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

2022-10-29

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多环节的过程,在这其中教案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评价中要注重教案指标的设置。教案指标中首先要有常规的完备性评价指标,如教案中有没有教育目标、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他人对我们的关系,积极营造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

2、能力目标:能够从细节处发现和感受他人的爱心。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重点

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

难点

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爱的奉献》

2、小小分享会:

(1)

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

(2)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愿意献出这点爱吗?

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我们都有爱心】

1、寻找微尘:“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呢?

2、“微尘”简介。

3、总结:“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尘”。

4、过渡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细如“微尘”的爱心了吗?

5、爱心小镜头:

(1)

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

(2)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

6、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对他人伸出援手。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7、阅读角:他们在偷懒吗?

(1)

他们在偷懒吗?

(2)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8、小小分享会: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着痕迹的关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着痕迹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样不找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故事呢?

9、小提示: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关爱。

【雷锋精神永流传】

1、提问:你认识他吗?

2、雷锋故事:雨中送母子。

3、小小故事会:

(1)

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

(2)

我们应该怎样向雷锋叔叔学习呢

4、雷锋精神永流传:讲雷锋故事。

5、小倡议: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也一起做点事情,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吧!

6、小组活动:

(1)

请以大组为单位,策划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2)

请你记录好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7、爱心大展台:

(1)

你们开展了怎样的献爱心活动呢?

(2)

在活动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分享爱心故事。

阅读感悟。

分享不着痕迹的关爱。

讲雷锋故事。

学习雷锋精神。

(课前活动)

学雷锋行动。

通过“微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生活处处有关爱和温暖,并鼓励学生也成为一粒“微尘”,贡献自己爱的力量。

学会从细节处发现关爱。

通过将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并把雷锋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做爱心的传递者。

课堂小结

献爱心不是一次两次心血来潮的活动,献爱心、做好事要落实到我们每一天的行动当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自己的援手,做爱心的传递者。

总结提升

板书

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

1、我们都有爱心

2、不露痕迹的关爱

3、做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篇:2017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观摩学习体会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始也刚,其至也巨

——赴青岛学习体会

2017年11月20日—23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山东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观摩暨新课程教学实施研讨》活动。第一天上午,我们聆听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李成泉校长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的建议、教材的解读等报告。在专家报告会上,每一位老师都听的很认真,记得很仔细,李校长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细雨如丝,我兴奋激动的听着,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剩余时间我们又观摩了各地市优秀教师的12节《道德与法治》课例。通过三天的学习,自我感觉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整理如下: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张辉老师执教的《课间十分钟》,在本课中,张老师设计的课堂分为“话游戏”、“玩游戏”、“改游戏”三个部分。其中“话游戏”中, 张老师课前播放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照片,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本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玩

1 游戏”利用玩“东南西北”、“木头人”游戏,让孩子明确玩游戏也是有规则的,让学生在玩中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把学生的道德体验“养”了出来;“改游戏”张老师让孩子们把“木头人”搬到了课堂中,启发学生还能改进哪些游戏?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如田晓玲老师执教的《吃饭有讲究》和李传远老师执教的《大家一起过春节》,田老师的课堂中首先引导学生说说吃饭前都有什么讲究,学生很快就会知道洗手,进而引导学生如何洗手、怎样洗手才更干净,利用洗手歌使学生形象的记住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在吃饭礼仪中田老师抓住了一个“礼”字,利用“静、帮、让、敬、避”五个字充分让学生了解吃饭的一些讲究和中华的传统礼仪,给学生上了一节特别好的德育课。孙老师的《大家一起过春节》更是精彩纷呈。孙老师课堂的开始先让孩子了解春节的来源和传统习俗,再次把学生分成“读春联、描福字、包饺子、讲故事、大拜年”五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实践进一步的体验春节中的活动和习俗,最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更能抓住学生的体验来进行引导教育本课的核心。两位老师在课堂中的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合理利用课外资源把课堂上的有声有色。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

2 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如黄怡老师执教的《健康过冬天》,在欣赏了一组冬季图片后进而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后有什么感觉?我们怎样过冬天?”引入课题,而后让学生上台跳绳、踢球表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冬季可以利用运动来进行取暖的方法。在“怎样健康过冬天”环节,黄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健康过冬天,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其次,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想想身边有没有在寒冷冬天为我们服务的人,让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环卫工人、警察、解放军等。最后黄老师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冬季慰问老人和工人的照片充分体会“冬天虽冷,爱意浓浓”的含义。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王婷婷老师执教的《在邮局工作的人》中,王老师在简介了古代传递信件的方式和称呼以后让学生说说去过邮局吗?都去干什么?再次创设情境:表妹的邮寄顺序出现了错误,你来帮帮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邮寄的顺序,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课堂中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体验分拣员的工作,通过几组数据来充分体会分拣员的辛苦。在课堂中王老师渗透关于信件的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明白法律对于我们的重要

3 性,从小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

这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优秀教师的课例,使我们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此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拓展课教案

《祖国有多大》课堂教学,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思品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诠释了课标理念, “三维”目标。对小学思品学科教学具有导向性。特别是在有效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上,进行的有益尝试给听课者留下了全新的印象。思考自己平时的教学,就如何开发品社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运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最直接资源,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宝贵的蓝本。当下的课堂无论如何改革,我认为教材的作用不容忽视。何老师这节课以教材为载体,充分运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激活了学生对祖国之大的感性认知。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教材,有自读、有指名读。如读P48页第一段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位置,祖国的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有多大,初步感知祖国有多大,指名读P49页文字,了解我国设置的省级行政区域区划等等,很好地落实了教学重点。

用活用好教材,首先需要教师深钻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如教材编排体系,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都是教师在备课中不容忽视的。善于抓住隐藏在话题或范例或资源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更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落实的。现行品德教材没有罗列大量的道德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几张照片、图片、几句简短文字、旁白,或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何老师在这节课上整体把握教材,运用教材中的问题,对话(隐藏的话题)大胆地设计了四个活动板块,活动一:“走一走祖国的边界”;活动二:“比一比祖国的面积”;活动三:“找一找祖国的行政中心”;活动四:“游一游我国的大好河山”。在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丰富品德课堂。

教材中的简单对话、旁白,是以学生口吻出现,贴近学生生活。照片、图片、真实再现学生现实生活,源于生活实际,又高于生活,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因此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它们,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教材中的思想观念通常是比较正式的文字,有时也以教科书中的对话或旁白引出观点,有的则需通过教师之口告诉学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引导学生感悟活动主题。何老师设计的四个板块活动,前三个让学生感悟祖国幅员辽阔,突出“大”,第四个板块活动,让学生感悟祖国山美水秀,凸现“美”。

二、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当今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班班通”网络资源走进品德教学课堂,让学生形象了解教学内容,丰富见闻,拓展知识,提升情感,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改变了过去枯燥无味和空乏的说教。何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自制的“祖国大、美”的PPT课件,直观真实。学生讨论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如:“走一走祖国边界”,PPT直接呈现,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一学生直观了解我国漫长的国境线,感受祖国大,同时了解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和隔海想望的国家有哪些。又如第二板块的比一比湖北与祖国,欧洲与中国等的比较,再次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发出了“祖国真大呀!”的惊呼,从而使学生情感得以自然升华,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然流露。

在第四活动板块,何老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祖国秀美山河资料小组展开交流后,适时播放PPT,让学生再次感受祖国不仅大,而且美。特别课尾PPT播放歌曲《大中国》,学生不由自主跟着齐唱,充分表达出爱国之情,课堂达到高潮,潜移默化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三维”目标。

三、巧妙运用身边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堂基于案例、情景、问题。适当开展活动、学习,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感悟,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教学来于实践,又服务实践,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开发生活中的资源、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活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让教学为生活服务,为生存服务。何老师的课堂注重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身边的资源。如让学生在PPT上找一找“湖北省、荆州市与祖国面积”“比一比”,“说一说”家乡的电话区号、邮政编码、车牌号……等活动,都是学生生活中,身边的事例和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长,从而也为今后生活、生存储备知识,让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本领,真正让教学为生活服务,为生存服务。 身边的、生活中的资源丰富多彩,老师要留心身边、生活中的资源,特别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如在何老师这节课上,有一个学生不知道家乡的邮编、区号,而说出了昆明市的邮编、车牌号(因这个学生爸妈在昆明经商,本学期才转到我校),这时何老师一句“你还知道其它地区邮编、电话区号、车牌号吗?”网市镇是“玻铝之乡”经商者遍布全国,课堂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一下子说出几十个地区区号、邮编等,丰富了课堂,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收到了满意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是多方面的,如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学科资源整合等。因此,品社教师,再不能是教材、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蜡烛”精神和“园丁”式的劳作。教师应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第四篇: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范文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与公正。并举出成克杰的犯罪依据与事实。引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信息交流,互评互判

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互相讨论商议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使学生明确论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化主题。

提示:可以从正面找一些“党和国家下决心依法治国、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的事例,说明“国家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规则的结论;也可以从反面列举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说明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或制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规则的结论。

(四)整合知识,延伸拓展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再度重温生活离不开规则。在课外探究方面,引用视频: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警察与小偷》中的片断来让学生找一找“规则”(包括交通、法律等),培养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给学生以思考。

七、课后反思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一.引入;通过漫画引入尊重,诚信等话题

二.知识点

(一)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二)以礼待人 1.待人礼为先

(1)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

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4)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2.做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举止端庄、文明。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三)诚实守信 1.诚信无价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3)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标识。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践行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练习

• 1.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下面关于尊重说法错误的是()

• A.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 B.尊重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C.尊重能够减少摩擦,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 • D.尊重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表现在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 2.炎炎夏日,小辉光着膀子走进图书馆,大家纷纷躲避。这说明() • A.大家不尊重小辉 • B.人们太没礼貌

• C.小辉不懂得尊重他人 • D.小辉是个自信的人

• 3.尊重从我做起,尊重他人要做到() • a.积极关注,重视他人b.平等对待他人 • c.学会换位思考

d.学会欣赏他人 • A.abc

B. Abd C. bcd

D.abcd

四.课后反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轻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

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材料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教师讲述: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活动五: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50“探究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六: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3 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 4 教学反思

该课知识点: 1.违法无小事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是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 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尊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预防犯罪 1.了解罪与罚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刑法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处罚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2.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2.诉讼

(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2)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紧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课后反思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1)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责任你我他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人人都尽责,社会才美好。

(二)做负责任的人 1.不言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付出: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承担责任的回报: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3)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无论怎样,我们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付的责任。 2.我承担 我无悔

(1)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同样不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2)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3.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诗篇。 课后反思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一)关爱他人

1.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我们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 (2)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3)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要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关爱他人时,要保护好自我,也不伤害到他人。

(三)服务社会 1.奉献助我成长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境界不断提高。 2.奉献社会我践行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一)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1.认识国家利益

(1)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2)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3)国家利益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

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国家独立自主不、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2)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维护国家利益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用合法的方式有序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捍卫国家利益

(1)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顾全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1)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我们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维护国家安全

1.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2.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2)每个公民都要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一)关心国家发展 1.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

(1)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2)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感到自豪。 2.对未来充满信心

(1)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人均收入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人均收入差距大。

(2)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劳动成就今天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国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2)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实干创造未来

(1)把中国梦变为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和汗水。

(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 重任,让青春放出绚丽的光芒。

第五篇:三上《道德与法治》1-3课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1课《自我小魔方》

教学目标:

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懂得发扬优点。

让同学充分了解如何做的更好,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大家面前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暑假结束了,你觉得自己有哪些变化?和同学们说说自己最满意的事情吧!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我们要学会赞赏自己,展示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特长和优点?可以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二、新课

1、引导学生在本上写出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勇敢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特点。

2、对于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同学帮助评一评。

3、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对照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完成课本我的小档案。

4、对比每个人的小档案,说说我们都一样吗?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交流实践

1

1、阅读教材第4页的3幅图片,说说你在不同的场合都扮演了什么角色?找找看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2、回家做个小采访,看看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是什么样的孩子,充实一下自己的“小档案”。

3、你还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呢?问问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建议吧。

父母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一试,做一个小计划,让自己变得更好。

四、总结

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人。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越来越棒!

课后反思:

第2课《说声“你真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2、学会赞美别人。

3、学会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互帮互助,让我们的班级更出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平时的观察,赞扬别人的优点;

2、能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夸奖别人时的舒畅心情;

2、加强同学间

2

的交流和沟通,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绪。

教学重点:

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

教学难点:

学会取长补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法国有位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你平时留意观察身边的同学,你就会发现每个同学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夸的闪光点。谁来说说你最想夸谁?(你说……)看来咱们班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班级里你最想夸谁,他身上的闪光点是什么?

师提示:闪光点就是一个人的优点,好品质、特长本领等等,比如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等等。

生回答。

师:你是怎样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的?

发现了同学们那么多的长处,你有什么启发呢?

提示:1.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别人。

2、要向做的好的同学看齐,学习他们的优点。

3、多赞美别人的优点。

(师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更快乐!)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10页丁丁的故事,看了丁丁的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生回答。

师:当你被称赞时有什么感受?心里是不是很欢呼雀跃?顿时有了做的更好的动力?

学生交流被称赞时的感受。

(师总结: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学会称赞身边的同学。赞美别人,肯定别人,鼓励别人。认识到赞美不但可以给别人信心,而且也能使自己更加努力!)

赞美需要真诚,过度的赞美会有阿谀奉承之嫌,给人一种虚情假意之感,如此则会招人嫌恶,更不会达到赞美的目的。

3

你知道怎样送出自己的赞美吗? 生交流,师总结。

1.真诚地看着对方,面带微笑。

2.不敷行,尽量将赞美的语言说得具体些。

3. 用具体的事例赞美别人。

4. 多赞美别人的缺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别人,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也学会了如何真诚地去赞美别人。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多试一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不足。

翻到课本12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取长补短。

师提问:想一想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足?画下自己的手印,把自己的长处写在较长的指印上,把自己的不足写在较短的指印上。

生交流。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也了解了不足的方面,那我们如何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呢?

师提示:与你身边的同学结成互帮小组,共同进步。

师总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不足之处 再聪明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时候。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不可耻,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加优秀。

说说在我们的班级活动中大家是如何配合,做到更好的?

师小结:集体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让我们一起加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它,发挥自己的长处,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4

第3课《手牵手,一起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聆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会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学习,学会处理交友过程的烦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宽容与理解,包容与分享。

教学重点:

知道真的朋友间应该互相聆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学会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永远是朋友》,同学们可以一起跟唱。

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以诚相见 心诚则灵 让我们从此是朋友

千金难买是朋友 朋友多了春长留

以心相许 心灵相通 让我们永远是朋友

结识新朋友 不忘老朋友

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

天高地也厚 山高水长流

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

二、讲授新课

1.有人说,人间的友情,好似寒冬里一缕温暖的阳光,盛夏里甘凉清冽的山泉,黑夜里一盏跳动的烛火,滔天巨浪中一片宁静的港湾。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朋友,在你的人生中有哪些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将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我们的朋友。

师总结:①.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②.发小——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

③.志同道合——人与人之间,彼此爱好、志向相同,理想、信念契合的朋友。

④.网友——没有见过面的朋友。

⑤. 亦师亦友——像老师一样的朋友。

……

2.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制作“友谊七色花”,送给你的朋友吧。

5

生交流。

回想一下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你们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感到温暖的事?

通过回忆友谊,让学生认识到,朋友间应该互相聆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 学习化解与朋友发生矛盾的方式:

(1)、谈话:朋友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争吵、误会,这时候我们该样做呢?

(2)、讨论,总结出几种委婉的解决方式。

师: 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界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课后反思:

6

上一篇:典当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下一篇: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