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德育内容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生命德育内容范文

生命在于运动 德育在于活动

——上海考察感言

湛江师范学院附中张妙龄

2009年12月7日-12日,我作为广东省第二批名班主任培训对象中的一员在上海等地考察学习。我们主要是参观了上海市黄浦区的大同中学,大同中学是百年名校,一进校门就看到雕刻了39位院士头像和姓名的院士墙,令人震撼。在大同中学一天的时间里,主要是参观校园和听先进经验介绍,感触颇多,汇总如下:

一、上海市德育工作井然有序,实效显著

通过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和班主任专业委员会领导的介绍,我们知道上海市德育工作的基本步骤是:颁布“两纲”指导意见,让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确定试点学校——试点学校和骨干教师培训——开展以“两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开展课题深入研究和经验成果交流——隆重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把研究成果结题出版,并且进行推广。

上海的德育工作“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抓住德育的本质,不是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效果显著。

二、在传统中创新,达到新的高度和深度

志愿者活动、家访、青春期萌动都是德育中的常见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上海班主任更善于总结和创新。比如说“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家访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瞿新忠老师在《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在“优化家庭资源,形成家校合力”理念的指导下做好“访”、“谈”、“展”三个环节的工作,对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分析,工作细致有心,并且有理论高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上海市的班主任工作没有丢掉传统,而是在传统中创新和深化,达到新的高度。

三、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

我们以前做的德育工作多是说教,缺少体验,而体验应该是德育的生命,体验和活动能够使理论更好得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和品质,而上海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就是体验,这是我们以后应该尽可能学习的地方,尽可能多进行体验和活动的德育,提高德育效果。

四、魅力在于深度和精细,使班主主任工作出类拔萃

在上海班主任的先进经验介绍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兰田中学的陈晔老师设计的主题教育课——“瓷之魅 国之粹”。她从2005年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联合颁布的两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的指示精神入手,抓住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文化认同”这一主旨,设计了精彩又有深度的主题教育课。1

我是历史教育专业的,利用学科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渗透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以前我做过类似的主题教育课,我们当时做的题目是“拯救京剧”。教育课源于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中国戏曲,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并不喜欢传统戏曲,于是我就选择了这个题材。大体步骤类似陈晔老师的“瓷之魅 国之粹”。最后学生提出拯救京剧的诸多方法,比如,在基础教育中开设京剧课,让周杰伦等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手翻唱京剧,把京剧脸谱等印在体恤衫等物品上宣传等,效果不错。

我不知道陈晔老师是哪个专业毕业的,从我的历史专业角度,并且是一个对古董包括瓷器有一定研究的历史老师的角度来看,陈烨老师的课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深度的,她让学生在了解瓷器的起源、发展、交流、创新的过程中,增进对瓷器的认识,深入体验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作为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使命感。整个主题活动以“领略瓷器之魅力,增进爱国之情怀”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课外参观、课堂展示、展板交流、制作实践、课外迁移等一系列方式,来加强和落实整个教育过程的效果。最后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务入手,进行“拯救昆曲”、“走近木版画”、“皮影重生”等主题活动,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课外,从物质遗产引向非物质遗产。课堂内精彩纷呈,学生思维独到,感悟深彻,课后长效地、可持续性地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非常精彩。陈老师的魅力在于深度和精细,所以班主任工作显得出类拔萃,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可以反思之处,我们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也要向深度和精细发展,提高自己工作的层次和质量。

上海之行,感触颇多,反思过去,工作我也做了不少,但在课题研究、工作深度、理论体系、德育活动、反思和收集整理材料方面还和上海的班主任有不少距离,这也正是我应该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好在不虚此行,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在两年的培训时间里有可敬的导师的帮助和引领,希望两年的时间,我们能够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无愧于名班主任的称号,真正为班主任事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第二篇:德育小故事 生命的启迪

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学会不要太快对事情下结论。所以,他依次给四个孩子一个问题,要他们分别去远方看一棵梨树。大儿子在冬天前往,二儿子在春天,三儿子在夏天,小儿子则在秋天前往。

当他们都回家之后,他把他们一起叫到跟前,让他们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大儿子说,那棵树很丑,枯槁、扭曲。

二儿子说,不是这样子,这棵树被青青的嫩芽所覆盖,充满了希望。 三儿子不同意,他说树上花朵绽、充满香气,看起来十分美丽,这美景是他从来不曾见到过的。

小儿子不同意他们三人的说法。他说树上结满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满了生气与满足。

这个人就对他四个儿子说:你们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只是看到这棵树的一个季节的风景。他告诉儿子们不可用一个季节的风景来评判一棵树或是一个人,关于一个人的内在实质是怎样的,还有一个人生命的欢愉、喜乐、爱,只有在经历过所有季节之后,才能衡量。 如果你在冬天的时候就放弃,你就会错过你生命中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丽、秋天的收成。不要让一个季节的痛苦毁掉其他季节的喜乐。 不要因为一个痛苦的季节就对人生下结论,坚守忍耐渡过这段艰难,美好的日子将在不久之后来到。

第三篇:生态德育: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

昨天是我县观鸟节开幕式,在大雨中来自全县一百多所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完成了开幕式,开幕式的场面大,参加人员多,商业广告氛围浓,本来写了篇关于开幕式的真实文章,刚好有朋友说我喜欢找领导的毛病,所以就用去年应我的推荐,朋友为我县生态德育写的一篇文章,回味观鸟的真实内涵,希望形式主义越少越好,生态德育活动花架子越少越好,参加主办者的辛苦越来越少,参与者的怨气越来越少,希望观鸟活动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培养学生淡定精神,让学生做一个心静之人,淡定低调之人,吃苦耐劳之人,热爱自然之人,诚实谦虚之人,感恩珍爱生命之人,让观鸟活动回归本真,还原生态德育的本来面目。

生态德育——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瓶颈。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破解德育难题的方式方法,努力践行生态道德教育,通过生态体验,诱发生命感动,唤醒生命自觉,用教育者的人文情怀关照学生走过一段温暖的生命之旅。

一、三省吾身,审视学校德育现状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惯性冲击和应试教育的强势挤压,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以下态势:

一是教条化。学校为德育而德育,贴在墙上的是警句,挂在嘴边的是训诫,拿在手中的是规范,给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盲点、听觉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逆反。学生个性各有差异,道德基础不尽相同,而规范标准整齐划一,让鲜活的生命个体变成了俯首帖耳的躯体。这种教条式德育,导致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能力薄弱,某些受教育者的行为被规约但德性并没有培养起来,一旦找到释放的触点,便会引起报复性反弹。

二是边缘化。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教育创新的痼疾,学校屈于社会的各种评价压力,迫于家长对孩子过高的升学期望,仍然将追求升学率作为提高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的主要标杆,重“智”而轻“德”,学校德育工作在有意无意间被演绎为仅仅是教育孩子勤奋读书的一项辅助工具,没有将其最根本的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养成、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教育功能加以凸显和扩大。

三是封闭化。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动用各种资源,才能达到育人目的。而学校德育工作往往过多地拘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管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外德育途径的参与,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道德教育的系统放大效应无法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

诸如此类,导致了教育的失效或无效。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一方面不断对人的思想、人格、心理等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网络文化所催生的负面效应对既有的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撞击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逐步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富有特色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穿透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具有健康心智、健全人格的青少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

二、推陈致新,开启生态体验之旅

教育不在于哲学上的穷究,而在于生命中的体验。随着人们生命意识的凸显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教育观必将完成从机械论到生命论的转化。基于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新认识,我们尝试冲破固化德育的樊篱,对学生进行生态体验式教育,即: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德育的生命成长出发,以活动为载体,用智慧与行动引导,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生长、发展、提升自己的生态道德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鸟儿是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我们当地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几年,我县广泛开展了以“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全县有36所学校成立了46支观鸟队,以爱鸟、护鸟、观鸟、摄鸟、写鸟、说鸟、画鸟、唱鸟、舞鸟为主要内容的“九鸟”生态体验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其中,观鸟摄鸟比赛已逐渐成为宣传地方特色和爱鸟文化的环保盛会。

2012年6月,我县成功举办了京山观鸟节暨湖北省第五届野生鸟类观鸟摄鸟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支观鸟队参与了此项活动,《湖北日报》、凤凰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京山县的观鸟活动和生态德育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9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在京山县拍摄的以观鸟为主题的专题片《走进绿林》;10月,京山观鸟队应邀参加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一举荣获最高奖“雏鹰奖”。

“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升华,心灵在体验中放飞,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合作能力明显提高,爱心责任感与日俱增。爱家乡、爱集体、讲文明、守纪律、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富有爱心、责任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等情感价值观得以彰显。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以“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启示下,全县各中小学校深切感受到生态德育的魅力,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发掘当地资源,践行生态德育,开展课题研究。“百灵鸟工程”、“大课间活动”、“野外生存训练”、“休闲教育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与此同时,由全县6所学校参与的教育部“十二五”重点教科研课题《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的德育模式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而今,“湖北京山,观鸟天堂”的口号日渐唱响,京山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爱鸟护鸟志愿者向往的地方。也正是在此前提下,京山观鸟品牌最终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认可,京山县被授予“中国观鸟之乡”称号。

三、不拘一格,创建生态德育模式

“爱鸟爱自然,做个环保人”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效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尊重学生生命的自然成长规律,尊崇生态环境对造就生命成长的重要性,营造生态型的教育环境,创新德育策略,通过体验式教育,实现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为了让生态德育成为学校常态化的教育实践,我们确立了“三维架构”,开展了“四个建设”,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共建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三维架构”即校外生态体验、校本课程培育、校园文化熏陶。其中“自然是大课堂,社会是大舞台,学校是主阵地,学生是主角色”。“三维架构”的生态德育理念是:通过生态体验,诱发生命感动,弘扬生命正气,唤醒生命自觉,追求生命梦想。

“四个建设”的核心是“创设生态课堂,搭建体验舞台,据守德育阵地,坚持以生为本”,具体内容为:

(一)开展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教师的生态德育意识是生态德育目标实现的前提,首先应加强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质。我们每学期都要聘请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生态德育知识培训,我们还连续三年组织观鸟教师到广东深圳、武汉沉湖、四川雅安等地观摩学习,培训教师150多人次。其次是加强对教师生态德育工作情况的考核评估,把生态德育绩效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

(二)开展生态体验的项目建设。生态体验教育需要构建课内与课外融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城区与乡镇契合、教育与社会联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模式,我们一方面引导各个学校开发周边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内引外联,建起了县“中小学生活动中心”、“亚太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野外素质拓展训练营地”、“青少年观鸟站”等多个生态体验场所,这些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生态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多样化的自然、人文景观,在生命深处积淀难忘的生命感动和生态阅历。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节日、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等活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和宣传媒介,加大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感召力。

(三)开展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只有努力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才能使生态德育收到实效。学校既要注重学科渗透,更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要,其次要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我们组织专家、师生和家长编写的《观鸟》乡土教材,在全省小学4——6年级中推广使用,这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还有《休闲教育》、《坪坝史话》、《绿林旅游》等各校本土化的教材上课表、进课堂,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能,其地域特色和育人效果都相当明显。

(四)开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学校要在物质、精神、制度乃至行为等各个层面注重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使其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通过创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等活动,树起催人奋进的旗帜。通过“洁、丽、雅”,弘扬“真、善、美”。校园要能给人一种“目之所及皆有意,身之所处都舒心”的愉悦感受。学生在彰显办学特色和个性魅力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真实,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诱发和唤醒的积极作用。如京山小学的“和美”校园文化建设,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表象,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涵,是办学特色与育人功能的有机融合。

四、研精致思,感悟生态德育智慧

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现代教育智慧的结晶,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它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一)德育的本质是为人的而不是人为的。把学生束缚在校园里,禁锢在课堂上和书本中,让学生不加思考地接受既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本身是缺乏道德意义的。学校德育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融入德育活动,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自觉追求德性的进步,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生态体验是有效能的德育。在生态体验教育活动中,体验者经历着感情触动——眼界打开——心灵洞开——生命感动——美善意识涌流等教育与成长历程,诱发了生命感动,弘扬了生命正气,唤醒了生命自觉,在传统德育失效或无效的情形下,生态德育不失为一剂“良药”。

(三)教育应回归本真。生态体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是遵循现代教育规律的理论探索,是自主与规范最自然的结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觉悟已不仅意味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觉醒,追求自然生态的平衡,而且在更深层意义上带来了整个人文精神、世界观、价值观的觉醒,引起对人的精神的重新建构。

(四)教育是一段温暖的旅程,要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伦理学认为,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而达到心智成熟的生态德育方式,正是教育的理想性与功用性的价值体现。

践行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品质,用先进的文化、发展的理念、宽阔的视野和多彩的活动去拓展生态德育空间,让教育充满诗意,我们一路汗水一路歌!

第四篇:《生命的追问》读后感:生命的追问主要内容

《生命的追问》是由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写的,共分五辑。

这本书首先讲了张海迪的童年,讲她小时侯做的各种事情,比如她跟楼上的男孩谈话等。

后来,张海迪得病了,为了给她治病,她的爸爸妈妈带她去了好多地方,张海迪接受了很多痛苦的治疗,可她却一点也没哭,她坚强地面对一切。但是,当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治愈、再也无法站起来的时候,却痛苦地哭了,无声无息地哭了。

她又回到了自己原来居住的城市。之后,经常有女同学到她家里来玩,大家一起聊天、做手工、谈学习,十分友善。

后来,张海迪搬到了农村,家里没有了电灯。父母和妹妹去外面干活,而她只好留下来。开始,大家还不太适应。但几天后,一切就回复平常,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因为张海迪一家是从城里来的,有文化,所以村民们十分敬重他们。一些村里的村民天天推着轮椅陪她走街穿巷,跟她聊聊天,说说话。在这些话题之中,他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文化与贫穷,因为她所住的尚楼村是一个贫困的地方。

后来,张海迪认识的乡亲越来越多,她又和一个叫月明的小姑娘认识了。张海迪带着月明去了好多地方,让她见了大世面,并让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之后,张海迪又参加了气枪比赛,去了美国、日本,认识了好多朋友,学习了好多语言,并在日本认识了善良的弗卡次夫妇。

1995年,她参加了联合国妇女大会,跟别国的妇女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残缺也是一种美;

张海迪用自己的坚毅和善良,写意着她的灿烂人生。

第五篇:生命的力量手抄报内容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制作珍爱生命的手抄报,画好看的手抄报边框,是为了让大众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的力量手抄报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生命的力量手抄报

1生命的力量手抄报

2生命的力量手抄报

3生命的力量手抄报

4生命的力量手抄报

5生命的力量手抄报6

什么是生命?

生,就是无中生有,就是创造,就是事物的存在。命,就是期限,就是过程。生命,就是一段有限的存在,一个无中生有然后复归于无的过程。人生不过一世,草木不过一秋。生命,本于无,止于空。你从来处来,将向去处去。在这空无之间,在这去去来来之间,生命是一个伟大而美丽的存在。这种存在的意志,就是生机,就是生命力。就是生命之花,就是宇宙的奇迹。因为生而有命,生命只是一个期限,所以生命唯一继续存在的机会,就是生生不息地创造——创造新的生命,创造生命的延续。

珍爱生命

生命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感受生命,感受生命无穷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但海伦·凯勒却用仅有的触觉,写出了一般人写不出的东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人类艺术的美。

因为海伦·凯勒失明,所以知道失明的痛苦,才会致力于慈善事业中。

她,对未来充满美好的遐想,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用她梦想的东西--视觉,去感受了美好的生命。

相比之下,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述说的也是如此道理。

当作一粒香瓜子几经挣扎后,掉进了砖缝里,却又在那“三无”—无阳光、无泥土、无水源的情况下顽强生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即使它只活了几天。

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足以让生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杏林子也是如此,12岁就得了不治之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眼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的不能跑不能跳,她非常伤心失望。但几年后杏林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渐渐振作起来,开始写作,屡屡获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渺小的,时光让生命变得象尘埃,一闪而过。生命却又是伟大的,哪怕是小小的种子,也是生命力的杰作。不管是现在我们用笔写下一个个文字,还是在地震的废墟中被困八个小时而毫发无损,都是生命的力量的体现。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却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蝴蝶。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力量的奇迹。

上一篇:水平教学计划范文下一篇:食品培训计划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