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四法

2022-09-11

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要解决“切入难”的问题, 少打外围战, 课堂效率就高, 才能进得快, 拉得近, 悟得深。

应抓好以下四点。

1 抓线索

古文阅读教学要善于抓线索, 就能顺藤摸瓜, 把握中心。游记散文往往以游人行踪为线索, 或移步换景, 或情随物移, 如《醉翁亭记》以“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作为游人行踪, 引出写作对象;《小石潭记》则以作者游踪为线索以“总潭貌→观潭水→望潭源→坐潭岸→游潭人”为明线, 又以作者心绪变化“心乐之→与游者相乐→不知其源→凄神、悄怆”为暗线, 显现作者的不幸遭遇, 心情的怨愤抑郁, 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主线分明, 条理井然。

2 抓联系

古文往往是“缘事而发”有感而作, 解读时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作者处境, 若能巧妙加以点拨, 会起到揭示迷底, 单刀直入的效果。像《马说》宜在开始告诉学生作者写作缘由, 自然能感悟到本文是以物喻人。但有的文章宜在中间或最后揭示背景, 将会消除拖沓、重复之嫌, 恰到好处, 不枝不蔓, 如《满井游记》中“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 点出此时的袁宏道从顺天府教授提攫为国子监教授, 但仍是闲官, 作者寄情山水, 潇洒自在的逸情正切合闲官的情致, 此时提示背景, 学生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心绪, 有利于对主旨的把握。

3 抓主旨

解读古文的最终目的是得其主旨。一篇文章的主旨或隐或显, 教师应注意巧妙引导, 让学生尽快切入, 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会收到“一览众山下”的最佳效果, 否则只能是“山穷水复疑无路”的迷惘与困惑。文章有的是开门见山, 如《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直接点明作者寄情山水的情志, 有的是卒章显志, 如《满井游记》在铺陈燕地早春二月春天刚至的景色之后, 最后点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来表达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马说》其主旨隐身在叙述之中, 以“不知马”来贯穿全文始终, 开始“不以千里称”隐含“不知马”的意思;中间“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而使其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说明“不知”所造成的后果, 最后以“不知”、“不能”来痛斥“食马者”的无知, 由此导出“其真不知马也”, 点明中心。此时结合背景将作者的遭遇和千里马的遭遇相对照, 全篇托物寓意,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不言自明。

4 抓特色

古文往往在表达上各具特色, 阅读时应突出其文体特色, 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如《五柳先生传》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正如钱钟书所说:“‘不’为一篇眼目”。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 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追名逐利, 矫揉造作之事, 作者言“不”, 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发出叹赏, 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小石潭记》保持着柳宗元一贯行文风格, 围绕一“奇”字, 展示了四幅令人惊叹的奇特画面:“潭水奇”“潭石奇”、“潭源奇”、“潭的氛围奇”寄托了作者忧伤凄苦的心境。《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境, 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 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 将全文重点放到纵议政治理想方面, 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突现出其“立意深刻, 构思巧妙”的特点。《醉翁亭记》中21个“也”字连用, 也是很有特点的, 细心吟诵, 不难领会“也”字恰好传达出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 使人感到不疾不徐, 自然合拍, 作者的纵情山水, 超然物外, 跟老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互为表里。另外, 很多文章大量使用比拟手法、白描手法等都应细加咀嚼, 反复品味, 感悟才能深刻。

摘要:古诗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得当, 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切入,“四抓”,效率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中感动艺术的运用下一篇:中国水墨画对现代平面设计的作用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