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把握好六个度

2022-10-22

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度”, 指的就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在程度上的恰当而有效的控制。一节好课, 无疑是“度”的恰当处理的结果。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者的把握不当超过了“度”的界线或没有达到“度”的要求,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 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久而久之, 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哪几个度呢?

1 把握亮度

所谓“亮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理念、教学改革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体现。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理解新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 更新教学观念, 做到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相等的学习机会, 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学的学习, 都能得到提高, 获得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技能;课堂教学要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教育 (S T S教育) ,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状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倡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就是意在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学会获知的方法, 提高自身的能力。这一教学举措, 就是新课程新理念的闪光点之一, 就是课堂教学的亮度之所在。

2 把握宽度

所谓“宽度”指的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实质上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在认真钻研课程目标和教材的基础上要以教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选择性地增减教学内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有机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医学、卫生中, 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作好必要的准备。

3 把握深度

所谓“深度”就是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新课程标准对三个目标做了不同水平的要求, 每一水平的要求又用了许多行为动词来表述, 如能力目标分为两个水平: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模仿水平使用的行为动词是:尝试、模仿;独立水平使用的行为动词是: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因此, 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做到心中有目标, 脑中有标准, 手中有方法, 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不能过低或过高, 目标过高学生学习的困难就大, 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 不仅会造成课堂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还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目标过低学生学习起来太容易, 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该难易适度,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学得会, 并使能力得到培养, 智力得到发展。

4 把握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教学进程的快慢程度。高中生物的新课程新教材已实施应用将近两年的时间, 生物教师们普遍认为按照新课程规定的课时进行授课, 课时很紧张, 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 不可避免地会使教学速度过快。教学节奏也不能太慢, 过慢的教学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甚至产生厌倦感。好的课堂教学, 教学速度应该是有快有慢、快慢有度、快慢结合;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张有驰、张驰有度、张弛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快慢张驰的恰当处理, 就是一种教学节奏的和谐, 一种节奏的和谐美。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把握教学的速度。

5 把握温度

所谓“温度”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氛围, 包括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程度等。心理学研究表明, 和谐舒畅、轻松愉快的环境会使人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更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微笑、恰到好处的鼓励、热切真诚的期望等去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带给学生安全、自由、勇敢的心理环境。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大胆地思考、质疑、提问, 勇于探索、创新, 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 学生活动的影响范围还是要有限度的, 教师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把握。如:在实验及探究获知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难免会有交流、讨论, 不可避免的要有各种活动, 若把握不好课堂就会变成茶馆,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相互干扰, 相互影响, 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论而不杂、动而有序”的这个度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育和规范, 把握好学生活动的热度。

6 把握效度

所谓“效度”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中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策略, 评价都应以《标准》为依据, 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 要客观、公正、合理, 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 不能受先入之见的影响。评价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生物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课堂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还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达到促进学生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目的, 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正确的评价策略, 才能促使课堂教学三围目标的达成,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六个度”, 是新课程改革在构建素质教育新课堂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 因此把握好“六个度”, 每位教师应从理论学习做起,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做起, 更快更好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推动者, 为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从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角度, 阐述了在构建素质教育新课堂中, 教师应把握好的“六个度”, 即亮度、宽度、深度、速度、温度和效度。它们是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亮度,宽度,深度,速度,温度,效度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政课所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下一篇: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