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现状及思考

2022-09-11

由于种种原因, 山区村校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得不到具体落实, 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令人堪忧, “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在很多村校失去了意义。我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 尤其是近十年来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以及对很多村校现状的了解, 谈谈我对村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现状及思考。

一、村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现状

(一) 队伍不稳定, 教学研究少

村校学生人数少, 教师定编人数有限, 教学人员非常紧缺。先把各年级的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 《品德与社会》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 全是兼任。随着每期教师的变动,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随时变动, 把它当成一个谁的课时少就让谁去担任。这样就造成了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稳定, 教师更没有把这门课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 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 既不钻研教材, 也不研究教法。

(二) 方法陈旧, 脱离实际

村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由于没有专职教师, 更谈不上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 兼任这门课程的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来上, 满堂空洞的说教, 既没有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又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 更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也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等等现状, 又怎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呢?

(三) “三结合”教育, 严重脱节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 它与社会各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 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品行, 尤其是现在的村校都在农村。农村的留守儿童要占60%左右, 而隔代监护更为多数, 不是爷爷奶奶, 就是外公外婆。他们很多只懂得生活上的照顾, 不懂教育方法, 认为学生除了吃穿, 其他方面都是学校要完成的, 让学生在家任性自流、说谎话、做坏事无人追究、无人监管、无人教育。还有就是在校教师要求学生不赌博, 到家后见父母打麻将赌钱、出口成“脏”, 不听话就是打和骂。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也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这就造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严重脱节。

(四) 评价不科学, 具有片面性

村校《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 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在教学工作检查中, 不少村校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求没有具体的要求。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 并同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这样就造成了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 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只是注重死记硬背考试得高分。

二、改变村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现状的思考

(一) 加强队伍建设, 注重教学研究

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兴衰, 而《品德与社会》课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育人质量。因此, 在选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必须要选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 并且不要随意更换教师。要与语文、数学课的教学研究并重, 应把《品德与社会》的教研工作放在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位置, 建立教研机构, 确定教研人员, 落实科研责任。经常开展说课、评课、赛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发现和培养教坛新秀, 在管理中, 开展结对子、一帮一的活动, 提高《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整体水平, 尽快扭转部分教师的陈旧观念和工作态度,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改变教学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是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 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活动。这样, 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在教室里死读书本强得多。然后, 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激活课堂, 充分利用班班通、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为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 能将枯燥的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 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 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 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最后,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挫折, 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该怎么做?”, 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 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 加强“三结合”教育, 建立共育机制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制订“三结合”方案,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聘请当地司法人员或“四老” (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 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同时,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了解农村的变化, 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热情,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长大后为家乡和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 建立有效评价体系, 提高育人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 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 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学习竞争。在评价的方式上,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度来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如观察记录、成长记录袋、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和开卷答题等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上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下一篇:关于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