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精神状态调研

2022-06-29

第一篇:干部精神状态调研

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

思考

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

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老习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

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 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

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由于受地域、资源、交通等发展瓶颈制约,我市发展确实遇到不少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没有正视现实,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是盲目和周边县市比较,产生怀旧心理,甚至认为津市越改革越不如从前。

四是自卑心理。部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干部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

七、八十年代,干部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在津市工作而感到光荣。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部分干部职工收入落后于其它行业和地区,从而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对振奋我市干部精神的几点思考

干部的不良精神状态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障碍”、“拦路虎”和“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要解放思想,树立争先之志。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各地正面对各显所长、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的竞争,如果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上不能走在前头,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争先之志。要敢闯敢试,把争先的思想打牢,把争先的目标盯紧,把争先的措施抓实,就一定能化决策为行动,化蓝图为现实。

2、要开拓创新,善谋发展之策。四平八稳带不来跨越式的发展,按部就班干不出超常规的速度。一个地方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创新者、“冒尖者”,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希望越大。要善待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

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基层的探索性实践,热情鼓励基层在实践中的新鲜举措,热忱帮助基层在探索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要勇于创新。“什么路好走什么路、什么车快上什么车、什么力大加什么力”。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借鉴运用外地先进的经验,大胆探索和试行没有明令禁止的政策,并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

3、要艰苦奋斗、激发创业之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苦砺志,以俭修身;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愿望;要牢固树立“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发展意识。要积极为想创业,敢创业的提供合适的舞台,鼓励合法致富、诚信经营,让一切会创业、能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广阔的创业空间。在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政策中,任何部门

任何人,决不允许为眼前利益所左右,制定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决不允许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只要干群一心,同舟共济,必定能够形成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良好局面。

4、要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之功。要把“奋发”的精神转变为“有为”的行动,关键在于强化落实之功,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实践证明,城市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关键取决于决策的正确和落实保障。发展目标的确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以具体明确的责任意识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把每一项工作逐级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大力推行“权力交到底、责任压到底、板子打到底”的工作措施,严格执行有责必究的“买单制”。要以高效快捷的服务理念抓落实。紧紧围绕效能建设,优质服务的要求,竭诚为广大投资者和群众提

供最快捷、最优质、最务实的服务。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和企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小编推荐]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镇)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老习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

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由于受地域、资源、交通等发展瓶颈制约,我市发展确实遇到不少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没有正视现实,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是盲目和周边县市比较,产生怀旧心理,甚至认为津市越改革越不如从前。

四是自卑心理。部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干部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

七、八十年代,干部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在津市工作而感到光荣。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部分干部职工收入落后于其它行业和地区,从而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对振奋我市干部精神的几点思考

干部的不良精神状态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障碍”、“拦路虎”和“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要解放思想,树立争先之志。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各地正面对各显所长、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的竞争,如果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上不能走在前头,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争先之志。要敢闯敢试,把争先的思想打牢,把争先的目标盯紧,把争先的措施抓实,就一定能化决策为行动,化蓝图为现实。

2、要开拓创新,善谋发展之策。四平八稳带不来跨越式的发展,按部就班干不出超常规的速度。一个地方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创新者、“冒尖者”,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希望越大。要善待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基层的探索性实践,热情鼓励基层在实践中的新鲜举措,热忱帮助基层在探索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要勇于创新。“什么路好走什么路、什么车快上什么车、什么力大加什么力”。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借鉴运用外地先进的经验,大胆探索和试行没有明令禁止的政策,并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

3、要艰苦奋斗、激发创业之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苦砺志,以俭修身;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愿望;要牢固树立“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发展意识。要积极为想创业,敢创业的提供合适的舞台,鼓励合法致富、诚信经营,让一切会创业、能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广阔的创业空间。在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政策中,任何部门任何人,决不允许为眼前利益所左右,制定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决不允许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只要干群一心,同舟共济,必定能够形成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良好局面。

4、要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之功。要把“奋发”的精神转变为“有为”的行动,关键在于强化落实之功,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实践证明,城市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关键取决于决策的正确和落实保障。发展目标的确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以具体明确的责任意识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把每一项工作逐级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大力推行“权力交到底、责任压到底、板子打到底”的工作措施,严格执行有责必究的“买单制”。要以高效快捷的服务理念抓落实。紧紧围绕效能建设,优质服务的要求,竭诚为广大投资者和群众提供最快捷、最优质、最务实的服务。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和企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大田县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心理状态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情况调查之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心理状态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本次我县调研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涌动在城市大动脉里的特殊血液,他们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也品尝了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他们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想的是挣钱回家盖房,但新生代农民工想的却是扎根城市。这是因为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的教育环境。他们身在城市,心灵却无处栖息。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状态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本次调研活动团县委通过各基层团委共发放了调查问卷360份,收回问卷328份。现将大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做了如下总结。首先是心态问题。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

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外出的经历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其次就是在情感方面的问题。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业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在实地调研中,透过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略带羞涩的话语,常让我们感到其内心闪烁的隐痛和不安。

国外学者卡布兰(Caplan)认为,心理危机可划分为四

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时,其内心失衡,开始感到紧张。第二阶段:为了重新获得平衡,个体试图用其惯常的方式做出反应,起初个体一般不会向他人求助。第三阶段:如个体发现自己惯常的方式未能解决问题,于是焦虑程度开始上升,此时,当事人的求助动机最强,最容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影响。第四阶段:如果当事人经过自助和求助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他就很容易产生习惯性无助,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很多人正是在这个阶段中企图自杀。我们不可否认,这也是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困境的集中体现。

大批人口向城市迁移,却缺乏相应的、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配套,许多外来打工者其实被远远地挡在了城市的入口外“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活改善、社会地位提升的基础上的。“健康的个性人格和健全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城市生活梦想,同时也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我们应该对他们投以更大的关注。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信仰问题。

共青团大田县委

2011年11月6日

第四篇:精神状态检查

[适用对象] 音乐学专业

[实验学时]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要求掌握精神状态检查的要求和方法,完成一份实验报告的撰写。

二、预习与参考

预习第

五、

六、七章内容以及参考第十五章的精神状态检查部分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交谈的方法客观、全面和准确地记录实验对象的精神状态,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分析结论。实验内容包括:

(一)、精神状态检查的内容

1、一般状况:

(1)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晰,有何种意识障碍(包括意识障碍的水平和内容)。

(2)定向力: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能力;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等;

(3)接触情况:主动或被动,合作情况及程度,对周围环境的态度等,仔细描述实验对象的社交状况,并举例加以说明;

(4)日常生活:包括仪表(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衣饰等)、饮食、更衣、清洁、大小便及睡眠,女性实验对象的经期情况,与其他病友的接触,参加病房集体活动及工娱疗情况等;

2、认知过程: (1)知觉障碍

①错觉:种类、出现时间及频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 ②幻觉:种类、出现时间及频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 ③感知综合障碍:种类、出现时间与性质等;

(2)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涣散,可能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3)思维障碍:

①思潮及思维形式:语量和语速的异常,有无思维迟缓、思维奔逸、思维中断、破裂性思维及思维贫乏等;

②思维内容和结构:如有妄想,其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发展动态、涉及范围、是否固定或成体系、荒谬程度或现实程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有无强迫观念,其种类、内容、发展动态与情感意向活动的关系;

(4)记忆力:记忆力减退(包括即刻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力)、记忆增强,有无遗忘、错构及虚构;

(5)智能: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能力等;

(6)自知力:如自知力缺如,有部分自知力及自知力基本完整,还要注意实验对象对治疗的态度。

3、情感过程:情感活动可通过主观询问与客观观察两方面来评估。

(1)客观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动作、讲话语气、自主神经反应(如呼吸、脉搏、出汗等)。 (2)主观体验可通过交谈,设法了解实验对象的内心世界。 ①情感反应的强度、持续性和性质确定占优势的情感是什么,包括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淡漠等;

②情感的诱发是否正常,如易激惹; ③情感是否易于起伏变动,有无情感脆弱; ④有无与环境不适应的情感如情感倒错。

4、意志与行为:意志减退或增强、本能活动(如食欲和性欲)的减退或增强,有无兴奋、木僵及怪异的动作行为,注意其稳定性及冲动性,与其他精神活动的配合程度等。

(二)精神状态分析:对精神状态检查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出阳性症状,分析各症状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三)分析结论:得出对实验对象总体的精神状态的印象,如躁狂状态、抑郁状态或分裂样状态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功能和材料清单

诊察室、精神病患者、桌子、椅子、纸笔若干。

五、实验要求

要求掌握精神状态检查的要求和方法,完成一份实验报告的撰写。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以下格式进行撰写:

(一)、精神状态检查的内容

1、一般状况

2、认知过程

3、情感过程

4、意志与行为

(二)精神状态分析

(三)分析结论

七、思考题

1、在面谈检查中,检查者应具有哪些个人条件和态度?如何促进医患间的沟通?

2、精神状态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八、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主要评分点:

1、根据精神状态检查的四方面内容中是否能客观、全面、和准确的进行观察、描述并加以记录来判定本部分内容的优劣,占整个实验报告的50%

2、精神状态分析是否正确、深刻,占整个实验报告的25%;

3、分析结论是否正确,占整个实验报告的25%。

第五篇:精神状态是学习1

精神状态是学习之“门”

——开学第一课的感悟

今天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前,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做课前的准备工作。“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都进了教室等待着上课。忽然教室的一角发出一份愤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小男孩一脸生气,伸着一个手指看着我——看来,他的手指受到了一些伤害,盼望着老师来处理这件事。短短的40分钟该不该处理这件事,如果处理会影响这节课吗?这孩子的叫声已经把所有的目光聚在了一起,看来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会受到影响了,想到这里我一阵生气——正要去指责,这时一段文字浮现在我的眼前。

前两天,李校长推荐我一篇《人民教育》杂志中有关减负的文章,其中“‘由第三种负担’引发的课堂革命”引人深思。文中讲述了某中学孔老师的一个案例,孔老师在第一个班级上复习课之前先检查了作业情况,结果情况不是很理想导致孔老师心情的不愉快,尽管最终老师压下了心中的火,但老师心理憋着股劲都被学生看在眼里,结果课堂上大家都低着头,谁也不敢吭声,个别孩子互相使眼色,察言观色,结果在弥漫着硝烟的教室里,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第二节课孔老师在另一个班级程度差不多的班上了同一节课。她取消了这个“检查”作业的起始环节,课堂气氛就和谐多了,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目标被凸显出来。课后老师比较了一下两班的作业,发现第二节课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作为教师能对这样的现象熟视无睹吗?我当机立断选择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我不露声色地开始上课,“小朋友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堂数学课,聪聪和明明将带着我们进入数学王国去学习新的本领,大家又大了一岁,老师想看一看哪位小朋友懂事了,长大了。”此言一出,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依旧和颜悦色,“你见过南京长江大桥吗?”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那位吼叫的小男孩开始平静下来,并且举起了小手,不时地参与进来,我有意识地给了他几次机会,并且积极地肯定了他。之后我发现,那孩子似乎忘记了刚才的疼痛,脸上写满了愉快„„

下了课,我正在批改作业,发现那个小男孩站在桌旁,就问他:“你的手怎么回事,还疼吗?”只见他笑了笑,没说什么,看来事情已经过去了。于是我就对他说:“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如果不是非常紧急,最好在下课的时间去处理好吗?”孩子点了点头,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

一堂课终于顺利地结束了,课后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能主动地完成作业,并且作业的质量还不错。我不敢想象如果换一种做法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让我切实体会到了——精神状态是学习之“门”的含义。是呀,正如《学习的革命》里所说得: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作为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得先从自己入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给课堂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空间。

上一篇:高考口号霸气押韵下一篇:感恩节老师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