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影响写作分析

2022-11-20

第一篇:广场舞的影响写作分析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一】

迎着黎明第一缕晨曦

人儿不约而同的聚集

不管是寒冬还是仲暑

处处展现着舞美的靓丽

踏着夕阳西沉的步履

你我再次相约在一起

不论年龄也不分彼此

激情广场舞让人着迷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

这里就是我们的舞台

美妙旋律动感的节拍

伴随音乐舞出你我的风采

来来来你我一起来

放松心情投入进人海

愉悦身心尽情的摇摆

千姿百态舞出你我的精彩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二】

你是夜幕下跳动的风景

你是大地上绽放的花蕊

凹凸起伏着三华山的绵延

你是飞来的一只只蝴蝶,在龙窝湖的画廊中

醉了江南的云烟

修长的玉腿抖动皎洁的月光

让无数人产生悠远的遐想

娇艳玲珑了优美的曲线

和东方佳丽的妩媚

舞步翩翩摇弋六月的热浪

笑容和欢乐的心跳一起飞翔

你是星空上绽放的的一簇簇美艳

手中的绢扇,旋转着缠绵

脚下的舞步弹奏着时代的足音

舞池里倒映着

一层层美轮美奂的涟漪

你握住苍老,永驻了容颜

在三山的大地上,把芬芳激情地摇晃

广场舞,你是东方女子热情奔放的爱恋

生动了三山的美颜,更美丽了江南六月的天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三】

一夜之间 音乐的鞭子 将

大姐 大嫂 大妈 大奶 统统集中

一方方大小不一的广场 抬手 跺脚

惊得密林深处的夜莺 全无睡意

土地在女人的脚下 一抖 一抖

记得祖先的文化大革命 触及了普天下男人的灵魂

即使这样 许多为了喂饱肚子的人 也自动离开

广场舞集中的大体是所有女性 且无白天黑夜之分

中央的广场在跳 山旮旯巴掌大的地坪也跳

黄口稚儿在跳 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在跳

闭上眼睛 整个天地都在跳 跳 跳

一跳跳得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

如同蚂蚁见着美食 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挤挤挨挨 熙熙攘攘

跳晕了朝阳 跳累了黄昏 跳软了深夜所有筋骨

据说万里长城修筑之时 观音菩萨见不惯劳力疲软

赐给劳工 竹笛 唢呐 埙和两根弦的琴

如今的文殊 怕是见不惯饱食挈妇青丝

把后庭花隔江传唱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四】

一排排

是玉米

一行行

是高粱

农民不懂音乐

习惯了节律的肢体

乐声一起

犹如风吹麦浪

他们跳的舞蹈

总有一些锄地和收割的动作

音乐里全是禽畜的叫声

和劳动号子

他们已经习惯,把宽敞的广场

当作后山那块最大的田

冬天种油菜

夏天栽水稻

前半生

他们在乡村耕作

晚年

他们把自己种在了城里

在水泥柏油处寻找泥土

第二篇:广场舞的起源和背景

1、健身广场舞的起源:

关于健身广场舞和类似活动的起源说法众多,有研究者甚至将其历史追溯至古代的祭祀活动。其中一种说法是,有文字记载的广场舞可以追溯至战国晚期,是古代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管子·轻重己》曾记载“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另一种说法是,广场舞起源自近代海外舞蹈的发展。相信此活动其实也可能是忠字舞这个中国文革时期富有政治意图的大型群体舞蹈表演的一类延续。而广场舞中最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推荐和推广的佳木斯快乐舞步则是根据秧歌舞的灵感而编排的。2008年,佳木斯市体育局以扭秧歌为原型,编排了一套融合了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多种运动元素的行进间有氧健身操,并为之配乐,适逢时任佳木斯市委书记林秀山提出建设快乐城市的口号,最后定名为“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此后,经由佳木斯市体育界的推广,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先后调研并在全国范围内推介,该套健身操风靡中国大陆。佳木斯快乐舞步被纳入河南省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

2、健身广场舞的背景: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中提到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广场舞健身运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种,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在社区中开展居多,且形式多样,以其巨大的包容性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们,人们在清晨昏后融入到快乐的健身舞海洋当中,徜徉在欢快、融洽和健康的氛围中,社区的居民们在广场舞的平台上,学会了各式各样的健身操、扭秧歌、扇子舞、腰鼓„„这些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锻炼了居民的身体,同时还有利于创建和谐社区,广场舞对丰富社区体育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广场舞以其时尚动感的运动形式,简单易学的锻炼内容及良好的健身功效风靡全国,健身广场舞有效实践了全民健身条例的基本要求,是全民健身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由广场舞在自身蓬勃发展给锻炼者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加速困扰着部分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其一:噪音扰民引发的广场舞参与者与周围居民冲突事件频

第三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杆舞”的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有着紧密联系,是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以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而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出名,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内容简介:

真正的竹竿舞起源于黎族民间,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在黎族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竹竿,黎语叫“转沙”, 意为“跳柴”。 最早是在丧葬仪式中表演,已成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在演出中女性更多。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黎族舞蹈竹竿舞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金奖,从此海南黎族闻名于世。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 所以要看正宗的竹竿舞就到海南去,体验流传数百年的古老舞蹈。 特色分析:

1、流传于我国少数民族,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流行。就地域而言,其他地区的人对这种舞蹈会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增强了民俗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2、竹竿舞不仅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民俗的代表,它还是一项体育运动,是现代生活所追求的健康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

3、欣赏艺术和参与活动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

4、该民俗活动简单易学,可参与性强、竞争性强;

5、在满足人们外出求轻松、娱乐心理的基础上,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结交更多朋友;

6、通过观赏和参与竹竿舞的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黎族和黎族的传统文化。

跳竹竿舞的价值:

第一,培养了合作能力。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

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们利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方法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同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使能力弱的学生能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二,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竹竿舞是可以利用音乐来活动的全身心的体育运动。首先,运动能使大脑发达。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灵活。其次,运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在机体组织和器官不断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而且需要积极、科学的体育运动。最后,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开发利用:

舞蹈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代表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起源、传统和民族特征。海南黎族竹竿舞使游客有机会接触并了解欣赏黎族文化传统,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中来。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海南建立了许多黎族民族文化村,黎族竹竿舞是最常见的节庆活动表演项目。

具体的推广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集体性: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需要参与者俱备一定节律训练和对身体协调平衡的把握。健身性,是一项比较好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甚至是中老年身心健康发育。娱乐性,运动与乐感的结合使人精神奋发,心情愉悦。潜意识性改变其打击节奏和开合形式,将给人无限的潜意识的创造力。因为竹竿舞有很强的参与性,可大家参与互动。由于大多数人不谙熟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任自己沉浸在模仿的舞步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动,往往丑态百出笑料不断。为了让参与者更加随意即兴的发挥,在舞蹈的编排上可作相应的改进,亦或请少数民族同胞充当教练,使他们能够亲身领会竹竿舞的动感与欢快。同时,还能够缩小黎族人民和各民族之间对竹竿舞文化理解的鸿沟。

2、举行竹竿舞表演:毕竟朋友们对竹竿舞不是很熟,只能先跳一些简单的,但是简单的这些根本不能满足旅客们对竹竿舞的认知欲望,而且为了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应该表演一些难度大、不易模仿的舞技,将游客的感知建立在导游讲解的基础上,加深参与者对竹竿舞的认识和喜爱程度。民族舞蹈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中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应该让人们在娱乐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了解丰富真实的民族文化,因此,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人们解释竹竿舞的历史起源及其象征意义非常重要。在国内外所有的竹竿舞中,黎族的竹竿舞动作难度最大,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外地普遍采用4对竹竿,而海南却使用5对竹竿,而且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翻飞,时而脚下、时而头上,最惊险的时候,竟然有三对竹竿在头上、两对竹竿在脚下同时夹击,跳舞者稍不留神,就会被竹竿打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跳舞的黎族青年男女居然胜似闲庭信步,在竹竿的夹缝中随意追逐、打闹,而且还不时摆出梅花型、8字型等优美的造型,有的甚至还会做出腾飞、手撑地等超高难度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给游客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和享受。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3、竹竿舞走进艺术的殿堂:早在1950年,当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广东民族歌舞团、海南省歌舞团的前身)就把竹竿舞改编成《打柴舞》,在省内

外演出,深受欢迎。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打柴舞》至今仍然是海南省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常演不衰。在1970年竹竿舞《野营大军过山来》拍成舞台艺术片,舞姿优美、音乐动听的竹竿舞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很快赢得了文艺工作者的青睐。赋于竹竿舞情节和人物,把竹竿舞上升到艺术的舞台,使之剧情化,这样的民俗表演再配上民俗歌曲,不仅是一顿民俗大餐更是一顿艺术大餐。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通过竹竿舞,人们可以了解到黎族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竹竿舞跳的不仅仅是舞,还是故事,更是生活,用歌声唱出故事,用舞蹈跳出情节,用节奏敲出感情。

4.竹竿舞的健身:外国的游客称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竹竿舞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对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竹竿舞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而且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极易掌握和推广。目前已高校体育课堂引入竹竿舞,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据研究表明竹竿舞练习能增强心脏功能、发展下肢弹跳力。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对此,可以开始竹竿舞教学班,刻成教学光碟;地道的竹竿舞是需要辅助工具的,即竹竿,虽然设备简单,但对有些人来说还是不方便。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摒弃竹竿舞的辅助工具,保留其舞蹈形式和节奏,使竹竿舞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溯本求源更多的人愿意去领略原汁原味的竹竿舞。

5.竹竿舞比赛:通过竹竿舞比赛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竹竿舞。据介绍,竹竿舞最初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选拔村寨中机智、勇敢、富有胆略的青年。因为竹竿舞一开始并非用竹竿,而是用又粗又重的树杆,有的上面还有刺,跳的人如果不小心被打到,不仅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受伤,因此需要跳舞的人胆大、心细。如今超女快男各种比赛层出不穷,我们不妨也来设置不同名目的竹竿舞比赛。在黎族,跳舞者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所以我们可以组成美女评委团,让男游客参加比赛;还可以让黎族人跳旅客当评委,在他们比赛跳之前还可以让旅客们“下注”猜谁会赢,赢的观众拿礼品,输的表演节目……对于大多数的旅游者来说,很多的时候是全家人的一起出游,在这样的旅游团中可以举行竹竿舞的“亲子比赛”,所谓的亲子比赛就是在旅游团中由各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组成不同的团队,团队之间进行跳竹竿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游客之间的距离,也能给旅途带来更多的欢笑,更重要的是增强父母子女之间的默契和情感。

6.形象宣传:作为一种产生于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竹竿舞表演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形式感。在海南,竹竿舞已经成为欢迎来宾的一种形式,而在外地人的眼中,竹竿舞也已经成为海南和黎族的一种象征、符号,被广泛运用。

竹竿舞是黎族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庭在等男方来迎亲,竹竿舞就是为新郎专门设下的,新郎只有顺利闯过竹竿舞阵,才能将新娘娶回家。这种风俗在海南三亚等地的黎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习俗的宣传也是对竹竿舞的宣传。“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同理,

在许多的闯关节目游戏中也可以设置竹竿舞阵。

除了民俗活动,旅游活动,“竹竿舞”健身操等等是对竹竿舞很好的宣传。我们还可以将竹竿舞制成旅游纪念品或旅游商品:(1)刻成碟。制作的CD不仅可以借用瑜珈之类的教学方式,分步骤解说和表演竹竿舞,而且,我们还可以将游客在旅游途中参与舞蹈的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另一张碟赠送给游客。这样的两张CD作为一套包装买一送一,专业的讲解和表演付费作卖品,游客的参与过程作为纪念品,让游客朋友们不时的重温跳竹竿舞的热闹和欢悦,让没有亲身体验过竹竿舞的人也能感受它的魅力。(2)做成三维立体变换卡。它的成像原理,其实就是成排的小三棱镜密布在一张图片上。图片上是两个或三个图像成排分列间隔组成。当人通过不同的角度透过三棱镜,可以看到对应三棱镜该侧面的像素点组成的图,当我们晃动手中印有竹竿舞的卡片时,卡片上的人物就动起来了。将其印在手机充值卡、201卡、IC卡等电话卡上不仅好看更是一种宣传,有兴趣的还可以收藏起来集成一套,有竹竿舞表演的景区门票若是做成这样那更有收藏价值了。这种三维立体变换卡可以应用在许多物品上,通过这些会跳舞的卡片作为竹竿舞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民俗舞,同时喜欢上这种舞文化。(3)专门谱写一些关于竹竿舞的谱子和歌曲,通过歌来宣传舞,通过舞来记住民俗,歌和舞相互促进。

7.竹竿舞的延伸:竹竿舞流行于黎族,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海南,竹林很普遍,而竹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之处,那么我们可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以竹竿舞为重要内容开展以竹为主题的活动。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建一个或几个大型的竹楼,在竹楼里放置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以竹笋为主要的菜品提供食用。白天可以赛竹筏,参观主编艺术,还可以亲手编竹质物品,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晚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吃竹筒饭(客人愿意的话可以自己烧制),很多人在一起用竹管吸酒(黎族一种传统的喝酒方式),围着篝火大家可以尽兴的跳竹竿舞,第二天白天举办各种竹竿舞表演,有可能的话演绎“万人齐跳竹竿舞”的壮观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在每一年的某个特定的适宜的季节,推出以“竹”为主题的旅游,用竹子所做的一切为游客的衣、食、住提供服务,铸造精彩纷呈的万物与“竹竿共舞”的景象,举办这样的主题性节日一定能吸引很多的游客!

8.开发与保护:对于任何旅游资源来说有开发就有破坏,怎样在开发的过程中减少破坏是我们现在要关注的问题。像竹竿舞这类民俗活动的保护具体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竹竿舞的主要流行地在黎族,这已是黎族的一种文化,把本土的发展做到“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软件就是指搞好活动的组织,活动的策划,还有管理人员的培训,硬件就是指物质方面的,旅游者可以亲自感触的实物。因地制宜的发展应该是在适应的地方发展让精益求精,若一味的扩张,那么个性就不再是特色,而是在泛滥侵蚀中渐被同化,这样的活动也就没什么新意可言了,更加吸引不了游客了。(2)在开发和发展黎族民俗资源竹竿舞的过程中,要让更多的黎族人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来,对旅游者来说他们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表现力。对于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当地的经济,他们应该更有责任,这样也会更有效地推动黎族文化发展。(3)以保护为基础的开发。前面多次提到要改编竹竿舞,这种改变并不是完全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将其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是因为它的变动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将其全部形式化,我们要取其精华留其本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悠远年代的遗存,同时,少数

民族体育又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是一笔特殊的宝贵财富。姿态优美、节奏感强的竹杆舞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应高大力发展这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来弘扬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且应该引入现代体育发展观和管理机制,与时俱进,大力推广,增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使竹竿舞这样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四篇: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论文

个人研究小结

上学期,我和其他几名同学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放寒假之前,我们简单地讨论了一下一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分配和上传论文与个人总结的统一方式。但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寒假布置的作业,所以讨论了较长时间才达成了共识。

在寒假里,我利用了空闲时间认真地准备,收集写论文所需要的材料。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网上搜集,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向长辈询问。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特地问爸妈这一类论文的写法和技巧,然后自己独立地在Word文档上打字。

经过小组讨论,我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负责总结问卷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上网查资料及对相关老师的询问,我对广场舞也了解了更多广场舞的利于弊。现对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做一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蹈便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广场艺术,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也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然而,在广场舞蹈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社会调研分析了广场舞对城镇居民现代生活的影响,提出有益广场舞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广场舞的特点

人们利用工作、生活之余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广场舞蹈由一群热衷于文艺活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人们自发而形成。这种形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与者年龄不等,以中年老年居多,文化水平职业层面各不相同;

二、

舞蹈种类丰富多样,有民间舞、交谊舞、太极扇、健身操、现代舞等;

三、使用道具多种多样,有手绢花、扇子、彩绸、圆环等;

四、组织形式灵活简单,大多是自发而成、街道社区组织形成、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的形式;

五、活动范围十分随意自由,社区、公园、广场等;

六、以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关节以及腰腿等部位的灵活性、丰富生活内容、陶冶艺术情操、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为主要目的。

二、广场舞的现状

广场舞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盛行,在场地空旷、休闲活动集中的地方随处可见。在对几处广场舞蹈活动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者年龄差别很大,从30岁到80岁的中老年人均有,为了照顾年龄较大的参与者,一般活动时间保持在一小时左右。每天活动集合时参加的人数并不一定很多,但在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增加,舞蹈者的热情和环绕在广场上悦耳的音乐吸引了周围路过的人也参与到了舞蹈之中,多的时候会达到50多个人。广场舞蹈选择的音乐节奏简单易懂,编排的动作很单一,并且是有规律的重复,队形主要是在各自的位置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在变方向中加上手脚的配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脚下常见的步伐有,十字步、交叉步、措步、掂步、脚跟脚尖的交替点地,手上动作有,手捥花、挥手、摇臂,再加上动作中简单的跳跃和转圈,使舞蹈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

三、广场舞的发展原因及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分析

广场舞良好的健身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有学者说古代乐舞的创立就是为了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美国体育家古里克也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缓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司徒炳坤通过生理学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跳舞不但能加速新城代

谢,提高人体机能,而且能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也有学者通过测试参与者跳舞时间,一般强度后发现,参与者一般在跳完两支舞后,心律就能达到120次以上,而且跳完一小时心律也不会超过140次,证实广场舞是良好的有氧锻炼效果。

广场舞不仅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建立友谊、提高技艺,而且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参与者和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快,进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经常参与广场舞,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更加协调舒展,并在广场舞的优美动作也音乐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参与者的审美能力。

最近因为“广场舞”扰民问题出了不少新闻。广场舞是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到夜幕降临时或天刚蒙亮时,很多小区的广场上音乐四起,热闹非凡,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休息,“广场舞”便成了“扰民舞”。跳舞健身,缓解疲劳,调整心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个别广场舞团队,人员松散,流动性大,舞者多为中老年,素质有待提高;舞曲多为欢快之音,场地多为室外,且在小区附近,声音喧嚣,不宜休息。

反对噪音污染,争取安宁的休息生活环境“理所当然”。如何让舞蹈队和周围居民达到“双赢”?这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首要是解决空间上的问题,给舞者一个合理的去处,这既有赖于城市总体居住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也需要微观的社区配套设施的硬性规定。

一方面,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留出足够的公共活动功能区;增设小区居民室内活动房,让噪音消失在隔音玻璃中。

另一方面,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公共和法律意识。加大对舞者的管理力度,防止见缝插针,无处不娱的现象发生。

第三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在时间、设备等细节上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限制音响分贝,出台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标准。对于违反限制,政府理当履行义务,严格执法。

第四方面,转换娱乐形式,对舞者进行“分流”。

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广场舞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因此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广场舞作为一种在民间流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规范与模式的大众健身运动,是一项值得鼓舞和发扬的项目,它所体现出的宗旨能够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武汉二中高二7班: 付俊强

二〇一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研究过程综述

研究课题:广场舞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研究成员:徐帅

吴袁媛

张盈睿

王心悦

易山韬 张安勋

付俊强

孙嘉宝

肖嘉珮

研究组长:肖嘉珮

我的研究任务:总结问卷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过程: 在过年前夕,我们来到了江汉路,兵分几路。一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年轻人关于广场舞的现状的一系列看法进行了调查,另几路则赶到了各个广场舞的舞点,对大妈们进行了调查。在组员对回收后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的生活区附近都有广场舞的存在,并且的被调查者并未觉得广场舞影响了其正常生活。但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反感广场舞?我们发现音量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音响的声音开得很大,虽然这样显得广场舞更加有气势,也显得大妈们更加精神。但声音作为一种波,有衍射的性质,会突破重重阻碍,传入市民的家中,打扰了正常生活。其次,是时间问题。大多数广场舞都在7:30之后开始,对于肩负沉重学习压力的青少年以及上班族,没有早晚高峰的急躁,也没有一整天学习工作的重压7:30之后才是一个真正的放松时间。倘若这仅有的宝贵的休息时间也被广场舞占据,心里有怎么不会有抵触呢?对于以上所有的问题,本小组通过讨论及查询网络资料的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想要广场舞被年轻人正眼相待,必须要解决“大音量”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让子女们为大妈们配置一个蓝牙耳机,可以统一控制,当节奏感十足的舞曲传入大妈的耳中,她们一定也可以精神抖擞地舞动起来。

2. 广场舞的监管也是一个难题,我们认为若由政府来管理和制定相关法律条文都有点小题大做。所以由社区来管理最为合适。社区可以划定特定区域来进行广场舞活动,或者将广场舞移到室内。并且可以借此机会对大妈们进行相关专业的指导,让广场舞跳的更自信。

3. 防止“老男孩”们被大妈们抛弃,可以让广场舞向交际舞转换,可以邀请更多的“老男孩”跳广场舞,有助于情感的表达,晚年也更幸福。

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本小组的改进意见,也希望广场舞可以被更多人理解,更多人能参与其中。既然广场舞已经走上春晚的舞台,也衷心祝愿广场舞能走出国门,带着浓烈的中国气息,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

武汉二中高二7班: 付俊强

二〇一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广场舞对城镇居民现代生活的影响

姓名:赵罗曼(1109570123) 指导老师:王毓 班次:第一教学楼206

2014年8月11日

广场舞对城镇居民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更呈方兴未艾之势。广场舞蹈便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广场艺术,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也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然而,在广场舞蹈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社会调研分析了广场舞对城镇居民现代生活的影响,提出有益广场舞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广场舞的特点

人们利用工作、生活之余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广场舞蹈由一群热衷于文艺活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人们自发而形成。这种形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与者年龄不等,以中年老年居多,文化水平职业层面各不相同;

二、舞蹈种类丰富多样,有民间舞、交谊舞、太极扇、健身操、现代舞等;

三、使用道具多种多样,有手绢花、扇子、彩绸、圆环等;

四、组织形式灵活简单,大多是自发而成、街道社区组织形成、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的形式;

五、活动范围十分随意自由,社区、公园、广场等;

六、以提高身体素质、锻炼关节以及腰腿等部位的灵活性、丰富生活内容、陶冶艺术情操、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为主要目的。

二、广场舞的现状

广场舞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盛行,在场地空旷、休闲活动集中的地方随处可见。在对几处广场舞蹈活动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者年龄差别很大,从30岁到80岁的中老年人均有,为了照顾年龄较大的参与者,一般活动时间保持在一小时左右。每天活动集合时参加的人数并不一定很多,但在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增加,舞蹈者的热情和环绕在广场上悦耳的音乐吸引了周围路过的人也参与到了舞蹈之中,多的时候会达到50多个人。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虽然活动中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来跳舞的人们会自觉的站成方阵的队形,横排竖排冲齐,中间相隔一定距离,会跳的人主动往前站,动作不熟练的初学者往后站,不需要特意的安排队形,初学者在活动过程中边跳边学。舞蹈者衣着都比较休闲,必须穿运动鞋,当舞蹈进行到15分钟左右,身体肌肉关节基本都已活动开,开始消耗身体的热量,这时逐渐会有人将外套脱掉。事实上广场舞蹈的教授者并不一定是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人,也许是从未接触过舞蹈的人,他们以锻炼身体为首要目的,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空旷广场,改变了以往的教室活动,真正把舞蹈变成了老百姓的艺术,贴近了百姓的生活。广场舞蹈选择的音乐节奏简单易懂,编排的动作很单一,并且是有规律的重复,队形主要是在各自的位置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在变方向中加上手脚的配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脚下常见的步伐有,十字步、交叉步、措步、掂步、脚跟脚尖的交替点地,手上动作有,手捥花、挥手、摇臂,再加上动作中简单的跳跃和转圈,使舞蹈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

够被民众选为广场舞的歌曲也必定是当下最火的歌曲。从《姑娘我爱你》到《最炫民族风》,再到《爱情买卖》、《伤不起》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也因为广场舞的影响力,而被网友封为神曲。5月29日,《小苹果》MV正式上线,直接被优酷放置在了首页,当日获得357万点击量。而在上线之初,除了将这首歌直接定义为“根本停不下来”的“神曲”之外,优酷还在两天之后开始不断上线“方言版”、“护士版”、“僵尸版”等各类翻唱、翻跳版本的《小苹果》。在不少人看来,广场舞才是检验“神曲”的终极战场。这首歌在

二、三线城市进行了有计划的地面推广,让大妈们成为了《小苹果》的重要推手。

三、广场舞的发展原因及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分析

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国内城市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个发展期,我们感受到不管是新城市的建设还是老城市的改造,政府关注民生这个宗旨,都能从这里得到了体现。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初见端倪,我们见到的城市不仅是楼变高了、路变宽了、绿变多了,特别是多姿多彩的城市广场建设,更为人们提供健身休憩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为广场舞搭建的,或者说广场舞是在这个平台应运而诞生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场舞兼收并蓄各种舞蹈元素,另辟蹊径,逐步正名,使这个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舞蹈,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崭露头角,继而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时至 21世纪初,广场舞成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到全国中小城市。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与农民公寓相匹配的广场设施更是后来居上,广场舞又添一支农民新军。广场舞的遍地开花,其普及速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广场舞良好的健身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有学者说古代乐舞的创立就是为了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美国体育家古里克也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缓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司徒炳坤通过生理学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跳舞不但能加速新城代谢,提高人体机能,而且能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也有学者通过测试参与者跳舞时间,一般强度后发现,参与者一般在跳完两支舞后,心律就能达到120次以上,而且跳完一小时心律也不会超过140次,证实广场舞是良好的有氧锻炼效果。

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他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处分休息,所以广场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从而促进心理障碍的消除的作用。同时,由于广场舞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合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参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无形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广场舞不仅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建立友谊、提高技艺,而且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参与者和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快,进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经常参与广场舞,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更加协调舒展,并在广场舞的优美动作也音乐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参与者的审美能力。

广场舞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感情,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广场舞一般都是同一个社区或临近社区的群众聚集在一起,在轻快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人们的自我封闭意识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也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广场舞既能增进舞友之间的友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参与这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司徒炳坤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与舞蹈者的“人际关系”和“敌对”两项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这说明,经常参与广场舞锻炼能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交际能力。另外,广场舞能无形中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甚至激发爱国热情,这些都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价值。

在调查中发现,早晨和傍晚是中老年妇女普遍选择的跳舞时间,有76%的妇女喜欢在傍晚进行娱乐活动,因为一些有工作的妇女白天忙于工作,只有傍晚才有空余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以此缓解一天的工作压力。而且大部分的广场舞练习者坚持天天练习,从中来年妇女的年龄划分中了解到影响她们参加练习时间变化的规律,35~41岁年龄段的女性锻炼的时间大多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42~48岁年龄段的女性由于工作、家务繁忙,只能挤出时间进行广场舞的练习,使她们的锻炼次数没有规律。49~55岁年龄段的女性休闲时间较多,生活也比较规律,因此,锻炼时间也比较固定。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社区体育活动呈现多元化,而活动的开展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朋友介绍进行广场舞蹈锻炼的人占调查人数的42%,位居位首,其次是单位组织占调查人数的38%,最后是社区的宣传占调查人数的16%。反映出社区宣传妇女参加广场舞的宣传不够,健身活动是科学的、文明的生活方式,需要人人都参与健身,人人享受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妇女关注健身、自觉自愿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对中年妇女对广场舞的态度中发现,很喜欢的占27.6%,对广场舞喜欢的人数占41%,反应了大部分女性都对广场舞持积极的态度,愿意参加这种以舞蹈形式锻炼的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健身意识逐年增加,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也正在逐年增加。这就使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既有了群众基础。又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大量资料表面,中老年广场舞就是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38%的人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说明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康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妇女到了中年不注意保养,体型就会开始变形,22%的练习者想要通过参与广场舞达到运动减肥保持和改变身材的效果。由于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中年妇女压力增加,有26%的人通过广场舞来缓解压力,调节心情。也有8%的人希望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反映出人们没有足够认识到这一点,加强这点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练习氛围和友好和谐的社区文化。也有一些其他原因,总之,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现在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了。

最近因为“广场舞”扰民问题出了不少新闻。广场舞是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到夜幕降临时或天刚蒙亮时,很多小区的广场上音乐四起,热闹非凡,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休息,“广场舞”便成了“扰民舞”。跳舞健身,缓解疲劳,调整心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个别广场舞团队,人员松散,流动性大,舞者多为中老年,素质有待提高;舞曲多为欢快之音,场地多为室外,且在小区附近,声音喧嚣,不宜休息。

反对噪音污染,争取安宁的休息生活环境“理所当然”。如何让舞蹈队和周围居民达到“双赢”?这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首要是解决空间上的问题,给舞者一个合理的去处,这既有赖于城市总体居住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也需要微观的社区配套设施的硬性规定。

一方面,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留出足够的公共活动功能区;增设小区居民室内活动房,让噪音消失在隔音玻璃中。

另一方面,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公共和法律意识。加大对舞者的管理力度,防止见缝插针,无处不娱的现象发生。

第三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在时间、设备等细节上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限制音响分贝,出台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标准。对于违反限制,政府理当履行义务,严格执法。

第四方面,转换娱乐形式,对舞者进行“分流”。

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广场舞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因此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广场舞作为一种在民间流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规范与模式的大众健身运动,是一项值得鼓舞和发扬的项目,它所体现出的宗旨能够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工程起重机械设备清单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