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试点方案

2022-08-17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信息化试点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试点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实施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试点内容:

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的探索

三、试点目标:

1、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熟练教学技能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树立教师终生发展理念。

3、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快速深度融合,加速教学改革步伐,增加教育科研的成果,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高效课堂。

4、利用探究性学习平台提供的智能导航,帮助学生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学习。

5、完善学校网站建设,依托网站,实现互动探究性学习。依托专题网站,实现人与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充分交互。课堂上形成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

四、现状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大洼县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近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路网建设7000平方米。学校共有8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9个班,小学55个班,在校学生3585人。现有在职教师272人,其中县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9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93人,学历达标率100%。专任教师全部获得辽宁省计算机一级和二级培训证书。

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省级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目前,专任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90%的专任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75%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校有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11个,计算机400余台,生机比为9:1。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数量占班级总数的100%。各实验室、大小会议室也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互联网20MB光纤接入,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学校建设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网站、智能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学校在2010年加入辽宁省实验学校协作体后,投资100万元与之共建了同步远程互动教室,实现了两校师生,在城乡两地,同上一节课。利用这一远程交互平台,双方可以开展论坛、讲座、研讨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交流活动,解决了城乡之间由于空间距离带来的交流阻碍,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现代化的交互平台。

学校有各种教学光盘超过1.2TB,有教师自制课件光盘150G,学校信息网拥有各学科教学资源超过10TB,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可发布自己的 2

博客,实现与校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借鉴全国课改名校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探索并尝试运用了“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目前,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模式,部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有所呈现。

2、需建设和完善的方面:

完善校园网建设,互联网光纤接入,建设数字化校园,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接入传输速率不低于100M,网络到桌面传输速率1000M,网络信息点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场所。添置服务器、交换设备、防火墙等。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师生使用,增加台式机350台,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使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1:1。建立校园电视台和闭路电视系统。

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每个普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除具备课件播放的功能外,还应具备电视节目接收、可播放国家及当地主要教育频道和校园教育节目、网络浏览等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室升级,增加学校电子白板的数量;增设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

设立网络平台,每个班级和教研组有自制的主页,每个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使教师能够在此平台上备课、教学、答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试评价;教师能够在平台提供的网站上设置探究性学习的界面,是学生能够在此界面上,探究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网上互动。

提高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 3

能力。全体教师每年至少参加4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与学习。使各学科教师能够应用网络进行集体电子备课、教研,能够熟练的单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五、实施计划: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落实各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部署会精神。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全校师生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2、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和学校网站建设,加强学校网络资源库管理。完善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充分利用省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三学苑”资源为教学服务。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平台,及时整理、逐步充实并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建设主题学习网站,建设数字实验室,建立数字图书馆,完善教师空间、班组空间、学生空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要求专任教师在“教师教研平台”上发表教案、课件和论文,教师在“教育博客”网站上发表文章。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网络化,提高教育效益。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建立我校电子题库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

3、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信息技 4

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要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将学校电脑房建成“绿色机房”。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利用杀毒软件对全校计算机的病毒发病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努力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载体,成为现代学校管理、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良好平台。

4、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数字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中国教育信息网、辽宁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盘锦教育信息网等官方网站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动教室,实现与辽宁省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

5、构建综合素质培训方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信息素养。建立跨地区学校合作关系。我校已加入辽宁省实验学校协作体,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省实验学校优质资源,服务于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经常派教师到省实验学校培训、学习、听课,定期请省实验学校老师来校上课、讲座,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互动教室,与省实验学校进行同步教学,让我校的学生与省实验学校的学生同上一节课,接受优质教育。省实验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教学研讨、专家讲座、教研活动时,我们将组织教师通过互动教室认真收看并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强化教师信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此令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全实现电子备课, 5

能够灵活自如的利用多媒体上课,努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课,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比赛,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数字化高效课堂。借鉴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课改名校的经验,探索田家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 “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 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在备课过程中,教研组采取信息手段,网上集体教研,由主备人将导学案发布到网校教研界面,全组参与讨论研究,进行修改之后,主备人根据研讨后的导学案,制作课件或设计学生学习平台,在课件或学生学习平台上体现分组,问题设计上体现分层。

课堂教学分为六步,①检测,即课前一练,通过检测旧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师在探究性学习平台上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制作幻灯片准备在课堂上展示。②定向,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解读学习目标。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自学,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组学,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幻灯片、电子白板或平台上的智能导航工具展示学习目标及例题,将自主学习的问题通过幻灯、网络平台等,展示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源,利用国家数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并作展示的准备。④展示,学生对自 6

学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讨论结果以及习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展示。教师通过播放动画、音乐、影片,展示图片、实验过程、知识结构图等,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批改和点评,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⑤反馈,即通过随堂测试的方式进行达标测评。利用教学平台出示与本节知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网上解答。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批改、评分。⑥总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学习收获。学生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总结,教师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

坚持经常开展“田家教学模式”研讨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教研组长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定期进行备课、说课、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等比赛。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研大融合活动,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

7、重点选拔培养,构建名师讲堂。在校骨干教师队伍当中,重点选拔培养,利用其具备的优秀教育教学能力,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重点培训,使其灵活掌握信息技术,能更有效的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为我校构建名师讲堂,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7——11月)申报、宣传阶段

制订试点申请方案,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经批准后,按试点实施方案落实。在全校进行宣传、学习,使全校师生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试点内容、试点目标及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2015年7月)实施阶段

根据试点实施方案具体操作,建设信息化环境,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田家教学模式”——“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全校教师实现通过多媒体操作播放电子课件,进行多媒体基本应用。

各学科教师运用电子课件或教育平台展示学习目标、研讨题、测试题和知识结构图等文字性材料。语文学科利用mp3或flash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英语学科展示与单词、对话相关图片,播放听力训练,理化生学科通过视频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辅助教学,等等。通过这一阶段实验,教师能完成多媒体及网络平台的基本应用。

2013年

3、4月,侧重在“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中第一步(检测)和第二步(定向)应用信息化手段。

课前,根据教师在网络平台的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语文学科的作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名言警句、文学名篇等,历史学科的历史小故事,地理学科中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等资料,理科中的科学家事迹、生活中的科学等。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

课上,教师通过平台或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或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013年5——7月,侧重在第四步(展示)和第六步(总结)应用信息化手段。

展示汇报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汇报。重点在班内大展示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批改和点评。结合教学内容,教师 8

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音乐或视频。例如,语文学科涉及的历史故事、文学名著、著名作家有关的影片,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操作过程,数学学科中几何图形动画,历史学科中帝王将相故事、重大历史事件的影视片,地理学科中地形地势、风景图片,等等。

每名同学要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可先在小组内总结,再由几个不同层次的同学总结,或每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总结。总结时,学生要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师也可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

2013年8月——2014年1月,侧重在第三步(自学)和第五步(反馈)应用信息化手段。

自主学习时,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教育平台展示研讨题。合作探究中,学生可借助网络资源分析问题,寻找答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随堂训练题,可用幻灯片或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利用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答题,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批改、评分。

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中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

在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分段实施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电子白板,应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提供的教学信息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探究,提高信息素养和学习成绩。

2015年2——7月,信息化环境下的“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更趋完善,为总结推广奠定基础。

通过各种教科研活动、业务培训、教学比赛,“分组分层”教学模 9

式逐步完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更加广泛,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三阶段(2015年8——12月)总结推广阶段

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整理试点成果,树立典型,在全校推广。

七、预期效果:

1、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应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学生能运用计算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2、“田家教学模式”取得长足进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在全校广泛应用。

3、教师在国家、省、市优质课、课件制作等比赛中获奖人次逐年提升。

4、学校形成完整的电子备课集、多媒体课件集,有完善的电子题库、课堂教学实录录像。出版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案汇编、论文汇编和试题汇编等。

5、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立教师之间、教师和外校的互联互通,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使我校信息化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信息中心、教务处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2、制度保障: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试点工作,将对教师在试点工作应用上的考核纳 10

入教师业务考核,和评先选优挂钩。

3、设施保障: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站,购买教学硬件、软件资源。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进行多媒体教室升级,增加学校电子白板的数量;增设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设立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网上互动。

4、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县教育费附加;争取上级部门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争取财政补贴等。用于信息化设备维护与更新、购买教学资源和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开销。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家学校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二篇: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申请方案

试点方案

一、单位概况

XXXXX学院是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XX集团先后与其12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人员作为指导教师,确保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选题和目标

选题:XXXX专业数字化共享资源库开发与应用

目标:在本院XXXX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发展的中长期需要,加强与国内优秀院校、企业强强联合,建设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共享型特色的国家职业教育XXXX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1)教学资源库总体框架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顶层将紧密与企、事业单位相联系。分析权威标准制定部门对XX类人才的具体要求;分析XX行业对XX类人才的具体要求;形成适合具有普适性的全国职业院校应用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依据行业发展及标准、专业规范进行建设,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包含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区域特色课程。

(2)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环境,开发设计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单元、生产流程模拟软件、名师名课音像制品,以及测评系统、教学评价等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构建

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二个方面内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载体和核心,具备教学资源的展示和处理、教学应用、维护与管理、学生综合测评、师资队伍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环节管理等功能,可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网上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考核,同时教师及企业用户可以实现资源上传、资源检索使用等特定功能,管理员可对资源进行审核、资源删除、资源统计分析、各级用户管理、专业管理、资源的批量入库、积分规则设置与管理等功能。

四、预期效果

通过校际协作、校企合作,强强联手,建成集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和普适性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型、持续更新的XXXX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及推广应用,将覆盖国内所有开设XXXX专业的职业院校,引领XXXX业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革新,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企业管理、行业发展和职业培训服务,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学习平台。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教育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预期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效益:

1) 汇集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先进的开放式学习平台;

2) 使用便捷、功能完善,降低专业人才培养成本;

3) 充实专业教学资源,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资源库服务与辐射能力;

5) 打破时空限制,促进终身学习。

五、保障措施

(1)人员组织保障措施

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XXXX专业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工作组制定完善的目标管理制度,每个建设项目要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分阶段建设目标,落实责任,保证各建设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2)制度保障措施

严格执行学院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成立XXXX专业课程建设团队,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每门课程成立开发小组,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进度管理,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将教学资源建设任务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依据各个联合单位的特点,确定其承担的任务及子项目负责人并签订子项目建设协议书。即实行教学资源项目负责制及绩效考核,使得项目建设任务分工明确,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经费保障措施

出台了完整的学术活动管理及奖励政策,修订完善了学院“XXXX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XXXX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经费保障方案”。学院财务处为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立专用资金使用通道,做到了专款专用、账目清晰。

(4)知识产权保护

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的共享型资源为广大使用者提供资源共享的同时会引起知识产权归属、使用等系列问题,所以建设过程中始终注意对知识产权保护。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项目开发的子任务书和分工

讨论:2012年05月30日——2012年7月18日

第二阶段:案例培训

培训:2012年7月30日——2012年9月1日

答辩:2012年9月1日

第三阶段:课题开发

开发:2012年9月1日——2013年12月30日

检查:每3个月检查和交流1次

内审: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15日

修改:2014年1月16日——2014年1月30日

第四阶段:学校试用与意见反馈

试用:2014年2月1日——2014年4月30日

反馈:2014年4月30日

第五阶段:完善与结题

完善:2014年5月1日——2014年6月30日

结题:2014年7月1日——2014年7月30日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报实施方案

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

2012年2月

金凤区第三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报实施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金凤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报实施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育苗巷42号,目前有24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66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2个,有计算机100台,生机比13:1,综合电化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自治区校务公开先进集体、自治区民主管理示范校、自治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先进单位、银川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银川市民主管理示范校、银川市卫生先进单位、银川市治安模范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连获优秀等级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4个多媒体教室, 2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6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我校有网络管理员,责任心强,计算机技术程度较高。 目前学校教师大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我校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通过网络学习已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全校教师100%能采用电子教案,并能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优势,进行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多媒体教学,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技术水平还不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意识不强烈,且学校尚缺乏领导型的技术人才,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学生信息化应用相对较强,由于学校处于城市中心地区,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他们放学后信息应用环境也比较好。

三、制度建设及保障措施

我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信息组组长专人负责,各教研组具体分工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制;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累积了丰富的多媒体制作经验、信息化工作经验,师资培训经验;

在每学年的评估中,专门制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程度的评估机制,以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制度;

在每年的预算中,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逐年增加;

四、信息化推进进度及目标

⑴、以组建校园网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园网、校讯通、学校资源库,宣传学校,及时更新和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

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

⑵、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县、市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⑶、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年青教师主动给老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实现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35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

⑷、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上,以学校的ftp为主体,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各学科教学资源,并要求教师主动将比较好的教学资源和教案上传至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各门各科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

⑸、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人人参与,重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中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都要参与这一实践中去,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⑹、硬件方面,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能拨款购买一批新电脑设备来补充升级或者替换教师电脑,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三、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1)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信息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

(2)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做到人人参与,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

(3)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以保证上课(公开课)教师课件上课不求人。

(4).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教师论坛,初步建立教师BBS平台,并鼓励教师积极发帖和跟帖。

2.第一阶段:(2012.4—2012.7)

(1)加强领导小组的学习力度,使领导小组成员能率先做到内行。 (2)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站,争取在本阶段达到无纸办公。 (3)积极参加各级种类信息化工作的评比、竞赛,本着“贵在参与、重在学习”的出发点,并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4)培训上加大力度:一是领导小组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培训,三是全员培训。其中全员培训主要培训课件的制作,鼓励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使教师的课件基本上都能自己制作。

(5)信息技术课要达到优质课的要求,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积极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比赛。

(6)不断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使各门学科的教学资源真正达到资源的共享,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资源。

(7)完成教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教师能科学管理班级及学生提供平台,以提供每位教师的工作效率。

(8) 基本建立教师BBS,并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进行教育教学探讨。

3.第二阶段:(2012.9—2012.12)

(1)继续完善校园网站,能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 (2)不断完善充实学校资源库,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切实抓紧抓实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4)添置完善教育教学必备的硬软件,对一些比较陈旧的教师机进行升级。

4.第三阶段:(2013.1—2013.7)

(1)建立完善的资源中心,各类软件资源有序整合管理。为师生搭建完善的网络平台。

(2)完成教师机的更新和升级换代,彻底改善每位教师的网上办公效率。

(3)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工具,更好地学习各类学科。培养学生合理安全有效地运用网络。

(4)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师生教育教学服务,使字化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的网络栖息地。

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

2012年2月

第四篇:一小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报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永和县城关小学 2013年8月

永和县城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临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永和县育才巷号,目前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有计算机台,生机比,多媒体教室29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29个多媒体教室, 1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10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我校有网络管理员,责任心强,计算机技术程度较高。

目前学校教师大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我校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通过网络学习已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全校教师100%能采用电子教案,并能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优势,进行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多媒体教学,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技术水平还不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意识不强烈,且学校尚缺乏领导型的技术人才,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学生信息化应用相对较强,由于学校处于城市中心地区,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他们放学后信息应用环境也比较好。

三、制度建设及保障措施

我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信息组组长专人负责,各教研组具体分工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制;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累积了丰富的多媒体制作经验、信息化工作经验,师资培训经验。

在每学年的评估中,专门制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程度的评估机制,以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制度。

在每年的预算中,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逐年增加。

四、信息化推进进度及目标

⑴、以组建校园网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园网、校讯通、学校资源库,宣传学校,及时更新和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

⑵、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县、市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⑶、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年青教师主动给老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实现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35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

⑷、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上,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各学科教学资源,并要求教师主动将比较好的教学资源和教案上传至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各门各科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

⑸、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人人参与,重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中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都要参与这一实践中去,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⑹、硬件方面,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能拨款购买一批新电脑设备来补充升级或者替换教师电脑,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三、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信息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

(2)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做到人人参与,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

(3)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以保证上课(公开课)教师课件上课不求人。

(4).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教师论坛,初步建立教师BBS平台,并鼓励教师积极发帖和跟帖。

2.第一阶段:(2014.1—2014.6)

(1)加强领导小组的学习力度,使领导小组成员能率先做到内行。

(2)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站,争取在本阶段达到无纸办公。

(3)积极参加各级种类信息化工作的评比、竞赛,本着“贵在参与、重在学习”的出发点,并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4)培训上加大力度:一是领导小组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培训,三是全员培训。其中全员培训主要培训课件的制作,鼓励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使教师的课件基本上都能自己制作。

(5)信息技术课要达到优质课的要求,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积极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比赛。

(6)不断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使各门学科的教学资源真正达到资源的共享,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资源。

(7)完成教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教师能科学管理班级及学生提供平台,以提供每位教师的工作效率。

(8) 基本建立教师BBS,并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进行教育教学探讨。

3.第二阶段:(2014.7—2014.12)

(1)继续完善校园网站,能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

(2)不断完善充实学校资源库,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切实抓紧抓实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4)添置完善教育教学必备的硬软件,对一些比较陈旧的教师机进行升级。

4.第三阶段:(2015.1—2015.12)

(1)建立完善的资源中心,各类软件资源有序整合管理。为师生搭建完善的网络平台。

(2)完成教师机的更新和升级换代,彻底改善每位教师的网上办公效率。

(3)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工具,更好地学习各类学科。培养学生合理安全有效地运用网络。

(4)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师生教育教学服务,使数字化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的网络栖息地。

2013年8月

第五篇:十堰市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2012年初经省教育厅推荐、市政府批准同意,市教育局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进行了申报。教育部于2012年11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确定十堰市为湖北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探索”,试点为期三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试点区” 要着力创新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责任主体、预期成果。要立足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率先启动教育信息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云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2015年年底接受国家教育部的验收。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1125所,其中市直

25、东风分局

27、 丹江口市1

17、郧县2

45、郧西县16

9、房县1

42、竹山县1

55、竹溪县18

3、张湾区

32、茅箭区

18、十堰开发区

4、武当山特区8所。“十五”期间,十堰市作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市)两级教育城域网,开通教育门户网站。到“十一五”末,全市大部分城市中小学和全部农村初中初步建设了校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接入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校校通”。通过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卫星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市教育技术中心搭建的城域网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湖北省数字教育资源也可直达每所地面网络“校校通”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得到普及。2010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班班通”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240余所中小学约2200个教学班已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班班通”。市直、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建设。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在首届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十堰教育信息网荣膺“全国五十佳网站”称号。在200

9、20

11、2012年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绩效评估中,十堰教育信息网分别以第

一、第

二、第一的成绩被省教育厅连续三次授予“湖北省市、州教育政务网站优秀网站” 称号。到“十一五”末,辖区全部高中、初中及部分中心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从2004年起,全市初中毕业生均通过网络参加统一的信息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列为中考考核项目。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教育网络中心都分别搭建了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基础教育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全市初步实现了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二、教育信息化试点到十二五末的工作目标

1、与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科学规划全市教育单位网络接入,实现教育网光纤线路全部覆盖到校,完成网络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工程。宽带校园网络、多用途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普及。

2、完成市直、东风分局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校园网络中心及计算机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及更新;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薄弱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政策,全面落实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全市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中小学“班班通”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3、完成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得到推广,全体教师能通过网络学习进行自主培训提高。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依托基于国家教育云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及优质教学资源随时课堂应用。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协作教研”等教学活动试验得到深入开展。

5、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我市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应用得到落实。

三、各项工作推进安排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工作基础:我市目前现有教学点308所(省教育厅2010数据库),分布情况: 丹江口市

11、郧县1

12、郧西县

37、房县

18、竹山县

42、竹溪县7

2、张湾区

8、茅箭区

6、武当山特区2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市原有585个教学点(2005年)配备过简单的DVD光盘播放设备和教学光盘,经多年使用设备基本已损耗。

工作任务:为3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本项目按省教育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模式和渠道,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

进度安排: 2013年3月启动,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全部教学点。设备建设所需经费估算每教学点约2万元,共计616万,基本硬件配置经费由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解决。项目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用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2、加快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条件下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工作基础: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从2010年开始,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已为6个项目县(市)安排资金12000万元(省、每县各1000万),为3个项目区安排资金700万元(武当山100、张湾400、茅箭200万)用于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其中各县市2013年前可解决75%以上班级的“班班通”。市直学校、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 的初步建设。网络接入方面,全市目前已有562所学校接入光纤358条、接入ADSL 221条,每校互联网接入带宽在2—20兆不等。全市教育系统2012年投入网络使用费用248.9万元。当前的困难和差距:市直、东风分局中小学原有信息化设施部分已老化,东风分局中小学约600个班的“班班通”需启动资金;各县(市)还有约20-30%的村级小学“班班通”未覆盖到位,教师电子备课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比例标准较低。

工作任务:全面普及互联网光纤带宽10兆以上“校校通”宽带网络接入;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中小学所有教学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备课按任课教师城镇1:

1、乡村2:1的比例配备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努力按最大班容量学生1:1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面推进校园网与“班班通”工程同步建设,为全方位信息化教育云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

进度安排:在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基本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初步完成市直及张湾区、茅箭区、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工程;2014年完成东风分局、十堰经济开发区学校及各县(市区)遗留的义务教育学校 “班班通”工程;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及更新,完成全部学校“校校通”网络带宽向光纤10兆以上接入过渡。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年需投入约600万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网络应用资金。县(市区)财政每年需制定预算,解决前期“薄改” 工程“班班通”遗留的缺口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更新经费,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网络应用资金。

3、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骨干教师2008年以来,通过“十堰市教师行动网” 建立过类似“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学习,并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挂钩,部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有网络学习经历。

工作任务:探索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在未来信息化领域中的普及,开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APP)。

进度安排:2013年,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订我市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施方案,确定部分中小学进入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进行“教师空间、在线教学”应用试验。2014年,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平台中的应用范围。2015年,在全体师生中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人人通”平台开发及应用推广资金10万。县(市区)财政每年需投入一定的应用推广资金(教师每年人均按100元预算)。

4、推进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试验

工作基础: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湖北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下传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城域网到达每所学校。经过近七年的应用实践,我市各级义务教育中小学对远程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已比较熟悉。

工作任务:在全市中小学中进一步落实现有基于城域网的国家、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全面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技能和应用水平;依托国家建设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运用平台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应用模式在我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试验;建设我市自己的教育资源库与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结合“薄改”项目“班班通”建设应用培训,在全体中小学教师普及“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和“湖北教育网台”的市级网址链接、下载及应用知识;启动我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开发项目;了解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功能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直和东风分局、每县(市区)各确定1-3所学校进行应用试验。2014年在全市确定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国家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2015年在全体学校全面推广国家教育云资源的应用。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卫星教育资源网接收、发送设备升级维护及应用推广经费10万,市级教育资源库开发经费30万元。

5、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工作基础:2005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基本实现了政务的无纸化办公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在我市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教育部正在加快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实行服务。

工作任务:依托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央和省级数据库,积极推进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五级应用。并积极将本级教育管理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

进度安排:2013年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录入及应用培训,并在全市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推广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2014年完成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市级数据与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无缝对接;2015年达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应用的目标。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培训费用5万。各县(市区)财政要参照适当预算。

6、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工作基础:按新的统计,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019所,教师20866人,规模以上中小学711所(不含教学点308所)。近5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4101人,约占68%;近5年来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人数达9026人,约占43.3%。

工作任务: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按市属和县市区行政管辖三年内完成“12221培训工程”既:规模以上中小学每校1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每校主要学科2名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每校2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全市2万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全员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以及每校主要学科1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

进度安排: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3000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500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308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1500名教科研骨干的网络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2014年完成完成规模以上中小学800名校长(含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2015年,全市90%以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6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投资估算和经费来源: 市本级财政每年需投入2500名教师培训经费25万(每年人均100元)。各县(市区)财政要按辖区教师编制参照进行预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十堰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2、相关职能科室要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市教育局办公室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科做好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部署;计划财务科做好信息化试点的经费预算和落实;人事科、教师管理科组织好信息化试点工作的人员调配;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组织好中小学、中职学校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应用管理;局党办做好教育信息化与市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协调;教育督导办组织好各地和中小学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应用的督导检查。

3、市教育技术中心设立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办公室和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并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技术支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好信息化试点教师信息化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市教科院做好信息化试点中小学学科教师资源应用研究和管理。

4.各县(市区)教育局、东风分局和市直学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地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定具体工作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各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

6、各地相应成立县(市区)、学校两级试点项目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并组织巡回检查指导。

(二)提供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部、省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试点期间的三年内每年预算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适度加大资源应用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建立规章制度。

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严格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并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各地、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以保障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附:

十堰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朱华伦 十堰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刘端文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沈培军 张西庆 姚守义 陈长全 李德才 闻富安 岑红鹰 徐凤阳 马建武 潘智勇 王稼祥 胡晓钟 乔星明 郑 毅 庹明国 肖政基 何顺平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 十堰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十堰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上一篇:加油站安全生产预案下一篇:讲严立检查对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