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运用教案

2022-08-02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标点符号的运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标点符号的运用教案

标点符号的运用

1.(2010·曲靖)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

五、六百名学生。 答案:B解析: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句话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2.(2010·荆门)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B.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和遭遇。

C.网络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露出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他家对面

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答案:B

解析:A项读书后应用句号;C沉沦后应用逗号;D项把顿号去掉。

3.(2010·桂林)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答案:D解析:说的后面用逗号。

4.(2010·遵义)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抱着

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答案:D

解析:A把顿号去掉;B问号应为逗号;C把省略号去掉。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B.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答案:D

解析:把冒号改为逗号。

6.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某地刷出一条标语:“有粮不卖给解放军

吃!”后来我党地下工作者只在这条标语中加了一个标点,就把意思变得完全相反了。其实,对原有这条标语,在中间加一个标点使其意思变得相反,有两种加法。请你在下面分别加出这两种标点。

(1)有 粮 不 卖 给 解 放 军 吃! (2)有 粮 不 卖 给 解 放 军 吃! 答案:(1)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 (2)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

7.(2010·杭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答案:A

解析:B把顿号改为逗号;C把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把问号去掉,在引号后面加逗号。

8.(2010·普洱)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 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 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 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大海有漫长的历史 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答案:B

解析:根据两个问句应用问号,可排除A、D;后面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排除C。

9.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句①②有语病,③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改正。(写明改法即可)近年来,我校①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③

2008年我校获得了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删掉“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或“和法律工作者”。或把“和”改为“等”。

②在“慰问”前加上“参加”。

③在“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加上双引号。没有“德州市”也可。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答案:B

解析:A句号应放在引号内部;C“充实”后面应为顿号;D分号应为逗号。

11.(2009·遵义)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开头„„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答案:B

解析:A“以人为本”后应为顿号;C问号应为逗号;D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12.(2009·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 小诗 ,五四运动后 它曾盛行一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这两部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

A.“ ” 、 ,B.“ ” , 。 C.《 》 , 。D.《 》 、 , 答案:B

解析:小诗,应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五四运动后”后面,没有并列项,不能用顿号

13.(2009·宁波)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答案:D

解析:问号应为句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七种点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一般点在紧靠文字右边偏下。

()

(2)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行末放不下时,才可以把标点点在一行之首。

()

(3)引号、括号、书名号都标在文字的前后,各占两个字的位置。

()

(4)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也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下。

()

答案:(1)√ (2)× (3)√ (4)×

15.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中的标点符号很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揣摩。请简析下面句中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是陈述学生放暑假的事实,然后提出设问,所以第

一、二句之间用逗号,第二句后用问号,然后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作者(演讲者)对国民党特务的无比激愤与痛恨,感情激越而愤怒。

16.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B.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无数的民族英雄。 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D.“尽管我的家族很富有,但我们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比尔·盖茨说。 答案:B解析:把省略号去掉。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B.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 C.去上海,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答案:C

解析:A是连续问而非选择问,“存在呢”之后逗号应改成问号;B句子很短,很紧凑,没有必要用表示较长停顿的冒号;D引号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18.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A.你欢迎,我不欢迎。B.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答案:D

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

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答案:A

解析:B.分号应改为逗号;C.应去掉顿号;D.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20.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B解析:“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是设问句,应该使用问号。“他能够说”后面是直接引用,应该使用冒号、引号。“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是对“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解释说明,中间应该使用破折号。

第二篇: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发文年度要用中括号“[ ]”而不能用圆括号“()”,另外发文年度应标全称,不能简写,例如〔2006〕不能简写为〔06〕。

公文写作中“公文结构层次顺序数的标注”是否要标点符号?

直接举例:中文数字如“

一、”后面加“、”;“

(一)”和 ① 圆圈里的阿拉伯数字1后面不用标点;阿拉伯数字后面分两种情况,党委文件用小圆点如“1.”,政府文件后加顿号如“

1、”。另外,正文中“一是二是”这种不用加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 )名称加属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一般惯例,政府文件日期为大写数字,如"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党委文件日期为小写数字,如"1999年10月1日"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结合本人在公文处理中的实际,顿号、书名号、括号和引号是公文标题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有时候不好避免,下面举例谈谈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处理,希望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

一、顿号

因为它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所以就公文标题而言,可以用“和”来代替,或者可以区别不同的情形进行变通处理:

(一)顿号改“和”

当公文标题中是两个词或两个词组并列时,可以将顿号改为“和”。

例1:关于商请安排玉米、小麦出口计划的函

例2:××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劳动厅、财政厅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意见的通知

上述两例中的顿号都可以用“和”置换。

(二)删除顿号

当并列的词或词组各自的字面意义明晰,不会被误认作一个词或词组时,可直接将它们之间的顿号删去。

例3:××省人事厅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鼓励、扶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此例中“省委、省政府”之间的顿号可以用“和”代替,也可以直接删除,“鼓励、扶持、引导”之间的顿号则用删除的办法解决。同理,例

1、例2两个标题也可以考虑采用直接删除顿号的办法解决。因为直接删除顿号后,“省委省政府”、“鼓励扶持引导”、“玉米小麦”、“劳动厅财政厅”的意思还是明白无误的。这里,会不会导致误解,是区别运用办法(一)和办法(二)的关键。也就是说,当这些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顿号被删除后,有导致误解的可能时,就不能一删了之,而要采用办法(一),或另想他法。

(三)“等”而言之

当批转或转发的文件是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时,则应当考虑简化部门名称。

例4:××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教委、人事厅、劳动厅、编办、物价局关于做好1999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

这类标题一是需要解决顿号的问题,二是需要解决因罗列所有部门名称致使公文标题过长的问题。用“牵头部门的名称+等×(部门的个数)部门”的办法,就可以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例4可改成“××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等6部门关于做好1999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从此例可以看出,这个办法之所以能够成立,原因在于其后被批转 方案的标题下,这些联合行文的部门还会被一一罗列出来,受文者仍然会从中知道这个文件所有的作者。

(四)概而言之

当一个公文标题中同时并列出现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且它们的意义相近或相关,而又不能用“和”来解决顿号的问题时,可以考虑用一个能够代表这些词或词组共同意义的词或词组来置换。

例5:××省人民政府印发《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扩大横向联合的优惠政策 》和《台胞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

这个标题中的书名号、顿号都应删除。但是,当去掉书名号、将顿号改为“和”之后, 标题中却出现了“印发„„政策”的搭配错误。对这类标题,如果用概括的办法解决,可改成“××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招商引资三个政策性文件的通知”,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按照这个思路,例3也可以做类似的修改。因为不论是“鼓励”政策,还是“扶持”,抑或“引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政策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所以,例3可改为“××省人事厅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

(五)改变角度

当用常规的办法不能避开顿号时,可以尝试改变标题的拟写角度。

例6:××省人民政府关于××师范大学与××教育学院合并办学、××财经学院与××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办学有关问题的通知

如果选取“合并”事宜这个角度撰写这个标题,恐怕很难避开这个顿号。这样一来删除顿号行不通,使用其他并列连词也不行。但是,如果变换一下角度,选取“组建”新校的角度,就可以解决顿号的问题。因为这两组院校的合并撤销原学校建制,分别组建新的××师范大学和新的××财经学院,故可将这个标题改写成“××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新的××师范大学和××财经学院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样改是符合文件主题的。如此经过角度的变换,顿号的问题也便迎刃而解。

(六)增补成份

对于两个具有同样成份的专有名词或特定词组,一般不宜省略其中的共同成份,以免制 造不必要的麻烦。

例7:关于鹿王、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在××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函

“鹿王”、“鄂尔多斯”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羊绒集团公司,即使在公文标题中也应当使用两个集团公司的全称。并且,当使用全称后,顿号的问题也可顺利得到解决。即“关于鹿王羊绒集团(和)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在××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函”。其中的“和” 可要可不要。

公文标题中遇到顿号的机率相对较高,但只要严格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动脑筋,主动研究摸索,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

二、书名号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关于“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的规定,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的名称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应加书名号;凡被批转(转发、印发)的请示、报告以及方案、意见、规定、决定等文件的名称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不加书名号,例如:“×××省人民政府批转××部门关于开展农村费改税试点工作报告的通知”、“×××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部门关于科学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部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等。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组稿工作的通知”,其中的“《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就得使用书名号。

三、括号

文件标题中遇到括号的情况虽然不多,但有些情况却值得注意。

例1: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草案)的议案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标题中使用书名号和括号都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书名号和括号二者的位置关系需要商榷。我认为,“(草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注脚,即提请审议的这个“商标法”在严格意义上说还不是成文“法”,而是一个“草案”,“(草案)”作为“商标法”的注脚不但必须标注在标题中,而且由于这里的“(草案)”是属于“ 商标法”的一部分应该放在书名号之内,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草案)》”。

同理,“关于印发《×××省鼓励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审查修改《×××省名牌农畜产品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的通知”等标题中,由于“( 试行)”与“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与“认定办法”各为一个整体,应当分别将括号以及括号内的文字置于书名号之内,写成“关于印发《×××省鼓励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审查修改《×××省名牌农畜产品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 》的通知”。

例2:×××关于颁发《高等学校学生守则》、《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 的通知

此例中的问题是:其一,“(试行草案)”属于守则的一部分,应置于书名号内;其二, 两个《学生守则》都是“试行草案”,应当分别加注“(试行草案)”。另外,在标题中出现顿号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笔者认为,这个标题可以考虑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写成“× ××关于颁发《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的通知”;二是写成“×××关于颁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两个学生守则试行草案的通知 ”。第二种写法既避免了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又避免了书名号与括号的关系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例3:×××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牧区)居民点规划的通知

与上述两例相比,此例中使用括号纯属画蛇添足。因为“牧区”是相对独立的概念,可与“农村”并列存在,不必用括号括起来。

例4:×××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旗县(市、区)土地利用规划的通知

此例中的“(市、区)”完全可以删除。因为使用“(市、区)”的本意虽然是想明确表达“旗县也包括旗县级的市、区”这样一个意思,但是,孰不知我们所说的旗县,一般应指旗县级行政区划,因此,没有必要再加一个括号来特别注明。如果非要刻意追求完全的话,那么不妨将这个标题写成“关于做好旗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通知”也比加一个括号好些。

四、引号

正如有些书名号、括号在标题中必须使用一样,有时引号也是不得不用的。 例1:关于开展“两基”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

例2: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报告“两基”有特定的内涵,是对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高度概括,属于特指,必须加注引号,以起到强调、提示的作用;“绿色证书工程”则是根据农村家庭技术员培训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的形象化概括,内容丰富,因此也必须使用引号。与此类似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863”计划、“三·八”妇女节、“七·七”事变、“ 一控双达标”、“双增双提”、“两个确保”等等。使用引号的原因一般是为了对一个特殊 的概念或缩略语进行标注,以使读者明白这个词语具有特殊意义。但是,在公文标题中使用引号也要慎重,因为引号在标题中要比其它标点符号更显眼,如果可能,还是以尽量少用或不用为宜。

总之,因为公文标题一般是一个句子,不需要做特别的停顿;因为公文标题不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无需借助标点符号来表达;因为公文标题处在一个十分显眼的位置,使用标点总给人一种不够整齐美观的感觉。所以非特殊和必要,尽量遵守规定,不使用标点符号。

第三篇:谈鲁迅《故乡》中几处标点符号的运用艺术

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石玉海邮政编码 733300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用跟文字一样,绝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因为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无言的表情,别样的文字,所以它能使书面语的表情达意更加确切,更为生动。巧妙运用标点符号,能把那些用言语难以完全表达的言外之意暗示出来,它辅助文字使表情达意变得更为含蓄,更具韵味。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对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就是典型范例。

一、“这好极!他,——怎样?„„”

文中有两处“我”的语言描写,除引号外,每句都运用了五种标点符号,使短短六七个字的话语,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极具艺术张力。 当“我”听母亲说分别二十多年的少年好友闰土要来时,那个项戴银圈,手捏钢叉,月下瓜田刺猹的农家少年英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眼前。这消息使我精神振奋、欣喜万分! “这好极!”一个感叹句,将这种激动的心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他”之后的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为什么话还没说完就停住了?是什么原因使“我”的喜悦之情戛然而止、瞬间即逝呢?因为在回家的途中,在 “我”回到故乡时看到的尽是是“萧索”的荒村,荒寂的原野及母亲“凄凉的神情”,由此自然想到闰土的景况也不可能好,因而用了一个逗号停顿。紧接着用破折号调整自己的情绪,想转换自己的话题。只因为太

想知道闰土的情况,于是还是情不由衷的发出了一声“他,怎样?”的询问,充满了关切之情。这里虽用的是问号,却饱含深情,要问的话,要想了解的事真是太多了,只是无从说起。而闰土哥究竟怎样,其答案恐怕是令人忧多喜少。这时的悲喜之情真让人一言难尽。作者便适时在问号之后巧妙的运用了省略号,真实地再现了“我”急于想得到回答却又深怕听到答复,既想问得更具体一点又深怕了解到闰土的惨状的矛盾心理,蕴含着对闰土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深沉忧虑。将涌上心头的千言万语蕴含在省略号之中,留给读者去遐想。

二、“啊!闰土哥,——你来了?„„”

这是在一个天气很冷的午后,当“我”与儿时的伙伴闰土相见时说的第一句话。这一句作者先用了一个感叹号,接着用了一个破折号、一个问号、一个省略号,含蓄生动地表现出了好友久别重逢时的喜悦、诧异,百感交集、欲言又止,和那种看着面前人似曾相识而又面目全非的复杂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的艺术境界,而且含蓄隽永,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再见到闰土,我的心情异常激动,但眼前的闰土又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聪明伶俐,充满朝气的少年,已然成了一个“木偶人”。尽管“我”对闰土的不幸作过种种推测,但眼前的闰土比想像中的还要悲惨,怎不使人大吃一惊?原先的忧虑终于成了眼前的事实,以致感慨而吃惊地 “啊”了一声。叹词叹号,既表现出了“我”见到闰土时非常高兴激动的心理,又寄寓着“我”对形体枯槁、精神麻木的闰

土的深切同情,更表达了对黑暗社会这一人间地狱的极度愤懑。惊叹之后,一声“闰土哥”,表达出深情厚谊。好友重逢,该有多少话要倾吐啊,但现实让“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破折号的运用,巧妙地把“我”的这种复杂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你来了”,本该是陈述语气的句子,这里却用了疑问的语气,足见闰土的变化,使“我”十分诧异,简直怀疑站在眼前的不是闰土,以致再也说不出话来,留下一个省略号。这省略号,是无声的语言,既渲染了当时沉闷的气氛,更流露出“我”的忧伤、痛楚之情。

三、“老爷!„„”

“我”急切地希望见到闰土,闰土也对“我”念念不忘,及至两个年少时的好友再次相逢,却多了几分陌生,多了一道“厚障壁”,“我”的百感交集化作三个短语及五个标点,闰土只两字“老爷”,再便是一个感叹号,一串省略号。我们不能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对标点符号的巧妙的运用艺术。感叹号可见他对“我”的称呼是毕恭毕敬的,省略号意味着沉默。我们从感叹号省略号的组合中可以看出少年时的好友称“我”为“老爷”,并不是出于虚伪的奉承,而是当时的社会,旧的观念给中国善良农民的精神枷锁所致。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等级观念思想束缚。在闰土的眼中,“我”是尊贵的,自己是卑贱的,只是他小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卑贱地位,在“我”面前毫无顾忌地说了那么多的话,都是极不应该的。一到成年,就应该遵守传统的礼法关系。闰土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讲“道德”的人,他把这种礼法关系当成了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

思想感情就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了,人与人的心灵就融合不在一起了。这就是在“我”和闰土之间发生的精神悲剧。 “我”怀念着闰土,闰土也怀念着“我”,他们在童心无忌的状态下建立了平等的、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两个人的心灵中都留下了美好的、温暖的、幸福的回忆。“我”想到故乡,首先想到的是闰土,闰土实际上也一直念着“我”。两个人重新见面时,“我”“很兴奋”,闰土也很兴奋:“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说明他心里颤抖着多少真挚的感情呵!但封建的礼法关系却把所有这些感情都堵在了他的内心里,形容不出来了,表现不出来了。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那个感叹号就是两颗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被生生撕裂开时所滴下的血。闰土不再仅仅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他把“我”放在了自己无法企及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上,他自己的痛苦,自己的悲哀,在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人面前已经无法诉说,无法表现,所以之后便是的沉默,一串省略号把无尽的感情融合其中,是“敬”,是“冷”,有“欢喜”,也有“萎缩”„„总之,两颗心灵就这样被一个简单的称呼挡在了两边,无法交流了,无法融合了。所以“我”“打了一个寒噤”,知道两个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先生的话道明了标点在符合语法规则以及准确达意方面的重要性。除此以外,它还有更深广的表达功能和修辞效果,鲁迅的小说《故乡》正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上述几处标点的准确运用,

寄丰富的感情寓深刻的内涵于其中,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情到深处意更浓。

发表在《教育革新》2011年第3期

第四篇: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的运用

《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及标点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提示语在人物对话描写中的作用。

2、 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2、 内容:简单介绍本课教学内容,引入题目:《奇妙的提示语》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人物对话的含义,引入“提示语”概念教学。 1.讲授“什么是对话”;

在人物对话中,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语气的词语,我们叫做提示语.一般提示语有明显的标志,说、问、喊、叫、吼、责备、回答等词语。 2.引入新授知识。

A,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因为要引用人物的话,所以提示语后加冒号。我们把提示语在前面的这种形式叫做“拉车式”

B,“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号在后面。因为说话的内容长,后面还要继续说,或者有两层意思,所以提示语后加逗号。我们把提示语在中间的这种形式叫做“挑担式”

C,“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提示语在后面,点句号。提示语在后面,此时话已经说完,直接加句号.我们把提示语在后面的这种形式叫做“推车式”

D,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记住这个规律,老师送给你一首口诀记忆: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号在后面。 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后面的标点也不同 3. 句子练习。

读下面一段话,画出提示语并说出位置,再将 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阿威着急地说

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啊!

别担心,阿威,鼹鼠老爷爷牵着阿威坐下来,说

这个给你,现在就戴上去! 这是什么?墨镜? 阿威不明白地

三、课堂小结。

1.回顾人物对话基本组成及形式: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 2.明确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后面的标点也不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多变的提示语。提示语可以变生动,提示语中的“说”字可以变,提示语的位置和标点也可以变。只要你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所学方法,你一定能把提示语写生动。

第五篇: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在包装设计中合理应用民俗符号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产品的特性、增加产品的销售价值,还能够体现一定的本土特色,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

一、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价值

在商品市场中,不同的消费人群其对商品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存在文化、经济、民族等差异时,在商品包装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包装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民俗符号,保证能够吸引消费者,同时可以展示自己的风格。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包装设计行业也发展的更加迅速,人们对产品包装的需求也更大。因此包装设计也在商品整体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需要对市场有详细的了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及设计因素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从包装的触觉、视觉等多角度来体现包装与当代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民俗符号具体在包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出的价值。一是体现历史文化的魅力。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承载着多民族的文化,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应体现出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在实际应用中拓展民族风格的鲜明性,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应注意进行创新,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时代风格。在应用民俗符号时必须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够在众多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与时俱进。并且目前全世界都处于一种信息时代,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入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当前的设计状况,跟上时代的节拍,进行继承和创新,才能够保证设计的包装产品具有更好的生命力和新意境。并且当前社会商品流通及更新换代非常快,只依靠产品自身的优异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要求,巧妙设计产品包装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能体现神形兼备的文化内涵,我国民俗符号众多,其在包装中的应用除了是对产品的保护、宣传等,同时本身就具备想消费者展示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知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并且包装的艺术形式、体现的文化思想本身就是对特定环境中人的思维观念的一种反映,人们对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本身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因此合理应用民俗符号能够很好的展示出包装产品的文化传承性和民族凝聚性,形成独具风格的产品特征。

二、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

民俗符号种类繁多,但基本都具有共同的文化特点,就是图中有意,具有一定的寓意。如保健产品包装中仙鹤和寿桃图案的使用寓意长寿,婚庆包装运用百合、并蒂莲花等寓意百年好合等。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增加民俗符号在包装中的灵活性和普及性,保证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民俗符号在包装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是通过包装内容来引起消费者的民族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一定的感染力,使得消费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主要有直接表现法和间接表现法。直接表现法的重点是体现包装物,包装主要体现产品的用途、外形等,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用产品的图片来展示。同时也会再应用一些辅助性的方式来变现。如衬托法,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进行衬托,如中国酒的包装,通过传统的水墨画以及古代线装书的形式来体现汾酒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如对比法,主要通过反衬来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强烈。归纳法是对主体形象进行简单化处理,突出主体形象,使的消费者对其用途等一目了然。夸张法则是通过适当变化,有所强调,使得主体形象更加生动形象。间接表现法则是一种比较内在的表现方法,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其在包装画面中主要是通过一些相关事物来表现产品,并不直接出现产品本身。通过委婉而含蓄的表达方法,激发大众的思维。如比喻法,这种表现手法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应用较多,如牡丹喻富贵、松树喻长寿、荷花喻高洁。这些观念无法直接描绘出来,则可以借助这些形象化的植物来进行表现。如联想法,通过借助某种关联的形象来引导消费者通过联想补充画面中没有直接表达出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也使得包装显的更加灵活生动。

三、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要求

民俗符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因此在应用时必须结合要表达的内容选择意义相近、能够有效传达信息的符号来表现。同时需要注意符号应用与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之间的联系,保证这些信息能够互相沟通和解释,使得包装产品能够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应能够发挥其指示性,即需要保证图形符号等和表达的对象之间要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具体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就是,通过对一些特殊符号结合包装产品进行改进,来引人产生联想。同时应用的符号除了能传达产品的特征外,还应能够表达事物内部规律,发挥其相应的达理性。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其传达的作用,使得包装设计能够更加准确生动的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信息。总之,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用民俗符号时,应注意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保证其能够充分契合产品的特征,变现出产品的内涵,并赋予包装产品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文静.浅谈形式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今日印刷,2014(4):45-46.

[2]王瑞良.地域文化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4):34-35.

[3]张利丽.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符号[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1-72.

上一篇:布袋除尘器施工安装下一篇:编办主任会议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