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2023-01-30

第一篇: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钢筋质量控制图文版

学会这篇文章,以后钢筋施工管控就会少出很多问题

2016-04-22 08:56 豆工说

本篇文章主要以工程实例图片说明常见钢筋施工质量通病有哪些,并根据现场情况给出了解决措施,在以后的钢筋施工管控中,各位朋友可以因预而立,提高你负责工程的钢筋施工质量。

一、原料材质缺陷 原因分析:

1、表面锈蚀、混和放料、原料曲折、成形后弯曲处裂缝、钢筋纵向裂缝、钢筋截面扁圆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冷弯性能不良、冷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取用钢筋实际直径

2、钢筋存放不合格

(锈蚀较严重,存放不合格) 防治措施:

1、进场的钢筋必须认真检验,钢筋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以及局部缩径和机械损伤的缺陷,进场的钢筋除具有炉罐(批)号直径和检验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外,还必须按现行的钢筋材质标准和检验要求分别进行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和冷弯实验,当符合标准规时方可使用。

2、钢筋原材应放在仓库或料棚内,钢筋应垫离地面200mm以上,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场地周围应有排水措施,必要时加盖雨布,堆放期尽量缩短;仓库应设专人验收收入仓库钢筋,根据钢筋型号划分钢筋堆放区并设标识。

二、钢筋加工时的缺陷 原因分析:

条料弯曲、钢筋表面损伤、钢筋剪断尺寸不准、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钢筋连切、箍筋不方正、成型尺寸不准、点焊网片扭曲、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冷拉钢筋强度不足、冷拉率波动大、冷拔断丝、冷拔钢筋塑性差、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防治措施:

由于加工缺陷较多,应针对各种现象,逐个分析原因制定各 种预防措施。严格按照平法设计图集进行下料,确保工程质量。

三、焊接质量 防治措施:

1、不合格的焊工不允许上岗。

2、钢筋头歪扭、不平整不直部分焊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

3、 两端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的间缝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理后再使用,上下钢筋直径相差不宜超过两级

4、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5、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分钟再卸夹具,以免钢包流淌或钢筋倾斜。

套筒挤压接头

锥螺纹接头

锥螺纹接头

四、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 原因分析:

1.在浇筑砼或受施工荷载冲击时导致垫块位移或压碎。

2.梁板墙等主筋上未安装垫块或安装数量少,导致露筋或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小。 3.选用不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的垫块 防治措施:

选用合适尺寸的垫块,垫块按梅花状放置,应布置适宜,距离不得过大,并放置牢固,严禁松动、位移、脱落,振捣砼时注意防止垫块位移。

五、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不够 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到位,钢筋下料长度不够或钢筋绑扎不规范,未按照图纸 及规范要求进行绑扎施工。 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结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并按照钢筋材料表核对 配料单和料牌,计算钢筋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形状、数量是否和图纸 相符,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及时检查钢筋搭接及 锚固长度。

六、同截面接头过多 原因分析:

1、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未考虑原材料的长度。

2、 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

3、分不清钢筋位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防治措施:

1、 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搭配,同一组搭配,可按一顺一例安装,接头宜相互错开。

2、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采取焊接或机械连接。

3、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大于50%)。 受力钢筋在同一截面接头数量

(1)闪光对焊、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 ①非预应力钢筋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

②预应力钢筋不宜超过25%,当焊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可放宽至50%; ③受压区可不予限制。 (2)绑扎接头: ①受压区不得大于50%; ②受拉区不得大于25%;

七、柱箍筋接头位置绑扎错误 原因分析:

1、未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 防治措施:

1、应对新进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2、注重过程中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八、露筋 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垫的太稀或移位;

2、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

3、钢筋在施工过程中踩踏严重,使钢筋移位。

4、混凝土浇筑厚度不符合设计尺寸。

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护筋人员不到位。 防治措施:

1.垫块垫的适量可靠;

2.钢筋骨架控制好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3.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4.按照设计规定进行混凝土施工。

5、浇筑过程中应安排护筋人员,护筋人员应服从管理人员安排。

九、钢筋安装不规范及钢筋遗漏 原因分析:

1、施工工艺一般,工人施工质量一般,未加强管理,未提高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2、施工管理不善,没有深入熟悉图纸内容。 防治措施:

1、提高施工水平,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2、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新进场的工人安装成品应仔细检查、严格要求。

3、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牢记图纸内容,并按照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河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和图纸相符,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及时检查有没有钢筋遗漏。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十、成品保护 原因分析:

施工工艺一般,工人施工质量一般,未加强管理,未提高各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 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中提高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对成品进行严格管理

—— THE END ——

第二篇:工程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

2010-4-21 14:43:55作者:佚名来源:管理人网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字:工程项目质量过程控制

------------------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包含了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工程实体质量。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外观质量、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它是相对于业主的需要而言的,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从工程实体质量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

我国多年来的工程建设实践和发达国家成功的建设项目管理经验都证明,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经过工程建设系统各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整个寿命进程,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直至使用维修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影响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甚至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这就是所谓的的“99+1=0”。只有切实遵循客观规律,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实现,从根本上铲除工程质量的诸多缺陷与隐患。

1、投资决策阶段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工程建设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应当受到工程建设各方的高度重视。当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主要重视对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控制,国家已颁布实施了大量的工程建设标准、法规、规范等,实行了监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经理负责制、质量监督制、检测制、质量保修制等项制度,对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进行控制。这使得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较为严重的质量现状正在得到逐渐的改善,工程实体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然而,当前我国对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却重视不足,对投资决策阶段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我们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认为质量控制主要是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我们忽视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忽视对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的控制。因此,我国当前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自决策开始就存在质量定位不准,质量目标难以满足业主的需要,质量目标与业主投资目标失衡,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功能折旧快等现象,这对国家、对项目业主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是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以决定项目是否投资建设,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的阶段。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是否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与实际情况。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阶段。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投资、质量和进度,它们三者之间是互相制

约的,因此,要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达到业主最满意的质量水平。加强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提高可行性研究深度以及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注重可研中多方案的论证;注重考察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符合项目建议书或业主的要求;是否符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可靠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基础资料和数据;是否达到了内容、深度、计算指标的相应要求。

此外,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专家审查制度,由政府依法委托与工程建设无经济利益关系的有关专家组成论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直接对国家负责,对于不合理的方案专家委员会可以行使否决权,彻底摆脱项目决策立项过程中的长官意志和行政干预(如“献礼工程”、 “领导工程”等)。这样,才能确保建设项目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效果,从建设前期就为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的过程。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均将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证明,由于设计失误而造成的项目质量目标决策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精心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加强对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除应健全与完善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应大力推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应从设计阶段起委托监理单位介入设计质量监督。目前,我国的建设监理主要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设计监理做的较少。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应采取措施加大对设计监理的推广力度。在设计监理中,监理单位要加强对设计方案和图纸的审核、监督,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重点审核设计方案能否满足业主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要求,以实现业主的投资意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在于设计图纸能否正确反映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工程实体质量要求,如:检查计算是否有误,选用材料和做法是否合理,标注的设计标高和尺寸是否有误,各专业设计之间是否有矛盾等。

3、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最终质量,尤其是影响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而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仍然是当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核心阶段。当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理论与实施措施较为完善,控制工作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上,应进一步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力度。在这个阶段,应奉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监督检查的基本原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有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3.1承包单位自身的横向质量控制

由于,承包单位是工程项目形成工程实体的直接生产者,因此其自身的质量控制对于工

程项目质量的形成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加强承包单位的自身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控制中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落实人员岗位质量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动态管理,把握人员进场的考核、使用中的监督与评定等。

2)通过严格、科学的试验和检查以及自身的施工经验来保证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

3)积极开发和推广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对那些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的分部分项工程,应集中力组织技术公关,努力把质量上的可靠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合理的融合在一起。

4)采用“分级控制,分层管理”的模式。在公司总部设置质量保证部,负责工程质量总策划、工程创优计划的指定,最大限度的为项目部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项目部负责创优计划的实施,确保分项工程优良率,实施对分承包方的管理、过程质量控制,并及时向总部反馈质量信息;分承包方负责工程的施工,严格按项目部的要求进行操作,干好每一道工序,以保证分项工程质量。

此外,为了充分调动承包单位自身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工程质量目标同承包企业的利益紧密挂钩,实施“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建设单位在与承包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应明确达到或超过质量目标时给予承包企业的的奖励和价格补偿,以及达不到质量目标时应处以的罚款。而且无论是奖励、补偿或罚款均应该在量上达到一定的程度,以便能够真正起到对承包企业的激励作用。

3.2建设单位通过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质量控制,对于准确实现工程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实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科学性、复杂性、风险性越来越强,建设单位将对工程项目的控制与管理委托给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单位进行已经成为必然。

建设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达到业主的建设意图,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应当注意的是,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不能仅仅满足于通俗意义上的旁站监督,而应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督管理,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监理工程师应综合运用审核有关的文件、报表,现场质量监督与检查,现场质量的检验,利用指令控制权、支付控制权,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等方法或手段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审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检查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商、控制工程设计变更,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督促整理技术档案资料;督促履行承包合同;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等。

3.3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

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是按照城镇或专业部门建立有权威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仍然较多,政府监督机构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应予以加强而非削弱。政府监督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负责的履行自身的职责,不应流于形式,更不应为了经济利益等各种原因而放松监督或故意失职。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可以改变目前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向质量监督机构交纳监督费的做法,相应地变为由政府从建设单位税收中划拨监督费用,以期维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项目由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必要环节,是保证合同任务全面完成、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把关。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对于全面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要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和验收程序。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纠正和查处项目法人将未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的违法行为,通过层层验收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落实。

5、使用阶段的质量维修保障

任何商品都有售后服务,建筑物也不应例外。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由责任单位负责承担维修费用。工程质量得到正当的保修,对于促进承包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推行强制工程保险制度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仿效的。这些国家法律规定,工程竣工后,施工承包单位应当在较长时间内负责保持项目质量要求。但由于质量责任期较长,一旦工程出现较大质量问题,承包单位经济负担很重,业主也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而如果采取强制工程保险制度,承包单位必须向保险公司进行工程投保,保险费率根据建筑物的风险程度、承包单位的信誉、质量检查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工程交付使用后,第1年内发生质量问题,由承包单位负责维修并承担维修费用,其它年份发生质量问题,由承包单位负责维修,保险公司承担维修费用。

实行强制工程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将积极协助监督承包单位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不出问题,保险公司就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维修费用。而承包单位为了提高企业信誉、承接更多的工程及争取保险费的优惠,必然加强自身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想方设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只有这样,承包单位才会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寻求发展。因此,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迫使各个方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客观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国家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的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良陛循环。

6、结束语

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把好质量关,从制度上、组织上、人员上加强管理,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第三篇:农网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管理规程

(草稿)

1

第一章 总则

第 一 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设各参建方质量管理行为,制定本规程。

第 二 条 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负责,承担建设工程项目从工程前期、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职责。

第 三 条 建设工程应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负总责,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负责,相关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依法追究责任。由此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 四 条 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建设单位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确定项目管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单位、调试单位和其他中介服务单位。

第 五 条 建设工程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决防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 六 条 建设工程应当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不得拒绝或者阻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 七 条 建设工程的各方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活动。

第 八 条 建设工程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强化工程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符合性检查。

第 九 条 工程质量验收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原则,实行分级验收。

第 十 条 建设工程应科学确定合理工期,严肃工期调整。 第 十一 条 建设工程提倡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鼓励有利于保障工程安全质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第 十二 条 建设工程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提倡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设计优化和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管理。

第 十三 条 建设工程宜推行质量保险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第 十四 条 建设工程应建立健全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第 十五 条 建设工程应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工程招投标,招标投标确定的中标价格应体现合理造价要求,杜绝造价过

3 低带来的安全质量问题。合同约定工程创优时,应增加相应的创优费用,实行优质优价。

第二章 工程质量目标管理 第一节 工程质量目标的确定

第 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前期确定建设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并在勘察、设计、施工、设备供应、调试的合同中明确。

第二节 工程质量目标的管理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的质量职责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负总责,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勘察设计、供货、施工、单位,并分别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建设单位应将强制性标准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应建立防范低于成本价中标的机制,并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降低合同价格、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负责制订项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工程

建设质量目标,并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督促各参建单位落实。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办理工程建设合法性手续。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健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组织收集、整理建设项目文件。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禁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定期审核各参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情况、检查安全质量责任落实情况。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定期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做好隐蔽工程及工程中间验收及预验收工作。

第二十七条 在初步设计批准后,由项目法人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大纲,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批。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二十九条 建立工程评估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论作为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实行工程风险动态分级管理,针对重大风险编制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 工程招标应体现质量要求。建设单位应将强制性质量标准等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5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向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并颁发资质证书的专业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服从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未按规定办理工质量监督注册或经质量监督机构审查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项目,一律严禁开工建设。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前期编写质量管理大纲,作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指导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编制以下质量管理文件,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后下发各参建单位遵照执行:

1 .施工组织总设计。

2 .法律法规和工程执行标准清单。 3. 第三方检测项目清单。

4 .建设项目文件归档管理实施细则。

5 .建设单位采购设备或材料的进场时间清单及采购技术要求。

6 .各施工单位在本工程的接口确认文件。 7 .工程测量控制网方案。

第三十四条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应以过程控制为中心,对施工

过程实行检查,对于工程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应组织有效的第三方检查。

第三十五条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应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提高工程参建方全员全过程质量意识为根本,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三节 工程质量目标的考核

第三十六条 质量目标的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单位质量目标的考核,建设单位负责对各参建单位的考核。

第三十七条 质量目标的过程考核宜结合各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进行,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八条 工程质量目标全部实现后,建设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对相关参建单位给予全额奖励。工程质量目标未能全部实现,相关参建单位应按承担责任接受处罚。

第三十九条 各参建单位内部应明确在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所承担责任的考核办法。

第四十条 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单位及各参建单位工作人员,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对违反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或未切实履行相应职责,造成重大事故

7 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 第一节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职责

第四十一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第四十二条 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地形等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满足设计的要求;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第四十三条 勘察、设计成果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满足电网建设与改造标准规范要求。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技术。

第四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不得向任何单位提供未经审查批准的草图、白图用于施工。

第四十五条 勘察、设计单位合同中应明确勘察、设计单位应提供的各类服务。

第四十六条 对于国家规定实施注册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工程勘察、设计专业领域,工程图纸应由专业注册师审核、签署。

第二节 质量管理策划

第四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

建设工程质量总目标,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进行质量管理策划。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勘察质量目标,勘查过程要求,勘察成果要求;设计质量目标、新技术应用、设计过程要求、设计成果要求;勘察、设计现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策划后形成的勘察设计文件中应针对上述内容提出具体措施。

第三节 主要勘察过程控制

第四十八条 勘察输入

所有勘察输入需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勘察输入内容包括: 1.与顾客所签订的合同要求、上阶段勘察设计鉴定或审查意见、勘察任务书或勘察大纲;

2.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

3 必要的地形、地质等有关资料。 第四十九条 勘察实施

1.勘察单位应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以及勘察任务书或勘察大纲要求开展勘察。

2.工程测绘范围、内容应符合勘察任务书规定,各类原始记录内容完整,各项资料签署齐全;

3.工程地质应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按不同勘察阶段,依据标准的要求,做好地质综合勘探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行业试验

9 技术标准,做好试验工作。

第五十条 勘察检查

在勘察过程中,应进行开工检查、经常性检查和验收前检查,严格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并做好质量记录。

1.勘察输出

勘察资料质量评定合格、补测工作全部完成并经验收,达到应交资料标准、满足设计需求后作为勘察输出并按有关规定归档。勘察报告应按有关审批程序办理。

2.勘察更改

因设计要求改变、现场条件变化或发现外业勘察成果资料有误,应进行勘察更改。勘察资料更改后,相应原勘察资料按作废资料处理,并做好作废标识。

3.工地服务

在施工阶段,勘察单位应任命工地代表。工地代表应深入现场,做好施工交底等技术服务工作。

4.竣工验收

勘察单位按有关规定参加竣工验收。

第三节 主要设计过程控制

第五十一条 设计输入

设计输入应包括:

1.法律法规及设计依据性文件; 2.合同要求和顾客、相关方的需求; 3.设计创新、质量目标要求; 4.勘察资料;

5.同类工程中可借鉴的成果或缺陷改进信息。 6.设计输入应评审并形成记录。 第五十二条 设计评审

设计评审应做好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形成评审记录。评

1.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方针、政策、规范、规定; 2.上一阶段审查、评估、鉴定意见执行情况; 3.总体设计原则执行情况;

4.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依据的可靠性、论据的充分性; 5.设计文件编制的深度、完整性;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适宜性; 7.规划和概算的符合性; 8.合同的符合性。 第五十三条 设计验证

11 审应本着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进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设计文件校审以及检查应严格按照分级审签规定进行,应重点关注:

1.设计是否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规定; 2.专业之间接口是否正确,防范差错;

3.当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需要试验或专题论证时,应对比试验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4.当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或首次使用计算机软件时,应采用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或公式)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设计验证应形成记录。

第五十四条 设计确认

设计完成后,设计成果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查鉴定确认其设计成果并应按有关规定归档。

第五十五条 设计更改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更改应经建设单位批准后,送达施工单位实施。

第五十六条 驻场设计服务

在施工、调试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应任命工地代表组长及各专业工地代表,并将名单主送建设单位、抄送监理和各施工单位。工地代表应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施工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协助施工单位解决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做好技术服务工作。重点还应做好:

1.施工图完成交付后,设计应及时做好技术交底并形成记录。 2.工地代表应参加施工或试运行技术方案的研究与讨论。 3.工地代表应及时参加不同阶段的验收。

4.设计单位应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驻场设计服务,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对施工单位发现的设计错误、遗漏或对设计文件的疑问,应及时予以解决,同时对施工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

5.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加强设计服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第五十七条 竣工验收

设计单位按有关规定参加竣工验收。 第五十八条 设计回访

1.设计单位宜在工程投产一年内组织设计回访,回访对象主要是生产运行管理单位。

2.设计回访工作由设计项目经理负责组织联络、确定回访单位及工作安排;收集生产使用单位对项目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设计的评价意见,编制设计回访报告。

第四章 施工单位的质量 第一节 施工单位的质量职责

第五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从事工程建设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第五十九条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第六十条 建设工程主体结构、主要设备安装等有较高技术含量并对工程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项目必须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指导下完成,严禁转包或违法分包。

第六十一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执行有关质量的要求,认真落实设计方案中提出的专项质量防护措施,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生产费用,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单位应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对重大风险编制应急预案。

第六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注重质量的前期策划,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实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第六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严格履行质量验收制度。

第二节 质量管理策划

第六十四条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施工单位应设置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2.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责任制,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单位内部质量职责和接口关系。

第六十五条 编制质量管理文件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策划编制以下主要质量管理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质量计划;

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施计划; 4.重大施工专项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5.法律法规和工程执行标准清单; 6.工程检验试验计划;

以上文件应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建设单位批准执行。

第三节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第六十六条 确认开工条件

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后报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办理开工手续。工程开工应满足下列主要条件:

1.项目法人已经依法设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

2.项目初步设计及总概算已经批复。

15 3.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资金已经落实,资金来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承诺手续完备。

4.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已通过审定。 5.主体工程的施工队伍已经选定。

6.项目法人或项目管理机构与项目设计单位已确定施工图纸交付协议。

7.项目政策性处理手续已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已签订协议。

第六十七条 工程开工前应满足以下条件: 1.质量体系文件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施工单位资质及人员资格符合要求。

3.专业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施工专项方案已经建设单位批准。 4.开工所需施工图已齐全,并已会审和交底,制造厂家文件、施工技术规范等技术资料已落实。 5.开工所需的施工人员及机械已到位。

6.开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已进场,材料试验报告合格并已报建设单位,并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7.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和上岗证已报建设单位确认。 8.主要监视测量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检定证书,已报

建设单位确认。

9.特种设备安装、使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10.施工单位应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并保证其持续有效。

第六十八条 材料控制

1.工程建设中宜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型材料,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和技术。

2.采购单位应通过招标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 3.施工单位应对材料进行标识,做好材料质量追溯工作。 4.进场材料应由采购单位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文件后方可使用。

第六十九条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应采取日常现场检查和施工质量控制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后应形成记录,

一、工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施工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

17 3.变更设计应提出变更设计申请,办理签证后方可实施。 4.工序的检验和试验应符合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规定。 5.施工人员应记录工序施工质量情况。 6.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二、特殊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质量计划中应界定特殊过程,并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 2.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3.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首次应用,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课题研究,并组织评审。

第七十条 各参建单位应及时、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记录和性能检测报告,及时做好分类整理和编目。

第七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成品防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设备、材料的损坏。

第四节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第七十二条 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

1.国家或电力行业颁发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有效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

3.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技术说明书中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4.施工合同

第七十三条 工程施工质量应按规定进行分部验收。 第七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对质量问题的分类分级报告流程作出规定,按照要求分别报告有关方。

第七十五条 施工质量不合格,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功能、性能及存在安全隐患应返工处理,自检合格后可重新进行验收。

2.经过加固补强、修复缺陷,不影响功能和安全使用的经返修处理,自检合格后可重新进行验收。

3.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严禁验收。

第五章 工程设备质量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七十六条 设备采购单位应编制设备采购质量控制程序,依法对主要设备采购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的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第七十七条 设备采购应按合同规定的设备质量特性、设计要求、执行标准和验收规范编制采购方案和计划,并严格执行设备采购评审制度。

19 第七十八条 设备采购单位应组织做好设备的开箱检验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以及资料的完整。

第七十九条 设备保管单位应按有关设备维护保管规程和厂家的特殊要求,做好现场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二节 设备采购

第八十条 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主持主要设备技术规范书的评审。

第八十一条 采购单位应做好对设备供应厂商的选择、评审工作,对供货厂商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建立合格供货商名录。

第八十二条 设备采购合同应明确所采购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货期、质量性能要求、验收标准以及产品验证的具体要求。

第八十三条 设备采购应遵循国家倡导的产业政策,不得采购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设备。

第三节 设备验收

第八十四条 采购单位应依据合同技术文件要求,组织对设备进行验收。

第八十五条 采购单位应加强对设备制造过程的监管,实施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验证工作,对设备制造质量进行监管和控制。

但采购方参与设备监造与检验,不能被视为免除供货厂商应承担的设备质量保证责任,也不能代替制造单位的产品质量检验。

第八十六条对所采购的设备、产品有检测和试验要求的,采购单位或其合同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四节 设备运输

第八十七条 设备运输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完成设备的提货运输工作,执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关于交通运输、装卸管理等有关规定,负责对运输安全质量进行控制、保证产品出厂时的原始质量状态,并确保设备运输安全、可靠。

第八十八条 对于重要设备运输,运输单位应编制运输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做好对每个作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

第五节 设备开箱检验

第八十九条 设备开箱检验是对设备的外观质量、数量、文件资料及其与实物的对应情况进行检验。

第九十条 设备开箱检验应由采购单位或设备保管单位安排计划并组织实施,采购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厂商、保管单位等共同参加。

第九十一条 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保管单位负责设备开箱资

21 料的清点、收集及向建设单位的移交,并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一份完整开箱资料。

第九十二条 开箱检验报告应由组织开箱单位负责填写,各参加方会签。报告应详细填报开箱检验情况,开箱检验不符合项应由采购单位负责调换、索赔等处理事宜,由组织开箱单位负责对不符合项进行闭环管理。

第六节 设备现场保管

第九十三条 设备现场保管工作范围应包括设备运抵现场后交接验收、库场保管、开箱检验、领用出库、安装就位、现场保管维护等,直至移交建设单位,相关单位应按合同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第九十四条 设备保管单位应按合同要求制定设备保管措施,并按技术要求做好设备保管保养,形成记录。

第九十五条 设备领用出库后,施工单位应做好设备临时保管及安装后的成品保护,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保管保养工作,直至移交建设单位。

第七节 设备缺陷处理

第九十六条 发现设备缺陷,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确认设备缺陷性质、分析缺陷原因、明确责任单位。

第九十七条 建设单位组织设备供应商编制缺陷处理方案,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九十八条 设备缺陷处理完成后,由缺陷处理单位报建设单位验收。

第六章 工程调试 第一节 调试单位的质量职责

第九十九条 调试单位的资格应根据行业有关规定执行,并在其资格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调试项目。

第一百条 调试单位应建立健全调试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调试质量策划管理文件,对建设工程的调试质量负责。

第一百零一条 调试单位不能转包其所承担的调试项目; 第一百零二条 调试单位应遵循“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和持续改进”的工作程序,做好调试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调试质量管理水平。

第一百零三条 调试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满足行业调试技术标准和合同提出的质量要求。

第一百零四条 调试单位应按照调试合同要求完成调试项目,提供调试报告。

第一百零五条 调试单位应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严格履行质量

23 验收制度。

第一百零六条 调试单位应注重科学技术进步,推广节能和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节 调试质量管理策划

第一百零七条 调试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总体目标、有关技术规程、设计技术指标等要求,制定调试质量目标。

第一百零八条 调试单位应建立调试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组织及人员的职责,并制定调试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百零九条 调试单位应在调试工作开始前编制以下主要文件:

1.调试大纲。 2.调试质量计划。 3.调试各专业试运措施。

4.法律法规和调试执行标准清单。 5.调试质量创优计划。 6.调试进度计划。

7.调试阶段节能减排计划。

8.调试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及预防措施。

9.调试阶段重大事故预防及应急事故处理措施(反事故措

施)。

第三节 调试质量过程控制

第一百一十条 调试人员资格应符合行业规定的要求。 第一百一十一条 调试单位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具有资质的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第一百一十二条 调试各试验项目使用的标准应满足行业技术标准和调试合同规定的要求。

第一百一十三条 调试单位编制调试措施、方案,应严格执行审核、批准制度。

第一百一十四条 在调试项目开始前,调试单位应向参建各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质量交底。

第一百一十五条 检测和试验数据要真实、准确,不得擅自修改。

第一百一十六条 调试各阶段应及时进行调试质量签证及验收工作。

第一百一十七条 调试单位制定调试阶段重大事故预防及应急事故处理措施。

第一百一十一八条 调试质量不符合项的管理:

1.调试发生质量不符合项,由建设单位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

25 分析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和控制。

2.调试质量不符合项应由调试单位填写质量不符合项报告,报告中应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上报建设单位,经批准后由责任单位组织实施。

3.发生调试质量不符合项,造成设备损坏质量事故,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方应采取应急、纠正措施。

第七章 工程竣工验收与评价

第一百一十九条 建设工程应按国家及电力行业有关标准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

第一百二十条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财务、审计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第一百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4有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第一百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

用。

第一百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移交项目档案。

第一百二十四条 工程交付使用一年后,按设计要求对其功能及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27

第四篇: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一项检验从医生提出申请到检验报告单发出,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一系列程序,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良好的检验结果,应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或各个环节,以及检验的全过程。

一、主要步骤

完成上述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至少有10 个基本步骤。 1.有专人负责全面质控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质控知识。 3.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质控方案得以实施的保证。 4.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5.有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 6.仪器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和正确使用。

7.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8.所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良好。

9.选择合适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失控结果及时采取相应 的处理措施。

10.参加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能力比对检验,认真分析回报结果,对失控的 项目要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

二、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质量控制产生的检验结果,仍然可能由于结果的传递和解释而产生误差。良好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可极大地减少结果传递的误差,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误差。由经过培训的检验师对检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解释,并考虑以下问题:该结果正常吗?是否与前次结果明显不同?是否与临床信息吻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的实验检查是什么?可以明显地提高检验结果的使用效率,提高检验报告的水平。

第五篇:电气施工的全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施工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电气系统的要求也不断增多,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体现其投资效益和竣工之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阐述了在电气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管理

在建筑项目之中,电气工程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为运行的硬件提供需要的各种能源,随着智能化建筑水平的提高,电气施工的作用和地位都不断提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预期效果.投资.工期和质量,甚至会对整体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电气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涉及面众多和专业性较强的特征,贯穿到整个施工的过程中。

1.重视交底工作和技术设计

在我国目前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设计图很容易出现和国家相关要求不相符的现象,设计文件在实施性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会产生施工的安装错误和安装困难。例如,在照明图之中,设计者应该针对照度进行计算,按照相关的结果配置灯具。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照明设计中,普遍存在着没有标记照度标准值的现象,在很多建筑物之中,存在着按照经验布置灯具的现象,与国家的相关规定不符合,会对使用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审查佛山市某体育场的电气施工图的时候,照度值仅为整个体育场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在某广场的大楼之中,办公室的照度值也只有国家相关标准的百分之五十,因为没有必要的标注和计算,很容易在设计文件之中产生原则性的错误,很难及时的进行发现,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工程师应该针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并定期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保证,同时,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图纸的设计和施工的验收。重视技术交底的工作,应该将设计的目的和意图,特点和要求,注意的问题及时的向工人进行将解,在制定施工的方案和技术措施的时候,应该向技术人员进行将解,重视针对班组的书面形式的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在进行会审之后,对施工进行详细的指导,禁止对施工图纸进行随意更改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将电气施工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规范作为原则,重视每一个施工工序的规范和质量,减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

2.重视敷设电线管和配线的工作

在建筑物施工的过程中,很多电缆需要穿越隔墙和楼板,如果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的施工规范,不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在电气专业和设计布置之间没有紧密的配合,很容易产生在狭窄的平面之中,同时通过多种管线的现象,造成电缆管线的重叠,在一些地方甚至会出现比钢筋的面筋高的现象,导致了电线管的损伤,在配电箱之中产生无法苦丁缩进.没有平整的管口和不顺填的现象,最终造成施工误差,返工十分困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首先,应该针对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管线的规格.型号和材质,保持管线具有整齐的排列,针对规范要求选择弯曲的半径。第二,应该针对设计的要求选择电缆的管线型号和规格,是否应该分开敷设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是否应该屏蔽计算机电缆,按照国家的相关安装标准选择电缆的间隔。第三,当管线进入砖墙之中的时候,应该保持大于十五厘米的表面距离,应该按照“横平竖直“的原则进行管道的敷设,将弯曲半径保持在管道半径的十倍左右,保持弯曲部分的光滑性和平整性,减少凹痕和扁折等现象的产生。第四,应该重视焊缝的质量,选择合适的钢筋搭建水平,引下和引上的接地线应该没有遗漏,还应该避免因为建筑物结构的需求而产生的钢筋断裂,例如,体育馆产生沉陷缝,在办公楼的房间之中产生的结构缝隙等。

3.重视接头施工控制

因为电气线路具有长度较长的特点,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街头,没有正确的处理接头的防潮.绝缘和打线,甚至会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产生短路和断路的现象,应该将接头设置在接线盒之中,一旦出现了质量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解决,保持接头的牢固搭建,重视处理防潮和绝缘技术,增加导线的自缠长度,减少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电阻,如果电阻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应该重新进行接头的测定,增加新的接触面。针对铝线和铜线连接,应该进行过渡处理,使用多股导线进行器具和设备的连接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弹簧垫圈,保证零线和相线不混淆,使用颜色不相同的塑料线,在线轴上进行标记,对零线和相线进行区分。在调试和安装电气的时候,应该首先进行压接牢固.布线整齐等工作,避免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之后才发现问题,减少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同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运行调试,工程师应该对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及时发现技术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重视对消防泵进行控制,因为消防泵涉及到自动起步.现场手动和降压起动等控制,会聘请多家调试单位进行,很容易产生在技术上的不协调。

4.重视施工人员的素质

电气工程具有专业性强的特征,在我国现有阶段。在对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素质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上岗人员没有职业证书,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无法对施工的质量和水平进行保证,最终使工程的质量不能喝规定的指标相适应。在一些施工企业之中存在着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的工作,没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到员工培训之中,聘请的工人没有较高的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应该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培养一批具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施工人员,避免电气施工市场中存在着虚假产品过多和秩序混乱的现象,施工企业应该使用考察的方式,选择质量较高.信誉较好,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厂家进行进货,减少在进货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当电气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现场之后,应高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材料的性能.规格.参数和型号满足设计的需求,对零件.配件.合格证和说明书进行清点,及时进行开箱记录,对材料进行妥善的保管,一旦对质量产生怀疑,应该进行现场封样处理,在检测部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够在施工现场进行使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工程有深入的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5.结语

总之,随着智能化建筑水平的提高,电气施工的作用和地位都不断提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预期效果.投资.工期和质量,甚至会对整体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电气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涉及面众多和专业性较强的特征,贯穿到整个施工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王冬,朱乃苏,陈志兴.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综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62—174.

[2]董素英,陈洁.住宅工程中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M].现代经济信息,2007,9(11):159

[3]魏俊英,曲炜.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质量控制体会[J].会计之友, 2006(19):55—56..

[4]邹国剑,院丕文.我国政府改革后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从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谈起[J].财政监督,2009,7(12):160-162.

[5]云会,李艳梅.浅谈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0(4):51—52.

上一篇: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下一篇: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