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数据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教数据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取代的。语文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益的关键。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教学语言能力与教学效果有着共存共荣的关系。语文教学一上讲台“全凭嘴一张”,缺少其他科目常有的挂图、仪器、模型等重要辅助手段,语文课堂就更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

第一篇:中教数据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情景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地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不断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也逐渐从纯粹的知识积累提升到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上。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对人才的培养教育要求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培养自身的好奇心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有效教学方法结合来实现,而情景构建策略就是其中之一。情景构建策略的应用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保证学科学习效果。因此,通过进行情景构建应用于小学科学学科的研究,并由此打开小学科学教学新思路就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景构建;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引言

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利用现有的教材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水平,要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首先需要意识到,科学教学不是简简单单地依靠课上所学的那些内容就够了,还需要通过一连串的教学活动对原有课堂上知识性的教学进行补充和发展,使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成体系,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和连贯性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保证教学的兴趣性,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在教师的教学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研究对学生今后的科学知识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1]。总的来说,想要达到以上两种学习的效果,应用情景构建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系统性方面,情景构建的形象记忆能够使知识在学生脑海中一环扣一环地连接起来。而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掘来说,情景构建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知识奇妙性,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深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良性循环。而在情景构建方法的使用研究中,还需要教师进行联系实际的发展和思考。

一、小学科学中应用情景构建的深远意义

(一)教师——创新性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

情景构建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丰富科学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通过情景构建理解课本中教授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并能将其同生活相联系,在教师的指引下做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增加了课上的可学习内容[2]。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情景中时,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兼顾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对每个学生都有意义。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维活跃度

情景构建在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服务的对象同样也是学生。小学科学教学中情景构建的应用,让教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启发性的观点,同时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的引导。能够充分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理解所学知识并对课堂教学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将知识进行关联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思考的好奇心,从而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发散性思考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二、当下小学科学中遇到的新困境

(一)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

虽然在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教学在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上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学三维目标更多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体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育还是十分缺乏的。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于科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启发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加之部分教师也没能具备丰富的科学素养和知识,就导致了科学教学知识不足,整个学科也自然没有被重视起来。

(二)学生的科学学习难以达到期望效果

小学科学学科所要达到的学生学习效果,在新课改要求下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效果的达成,在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影响下,很难实现。课本上包含许多基础的理論知识,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趣味化的讲解,以及将其与当前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则很难做到对教学的有效改善,从而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降低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巧用情景构建,搞活小学科学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情景构建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小学科学学科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判断,教师在进行情景构建方法与小学科学学科结合时,就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拓展应用了。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引入生活背景,增强学生对情景的熟悉度

在进行情景构建的过程中,参考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的构建,能够尽快把学生带入到教师的教学节奏中,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四年级科学《水的三种状态》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端来一杯开水,拿一些冰块,让学生观察水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联想,比如烧的水开始水是如何从液态变为气态又变为液态,以及在冬天水结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思考,提高对水的形态变化的认识程度,从而将教学情景设置在学生熟悉的背景下,让学生在之后见到类似的情景想起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借助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关联性思维

问题情景的构建需要教师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如何将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联系。还是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学习了《冷与热》这一章的内容之后,再学习接下来的《水的三态变化》之前,就能够构建与之前所学相联系的问题情景,将需要学的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很快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当然,在构建这种问题情景时,必须要保证所学知识能够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且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认识范围。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小学科学教学在新课标下小学学科教学发展中的意义探索,以及对小学科学教学中阻碍问题的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应用案例引出情景构建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式。旨在能够帮助更多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对照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从情景构建方法入手理解新时期小学教学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邹美.情景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幻画报,2021(11):86-87.

[2]潘德顺.基于情景创设模式下的小学科学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4.

作者:李现荣

第二篇: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艺术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取代的。语文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益的关键。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教学语言能力与教学效果有着共存共荣的关系。语文教学一上讲台“全凭嘴一张”,缺少其他科目常有的挂图、仪器、模型等重要辅助手段,语文课堂就更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

关键词:中学语文;开讲;提问;板书表达;艺术

教师主要是依靠语言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的,我们提倡既“述”也“作”,但毕竟要以“述”为主。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准确运用语言的方法,实现其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达到善交际和言谈的功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笔者在此就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讲的艺术

万事开头难,开讲亦是如此。开讲也叫导语、引言、启示等,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注意自己每节课的开场白,力争先声夺人,它能像一个磁场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住,以这个“良好的开端”去夺取下面“成功的一半”。

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

“鲁迅,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个靠自己的不断选择和不懈追求在全国人民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纪念碑的人。他生在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浙江绍兴。他小时候就在那里的‘三味书屋’读过书,在自家屋后的‘百草园’尽情嬉戏过……”

这一段开场白涉及中学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课题——鲁迅及其作品选读,教师放得开,收得拢,轻轻地落在了预定的落脚点上,语言通俗而不失其重,是一个成功的开讲之例。

二、提问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毕竟不同于话剧演员的大段独白和曲艺演员的单口相声,它需要在不间断的交流中开展和深入,一定要运用亲切、准确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用机智巧妙的语言让回答不好的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三、板书表达的艺术

板书是语文教学最直接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运用文字、图画以及其他符号等信息的载体,与教师的口头语言相配合,诉诸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视听结合。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普及,教学硬件的更新,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幻灯机等先进的教学用具纷纷搬上教室,教学板书这一教学行为似乎失去了它往昔的生命力。然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板书是教师应该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

张寿康先生说过:“板书是语文教学的直观因素,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起很大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板书是一堂课的“眼睛”,它与口头讲述、形象演示相辅相成,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材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也不同;学生的程度和基础不同,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也应不同。从根本上说板书是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板书要从课文内容出发,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点,做到有的放矢。

2、板书设计要有周密的计划性

一般来说板书设计应在备写教案时大体完成并认真推敲,不能靠灵机一动,信手写出。什么时候写,从哪一行开始,如何一步步展开,哪些词句用什么颜色标出,哪些字的大小格式与其他字有别……都需烂熟于心,一次完成。

3、板书设计要精巧美观匀称

教师在课堂板书时,要做到字体清楚、工整、美观,优美的板书字体不仅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内在素质及个人风格,同时还能对一堂优秀课起到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板书的艺术性当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总之,舞蹈有舞蹈的语言,音乐有音乐的语言,教师有教师的语言,而语文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就更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来灵活处理教材的需要和课堂实际,会呈现令人炫目的不同光彩,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触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把“让我学语文”变成“我要学语文”“我爱学语文”!

作者:粱卫君

第三篇:在情趣中教学 在实践中创新

摘要: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开发既需要把握民间美术资源的“民间”特性,又需要注重与儿童身心发展认识规律相结合,同时还应有助于对原有美术课程所培养的技能与理解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有效情境教学中多渠道地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逐渐体认民族艺术的价值,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在生活中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剪纸;民间艺术;情境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兴盛源自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本课尝试探索一种较为合理的民间艺术资源进入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开发渠道,让学生通过欣赏剪纸作品,领悟其艺术内涵。通过学习剪十二生肖,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在剪纸作品具体化、形象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剪纸作品的艺术美,增强孩子热爱和保护优秀美术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对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极富趣味的事物。因此,教师要针对民间《剪纸》的特色,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生活经验,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媒体选择】

本课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努力使视、听、练、动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又能获得审美感受、融入艺术情境的动态功能系统。

因此,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为学生提供图像、文字、音乐相结合而富有变化的情境。学生看着有趣的画面,倾听教师娓娓动听的解说,辅之轻柔的音乐,使听觉辅以视觉形象,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自然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初步理解了剪纸艺术的内涵。

【教学策略】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不在于全面的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

许多美学家也认为,美术是最富有创造性、情感性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遵循教育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艺术、表现情感、创作作品提供机会。

1.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且可联想的艺术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探究学习。新课程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授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积极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前一环节的学习成果及时地进行巩固和评价,也可以以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4.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不断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剪纸艺术的知识、作品及自我经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

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个剪团花竞赛好不好?每个小组一张纸,组里每人在纸上剪一剪刀,要求剪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形状或纹样,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团花剪得又快又漂亮?

倒计时开始(1-2分钟),观察各组完成情况。展示各组作品,让学生欣赏、对比、评价。

(1)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集体创作的团花作品,怎么样?好看吗?比较一下哪一幅作品更特别一些?

(2)这几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呢?再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

(3)这是剪纸艺术作品,剪纸引出课题。《17课剪纸》(电脑演示片段一:课件题目。)

2.学生活动——集体合作创作,观察、比较自己作品,并作出评价。(1)根据要求,每人不同剪法有序完成小组创作。(2)欣赏作品,相互评价、分析作品。

【设计意图】

从剪团花竞赛导入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注意了知识前后的连贯。让学生自主学习,与现行的教学过程相比,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这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使现行的学生学习重心前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它重视学生自己的充分阅读和自主体验,尊重学生自己的细致品味和用心理解,鼓励学生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大胆质疑,推崇学生自己投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利用学生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团队合作,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主题。

二、教授新课

1.教师活动。(1)我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像灿烂的山花,飘香在中华民族大地上。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有五彩缤纷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二)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長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三)(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四: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五、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主题情境”。要让学生敢于联想,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的“主题情境”。在本教学案例中,就是设置了“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是由联想构建情境,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联想可以使人提出多种设想,不断开拓创新思路。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引入,使学生尽情在可爱的小动物情境中,以及联想造型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尽情地享受在创新求变中的快樂。

3.是通过情境的构建,树立学习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我们提倡学习课堂的广阔性,强调校内外教学实践相结合。但受到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局限,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较固定。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构建生活情境,将校内的学习内容向实际生活拓展、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技能和本领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逐步树立学习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周围世界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作欲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看所想,创作出属于生活,属于自己的作品。

作者:孙毓树

上一篇:护士健康论文范文下一篇:制药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