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气球说课ppt

2022-06-21

第一篇:玩气球说课ppt

大班体育《玩气球》

五星中心幼儿园 吴敏峰

活动目标:

尝试用肢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乐于自我挑战,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创造性。 活动准备:

热身音乐、一个大点的袋子、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在音乐伴随下活动身体各部位(特别是上肢)

二、基本部分: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

1、出示黑袋子,让孩子们猜猜带来了什么?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试着用手将气球拍上去,孩子们自由玩气球。

3、探索手玩气球的其他方法(教师提问:刚才用手掌拍气球玩,受害能变出什么花样?孩子答:拳头、手指„„)。

4、尝试用肢体各部位玩球(教师提问:身体哪些部位还可以让球蹦起来?孩子答:脚、肚子、屁股、胳膊、膝盖、肩膀„„)。

5、孩子们利用刚才探索的身体部位自由尝试玩气球。

6、玩用头顶气球比赛。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后孩子们游戏,为了提高孩子们玩的积极性,教师将获胜的孩子抱起来转圈圈,增进了师幼感情。

7、孩子们用胳膊顶球比赛。

8、添加音乐“头发、肩膀、膝盖、脚”教师示范在音乐声中用不同的身体部位顶气球。

9、用手往前推气球玩。

10、玩气球大战的游戏:孩子们分两队站拦网的两侧,游戏结束时那边剩下的气球少者为胜。

三、结束部分:特别的放松活动中结束。(让孩子们把所有的气球放到垫子下,让一个孩子躺在垫子上,其他孩子摇晃,进行全身放松)

第二篇:《玩气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五个层次: 1.玩气球。

许多同学都玩过气球,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玩的?”学生的说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允许和肯定学生的不同表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玩一玩气球,教师此时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气球是怎样变大的?”“气球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气球里面是什么?”将学生带入到对气球里面的东西——空气的研究中来。

2.感知空气就在身边。

空气是什么样子的?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它呢?教材要求找找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也就是要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材第44页下方图,对学生收集空气的方法进行了指导。在此,教材只是给学生和教师一种思路的指引,收集空气的方法还可以有多种多样,并不是一定要局限于教材。在学生收集了空气后,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闻、去听、去摸,使学生对空气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在第44页下方右图中出示了一块放在水中的砖块,我们可以借助可见媒介——水,观察到非常明显的现象:气泡从水中冒出。指导学生了解砖的缝隙中存在空气,进一步可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

3.实验研究空气的存在。

教材先提出问题“空瓶子里也有空气吗?”,让学生推测,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教材中只出示了几种实验材料,如墨水瓶、矿泉水瓶、装有水的水槽,没有提示任何实验方法,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设计方案,有选择地进行引导。(将装有空气的塑料瓶放入水中,会看见有气泡冒出,从而证明空瓶子里也有空气。) 4.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感知空气占据空间,会流动。

这一部分教材安排的实验其意图在于通过引领学生借助可视的媒介——气球、塑料瓶,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和认识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流动。同时使学

1/5

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可见物质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教学编排上按照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教学。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注意实验中使用的塑料瓶不能有破损,气球口一定要和瓶口结合紧凑。)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在大多数学生的猜测(气球能吹起来)下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气球吹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这个环节里,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变得非常具体形象,学生易于了解掌握。空气会流动却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空气排出的方法和过程理解空气具有能流动的性质。学生用针或锥在瓶上扎孔后,让学生在吹气球的同时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的流动。教师可提问如“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空气可以流动的事实。

在实验过程中教材以小鸭子的卡通形象提示学生要讲究卫生,教师在这里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5.归纳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把大家共同的看法写在课本第45页下方的空白处。 (如: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等。) 学情分析

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学生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进行研究,本课作为今后相关内容(如打篮球等)的基础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重要性却显而易见。“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性质?本课正是基于上述问题,从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切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气,探究空气的性质。本课在教学中安排了寻找空气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观察验证科学规律。

学习目标

1.引领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 2.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

2/5

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4.能设计实验,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观察方法。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6.能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7.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8.能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9.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证明空气的存在。 难点:认识空气的特点。 评价任务

1.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教学准备

气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砖块、空塑料瓶子(矿泉水瓶)、剪刀、针或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教师:“许多同学都玩过气球,说一说是怎样玩的?” 2.学生回答,教师安排小游戏“吹气球”,比一比看谁吹的大。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

4.学生进行猜测,再想办法进行证明。(如:学生松开吹大的气球,空气冒出气球“飞”跑了。)

二、通过感知,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1.讨论并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学生讨论“把气球吹起来的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哪里还有空气,并想办法寻找空气。

3/5

2.各个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方案中的不足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收集空气的方法并试一试,教师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的图例(教材第44页下图)展示“逮住”空气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逮住”空气。

3.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先用感官来观察。

你准备用哪些感官来进行观察?教师在此可提示学生怎样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这一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地感知。

4.教师演示砖快放在水中冒气泡的实验(实验中的砖块越干燥越好),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3.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

空塑料瓶中有空气吗?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给出的,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三、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

1.学生猜测: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听取汇报并询问学生猜测的依据。 2.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气球吹不起来。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吹不起来呢?”

小组讨论并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4.实验验证。

怎样可以把气球吹大呢?学生在发现了空气占据空间后就会想到:如果想把气球吹大就必须要将瓶中的空气排出,只要将瓶子扎破就可以了。

“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新的探索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用针或锥在瓶上扎孔后,一边吹气球一边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可以像水一样流动,进而知道空气不仅占据空间而且还会流动。

4/5

四、归纳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空气的性质。

(如: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等。)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穿插多个实验,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细心点拨,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教学设计力求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空气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观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5/5

第三篇:《玩气球》教学设计

课题: 13.玩气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

2、初步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

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能力目标:

1、能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设计实验,并借助实验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

科学观察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合作学

习。

3.对学生进行卫生、安全和尝试成功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学习重点: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能占据空间的气体。

学习难点:能设计和借助实验,观察和认识空气的一些性质。

教具学具:气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水、粉笔、空塑料瓶子、剪刀、锥子、细线、打气筒、实验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情境:

“玩过气球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回答后,学生活动,开始游戏“吹气球”,比一比看谁吹的大。板书课题:“

13、玩气球”。

2、游戏导入:

“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再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证明。

二、学生活动:

1、我们可以用嘴把气球吹起来,也可以用打气筒把气球“吹”起来。学生讨论:“把气球吹起来的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汇报:从口中吹出,最初来自于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并想办法寻找空气”。

3、小组活动:各个组长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先自己设计收集空气的方法并试一试,然后,教师可用课件展示:用塑料袋 “逮住”空气的方法,之后学生用这种方法动手“逮空气”。用绳子扎紧。

4、学生讨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用感官来观察,如:看一看空气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

5、学生汇报:经过梳理后板书:空气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6、教师演示向水中放入粉笔的实验。把粉笔块放入水中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冒气泡。让学生感知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三、学生实验:

1、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刚刚让你们逮住了空气,接下来你们小组实验证明,并完成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实验证明,进行研究。

学生分组实验:将袋子、杯子、海绵或瓶子沉入水中,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会看到有气泡冒出。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引导学生明确是因为瓶内、杯子、海绵、袋子里有空气的缘故。得出结论空气无处不在。板书空气无处不在。

2、带领学生在瓶中吹气球的游戏。

(1)、学生猜测: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紧,用力吹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能不能吹大?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询问学生猜测的依据。

(2)、学生分组实验: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现象:气球吹不起来。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为什么气球吹不起来呢?”小组讨论并汇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是吹不起来的。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4)、实验验证。瓶子中已装满了空气,怎样可以把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学生在发现了空气占据空间后就会想到:如果想把气球吹大就必须要将瓶中的空气排出,只要将瓶子扎破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扎到手了。“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可以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讨论。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锥子在瓶子上扎孔后,一边吹气球,一边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可以像水一样流动,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空气不仅占据空间而且还会流动。板书:空气会流动。

四、归纳总结:

1、启发。我们运用了许多方法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最多?合作学习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空气的性质。先听学生汇报,再师生共同小结。教师板书:空气是一种无处不在、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 板书设计:

13、玩气球

吹气球 空气

无处不在

无色无味、透明

没有固定形状

能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

第四篇:玩气球教学反思(最终版)

《玩气球》教学反思

肖坡小学

李世勤

关于这堂课我不止一次执教,第一次教学时把自主权都转让给学生,当让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堂非常好的课,学生都在忙碌,他们的情绪很高昂,当下课铃声响的起的时候,教室里已经一片混乱,材料、凳子、桌子都乱了,仿佛经历了一场世界大战,但是看到学生的表情,只能对自己说至少学生乐于学。但第二天问学生们学到了什么的时候,学生茫然的表情给我的不仅是深思,同时也是鞭策。第二次组织教学,我完全放弃了前一次的经验,让学生经历了阅读式教学,让学生详细理解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片,结合几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和一个小组实验顺利的完成了这堂课。没有惊险,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且学生的相关知识的问答题做得相当的出色,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要的科学课,这样的课堂是死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是提高教师教学的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我试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在《玩气球》这堂课中,根据教材的编排把内容分为三块,第一块“感觉空气”,通过“玩气球”为特定的情境,引出学习的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块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如何验证空气的存在”、“如何吹大瓶中的气球”这两块实验中,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潜能。同时机智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形成。 (2)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有效行为本身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有效的学习行为和有效的交流行为。

学生对空气的了解是分散的、零碎的。我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觉空气”这一块,让学生通过感官,自主的建立对空气的系统化的理解。知道空气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可以流动,空气的流动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等一系列空气的性质。“如何验证空气的存在”、“ 如何吹大瓶中的气球”是两个经典性实验,通过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认知环节,借助套在瓶中的气球吹不大明白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演绎出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的转化过程。同时学生之间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在活动中全面展开,达到思维共享的过程。 (3)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都具有规范、导向、引领作用。有效教学目标的存在,使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不至于随心所欲,而是要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规划进行制定的,分为三块: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参照指数是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水平、接受速度等实际情况。并在师生之间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作为指航标有效的进行实施。 (4)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玩气球》在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创造性地使用,让教材内容合理的呈现。“感觉空气”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以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达到教学目标。在“如何验证空气的存在”活动过程中,加入了“砖块里是否有空气的”的验证实验,让学生对空气无处不在的性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自我内化和对身边问题的解决。在“如何吹大瓶中的气球”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自主设计出尽可能多的让气球变大的方案,不拘于教材,敢于放手让他们创造,让学生明白只要赶走空气就能让气球吹大,从而也认识到空气通过流动来占据空间。 (5)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默契并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它对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特殊作用。目前教育界形成的教学方法可谓林林总总,这些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其是否适合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状态以及教学的内容,这必须与教师的天赋禀性、学生的身心体征、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等因素联系起来,否则,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每个活动的开始都以情景或驱动性问题开始,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确立研究方向。同时在“感觉空气”中运用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等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自活动让学习内容系统化。而在“吹不大的气球”这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自吹一吹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在学生对此现象进行内化的同时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

(6)教学心理环境的有效性。

教学心理环境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由互动而生成的要素,它以课堂人际氛围的形成表现为外在特征,它的有效性亦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堂课四人为一个小组,在材料的准备上以教师提供为主,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提出附加材料来帮助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自主的选择的权利,形成宽松的材料环境。在活动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树立积极的课堂教学期望,发展有效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成员感和团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群体互同和成就共进意识,营造适宜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考一:在教学难点空气占据空间时,由于我引导不够到位,对学生直观感知套在瓶里的气球为何吹不大,没有形成悬念,从而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原因,自已对教材的钻研没有太深入。同时,如何形象的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让学生能直观理解方面还不够。

思考二: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说自已的想法等语汇能一有正确答案说收场。

思考三:科学课上如何设计更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第五篇:“气球商店”说课稿

语言领域

《气球商店》 教师:马慧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语言活动《气球商店》,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活动内容、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流程五方面。

一、 说活动内容:

气球商店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有利于小班的孩子的理解与学习。对于3—4岁幼儿来说在游戏中学习是实现教学活动最恰当的一个策略,在买气球的集体活动中,依据的是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创设了《气球商店》的游戏情景,创设的情景页比较简单,在新课程实施中十分强调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性,体会真实商店的一个游戏,会让孩子与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互动,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孩子们也很开心。

二、 说活动目标:

1.听听、讲讲故事《买气球》,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进一步加深巩固对气球特征的认识。 3.感受故事中小伙伴关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表达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实物教具一套、大小气球若干。

三、 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实物演示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球有独特的外型特征,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让孩子们有不断想象的空间;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提问法

提问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

4、情境创设法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幼儿更好融入到故事中。

四、 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

教师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发的看看观察对气球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对气球内部特征的了解,气球内部是打足了气的,气打的越足,那么气球就越大,最后发现气球是会爆炸的。

第二个环节:

欣赏理解故事,并做简单的对话,本环节是本次活动最主要的环节,教师运用了一个倾听、提问、讨论的形式,配上实物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联系对话,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发的投入到活动当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同时通过实物演示。

第三个环节

真实买气球的情景,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练习的平台,抓住了幼儿的心理,他们很想得到气球,进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得到一个气球,在买气球的过程中,根据幼儿回答有意识的追问:请问你要买什么样的气球?孩子们会回答:“我要买绿气球”,教师接着追问:这里有大的绿气球,小的绿气球,你要买什么样的气球?孩子们会回答:“我要买大的绿气球”,教师接着追问:你的气球要送给谁?为什么要送给他?在一次一次追问当中逐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气球资料,比如氢气球、热气球,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择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再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稿3篇下一篇:课题研究的理论y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