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022-09-10

2014年4月10日, 《公益时报》报道了一则新闻, 上海民间NGO禾邻社一纸诉状将万科公益基金会告上法庭, 声称在双方项目合作过程中对方侵犯自身拥有的《全民植物地图》著作权, 并索赔2万元人民币。这则报道在我国公益慈善界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界的知识产权侵权情况, 抄袭、冒用组织机构或项目名称, 未经允许使用公益慈善组织原创照片、标识等现象时有发生。

一、公益慈善组织及公益知识产权概述

(一) 公益慈善组织概述

公益慈善组织指的是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体, 是以慈善为目的对他人进行帮助的非营利组织。公益慈善组织是我国慈善活动组织和实施最重要的主体, 其在捐赠者和受益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对于我国公益慈善活动的大力开展和救助范围的扩展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国际上著名的公益慈善组织有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国际红十字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 我国比较著名的公益慈善组织有壹基金、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红十字会等。这些公益慈善组织的工作内容涉及环保、扶贫、妇女儿童权益、动物保护等诸多方面,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用实际行动组织实施公益慈善活动。

(二) 公益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知识产权包括两类:一类是著作权, 另一类是工业产权。其中工业产权又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在公益慈善领域, 组织或机构依法注册的名称、项目名称、LOGO, 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策划案、活动摄影作品、图形作品、建筑模型等, 这些都属于知识产权范畴。

二、我国公益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 “爱心衣橱”侵权事件

2011年6月,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凯、马洪涛共同发起“爱心衣橱”基金会。“爱心衣橱”基金会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解决了5万多个孩子的穿衣问题, 为山区贫困家庭送去了21万件衣物。2013年年初, 河南《东方今报》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公然用了“爱心衣橱”四个字。这一行为立即遭到了“爱心衣橱”发起人王凯的公开反对和声讨:《东方今报》使用该名称与商标实属侵权。

关于公益品牌是否也应得到保护, 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爱心需要专业化, 公益模式可以模仿, 但公益品牌不可抄袭。另一派认为公益品牌不应该被当做一种资源来垄断, 慈善无侵权之说。

(二) 禾邻社状告万科公益基金会

上海禾邻社状告万科公益基金会知识产权侵权一案, 在双方沟通、协商无果后, 禾邻社最终选择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4年3月27日, 深圳市盐田区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庭审, 6月的一审中, 法院认为《全民植物地图》凝聚了原告的思想和智慧, 具有独创性, 属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文字作品, 原告依法享有著作权。法院经查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对涉案作品依法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表权。法庭支持了禾邻社大部分诉讼请求, 万科随后提起上诉。9月22日,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 当天并未当庭宣判。10月24日, 禾邻社负责人公开发言称已于23日收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万科基金会的上诉理由, 均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本院不予采纳。”二审维持原判。

禾邻社状告万科公益基金会关于《全民植物地图》的知识产权纠纷经历了20多个月的波折终于尘埃落定。作为我国公益组织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身合法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件, 在民间NGO知识产权维权领域中的意义深远。这一案件为法律维权意识并不强烈的民间机构中指明了一种方向。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 作为公益组织, 只要是智力创造成果, 符合《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 同样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获得法律保护。

三、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公益组织维权意识不强

近年来, 公益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也越来越引起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其中, 产生公益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益组织内部对于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 没有意识到应该保护其知识产权。在上文中提到的“爱心衣橱”侵权事件中, 作为一个由专门人士成立的、运作时间较长、维权意识较强的公益组织, “爱心衣橱”名称与LOGO均已申请商标专利, 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很多的慈善公益组织机构并不健全, 没有专门从事法律工作或通晓法律的人才, 维权意识淡薄。此外, 有些公益组织虽然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但是考虑到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以及衍生品的相关费用问题, 很多公益组织认为承担这样一笔费用没有必要。

(二) 公益知识产权缺乏专业管理

从上海复恩发布的一份《上海市公益组织法律需求现状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 接受调研的上海市公益机构中仅有1%的公益组织有专门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8%的公益组织在机构内其他的管理制度中捎带提到。《报告》还显示, 在选定的70个公益机构样本中, 有法务人员的NGO比例非常低, 很多机构内专职、兼职、志愿者这三种类型的法务一个都没有。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样一个现象: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公益组织缺乏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或机构, 也没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公益知识产权保护基本处于一种真空状态。

(三) 诉讼成本高导致公益组织维权艰难

上文提到的禾邻社状告万科公益基金会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它让民间公益意识到在生长过程中遭遇问题是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站在法治框架下进行解决的。但是, 考虑到公益组织的经济实力、诉讼成本等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公益知识产权侵权事件都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具体的公益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诉讼费用可多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诉讼中的律师费、公证费等费用只有胜诉后才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对于很多机构并不完善、经济实力不强的公益组织来说, 诉讼所需花费的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等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我国还存在着大量尚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当他们权益遭到侵犯时, 这些草根组织根本就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何谈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四、加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 加强公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作为一个健全成熟的公益组织, 加强与社会上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机构或其他专业的法律公益组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公益组织可以定期邀请知识产权专业人员,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向公益组织工作人员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借以提高公益组织内部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技能。公益组织还可以组织内部员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播放教育片、举办知识产权知识展览等方式自主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 其目的是在公益组织日常的工作中不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时刻警惕公益知识产权侵权的发生。

(二) 健立公益组织知识产权保护部门

对于实力比较雄厚、发展较为完善的公益组织, 在其组织内部设立一个专门从事公益组织知识产权研发、保护的部门是可行的。建立公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组织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的专门人员, 根据公益组织自身的特色有针对性的保护知识产权, 从事原创的组织可以对其作品申请著作权登记, 从事服务的组织则可以申请其服务商标的注册, 专门从事发明的组织就应该申请注册专利。对于刚刚起步、实力较弱的公益组织来说, 通过与社会上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也不失为一条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良策。这类公益组织可以将内部具备法律知识的员工设置为兼职法务, 或者招募相关专业的社会人员、在校大学生为法务志愿者, 为公益组织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必要性帮助。

(三) 通过注册、登记等法律手段保护公益知识产权

“爱心衣橱”的执行总监乔颖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爱心衣橱”的防止遭遇侵权的办法:“爱心衣橱”在成立伊始就注意到商标品牌以及衍生品相关的专利问题, 并主动到工商部门申请相关专利保护, 仅2013年一年就申请了七、八项专利。通过注册、登记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正规法律手段可以强有力的保护公益知识产权,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侵权的风险。我们还考虑到许多公益组织难以承担登记著作权、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以及衍生品的相关费用这一问题。在不享有著作权、专利权或相关法定权利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遭遇侵权, 公益组织可以在相关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 细化合同细节。

(四) 选择恰当的维权途径

上文提到的禾邻社状告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案件是我国民间公益组织通过诉讼程序维权的典型案件, 但是禾邻社也并非将法律途径作为第一选择, 在两年多的协商沟通无果后, 禾邻社才最终拿起了法律武器。事实上, 并非所有的公益知识产权侵权事件都适合走上法庭解决。对于很多机构并不完善、经济实力不强的公益组织来说, 诉讼所需花费的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等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将诉讼途径作为第一选择并不等于向侵权人妥协。在充分衡量纠纷严重程度、诉讼成本以及自身组织实力后, 选择诉讼程序是一条最公正、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五、结语

禾邻社在胜诉后发表了一个声明, 声明内容发人深省:抽离具体运作模式提倡所谓的“公益分享”是虚言, 这样只会危害公益慈善的健康发展。这正是对目前泛滥的“公益慈善无侵权”一说的强有力的驳斥。但是, 公益慈善品牌、智力成果等知识产权却是受法律保护不可侵犯的。

我国公益事业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壹基金”、“嫣然天使基金”、“爱心午餐”等公益项目帮危济困、宣扬公益精神, 推进社会进步。然而, 我们也不能忽视公益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产生, 这种侵权势必会对我国公益事业目前的良好态势造成损害。纵观法学界, 对公益知识产权保护的讨论尚为少数, 期待此篇文章可以对我国公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摘要:以禾邻社状告万科公益基金会一案为切入点, 展开对我国公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首先对公益知识产权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梳理, 然后对目前我国公益知识产权侵权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重点归纳我国公益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公益组织自身的角度和诉讼程序方面给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公益知识产权保护,侵权,维权意识,诉讼程序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 (第五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29.

[2] 来小鹏, 李玉香.知识产权法案例研习[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3, 8:219-220.

[3] 李芳.慈善性公益法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33.

[4] 张明敏.公益知识产权侵权与维权反思[N].公益时报, 2014-4

[5] 公益品牌的“山寨”之惑“爱心衣橱”遭遇重名[N].华晨时报, 2013-1-24.

[6] 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禾邻社诉万科公益基金会知识产权侵权案胜诉[N].中国发展简报, 2014-10-24.

上一篇:龙潭公司项目部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下一篇:浅析文化自信在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