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

2023-02-25

第一篇: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及措施

(2010-2015年)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期间(2010-2015)课程建设作如下规划。

一、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将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以合格课程建设为起点,优秀课程建设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

1、合格课程

开课两轮以上的课程全部完成合格评估,确保合格率超过95%。

2、优秀课程

重点建设10门基础条件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每年立项建设5门左右。

3、精品课程

建设5门院级精品课程,每年立项建设4门左右。力争2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程行列。

(二)课程建设任务

1、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有2名以上教授,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30%,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60%,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同时,每门课程建设均要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计划和措施。

2、教材建设

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水平优秀教材占培养计划课程的比例达50%以上。

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实际,大力支持教师编写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较高、特色鲜明自编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级统编教材,对于获得此类立项的教材,将给予资助。鼓励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媒体立体教材方向发展,使教材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逐步完善实验中心的建设。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五年的建设,实验中心要能开出本科教学要求的全部实验,并能开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室要能对学生开放。在完善实验中心建设的同时,每个本科专业至少要建立2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去掉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将当今科技发展和本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单门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应服从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要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要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完善课程考核环节,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

5、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各门课程教学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标准

(一)合格课程标准

1、有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

2、授课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符合岗位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新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

3、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合理;

4、实验开出率达教学大纲要求的95%以上,能够开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

5、授课教师能严格按照学校及系内的要求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6、教学资料齐备(教学周历、学生考勤与平时作业登记册、试卷、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实验报告、特色作业);

7、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5分以上。

(二)优秀课程标准

1、课程须通过校级合格评估,且开设三年以上;

2、具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35岁以下青年教师90%具有研究生学历;

3、选用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材、面向21世纪的优秀教材、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或公开出版的特色教材。

4、有校级教学成果和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5、有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课件;

6、能开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实验,且设有高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效果好,实验室能对学生开放;

7、课程考核管理严格、规范,有高质量的试题库和合理的评分标准。院定通识课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8、教学资料保存完整、规范;

9、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

(三)精品课程标准

1、是校级重点课程;

2、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主讲,并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研究生学历;

3、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教学效果好;

4、在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成效显著,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有校级一等奖以上的获奖成果,有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5、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开设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范围广、效果好;

6、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接受本科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

7、教学效果优秀,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

四、实施课程建设规划的措施

(一)必须提高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参照本规定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对批准立项的课程,均要制订课程建设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原则和评估标准,由教务处每一至二年组织开展一次课程评估。由校专家组对各申请课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课程,由学校颁发证书,评估结果在校通报。

(三)课程达标率是参加教学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课程建设项目按照课程建设标准实行逐级申报制,课程必须通过相应等级的评估后才可申报高一级的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课程的建设期一般不超过2年。

(五)对课程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对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六)对课程建设实行中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未能按课程建设计划实施的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并终止项目经费的使用。

(七)每两年应组织一次自查,对上一轮评出的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逐一复查评估,并按不低于20%的比例对合格课程进行抽查。抽查和复查的结果要归于课程建设档案并报教务处备案。

艺术设计研究室 2010-10

第二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总结

2014年系领导及专业骨干老师通过大量市场和企业调研在园林技术专业现有的办学基础上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专业建设,在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1、 研究行业特点,修订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徐州市及周边环艺行业相关企业的调研走访,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特点,着重研究本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通过调查企业专业岗位的分布和工作流程及内容,寻找适合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模式。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岗位动态变化情况修订了环境艺术设计2015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以项目课程包融真实企业环境——实战型的方法实施教学。

由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组织课程包,将原先的章节制课程运用项目进行重新整合,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均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使课程在项目的框架内根据需要分阶段授课,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的系统性更加突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3、推动“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为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今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购入六台移动工作站为教师开设工作室创造了条件,我们在此基础上结合即将在2017年举行的景观设计大赛,进行相关景观设计项目的设计训练,为学生的实战提供了保障,优化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

4、建立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机制,造就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环境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且时效性明显,信息变化快,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特性,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专业研讨会,支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暑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部分教师参与了相关行业企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5、强化教学改革,及时总结经验,积极鼓励教师多出成果。

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要求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有一个较为详细的总结,或编写一个教学过程资料集,进行课程展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教学成果。并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情况撰写了《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的论文,并参加了省专业建设征文比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体内涵是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整理及再创造,对建筑提供的内部室内空间进行再创造。专业内容广泛,涵括了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环境雕塑配置、室内设计、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的设计。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是一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正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跨度较大,我院环艺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有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环境艺术专业会不断进行工作反思,改进方法,以后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更高的成效。

第三篇: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浅析,就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我国设计艺术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设计艺术教育 问题 改革

??? 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而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也有500年,如果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作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开端,我国正规的艺术教育亦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新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最早是工艺美术教育,影响当时的教育理念是产生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思想。应该说,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

一、我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艺术教育思想、理论、教学经验传进我国,这给我国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极大的补充,但在吸收的同时,高等设计艺术教育问题也日趋突现。

??? (一)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专业设置单

一、重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目前,我国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开始增设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而同时一些单科院校也相继开办“新专业”,引进“专业人才”,争先上热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包括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720所,其中,600多所是设计类院校,使艺术院校和工艺美术院校、系这个本来具有鲜明专业特色、专业师资相对集中的格局被打破。就拿发展最年轻的工业设计教育而言,从国外引进这种教育体系到逐步发展仅仅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 究其原因:一是在教育体制下,有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干涉所起的作用;二是一些文化课水平不高的考生涌出,使一些教育部门在不考虑教学条件和专业教师等综合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设工艺美术或艺木设计专业,把艺术类设计专业作为学校赚钱的途径。造成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重叠、教学目的模糊、教学手段呆板单一的现状。这当然有国家和学校投入资金欠缺的原因,也有盲目模仿,甘于趋从。但最重要的问题是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 (二)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欠缺,专业师资不足,导致轻理论研究,重实践教育的不良学术氛围。从现行我国的设计教学体系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至今,鲜见理论创新,“三大构成”至今仍是一统天下,渗透至各个专业,这种设计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特点是几何形体的构成训练,忽视具象造型设计,培养理性的、机械的、冷酷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它所提倡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已成为设计史上曾经闪烁的昨夜星辰。而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研究,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它的偏激之处在于仅仅将是否有实践经验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也影响到师资队伍和企业对设计教育的看法。加之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相对有限,因此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教育的混乱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艺术类高校专职教师5732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师资及相关条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 (三)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影响艺术设计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不但要求有较强的绘画基础,也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人文、几何等全面综合的知识。目前,我国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设计艺术类学生:一

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具有较强的绘画基础,但他们往往忽视甚至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补充;另一类是理工类的学生,文化课和理论较好,却没有绘画基础。在中国甚至于存在这样一种偏激的认识,孩子学习差,就去学绘画。很多工科的学生也是被调剂到艺术类专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是造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不快的客观原因。

??? (四)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较差。当前,设计院校的设计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院系(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的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而现今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分析、材料及预算、工艺流程、现场施工、分色出片、印刷流程等几乎全然不知,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有许多是工作中必需的知识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训练和学习。我们的高等设计教育,为社会输送的是一些“高智商、低智能”的“人才”,笔者认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负一定责任!

???

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议

??? 艺术设计专业不是工科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艺术设计也并非是纯艺术专业的旧模式,如果不调整这种关系,就无法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当今,学科间的交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我们不要老抱着约定俗成的旧模式不放,应当与世界设计教育接轨,并保持独立性和民族化内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 (一)秉承传统文化,结合本区域优势,构筑地方特色鲜明的设计教学体系

???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巨大影响,是在实践中的体现。作为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育,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和资源共享的世界,媒体、杂志、互联网等时刻提供着各种信息,设计师必须要有基于深厚文化功底与修养的独特、敏锐目光,从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比如,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方文化都有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广东正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有着区域的便利优势,应当利用优势条件,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基地。

??? 因而应把各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设计的背景与素材,以传统文化为面,地方文化为点,以市场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结合区域优势,利用其他的科教院所、民间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具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二)与时俱进,创建新学科体系

??? 根据教育部对21世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于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高校的办学思路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创建社会真正需要的学科。

??? 艺术设计专业应当适应时代要求拓宽专业口径,寻找新的切入点,学校之间应各具特色,按地域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创建特色学科,这也是设计院校的自身生存、增强竞争力和巨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读书、看报要求靓丽的版式设计,但要使我国书、报的版式设计真正普遍达到发达国家的书报版式水平,还需要高校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来提升这一领域,满足行业的要求;年轻人对鞋、帽、小饰物的个性化追求,中国设计还不能满足其要求;还有玩具设计专业、动漫产业、形象设计、美发设计目前在国内设计院校的学科设置中也是一项急需人才的学科等等。

??? (三)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求

??? 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设计界的新思维、新流派为我所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我们发展。设计教育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而且即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荷兰侧重发展竞争型的设计教育、意大利的设计教育是集中在米兰的米兰理工学院建筑系;而日本后来居上,广泛吸收各个国家的设计教育体系的长处,建成以美国体系为中心,欧洲体系为辅助的,自己独立的设计教育体系。这种没有统一模式的状况,使不少人感到困惑。其实,这却反映了设计本身的特点。因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市场和社会,而这两个因素都因国、因地区而有很大区别。因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

??? (四)增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实用操作能力

???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从全国艺术院校和相关艺术学科的教学安排来看,建立“假期课堂”,科学安排假期课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 假期课堂的设立,一定要考虑到专业的适应性。一是考虑本科四年的统一安排,二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和特点。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假期课程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大学一年级,假期课程可以安排户外写生、专业课程体验、社会考察等项内容;而大学四年级,则要加大毕业设计的力度,可以将假期的时间全部投入毕业课题,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定实习制作商家或厂家,结合应用性项目、研发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项目等,参与设计与实践不同环节;针对各专业领域,其假期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例如:平面设计要注重对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文化的调研课程,注重企业形象的策划与设计。而手工艺术则要深入工厂、作坊,拜艺人为师,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注重手工文化,注重手艺的思想,通过实际的动手体验与操作达到制作与审美的目的。目前刚刚兴起的数字艺术,则体现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融合,体现技术与工具的高度,同时也特别注重人机互动的关系。所以,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这些都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的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的讲授、辅导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立体化,将打破以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的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

??? 以上是笔者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只有我们都能够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时候,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科学系统地规划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掘民族的优秀传统时,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倦追求,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第四篇:《服装电脑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总结

《服装电脑设计》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服装电脑设计》包含Photoshop和Coredrawl两门设计软件。是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很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们以岗位需求导向,以学生图形图像处理以及数码设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将《服装电脑设计》课程建设成为充分体现数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特色,在专业教学中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精品课程。现将近几年来这一核心课程各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服装电脑设计》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2001年艺术学院开办了服装设计专业,并设立《服装电脑设计》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自数码设计专业设置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自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本专业共有三届毕业生。

本专业以培养专业技能和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性为原则,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构建科学、合理、效能化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真正实现围绕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设计课程及课程结构。

2、课程建设现状

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自2001年开设以来,一直是本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了具有本科特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情况

1、课程定位

图像处理作为服装设计效果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服装电脑设计》 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数码设计等领域。Photoshop 图像处理就是借助Photoshop软件来实现图形图像的绘制、图像的编辑、修饰、合成、特效制作、创意设计等。CR作为重要的排版平面软件,在服装设计专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 1

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总学时64学时。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图像处理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提高学生创造力、审美感、实践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典型课程。

2、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Photoshop软件的讲授与学习,让学生达到熟练处理图像与灵活创作设计的要求。学生应掌握平面绘图的方法;掌握图层、通道、路径等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的滤镜效果并在创作中应用;掌握图形图像的输出等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制作图像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相关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图形图像绘制、图像合成、特效制作、版式设计、版式编排等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创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数码设计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针对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根据对数码设计专业的课程性质,以图形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和真实设计项目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创造迎合工作过程的最佳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企业项目合作方式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扩展分析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拓展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

1、教学方法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企业的具体项目作为导向,既给学生增加了专业实践信息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传授学习方法。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教学手段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程的理论讲授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使用电子课件,结合投影机银幕讲授。课件使用了大量动画、图片等素材,以及各类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作为剖析资料。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架起本课程的信息教学平台。我们教师将教案、课件、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测验试题等教学资源放到各自的网络空间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学习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查阅,相互借鉴,实现了资源共享。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论坛进行疑难解答,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网络教学

本课题组提供一个结合学习与资源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下载素材、教程以及最新的设计动态。包括国内一些著名设计网站的链接等。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访问该网站,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加以巩固,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和素材共享空间。

四、考核方式情况

经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研讨和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尝试运用灵活、多样、侧重考查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在考核时,理论部分的考核,除利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以外,加入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课堂记录为依据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实践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已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六、实践教学情况

《服装电脑设计》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和国内外设计竞赛两大部分。我院建有工作室,拥有较好的办公设备和能满足实验需要的办公用品。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有自己的实验教程和实验指导书。首先利用校内的实训资源,参与校内展览与讲座的海报设计,做到紧跟主题,贴近生活。其次,根据设计网站举办的各类国内外设计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技能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利用参赛途径来获取知识。通过与不同水平选手的比较,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参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一些合作能力,使得耐打击、耐挫折的能力得以加强,对于学生开拓眼界,提高设计眼光也是大有裨益。通过校内外实

践,学生们的操作能力提高,同时促进学生开拓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七、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服装电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我院有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也比较好。学生的设计作品得到企业的认可并有意向采用。

2、学生评价

我院学生对《服装电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充分肯定的。通过测评,在校生对本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在90%以上。

八、《服装电脑设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整合。

2、、校外实训实践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建设、提高使用效果。

3、用于课程建设、研究的必备设备、办公条件还不完备,有待改善。

第五篇:南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南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艺术设计专业己成为我系未来重点发展和建设的专业,我们要紧紧围绕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等万面的工作,力争经过3一5年的建设,使该专业形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立足豫西南、面向社会、拓宽基础、提高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特色,成为全省乃至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专业。现根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臵规定》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及美术学院的具体实际情况,特拟定本专业以下课程建设计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把课程建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逐步建立起面向21世纪,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并能较好结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把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出具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遵循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万面得到全面发展。

2、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夯实设计基础素质的原则。加大专业基础课程设臵,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宽厚的艺术基础与综合艺术素质。

3、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方向(专业模块)特色与优势,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强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时代文明和地域文化相结合,以形成自己鲜明的专业优势和特色。

三、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根掘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现有的条件和课程万问(课程模块)状况,按照专业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逐步发展、完善和优化组合课程的各相关因素,不断强化知识传授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系统,逐步形成课程不断改革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机制。

1、确立较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和现有条件的限制,对所有列入教学计划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实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建设,注重实效"的课程建设方针。课程建设工作按大学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实践环节五大板块进行建设,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达到7:3 。

2、加大学生实践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完善实验环节及课程实习、写生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力争经过3一5年内在河南周边地区和上海、北京、

广州、深圳等设计行业比较发达地区地区能建立20个以上实习基地,以形成网络化专业实习基地。

3、努力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将在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选取相对成熟的课程,争创精品课程或建设网络课程,力争3一5 年内使艺术设计专业60%的课程通过院级合格课程验收,20%的课程达到校级优质课程,5%的课程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

4.从我院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院校园网络,建设i-2门网络课程。把信息量大、内容庞杂、讨论点多的设计史、人体工程学等作为重点建设的网络课程。其具体措施是选拔专业功底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的中育年教师承担此项工作,并安排必要进修机会,力争在2013年有一门课程成为校级网络课程。

5.加快艺术设计各方向特色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以适应我院艺术专业课对教材的急需。积极选拔骨千力量,与校外业务部门进行必要的合作,编写出5-7本适合本科教学需要、突出专业方向特色的系列教材。

四、课程体系介绍

艺术设计专业是为适应当前我国基础素质教育和艺术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和造就新型的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的艺术设计高级专广]人才。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重点突出英语和计算机课程)、专业必修课(含学科基础课,重点突出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限选课 (重点突出拓展专业素质课程)、任选课(主要以拓展艺术素质,拓展专业学科方向课程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课。

1、课程设臵情况:

课程设臵情况结合学校教改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特色。在课程设臵上以艺术设计课程为主千,以美学等相关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课程为平台,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差特征。

2、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艺术概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陈设艺术设计、居室设计、园林设计、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等。

五、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管理,以艺术设计教研室和环境艺术研究所为基础,整合全系学术优势,成立艺术设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把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规划和建设做到实处;

2、制定艺术设计专业相关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研室工作职责,制订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建立所要建设的各门课程完善的教学文件,包括教

学大纲、教案、讲稿、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执行表、考试大纲、试卷、学生成绩试卷分析、课程总结等。

3、整合全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及研究生学历的老师,配合课程建设责任人,全力以赴搞好大纲修订,教材编写等工作;成立课程评估小组,恨掘评估相关要求,检查课程建设进度,严把课程建设质量关;

4、针对各专业万向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程,分期、分批地确定所要建设的课程。做好所要建设的各门课程的教材筛选、辅助教材的选择,教学设备的设臵等工作。

5、鼓励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对其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万法进行改革,并积累相应的资料。

六、课程体系改革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厚基础、精专业、宽平台、多万向、

重应用、倡研究、求创新。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全

面素质得到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逐步加大选修课和实践坏节课程。

提供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选择,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同时加大学生的实践

环节课程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国际教育学院

2010年10月23日

上一篇:三年作文我的课余生活下一篇:食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