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邓小平理论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研究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一。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邓小平不仅直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运用于中国实际,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且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成果,从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本文通过多视角分析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关系,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邓小平理论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围绕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关系这一中心问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状况,并阐述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邓小平人生境界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特质。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与他本人“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是分不开的。第三部分揭示了邓小平思维方式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在汲取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猫论”、“摸论”和“不争论”,从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第四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显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实事求是与党的思想路线、鼎故革新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利民富民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小康社会理想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和而不同与反对霸权主义的和平外交等,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第五部分探索了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的时代价值,突出表现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爱国主义的延续性、务实变通思想的有效性、传统均平思想的超越性、审时度势的清醒性,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个思想来源,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时代价值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邓小平人生境界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2.1 邓小平的个性人格

2.1.1 舍生取义、兼济天下的奉献精神

2.1.2 邓小平威武不屈、绵里藏针的个性特征

2.2 邓小平的政治品格

2.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信念

2.2.2 邓小平信念坚定、朴实坦荡的政治品格

2.3 邓小平的情感寄托

2.3.1 敬天保民、民为邦本的爱民思想

2.3.2 邓小平热爱人民、情系人民的深切情感

2.4 邓小平的品质修养

2.4.1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求实精神

2.4.2 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第3章 邓小平思维方式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3.1 实用理性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质

3.1.1 实用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3.1.2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思维的体现

3.2 邓小平实用理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2.1 “猫论”

3.2.2 “摸论”

3.2.3 “不争论”

3.3 邓小平实用理性思维的辩证法

3.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性思维

3.3.2 邓小平的辩证性思维

3.4 邓小平实用理性思维的整体性

3.4.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

3.4.2 邓小平整体性思维的运用

第4章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4.1 实事求是与党的思想路线

4.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实思想

4.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2 鼎故革新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4.2.1 中国传统变易思想

4.2.2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

4.3 利民富民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

4.3.1 中国传统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思想

4.3.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实践体现

4.4 小康社会理想与中国式现代化

4.4.1 中国传统“小康”社会理想

4.4.2 “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及完善

4.5 和而不同与反对霸权主义的和平外交

4.5.1 中国传统和平理念

4.5.2 和平与发展与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

第5章 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的时代价值

5.1 理想信念的坚定性

5.2 爱国主义的延续性

5.3 务实变通思想的有效性

5.4 传统均平思想的超越性

5.5 审时度势的清醒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成瘾探讨论文提纲下一篇:一体化企业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