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妈祖文化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浅谈妈祖文化范文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金 良 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文化自觉与自信。“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决议》中说,“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理解,所谓的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所谓的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文化充分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惧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化指导作用要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决定》强调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文化要与时俱进。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决定》有五个闪光的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五个关键词折射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就是通过研究文化体制和文化建设问题,用改革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第二篇:浅谈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吹响了“文化强国”的号角。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国民精神世界的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不可能真正迈向现代化。但一直以来 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对策

【正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下面我将就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进行阐述。

1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在文化市场不断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公共价值观,是国民对国家文化产生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归属,任何国家和国民都不能离开本国的文化价值观而独立存在,它是国家凝聚力、吸引力和扩展力的核心。

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仁爱、诚信、善行这些都是其主要内容,并深植于国家文化所外现的各种事物之中。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价值观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个观念从之前单纯的文化含义慢慢地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和谐家园”成为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一直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

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然而,事实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第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

第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文化经纪人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大力加强对专业性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国今天的文化事业才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它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在民间,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这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夯实基础。可见,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第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此外,文化外交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友好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的文化组织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吸收和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

【结 论】

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总体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制订适合我们国情的发展计划,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施行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

201532010822 10463

学号 ______________ 学校代码 __________

河南工业大学成教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企业灵魂之企业文化建设

学位申请人 :王国闯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工商管理 :张洁梅讲师 :2017年05月01日

河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印刷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界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接轨和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运行的日程上来,像“安全至上的中海油、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运行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运行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运行中的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中,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团队

目 次

引言

1、企业文化概述„„„„„„„„„„„„„„„„„„„„„„„„„„„Ⅰ 1.1企业文化的概念„„„„„„„„„„„„„„„„„„„„„„„„„„Ⅰ 1.2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Ⅰ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Ⅲ 2.1无文化管理„„„„„„„„„„„„„„„„„„„„„„„„„„„„Ⅲ 2.2文化空想现象„„„„„„„„„„„„„„„„„„„„„„„„„„„Ⅲ 2.3全盘西化现象„„„„„„„„„„„„„„„„„„„„„„„„„„„Ⅳ

3、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Ⅳ 3.1以中国传统的文化为核心„„„„„„„„„„„„„„„„„„„„„„Ⅳ 3.2合理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Ⅴ 3.3企业文化建设要具有时代特色„„„„„„„„„„„„„„„„„„„„Ⅵ 3.4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个性„„„„„„„„„„„„„„„„„„„„„„Ⅶ

结论„„„„„„„„„„„„„„„„„„„„„„„„„„„„„„„„„Ⅸ

参考文献„„„„„„„„„„„„„„„„„„„„„„„„„„„„„„„Ⅹ

致谢„„„„„„„„„„„„„„„„„„„„„„„„„„„„„„„„„Ⅺ

I

引 言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企业的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的。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进行打交道时,我们会很容易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中海油的安全至上、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呢?这也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的概念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在给企业文化下定义时,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定义侧重或者着眼点互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来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了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了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经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1.2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关注到了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就发现了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企业长期共存的理念,从而塑造出了一种有利于创新与将价值和心理因素相整合的文化,这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与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时,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

II

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中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①企业环境;②价值观 ;③英雄;④仪式;⑤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一书时,研究并总结了三家优秀的各新型公司中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之路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关于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效益与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与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已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与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被人们称为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都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纷纷投入到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之中,而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情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阶段,“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不足,系统理论的指导缺失,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非常多的缺陷和错误,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2.1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之中,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自身管理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加重视,这样的企业就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格的各类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企业员工一定要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引导,缺少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和成员之间、成员和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容易形成相背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加了企业内部摩擦,制约着企业效率的提升,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让成员无组织归属感,从而使员工难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2.2 文化空想现象

III

与无文化相反,另外一种具有迷惑性的现象是文化空想。这一现象表面上虽然可以看出企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理论体系,但是不能对企业的发展提供该有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理念过于空泛,脱离了企业实际,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企业文化内容掺杂了非企业的因素,即企业文化不再是企业经营活动和文化主体行为的成果,而是从企业外部“授予”了企业任务,超出了企业的承载能力;为了“文化”而文化,企业管理人员致力于企业文化氛围的创造,却忽视了对企业实践活动的总结,使企业文化失去了针对性和生存基础,虚有其表。

2.3 全盘西化现象

企业文化在中国入世之后,很多西方管理的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使用,一时间宛如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得按照西方的管理理论来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分裂,不能看到传统文化的精粹之处,仅仅只看到了西方企业文化的长处,一味地盲目遵照来做,照搬教条;对外国成功经验的模仿较多集中在企业文化的最终展现上,仅仅喊几句口号罢了,没有很好的研究其形成的背景和机制,做的都是表面文章,所以很难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3、创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创设中国的企业文化模式,不能否认外来文化的作用,但是创建的过程并不能是全盘美化,或者全盘日化,或者全盘欧化。所以重新创建的中国企业文化必然是吸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形成中外文化优化结合的企业文化模式。

3.1 以中国传统的文化为核心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随意的选择一种文化而去异想天开的臆造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有民族性质的。中国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史,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儒家文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3.1.1.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思想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仁”是儒家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推自己及他人的仁爱之心,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社会价值系统也不过是个人价值体系的扩展。反之,社会价值系统理所必然地能够规范和调节个人的价值体系。人不仅是情感化的,也是是社会化的。

IV

纵观整个工业文明,人的地位经过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综合素质人的变化,管理思想从见物不见人转换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从个体到群体,从技术和基层组织到深层次的价值系统和道德规范,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正是人本思想的回归。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人力资本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相符合的。 3.1.2.儒家文化的“人文关怀”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

儒家认为:“上下同心,其力断金”、“上下同欲者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儒家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中恕之道等理念,突出了处理人际关系之中相互以对方为重的基本原则。显然,这一原则对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内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在人和,不忘人文关怀,应该一样的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企业家只有关心和爱护员工,才能受到员工的爱戴和信任,才可以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些都远非奖金、福利所能及的。 3.1.3.儒家文化的“诚信”思想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

中国为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的诚信思想历来受到世人推崇、儒商的遵循。“诚实守信,对自己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对他人而是一种交往的品德,是一种自信和气魄;对企业发展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更是管理价值的有效提升。”忠于诚信不仅让人际交往更加长久和谐,而且能使企业间的合作更加持久深入。市场经济总的来说是信用经济,不讲诚信的企业,它的市场寿命往往短暂;而一个把“诚信”融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诚信为本贯穿于始终的企业,在繁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能立于不败之地,变为“长胜将军”。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尔的成功与其说是企业经营的成功,不如说是海尔文化的成功。诚信是立人兴业的根本,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根本。当前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比如肯德基、微软、沃尔玛等,没有不把诚信作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进而以其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来打造出优秀的品牌,创造出优秀的成绩。

3.2 合理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我们在批判地继承着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因为世界是开放的,而文明也是可以共享的。 3.2.1.合理引入美国“英雄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美国企业很崇尚英雄主义,把其誉作美国企业文化的三大特征之一,韦尔奇、比尔·盖茨的传奇经历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知晓就是美国树立英雄人物的成功案例。我国一直存在喜欢树立榜样、模范,号召向其学习的习惯,虽然树立的人物大部分不是商界的,但在这一点上却是同美国的“英雄主义”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我国的企业可以大胆地借鉴美国

V

企业的做法,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可以适当的树立本企业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经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来传递企业的价值观,而不是平时所凭借正规的书面程序来实现,他们的经历会对企业的员工产生内在的激励,而这种激励比物质性、外在性的激励更具作用,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最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2.合理引入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著名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认为传统公司是权威控制型组织,然而最成功的企业是具有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真正出色的企业,是那些能够想方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这与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学习的思想相吻合。孔子作为儒学的鼻祖,其在传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思想时,就是运用学习和推行教育的方法。四书的开篇《大学》也是指儒家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说,同样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的。因此,我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如果能将二者精巧地融合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一种融合东方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全新文化理念,而这种理念也容易被广泛所接受。

3.3企业文化建设要具有时代特色

我国的企业管理在现代化建设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当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传统思想的一些不合时代的价值观进行更替,从而体现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要求。

3.3.1.儒家价值体系中应当注入更多的理性色彩,正确处理义利关系

如何实现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化,也就是如何从单向的价值关怀转换到兼顾效率原则,这是儒家在应对现代化挑战时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通过价值关系的重新宣传与观念调整,以及用开放的心态去容纳现代文明中的理性及效率原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儒家思想对义利关系的根本观点。虽然在理论上儒家并不完全排斥利,但它所关注的利,主要是普通的整体之利,相对来说,个体之利,始终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这种整体之利把具体的内容抽走了,从而带有抽象的性质。这种排斥具体的个体之利,却崇尚空洞的整体之利的趋势,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个体功利意识的形成,这是酿成历史上我国个人功利意识淡薄的思想根源。而在现代管理之中,恰是这种讲求效益和注重利益的功利意识,才能有助于现代企业精神的形成,离开了利益杠杆,现代社会的经济秩序也难以维持。面对现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我们必须加大调动每个企业、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注重对个人合理利益的认同,利用功利原则在现实企业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VI

3.3.2.儒家“和为贵”思想中应加入更多的竞争意识,为现代管理提供内在的激活机制

西方企业的管理思想的显著特征是突出个体的原则,强调个人的创造性是它们的基本要求,与个人创造性相联系的,是竞争意识。竞争的集体目标虽然具有功利性,但是其同样又能激发个人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创造性。正是这种竞争意识,构造成了现代社会内在的激活机制。在群体原则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中,个体原则重点表现在自我德性的完善,与权利意识的淡化相比较,儒家更多突出个体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对责任和义务的强调也进一步强化了群体原则,磨灭了个性,表现为“和为贵”的思想,这种思想很容易限制个性的独立。如果说与群体保持一致(群体认同)的思维定式使人较少关注个体的独创性的话,那么当个体的权利意识被履行群体义务(责任)所涵盖时,竞争机制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据。我国企业中的奖励制度通常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是极好的例子,儒家的这种突出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崇尚创造和竞争的现代人格,明显有难以调节的一面。因此,根据现代管理的理论,鼓励个人的创造性,培养对自我能力应有的自信,排斥对传统的依靠,敢于开拓与创新的独立人格,是建立具有竞争意识的现代企业精神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是市场经济所要发展的内在激活机制。

3.4 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个性

纵观优秀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这些企业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并被全体成员所接受的独特的文化特质。任何一个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其企业本身的特性,才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就得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便是这种个性的精确形象的反映。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也是根据本企业自身某一方面的特点,如传统、行业、地理、先进典型、企业名称、产品、商标、顾客对象等,来创造出本企业的特色文化。诸如海尔集团的“日清日高管理法”,联想集团的“办公司就是办人”,索尼公司的“豚鼠精神”,松下公司的“自来水经营”,都体现出了各自企业的独特追求与创见,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个性化了的企业文化,便是真正本企业的文化,也是管理的无形财富,否则文化与实践管理仍是“两张皮”。

因此,那种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很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在认真分析企业属性、职工素质、产品构成、企业环境等的基础上,选择和培育既可体现现代企业特点,又可为每个企业员工所接受的价值观来指导信念,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VII

从20世纪80年代产生到现在,企业文化理论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企业文化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和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目标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它不仅能解释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还向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指出了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最重要的问题。

VIII

参考文献:

1.松下幸之助,实践经营哲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房晓琳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J〕, 山西统计,2001年第10期 3.鲁冠球 , 靠诚实守信提升企业的价值〔J〕, 工业企业管理,2002 (2) 4.张爱玲 , 黄东升, 现代企业策划〔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年3月

5.陈亭楠 , 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年4月

IX

致 谢

感谢河南工业大学成教学院工商管理张洁梅导师,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一名优秀的教师,对我论文耐心的指导,新锐的启发,认真的审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写作再到最后定稿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您在这个我即将离开学院的最后的时间对我人生方向的指引!

在过去的2年日子里,我满怀憧憬和希望,在大学2年中,我用自己的青春写下了美丽的大学篇章。在师长和前辈的帮助下,走出了迷茫,走向了理想。在这里我想向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给予我的指引!

X

第四篇:浅谈圈子文化

律吾

远古时代,人类必须依赖群体而存在,剖析这种简单的生存方式,其实不仅仅包含了人类互相用体温取暖、抵御猛兽袭击、共同狩猎取得食物的基本生理需要,更包含了人类逃避黑暗、逃避恐惧、逃避自然灾害袭击等等的心理需求。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由群居生活逐渐走向独立,由原始的蛮荒时代真正走向了文明的时代,生理上对群体生活的原始期求似乎摆脱了,但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群体的依赖却似乎丝毫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我们权且把人类身上这种对群体的简单而又根深蒂固的依赖,叫做“群性”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被称为“圈子文化”。例如:文人有文人的圈子;政客有政客的圈子;以音乐为业的人有音乐人的圈子;绘画者有绘画圈子;书法家有书法家的圈子……此外,以人的品质而论,品性相近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君子有君子的圈子,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小人也有小人的圈子,如唐朝的周兴与来俊臣。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当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万千个各种各样的圈子,这些圈子与圈子之间,一方面层次分明,各有其内在的机理,一方面互相交错,形成了一个庞大“圈子世界”,没有人可以摆脱这“圈子”的世界而独立于“圈子”之外。这种圈子文化,究其根源,其实正源于人类的群性。

竹林七贤

请君入瓮

为什么叫“圈子”,而不叫“群”?简而言之,“圈子”是有明显的界限的“势力范围”,而“群”没有明显得界限;“圈子”更多的是人为,而“群”往往是自然所成就。例如:文人的圈子,说它有界限,是因为有标准,即使是文坛败类,也只是因为其同时属于一个败坏的圈子而矣,譬如某些被国人斥为“汉奸”的文人,并不因为他是汉奸,就不是文人了,论起他们的文采,还是相当好的;而若论起“群”,如羊群、牛群、马群等等,只需一些羊、牛、马等聚在一起,很自然的,就可以说一个“群”了,却不能说是一个“羊的圈子”、“牛的圈子”、“马的圈子”;一个文盲即使一群大学教授的中间,也不能说他进了教授的圈子。圈子更多的在于人为,而群更多的是自然所就。十只羊聚在一起就可以说是“群”,而一些人因为同一个爱好聚在一起,便是“圈子”,这“圈子”掺杂了更多人为的主动性。

群性是人类的共性,或许这正是因为人类自远古以来生理、心理上对群体的依赖所致,但是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种,从圈子的共性与个性而论,又有着“大圈子的个性”和“小圈子的共性”。

所谓不同国度间“大圈子的个性”是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民族文化、气质、意识型态的不同,在民族内部所组建的一些较能显示民族特性的大圈子当中,不同的民族、国度之间,是不同的,这是个性的区别。例如:日本人是个典型的A型血民族,有着极强的团队精神,这是举世公认的。他们建立一个大圈子,往往是为了整个圈子内部集体的利益,无可否认,日本人的团体意识观是很强的,而个性是被淡化的;欧美民族,尤其是美国人,是典型的O型血民族,强调自由和个人空间,他们喜欢聚在一起,组建各种公益组织,如环境保护协会、动物保护协会等。他们建立的一个大圈子,往往是为了这个群体乃至一个更大的群体内部的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他们往往宣扬个人空间和独立,但是为了保有这种空间和独立,他们会选择合作,构建一个圈子。中国是一个典型的B型血民族,B型血的人占据国人的60%-70%,中国人是个讲求个性的张扬、个性的空间,对于一个日本人牺牲个人成全集体的思想,难以在中国大面积地获得认同;对于欧美民族为保障个体利益实施的伙伴式合作思维,也是同样难以在中国大面积的人群当中,获得思想上的统一。因为,一个民族,毕竟是以其文化为基础的,大面积人群思想上对同一事务及思想的认同,决定于民族文化积淀中的基础思想意识观。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中国、美国、日本的文化基础拆分开来,把最基本的原素引作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那么中国的文化基础构成可以比作红与黄的搭配,美国可以比作红与蓝的搭配,日本可以比作黄与蓝;那么透过文化的积淀最终从中国人眼中看待的事务角度是橙(红黄可生间色橙),美国人看待事务的角度是绿色(黄蓝可产生间色绿),日本人看待事务的角度则是紫(红蓝可生间色紫)。因此,民族、国家之间,“大圈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征,是个性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圈、政治圈、艺术圈等大圈子,同样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民族的特征。

大圈子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和思想,而小圈子,却从根源上反映的是人性。由于人性的相同不以民族而论,所以,在民族与国度之间,各种斑斓的小圈子,则无不透着共性。由于这些圈子不论从庞大芜杂的分类上来分析,还是从其多彩的外部形式来观察,都将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所以今天我只从几个片面的角度来谈一谈我的观点吧(怡笑大方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的组建更多的是价值观的趋同,往往源于自发,具有人为的主动因素,却非人为组织所致。为什么说是价值观的趋同决定了圈子的组建呢?打个比方,小人与君子,是人们几千年来谈论不休的话题。“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小人与君子价值观的区别。小人因为利益而走在一起,而君子因为“义”而走在一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醴(li)---中国古代的啤酒)(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要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很清淡,物质化的好处可以省略; 萍水相逢、互不了解的人要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重要,使对方欢欣满意的“表示”是必不可少的)。圈子的组建,即不取决于固定的观念,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圈子组建核心及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小圈子文化有着比其它国家更深远、悠久的文化。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组织;上到国家机关,下到黎民百姓;深如政治,浅如市井,无处不存在着小圈子现象。

由于圈子组建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因此价值观不同或相反的人,如果进入了圈子的势力范围,就会受到排斥乃至攻击;由于圈子有严格的势力界限,因此即使持有相同的价值观的人,处于圈子的势力范围之中,却不入圈子之流,也必受排斥。无论何种圈子,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斥外性,这种斥外,一方面是对圈子利益的本能维护,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圈子对自身纯净度的维护。例如:一些政府机构的腐败人员,他们中间的核心纽带就是利益,这些人并没有约定,却不谋而合地走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利益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里的人自动的遵循着一定的潜规则。由于彼此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一旦发现破坏潜规则的人,大家往往群起而攻之。如果一个地方自上至下都是腐败,那么一个正真的人在这里想要改革、查彻是何等之难,他要用一人之力去面对一个庞大的机构,只要是圈子里的人,不必是和你有什么仇怨的,但都会对你群起而攻之。公开揭露医疗腐败的胡卫民医生,就是娄底医院这个封闭的小圈子当中不能被包容的一员,不被包容的理由,仅仅是他不愿与大家同流,继而破坏了潜规则。处在一群贪官当中却守身正直,清廉如水的官员,这个圈子里的人会怎么想他呢?他们肯定会处处防备,视之若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们一不能放手放脚处处被束缚,二时刻担心被对方告发。如果一个同道中人,彼此都在贪,彼此告发的风险就小很多。你说你为人清高,守身不入任何一个圈子?——你必须明白,这种圈子的特性,就是容不得不同者。即使你想做一个老好人,谁都不想得罪,孤身自立,但只要你踏入了贪官圈子的势力范围,你就是被排斥的对象。所以胡卫民医生的悲哀,是在于身处圈子之中,却孑然一身,不入世随流,怎么能被容呢?!

(贪官表情)

圈子有清有浊,圈子对外的排斥性有大有小,被排斥的伤害性也有大有小,这取决于圈子的性质。利益性的圈子都强斥外的圈子。如果害怕是非,就不要踏入肮脏的圈子;如是踏入了,就不要期望在不争中保持中立。

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商鞅的悲哀,在于他身处秦国改革大流之中流,身承万钧之压力,力挽逆流,可惜他在秦国权贵当中,始终是个圈中的局外人……

朋友,愿你在这个充满圈子的世界当中,认真地做好真实的自己。当然,你永远不可能走出圈子,当出一个圈子的同时,你就走入了另一个圈子。

所以,还是好好选择好自己的圈子吧!

第五篇:浅谈妈祖文化给莆田带来的益处

姓名:黄丽萍 【摘要】

妈祖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海边姑娘,因为洞晓海上天气,熟知水性,懂得海上暗礁,所以海里遇难船只得到他的帮助都能化险为夷。因为她的出生和去世都带有传奇色彩,在世时期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是海上工作者的保护神。因此,人们将她神化了,颂扬他的功德,进行褒封,被称作“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信仰遍布世界各地受到亿万民众的尊崇。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自宋至清,妈祖就受到历代的褒扬诰封。妈祖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正是由于妈祖传说因此给莆田带来了文化上,经济和政治的益处,对莆田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关键字:

妈祖传说

乐善好施

文化发展

经济繁荣

两岸关系

【引言】

发源于莆田的妈祖传说有着不同其他信仰的特质,具有很大的流传性。因此有着一批批坚定不移的妈祖信徒,也正因如此落户于莆田的妈祖祖庙对这些信徒有着特殊的情结。妈祖积极行善的行径让人由衷佩服,因此朝拜祖庙的行为是妈祖信仰的最高理想,也因此带动了莆田的发展。

【概论】

一、 妈祖生平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其父希望再诞一麟儿,因此早晚祈求。他的行为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因此托梦给他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红光射入室内,并且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世。因为妈祖生的奇异因此家人对她疼爱有加,但是妈祖自出生后一个月不曾啼哭,也不苟言笑,因此其父将其命名为林默,人们又称她林默娘或者默娘。默娘天资聪慧,读书可以过目不忘,自己通晓其义,而且好善乐施,而且她精读医书,经常为人们治病消灾。她为人顺和,热心,只要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她都乐意去做,因此她的善行被人广为称颂。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妈祖熟谙水性,也深知海峡边的礁石,因为经常观察天象,因此还懂得天文气象。每当人们要出海捕鱼,贸易都要询问她是否天气允许出航,因为她的未卜先知,所以人们称她为“龙女”“神女”。为了专心于她的慈善公益事业,妈祖决定终身未嫁,因此人们对她更为尊敬。

然而在987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人说“我好清静,不愿居于凡尘世界。重阳要去登高。”家人们以为她要去登高远眺,不知她将要成仙。次日妈祖便早起诵经为祷告,告别家人。然后前往湄峰最高处,此时这里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了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这就是著名的湄屿飞升的传说1。虽然对于妈祖升天还有一个说法是妈祖是在济世救难是不幸牺牲的,但是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护国佑民的事迹却比比皆是。因此人们给她建起了祠庙,虔诚供奉。

二、 妈祖传说带来的文化

妈祖不仅是海上人们的守护神,她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因此,在人们的对她的赞扬和美誉中出现了种种的文化迹象,如楹联文化,祭祀文化,封号文化比比皆是,这些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一) 各地的楹联文化

由于妈祖受到亿万民众的信仰与尊崇,因此妈祖庙宇遍布了世界各地,而妈祖庙的楹联却是妈祖庙中的点睛之作,妈祖庙的楹联涉及得内容多,数量多,品位高,艺术成就突出,堪称是楹联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楹联又称对联,一般是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宋至清,妈祖历代受到褒扬,由“夫人”“妃”“天妃”“天后”其地位由人及神,妈祖的神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妈祖庙的楹联显示了妈祖的显赫崇高的人文地位,是人们表达对妈祖的敬意之情。以下就列举一些例子:

1. 妈祖祖庙即莆田湄洲祖庙楹联是:顺风天意涉川利,济险神功护国灵。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赐“顺济庙”额,故此联冠顶“顺济”二字。这是赞扬妈祖济世救人,护国护民的美好品德。

2. 台北松山区慈佑宫楹联是: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这里赞扬了妈祖遍施慈爱,天下同体,因为妈祖内心纯洁广降福宁。 3. 泉州天后宫的楹联是:浯浦汇流,门迎德济,神名昭海甸; 湄洲降世,庙立温陵,灵誉播闽台。这是指妈祖的乐善好施,因此香火不断,圣名远传。 4. 北京莆阳会馆天后神殿的楹联是: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 这是指妈祖的在海上保驾护航,保护海上航行人员的平安。对于妈祖海上救世济人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想要渡海,海边船只没有桨没有船篷,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叫人将草席做船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船只乘风破浪,飞驰而去。因此在我们莆田现在还有人称妈祖会乘席救人2。

5. 莆田平海天后宫的楹联是:一勺甘泉,实济云屯万旅;半袍浪湿,克清日孽全台。这是赞扬妈祖的显灵即甘泉济师,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领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向妈祖祈祷,没想到一股甘泉涌出,官兵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这井水从此常涌不竭。施琅认为这是神赐甘泉并且亲自书写“师泉”二字3。

6. 广东省樟林天后宫楹联: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深。这里是赞扬妈祖法力无边,使得四海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颂歌妈祖深恩厚德。

7. 山东烟台天后楹联是: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刻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两句言简意赅的描写了庙宇所在的奇丽景象,行宫是海市蜃楼,琼玉仙山,祖庙是蓬莱仙境。

妈祖楹联反映了妈祖的恩德浩荡,普施人间,造福百姓的杰出功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护国庇民之神,受四海民众的爱戴。同时反映了因为妈祖法力无边,因此人们祈求妈祖赐福。各地庙宇的楹联各有特色,文字精湛,言简意赅,寓意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楹联的世界中,妈祖庙宇楹联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妈祖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 妈祖的祭祀文化

在我们莆田妈祖的节日庆典,妈祖的诞辰日,妈祖升天大典以及元宵节等都有对妈祖进行供奉朝拜,祭祀妈祖,以此来表示对妈祖的感激尊敬和祈求安康。

一般祭祀的时候,信徒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参加仪式的时候,要求沐浴更衣后才可以,女的例假期是不允许出现在圣驾周围,甚至要躲开。祭祀妈祖的祭器与仪仗是十分讲究的。民间供奉妈妈祖的主要群体是渔民和船工。因此人们用日常的海产品祭祀如用一些罕见的大蛤壳、海螺壳,大龙虾壳等,作为贡品陈列在案。大小节日庆典,另外人们还用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祭品,然后染上颜色,摆在供桌上在许多宫庙中还藏着为数众多的船模,这是航海者和船工们奉献给妈祖的供品。祈求其航船能受到妈祖的护佑顺风顺水。妈祖庙中的神龛,供桌及烛台、香炉、钟磬、鼓号和其他祭器,都是要求是漆金木刻工艺品。供桌的制作,不仅雕工精细,构思奇巧,且金光闪烁,令人世间炫目。至于供奉妈祖的各种祭器,如盘龙烛台,果盒、馔盒等也都是漆金木刻的珍品。在这些宫庙中,妈祖神像的装饰也极为华丽,有精镂细雕的银冠、铜冠、绚丽多彩的龙袍、霞帔、珠靴及朝珠、玉圭等。

如果遇上周年的庆典,妈祖出游,这时场面更为壮观。此时祖庙内秘须演奏五锣鼓,放铳炮,演木偶戏,奏八乐鼓吹,演莆仙戏。演戏时规定必须先跳加官、演八仙、状元游街,以后才正式开演节目。祖庙内还清经师、和尚各九人做道场法事,而经师和尚还得配备自己的吹鼓手演奏。 庙内供品有:五牲、五汤、十锦。五牲,即全猪、全羊、鸡、鹅、海味。五汤,是用桂元干、芡实、莲子、红枣、柿饼五种果实做面汤点。十锦,是用白豆着色,排出十种花样及文字,分别放在十个小碗内,是干品。此外,还有烧金、“表礼”。庙外的人们身穿特定的服装佩戴饰物,其中有刺绣人物、花卉、龙虎图案的清道旗;还凉伞、凤辇;漆金木刻的香亭、銮驾、鼓亭、伙食担、香火担;龙眼木雕的硝桶、黄杨木雕硝角、起马牌;斩怪刀、驱妖牌、龙头牌、龙头仗及“天上圣母”衔牌,“肃静”“回避”牌等;铜号、铜镜、雪花槌、大刀、钺及鲤戟、犀角画戟、凤凰牧牡丹烛屏等铜器。此外,还有大小灯笼、火铳及其他器物。每当妈祖出巡或谒祖进香,所有这些仪仗器物由著装打扮的侍神、中军、文曹、武判、随人等各色人物或执肩或抬,按一定的顺序相间排列,前呼后拥,无异是妈祖民俗文物大展示。然后抬着妈祖神像开始走街串巷,每到一处都是鞭炮连声不断,在屋旁点起旺火,意思是迎接圣驾。人们手拿着点燃的朝拜了妈祖后,去交换香炉里面的香,寓意是互相传递平安,迎祥接福。当游完了街头巷尾后,意为妈祖恩泽广布,施恩布泽,平安吉祥,然后妈祖的神像又会被抬回祖庙,人们便在祖庙上进行朝拜,往往朝拜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人们怀着虔诚的心,行五体投地大礼。礼毕了人们把已经包好的红包,或者打造好的金锁银锁挂在妈祖的脖子上,表示对妈祖的孝敬和对祖庙的修缮贡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很有民间气息的妈祖祭祀活动,反映了信众们对妈祖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对妈祖这种海神(实际上是对妈祖其人)的敬仰、尊崇,或寄托某种愿望。妈祖的圣名远近闻名,朝拜的人们蜂拥而至来到有着“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莆田祖庙,由于信仰人众之多,朝拜景象之盛,因此又有“东方麦加”之称。随着社会心理的需要,信仰的内涵得到逐步发展和扩大,妈祖信仰属于民间信仰范畴,它兼有儒、佛、道、巫各方面的色彩,是自然神崇拜一类。妈祖信仰最精华最有生命力在民俗方面。很多民俗活动都来自仿效古人的习惯,或纪念古人的礼俗,或根据神话传说而产生,久经盛传后,就赋予这些民俗以强烈的民族气息,丰富优美的文化内容。

三、妈祖传说拉动莆田经济发展

妈祖的祖庙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由于历代船工、海员、商人、旅客和渔民都把她奉为共同的神祗,把安全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因此妈祖信仰由来已久 。借助妈祖的传说带动了湄洲的经济发展。朝拜时期众多人来到祖庙,人们的衣食住行,使得当地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一)妈祖传说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信仰热”带动了莆田旅游业发展。在有利政策下实现了三通,使得台湾妈祖信众渡过海峡前往莆田进行妈祖朝拜。因此这个有利政策使得湄洲不但是个朝拜圣地也是个旅游胜地,人们慕名来到“南国蓬莱”之乡。其中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园、升天古迹等等,都是美丽的景区。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年7月,台湾2000多人赴湄洲岛举行“千禧祈福”大典;2002年,金门县天后宫及乌丘岛信众搭乘恭迎湄洲妈祖圣驾的“太武”轮首航湄洲谒祖省亲,2005年4月,金门县各界代表380多人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迎请祖庙董事会赠送的妈祖石雕;2005年3月,彰化市南瑶宫主委、彰化市长温国铭率先领1079人进香团来湄洲岛朝圣,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新热潮;同年5月,湄洲岛举办妈祖诞辰104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信众还有随性的150名记者; 9月9日,台湾苏澳南天宫330名信众直航湄洲岛朝圣,实现马祖与湄洲岛的首次通航;此外,先后还有台“中华郑和学会”及农渔民交流访问团、“立法院”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考察团、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来岛参观,考察、朝圣,据统计,2005年湄洲岛全年共接待台胞团队达1000团次(不含散客及非接待游客);2006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牵头的台湾妈祖联谊会50个宫庙4300人及在大陆的部分台胞信众共7000人组成的台胞谒祖进香团赴湄洲进香,在海峡两岸引起重大反响。

(二)妈祖传说带动莆田会展业的发展

莆田市一个工艺城市,有着许多的工艺美术作品,有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有闻名遐迩的红木家具,有“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中国摄影之乡”因此借助妈祖传说,利用文化搭建的平台,政策的支持,加上来莆田的游客相对集中,而且以消费能力相对比较高的台湾游客为主。这种情况下,旅游团的团购规模比较大,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也就比较明显。每年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大批香客以组团方式出现,使得湄洲岛乃至整个莆田的酒店经常出现床位一位难求的情况。为了满足这些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莆田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此举也带动了民间资本兴建酒店、饭店,修建道路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莆田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的传说带动的不仅是旅游业和会展的发展,还有餐饮业,文化创意产业,建筑业等等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因此妈祖传说带来的妈祖信仰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

四、妈祖文化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

台湾群众大多数是从福建省移民过去的,因此两岸人民有着血肉联系。妈祖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坚定不移的地位,因此对促进两岸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如两岸实现三通,海西建设的进行等等都有力的推进了两岸的关系。

妈祖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延续传播已久,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未曾有过的,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但是按照比例划分台湾是除了莆田外信徒最多的一个省,台湾岛到湄洲分香的妈祖庙就超过2000座,信徒有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5。可见妈祖对台湾民众影响之大。妈祖是台湾民众的寻根文化,和平文化和美德文化。妈祖传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是将祖国和台湾紧密相连的感情纽带,有着很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为两岸人民搭起个沟通的平台。两岸人民通过妈祖的感召超越了世俗党派,政权政治,是相互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灵寄托。促进了两岸人民日益紧密的联系,相互沟通,拉近彼此距离。

【结语】

作为保驾护航,护国庇民的妈祖,以她的慈悲赢得世人对她的尊重和信仰。而且妈祖传说更是给莆田带来巨大的有利之处,不仅是妈祖带来一系列文化丰富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妈祖还带动了莆田经济的发展,借助妈祖传说打造了莆田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妈祖传说更是作为两岸沟通交流的有利纽带,为祖国的统一贡献了功不可没的力量,有着独特的对台优势,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和平途径。妈祖信俗更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妈祖传说代代相传,把妈祖善良,积极向善的事迹广为传颂,还要把妈祖的各种价值开发出来,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属于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湄洲屿志》 2.《天后志》 3.《天妃显圣录》

4.《妈祖文化产业与莆田经济发展》 5.《台湾地区神明》

上一篇:寝室英语剧本范文下一篇:券商托管业务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