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中国ngo范文

浅析中国草根NGO发展现状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级:2007社工1班学号:200740103119姓名:陈五扬

摘要:草根NGO是民间自发组织而成立的民间组织,它有力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许多领域,政府已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参与,是公民和国家的联系桥梁。本文分析当今草根NGO发展的现状,并对草根NGO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草根NGO民间组织公民社会

草根NGO的概念

NGO 是英文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缩写,世界银行《非政府组织的立法原则》中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性公司或其他法人,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有利润赚取,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NGO 也叫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等。把NGO 称为第三部门,是相对于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和第二部门的市场体系而言的。我国NGO按照建立的途径不同,可分为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两种类型,前者一般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组织建立,经过登记注册,享有合法地位和相应优惠条件,但官办色彩浓厚,后者则由民间人士自下而上发起,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注册,直接从事公益服务或者组织社区行动,这种组织即为草根NGO。

草根NGO的社会功能NGO 组织动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弥补政府社会职能的不足,协助各级政府在救灾、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发展公益事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NGO组织的出现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逐渐增强的公民社会意识的体现。NGO 在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变革迅速的国家,增加的速度更快。我国的NGO 起步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05 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32 万多个,其中社会团体近17.1 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各类基金会975 个。草根NGO具有一般NGO的作用外,还有自上而下,隶属于政府的NGO所不具有的优势和价值理念。

(一) 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

“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 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 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指的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1]作为由民间发起的纯志愿性的组织, 当代中国的草根NGO 是这类组织的最典型代表。作为相对与政治社会独立的部分, 宏观上, 公民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有在相当程度上的自主的能力, 具有“宽容性、责任性、权利性、妥协性”; [2]在微观上, 组成公民社会的民间组织必须具有公共的精神, 以社会价值作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在理论意义上, 它们不仅在实体上投入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过程, 而且他们在价值诉求上起到了对个体公民的教育意义, 其行为也推进了对中国政府的社会制约模式的形成。而最有意义的在于, 作为“纯公益人”的中国草根NGO 志愿性强,为实现社会价值而基本放弃了物质利益, 体现了公民社会互助的公共精神。

(二) 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率

草根NGO 区别与政府类NGO( 简称GONGO) 和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的核心在于其“纯公益性人”性质。他们一般规模小, 组织制度灵活, 在实施政策时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面向个体, 这是GONGO 和营利组织的弱项; 组织成员在公益行为中并不索要报酬或只拿到非常低的生活费用; 同时, 作为提供公益产品的社会组织, 由于这一类的NGO 是自

下而上的发起, 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信念支撑, 并且组织结构并非以正式的方式出现, 所以这类组织会把会费、募捐、专项救助等所得基本用于实现组织目标之中; 而且法律上对此类组织在税收上的减免也促进了其成本的减少, 所以草根NGO 只将很少的部分用于支持组织内部运行。相对于正式的制度化NGO 和社会经济组织, 这样的低成本的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方式是草根NGO 自身的效率优势。

中国草根NGO发展现状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中,非政府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在救灾资金的募集、救灾物资的输送、灾后重建及灾区人民情绪安抚等方面其作用不可忽视。非政府组织在此次灾难中的行动极大的减轻了政府的压力,而且对于民族凝聚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说中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 而且拨款25 万瑞士法郎, 并从总会备灾库借调总价值95.89 万元物资运往灾区。南京爱德基金会, 拨款100 万元, 在成都建立救灾办公室。李连杰壹基金,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很快组织近千万的物资发往灾区。组织筹集民间款物主要是靠非政府组织, 社会慈善损赠具有自愿性、自发性, 各种非政府组织目标及其所连接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使其更适合筹集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这次地震募捐常见的方式有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 发布救灾呼吁、电话募捐、在公众场合放置捐款箱等。四川汶川县地震发生当天, 壹基金联合众多网络向家人发出“早一点到达, 多一分希望” 的捐助呼吁, 截至14 日15:30, 壹基金募集捐款已超过1860 万元人民币。非政府组织可以举办抗震赈灾活动, 激发人们的捐赠热情, 募得善款。此后, 全国各地非政府组织掀起组织捐款捐物、义演义卖的活动热潮。截止7 月8日, 全国共计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67.80 亿元, 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04.54亿元。非政府慈善组织动员社会捐

[3]赠财力物力, 用之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极大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我国的NGO组织起步于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NGO组织发展的越来越快,也显示了其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2008年的冰灾和汶川大地震中,NGO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时机,同时也说明了民间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但是,NGO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境,尤其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草根NGO。可以说中国的NGO是处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的现状中。

1.身份危机。国对民间社团管理采取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和登记挂靠的制度, 作为法人的NGO 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和行政主管单位的双重审核。这样的制度造成了中国草根NGO 独立性差, 甚至部分草根NGO 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找到挂靠单位, 即使成立也是非法组织( 或称非正式组织) , 使得中国的草根NGO 无法得到法律的直接保障。

2.资金缺乏。中国草根NGO 由于双重管理体制和登记挂靠的管理, 使得几乎丧失了自主制订政策的能力, 其中包括募捐政策。募捐所得是草根NGO 的一个收入大项, 如环保组织 “自然之友”, 国内国外捐款约占其总收入92%。而非正式草根NGO 的资金来源就更加窘迫, 由于自身能力有限, 没有法律地位, 它们几乎无法得到国内外捐款。

3.社会信任不足所导致的困境。在前公民社会中, 人们处于个体生存和交换生存的状态, 而没有将自己的行为和对社会事件的思考纳入公共性思维中而进入社会生存的状态中。社会大众对志愿的公共组织仍抱有不信任的态度, 这也与草根NGO的自身宣传不力有关。在这样的困境下, 草根NGO 社会基础不足, 人员组织较为困难, 组织行为缺少连贯性。

4.自我能力不足。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不同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有较好的社会政治、文化、法制环境,与政府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政府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热心参与志愿活动。作为非政府组织,能够独立行使自己的管理权限,有精力也有能力致力于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正是西方非政府组织运行良好的原因所在。在中国,由于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大量草根NGO先天发育不良。对组织的管理简单的模仿西方非政府组织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难以实现本土化;组织内部难以对其目

标和价值认同,缺乏战略管理规划;组织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专业能力极低;组织内,具有官僚气氛,缺乏会理的管理机制。由于经费紧张,缺乏有效吸引人才的条件,草根NGO难以招募和留住优秀的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致使人才匮乏。

对策及建议

草根NGO虽然在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发展中面临了严峻的形势,这困境有来自政府和法律的等在环境,也有来自自身的内部管理和价值理念的等盾,以下是针对当前草根NGO发展现状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对草根NGO来讲,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这可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丰富筹集方式。草根NGO 不应该使用摆摊,找企业领导、社会名流“化缘”等老思路、老方法。应灵活运用多种筹资方式,如利用义卖、义演、广告劝募,传媒报道劝募,电视劝募,开会劝募,写信劝募,还有专业筹资,分成筹资等为人们所熟知的方式。此外,还可以进行联合筹资,协同筹资。联合筹资是指单个NGO 势单力薄,社会影响力有限,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几个NGO 一起合作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办法。。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充分扩大社会影响力,短时间内筹集了大量资金。二是扩大自创收入。草根NGO 虽不以营利为目标,但并不等于不能营利,它可以进行营利性经营并获取利润,只是其利润属于组织本身而不能分配给组织内的个人,应成为组织筹措的资金的一部分,为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使命而使用。

(二)不断完善NGO 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完善NGO 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让NGO各项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组织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做到账目清楚、公开透明,从而保证NGO 的廉洁性。与此同时,还要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NGO 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和职业素质。

(三)加大力度宣传NGO 作用,培育公众NGO 信任度,从而改变NGO 生存的社会环境。由于社会上缺乏独立自主的组织文化,并且社会公众对NGO 缺乏认同感,从而使NGO的社会动员能力和作用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强民主文化建设,推进民主进程,使NGO 真正成为代表民意,促进民主政治进程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发扬公共精神,强化民众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提高民众对NGO认可参与程度。

(四)对政府来讲,改革管理体制,采用登记管理模式,加快NGO 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由于双重管理体制中存在着NGO 面临“挂靠难”的问题,而游离在制度保护之外。因此,改革现行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单一登记制。政府部门可以设置独立的“NGO 管理处”等机构负责对NGO 审查、登记、监督,并实行统一管理,尽量简化NGO 登记注册程序,使大量具备存在合理性的NGO 取得合法性地位。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 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1) : 110.

[2] 伍俊斌.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1): 56.

[3]周雨.论中国草根NGO的异化困境及对策[J].传承,2007年第5期.

[4]纪丕霞,赵永厚.我国草根NGO发展的难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6年第1期

[5]刘思白等.NGO:一种公共产品供给的新范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1月号下(总第357期)

[6]吕侠.NGO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史志,2008.22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级:07社会工作01班 姓名:陈五扬学号:200740103119 课程论文题目:浅析中国草根NGO发展现状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第二篇:抗击“非典”,中国NGO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抗击“非典”,中国NGO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段文北京报道

中国NGO的苦恼

“你有什么渠道能买到温度计吗?”5月18日下午,李涛见到记者第一面便毫不客气地请求帮忙。

李涛是北京一个草根阶层NGO的负责人,该组织叫“协作者”,由7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都有长时间NGO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为核心成员,在今年3月才新组建而成。“团结协作,助人自助”,李涛向记者介绍了“协作者”名字的含义,该组织主要致力于为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外来农民工权益保护提供志愿服务。

“协作者”成立不到一个月,“非典”已对中国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威胁,而北京作为疫情最严重地区之一,300万外来农民工的脆弱处境令人担忧,外来工大量返乡的问题也引人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协作者”在香港乐施会的资助下紧急启动了“北京外来工预防非典型肺炎暨减灾能力建设”项目,从5月开始,主动到流动儿童学校、廉价出租屋区、非城建制小型工地、零散集贸市场等区域向最弱势打工人群免费发放“协作者”自己编写印制的《外来工预防非典健康手册》,以及一些卫生防护用具,这包括口罩、消毒液等。

“但我们一直买不到温度计”,李涛告诉记者,“我们联系了很多渠道,要么没有货源,要么属于统一调配,不考虑向我们这样的民间组织提供,甚至还怀疑我们是囤积居奇的不法**商。”

不过,据记者了解,“协作者”之所以被怀疑,除了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形成对NGO的充分认识以外,同“协作者”自身身份的尴尬也不无关系:“协作者”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如果严格按照法律定义划分,他们的确是“商人”。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很多的中国NGO。在中国,绝大多数NGO几乎都不可能合法地以“非营利”身份出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成立非营利组织首先需要有一个挂靠单位,而且根据分级管理原则,一个全国性组织的挂靠单位得是部委一级;此外,如果同一行政领域已经有相同或类似组织则不予注册,但几乎每一个行政领域,都已经有一个官办NGO。所以,像“协作者”这样的真正来自民间,从草根阶层发展起来的NGO,只能像现在这样借道工商部门。

“我们跑到门头沟工商局去登记注册的”,李涛一脸尴尬地告诉记者,“因为那里有税收优惠政策。”

李涛拿出厚厚一摞“物资发放登记表”给记者看,“我们每一本健康手册,每一个口罩,每一瓶消毒液都有发放登记,清楚记录每一个接受人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自己统计,也是向为我们提供资助的合作方、捐赠人作个交待。”李涛告诉记者:“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好好留着,等到工商、税务部门来查的时候让他们好好看看,我们到底是不是营利的。”

中国的NGO哪去了

清华大学政府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副所长邓国胜博士个人为“协作者”捐赠了1000元钱。邓博士汇出钱的日子是4月26日,而此前一天,他正撰文呼吁:“中国的民间力量哪去了?”他指出,“遇到紧急灾害时,民间组织往往非常活跃,并表现出及时、高效、灵活、创新的优势。例如,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最先赶到现场并发挥作用的就是民间组织;韩国金融风暴后,在民间组织的动员下,公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捐赠高潮;我国台湾地区921地震时,民间组织在整个震中援助和灾后重建中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在美国,民间组织不仅消除了肆虐美国的黄热病、而且研究出了小儿麻痹症疫苗。而今天,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安危的抗„非典‟战役中,我们却很难找到中国民间组织活跃的身影。”

所以,当得知“协作者”开展“抗非”工作的情况后,邓博士十分欣慰,并在第一时间寄出了汇款单。“我觉得像„协作者‟这样的草根NGO值得关注。”邓博士告诉记者:“总的说来,在抗„非典‟的前期,我们的NGO几乎没有发挥什么力量,不过目前已经逐渐开展了一些行动。我寄希望于抗„非典‟的后期,NGO能够发挥作用。因为前期主要依靠政府的全民动员,统一指挥取得了目前的成绩,但这成本也是巨大的,从长久来说很难持续,而且社会发展也不能长期处于高度集中,全面动员的状态下;而NGO灵活多样,行动成本小,在后一阶段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利于社会发展。”

杨团告诉记者,她本人也是一个NGO的志愿者,该NGO的性质就应该是在危机时刻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救助活动的,但面对“非典”,很多事反倒要她这个志愿者去催促提醒。“NGO按理来说应该具有更强的危机承受能力,因为它出于公心。但这次看来却不是,至少中国的不少NGO并不比普通老百姓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以前也出现过像洪水之类的危机,但因为那时候有前方和后方之分,有一些人能够站在安全的岸上旁观,所以作秀也好,真心也罢,还能摇旗呐喊,真真假假搞得好像挺像回事。这次„非典‟不同了,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大家实际上都处在一线,所以对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是考验。”

中国NGO能做些什么

“对„非典‟时期NGO的作用需要作一个客观评价。”清华大学政府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告诉记者,现实中的NGO是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成长的。每一个NGO,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法律政策环境,其次才是社会公益心、互信度、慈善和利他精神等内在社会资源,而最重要的是,作为整个非政府公共部门来说,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和一个建立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进程相协调。“中国的NGO基本上还处于一个新生儿阶段,所以寄希望于它发挥强大的作用肯定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次„非典‟其实给了NGO一个很好的契机,把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多层次组织形态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了。

过去我们只有政府这一张网,一旦这张网展开迟了或者托不住,社会就陷入混乱,而在国外,民间力量其实是更大一张网,而且更细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它就能走到前台发挥作用。„非典‟其实将给中国的NGO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所以,现在NGO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考虑能做些什么。”

“我对下一阶段的志愿工作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北京惠泽瀛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翟雁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惠泽瀛”是今年4月15日才刚刚在海淀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一个NGO,翟雁等三名发起人都有多年NGO工作经验,主要从事社会心理辅导和志愿者能力建设培训,像翟雁本人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惠泽瀛”成立之际便值北京的“非典”高峰,他们便紧急策划推出“黄丝带行动”,发动全社会力量祈福和支持医护人员和“非典”患者平安回家。同时,他们于5月8日开通了“天使家园热线”,通过热线咨询提供免费心理辅导。近期,他们发动万人以上社会各界人士在黄丝带上写下各种祈福话语和签名的活动将结束,万人祈福的黄丝带将送往北京小汤山“非典”防治医院,为那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捎去一份心灵安慰。

“我觉得后„非典‟时期我们能作的事很多。”翟雁告诉记者,“非典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危机过去,人们还是需要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所有的危机都会对人的心灵产生冲击,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恢复正常生活,正好是我们的专长,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很大的。另外,通过反思这场危机,我们也正在开展„关爱他人,理解生命‟的生命教育活动。”

目前,国内的NGO都纷纷开展、筹划一些活动。国内最具影响力NGO之一的“自然之友”的新闻联络人李君晖告诉记者,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月5日是国际环境日。此期间,包括“自然之友”在内的国内环保NGO将团结携手组织一系列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推动中国政府批准加入《生物安全议定书》。

李君晖告诉记者,《生物安全议定书》是一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而控制和管理生物技术改性活生物体(LMOs)越境转移、过境、装卸和使用的国际法律文件。至2003年1月底,已有103个国家签署了《议定书》;至2003年5月初,48个国家已批准加入《议定书》,日本有望近期成为第49国,而《议定书》正式生效需要50个国家批准加入。由此,如果中国政府能够争取尽快批准加入《生物安全议定书》,使其自动生效,意义将不同寻常。不仅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且也能直接对抗击“非典”产生积极影响。毕竟,“非典的肆虐,与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类不加节制的环境行为息息相关。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投入更多关注和行动,才能谋求长期持续的解决方案。”

中国NGO首先要自我提高

“抗非”时期,很多国际的NGO加强了同内地NGO的合作。香港乐施会同“协作者”合作,资助“北京外来工预防非典型肺炎暨减灾能力建设”项目36万人民币;另外还出资16万元与其它一些NGO合作,在海淀和石景山地区展开关于防范“非典”的健康教育项目。并计划到今年八月,与一些国内NGO合作组织“流动人口服务中心”。

“这是一个不得已的现实。”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告诉记者,由于国内社会公众对NGO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加上政策法律环境的限制,国内很多NGO,特别是来自草根阶层的NGO不得不依托于国际的NGO来发展。“因为他们(国内草根阶层NGO)几乎就不可能从国内获得很好的资源。”所以,“如何真正实现我们的NGO能自我发展,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也指出,中国NGO的发展,今后一方面是进一步通过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把那些官办NGO变成真正的NGO;另一方面,NGO组织自身要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我们很愿意为内地同行提供经验。”香港乐施会中国项目经理王佐芳告诉记者,香港乐施会从1970年代的志愿者小组发展到现在的独立发展与救援机构,经历了一个确定使命、建立诚信和获得公众认可和支持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一个NGO的发展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使命和机构发展的策略重点,如何定位自己和分析问题,而不是流于提供服务。提供服务也不是什么问题,但必须与使命联系起来,评估效果。集中做一两个问题,成为这一两个问题领域的专家,不断的反思和改良。要真正做好这一两个问题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太多的事就无法集中精力,做出杰出工作。

与王佐芳的观点不谋而合,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MarieStopes)驻京首席代表刘丽青也指出,作为NGO,一定要有清楚的定位,不能因为“公益”,就什么事都去做,要有做事的理念和定位。她以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自身为例,这次抗击“非典”,也有一些热心人士愿意出资让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项目办公室做一些工作,但考虑到自身的专长,他们谢绝了,把资源介绍给了更适合做这项工作的其它组织。“抗„非典‟的工作的确很重要,但其它工作也同样很重要,关键是你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刘丽青告诉记者:“NGO要发展,关键在于去做那些政府无暇顾及的,或者政府直接去做难度很大、成本很高的事。现在抗„非典‟已经通过政府全社会动员起来了,反倒是那些„非典‟之外的边缘人群值得NGO关注。”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最早成立于1921年,由英国一个名叫“玛丽·斯特普”的女医生创立,关注生殖健康、性观念教育等。目前在全球38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直接为一些农村落后地区提供计划生育医疗帮助,进入中国后主要针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NGO做事肯定会面临很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刘丽青告诉记者,“比如我们,在很多国家由于宗教等原因,节育是不允许的,我们的工作也很难,但必须坚持,最重要的是要做事,做出成绩,环境自然就会逐渐得到改善。少说,多做,这是我们的原则。”

第三篇: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对我国NGO发展的影响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王松55000

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NGO在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也越来越关注NGO的发展,不少学者对NGO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NGO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目标错位、政社不分、法制化程度低、公民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等,发展相当缓慢。这其中包括了政治体制、经济水平等原因,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入手,剖析我国NGO发展不尽如人意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体系NGO问题原因

【正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英文缩写NGO)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开始兴起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NGO的发展现阶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目标错位、政社不分、法制化程度低、公民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等[1]。关于NGO存在的问题现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出发,试图找出我国NGO发展不尽如人意的深层次原因。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NGO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除了政府部门以外提供公共或准公共物品的重要组织。在美国,NGO每年的支出大约占GDP的7%,支薪职员占非农就业人口的7.8%,占服务业就业的16.5%,占政府公共部门就业的46.7%。在英国,截至2002年底,有近20万家民间公益组织,其中在英国慈善委员会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共18.6万家,它们的总资产额约达700亿英镑;专职人员的总就业规模达150万人,占全英就业人口总量的约

6.5%[2]。而在我国,根据国家民政部的资料,截至2005年3月,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共28万余家,其中社会团体14.9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2万家,基金会不足千家[3]。虽然从数字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区别,[1]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5甚至在绝对数量上我们仿佛还比其他国家要多,但是请大家注意,我国NGO的数量是建立在我国13亿人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人均数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我国大多数NGO都有名无实,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几乎不能承担相应的职能,与发达国家的NGO相比,我国NGO无论从规模实力、活跃程度、社会影响、独立程度都远逊于发达国家。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经济、政治、人文、社会结构等。如果我们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和西方伦理体系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对结社的热情和接受程度远低于西方人,这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我国NGO现阶段的种种困境。

中国五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在儒家文化里,“仁” 和“礼”是文化的核心。所谓“仁”,即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所谓“礼”,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在儒家文化里,“仁”、“礼”是结合起来的,“礼”是道德规范,“仁”是必须遵守道德规范。那么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呢?儒家提出了“义”、提出了“知命”。宋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也就是说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人是有等级的,一个人的命运天生就已经注定了,你是农民的儿子,那么你一辈子就是个农民;而你是皇帝的儿子,那么你生下来就是皇帝(当然皇帝不止一个儿子,所以中国历史上太子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独尊儒术,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权威性,把中国人变成了逆来顺受的顺民。从“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思想里不断灌输的社会等级观念。在这样的等级观念里,皇帝作为“天子”,权力具有天然合法性,经由种种与天或者神的关联,“天子”获得天赋君权的最终合法性来源,这是所有社会规则建立的前提。君成为“国”和“天下”的象征,它和其他所有治理者的关系都是君臣关系,这是第一位重要的伦理等级,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官代表国家的治理者,它与社会构成了官民关系。官的合法性来自于君的授权,从而是天然合法性的延伸,官民之间作为国家与社会(或者民众)的关系,

便构成了第二位的伦理等级。这样,中国传统的“公共”治理,就在伦理格局上从属于“官”治,继而从属于“君”。在中国传统话语中,“公”、“官”、“国”、“君”等词汇在范畴上没有明确的边界。

在这样的伦理道德体系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被禁锢,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得人们学会了逆来顺受,生活只要有一点点希望,老百姓是不愿意加以改变的。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大力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外,还严防禁止群众聚党结社。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我国的“社会”一词。中国“社会”一词的发生起源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早在殷商,已经形成有计划的人为规度的居住聚集点,即“邑聚”,在采邑制的居住单位之上普遍立有“社”,商王在立邑的时候便有“祭社”之举,每年定期祭祀社神的日子,人们聚会、庆典,逐渐固定为“社会”。唐以后在社祭活动发展的同时,逐渐演化出其他多种内容的“会”、“社”,前者以联通共同兴趣为主,如秋千会、茶山会、斗鸡会;后者是一些旨趣相投的聚徒结会的团体,如文社、诗社,以及行业性团体等。

可见,中国传统的“社会”,是在理论是至高无上、没有权界的“王权”之下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体现了这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点。这种“社会”空间的最大特点是权利主要不是通过正式制度得以界定和保障,而是在与国家的互动中获得的,有较大弹性。开明的封建统治者对群众结社还能容忍,而大部分统治者对群众结社都持打压态度,最大限度地限制群众的结社活动。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对群众结社如此压制?在我看来,仍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民作为个体是没有力量与统治者进行对抗的,而作为群体就能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促使统治阶级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在封建社会,老百姓作为个体,就算对社会现状产生不满,他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最多发发牢骚而已;而如果一个群体对社会产生不满,那么很可能就会采取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进行反抗,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历史上的黄巾起义、红巾军起义均是由民间团体逐渐坐大后对统治阶级进行了反抗,而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对封建儒家的等级观念提出了最有力的宣战。在“结社就会造反”的认识前提下,封建的统治阶级对群众结社视为洪水猛兽,想方设法地阻止群众性结社,就算要结社也必须在政府官员的监督管理下进行,时刻注意着群众团体的一举一动,稍有越界,立刻进

行打击,绝不手软。

在封建儒家伦理体系的思想束缚下,在统治阶级对群众结社的严防死守下,中国的老百姓接受了不得随意结社的社会禁令。在西方文明里最常见的三种群众结社方式中,政治性结社在中国是属于高层建筑,如太子党、文官党、阉党等,民间政治性结社是被严令禁止的,被视为造反的组织;文化学术性结社在中国较为普遍,但是基本是限制在文人之间对科举文化的交流,是有固定模式的,思想局限性很大;而第三种经济互助性结社,如商会行业协会等,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封建社会对商人是相当鄙视的,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商人之间的结社非常少,就算有,社会影响力也很小。

综上所诉,由于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影响,我国民众对民间结社的热情是相当低的,人们普遍形成了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道德体系,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很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辆车坏在路上引发严重交通堵塞,所有司机都坐在车上不停按喇叭,但最终却一定要交警甚至拖车来到现场才能解决问题。而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司机们一定自发地马上形成一个团体,或推或抬把坏掉的车辆移到路边,保证大家都能尽快通过。这不能说是国民素质问题,我认为是不同的道德观念造成的差异。在这样的道德体系下,以“志愿、无私、奉献”为宗旨的NGO组织在中国,至少在现阶段是缺乏群众基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NGO发展较为缓慢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培峰.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几个问题[J].学海,2005(5)

第四篇:第四届中国国际NGO环境组织合作论坛经历

2005年11月6日 星期日

上午9:40我们到达了昆明,天气很好。

上午10:00到达连云宾馆,尽管看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但大家很快就互相认识了,搞环保社团的,似乎都很强调互相合作,所以彼此成为朋友的速度比别人也快许多,时间还很早,我们在刚刚认识的一位朋友的提议下,决定游览一下昆明,但是究竟去哪里,后来才知道他也是第一次来到昆明,边走边说吧,顺便在路上买张地图。

听说我们住的连云宾馆离云南大学的一个校区很近,所以决定逛下云大。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决定在云大里抓个导游„„很不幸,抓了一个来体验大学气氛的高中生„„又抓了一个,大三的,很热心的接下了导游的工作,把云大的校区逛了一遍,感觉如下:楼盖的气派,有钱,生科院最强,有MBA教育学院,校园里竟然有松鼠。

中午在导游的指引下,去品尝了一下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味道还行,但是另有收获,作为旅游城市的昆明,环保无论从宣传还是实际行动上都做的很好,比如,米线店里不用一次性筷子,装消毒筷子的纸袋要进行回收,到处可见注意节约的标语,路边的宣传栏中有系列环保知识宣传,这里也可顺便提一下,在回来我们坐的昆明铁路局的列车上也一直在放环保知识宣传。

晚上,我们开了交流会,也作为这次大学生分论坛的见面会,“破冰”会,由班理老师组织了晚上的这次活动。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对方,认识对方,互相成为朋友。为方便以后自己进行团队培训,游戏列表如下:改进版“山诺舞”,巧过“地雷阵”,“人类进化”,“三打白骨精”,“我的朋友就是他/她——破冰活动”,其中其中第

一、

二、四三个游戏希望告诉大家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重视、信任你的团队伙伴,第三个游戏是说生活中有许多机遇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抓住,就像游戏中碰到“同类”一样,这是“进化”的一个机遇,而赢得猜拳的胜利,就是要去抓住机遇赢得胜利。游戏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起始队型都是环状,环状则是团队的一种最形象的比喻,使大家时刻去体会团队的存在。

最后是从班理老师那里听到的一句话,说的很真切,我们做学生社团的,特别是环保社团,常常会觉得面临资源紧张的情况,如没资金,没人力,自己没那么多精力等等,其实我们的资源也有很多,只是我们总是不能及时发现,所以我们在接手一个社团时,作为领导人我们应当首先明白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能拥有的资源,然后思考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潜力,是我们应当去想的,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资源匮乏。

2005年11月7日 星期一

今天是论坛前培训的第一天,培训题目是如何策划一个项目,尤其是一个倡导项目和怎样管理实施一个倡导项目。

首先认识何为项目,形成项目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需求)——解决办法——行动,基本架设是:知识——价值——态度——参与行动

什么是倡导项目?它要改变价值观念、态度、政策、制度等,向别人宣传机构、项目、理念,向外界筹资。执行倡导项目的主体是代表弱势人群的NGO,其相关人群(对象、联盟)为政府、决策者、国际机构、贫困人群等。其手法通过游说、教育、媒体宣传,群众动员等。达到的目的有激活公众的愿景,基本权利的保护,团结其他人的力量,建立知识性的体系,有效的影响一个决策,改变一些旧的规则和行为,形成一个合力,改变不合理的现象。

其中又讲到项目周期包括:规划,明确主题,形成建议书,申请,实施,评估。用到倡导项目里则为:

1) 识别你想要倡导的问题。 2) 明确倡导的目的。

3) 识别倡导的人群和同盟。 4) 规定倡导的计划。

5) 决定你要交流的具体信息及如何有效的表达。 6) 选择一种能使你的信息有效的传递的方式 7) 采取行动进行倡导 8) 评估

它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特点为:信息的包装——根据对象来选择包装手法;强调对象参与行动;强调NGO间的相互合作。

形成一个倡导性项目可以通过以下几步

一、 陈述问题

二、 确定目标

三、 受体分析

四、 信息分析包装

五、 设计活动内容

其中又几点关键的地方需要注意:问题的陈述要使众多利益相关者感兴趣;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有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实现价值,可测量可评估,要达到改变决策、制度、规则、意识行为等;信息的分析包装目的是希望受体能够参与,能够对项目有希望,调动受众的激情而非传授知识,要不失关注点又又所包含,须注意舆论支持与沟通渠道,要开发信息——开发适合不同传播方式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倡导与宣传的区别在于倡导项目可以吸引别人参与到你的活动中;设计活动内容时须考虑尽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包括其他机构组织、协会、个人等(也包括你的对手),唤起支持的基础,要有备于反对者(对手),建立可支持关系,工作网络是要核。

倡导项目要针对不同的受体阐述不同的问题以及不同的解决办法。

接着进行了一些技巧培训: 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信息资源-编码(包装信息)-打通交流频道-解码(理解)-接受(认同)

游说和说服的技巧:摸清情况,找准对象,注意该对象应是能起关键作用的人,要事先了解说服对象的观念和关注点是什么,事先考虑他凭什么支持你,支持你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好处,说服过程中态度要友善,坚持自己的立场,努力完成既定的游说计划,尽力表现自己观点和要求的合理性,说服决策者时注意控制时间,注意多利用研究数据,说服官员时注意使用主流话语打通交流频道。

筹款:预算和目标

一、 做个符合现实的预算,是否补充预算以支持其步骤目标;

二、 制定筹资对策;

三、 跟近,坚持始终不懈,了解拒绝的原因,让资助者了解信息及变更情况。

项目周期管理(PCM)

一、 规划确定可行的目标并用于操作;

二、 提高项目实际操作水平;

三、 监测评估:参与式监测与评估(PM&E);

四、 项目财务管理;

五、 项目资料档案管理。

可用于我们学生社团的经验上述中用红字标明,还有我们的一些活动可以按照倡导项目来做,例如422启动仪式,项目周期管理可以用于活动过程控制方面。

晚上我们进行了分组讨论,讨论的题目为学生社团如何立足校园开展活动,会议主持人是原唤青社主席,在会议开始时,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我们围坐在了地上,这在举行学生社团会议时,很有助于消除隔阂。

首先我们分析了议题,明确了其范围:

一、学生社团特指环保社团,

二、在校园中。

然后我们便按照如何完成一个活动的过程来讨论议题。

一、 明确做活动的目的

针对关注的宣传,提高自身能力(社团能力建设和自身能力建设),变生活方式提高环保意识(长期目标),影响身边的人。

分清活动的直接目的和愿景,通过每次活动直接目的的达到一步一步向愿景前进,所以做任何活动都应设立能够直接达到的目标。

二、 怎样做活动

可以通过展板、讲座、影展、影展报告、调研、垃圾秀、关于塑料袋、论坛、播放记录片、印发传单、定期查阅交流、食堂浪费、节约资源、一对一讲解、报告会、报纸回收、签名、图片展、讨论

三、 影响活动的关键因素

目的>可行性>活动方式>对象合作与否与相关部门是否支持>同学感兴趣程度>资金和效果。

背景:论述为什么做,始终需明白不要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目的、方式、效果等,效果要联系目的进行量化评估,同时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有

1) 阶段性评估(进程评估),需考虑问题:阶段性目标达到没有?如果没达到则考虑为什么没达到? 2) 效果评估,直接和目的相关,如果出现偏差则从是否对背景的理解有误?是否对目的不够了解?执行中是否出错?

3) 能量化的过程尽量量化,不能的则要进行定性分析。

四、 在社团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做事归做事,做人归做人,做原则,做道德,最后是做人情。“打一个巴掌,喂一口糖”

要有危机感,负面的想象。

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策划中也需针对本次活动有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

策划书中需含有对资金调配及产生的差额,以及参与人员的调动的详细记录,还要有直接目的和愿景的达到程度。 总结中应当将所有的经验感想归为一点:优点或缺点。

与上层多交流,存在问题要及时提出,在开会讨论时须鼓励大家打破隔阂,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借鉴+组装=创新。

五、 立足校园开展社团活动最郁闷的事。

资金不足>团队凝聚力不强>公众支持度不够>活动重复>影响力与效果不好>持久性不强>实在性差。

资金方面可以参考资金筹集的相关内容。

六、 开会讨论的一些技巧。

作为一个会议主持人,需要做的是:引导——听取——总结,心中要有数,在讨论过程中,如果主持人是社团领导,则不能在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在会议中要做次要人。

“头脑风暴法”:会议主持人设定框架后,要求每个参与讨论的人员每轮只有一次发言机会,而且发言的思考与回答时间要限制,回答内容要求最精练。

会议主持人在每轮发言后需进行总结,总结通用的,听取可能的,不对任何意见发表评论,就特殊的提法进行讨论,总结,可能就是一种创新的火花,或是可以引出创新的想法。讨论会把每个人既有的想法结合到一起。

七、 社团中同事间的关系

应当热情、需要做到利益的统

一、要有“兄弟情谊”、不同集团之间的凝聚力,感情,要给每个人机会,让他们去做事,并相信每个人都有把事情办好的能力。

2005年11月8日 星期二

组建NGO培训,内容详见《草根组织培训手册》 筹款培训等。

晚上,如期进行讨论,议题为学生社团机构建设和区域性组织和NGO的合作。首先参与讨论的各个社团对自己社团的机构进行了介绍,各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社团在理事会与所有部门之间有个协调层,还有的社团具有专门搞好社团内部关系的内联部,还有的社团实行“项目承包制”:主席团下不设部门,只有各个项目小组,可以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然后就社团中出现的问题现总结于下:

1) 不善于总结,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 2) 人员断层,文化传承做的不好; 3) 调动积极性困难;

4) 会员管理与召集困难; 5) 活动的接受与放弃。

人员断层可以通过做好每一届的新成员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一、 认识我们的组织是什么性质的,主要干什么工作;

二、 会员是什么,会员的职责和义务,会员的选拔要设立“门槛”;

三、 如何策划一个活动;

四、 怎样做好活动宣传;

五、 怎样筹资与做好资金预算。 一些优秀社团的经验: 以小组形式组织社团,每个小组成为社团主要工作的主体,承担社团活动方面,最后根据事先定好的评估标准对其工作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

倡导作为领导者,社团的活动不是亲自去做,而是引导别人积极去做,想办法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管理形式多样化,移交主动权,培养团队荣誉感。 可参考“根与芽”的培训资料。

没有强制管理,培养群体认同感、归属感,人本观念,人性管理。 要有兄长的心(亲情),厂长的手(严格管理)。

活动的通知走到前,便于召集志愿者。尽量想一种免费高效的传递方式。 人员的提拔要设定“门槛”,实行不完全的民主。

活动的选择与放弃,首先如果太忙了,已经有很多活动了,则可以考虑将活动移交给其他社团来做,这样既可以保证与活动提供方保持良好关系,又可以加强与其他社团间的联系。

执行层问题,明确自己有多大的执行层,有效的是哪些,是否充分发挥了执行层的潜力,如果有效执行层的人数很多时,人手不足的情况就可以得到解决。

其实会员就是干事,加入协会就是为了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为自己创造一个做事的机会。

自己拥有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应用。 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允许失败的心理。

20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上午举行了本次论坛的开幕式。

下午是本次论坛下设的第二届大学生分论坛,其内容详见《论文集》 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如下:

1) 加强理论水平建设;

2) 建立在协调和整合基础上的低成本的学生地区性组织,低成本的运做;

3) 协调与整合;

4) 相对的民主选举;

5) 科学管理——内部激励——绩效考评 6) “水木桶”理论;

7) 用团队文化吸引志愿者,用精神感染志愿者,用环保的理念影响志愿者;

8) 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 9) 营造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 10) 具有“穿透性”的管理方式。

11) 项目是指在一定领域内从事一定的事务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具有范围界定性,阶段性,目的性,过程性。项目管理是对过程的管理。负责人在组织授权下,充分协调组织所分配的各种资源,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并在其中促成组织的成长。项目规划的构想最初来自组织,并为组织的目标服务。

12) 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强调人的重要性。 然后进行了一次社团领导人培训,关于会议主持方面的。

1. 确定主题。如主题为“如何提高核心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提炼为明确的主题“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2. 然后根据明确的主题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如领导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枚举;

3. 然后总结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如如何提高这些素质; 4. 然后再横向问,如如何提高未来接班人的素质;

5. 然后归纳出哪些是领导者最应具备最重要的,接着讨论如何提高。 作为会议主持人需注意: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仪容仪表。 不能首先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

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时刻给予鼓励。 明确主题后,优先讨论大家都关注的主题

让每个人都参与讨论,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每个人都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

晚上大家很有幸请到了华德福学校的一位前辈。 她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经历,讲述了她的大学四年生活和她为什么在大三时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以及她在绿石和华德福德工作经历。她告诉了我们人应当有目标有梦想的面对人生中的每一天,她去华德福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这条路并不平坦,充满了辛酸,最明显的是与她的同学相比,她的工资少得可怜,生活条件甚至不如以前,她也抱怨过,可是从来没有放弃,因为她活得很充实,很自由,因为她在做自己想做事,而不是别人让她做,或是为了赚钱而做的,或许这种自由也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的,一种真正的自由。还有,她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情,有的能力是被逼出来的,在绿石时,曾经用一个电话号码搞定了一个项目,而这其中肯定对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只有在这样的压力下,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至极,所以这也为我们以后的培训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后,她留给我们了一句话,希望大四毕业后的我们能够多花些时间,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想做什么,考虑清楚后再走下一步,一定要有梦想的活着,因为这样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她对生活对工作的看法,深深的影响了我,自己对大学的生活有了新的看法。

2005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下午参加了大学生分论坛,主要内容可以在《论文集》中找到,主要是关于环教的。

下午5:30论坛圆满结束。

西南大学绿色行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周超

2005年11月13日

第五篇:中国草根NGO筹款的ABC 发展简报筹款文章 20091120

中国草根NGO筹款的ABC

- IWRM筹款工作坊的启发

我的NGO生活始自2006年7月。一些个人发展上的想法,一次偶然的谈话,使我下定决心离开原来的企业,开始到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接手这个工作的源动力来自于我对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但三年多来,我的收获却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一方面,我对于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进而抱有极大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对现实中NGO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尤其是筹资困境,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NGO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且在所有NGO面临的所有问题里面,资金的问题也永远是最大的问题,即使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NGO,对资金的问题也永远不会掉以轻心。但是,从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为了解决资金的来源,NGO往往会更为主动的调整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甚至从新审视自身的使命与愿景。因此,为了NGO的健康、有序和迅速的发展,所有NGO领域的从业者和期望以志愿或捐助等形式参与到NGO工作里的朋友,都应该一起关注一下中国NGO的筹款问题。

凡是好事总要有个善缘。2008年5月间,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我和天下溪的郝冰老师赴马来西亚参加了一期关于NGO资源调动的工作坊。工作坊的全称为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Resource Mobilization,或称“资源调动国际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组织者是一个在英国注册的、专门为NGO提供专业化资源调动培训的慈善机构, 叫Resource Alliance,或称“资源联盟”( )。 目前,这个工作坊已经发展为“资源联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培训产品品牌”,每年的

5、6月间都会在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2008年我参加的那次是第八届工作坊了,在马来西亚举行。2009年的第九届是在印度举行的。

虽然,郝冰和我在回国之后,曾经借福特基金会的会议室组织过一次小型的经验分享,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这种经验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与分享,所以,特别借《中国发展简报》此次催稿的机缘,还自己一个心愿。当然,这里所说的经验和概念,有很多是我个人的概括和总结,肯定有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所以我个人愿意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1. “资源”大于、等于“资金”!

在准备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2005年《中国发展简报》就刊登有《当地资源动员和资金筹措培训研讨》一文。文章的作者高雪松就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资金的问题,其实只是NGO运行所能够依赖资源的一部分而已,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媒体的报道,一些社会人士在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热心引介等等,都还算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实,这也是我们在IWRM所学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在我们忙着制定一个“筹款”战略或方案之前,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时间,和自己的理事会、顾问团、同事和志愿者团队,坐下来,仔细的讨论一下,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否可以通过筹集资金以外的其他方式解决?

例如:如果我们正在策划一次志愿者活动,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地,但是如果这个场地可以由我们的朋友或志愿者免费提供,那么,我们的活动经费预算是否就可以少做一点?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但凡大家有一些实践经验和常识,每个人都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做法推进一步:如果我们可以争取到某个场地的免费赞助,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场地为我们明年的经费搞一次义卖?场地和空间资源的调动是需要想象力的,一个后现代的LOFT画廊会吸引来比较追求时尚的人群,一个百年四合院会吸引来珍视传统文化的朋友,我们可以根据手上掌握的不同资源来设计活动,也可以根据活动创意和目标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如果我们在确认场地的同时还能够邀请到几位各个领域的名人,如果我们还可以征集到几件比较有意思的拍品,如果我们活动的程序可以设计得与我们工作的使命相得益彰,如果我们绞尽脑汁,充分发挥所有的宣传渠道,包括网上免费的社交网站,和我们平常积累下的人脉资源,那么,我想一个很不错的资金筹集平台,就可以利用这些免费的资源搭建起来了。

2. 筹款有几种渠道?

目前,筹款渠道的定义在国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受时间和篇幅所限,这里只是介绍一下IWRM对于筹款渠道的分类:

2.1. 基金会筹款:这是目前很多NGO筹款的主要渠道,但也有一些NGO对于这个渠道并不十分了解。无论如何,这些公益和慈善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支持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所以如果哪一个NGO还完全没有把基金会当做自己筹款的一个主攻方向的话,实在是不应该。况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除了原来的公募基金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公募基金会涌现,也就是由企业或企业家个人,还有一些企业家团体出资成立的、并不面对公众募捐的慈善基金会,其资助方向覆盖面很广。目前最活跃的有诸如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李连杰的壹基金等。据最新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统计,截止2008年年底,全国各级已经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已达643家。而基金会基金规模也呈增长趋势。2004年新设立的几家基金会平均原始基金不到800万元,而2008年新成立的10家基金会的基金规模就已经达到了平均原始基金7000多万元的水平。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非公募基金会的情况,可以登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了解详情。

2.2. 企业筹款:最近几年大家谈论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叫“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这个概念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捐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企业内CSR政策的推动者认识到企业在为投资人创造利润的同时,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上,无法独善其身,只有更积极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企业最终同样受益,而且越是有全球发展战略的企业越是如此。这样的目标和以往为了博得口碑和赢得市场所做的目的性很强的捐赠显然对NGO的发展更为有利。

现在,一般的大企业即使没有一个专门的CSR部门,也会在各自的网站上公开自己的CSR政策。例如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在其网站上的显著位置( ; 位置甚至比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靠前)对其在环境和社会领域内的责任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所以,认真的了解和解读企业的CSR政策,对于任何想从企业筹集款项的NGO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找到与NGO组织自身定位和使命“趣味相投”的企业之后,还要换位思考,想一想这样的捐赠对这家企业为什么有价值?这样的思考方式对于成功约见这家企业的CSR政策负责人,以及在初次见面时提出一个合理的、双赢的捐助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2.3. 个人筹款:通过这个渠道在中国筹款和在西方国家筹款有一些区别。首先,政策环境不同。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可以针对公众募款的基金会虽然在数量上还不输于非公募基金会,但出于对非法集资等事件的担心,政府对于通过大众媒体公开募款的做法还是有一定的控制。所以,IWRM课程上所教授的针对个人筹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现状。其次,中国公众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意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国外公众的公民意识成熟。虽然在2008年中国公民个人捐款的数额首次超过企业捐赠,改变了以往个人捐赠占总体捐赠20%左右的一个格局,但主要原因在于震惊世界的四川大地震。再有,缺乏完善的个人捐赠减税鼓励机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如果NGO计划通过个人捐赠解决部分资金缺口,那么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悉心准备。因为即使在国外,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筹款信的反馈率也不到千分之二。以我们之前的一些经验来看,一些助残和助学的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公众的积极反应,主要的原因是这些NGO的目标明确,捐款用途清晰,“眼泪指数”比较高,容易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而对于一些目标比较抽象的NGO来说,怎么把自己的目标用更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了。比如,最近一个NGO筹款的信里面,把自己办公费用折算为每天的费用,这样几百元的费用就是一个普通志愿者可以承受的水平,也能很清楚的说明捐款用途。

当然,在这种筹款中,如果能够找到几个大的捐款人,在短期之内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只是这样的筹款也有很多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扩大小额捐款人的基数,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2.4. 服务性筹款:IWRM工作坊对服务性筹款的定义是指通过社会企业所挣来的善款,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小额信贷业务。而在目前中国NGO大部分还都是比较小的时候,不太可能建立独立的社会企业,为机构自身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NGO在通过自己的服务或“产品”,为机构的发展筹集资金。例如,很多NGO年底的时候都会制作与自身使命或项目相关的台历、贺年卡、明信片之类。

这种筹款渠道本身有几个利弊要分析。首先,这样的服务性筹款,往往筹来的资金是非限定性的。这对于项目预算超支或者行政费用不足的NGO来说,是一个弥补的办法。但这个方法本身可能也是最费时费力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的。

3. 筹款的基本功:

3.1. 学会讲故事:的确,无论你服务的NGO工作领域如何,你的职位如何,你在向别人介绍你自己的工作时,实际上就是在讲一个你自己会为之感动的故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激情,那么首先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还适合这个工作。如果你仍然豪情万丈,但听你讲故事的人并没有什么感觉,那么要提高的就是你与别人沟通的技巧问题了。当你能随便带着一个人领略你为之心动的那个理由的时候,你也同样能感动一千个人。当然,花言巧语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如果只是技术高超而没有内容,同样不会打动人。

3.2. 破除心理障碍:的确,所有刚开始筹款的人,尤其是我们重“面子”的中国人,对要钱这种事,都会有一个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障碍要突破。我之前的工作一直在与人打交道,所以脸皮不知不觉“磨厚”了。加上对NGO工作公益性质的信心,以及碰上的人都基本持

支持态度,所以这对我来讲从来就不是个问题。但我见到和听到的很多人,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还是很腼腆的。我想,破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已经有无数励志的书籍供参考,在此我想奉劝对此还有顾虑的诸君,对于NGO从业者而言,一定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道”的层面想明白,对在“术”的层面上驾轻就熟是有极大帮助的。

3.3. 建设强有力的团队:一个成功的NGO需要像一个企业一样有明确的分工,优秀的领导力和赏罚分明的管理。实际上,NGO所面对的问题,比任何同一领域内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很多倍。如果要想解决自己使命和远景所确定的这些难题,没有合理的机构治理能力是很难完成的。除了在创业初期,充分利用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之外,长远考虑,机构的制度化建设必须尽早提上日程。

3.4. 竖起鲜明的旗帜:也许不是很多,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NGO的创始人或者领导人在机构发展的初期,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愿景,或者是过于宏大的愿景。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的NGO领袖们自己很激情四射,但是在面对公众的时候,往往由于想做的事情太多,或者对所关注的领域了解太深,而迷失在细枝末节上。就像商业领域一样,市场在不断地细分,NGO服务的领域也需要更为明确的定义。一个不是很鲜明的旗帜,是很难招揽到足够多的支持者的。如果为了实现我们的使命真的就那么大,也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和方法,把我们的使命有层次和逻辑的表现出来。

3.5. 建立健全透明的财务制度:我们上面说了很多,但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所有筹款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NGO组织最大的财富不在于我们所拥有的银行存款和办公设备等家当,而在于我们的公信力。一个好的、公众可以随时查询的财务制度,对于保持NGO捐助者的捐助热情与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查查近两年公益组织里的相关丑闻,比我再说一万句,更管用。

4. 个人对于NGO筹款的一些建议:

4.1.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编辑同学给我4000到5000字左右的任务,写到这里,已经不知不觉的完成大半。如果让我写,可能还可以写很多,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什么好的培训,中国的、外国的、高级的、基础的、综合的、速成的,都没有自己多参访,多问有好处。从北京来说,NGO业内交流的机会不可谓不多,成功的和有经验的NGO前辈也不乏其人。只要你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很多人都会在适当的时候伸手帮你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佛经里,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典故。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道理,勤学多问。

4.2. 小马过河:我想70后的都应该读过这篇课文,如果80后甚至90后的各位没有听说过,请自己GOOGLE一下。虽然要多问,但还是要客观的参考自己的实际经验吧。没有什么路比自己走过之后记得更清楚的了。小马尚且知道实事求是,何况你我!

后记:三年多以前,在刚刚开始从事NGO工作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中国发展简报》的朋友们了。可以说,从一个NGO工作的门外汉到现在对这个新兴“行业”有一点浅识,自然离不开《中国发展简报》的诸位老友给予的各种帮助,所以有机会通过这个渠道发表一些我自己工作的心得,感觉十分荣幸。特别感谢王辉耐心而坚定的督促,对于喜欢“拖”字诀的我,是一种鞭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ngo范文】相关文章:

中国的ngo范文05-23

中国ngo组织范文06-06

中国ngo组织04-16

怎样参加中国ngo组织06-10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09-23

中国草根ngo筹资的abc06-21

环保ngo范文05-18

ngo管理范文05-18

ngo组织范文05-18

ngo发展范文05-18

上一篇:2月份教案范文下一篇:工作案例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