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育龄妇女死亡分析

2022-12-15

调查育龄妇女死亡原因, 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为此, 对本县31.75万育龄妇女4年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对本地区育龄妇女进行调查。通过三级妇幼卫生监测网进行定期监测, 登记死亡原因、死亡地点、末次月经等情况, 并与当地公安、计生、民政部门的死亡信息进行核对补漏, 将死亡情况登记表逐级上报。

1.2 死因分类和统计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死因分类, 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育龄妇女死亡率

2005年至20 09年海安县育龄妇女总数1 27.03万人, 死亡56 7人, 死亡率46.35/10万。年龄分布15岁43人;25岁71人;35岁288人;45~49岁165人。从年龄组分4段来看, 集中在35岁及其以上, 年龄段占50.79%。死亡地点:家中为395例, 占69.66%;在医院为103例, 占18.16%。

2.2 育龄妇女死亡原因

4年中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 分别占死因比例为35.43%、25.75%、14.64%。

2.3 育龄妇女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育龄妇女因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构成35.45%, 前5位依次为肝癌、乳腺癌、胃癌、肺癌、白血病, 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比10.58%、5.29%、4.06%、3.88%、2.12%。

2.4 意外死亡构成

育龄妇女因意外死亡占总构成25.75%, 其中车祸占9.7%, 自杀占5.82%。意外死亡前5位依次为车祸、自杀、溺水、中毒、其他意外, 分别占意外死亡比38%、23%、18%、3%、18%。各年龄段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 意外死亡集中在年龄35岁以上 (包括35岁) , 占意外死亡的73%。

2.5 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2项, 就占死因构成比的61.

20%。从年龄组分段来看, 情况又有差异。恶性肿瘤随年龄的增长, 死亡例数也增加;而意外伤害的死亡却有不同趋势, 死亡集中在35岁及其以上年龄段。

3 讨论

(1) 本次调查我县育龄妇女死亡率为46.35/10万, 与2003年南京市育龄妇女病死35.22/10万高[1]。比北京市房山区2002年至2005年4月间育龄妇女年平均死亡率82.59/10万低[2], 死亡原因顺位为恶性肿瘤、外部因素、心脑血管病, 分别占35.45%、25.75%、14.64%。各种死因死亡年龄都集中在35及其以上年龄段;死亡妇女集中在农村;死亡地点:69.66%在家中, 12.16%在途中;外部因素中车祸、自杀分别占38%、23%;35岁以上意外死亡占意外死亡的73%.综合说明农村中青年妇女承担较重的生活压力、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不够、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对就医的影响[3]。

(2) 恶性肿瘤中肝癌占首位, 与本地区肝癌高发病区、黄曲霉素、饮用水、营养有关。积极防治乙肝, 对降低肝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乙肝病毒灭活疫苗预防注射不仅起防治肝炎效果, 对肝癌预防必将起一定作用。预防粮食霉变、改进饮水水质亦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3) 乳腺癌是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存活率, 为避免患乳癌, 女性应具备一些“预防乳癌”的基本知识: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 养成运动好习惯, 掌握定期作乳房检查方法。

(4) 意外伤害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第2位, 意外死亡是指非疾病造成的死亡, 主要包括车祸、自杀、中毒、跌落、溺水和其他非正常死亡, 其中车祸占意外死亡的38%。

(5) 自杀是意外伤害中第2位因素, 占意外伤害的23%。呈逐年攀升的势头, 是非正常原因死亡, 是可以防止的。它既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又是一个令人关注的医学问题。自杀已成为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之一, 与诸多因素有关, 但心理内部原因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 育龄妇女死亡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育龄妇女是一个家庭的梁柱, 育龄妇女死亡带来劳动力的损失、年幼孩子抚养和老人的照顾缺失等社会问题增加, 因此对妇女的生存状态的了解、心理卫生的干预、特殊生理时期的保健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应大力开展预防保健宣教, 提高妇女自身素养, 为女性的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 逐步降低育龄妇女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摘要:目的 提高妇女生存质量, 降低妇女育龄期死亡率尤其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调查本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 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疾病死亡占60.30%, 意外死亡占25.75%, 死因顺位。结果 恶性肿瘤占死亡首位, 占死因比例35.45%, 意外伤害中交通事故、自杀占死因比例分别为9.70%、5.82%。结论 减少外部可控因素导致的死亡, 加大交通安全宣传, 加强妇女心理、营养、妇女病普查等保健工作的干预力度, 可降低15~49岁妇女的死亡率。

关键词:海安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

参考文献

[1] 赵美云, 王宁.南京市2003年育龄女性死因减寿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3) :3106.

[2] 贾秀莲.房山区2002年至2005年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7.

[3] 金虹萍.713853例育龄妇女死亡率监测资料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1, 3 (7) :542.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下一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