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方面

2023-01-13

第一篇: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方面

2021支部组织生活会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三个方面个人发言稿

根据局党委的有关要求,本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就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三个方面深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将查找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找突出问题

1、思想政治方面:日常工作中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今年学习强国的学习更是时有忘记学习,没有做到持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

2、精神状态方面:一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工作前瞻性不够,干工作有时候只顾眼前问题,没有系统性地分析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三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够,往往是按部就班。

3、工作作风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党性修养不够重视、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经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认真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停于形式。学习自觉性不够强,认为只要日常工作不出错可以,以至于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

三、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

2、敢于担当,积极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履行岗位职责。

3、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真抓实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今后我将在党组织的关心帮助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开拓眼界,不断的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能力,为xx集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被置于首位,是最危险的“危险”。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所谓精神状态,就是人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就个人而言,精神状态好,就会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反之,精神状态不好,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言,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相反,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暮气沉沉,一盘散沙,对工作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结果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可以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塑造干部形象的重要体现,又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是当地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本地区、本部门干部风气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质量,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一、坚定信念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讲坚定信念,就是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始终坚定为民、科学、务实、必胜的信念。“为民”,就是要牢记为民宗旨,坚信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推动的工作和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都是为群众服务、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即使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也要抱定决心,持之以恒,务求成效。“科学”,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正确的事情,使我们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部署、推行的每一项工作,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立志干实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做秀、不折腾、不劳民伤财、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干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工作实绩。“必胜”,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念,正如温总理所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事当前,缺乏自信、底气不足,很难把事情干成、办好;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方设法、攻坚克难,最终夺取胜利、获得成功。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稳定一方的重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事业当作一种追求,把发展当作一种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满怀激情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关键所在。

激情是一种积极心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困

难、不怕挫折的勇气,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豪气。工作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做事平铺直叙、按部就班,很难打开局面、干出成绩、创出亮点。作为领导干部,对工作满怀激情,首先要热爱本职,只有打心眼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岗位看做为老百姓做事情、谋福祉的平台,视作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用心干好工作,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相反,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只把它当做立身养家的一种职业、一个饭碗,就不可能满怀激情地干工作,也不可能把工作干好,群众也不会满意。其次要潜心研究,我们所提倡的激情,是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注重效率的激情,而非头脑发热、脱离实际地蛮干。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内在规律不掌握,对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度规定、典型经验不熟悉,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症结、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研究,这样盲目地干工作,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满腔热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也不会有持久的工作激情。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自觉地把国家政策、上级精神和外地经验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工作发展中,始终满怀激情、满怀信心。再次要享受工作,工作激情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心血都倾注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用心干好每一项工

作,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无比幸福,也才能滋养出绵绵不断、持久弥坚的工作激情。如果把工作当成负担,整天忙于应付,就会身心疲惫,根本就没有快乐可言,也不可能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三、敢于担当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体现。

敢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认准的事、决定的事和已经部署的工作,就要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一抓到底。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不能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我们有些干部喜欢做“老好人”,不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事已关己他也“高高挂起”;有的遇事“耍滑头”,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不敢担当、不敢负责,这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样一项重点工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基本相似,为什么有的推进力度大、进展快,而有的则行动迟缓,关键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态度,是对工作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是,不能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能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当前,西安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如果没有这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说不干,不抓落实,再好的机遇也会错失,再小的困难也跨不过去。

四、争创一流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最终落脚点。 检验领导干部精神在不在状态、状态好不好,最终要看工作的成效。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缺少亮点,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不能有“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的思想,应该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工夫。一要高标准、严要求。要瞄准排头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多想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与先进地区的水平还有多少距离;要自加压力、奋力争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目标。二要重细节、抓薄弱。我们干工作,不仅要从大局着眼,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确保发展不受影响、不走弯路;还要从细节入手,从薄弱环节抓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认真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好落实,确保工作不出纰漏、不留遗憾。三要出精品、创品牌。要树立标准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努力把寻常工作做得不寻常,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把亮点工作做成精品;要盯着排头干、朝着先进赶,不断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

第三篇: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镇)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老习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

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小编推荐]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镇)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老习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

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由于受地域、资源、交通等发展瓶颈制约,我市发展确实遇到不少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没有正视现实,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是盲目和周边县市比较,产生怀旧心理,甚至认为津市越改革越不如从前。

四是自卑心理。部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干部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

七、八十年代,干部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在津市工作而感到光荣。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部分干部职工收入落后于其它行业和地区,从而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对振奋我市干部精神的几点思考

干部的不良精神状态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障碍”、“拦路虎”和“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要解放思想,树立争先之志。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各地正面对各显所长、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的竞争,如果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上不能走在前头,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争先之志。要敢闯敢试,把争先的思想打牢,把争先的目标盯紧,把争先的措施抓实,就一定能化决策为行动,化蓝图为现实。

2、要开拓创新,善谋发展之策。四平八稳带不来跨越式的发展,按部就班干不出超常规的速度。一个地方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创新者、“冒尖者”,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希望越大。要善待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基层的探索性实践,热情鼓励基层在实践中的新鲜举措,热忱帮助基层在探索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要勇于创新。“什么路好走什么路、什么车快上什么车、什么力大加什么力”。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借鉴运用外地先进的经验,大胆探索和试行没有明令禁止的政策,并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

3、要艰苦奋斗、激发创业之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苦砺志,以俭修身;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愿望;要牢固树立“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发展意识。要积极为想创业,敢创业的提供合适的舞台,鼓励合法致富、诚信经营,让一切会创业、能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广阔的创业空间。在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政策中,任何部门任何人,决不允许为眼前利益所左右,制定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决不允许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只要干群一心,同舟共济,必定能够形成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良好局面。

4、要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之功。要把“奋发”的精神转变为“有为”的行动,关键在于强化落实之功,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实践证明,城市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关键取决于决策的正确和落实保障。发展目标的确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以具体明确的责任意识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把每一项工作逐级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大力推行“权力交到底、责任压到底、板子打到底”的工作措施,严格执行有责必究的“买单制”。要以高效快捷的服务理念抓落实。紧紧围绕效能建设,优质服务的要求,竭诚为广大投资者和群众提供最快捷、最优质、最务实的服务。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和企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

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团队合作精神已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那么,到底什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重要性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强企业团队精神?我将逐一为大家讲解:

第一章 对团队精神的理解

一、什么是团队精神?

——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一个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然就不会有战斗力;一只队伍没有灵魂,就不会具有生命的活力。

二、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

——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而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一定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我们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队伍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同样我们也很难想象,在没有明了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那么,确保没有信任危机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损害最大的莫过于团队成员对组织信任的丧失。

三、团队精神的核心

—— 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

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这里恰恰不要求团队成员都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要求团队成员都发挥自我去做好这一件事情。

四、团队精神的形成基础

—— 团队最不可忽视的是高效率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

作为系统的每一成员,应当遵守以下原则:“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修养”。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这样的氛围越浓厚,团队建设就会越好。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加强系统整体功能的输出,追求组织总体功能最大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五、团队精神的作用

—— 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每个员工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子目标,在每个成员身上得到落实。

—— 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 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 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员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员工行为,转向控制员工的意识;由控制员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能、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如是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一个销售人员发展的纵向动力,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

六、团队精神的要素

—— 要有共同的目标

小故事: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抓到。一个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停下来,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的快很多。”猎狗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我们两个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午餐而跑,而他却为了性命而跑呀。”

寓言启示:兔子与猎狗做一样的事情,都拼命的跑步,然而,他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其目标不一致,导致其动力也会不一样。

1、将团队的目标视为自己的目标,所有成员都要能致力于一个目标;

2、做好自己的团队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团队完成目标;

—— 要有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我们不能说没有集体荣誉感就没有集体,但我们肯定的是,没有集体荣誉感会导致集体走向分奔离散。

“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个和尚就是因为不能处理好集体内部团结的关系,才会没水喝的。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也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说:“集体荣誉当然要心力维持,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同时摆在面前时,我会选择个人荣誉,因为没有个人,怎么能组成集体呢?” 有些人说:“在集体荣誉面前,就不存在个人荣誉。”

有关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看法,众说纷纭,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大河是指集体,小河是指个人) 这句话说明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谈到集体荣誉感,首先应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就算是独在孤岛,也同样是和鱼、鸟、树木组成集体,没有什么人是例外的,否则就无法生存。

谈到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也应搞清楚一个问题。这问题十分简单:“无限大的万分之一等于无限大;零的一万倍仍等于零”。

如果一个集体被大众尊为精英,而个人只在这集体中排倒数第一,而这个人在大

众眼中,同样是精英中的一员。如果一个集体被人贬为鼠辈,而个人就算在这集体中排老大,在大众眼中,也一样是鼠辈一个。所以,先有集体荣誉,才有个人荣誉。集体有了荣誉,个人也自然就有荣誉。

—— 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企业里常有一些人,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组织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对于单位中的不知悔改的螃蟹,应该尽早清理出去。确保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 要有良好的规章制度

管理就是管人。在单位规模小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现人管人;在单位规模较大的时候,就必须通过立规矩、建标准来实现制度管人。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没有不合格的兵,只有不合格的元帅。一个强劲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规章制度也包含很多层面:纪律条例、组织条例、财务条例和奖惩制度等。好的规章制度可能体现在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执行规章制度还有一些考究。有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说明,对于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且会愈演愈烈。单位领导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或者监督者,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如果干部自身都难以遵守,如何要求团队成员做到?

—— 要有团队管理意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车沙从大厦顶上倒下来,对地面的冲击是不太大的,如果把一整车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从大厦上倒下来,其结果就大不一样。团队管理就是把一车散沙变成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单位的既定目标。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凝土,在团队建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性别按比例的配置,达到合理的互补,决定了这个团队的基本要素。有了沙土等基本要素,是否就一定是混凝土呢?没有水,没有搅拌,还不行。混凝土中的水就是一种良好的团队氛围,团结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具备了这种气氛,意味着目标成功了一半。单位领导在团队管理中相当于搅拌机的作用,组织会议、讨论、学习、攻关和休闲等活动,与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最终才能形成明智的决策。

——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支持

由于信任是我们开展任何工作的重要基石,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要讲得细一些便于大家理解。

1、信任的定义

—— 字典上说“信任”是:相信,敢于托付。我想字典上解释得也不够完整。

—— 一位哲人曾给信任定义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有了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才可以变得简单。

2、如何做到相互信任

—— 信任你的伙伴:

(1)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下,大家的交流可以畅所欲言;

(2)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下,可以得到真正的意见和建议;

(3)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下,一个由形形色色个体组成的群体,才能发展成为有凝聚力,并充分发挥功能的团队。

(4)一切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

—— 信任你的领导

(1)领导的决策是从全局出发的,没有人会去毁掉自己亲手建立的团队;

(2)当领导将任务交给我们的时候,就是对我们的信任;

—— 相互尊重

有信任就有尊重,就是说人们要彼此珍视,即使当意见有分歧时,也要互相尊重。

“我一点也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是,我能理解你,我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是有原因的……”

—— 共同承担风险

当互相信任时,人们会愿意承担风险、一起承担错误。不要因为他范过错误而排挤他,不想跟他合作。因为犯错误没什么关系,只要能从中吸取教训。所以,要积极的面对,想办法去解决,互相帮助,把错误率降到最低点。

—— 用和平渐进方式扩大信任感

(1)帮伙伴发挥最多的个人潜能。

(2)可以帮助伙伴们在工作上成为自己的主人。

(3)伙伴的具体表现,产生更大的绩效,对组织的贡献大增。

—— 资源共享

(1)资源共享可以让工作不过于个人化;

(2)资源共享可以让团队成员与团队共同进步。

—— 沟通与交流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小故事:老板的要求有一个老板告诉其秘书:“你帮我查一查我们有多少人在华盛顿工作,星期四的会议上董事长将会问到这一情况,我希望准备得详细一点。”于是,这位秘书打电话告诉华盛顿分公司的秘书:“董事长需要一份你们公司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单和档案,请准备一下,我们在两天内需要。”分公司的秘书又告诉其经理:“董事长需要一份我们公司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单和档案,可能还有其他材料,需要尽快送到。”结果第二天早晨,四大箱航空邮件到了公司大楼。

故事启示: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身为领导者,要能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惟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的精神,有方法、有层次地激发员工发表意见与讨论,汇集经验与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团队有共识,才能激发成员的力量,让成员心甘情愿地倾力打造企业的通天塔。领导之间、领导与团队之间,沟通是形成领导力的基础。

—— 相互合作、寻求支持

有一个关于“聪明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给他的大臣们出了一道喝粥的难题,要求他们用一个其长无比的勺子喝粥。结果,有的大臣各顾各的,根本无法把粥喝到自己嘴里;而有的大臣懂得协作,把粥舀出来喂自己对面的人,结果大家都喝到了粥。

寓言启示:这则寓言揭示的是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分享比争夺有力量,付出比索取更能获得他人的福报。同理,把由一个人承担的责任交给一个团队共同承担,将有效地减轻个人完成任务的压力,帮助团队共担风险和责任。特别是有很多任务经常是时间紧,任务重,这时,主要的责任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会

捉襟见肘。面临这种情况,即使任务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你也应该从团队整体利益出发,主动施以援手。而乐于分担的你,也一定能够投桃报李,在团体中建立自己的良好的个人形象。

第二章 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要尽可能使该支队伍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有着相近或类似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致得以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团结共进,这需要公司全体人员的热心呵护。

团结共进,众志成城,必须使公司的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大厦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砖与砖之间紧密结合是建立大厦的基础,这种紧密结合就是凝聚力。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源泉,而只有步调一致,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如何步调一致呢,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才能做到。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的建立健全,在这方面可起辅助的作用,而这个部署的关键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自身(就是包括我在内的在座的各位)。典范作用是建立领导权威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以身作则,就是这种含义。则是什么,就是规则!领导通过自身的一系列言行对规章制度、纪律的执行,逐步建立起领导的威信,从而保证管理中组织、指挥的有效性。员工也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形成团队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当团队成员为自己是宏伟大厦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时候,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得到了体现的时候,人人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在这个阶段保持和引导团队内的人际关系和谐共处、相互依存,尊重个性、彼此宽容,互敬互重、真诚待人,彼此信任、遵守承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能力互补、同舟共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成员都要从自我做起。

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团队精神与凝聚力,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

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当然这里还包含一个好的领导和准确的目标,或发展方向的问题。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单位的决策层要把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下达给下属,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时,企业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团队精神的培育是对管理者的要求。团队合作对企业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管理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者和同事、下级处不好关系。人性化管理是处理日常工作、处理上下级关系至上的管理技巧,来自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有效激励可以起到激发员工的个体驱动和稳定员工的作用。特别是管理知识型员工更是需要有关怀、爱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这一点各单位的主要领导首先要把握和提高。

在此基础上,加以其它的领导艺术、公平激励机制、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奖励与表彰、政策的延续性等系列要素充实,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必然得到弘扬和巩固,企业的潜在创造力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目标就能顺利地实现。

第三章 如何加强企业团队精神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到底看什么?是看这个企业的理念有多么先进,是看这个企业资全有多么雄厚?是看这个企业科技含量有多高,还是看这个企业拥有多少知识分子,拥有多少高科技人员?

这些都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是要找企业内部的决定因素。而这个决定因素实际上就是企业是否有团队精神,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一切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将成为“零”;没有团队意识的员工,无论学识有多高、技术有多精、学历有多深,都不会朝着组织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切才华、学识对于这个企业来讲或许都是零。

我们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非否定那些先进的企业理念,雄厚的资金基础,高科技的含量和知识的重要。但是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

如果贯彻不下去,没有认同和接受的员工,那就等于零,雄厚的资金固然需要,如果落到贪官或者私心太重的领导、员工手中,得不到合理的运用,就像养了一群老鼠,则会把企业掏空!那也等于零。科技含量再高、知识分子再多,如果十个人,十条心,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才能不去发挥、知识不去运用、只说不做,整天心思都用在损害企业利益,制造谣言矛盾上,这还是等于零!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企业,才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塑造力。即便思想理念暂时落后,企业资金状况偏紧,技术含量偏低……但是俗话讲的好“三个臭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

只要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困难就可以靠集体的力量克服,没有的东西也就会创造出来?缺少的东西也会心甘情愿地去补上。这样的团队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样的团队就会显示出无穷的活力和魅力!

上一篇: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简介下一篇: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