合农业资源,促成农业规模经营。同时,也在整个产业格局中起到了优化产业机构的积极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发展,大冶市以农业产品为基础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也日趋完善。据湖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的经济转型使大冶市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009年上半年大冶市产业结构已明显好转,饮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与贸易等行业发展成为大冶市主要支柱行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2)。

图2:大冶市三年来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增长率

3.2 解决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社会压力

在资源枯竭的影响下,大冶市社会问题不断加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大量以农产品为基础的产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倾斜下,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吸收了当地大量闲置劳动力,使得以前矿区谋生的矿区职工及民工在资源枯竭、矿区关闭的绝望下重新找到就业机会,为大冶市缓解了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另外,由于对农业的支持,也使部分土地资源解放出来。而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部分矿工也选择了放弃依赖矿产资源的生存方式,顺应政策方向投资兴办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场等。农业产业化在给大冶人重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更促使了大冶政府和市民改变观念,放弃资源依赖,积极转型(图3)。

图3:2006年在2008年大冶市人民生活水平状况

3.3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在优化改善农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也强调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大冶市经济转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是:农业产业化要着力发展畜禽养殖加工,水产休闲养殖,花卉苗木,优质粮油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产企业,生态环保,资源浪费程度极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冶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也需要有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为基本保障,这形成了大冶市社会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与动力,侧面也促进了大冶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金融、教育、生态建设、公共设施等各方面的配套举措,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是农业产业化得以顺利进行。

4.2 进行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农业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农业观念,因此,只有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才能保障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

4.3 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联接农民与龙头企业甚至是政府组织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终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梦舟,王福和,杜松艳.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区域经济,2007.

[2]邢保帅,赵玉萍,路世昌.资源枯竭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阜新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资源产业,2008(6).

[3]城市频道.大冶市农业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2008.12.26.

[4]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生产力研究,2007(8).

[5]邢保帅,赵玉萍,路世昌.阜新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调查研究.采矿技术,2006(9).

[6]陈幼华.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以大冶市为例.财税法规,2008(7).

作者:龚亚丽 张美化

上一篇: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工商管理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