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功能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育督导功能范文

教育的社会功能

姓名:徐嘉琦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学号:16208336

摘要: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要素。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种表现为能够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体力和智力总和的生产力,并非个体自然生长的结果,个体的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由此可见,劳动力的培养或生产必须依靠教育。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把我们构成的可能的劳动力,分流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现实的合格的各种劳动力或专门人才。教育史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劳动力推动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机器在生产中的使用、推广与革新,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技术已迅速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智力因素在现代劳动中日益重要,脑力劳动的比重日益提高,这些都使生产劳动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

科学作为人们客观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当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过程,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益科学化、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所以它的生存率的提高与古代不同,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而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

教育通过传授生产经验、科学知识,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不断推动具有更高效能、更为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同时,教育还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重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选拔、培养国家管理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与发展,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直接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教育进行,教育作为传递文化、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的活动,能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促进他们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现在社会强调法治,使得教

育更重视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由于科技向管理部门的全面渗透,国家对政治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随着社会越发展,对政治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高,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就显得越重要。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但也与国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国民就越能认识民主的价值,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越能履行民主的权利。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

学校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方,他们有知识和见解,勇于发表意见,可以造就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就教育的文化功能而言,教育具有延续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整理文化的功能、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人类社会能从愚昧与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提是文化的传递,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延续与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也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金磊,更在于它的更新与创造。

教育通过把人类已有额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深厚兴趣,使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而且能够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更为美好的文化。

(四)教育的生态功能

生态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使教育日益成为鼓励社会成员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动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结构局部或整体的变化。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使社会成员的职业岗位与社会地位从决定于政治权力、物质财富,逐步转移到决定个人的素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 总结:教育的几个主要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有整体性、一致性与矛盾性。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制约。这些社会因素制约着教育培养人的方向、性质,也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的释放提供社会条件。因此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社会实践谈人的发展,也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去认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

第二篇:乡土资源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乡土资源既深且厚,有时候甚至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乡土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足迹、生产生活经验等。

一、乡土文化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优化教育环境来看,乡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人是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文化渗透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们的各种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地方文化教育正是要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那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地方文化,来感染教育学生,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乡土文化的教育优势

乡土文化的教育优势突出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教育主题的多样性上。乡土文化的巨大教育能量首先来自于地方文化的区域的地方性,它与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是其它教育资源所不曾具有的;乡土文化范围宽泛,广州地区的乡土文化教育也不应该仅局限于某些司空见惯的领域。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以及当前所存在的各类有教育意义的事物等;乡土文化蕴含的教育主题具有多元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这对师生人格的全面提升,陶冶他们的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可行做法

开发乡土资源的学习,除了开设乡土历史、乡土地理课外,还针对乡土资源的广泛性让学生找出乡土资源中有争议、有疑点、有误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事例、史实进行推理论证,提高学习乡土资源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校正误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这种观点里面能够显示出一种广义的课程资源观点。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认识到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社会中的植物园、博物馆、社区实践等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都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中。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且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那么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课程。比如西关地区的传统商业文化,越秀地区的书院文化,原芳村区的《水秀花香》地方课程都应充分依托于学校周边的独特环境。其中《水秀花香》涉及了芳村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旅游、文化、特产等内容。这个课程的开发就是运用了当地的地理资源——鲜花种植营销以及其悠久历史下产生的独特文化,特点非常鲜明。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像广东地区境内就有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这种人文地理资源是可以作为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的,而这种本土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从而可以使地方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四、乡土教学资源实施使用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乡土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在教材的使用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乡土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乡土教学资源。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乡土教学资源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乡土教学资源使用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教材资源,努力使乡土教学资源实用、可行。

4、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五、乡土资源实施使用的策略

乡土教学资源在使用与实施中,要从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处理好三件事:一是营造健康的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人的智慧、创造和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让教学过程不但成为质疑互动的过程,而且成为彼此真诚欣赏的过程。二是课堂教学要从外在形式的动转变为内在思维的动,由部分学生的动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单向的动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生成性的动。三是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不仅是“教”者、还是“学”者、“思”者,更是整体活动过程中灵活的操作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学生不仅是“听”者、“学”者,还应该是“问”者、“思”者、“论”者,有时还甚至可以充当“教”者。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增值性等多个方面,创造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的生成型的乡土教学资源教学。

1、在活动学习中渗透活用意识

(1)典型的乡土教学资源内容,要开挖深透

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气候》、《家乡的地形》、《家乡的民俗》等类型的活动主题,都含有典型的乡土知识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知识等等,都是极好的乡土教育素材。在实际教学中,要力求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亲历实践,善于质疑,细心求证,把资源用足用活。切勿想当然,对以为熟知的东西不经质疑和实践就匆忙下结论。例如研究《西关大屋》,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其结构征,还应考问西关大屋的历史与现状如何,是否有三件套门的就是西关大屋,住在西关传统民居中的居民如何看待这种建筑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切了解乡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的爱乡情结成为自觉行为。

(2)与乡土资源有显性关联的内容,要引伸、扩充 某些学科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一定比例的乡土教育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把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内容作必要的引伸、扩充,使之与培养乡土意识有机联系起来。

(3)与乡土资源有隐性关联的内容,要挖掘、沟通、联想 有些资源材料表面上看似乎与乡土教育无紧密联系,但认真钻研和挖掘能发现与乡土知识确有联系之处。我们通过联想、沟通,就能有机渗透乡土教育,更能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家乡的历史》,可能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感到就是书上记录的历史而已,离现实的生活非常遥远,跟家乡更是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如果结合广州地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就能起很好的效果,光是一个历代羊城八景的变迁就能传递出家乡自然、经济、文化等许多不同侧面的信息。

2、在观察活动中体现使用动机 观察是常识教学重要的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与常识教学内容相联系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乡土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不知不觉受到乡土知识的教育熏陶。我们可以通过对许多精选的图片,精美挂图的观察,借助电教多媒体制作成课件,使本来抽象的、枯燥的、不为人察觉的乡土知识与现象直观地、具体地、形象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生动的乡土知识教育。

3、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使用空间 开展实践活动是更集中、更高层次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的教育形式。如果说课堂教学像沿河道流淌的水流的话,那么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则是激溅的浪花,能更强烈地迸发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展示个性特长,锻炼社会能力。因而乡土教学资源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乡土意识,培养良好的探究行为,就必须把课堂搬到现实的环境中。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

(1)乡土资源与社区活动相结合。

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上社会,走进社区,将学生的乡土教育与社会大环境、自然大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区环境的实际接触中增强对本乡本土资源的点滴积累。如寻访广州百年古树、听爷爷奶奶将那过去的事情等等。

(2)乡土资源与系列主题教育相结合。

我们在乡土资源思想指导下,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时节以及学生接触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的活动,按某一主题、一定序列、一定层次开展组织具有较为固定的、有本校特色的系列性主题活动。

(3)乡土资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结合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发现和捕捉可供教育的资源素材,那么学生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可成为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的时机,使乡土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4)乡土资源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力保证。要动员家长做乡土资源开发的参与者,在学校定期举行的家长学校培训班和家长会上,积极宣传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提供活动的支持并在家庭教育当中,适时适量地渗透乡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爱乡的教育。

第三篇:第二章教育功能教案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功能的含义、分类 教学重点: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学难点: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教育功能概述

思考:教育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究竟能够干什么?教育为什么存在?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与教育本质是息息相关的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以教育功能必然是,而且只能是通过对人的作用而显现。 教育功能与相关概念

教育价值是对教育满足社会或个体的需求程度的评价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二、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三、教育功能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教育的功能分类有哪些?它们各自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一)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

1 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性质所制约。

(二)从作用方向看或者说作用的性质上来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这是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 K. Merton)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维度。

“社会功能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见,则必然导致功能分析上的混乱”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合的情况,而隐性功能是指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

教育的显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隐性功能(Latent Function)——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地,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

显性功能与隐性的功能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的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的功能。

(四)多纬度的复合分类

1. 日本柴野昌山把性质(方向)和形式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划分

柴野昌山的说明:

如:考试作为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的工具来说具有正向的显性功能(A);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这是考试的负向隐性功能(C);又如,学校中的表扬制度以及晨会之类的仪式性活动的本来目的只在于帮助学生区分正误,但也可能会产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意识,促进群体整合等预料之外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便是正向隐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D),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开始就竭力去避免教育的负向显性功能,但由学生群体的反学校,反教师的亚文化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则属于负向显性功能。 2.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

2

教育的个体功能

问题一:个体发展指的是什么?

含义:是指个体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包括肌体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发展包括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倾向的发展。

问题二:个体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性?

问题三: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在四个方面

(1)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2)使个人的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3)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4)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 教育与个体的社会化

1.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政治意识,道德意识) 2. 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

3. 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社会化(性别意识)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教育与个体的个性化

1.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发展。

2.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是指为了达到外面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后,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在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如: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

问题四:教育对个体的发展都是正向的么?

案例1:“一篇作文的故事” 案例2:考场上的打油诗

思考:教育的负功能产生的原因在哪里? 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PS: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是人类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没有正常的生理条件,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如,身体畸形、无脑。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也不能变为现实。例,音乐家的后代未必都是音乐家。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的人,有一个过程。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如身高体重的增加,心肺大脑的发育,性成熟等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例如,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十喊”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

4 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婴儿发展顺序歌:一视二听三摇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我们每个人容貌、体态的不同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关注遗传对后天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表现在神经活动类型上,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如婴儿室里,你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就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比较安静,容易入睡,有的则手脚乱动,大哭大喊。

遗传的差异表现在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如音乐、舞蹈、绘画,和某些方面的劣势,如失聪、失明,但差异最大的是非常态下的痴呆儿和超常儿童。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两种:社会环

社会环境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自然环境 是指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空间、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素。

[思考]“孟母择邻”的故事的启示

[思考]南北差异----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着人的身心的发展

[思考]·

(时代的局限性使然:封建专制剥夺每个人的自由,既有行动的自由,更有精神的自由。而林和宝还是贵族子弟中更有创造性和叛逆性的人。)----宏观社会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发展的方向 。

[思考]:小学生拿钱请同学做作业、学生争当干部、请班干部吃饭;网络游戏的暴力学生杀害网吧老板抢钱。学校要求孩子做清洁,学生家长却帮着做。家庭有钱有权,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于是学习不认真。

---微观社会环境影响广泛而又直接、分散而又复杂。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5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它与环境的区别是有无目的性。

1、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3、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思考]华生&洛克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2)职业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2)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思考题:

1、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功能观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

2、如何认识教育功能与教育本质的关系?

3、试析你至今为止的成长过程,有哪些因素在你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1、叶澜著.教育概论.

2、张乐天著.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教后反思

7

第四篇: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所谓体验教育,又称“经验式”教育、“换位教育”或“互动式教育”,是先由参与活动的学生自愿参与一连串游戏及户外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总结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运用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即创设一个情境,让被教育者有换位思考的环境和机会(有时我们谈话中经常提到“你换个角度想想”,这些话多少有些苍白,不容易被接受)。 体验教育主要有换位性,实践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内在性等特点。:

1、实践性。体验教育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它首先强调学生要进行一些具体的社会活动。

2、换位性。体验教育,让学生们不以自己的角色去进入特定的环境中,而是以另一个角色进入特定环境,解决了少年儿童生活角色单一的问题。通过角色体验,可以让他们自然接受我们所要传递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体验教育不仅仅是对一项内容,一个角色的体验,而应该是经常性的,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角色,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

4、内在性。体验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是学生们的内心体验。它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内化为品质。

体验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体验教育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3、

体验式教育通过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4、

体验式教育的推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品行。

5、

让他们在体验换位的过程中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这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习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误区。让他们从另一角度审视“小我”,与自己对话、与心灵对话,在主动经历、自我反省中更深刻、更彻底地进行思想洗礼。用心体验,能逐步完善人的情感结构,使积极的情感经验不断丰富和系统化,用心体验,能不断增强人的情感洞察力。从而越来越准确的辨认他人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即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逐步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心体验,能不断提高人的情感反映水平,培养符合教育者的情感,能沿着“接受——反应——爱好——性格化”的递升轨迹发生反应和变化。

总之通过体验式教育,可以让学生们自然接受我们所要传递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于以往简单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这对学生们的影响会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第五篇: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教育发展

|

义乌稠州中学刘国进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们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尤其要重视社区教育工作。

在种种教育事业中,社区教育是刚开展不久的新生事物,关于社区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认为社区教育是与该社区所有成员相结合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区建设、实现社会进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思想素质与文化水平,使之共同积极参与社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而狭义的则认为社区教育是以某所中小学为中心联系该校周围的居委会、各种政企事业单位及家长共同来搞好教育事业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社区教育,并且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狭义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也就是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获得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更需要教育来为经济的巩固与进一步繁荣作出必要的服务。所以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种种途径的努力,筹集教育资金是比较方便的,学校的设备通过各方面的资助也容易达到现代化水平;但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裕、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的迅速变化,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就会更趋复杂,更不容易纳入轨道,而且教育者本身也较容易受到商潮的侵蚀,另一方面社区经济的繁荣却对社区下一代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经济发达地区的这些特点,社区教育也就必须通过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发挥它的功能。

义乌是个改革开放后才繁荣起来的县级市,从1982年开始兴起小商品市场到现在不过15年。市场的摊位从开始的300来个增加到目前的三万多个,参加商业的人数从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如今的十几万人。市场扩大了再扩大;从半条街发展到小商品市场、宾王综合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贸市场等四大市场,建筑面积达二百多万平方米的新格局。小商品市场的交易额也从开始时的几百万元猛增到近二百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各小商品市场之首。由于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交通上新建了火车站、新建了飞机场,并有辐射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汽车托运站,电信设备大大加强了,工业产值从1986年的4.94亿猛增到如今的三百多亿,服

务行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这各行各业的发展使义乌城区面积从1984年的2.84平方公里增长到了将近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从1985年的2万增加到如今的将近50万,同时,农民人均收入也从几百元增加到目前的七千多元。

义乌市稠州中学是1987年建立的,至今不过十七年,她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寸土寸金的中国小商品城的附近,其学生的家庭近70%都是做生意的,经济生活都较宽裕。由于⑴家长做生意较忙而且经常外出经营;⑵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教育方法;⑶家长的业余文化生活档次较为低下;⑷孩子身上零用钱较多;⑸“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传统思想使孩子们衣食住行样样富足,失去了后顾之忧;⑹一切只为后代的传统思想使家长们对自己的一两个子女特别娇生惯养等原因形成了这些学生特别难于教育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由于⑴随着经济繁荣所引起的对文化的更高需求使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自己既已有了较多的资金,就甘愿下大决心给学校提供赞助,将孩子有偿地托付给教师代管,这就使学校有了较充足的办学资金,也使教师有了更高的物质待遇;⑵社会生活的越来越丰富也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在正确的引导下就能促发他们对现代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产生极高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学校的办学经费多数靠家长赞助,最高的一次赞助达55000元;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但打电报啦、联系业务啦却很能干,打起电脑来也非常敏捷,有的甚至对世界足球界形势与中国足球队各个队员的实力都能评论得头头是道,实在令人惊讶,这就更说明了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使青少年一代的各种特长都能获得发挥。

我们是金华地区首家成立社区委员会的中学,社区教育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个新事物,实践得很少,大致上还只在理论研究阶段。

从狭义的中小学的社区教育来说,它包括学校为社区服务和社区促进学校教育这两个方面。但是目前还只是对社区如何参与学校教育考虑得多,而对学校如何为社区服务的问题就考虑得较少,这是需要今后努力加强的。

⑴学校对社区的贡献,首先在于学校为社区不断地培养较高素质的初中生。我校一贯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在这十七年中已培养出15届毕业生,共计8000余人,毕业后基本上都升上普高或职高,从普高与职高毕业的,近1/3升上了大学,其余的则走上各种工作岗位。

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开办各种成人教育:全日制成人高中班、外语培训班、电脑培训班、应用文写作培训班等等以及各种咨询服务。这方面的事,我们将作为一个方向去进行努力。

再其次,学校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教育辐射功能:图书馆阅览室对居民开放;参加街道文艺演出及街道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上街宣传、上街搞卫生;为社区提供学习、开会等活动场所等等。我们学校师生已多次参加了

通汇广场的群众演出,获得普遍的好评。我们学校不但自己是金华地区卫生先进单位,而且也为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建立功勋,经常带领学生上街搞你丢我捡活动,并为杨树塘住宅区的各幢楼房的公用楼梯进行了擦洗,赢得了社会上高度的赞誉。我们学校还为财税局、建行、城建委、消防大队、巡特警大队、科委等单位提供了设备场地服务并提供业务咨询。

⑵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方面,首先是资金投入。家长赞助是社区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近两年来已达六百余万。其次,社区对学校提供多种服务:巡特警大队是我们的共建单位,每逢学校有庆典、有重大考试、有其他重大活动,他们总给我校派来武警,协助学校门卫维持秩序。天旱时,附近的消防队派出消防车为校园浇水。每年开学前,驻义部队都派出人员来为新生进行一定时期的军训。

第三、社区为学校提供了活动基地。附近的福利院、中国小商品城等都给我校提供了德育基地,社区范围内的五保户成了学雷锋小组的帮助对象,整个社区还是学校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作贡献的基地。

第四、社区参与德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与居委会及其他单位签订有关德育教育的条文;居委会及其他单位派出老干部作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学校还聘请居委会、派出所、司法局等有关领导向学生宣传法制知识;聘请交通局领导为学生做交通安全问题的讲座。

第五、学校定期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并决定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与家长经常通气、经常交流,一方面向家长报告其子女在学校内的德智劳方向的状况,另外一方面也专门听取家长对学校提出的种种意见,消除双方隔阂,使学校与家长能协调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总之,由于努力发挥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在社区各方面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城南中学地处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的主要商业区,处于商品大潮冲击最有力的地域,但我们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校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义乌市城南中学已被评为义乌市先进学校、义乌市德育先进集体、义乌市文明单位、金华市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书法实践基地,国家教委基教司、省教委、省教科院、金华市教委、义乌市教委等领导都给予我校高度评价。稠州中学已被公认为是浙江省初中教学教研基地和窗口学校之一。

上一篇:剪纸教案免费范文下一篇:讲座安全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