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2022-09-10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均属于核苷类药物, 对治疗原发性胃癌有一定的疗效。但是, 近年来拉米夫定耐药性不断增强, 而虽然阿德福韦酯的问世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但其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考究.本文主要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 共有160例患者接受原发性胃癌治疗。在这16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95例, 女性患者65例, 年龄在23~70岁之间, 平均年龄37.6岁。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1年后, HBV-DNA定量下降<2log10;接受治疗3年之后, HBe Ag为阳性, HBV-DNA定量>1.0×105拷贝/m L。接受治疗3年之后, HBe Ag转为阴性后再现, HBV-DNA定量仍然>1.0×105拷贝/m L, 且伴有ALT异常。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没有阿德福韦酯禁忌证, HBV-DNA>1.0×105拷贝/m L且都为HBs Ag、HBe Ag阳性和抗-HBc阳性, 血清ALT在正常参考值上限至2~5倍之间。

1.2 方法

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100例联用为期2个月的拉米夫定 (100mg/d) 和阿德福韦酯 (10mg/d) , 此后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1组由55例患者组成, 该组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 (10mg/d) , 继续为期22个月的治疗;另1组由45例患者组成, 该组继续联用两种药物, 治疗时间同样为22个月。对照组60例为初治患者, 使用阿德福韦酯 (10mg/d) 治疗24个月。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前后2个月、4个月、7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以及HBV-DNA水平。

2 结果

在治疗24个月结束后, 单用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HBV-DNA水平对数均值分别为5.8、4.6和4.3log10拷贝/m L;HBV-DNA水平对数均值小于3log10拷贝/m L者分别占18.3%、20.7%和22.5%, HBV-DNA水平对数均值 (3~4) log10拷贝/m L者分别占40.6%、47.1%和48.1%, HBV-DNA水平对数均值≥5log10拷贝/m L者分别占40.9%、32.3%和27.3%, 单用组与其他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单用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59.7%、63.7%和80.9%, 对照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语

通常来讲, 拉米夫定抑制HBV-DNA复制疗效较为确切, 而YMDD变异在患者接受治疗半年之后有逐年增加的迹象。相比较而言, 阿德福韦抗病毒作用起效进程较慢, 作用强度较弱, 但是HBV耐药率比较低。一项由315例HBe Ag阳性、未使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患者组成的临床研究证明, 在患者接受治疗36周后没有发现阿德福韦耐药的相关变异株;据另一项临床研究证明, HBV对阿德福韦在48周、96周和144周后的耐药率分别为0、3%和5.9%。

据多个临床研究证明, 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失效之后, 应用阿德福韦后疗效愈加不明显, 再耐药或者多重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从理论的角度出发, 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失效之后可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由于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抗的耐药点不同, 没有交叉耐药的情况出现。然而, 临床中的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通常来讲, 使用拉米夫定失效之后的患者再使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较易出现对阿德福韦的耐药性。

本组临床研究证明, 拉米夫定治疗失效后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4个月, 联用组疗效和对照组相似, 与之相反, 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组的疗效则表现较差。由于阿德福韦酯单独的抗病毒作用不强, 对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患者再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 然而联合治疗组还存在约1/3的疗效欠佳情形。究其原因, 除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用不够强大之外, 还可能与拉米夫定耐药后HBV对阿德福韦酯敏感性降低甚至发生阿德福韦耐药或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耐药有关。当前,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治疗耐性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此的研究也呈递增趋势。

综上所述, 拉米夫定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其耐药性也是导致治疗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 而对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治疗则可以减少或推迟阿德福韦耐药变异株的产生, 改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进一步探析拉米夫定治疗失效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参考文献

[1] 陈富华, 万谟彬.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 2007, 22 (1) .

[2] Marcellin P, Asselah T, Boyer N.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Viral Hepat, 2005 (12) .

上一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下一篇:论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家族信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