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放的历史教学

2023-03-03

我国至圣先师,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国外还有一位哲人柏拉图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事情, 兴趣是第一要素。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 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取得理想效果。因此, 在当今教法不断改革的过程中,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对于初中历史课教学, 趣味性是该学科的一大优势。因为, 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已经过去的史实, 有的史实距今遥远, 给人以陌生感和距离感。初中生年龄小, 理解能力较弱, 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采用照本宣科, 空洞说教或抽象地理论灌输, 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或者感到深不可测, 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及信心。那么,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趣味横生的氛围内愉快地接受知识, 拉近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实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是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趣味优势, 谈几点体会。1力求导语的趣味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参与教学探究的积极性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都与教师授课的语言艺术有较大的关系, 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 首先应力求做到课堂导语的精彩性、趣味性, 把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赋有温故求新、承上启下、唤起兴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一堂课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教师教好, 学生学好这堂课开了个好头, 奠定了基础。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 设计导语要灵活。教师要针对每堂课的所授内容来精心设计导语, 力求导语的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做到简洁明快, 找准切入点, 统领教学内容, 趣味横生, 营造一种求知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鸦片战争》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为什么说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的雪耻日?你想知道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的百年沧桑吗?这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这样极具吸引力, 富有趣味的导语, 极大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领学生走进探究的境地。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做到直观的趣味性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事物的认识处在感性认识阶段, 这就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发挥其直观性及趣味性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视觉, 利用看有关电视、电影片段、投影、示意挂图、多媒体、微机资料信息、参观实物等多种手段, 实现由无色变有色, 由无形变有形, 由静态变动态, 给学生生动直观的感性信息, 同时利用其趣味性,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加深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及理解, 准确感悟历史知识, 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 利用多媒体把《时局图》形象直观化, 用一条野猪代表德国, 狂叫着占领山东;一只北极熊代表沙俄吼叫着雄踞长城以北及新疆;一只毒蛇代表法国盘踞两广和云南;一只灰狼张着血口扑向长江流域;一条天狗虎视眈眈, 盯着中国版图。这样把一幅《时局图》生动形象, 有声有色, 加上趣味横生的讲解, 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形象地理解中国的危机和记住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是如何划分势力范围, 强行瓜分中国的, 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爱国热情。3运用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由于史事具有时空性及特定的历史背景等特点, 所以对史事不能现场观察, 也不能作实验, 而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趣味语言, 讲述史事及人物, 这样就能起到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加深学生对史事的感悟和记忆。如讲授《秦始皇统一六国》时, 出示投影片《秦始皇》, 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秦始皇图像, 然后教师作出如下解读:“秦始皇目光炯炯有神, 两眼虎视眈眈, 一手指向东方的威严傲慢的神态, 流露出他当年威征六国, 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挂满珠子的皇冠, 身穿绣花龙袍, 腰佩宝剑, 充分显示他那唯我独尊, 居高临下的帝王形象, 他面带微笑, 仿佛为自己功高盖世, 流芳万代而流露出的洋洋自得。”如此的描述, 把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淋漓尽致刻画出来, 使学生如见其人, 感悟深刻, 兴趣横生。4巧用成语故事的趣味性初中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 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如果借助历史成语, 巧妙地插入一段相关的历史故事, 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 插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一历史成语的由来, 利用趣味性, 增强对历史事件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发愤图强, 吃苦耐劳, 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锲而不舍, 就一定能够成功。讲鸦片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时, 插入一个“马桶御洋兵”的故事,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突显运用成语与故事在教学中的趣味作用。5以多种形式设计课堂练习, 以增强趣味性课堂练习是巩固及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常规的练习形式往往是单一式的, 学生模仿葫芦画瓢, 枯燥乏味, 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即要力求形式上的多样性, 还要力求探究性及趣味性。如, 根据初中生好说、好动及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 可采用分组讨论式;分组个人抢答式;分组个人演示式 (动口或动手) 等形式, 对优胜者 (组) 给予奖励 (以口头表扬为主)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活跃的兴趣气氛中巩固及运用了知识, 又能起到了增强每个学生的积极表现意识和竞争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体会学习的趣味性作用。总之,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 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多种形式, 突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趣味性优势,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之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 形成浓厚的探究氛围,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去学习, 去探究, 去求知, 才能不断充实他们的历史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摘要: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趣味横生的氛围内愉快地接受知识, 拉近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文章分别从5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趣味性

上一篇:基于MSP430多路串口监听仪的研制下一篇:中小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