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小学数学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我教小学数学范文

《我教小学数学》读书随笔

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童晓花

加入教师这个队伍,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我苦恼的事情,恰好有幸读到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

原以为这本书还是枯燥的说教,没想到看了几页后,这本书却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断地往下看,看完了全书,细细品味,她犹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浓香四溢,回味无穷;掩卷凝思,只觉得思绪万千,真是受益匪浅。

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 “以会教会”和“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三大板块。

第一篇“以爱育爱”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范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爱”就是自然真诚的行动,“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

第二篇《以会教会》阐述的是李烈老师对教学的潜心研究的一些优良教学方法。“以会教会”,就是要抓微观,抓具体,抓落实,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新的儿童观,教学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会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设平台,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会为学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机会,会给学生的创新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些思想观念都体现着李烈老师对教学深层次的思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篇是李烈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细细研读每一篇教案,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练习,尽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在教学中,又不断运用问题,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思考的东西„„进一步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第二篇: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碧莲镇中心小学 徐仙乐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等一系列的名词被追为时尚,与之有关的书籍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这些书籍中我最喜欢李烈老师编著的《我教小学数学》,它让我深知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刻苦研究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找到了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符合的要求。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利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以"爱"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有充满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才会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符合时代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承认学生有出错的"权利",对于回答失败的学生,应给予弥补的机会,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居高临下",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赏识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有时学生精彩的发言恰恰是问题的根源。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从自身找原因,采取"内归因"的做法,而不是去指责、埋怨学生。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教学艺术和言行,努力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正是新时代的教师应遵循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要"以爱育爱",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以爱育爱"是本书阐述的中心之一。教师只有对人生、对事业、对学生爱得真诚、爱得执著、爱得深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培育学生爱心的途径,即称之为以"爱"育"爱".书中列举的 "第一印象不可忽视"、"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出错’是‘权利’"、"站到学生中来"、"亲师才能信道"、"数子不如奖子"……都是以"爱"育"爱"的一系列理论和具体做法。在这种"爱"的教育方式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摆脱"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生命交流的过程,用满腔的热情去尊重、理解、支持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真正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悟到工作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高尚。从而更爱自己的工作,并会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从事的事业。

三、立足新课标,能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

"以会教会"是本书阐述的另一个中心。新时代的教师要出色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势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尤其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新世纪对学生的"会"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会"的内涵自然也就更丰富了。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有专研、发掘教材的能力,要能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例如每节课的前三分钟教师应创设内环境,激发"生长点",即积极做好知识准备工作,激活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于较难理解的新知,应选好"突破口",联系生活,化解难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主张低起点,高终点的原则,深挖数学思想,构建"浅出"的教学过程。重视解题策略,寻找最佳方案。让孩子们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四、能从实践中探寻合理的教法

理论总是来自于实践,而又必将回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擅于从实践中去探寻合理的、适应所教学生的教法。比如,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可要求学生写上"日期"、"作业出处",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要求有写算式草稿的地方,不准单用草稿纸。这样能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还可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对事业的负责、对孩子成长的负责,是一种爱的表现。又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具体的,知识点之间又常常是有联系的,通常称为"知识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进行引导,使所学的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再比如,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掌握生动、亲切的有声语言,还可以适度地运用无声语言。这是因为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往往需要的是一种静静的环境、无声的氛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声的、深刻的思考空间,教师应做到(1)话不能太多。(2)时间要给够。(3)减少无意识的干扰。(4)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如果课上能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呈现一种有动有静的美,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美。由实践中找到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是站的住脚的,是不同于空中楼阁的哲理论述,是新时代的教师可以模仿,可以参照的可靠依据。

五、相信学生,正确运用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公民,在小学阶段要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不仅仅是要他们学好数学。事实上,学校里往往会看到语文、数学、英语不相上下的孩子居多,而有偏科悬殊的孩子居少。所以孩子的广泛爱好,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科学习,自然也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在孩子成长中教师也应该帮助他充满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不同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做到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评价要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产生动力。对于学困生要给予适时的"不错,有进步!";有的孩子解题方法新颖,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也别忘了写一句:"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误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种适时适度的评价既能让学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势头,又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情。

可见,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应该时时刻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去影响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爱学习、爱生活,引导他们为自己的将来去奋斗、去奉献。当教师认识到这些必备的要求,并付诸于行动时,一定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看到人生的价值,进而升华为对事业、对人生更执著的爱和追求,这正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篇:做个“好老师”不容易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李烈曾经是北京实验二小的一名优秀教师。现在,她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校长。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源于她对事业的爱!她用爱拨响生命之歌。让自己的“爱之心”走进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爱之心”。然而,她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她对学生的爱。

李烈老师在《我教小学数学》开篇就阐述了她是如何做到“以爱育爱”: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着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作;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篇。这部分内容她用了十七个小节描述了她对孩子细致入微的爱。她认为:只有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移情爱自己的老师,以至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移情到爱学习、爱生活、爱人生。可见,老师的爱作用有多么深远„„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爱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对于这一点,李烈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到: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这种爱中有无穷的力量,这种爱中也有无尽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本领。因此,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所以她在第二篇里,用了三十四个小节论述了她在课堂上是怎么样由浅入深地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以会教会”的。

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编写的是李烈老师的课堂纪实和优秀教案。这些内容都是她的多年工作的精华,是她对待工作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真实写照。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李烈老师的光环,透过光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她背后的辛苦。她并不是仅仅把爱学生放在嘴边上,而是对学生融入真真切切的爱,对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体察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最终博得学生的喜爱,老师们的敬佩。李老师能走向成功,着实的不容易啊!

读完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我对她更多的是羡慕与敬佩。回顾自己20年的教书历程,一切是那么茫然,这本书将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也将是我在教学里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会以名师为动力,再次扬起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做个“好老师”虽然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也会像李烈老师那样,得到回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呵护学生。

学生是有尊严的,我们应该尊重。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在全班上展示,让班级里其他的学生都来感受他犯错误的过程,这样会伤害到他的自尊。我们应该给学生解析的机会,表扬他合理的地方,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地方。一个学生的错误被老师拿出来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学生是很痛苦的。我觉得老师可以尝试通过作业、检测等,发现学生错误比较多的地方再拿出来讲,个别错误就个别指导。这样,既达到教学的效果,又不必使错误的学生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尊严,学会包容才对,每个学生都有要进步的愿望,即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用自由唤醒自由,以真诚去接纳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欲望,这是一个老师的职责。

二、欣赏学生。

一位哲人所说:“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可贵的自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可赞的聪明;坦然地让别人的优秀尽情地施展,则是令人敬佩不已的胸襟与智慧。”这其实就是为人师表者欣赏学生的真谛。

1、欣赏学生所想的

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待所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需要。万事由想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很好的证明,如果他对于落到地上的苹果视而不见,毫无所想,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曾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要发挥教育的创新价值,我们的教师就要从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开始。

2、欣赏学生所讲的

学生有了想法不讲,就无法体现其思维的独特性。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给予表扬,不应简单否定。

3、欣赏学生所做的

学生在学习中未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知的事情,教师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一个孩子的所为,而应积极地鼓励他,正确地引导他,从而使其进步。也许你给他的欣赏、嘉奖正是他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我班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倔,字写得不太好,硬硬的、大大的。有一次,看见他正写字,我不禁弯下腰和气地对他说:“看你写得多认真,字也很有个性,如果用笔再轻些,字写得再小些,那字可就更漂亮了。”他听完没说什么,但那以后,我却经常看到他埋头苦练的身影。后来,他的字果真有了很大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和学生一起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三、启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在数学活动中不能仅让学生停留在快乐的学习状态,而应引领他们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这就李烈老师“以会教会”的具体体现。

1、知识衔接处启发,做好铺垫。

导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节新课都有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引导发现发、启发提问法、对比观察法。导课方法能否恰到好处,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艺术体现,它的作用是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迁移。教师有意识地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知识的增长点上有序提高,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新知探究时诱导,激发兴趣 。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探究新知的直接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气氛非常浓的情况下去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3、重点难点处质疑,启发思维。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就是教师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授中适时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新的求知境界,使他们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里来。

4、学习内容及时归纳,强化认知。

一节课讲完后,若不归纳,对于学生来说所知识就象一团乱麻一样,所以归纳知识要点也很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要有条理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的认识结构从旧知识转化到新知识上来,形成新的概念,但并不牢固,还要学生通过练习、暴露问题、老师及时点拨,分析出错原因,以便在学生头脑里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样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五、知识对比中启发,掌握本质。

对于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可采用启发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楚它的本质差异,启发学生分清异同。学生已经掌握了两种以上概念的特征,通过对比就能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进而深刻地分析和确定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属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若干内容进行积极思维,并通过在思维中分离出各内容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分析它们的异同和本质联系,从而起到归纳总结及推理的效果。

威廉曾经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烈老师《我教小学数学》后的真实想法。做一个“好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如果把爱比作阳光,接受阳光的照耀无疑是幸福的,同样给与别人阳光的人更是快乐的。我也将像李烈老师一样内练基本功,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尖”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说“我行”;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允许他们有“出错误”的“权利”;和他们一起编织好“知识网”;关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让看起来只是细节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充盈着灵动的聪明,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课堂上的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

第四篇:我教《归去来兮》

江苏 赵宪

一、指导思想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主要教学目的是在理解字词句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把握陶潜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两点技巧:一是在每个教学环节,尽量用陶潜的诗句来连缀,以求扩充容量,扩大视野。二是运用艺术的手段,让学生在诗书、画、乐的意境中,得到感悟,得到陶冶,提高记

忆质量,提升人文素养。

二、过程展示

[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青阳中学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

中。今天我们的学习,也想动用点艺术手段算是为艺术节助助兴吧。

(意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为教学手段的运用埋下伏笔。)

我给大家做两个广告。宋代欧阳修曾说:晋朝只有一篇文章,那就是《归去来兮辞》。《昭明文选》又说:观《归去来兮辞》,贪夫可以廉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

还是廉政教育的好材料呢。

(意图:课文导入通过“广告”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透露出了文章

的基本意向和信息。)

[作者介绍]教师问:陶潜在《归园田居》中有诗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把做官比作“误落尘网”并且一下就是三十年。可书本下面的注释却说,陶潜只做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时间是否矛盾呢?学生答:不矛盾。(意图:意在让学生仔细去看注解,因为注解还说到了陶潜在做彭泽令前,还做过祭酒和参军等职同时,教师还点出作者是三仕三隐,此次是最后一次隐退,让学生对背

景知识有必要的了解。)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背)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节奏。

学生解释疑难字、词、句,扫除文字障碍。同时,教师对解释不怎么到位的学生,引用陶潜《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并进而引出下一步教学环节。

(意图:学生已预习两到三遍,教学建议上也不要求串讲,因此没必要从头到尾通

释字词。)

[学生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三支曲子,并分别用一句话对三支曲子的特点进行概括。三支曲子即《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作为学生朗读的

背景音乐,让他们挑选。

(意图:通过音乐,体现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创设氛围,促使感悟。)

[内容分析]陶潜《饮酒》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下面我们就来诵读分析这篇文章,领略其奇妙之处。大家首先要读好三句话即“归去来兮”“归去来

兮”“已矣乎”。

(意图:三句话,分别出现在第一节、第三节和最后的第四节。抓三句话,实际就是抓住全文思想感情发展的线索。读好三句话,巧妙地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连了起来。)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学生得出了结论:第一段中的“归去来兮”是开门的第一句,作者“久在樊笼里”,当决定返回故里了,那真是释放了一口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学生注意到了,这句话后面编者用的是感叹号,所以读起来很是豪迈。要想读好第三段中的“归去来兮”,就必须弄清第

二、第三两段的内容。第三段主要内容是通过“途中、室中、园中”三层意思,表达“回家的感觉真好”的情怀,所以心情特别愉快。第三段起始就说“归去来兮”,从承上来看,有不少高兴的成分。接着又重申了一下自己的决心,并继续写自己在农村出游的喜悦情形。应该说,作者心情是比较轻松的。这时的“归去来兮”,是在自己反思之后说出来的,愉悦而又较为平静。最后一节的起始语是“已矣乎”,意思是“算了吧”。接着作者表露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的一种透悟。在这种心境中,的确有消极的因素流露出来,所以表达的心情有一

种解脱的感觉,读的时候,既要放松又有些无奈。

[写法研究]教师问: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设计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作者有没有指斥当时社会的黑暗呢?学生答:没有。师说:这用的是写作上所说的“折射法”。尽管作者没写,但我们从他寻找桃花源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本文中作者要写辞官归田,有没有直说诸如“官场腐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呢?学生回答“没有”。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得出

结论:陶潜的思想:洁身自好。陶潜的文风:洒脱飘逸。

(意图: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文章的内容,同时也了解了写作特点,

更关键的是了解了陶潜的思想情操,解决了课文后的第一道练习题。)

[内容总结]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四幅人物画像,即屈原、陶潜、李白、苏轼。每幅像下面,分别有他们的代表名句。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陶潜像

的下面是空白,让学生选一句本文的话附在下面。

(意图:选择另外三人,其因有三:一是文体,屈原创制了“楚辞”,本文是“辞”;

二是仕途的经历;三是文风和写作特点,让学生注意课内课外联系。同时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代表陶潜品质的句子找出来。实际上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完了课文后,感受最深的语句是什么。)

[背诵]主要选的是第二节,当堂背诵。因为第二节最长,学生反映也最难。背诵前,教师提供给学生关于“辞”的知识。其中有一条是“辞,押韵。韵变,意思也变”。第二节,分别押“ui”“en”和“an”韵,又正好是相应的三个层次,意思也分别是“途中”“室中”和“园中”,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基本上按时背诵了全节。(意图:从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和技巧。在背诵中升华对陶潜的

领悟。同时又对其他小节的背诵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全文总结]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两幅书法作品:一幅是现代书法家的,字体飘逸潇洒;另一幅是明代四名人之一的文徵明的作品,恬静平淡。两幅都书写的是《归去来

兮辞》。

教师说:“一幅飘逸,一幅恬淡,正好是陶潜思想和人格魅力之所在。”

最后,整节课在诵读中结束。

(意图:通过书法作品,再一次给学生艺术的熏陶,让学生增长见识,积淀人文底蕴,体现了古代文人注重诗、乐、画、书四位一体的艺术理念。在诵读中结束,也进一

步突出了读中悟理、读中悟情的文言文教学理念。)

编辑短评:本课以文本为中心,多层次、多方位展开教学内容,既训练文言阅读能力,又适当地给点知识,还引进音乐、书法、诗歌的欣赏,给学生多方面的启悟和享受,

给人以丰富、活泼之感。只是语言教学单薄了些。

第五篇:我教作文的故事

荔浦县龙怀乡庆云小学何启纯

我教学生写作文的故事虽然不生动,不精彩,但它是我记忆项链上的一颗不锈金珠。我执教于一所农村的山区小学,领导分配我教五年级的语文,当时,领导对我客气地说:“何老师,有劳你了,我相信这个班在你的教导下,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我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小儿科呀,我应该是完全胜任的吧!结果,轻敌思想让我在第一次作文教学中闹出了笑话,也催我勤奋进取,以后工作一丝不苟,才成长为现在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

刚接这个五年级,我上第一次作文课,以《早晨》为作文题,指导学生写作文.体裁。表达方式不限,至于选材嘛,可以写某个早晨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描绘某处风景,某个晨景,也可以叙述早晨发生的事„„我讲完选材范围后,担心同学们不知道如何布局谋篇,还口述了自己的下水作文,作引路之作。作文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清明节的早晨,天阴沉沉的,但荔浦集市上已热闹非凡.今早卖公鸡的人特别多,买公鸡的人更多.整个卖鸡行,讨价还价,品长论短,声不绝耳.我来到集市买鸡做清明祭祖。发现土鸡每斤要十二元,饲料鸡每斤仅卖五元„„

我口述的作文大概有八百字左右。学生觉得很新奇,听得津津有味.我满意地笑了,问大家写作文还有什么困难吗?他们异口同声回答: “没有困难!” 于是布置学生同桌交流,明天上交作文。作文如期上交了,而我却傻了眼.全班二十八名学生,居然二十八名学生都写自己早晨在集市上买鸡回家祭祖.与卖主讨价还价„„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就是仿我之作也无两分相像,别说生动的语言,真情实感了„„

我被这特大的挫败感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件事带给我极大的震

撼,我整个人不禁陷入迷惘之中。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作文水平会如此不堪?身边的人、事、景,他们居然会视而不见?是我的指导方法不当?还是学生方面的问题?我反复检查自己的教学思路,却理不出头绪。晚上睡觉一闭眼,就出现那二十八篇错字连篇都去买鸡的作文。本来,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素质,思想素质的反映,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花大力气抓作文训练。我决定从培养学生写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起。我重新振作起来,立即改变策略,改进教学方法,针对该班的实际,从基础抓起。

首先,让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

教学中,我下力抓课文朗读,要求每个学生篇篇课文读通。读准,读出语气.语感.根据课文要求,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想画面,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心得与同学们分享.语文作业也常以品读课文为主.经过一学期的严格训练,学生读的能力提高了,理解力加深了,作文语言较为通顺。

第二,我让学生学会观察,讲真话、记真事、抒真情。

备课时我常常想;生活中的美很多,只是缺少发现。能让学生发现美的关键是所观察的事物必须是能打动他们心弦,引起他们兴趣,能结合他们感悟事物。于是,我经常带他们到学校周围观察远处或近处风景,就一棵平凡花草,我也大发美感之论,感染我的学生,让他们做到别人不见我能见,别人能见我见得精、身、异。有一次我布置一个作文任务,让学生观察我们的校园,写一篇作文、说真话。我们学校硬件方面是全乡最差的,校舍简陋,活动场地少,必备设施不全,甚至连篮球场也破烂不堪(今年新建)。但我的学生居然能寻到下笔之处,描写课间活动的热闹活泼场景,同学们各种比赛的展影来写出校园的可爱。我的学生终于学会观察,会抒真情,我欣慰地了。

记得有一节语文课,我在上《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上课不到三分钟,导入后刚板书好课题,两只鬼头蜂呜呜飞进教室,在同学们头顶上盘旋飞舞。一些男同学胆子大的开始追打鬼头蜂,胆子小的女同

学东躲西闪。一会儿,整个教室乱成一片,喊声不断,热闹极了。我丢下课本笑着大声鼓动学生: “同学们,让这两个可爱的小东西和大家一起玩吧!”一些同学站到课桌上追打鬼头蜂,喝彩声,呼叫声,朗笑声飞出教室,响彻校园。突然有人大喊:“ 哎哟!”原来雷平的额头被蛰了一下,立刻肿起一个大包„„十分钟后,两只鬼头蜂瞅准了空子飞逃出去了,同学们的情绪尚未平静。我立刻布置同学们把刚才的场景描写下来,《开国大典》下次再上,好奇心盛,喜欢新事物的同学们,在这次作文中尽量选取最新鲜生动而又特别投入的点滴来写,做到点面结合,将愉快的情绪生动描绘出来.这次作文非常成功。

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注重积累。让学生真实地把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感受感想,发掘生活的闪光点.再结合具体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如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经过一年的苦练,我班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许多同学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在写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孟璇.潘秀娥等同学还经常获学区作文比赛一等奖,他们现在在高中学习,作文里还经常回忆我教他们写作文的往事,那是后语,在此不表.我在这一年的语文教学中也吸取了许多失败的教训,积累了一些经验。

几年来,我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要求学生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扎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有人主张语文教学需要 “一锅煮”,即多角度,多侧面获取知识和能力,我认为作文训练更需要“ 一锅煮”。

这就是我教学生写作文的故事。

上一篇:维护职工权益范文下一篇:我的这个暑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