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2022-11-25

第一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

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3题)布鲁图是罗马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10个金币,契约规定一个月内归还,可是,布鲁图月过无力还债。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①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 ②布鲁图有权与卡西协商还债事宜 ③卡西有权拘押布鲁图 ④卡西有权要求布鲁图还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2.在雅典,为保证民主制度正常运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B.群众有权监督公务人员

C.实行集体管理

D.实行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制度

3.(2012年安徽省宿州市三模)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述,错误的是

A.公民法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B.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4.(2012年9月辽宁省丹东市四校联考) 亚里士多德曾称“人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用来形容以下哪种政治制度比较合适

A.雅典的民主制B.古罗马的政制

C.代议制民主制D.君主制

5.(2012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D.强烈的民主意识

6.(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5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7.(2012年10月广东湛江一中高三测试)“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

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8.(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8题)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9.(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8题)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A.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

C.古希腊只重政治而轻文化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10.(2012年10月广东信宜市高三摸底)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分封制逐渐崩溃/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11.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

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3.(2012年11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恩格斯曾说:“(希腊人)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下列因素中不能说明希腊为“其他民族无法企及”的是()

A.城邦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政治事务

B.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C.拥有史诗、戏剧、哲学等世界文化珍品

D.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15.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

二、非选择题

16.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

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因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材料三“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和三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说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世界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可见卡西可将布鲁图拘押至法庭审判,审判后可以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选择C项。

2.A

解析: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日常事务,它不是最高机构,最高机构是公民大会。

3.B

解析:B项说法中罗马法提倡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并非所有人,罗马法归根结蒂是有阶级属性的,是为了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进行剥削、压迫的。

4.A

解析:根据根据“人是政治的动物”的提示,强调的是公民政治,而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制度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因此此题正确选项是A。

5.C

解析:古希腊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可以判断,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希腊公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6.C

解析: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特权;郡县制下,地方长官都由皇帝任免,有期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把持,C项正确。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即说明法官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程序。

8.B

解析: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和罗马的万民法没有拓宽官吏选拔途径,排除A;只有梭伦的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排除C;实现了选贤任能,不属于他们的作用,排除C;不管是科举制、财产等级制、还是外民法他们都使统治的基础扩大,故正确答案为B。

9.A

解析: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可以排除B、D;民主政治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排除C;城邦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强调了城邦制下公民视城邦治理为己任。

10.A

解析:根据材料中公元前6—5世纪判断,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时期。A项符合题意,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代,时间上不符;C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在秦代初步建立,三权分立机制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形成;D项说法错误,专制皇权正式确立于秦代,时间上不符。本题选A项。

11.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而非平民的利益。所以③排除。

12.D

解析: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继承与发展,故A错误;公民法出现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万民法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故B项只符合万民法。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万民法与公民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但两者都体现了罗马法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3.D14.A

解析:中国是大河文明的代表,而古希腊文明则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所以选A。BCD的表述都不准确。

15.C

解析: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被征服地区的人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公民法无法应对这种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1)举出至少3个属于两个文明类型的区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东岸的古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2)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海洋文明:城邦政治或民主政治。

(3)全国听命于国君,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

17.(1)材料一说明了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在的法律形式。材料三说明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罗马法为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的楷模。

(2)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此外,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第二篇: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12 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含解析)

专题12 历史唯物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安徽高考信息交流卷三,1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做法的唯物史观依据在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历史发展离不开先进意识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12·江苏四市3月联考,32)楼市限购,车市限号,车辆限行,电视限广、限播、限娱„„“限”被选为2011年度汉字。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总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3.(2012·安徽合肥三模,1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这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2012·皖南八校一次文综联考,9)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相契合。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2·安徽安庆一中三模,9)“感动中国”先进人物虽处在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却以自身的行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展现了时代风貌,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关键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安徽宿州三模,11)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后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上述材料说明() ①艺术创作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固有属性的束缚 ②艺术创作之所以能实现“无中生有”,是受艺术家技艺水平影响的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而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改编自河北保定模拟试题,17)2012年5月29日,杭州“平民英雄”、“最美司机”吴斌,在遭受意外、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安全停车,守护了全车24位乘客的安全。他的事迹说明()

A.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B.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 1 -

C.实现人生价值就要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有特殊机遇

8.(2012·安徽蚌埠二中4月检测,1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的这句名言()

①正确地处理了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他人关系 ②说明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③表明了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④体现了人生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2012·安徽“江南十校”二模,11)“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国家之所以要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是因为

()

A.外部环境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0.(2012·广东河源一模,35)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2012·河南开封二模,23)“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突然从天而降的坠楼女童,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这一彰显人性大爱的有力托举,不仅给坠楼女童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③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2012·安徽阜阳一中最后一卷,11)近五年来,全国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各种服务。各地各部门十分注意服务与管理相结合、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既让大学生在基层发挥作用,也为其成长成才创造环境、提供条件。这表明()

①实现个人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积极服务基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12·安徽安庆二模,38)雷锋精神是不朽的丰碑。几十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全社会形成践行雷锋精神的热潮,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某校学雷锋志愿者小组就新时期如何学习雷锋进行讨论。

★学习雷锋精神

学雷锋志愿者小组组长带领大家学习《雷锋日记》: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同学甲总结说:“雷锋精神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

福。”

(1)结合《雷锋日记》,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获得幸福。(8分)

★传承雷锋精神

同学乙说: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哪都能找到雷锋的痕迹,雷锋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巨大。不管学习雷锋的载体与形式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始终是影响中国最重要的精神坐标。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焕发出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12分)

★践行雷锋精神

同学丙说:企业也都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我父亲所在的企业正在开展“全员创先争优学雷锋,为民服务见行动”活动。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企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必要性。(8分)

14.(2012·广东压轴卷,36)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1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就是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社会意识,其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体现了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建设有利于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④入选。②不合题意,③表述错误,都不选。

2.B 解析:此题A项中“不可分割”错误,因为物质是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不选;C项中“总是”太绝对,不选;D项不符合题意,不选;“限”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选B项。

3.D 解析:政治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A、B、C三项不合题意,不选。

4.C 解析:材料反映了“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了人们清明祭扫的方式,选①②④组合。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说法错误。

5.C 解析:“以自身的行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入选;“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入选;①说法不科学,不选;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6.C 解析:①说法带有唯心主义色彩,排除;④不符合题意,不选;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7.B 解析:“平民英雄”、“最美司机”吴斌临危不忘本职工作和呵护他人安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感动了中国人,B项符合题意。A项表达的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C项说法错误。实现人生价值关键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实践,D项错误。

8.C 解析:雷锋的名言说明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②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索取的内容,④不选;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9.C 解析:外部环境是决定因素的表述错误,A项不选;国家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创造外部条件,C项符合题干主旨;B、D两项不合题意,排除。

10.B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②说法不科学;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才属于人民群众,在阶级社会,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属于统治阶级,故③不科学。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此题选B项。

11.B 解析:材料强调“最美妈妈”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这说明她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她的人生价值在于贡献和创造。①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选;贡献包括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不能说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故③说法错误,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

12.C 解析:①题干中没有体现,不选;④表述错误,排除;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13.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

的航标。要获得幸福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在劳动和奉献中获得幸福。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获得幸福。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实现个人自由。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获得最大幸福。

(2)①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始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主流价值:传承雷锋精神,奏响主旋律,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③道德典范:充分发挥雷锋作为道德典范的榜样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社会。④民族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传承雷锋精神,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3)①开展学雷锋活动,服务社会,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形成企业竞争优势。③开展学雷锋活动,能够提高劳动者的道德品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④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企业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解析:第(1)问要求从价值观角度分析问题,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知识作答。第(2)问设问宏观,要具备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从整个《文化生活》教材寻找与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相关联的知识。第(3)问要注意从企业主体着手,寻找雷锋精神对企业的意义,可以从企业经营、市场秩序等角度思考作答。

14.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方式粗放,因此,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

解析:该题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作答,要能从材料中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等都能体现,注意理论与材料融合在一起作答。

第三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经过高三第一轮紧张的复习,高三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实现了扎实应对基础性、单一性选择题、问答题的目标。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升华,如何提高综合分析、比较、应变能力,是我们第二轮复习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xx年3月上旬至5月上旬,约32课时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20xx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为主要依据,从二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把握复习导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细致地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领会和掌握其精神实质,可以让我们明确本阶段复习应坚持的方向和采取的措施,可以使我们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通过“四新”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走向,即命题者通过新观念的引入,新材料的使用,新情景的设置,新问题的提出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根据试题这一走向,我们确定这样的复习策略:第一狠抓“三基”不放松,一定要牢固地掌握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第二给学生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第三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新材料(包括官方历史材料和民间历史材料)。

2、制定详细计划,明确复习专题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计划不仅要详细周到,还要到天,到课时。哪个时段教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评,什么时候补,小考如何进行,大考如何安排都要写在纸上,记在心里。所有工作都要有章有序地进行。

对于必修部分,我们整合为14个专题,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专题4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及“再生” 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专题6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 专题7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题8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专题9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1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13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

3、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要借助专题教学案,包括考点解读、温故梳理、知新整合、合作探究、达标测评、高考链接。通过这个环节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能够抓住点、连成线、铺成面、网络化、系统化、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提高解题的基本能力和解题的基本方法。第二是专题评讲课,包括考情分析、重点讲解、归类总结、反思整理,讲解试题时,学生多思考,问为主,教师少讲述,答为主,着力点要放在解疑答疑、析因纠错、指导方法和技艺上。

4、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

一是强化定时训练,学校要求历史学科每周至少两次(一次45分钟,一次不少于100分钟),凡定时训练均应全批全改,认真统分,及时评讲。二是强化规范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在规范训练中,着重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5、科学应对选修模块复习

要根据选修模块课程特点,制定复习模式,复习时要注意选修与必修内容的有机结合,我们重点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采取分——合——升三部走模式。第一步“分”,分述九场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条件、必要性、可能性),内容,性质,结果,历史影响及评价。第二步“合”,横向比较,找出规律,总体比较分出类别。第三步“升”,升化主题,历史启迪。

6、关注热点问题

第四篇:2015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人教版)配套学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通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doc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①井田制: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其实质是周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 ②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了井田制,成为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4)小农经济的形成

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耕作的变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

①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冶铁业发展起来;丝织业发展较快。

3.商业

(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1.科技成就

(1)数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数法。

(2)天文学成就: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2.汉字的起源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比较成熟的汉字:商朝的甲骨文。

3.文学成就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当堂训练

(独立闭卷,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要求: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时间15分钟)

一.必做题(每小题4分,时间7分钟)

1.

()

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3.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

A.国有土地B.君主私有土地 C.地主私有土地D.自耕农私有土地

4.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A.违背了历史潮流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反映了当时封建政府对商业的态度

6.下图是甲骨文中的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明天理,灭人欲

9.司马迁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10.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农产品产量增加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水利事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时间8分钟)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荀子《天论》

请回答:

(1)试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2)材料二“故人之命在天”与荀子“人能胜天”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是宗法制的内容,故排除含④的选项。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周王室在土地、军队上拥有绝对实力,故①正确。材料中土地和军队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分封制下形成的等级序列,故②③正确。

2.B 解析:春秋战国之前,出身决定了人的命运,“社会流动”很小。分封制崩溃以后,贵族等级序列被打破,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学识、战功或者经济地位的提高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项。

3.D 解析:由“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可知该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经济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因此,正确的选项为D项。

4.B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协田”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耕作的方式,所以应该是商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

5.C 解析:鼓励商业发展的做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排除A项。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西汉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司马迁的态度与西汉政府对商业的态度相悖,排除D项。

6.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中出现“丝”“桑”和“蚕”,这反映了商朝时丝织业已经出现,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丝织业属于手工业,不能用来证明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④商朝的普通百姓只能穿用麻、葛制成的衣服。

7.A

8.B 解析:A项是墨家的观点,错误;C项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不是待人之道;D项是儒家的修养之道,是“对己”,而不是“待人”,只有B项是儒家的“待人”之道。

9.A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不是淫乱;《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不主张公开反叛”,因此A项正确。

10.C 解析:铁农具的使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又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A、B、D三项都是正确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时期,属于战国时期,因此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子和荀子思想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可从材料中的“义”“利”“礼义”等关键词来概括。第(2)问的“矛盾”是表面的,其实质还是说明人定胜天。第(3)问要围绕两人对“义”与“利”的看法不同及荀子王道霸道兼用来解答。

参考答案:(1)孟子:先义后利,仁政治国;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国家灭亡。

荀子: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并施;反对唯利是图。

(2)表面上存在矛盾,但他将礼义置于与天命同等的地位,仍然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境界。

(3)孟子主张先利后义。荀子主张重利的同时更重义,荀子只是反对唯利是图。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政的同时也强调霸道和法制的有利作用。

第五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含答案)

河流专题

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象

水资源:农业、工矿业、生活用水

水能:能源开发

航运:地域联系、经济发展

洪涝灾害:防洪、抗旱

三角洲、沿江平原、冲积平原:农业、聚居地

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源、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状况。(描述角度)

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分析角度)

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水资源)

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防洪、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如何。(联系人类活动的角度)

1.河流补给类型:

①雨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量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雪春融)---影响因素-积雪量

③冰雪融水补给(夏)---影响因素-气温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④地下水(稳定、互补)

⑤湖泊水(上游补给,中游调蓄)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降水季节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连续性

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改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2、河流的水系特征

源地、流向、长度、归属(大洋水系)、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

水系特征体现区域地形的基本框架:向心状、平行状、树枝状、羽毛状、扇状(天津海河)、网状等

3、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位及其季节变化

(径)流量(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

凌汛:有结冰期

低纬流向高纬

初冬或者初春时期(黄河上游宁夏段、下游山东段境内)

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

水系差异要点如下:

(1)中游流经平原,河面宽而弯曲,落差小;

(2)沿途接纳很多支流,流程较长,水量较丰富;

(3)两岸湖泊密布,对干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1)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面窄而较直,为峡谷段(河床下切很深),落差大;

(2)接纳支流众多;但流程一般较短,水量较少;

(3)两岸没有湖泊。

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水文差异要点如下:

(1)宜昌—湖口为中游;

(2)中游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雨季较长,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慢

(3)雨带自南向北移动,汛期较长,支流对干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4)冬季不结冰。

(1)河口镇—孟津为中游;

(2)中游流经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7、8月),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多;流速较快

(3)汛期较短,干、支流同时进入洪水期,支流对干流调节作用差;

(4)冬季有结冰现象。

1【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丙附近),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

009米,平均深度2

268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可达4

500~10

070mm,生物物种丰富。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图1),甲至丙河段7月水温和海拔变化图(图2)和我国部分水文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表(表1)。

(1)比较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趋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降水特别丰富的原因。

(3)指出雅鲁藏布江丙河段的含沙量特征并分析原因。

(4)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生物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维斯瓦河是波罗的海水系第一大河流,被誉为波兰的“母亲河”。十九世纪中叶,维斯瓦河上游的克拉科夫河段实施裁弯取直。下图示意维斯瓦河水系。

分析裁弯取直对克拉科夫河段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江走长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处于长江由山区迁入平原的位置,其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因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河段大量沉积,人们不断筑堤坊水,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平原形成“地上河”。新中国成立后为治水对荆江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下图),而今,建议恢复河流的弯曲河道的呼声越来越高。

(1)说明荆江“裁弯取直”工程在防洪方面的积极作用。

(2)从湿地功能的角度,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措施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在1962年~1971年期间,基西米河逐渐被渠道化为一条长90公里、深9米、宽仅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下图为基西米河渠道化示意图。

(1)分析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

(2)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车尔臣河。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

(1)描述且末河自西汉以来河道变迁的趋势。

(2)分析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且末河河道变迁对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影响。

(4)有人建议向且末河的古河道引水,让古河道重获新生。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波河(图中R)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汛期长,含沙量较大;流域为粮食(水稻、小麦)主产区。该国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R河平原上。图(丙)为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图(乙)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简析河流改道外流对威尼斯潟湖的保护作用和产生的新环境问题。

9.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较天然来沙均值15.

92亿吨减少83.6%。虽然同期黄河径流量较天然时期年均值减少46%,但黄河含沙量却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历史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走。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远超记载,史所罕见。

分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和对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

1.(1)差异:①河段水温升高;②河段水温降低。

原因:①河段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温增加;②河段支流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

(2)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特别丰富。

(3)含沙量小;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少。

(4)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山脉相对高度大,气候(或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解析 第(1)题,据图2可知①河段水温升高,②河段水温降低。据图可知①河段海拔逐步降低,因此气温升高,水温增加;②河段支流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水汽,加上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特别丰富。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植被的覆盖率、地形的陡缓、降水强度的大小、径流量的大小等。据图可知丙河段主要位于其上游地区,此地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水土流失量小,含沙量小。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因素。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山脉相对高度大,气候(或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等,使物种丰富多样。

2【答案】河道长度缩短,河床比降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边坡变陡,容易溃堤;流速变快,加剧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河道弯曲度减小,水域和湿地面积减小,河汊减少;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其直接后果表现为两方面:①河床比降增大,水流速度加快;②湿地面积缩小。因此裁弯取直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河流流速与湿地的生态功能考虑。河水流速加快,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边坡变陡,容易溃堤;流速变快,河水下泄加速,加剧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储蓄洪水、提供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河流裁弯取直,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

3.【答案】(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陡坎是河流原有的河岸遗留见证。由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4【答案】(1缩短了河流的长度,增加了河床比降;提高了泄洪数量和速度;泥沙沉积减弱,河床下切,水位降低;洪水灾害减少。

(2)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河道特征分析导致泥沙沉积。地势平坦,河道蜿蜒曲折,水流速度减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来源多,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

(2)恢复弯曲河道主要是增加湿地,联系湿地的功能进行分析回答。恢复弯曲即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增加了其湿地生态功能,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弯曲河道,使得该地区河流水域面积增加,增强了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5【答案】(1)该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季节变化明显,造成河流年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洪灾多发。

(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裁弯取直使河道流程变短,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湖水富营养化,渠道化工程阻断了沼泽与周围的天然联系,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1)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措施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可从影响该河的水文要素进行分析,即流量、流速、含沙量等;该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季节变化明显,造成河流年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渠道化可水位和流量的季节变化;该河流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洪灾多发,渠道化可裁弯取直利于防洪。

(2)

渠道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从对河流沿岸湿地、生物、水质等方面分析;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渠道化,会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影响湿地的生态效益;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影响湿地生态效益;裁弯取直使河道流程变短,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湖水富营养化;修筑堤坝等渠道化工程阻断了沼泽与周围的天然联系,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6【答案】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7【答案】(1)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退缩。

(2)由于气候变化,该区域炎热干燥加剧,南部高山地区的冰川不断后退(冰雪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河流流量减少,导致河道由北向南退缩。由于地壳运动,且末河中下流区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改道,并沿断裂带发育成新的河道。

(3)河道变迁使古绿洲萎缩;在新河道两侧形成新的绿洲;从而导致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空间迁移。

(4)同意。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增加水资源,恢复古河道生态;形成新的绿洲,扩大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同意。古河道河床抬升,河水无法自流,人工抽水会增加成本;消耗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更加紧张(或破坏新绿洲的生态环境)。

【解析】1.河道变迁趋势主要从方向和流域面积大小两个方面去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

2.河道变迁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去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壳运动,导致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移动,河流下游地区主要沿断裂带发育,同时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流域面积萎缩。

3.且末河道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绿洲面积也减少,绿洲的移动随河流而移动,同时居民点以及居民的生产活动也随绿洲即随河流而移动。

4.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考查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若是同意,可以从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湿地的功能去答,若是不同意,可以从水资源的消耗和成本的上升去分析。

8【答案】保护作用:汇入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

新环境问题:淡水和泥沙汇入减少,环境变化(盐度升高);生态破坏;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注: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读图乙,河流改道,汇入潟湖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有利于保护澙湖。但是,河流改道,淡水和泥沙汇入减少,澙湖环境变化,可能盐度升高。可能导致原来的生态平衡破坏。汇入水流减少,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等新的环境问题。

9【答案】原因: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中上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蓄大量泥沙;沿岸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对河流泥沙的过渡开采;流域农村地区居民大量迁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土地荒芜,植被恢复。

影响: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床加宽加深;凹岸侵蚀作用加强,凸岸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容易改道。

【解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工程建设有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少;上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蓄大量泥沙;沿岸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对河流泥沙的过渡开采;流域农村地区居民大量迁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土地荒芜,植被恢复。

黄河水变清对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主要从外力作用堆积和侵蚀的角度分析:下游水量大了,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床加宽加深;凹岸侵蚀作用加强,凸岸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容易改道。

上一篇:公开课评价意见与建议下一篇:观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