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改进解决方案

2022-07-21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系统改进解决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系统改进解决方案

水泥厂粉磨系统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案 [范文模版]

摘要:文章从当前节能形式和任务入手,通过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开发研究,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改进措施,水泥厂粉磨系统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案。闭路粉磨由于其节能及水泥细度控制的灵活性已成为必然趋势。水泥熟料入磨前的预粉碎对于大幅度提高水泥磨机产量,降低粉磨电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泥粉磨技术;粉磨电耗;粉磨工艺;节能

一、当前节能形势与任务

2009中国水泥工业粉磨技术高峰论坛近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现我国水泥粉磨技术与工艺的“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水泥厂每生产1吨水泥需要粉磨30种以上各种物料,而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5%~70%,粉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35%左右,粉磨系统维修量占全厂设备维修量的60%。因此,粉磨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影响极大。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水泥消费大国,大力降低水泥粉磨过程中的过高能耗,对我国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从2006~200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下降了10.08%,而2009~2010年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重点专项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同时,鼓励水泥生产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如处理和利用废弃物、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改造等。

二、粉磨工艺技术及选择

粉磨工序能耗主要体现在生料制备、煤粉制备和水泥粉磨的环节,其电量消耗占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72%(生料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24%,水泥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38%)。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5100家,粉磨企业1500多家。国家重点支持粉磨系统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粉磨系统节能潜力很大。

(一)不同粉磨技术及设备能耗比较

球磨机系统:影响球磨机粉磨效率的因素较多,包括研磨体级配、磨机通风、熟料温度和粉磨工艺等。应优先采用配高效选粉机的圈流球磨工艺,圈流磨利于产品细度和温度的调节和控制,粉磨效率比开流磨高10%~20%,成品越细优势越明显。

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辊压机与球磨机组成的各种预粉磨系统(包括循环预粉磨、联合粉磨、半终粉磨等)已经成为水泥粉磨的主要方案,这是由于辊压机的粉磨效率约为球磨机的2倍左右,可以大幅度节电。辊压机系统节电水平取决于辊压机消耗功率的大小,辊压机每消耗1kWh/t,主机电耗(辊压机+球磨机)可降低0.8 kWh/t~1kWh/t。辊压机的功率消耗与投影压力成线性关系,循环预粉磨辊压机投影压力为5500kN/m2~6500kN/m2,联合粉磨投影压力略低,控制在5000kN/m2~6000kN/m2。

辊磨终粉磨系统:粉磨水泥时辊磨的粉磨效率是球磨机的1.6~1.8倍,系统节电30%以上。熟料温度、入料粒度、磨损程度等对产量和电耗均有较大影响。关键是终粉磨水泥性能,要通过调节粉磨压力、挡料圈高度、风速风量,控制出口温度,采用高性能选粉装置等措施优化水泥颗粒级配,保证产品性能。对于生料磨如分别更替离心式或旋风式选粉机,可增产10%左右或5%左右,降耗1kWh/t左右。用于生料磨的好处主要是分离清晰,成品中过粗颗粒少,有利于烧成,可适当放宽细度。但生料细度较水泥粗,粗选粉并不是高效笼式选粉机的长处。因此其增产节能指标要低于水泥磨。

预破碎:“多破少磨”从粉碎机理上来说是合理的。一方面破碎的单耗远比球磨的单耗低,因此后者的无用功大,粉碎效率低。另一方面入磨粒度降低以后,球磨机中的钢球可大大变小,小钢球将减少对物料粉碎所造成的能量过剩的浪费。一般来说,大球的比能耗高,小球的比能耗低。

(二)粉磨系统的选择

从以上粉磨系统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和不足,企业选择粉磨系统时,特别是对现有磨机进行改造时,应根据自身的设备、原料、管理水平、资金状况等条件,按可选择方案的性价比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规划方案《水泥厂粉磨系统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案》。

三、水泥粉磨技术的改进措施

(一)正确选择粉磨研磨体及其级配

物料在粉磨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冲击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研磨作用。不同规格的研磨体配合使用,还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空隙率,使其与物料的接触机会多,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在研磨体装载量一定的情况下,小钢球比大钢球的总表面积大;要将大块物料击碎,就必须钢球具有较大的能量,因此,钢球(段)的尺寸应该较大;需要将物料磨得细一些,就应选择小些的钢球(段)。因此在粉磨作业时,要正确选择研磨体且必须进行合理的级配。

粉磨研磨体级配基本原则:(1)入磨物料的平均粒径大,硬度高,或要求产品粗时,钢球的平均径应大些,反之应小些。磨机直径小,钢球平均球径也应小,一般生料磨比水泥磨的钢球平均球径大些;(2)开路磨机,前一仓用钢球,后一仓用钢段;(3)研磨体大小必须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钢球的规格通常用3~5级,钢段一般用2~3级,若相邻两仓用钢球时,则前一仓的最小规格应作为后一仓的最大规格(交叉一级);(4)各级钢球的比例可按“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配合,用两种钢段时,各占一半即可。用三种钢段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配合;(5)在满足物料细度要求前提下,平均球径应小些,借以增加接触面积和单位时间的冲击次数,提高粉磨效率。

(二)加强预粉碎技术的应用与采取的配套措施

以降低入磨物料粒度为主要手段,使球磨机节能高产的技术称之为预粉碎技术。它把球磨机第一仓的粉碎工作,部分或全部由其他能量利用率高于球磨机的粉碎设备来完成,让入磨物料粒度降低到5mm以下或更小,可使磨机台时产量提高30%以上、单产电耗降低15%~20%,产品颗粒组成更加合理。

配套措施:(1)选用振动筛或回转筛,对粉碎后的入磨物料采用检查筛分闭路流程,合格物料入磨,粒度过大的物料重新预粉碎;(2)入磨粒度缩小后,第一仓研磨体平均球径也要缩小;第一仓长度要缩短,隔仓板前移;(3)磨内风速要提高,磨机通风量加大;(4)闭路粉磨系统辅助设备的生产能力要加大,系统循环负荷率要降低,选粉效率要提高。

(三)严格控制入磨物料的水分

为了保证磨机正常操作、配料的准确和提高磨机的产、质量。当物料含水量大时,容易产生糊磨现象,磨内细粉粘附在研磨体和衬板上,使粉磨效率降低,严重时会使隔仓板篦孔堵塞造成磨机通风不良,物料难以通过,产量急剧下降,质量也引起较大的波动。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各种物料的水分可控制在下列范围内:石灰石<1%,粘土<2%,铁粉<8%,混合材<2%,石膏<8%,熟料<0.5%,煤<4%,综合水分控制在1.5%以内。

(四)加强磨机通风是提高磨机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其优点有以下:(1)减少球磨机内的过粉磨现象。使磨内微细粉,及时地被气流带走,消除了细粉结团、糊球、糊衬板现象以及对研磨体的缓冲作用;(2)磨内的水蒸汽能及时的排除,使隔仓板篦缝不易堵塞,减少饱磨、糊磨现象;(3)能降低磨内温度,防止石膏脱水、出磨水泥假凝,有利于磨机正常运转和保证水泥质量;(4)有利于车间环保和清洁生产。

四、结语

为了适应ISO 9000水泥新标准的要求,水泥粉磨系统的改进和操作参数的优化十分必要和迫切。闭路粉磨由于其节能及水泥细度控制的灵活性已成为必然趋势。水泥熟料入磨前的预粉碎对于大幅度提高水泥磨机产量,降低粉磨电耗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陆修雨.Φ3m×11m水泥磨开流改圈流的探讨.山东建材,1995,(4).

曾学敏.水泥粉磨技术及能效对标.在2009中国水泥工业粉磨技术高峰论坛上的报告,2009.

第二篇:课堂教学诊断改进系统的重建

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国际视野

课堂教学研究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追求其有效性。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国外对教师有效行为的早期研究主要围绕这样两个问题展开,即: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这些研究把焦点集中在教师的人格因素上。

20世纪60~80年代,教师的个性与教学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倾注了广大研究人员的“极大热情和兴趣”。比如,帕凯(Parkay)就发现,教师的个性可以反映出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1.教师注重教学控制,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情感距离比较远;2.教师不仅对学生保持接受的态度,而且关注他们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充满人情味和支持性 3.教师追求生成性和成就感,强调预设知识内容的掌握,并笃信充分准备和工作努力的教师就会成功。

随后的研究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师在课堂里的教学行为上,不过,这类研究以描述性为主。总的来说,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研究“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而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研究开始密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当今的研究越来越集中在那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的关键行为(key behaviors)上。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日本60年代以来深入推进的课例研究,这种研究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针对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之后,这种研究范式开始在美国诸州得到推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有效教学的研究开始转向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关注。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Diversity & Excellence)是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和发展司(The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资助、加利福尼亚大学承办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该研究中心历经五年时间,走访了美国的各个州、各个民族群体的聚居地,以各种形式,比如小规模访谈、大规模讨论等,跟各个领域的人进行交流,包括研究工作者、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企业雇主等,最终,1998年该中心发表报告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1.教学是师生一种合作性的和生成性的活动(joint productive activity);2.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使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3.教学使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4.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维(complex thinking);5.教学以课程为媒介使学生语言和读写水平得到提高。

从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提出的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来看,第一个原则是着眼于教学过程的质量特征即生成性(productive),第

二、第三个原则是着眼于教学的基本策略,即交流互动和与原来的经验相联系,第

四、第五个原则则是着眼于教学的目标,即综合思维能力(complex thinking)和语言运用能力。这就为我们进行课堂观察提供了关键的视角,即透视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审视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人际互动和联系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世界,审视教学的目标有没有达成。

基于上述有效教学的五大标准,该研究中心对教师素质十个方面的要求也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程度,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等的了解;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呈现和理解;4,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主要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5.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与评价;6.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在这些有关有效教学的原则及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的背后,其实都蕴涵着有效教学原则及能力要求的提出者们鲜明的教学价值倾向。归纳起来,这种教学价值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教学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收的机械重复,而是知者与未知者以及未知者之间双向的交流分享与质疑交锋,所以这种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互动;2.有效教学的结果从本质上来看,不是预设知识的顺利传递,而是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基于已知去探究未知而获得新知,生成是有效教学结果的代名词;3.有效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双主体的关系,其间从全过程而言不是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习的伙伴;换言之,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建构课堂的同时也建构起了新的知识;4.有效教学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本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效教学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一样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5.有效教学弘扬的精神不仅仅是科学主义,而且还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包括对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文化、信仰、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尊重。

二、国内课堂教学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从文献来看,国内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不过主要集中在如何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没有专门研究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我国目前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其标准还是为方便评价而设计的,这种“管理主义”倾向的基本出发点是对教师进行控制和实现规范管理,从而把教师置于被评价和被管理的地位。

在国内的课堂观察实践中,观察者以及运用的观察系统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1.直接进入教学情景进行观察,淡化观察前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了解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和问题诊断的活动,其起点应当是始于进入课堂前对要观察的教学内容以及本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充分了解。这种充分的了解是观察的基础和准备,它使观察有了针对性,同时也有了对课前计划和课中实施过程进行比较的依据。换言之,观察者本人在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之前就必须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和设想;严格意义上的观察不是一种随机进入教学情景就可以进行的活动,观察前的准备应当成为这个系统的起始部分。

当前,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中小学,进入课堂进行“草根”研究(grassroot research),特别是广大的教研员不仅进行课堂的观察,更是现身说法地亲身演绎自己对新课程教学的理解。他们的经验表明,有了课堂观察前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透彻理解以及自己亲身的教学预设计,课堂观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都会大大提高,基于课堂观察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有了更强的指导意义。

2.紧扣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进行观察,注重教学的结果,强调精心的预设和预设目标的达成,对教学过程中偏离预设而情境生成的新知识关注不够

传统的课堂观察系统是预设导向的,紧扣教学内容的覆盖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结果,而忽略生动课堂上情境的、动态生成的新知识。这种导向的课堂观察致使教师限制学生的思维,时时阻止偏离预设答案的思想火花的形成。

课堂中,当学生的回答不是预设的答案时,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直接往预设的答案上引,比较少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辞不达意时,教师往往急于用填空式的问题去帮或请其他学生代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关注课前的预设,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多少年来,知识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且,各种评价都在考查学生对结论的掌握程度。评价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教师的命运。

3.注重教学环节或活动形式的本身多于对其质量和效率的审视

传统的课堂观察系统注重教学环节的完备和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如果执教教师体现了这些形式,往往评课中就会得到很多的加分,但是这些环节和活动本身的质量问题却不容易暴露出来。可以从课堂教学的“互动”、“教育技术运用”、“合作学习”以及“激励评价”四个方面看传统的教学问题。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于是许多教师在互动环节里连串地问,有的甚至满堂地问,学生便齐声地答。这样的问题往往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丧失创造性。但在注重教学环节是否完备的传统课堂观察系统里,这种形式化的教学问题不容易暴露出来。

4.注重教师教的过程,淡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风格的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察系统注重教师教的过程以及学生与之的配合程度。所以可以说,这种课堂过程系统是教师中心的,忽视了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新课程积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倡导浓浓的人文精神,力主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生命质量的关怀。

新的课堂观察系统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设置对学生学习差异性和内心情感体验关注的维度,力求全面观察到教学经历的全部事件,真实地、深层次地反映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学习风格差异的尊重可以从许多教学细节中反映出来,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思维和表达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真实性任务,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还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成为主流,其它的两维目标被边缘化。

5.注重对规定教材内容的审视,忽略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传统的课堂观察注重对规定教材范围内内容的审视,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纲的思想过于突出,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适应了传统课程教学的教师最不适应的就是没有教参的失落感。教师在理解教材内容,特别是理解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上存在种种困难。“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转型要求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灵活的调整,即“用教材来教”。

新课程表达了“教师即课程”的先进理念,手头的教材是一种参考文本,需要教师个人基于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与加工,最终把专家编制的课程变成教师自己理解的课程并在鲜活的课堂上一起和学生合作建构起教师与学生共享的课程。新课程的理念自然要反映到新的课堂观察系统中来,要充分关注教师对专家编制的课程的二次开发程度。

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当我们习惯了过去一切作为定论呈现的时候,我们也习惯了不需要任何思考和怀疑的接纳,和学生一样地去接纳。只不过,学生接纳的是教材,而教师接纳的,除了教材,还有一个使教师成为教师的那个重要文本──教参。如果教师过分地依赖教参而降低了对教材自主的二次开发并最终变为自己理解的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永远不能得到提高。

三、课堂教学诊断改进系统的重建

正如“课程的改革永远没有终点”一样,课堂教学的改进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改进离不开准确到位的诊断,而正是因为课堂诊断是一种专业活动,所以进入到课堂场景进行观察和针对问题进行归因诊断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有专业的视角,才能保证课堂观察的有效性和问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也才能确保指向实践改进的“处方”的针对性。

1.课堂教学诊断的视角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实践教学过程中频频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课堂观察和问题诊断一般需要以下列五个维度作为核心视角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1)主体互动:质量与机会

主体互动,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语言或行为的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这里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方式之一的语言也包括肢体语言在内。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互动而演绎的一段通向预期目的地的旅程。

没有主体互动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同时,表现出主体互动的课堂未必是教学有效的课堂。对主体互动的审视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其“质量”与“机会”。所谓质量,是指在主体互动的过程中,有新的、有意义的内容生成,同时师生之间的问与答都融入了思维的积极活动。否则,只是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和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虽互动频繁且不乏热烈,但仍不能视为有效的主体互动。所谓机会,是指主体之间的互动机会对于每一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都得到了实现。参与互动是每一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应有的权利。真正民主的课堂就是要保证主体间平等的互动机会,课堂上每一个互动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涉及更多的成员,并且通过整堂课各种互动的环节,基本上每一位成员都获得主体间互动的机会。因此,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与少数几位成绩优秀的学生互动,或只是与学生中的一部分活跃分子在互动,都不能视为有效的课堂。经过“质量”与“机会”这两个标准的深入考察,我们会发现以往许多课堂表演效果非常好的公开课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知识呈现:时机与形式

教学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基础上,通过课堂主体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多方面进行体验、建构和共享的过程。

没有知识呈现的课堂跟没有主体互动的课堂一样难以想象。但是,有知识呈现的课堂比比皆是,而呈现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其中主要原因往往都在于呈现的时机与形式是否恰到好处。“时机”,简言之,就是指在恰当的时间呈现了适当的知识,不早不晚,不紧不慢。“形式”,简言之,就是指适当的知识以最具表达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信息损失最小,主体间的沟通与理解变得最快捷。否则,知识的呈现即使再全面,但如果时机不对,就会造成主体认知的混乱,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打折扣;同样,知识的呈现尽管是如期而至,但是其形式不能最佳地传递其承载的内容,也会造成主体认知的困难,教学的效果也一样是有减无增。对知识呈现的“时机”与“形式”的把握是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一下子就能区别开来的“分水岭”,因为实践智慧蕴藏其中。

对于知识呈现过程中“时机”与“形式”维度的审视,需要有对当堂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以及对学生情景认知的深刻洞察。一节同样内容的课,不同的呈现形式,不同的呈现程序,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换言之,“好课”与“差课”的距离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关键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了恰当的内容。

(3)教学环节:流畅与逻辑

“课堂是教师对教学一种结构化的设计和演绎。”一堂课的起承转合就是通过教学环节来实现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环节,但并不是各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就都能有效地体现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关键在于其间交替演进的流畅感与逻辑性。

一节课各教学环节的完成需要流畅,但不是每一节娴熟流畅的课都是有效的。有些公开课可以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用时的掌控精确到秒,一切尽在预期中,但教学效果却流畅有余而学生认知不足。另一方面,一节课的上下环节之间需要有逻辑性,但只是各教学环节有逻辑性的机械组合却同样不能演绎课堂的精彩。正如很多失败的公开课一样,各教学环节经过了各专家的设计论证,不可谓逻辑性不强,但教师的演绎却生搬硬套般索然寡味。所以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既如行云流水,又能环环相扣。

(4)课程资源: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课堂,教师课程资源的意识不是很突出,如果有,更多的也是充分利用本学科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还会涉及到本学科领域内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以及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但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资源除了上述静态的信息资源之外,还应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牛成的信息资源。换言之,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生成者。他们往往会在教师预先准备的信息含量之外,经过主体间的情景互动,交流碰撞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大大丰富了预期的课程内容。

因此,“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而言,不仅要看教师对静态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同时还要看教师对动态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静态和动态的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使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倍增,精彩生成无数”。[7]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真正自然而真实的好课往往都是执教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情景、创造设计恰当问题、积极挑战学生思维、因势利导而水到渠成的结果。

(5)目标达成:计划与现实

教师对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目标预期。教师课前基于对课程标准、课程文本以及学生起点的分析,都会设计出计划要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自然会对教学产生直接的指向作用,不恰当的教学计划必然导致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效果。但是,有时经过对照比较发现,教学目标确实达成的课,其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教学效果平平的课往往都是执教教师止于自我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现状的结果。所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现实自然成为反观教学目标本身达成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上述五个视角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与整体。主体互动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主体的活动,知识呈现关注的是关于教学活动的载体即知识运用的艺术,教学环节关注的是全过程教学活动展开的结构、课程资源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即知识本身的形态,目标达成则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状态。

在针对某一次课堂教学诊断的实践过程中,这五个视角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视角的采用取决于已经明确的问题性质或研究者的专题侧重。如果问题不明确,则可以从五个视角──去分析和发现问题。

2.课堂教学改进的流程

课堂诊断与行动改进的实践表明,核心的诊断视角确立之后,从问题的定性到科学的归因,再到解决的策略,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

(1)发现问题

以教学诊断和研究的目的进入课堂场景,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针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必然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要在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出现的情形面前,能够抓住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定性分析,明确问题是追因诊断的前提。

(2)诊断原因 一节课主要的问题确定之后,接下来是尽可能全面而客观地追究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专业的敏感和由此而进行的精准的判断不可或缺。没有判明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不可能提出标本兼治的有效策略。追因诊断是提出实践改进“处方”的必由之路。

(3)实践改进

传统以评课代替课堂诊断的活动往往是评论有余而行动改进不足,结果这样的专业活动被越来越不专业的内容充斥,使得课堂的改进收效甚微。以专业研究为支持的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由此可见,问题的发现和原因的诊断,都离不开最终解决问题的处方和依据处方进行的再次实践改进。这是行动研究的真谛。课堂诊断连同针对教学的相关评论都是途径和过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改进才是最终的目标和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诊断和实践改进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诊断原因,再到实践改进,可能不是一条简单的流水线,有可能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演进的过程,因为在解决业已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变得复杂化。

第三篇:ERP系统财务模块需要改进的问题

1、普光项目跨年转资有时需要用“CJBW -取消激活有效性控制”才能顺利结转,这会造成在取消激活有效性控制的一段时间进行超预算操作系统不予提示。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2、硫磺与天然气成本在ERP系统需要手动分配,月末循环结转工作量大,手动分配存在错误分配的现象,建议实现ERP系统自动分配,最大限度减少财务人员负担,加快月结进度,减少失误。

3、ERP系统业务区域调整科目,对普光分公司来说其本质就是应付内部单位款—中原财务资产部或应付账款--勘探局,需要定期将业务区域调整科目清到应付内部单位款—中原财务资产部或应付账款--勘探局。目前普光5月末应收内部单位款—财务资产部10亿元,应付内部单位款—业务区域调整10亿元,不合理。

4、普光分公司作为单独纳税主体,需要单独上报纳税报表及总公司报表,目前均为手工编制报表,工作量巨大,建议在ERP系统结合BO报表开发利润中心下一整套报表体系,实现自动抽数出具报表。

5、普光硫磺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月末测算时,与ERP系统循环出的数字有差距,目前总部对预算符合率的要求很高,差距直接影响利润指标的完成,需要ERP支持中心培训或讲解,确保利润测算的准确,避免月末二次账务循环调整。

第四篇:学工系统召开改进作风专题现场会

为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要求,学工系统计划在2013年度改进以往学生工作例会的形式,务实与务虚相结合,采用经验介绍会、基层现场会等多形式,提高会议效率,切实增强会议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3月5日下午,学工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学生工作现场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布置2013年学生工作。副校长黄燕飞出席会议。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现场会上,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向各学院介绍了2013年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专题分析了近两年毕业生培养质量,促进各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和准确研判当前就业形势。公布了2012年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喜获第一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获第二名,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并列第三名。

黄燕飞副校长对2013年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扎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及文体活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就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创新、依托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入学教育加强学生专业认知和感恩意识等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学生工作经验。

与会者查阅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工作台账,参观了宣传栏和部分创业教育示范点。

第五篇:在环保系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晓东

(2010年5月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环保系统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动员大会,主要是深入动员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评议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作风建设,做到办事效能更高、工作速度更快、意志作风更强,为我市“跨越发展、后发先至”做出更大的贡献。刚才,姚继承同志就迎评工作作了部署,市人大张主任、市发改委的吕主任针对迎评工作和党政工作目标管理,为我们作了很好的指导,监察支队、新区分局和开发处几位同志也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张主任和吕主任的讲话精神,按照迎评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了“进取有为,廉洁高效,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作风建设大讨论,思想、作风、队伍“三整顿”等活动,坚持以整顿促提高,以创新促发展,把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成果转化为做好环保工作的动力。通过大家的努力,去年我们取得了三个方面的突出成绩:一是生态市建设进展较快,21个乡镇顺利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达到了涉农乡镇总数的50%。二是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其中,二氧化硫“十一五”削减目标提前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万元GDP排放强度均提前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三是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通过全境秸秆禁烧、大气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保障了较好的空气质量,2009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25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9.0%。通过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太湖流域提标改造工程,太湖流域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较08年提升9.6个百分点。

去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其中既有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市政府工作部门效能建设进行评议。做好迎评工作,对于促进环保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职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借此东风,把作风和效能建设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是要认清形势,树立使命感。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体现在“三个更”上:发展的压力更大,市委、市政府提出“跨越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环保部门既要服务经济,确保发展,又要严格把关,遏制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盲目扩张,跨越发展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的任务更重,今年既是生态市建设的决战年,也是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和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决战年。对照这三大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群众的要求更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们的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保护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在当前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通过提高效能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二是要面对问题,增强危机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当前形势,对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三是要围绕评议,加强紧迫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部门进行评议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能。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对效能建设评议工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评议动员大会,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对市政府工作部门迎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年的人大评议工作,是对政府部门效能和作风建设的一次大检阅,各部门都在积极准备,全力整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评议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虚心接受代表评议。

因此,全市环保系统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迎评工作,不仅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职责,也是确保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尽管当前环保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全市环保系统务必要充分认识迎评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下定“进档升位”的决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到思想统

一、目标明确、精神振奋、工作扎实,力争在市人大效能评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今年市级机关作风建设考核中的排名较去年提升10位以上,以实际的行动,实在的成效,向全市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

今年市人大评议政府工作部门的主题是提升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根据这一主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环保部门在推进跨越发展中应该怎样做?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上应该做什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队伍建设上应该展示怎样的形象?从而把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与提升环保工作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把效能建设与推进跨越发展相结合。要突出“跨越发展、后发先至”这一中心,体现环保部门高效优质的服务能力。一要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优先支持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污染少的重点项目建设。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节能减排等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二要提高项目审批和验收效率。要采取建设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一站式服务的办法,以方便投资者。三要加强环评机构监管。积极探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评机构管理办法。推行环评机构公示制和末位淘汰制,建立全面开放、诚信的环评市场。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推进会制度,提高环评编制质量和效率。规范环评收费行为,做到下限收费,公开透明。四要加大创业型城市帮扶力度。要从项目扶持、资金补助、技术支撑、提高执法水平等方面,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支持促进作用,加速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目标。

二是把效能建设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相结合。环保部门是对环境统一监管的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各方力量,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是我们服务群众、取信于民的根本。一要梳理意见,强化整改。要将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意见认真进行梳理,按类分解,将每条具体意见和建议下发各分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进行落实,要进行内部督查,确保做到件件有方案、条条有措施,并向有关方面通报。二是要铁腕执法,强势治污。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水源地专项整治、太湖流域提标改造后督察、第二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加大秸秆焚烧工作力度、深入解决东部地区大气环境问题。全力以强势的执法行动,解决重点行业、区域的污染问题,使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环保部门所做的努力。

三是把效能建设与生态创建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理念,也是我市实现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建设事关镇江未来的发展进程,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今年是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市区要通过模范城市复查验收,4个辖市区要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80%的乡镇要创成环境优美乡镇,全市要达到国家生态市创建标准,任务十分艰巨。作为生态市建设的牵头部门,我们要主动作为,做生态市创建的主力军。要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协调组织、监督检查的职责,科学制定计划,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和项目,确保全面“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任务。要做好市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针对“十一五”创模新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台帐资料以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相关材料,顺利通过模范城市复查考核。要强化指导协调工作。推进指导各辖市区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创建活动;在全市积极开展“绿色宾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把生态市创建的基础打扎实。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大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专项执法行动,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点村建设任务。

四是要把效能建设与打造机关形象相结合。环保部门任务重,受关注的程度高,更需要我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更高的标准,打造高效廉洁的机关。一要建设学习型机关。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要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没有强大的思想动力不行,我们要推进跨越发展、后发先至,建设生态镇江,没有扎实的业务素质不行。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要坚持把学理论与学知识、学技能紧密结合,结合国际国内环保工作形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强什么”,不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二要建设服务型机关。要全面实施服务承诺制,努力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做到热情、文明、有礼,做出优质服务的承诺,以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积极推行环保联络员制度,定期上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信息与服务需求,建好联络企业档案,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和法律支持。三要建设廉洁型机关。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2010年政府廉政工作的意见》和惩防体系基本框架要求,建立健全廉政教育机制、权力监控机制、纠风长效机制、有效预防机制和从严惩戒机制,形成具有镇江环保系统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要开展以党性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政纪条规,把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分类分层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这次评议的对象虽然是市环保局,但评议范围涵盖了全市环保系统,全市环保部门都要立即行动起来,把迎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形成迎接评议的整体合力。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作风和效能建设搞得好不好,领导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接受人大代表评议是全市环保系统的一件大事。为做好迎评工作,市环保局已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各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并设立了迎评办公室,抽调相应人员负责具体迎评工作。各辖市、区环保局和分局都要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并设立组织协调办事机构。

二是要细化迎评方案。各辖市、区环保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市人大评议工作的文件精神,明确本单位的迎评任务。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各自的迎评方案,进一步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确保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三是要广泛宣传发动。要把宣传发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做好迎评工作的自觉性。要树立全市环保一盘棋的意识,充分认识人大代表评议的重要意义,努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感受评议氛围,凝聚全系统力量,形成迎评的强大合力。

四是要营造迎评氛围。这次评议活动,有300多名人大代表参加评议工作。我们要把迎评工作作为一次难得的机遇,系统地向市人大代表汇报工作,通过组织视察、开展座谈和文件汇编等多种方式,积极向代表们宣传环保部门工作的性质特点、法律法规,宣传近年来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让代表们了解目前环保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并通过他们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理解环保、支持环保。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让代表和人民满意为目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积极开展有影响、有声势的活动,将迎评工作推向高潮,树立良好的行业新形象。

五是要落实整改任务。未评先改、边评边改、主动整改,是做好迎评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迎评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环保部门要将整改贯穿于迎评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广泛深入地排查问题、寻找差距,主动整改。当前,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镇江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评议政府工作部门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在迎评过程中,要广泛收集意见,及时整理汇总,逐条逐项进行剖析,分解到责任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处理意见。在整改过程中,要主动回访,把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向代表反馈,听取代表对整改工作的意见。特别要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代表关注的问题,做到能改的立即改,决不拖延;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提出整改的进度和目标,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改进。

四、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作风和效能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要有耐心做好,也要有恒心坚持下去。要把整改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把近年来我们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位同志,使我们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标本兼治,长效管理,从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治本之策。

一是执行首问负责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按岗位责任制等有关规定及时办结。职责范围外的事项,要尽可能帮助其了解承办机关部门和单位,帮助解决问题。 二是执行重点工作推进制。实行13项重点工作例会制度。例会制度内容要覆盖全部管理,每次例会要做到有主题,有分析、有讨论、有对策、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要认真拟定下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对策和措施,交有关部门加以落实解决,及时向各辖市区政府反馈进展情况。落实周事项通报制度。对每周公文、政务和领导重要指示办理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式督查,促进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效能建设。建立每周局长办公例会制度。对重要工作、项目审查、行政处罚等进行会审,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效果。

三是严格落实工作考核制。要使“落实”不落空,考核督查必须跟上。机关各处室、部门要按照市委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文件要求,自觉落实、认真执行,推进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各级环保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加大对作风和效能建设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加大对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和问责追究等一系列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

四是坚持实施跟踪检查制度。要建立作风和效能建设整改档案,对整改情况进行长期有效地跟踪检查,并适时邀请市人大代表、行风监督员进行指导监督,不断深化效能建设成果,切实提高落实执行力。

同志们,作风和效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常抓不懈;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贵在持续改进。让我们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从为基层和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做起,切实把作风和效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镇江实现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学士学位申请报告下一篇:销售总监年终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