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网上录取手段实施与方法研究

2022-09-10

1 网上录取手段产生的历史回顾

1.1 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回顾

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择优录取, 是高校招生工作永恒的主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围绕这一主题, 各省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确实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一直沿用着用围墙和警察把工作人员和录取人员同外界严密隔离开来的“全封闭”录取模式。但是, 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移动电话满天飞, “封闭益严, 干扰依旧”;同时, 每年七月, 全国各高校派出大批招生人员奔赴各省招办, 费时、费力、费钱的弊病一直无法解决。因此改革现行录取办法的思想已逐步萌发,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新的招生方式应运而生。

1.2 无纸化录取的产生

在高校录取新生过程中, 引进计算机技术, 在网络系统管理下, 高校录取人员通过电脑直接调阅考生电子档案并确定录取与否, 在投放和审阅考生电子档案直至全部确定录取名单的过程中, 没有原始档案流通, 也没有纸上文件流通, 用信息流通代替物件流通。当录取人员在计算机上确认录取完毕以后, 才办理审批手续, 打印录取新生名册, 提取考生原始档案并离开录取场所。我们把这样的录取新生管理系统简称为“无纸化录取”。

1.3 高校网上录取工作实践 (以某高校为例)

2001年7月, 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计算机网上录取的试点工作。以某高校为例, 高校进进行了网上录取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制度、流程的设计, 下达了《2001年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工作办法》和《2001年招生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工作保障制度》, 成立了网上录取领导小组, 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通讯设备, 以防计算机病毒和其它干扰, 并重新编制了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流程图 (见图1) 。

2 高校网上录取方法研究

2.1 网上录取的优势分析

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认为与传统的录取管理模式相比, 计算机网上录取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主要包括:

2.1.1 管理思想

在传统录取管理的模式下, 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以招办为中心, 包办太多, 对高校卡得过死。实行网上录取以后, 进一步扩大了高校自主权, “高校自主, 招办监督”的原则逐步体现。招办也应当转变角色, 与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决裂, 要向头脑中的“权利”观念挑战, 要集中体现、强化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的意识。

2.1.2 管理重点

传统的录取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全体工作人员和整个流程。实行网上录取后, 管理重点是机器、网络、程序和技术人员, 同时由全流程管理改为重点结果管理, 只要这些方面管理好了, 录取工作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2.1.3 管理形式

传统的录取管理模式一般采取“全封闭”的形式。录取期间, 工作人员不能离开录取现场。实行网上录取后, 录取信息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 实行“开放式”管理已成为可能。

2.1.4 管理手段

传统的录取管理手段一般是依靠人力, “关关设卡”, 录取现场一般都要设立调档组、基本上是“层层布防”, 录检组、计划组、档案组、审批组等, 高校要一关一关地过。实行网上录取后, 主要靠机器, 省市招办在录取现场主要设录取联络组就可以了, 其作用主要也不是“管、卡”, 而是联络、协调、服务。

2.1.5 运作方式

传统的录取运作方式是以考生的纸质档案为载体来运作。实行网上录取后, 交流的方式与传递介质不同, 考生信息以电子档案为载体, 考生信息的交流方式由“物流”变成了“信息流”, 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与省市招办工作人员的交流方式也由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转变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

2.1.6 算机管理层次

传统的录取模式中, 计算机仅起辅助作用。实行网上录取后, 不论是考生档案的投放、运转, 录取新生名册的打印等工作都在网上进行, 实现了计算机对录取工作的全方位管理, 真正实现了招生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这些根本性的变化使计算机网上录取具有传统录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 (1) 迅速、准确。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可以使高校招生人员不出校门就能完成录取工作, 由于“信息流”取代了纸质“物流”, 以往的手工操作全部由计算机操作所取代, 在信息处理上更迅速、更准确。以往手工操作的分档、投档、专业调整等都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2) 省时、省力。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招生软件的多种功能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3) 公正、公平、公开。我国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一直倡导“高校负责, 招办监督”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但无法真正实现。过去由高校派人进驻各省录取现场进行招生工作, 采用集权管理, 由于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录取人员本人各方面的影响, 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没有实现真正的“学校负责”, 而是派到现场的“录取人员负责”。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以后, 首先排除了部分外界干扰, 同时网上录取规定了管理权限, 分解了管理权利, 记录了操作痕迹, 整个操作过程更加清楚、透明, 从而有效地行使了监督权, 极大减少了权利运作过程中的随意性, 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

2.2 网上录取尚存的缺陷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发现网上录取方式虽然具有传统录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缺乏与网上远程录取相适应的监督手段, 人为因素的干扰仍然存在;仍未克服传统招生的局限, 特别是志愿填报局限性的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相应地建立与之适应的招生体制与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以求推进网上远程录取向纵深发展。

3 完善网上录取的对策

3.1 监督机制的完善——种较理想的两级监督模式

3.1.1 两级监督模式划分

一级是基于全社会的监督模式, 具体措施可以继承原有公开招生计划来源、招生办法、各校录取结果等方式, 也可增加网上查询的新手段。总之要把招生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社会, 使招办与院校处于社会监督之下, 这种宏观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第二级是基于招办在录取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录取的全程监控。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质性的监督。因为招办在录取过程中代表政府行使职权, 代表着地方民意, 是招生原则和招生办法具体的实现者, 扮演着“招办监督”的重要角色。这里使用“监控”一词比较准确, 实质是招办内部对于远程录取各种情况的控制措施, 是招办决策者对招生环节的内部控制。

3.1.2 内部结构

招生工作委员会是招生结构中的首脑, 由各方权威人士组成, 负责制订招生办法、录取分数线、增减计划、全局把握等关键问题。

系统组:是适应网上招生而设立的新组别, 是招生结构中的核心机构, 负责网络传输、考生数据库运转、设置指令、权限、发档、指定投档、结束操作等功能。

录取检查组:检查监督录取院校遵守国家招生政策的工作组。与原来的区别在于该组不具备最终的确认权, 而演化为类似系统组的喉舌, 成为招办与院校之间沟通的纽带。

电子档案组:是录取过程中内部监督监控的重要环节, 该组已不具备原招生模式下档案组的功能, 而是由一两台计算机一两名工作人员的具有重要监督职能的组别。

综合组:是录取结束后院校办理录取手续, 寄发档案的组别, 在招生环节中可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

3.2 志愿局限性的克服——志愿“无纸化”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 为采集和处理复杂志愿信息提供了可能。本文认为, 充分运用网上录取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 借鉴“股票委托交易方式”, 建立“无纸化”志愿填报系统, 是解决志愿填报局限性的有效途径。志愿填报 (表) 的办法, “无纸化”就是取消现行志愿填报由考生填涂志愿卡, 改由考生通过一定媒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里的一种方法, 其作法是直接将志愿信息登录计算, 招生机构在给每个考生编定一个考生号的基础上, 再核发一个密号, 当高考成绩及划线情况公布后, 随即组织考生填报志愿。填报时, 考生通过电话或网络设备, 输入考生号及密号, 系统确认其身份后, 考生继续输入报考学校代码, 系统自动判断其成绩、身体素质等条件是否符合所报考学校要求。符合, 系统立即提供当前己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信息统计情况, 如:分数结构、志愿顺序结构、计划结构等, 考生据此慎重选择, 决定是否填报该校志愿、第几志愿填报, 一旦确定, 系统就正式登录该生信息。至此, 考生填报该校志愿即告完成。每名考生在不同批次可选择符合条件的多个学校志愿, 从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依次填报, 考生愿填多少就填多少, 可不受限制 (计算机系统能自动控制) 。

随着考生档案数字化的实现, 不仅大大提高录取速度、降低招生成本, 同时, 有了考生档案“数字化”这个基础, 又能全面、及时提供所需德、智、体等方面的数据, 是对网上远程录取发展到“数字化”阶段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考生档案“数字化”、志愿填报“无纸化”的实现, 可以预见, 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尊重, 网上远程录取也将会得到更快、更新的发展, 建立较为完善的网上远程录取体系就不会离我们太远。

摘要:高校招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公正、公平、公开的开展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如何高质量的选拔人才, 这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考生能否顺利上学的问题, 同时也关系到高校能否公正、公平选拔人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问题。因此,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对招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以求探索出更新的高校招生网上录取手段与方法, 试图解决目前招生网上录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服务于高校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高等院校,网上招生,手段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培, 赵冬梅.管理科学基本原理与方法[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

[2] 周三多, 等.管理学一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3] 李东生.教育竞争与招生工作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9) .

[4] 张国忠.高校合并面面观[J].中国高校招生, 2000 (04) :22-23.

[5] 教育部十项措施支持西部大开发[J].中国高校招生, 2000.

上一篇:邢台市水利科技人才配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