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河南郏县范文

郏县城关镇创建河南省文明村镇工作总结(09-11-25)

郏县王集乡

创建平顶山市文明村镇工作总结

平顶山市郏县王集乡位于县城东部,总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35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236个村民小组,人口4.8万人。2008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亿元,实现财政税收1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元,2007全市综合发展“十快乡镇”。

几年来,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重点突出,工作扎实,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获得县级文明村镇,2009年获得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卫生乡镇”。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坚持六个到位,形成强大创建合力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作为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创建活动当作党政工作的一件大事摆到议事日程上,当作促进本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抓,为我乡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决策范围,摆上议事日 -1-

程,成立了由书记、乡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任正、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

“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每年年初我们都专门召开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同时,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创建文明村镇的目的、意义、阶段工作重点及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是责任机制到位。我们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我乡实

际,制定了《王集乡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重点,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全乡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依据。

五是资金投入到位。乡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创建文明村镇所需经费和重大开支及时研究、及时审批、足额到位。从而在资金上确保了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是“4+2”工作法推行到位。在全乡35个行政村全部推行“4+2”工作法,凡事都严格按照程序阳光操作,提高了广大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杜绝了基层干部队伍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农村党群、干部关系融洽和谐。

二、坚持三个不懈,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努

力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增强干群参与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坚持不懈抓教育。一是抓教育事业,全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二是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三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四是突出科技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科学思想教育,在全乡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五是提高居民生育观念,全乡计划生育率100%,连年获市、县先进乡镇。六是广泛开展诚信教育。联合金融部门,在辖区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和诚信个人评选活动,提高居民诚信意识。

第二,坚持不懈破除陋习树新风。在全乡长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国卫生清洁月”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第三,坚持不懈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大群众休闲娱乐基础设施方案,在全乡共组建12支民间艺术演出队,建成农民图书馆、篮球场,政府文化长廊,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寓教于乐,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位和文化素养。

三、抓住中心,富民强乡,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王集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呈现出可喜工作局面。2008年,我们全乡地区总值完成5.1亿元,2008年财政收入实现1153万元,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8财税工作先进单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51元,全年新上工业项目21个。目前,全乡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家;在农业方面,针对我乡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抗旱保苗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全乡新建沼气池383座,在全县沼气建设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三是高标准完成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任务,8月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四是不断扩大花生米加工园区规模,协调资金,重点扶持。目前,园区入驻加工户103家,实现产值2.1亿元,涌现出多家花生深加工企业,其中,长生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口笑公司的花生油产品已成功上市,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升级。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全乡农村低保户达2207户,城镇低保户达317户,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高标准建成建成全市一流的乡镇敬老院一座,全乡164名五保户,实现集中供养66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4%。

四、规划科学,功能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乡环境既是发展经济、提升城镇品味的需要,也是改善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几年来,快步推进镇区中心街和迎宾大道建设,镇区中心街改造统一模式,美化、绿化、亮化及排水设施已完成2/3,迎宾大道建设按照城区规划正逐步进行。解决管理难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成立环卫队,购置洒水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硬化、亮化、美化的小城镇建设要求。严格按照城区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的要求,规范土地市场,严禁私搭乱建,初步形成有序的小城镇建设格局,2008年获得县小城镇建设评比第五名,顺利通过市级卫生乡镇验收。制定了《王集乡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

五、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深化基层创建活动

我乡始终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在乡级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在村级开展了“文明街”和“文明户”评创活动,提高了全乡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在乡机关坚持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了全乡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2007全市经济综合发展“十快乡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在农村开辟了一条以经济带动文明,以文明促进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路。使农民因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来的物质利益,积极参与到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之中,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深入开展“平安王集”建设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法纪观念,遵纪守法和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明显增强。调整充实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立起乡、村、组三级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加大对邪教活动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全乡居民的安全感指数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通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动了全乡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保持了全乡大局稳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抓出新成效。

2009年11月26日

第二篇:郏县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007级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郏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学员姓名:

郭 松 伟 学 号: 2007050008 专 业: 经 济 学 指导老师:

罗 如 韫

二00九年九月

郏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相关内容提要:通过对郏县有关部门、企业等近年来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特色产业外向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标志,并且呈现出特色产业工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区域化、系列化等特征。但是,也存在“低、弱、散”状况阻碍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同行业无序竞争影响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无响亮特色品牌制约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问题。当前,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重点在于:整合特色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链;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关键词:县域经济 特色产业 郏县

一、 引言

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一直是各县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条件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模式。大家熟知的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顺德模式、寿光模式、清河模式等等。而无论哪种发展模式,都无一例外的证明,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内容,发展特色产业能够担负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发展特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民强县的基本途径。因而研究县域特色产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本文以郏县为例,重点分析和研究郏县特色产业。针对特定区域即一个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一项新的尝试。

二、郏县基本县情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宝丰县相连。隶属平顶山市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3°48′—34°10′50″,东经113°40″—113°24′50″。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总面积737平方公里,辖7镇6乡2办事处,372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郏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裴李岗文化、太朴文化等遗存十分丰富。商周时称“夹国”,春秋筑城,秦时臵县称“郏县”。建国后,郏县隶属许昌地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

郏县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没有较大的项目拉动,一直属于“吃饭财政”的农业穷县。近年来,郏县从县情出发,不断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初步实现了富民强县。目前,初步确立了红牛、烟叶、铁锅、陶瓷、针织、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薛店辣椒、冢头理想大根(萝卜)、渣园小磨油、王集花生米、长桥瓜子、安良陶瓷、广天铁锅、茨芭三苏园、广天知青园、姚庄清真红牛肉等一批特色品牌,截止2009年,全县各类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1%,增速13.5%,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3 来自特色经济的贡献份额达60%以上。大批农民挣“特”字钱,入城镇进企业,逐步演变为产业工人和市民,“特”字号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55%以上,特色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确立,为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城乡经济统筹共进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平台。2009年,郏县生产总值完成 亿元,是2003年的1.8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是2003年的4.09倍;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是2003年的5.06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亿元,是2003年的2.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是2003年的1.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是2003年的1.54倍。2006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郏县还被评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十快县”之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三、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现状与特征

(一)、特色产业外向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标志 部分或全部产业原材料基本外进,产成品大部分外销,形成了“头尾在外,无中生有”的郏县现象,构筑起全国买、卖全国的外向型经济格局。郏县不产铁,但却是全国三大铁锅生产基地的“龙头大哥”。铁来源于西北、华北、华中各个省份,98%以上的铁锅产品销住县外各地,并出口越南、不丹和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郏县芝麻总产量很少,但生产的小磨香油誉满京、津、鲁、豫、皖各省、自治区,深受广大客商青睐;郏县基本不产棉花,但以长桥镇香港丰溢针织珠锈(长桥)有限公司为主的针织珠锈业年产值达到8个亿,安排农民工上万人;郏县基本不种植花生,但王集乡雨霖头的花生加工园区在豫西南地区却颇负盛名,花生经济蓬蓬勃勃;郏县不产瓜子,可长桥镇的瓜子却扬名海内,成为全国十大瓜子生产园区之一。这种 4 突破自然资源局限、依托人文、环境等无形资源,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零资源经济现象”,引起了省内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科技报》、《河南乡镇企业报》等报刊都先后进行过专题报道。

(二)、产业发展规模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取向 被称作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随着“红牛经济”的兴起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县实施了“红牛发展155工程”,规划建设了五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两大肉类加工基地。郏县红牛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正式成为“国宝”。郏县红牛存栏量稳定保持在18万头以上,从事红牛肉、皮、毛、骨加工的企业超过328家,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加工产值1.5亿元以上。同时,推进饲养园区建设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大大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2006年,该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2%。 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规模化经营发展。一根1元左右的萝卜,腌制成成品菜后“身价倍增”,能卖20多元。郏县冢头镇种有“人参”之称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萝卜收入达万元的农户有500多户,年创汇在150万美元以上。2009年,已辐射到周围十多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为发展这一支柱产业,组建了远航实业公司,实施“公司+农户” 规模化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统一防病,定期召开培训会,还专门从日本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家家户户成为萝卜种植的行家里手。目前,该公司与日本日荣株式会社、日本金久国际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成为平顶山市唯一的农业创汇项目。和郏县红牛、理想大根萝卜一样,郏县的花生米、瓜子、“三粉”、生猪、鸡鸭等产业也从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中获得助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郏县特色农业经济链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三)、产业布局区域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显著特点 就是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某一产业,形成数乡一业、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发挥小产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和个性,打造板块经济优势。比如烤烟业,以堂街、李口、冢头、安良等10个乡镇为重点,遍及290个行政村5万多农户,通过坚定不移、数十年如一日巩固种植面积,提高单株产量和烤烟质量,烤烟经济一直长盛不衰,年创产值超亿元,贡献财政比例一直在25%以上;瓜子加工业集中在洛界公路襄郏段长桥镇,有68家瓜子加工企业,年总产值1.8亿元,从业人员1万余人;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加工业源于1996年的冢头镇前王庄村、现已辐射周边10多个村庄5千多农户种植,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以上;花生加工产业集中在郏神路郏县段雨霖头村,小加工厂遍地开花,庭院经济红红火火,年产值达1.1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初步走上“订单经济”之路; 长桥镇香港丰溢针织珠锈(长桥)有限公司现已辐射带动小型针织厂80个,织机总数达4500台、缝盘机达到1800台,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60万件,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0人,年增加农民收入10000万元。目前,丰溢针织珠绣(长桥)有限公司由最初的500名职工发展到2000名。以辣椒而闻名的薛店镇韩店辣椒交易市场,每年夏秋二季,两广、两湖、福建、江西客商纷至沓来,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带动了薛店、茨芭二个镇的万余农户,种植面积1.5万亩,连年交易量都在1亿公斤左右;目前,全县围绕特色产业群初步形成了涉及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畜牧肉食、轻纺针织、木材加工等诸多领域的块状经济隆起点。

(四)、产业发展系列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基本方向 根据相关产业或企业之间内在关联度,按照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要求,修补产业链条、细化社会分工、靠专业化生产、系 6 列化经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实力。如铁锅产业在原料选购——设计开发——生产加工——人才引培——质量检测——育创品牌——包装推介——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上,补弱查漏、拉长扶壮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化水平。烟草产业围绕选种——育苗——移载——培护——打叶——上杆——入炕——分拣等程序,形成了龙头高昂国内、国际市场、龙尾摆向千家万户的龙型经济格局。红牛养殖紧跟红牛肉加工这个龙头,扩大繁育养殖规模,2009年底,红牛存栏15万头,出栏11万头,全县人均0.291头,通过冷配杂交提升红牛肉质,利用氨化秸杆,天然牧草进行绿色喂养,初步形成了绿色饲养——集中屠宰——冷冻速冻、加工储运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催生了皮革 制业、拉动了牧草饲料业、繁荣了饮食服务业。

(五)、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主攻方向

建设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园区)是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保证集约化经营,实行集团化营销的有益经济运行模式,特色经济企业才能更好创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郏县东城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占地 亩,已入驻千万元产值企业 家,入驻亿元产值企业 家 ,已有 家企业落户聚集区,从业人员 多人,年产值 亿元。郏县陶瓷产业有占地1300多亩的“中国神前陶瓷园区”,现入驻千万元产值企业15家,先后有68家企业落户园区,从业人员8000多人,年产值5.5亿元。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神前工业园区已成为平顶山市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铁锅产业有“广天铁锅集团”(包括广天铁锅生产基地和安良铁锅生产基地)拥有各类铁锅生产及其配套生产企业48家,锅机5600台,年生产20多个品种系列、380多个型号优质铁锅6000万口,总产量占全国的1/3,年产值达到10亿元;集团总部所在地广天赵花园村被誉为“中 7 华铁锅第一村”,2007年,广阔天地铁锅产业区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10年元月,广阔天地铁锅产业区又被定为平顶山市级产业聚集区。郏县长桥镇香港丰溢针织珠锈(长桥)有限公司,现有织机900台、缝盘机300台,年生产能力180万件。在其带动下,先后建起小型针织厂80个,织机总数达4500台、缝盘机达到1800台,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60万件,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0人,年增加农民收入1亿元。目前,丰溢针织珠绣(长桥)有限公司由最初的500名职工发展到2000名。红牛业有“郏县清真牛肉食品加工基地”(包括姚庄牛肉加工基地和城关牛肉加工联合体),其中九头崖集团公司承包经营的县牧工贸集团屠宰公司为领军企业,拥有宰牛户88户,年产红牛肉5000吨以上,年产值2.5亿元。此外,冢头小李庄——黄阜岗养殖(牛)园区、城关镇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薛店唐村“三粉”(粉条、粉丝、粉皮)加工园区、胡村生铁铸造基地,美国菲莫公司、上海烤烟厂在郏设立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等也属于这样形式。均经政府规划为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园区),享受各种规定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税费等方面的优惠。

(六)、组织形式多样化是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是“龙头企业+产业群”。日本理想大根(萝卜)产业就是以中日合资远航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能力,在全镇10几个行政村设立分支收购点,远航公司对下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耕、统一购化肥农药、统一签订收购合同)采取分散化种植、集中化加工、外贸途径销售的营销模式。二是“市场+产业群”。薛店镇的辣椒、长桥镇的瓜子产业、王集乡的花生产业等就是依靠市场力量,既包括县外购销队伍这个无形市场,又包括县内的各类经营户、经营门店这个有形市场。市场既成了产业、企业的永久性广告,又通过引领竞争,推动产业整合升级。三是“开发商 8 (包括政府)+产业群”。郏县的旅游业就属于此种情况。四是“行业协会+产业群”,采用民办官助的形式,成立了县红牛、铁锅、陶瓷、纺织等行业协会、同业会,由政府扶助协会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行规行约,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举办研讨会、技术信息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协调企业与政府、银信部门的关系,解决资金、人才等问题,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四、郏县特色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析

近年来,郏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烟叶、红牛、铁锅、纺织、建材、农产品等六大特色产业。但是,调查中发现,郏县的一些特色产业多年来仍在低水平上徘徊,“膨胀”、“拉动”能力和扩张势头还没有形成,企业集中度低,形不成规模,龙头企业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像苏南、浙江那样的区域规模经济优势,尤其在实现特色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低、弱、散”的状况阻碍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大多数特色经济企业和散户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科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管理者、经营者素质较差,市场竞争意识滞后,“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陈旧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特色经济技术开发能力差、产业化链条短都致使特色产业升级进展缓慢。以铁锅产业发展为例,是从翻砂加工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7年开始生产铁锅。多年来,在当地县乡政府的规划、引导、扶 9 持、服务下,目前,郏县铁锅生产及配套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从业人员15000余人,年产各类铁锅6000多万口,总产量是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 2006年,广天铁锅聚集区被河南省政府评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尽管铁锅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层次较低。在企业层次上,不少企业规模还较小,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产品销售上,不少企业产品利润被中间商获取太多;在产品层次上,一些厂家的产品是为国内知名厂家搞配套、组装产品,直接打品牌销往国内外市场的还比较少,产品档次明显低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二是管理较弱。不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较乱,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现代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三是摊子较散。众多的生产加工企业缺少公司长期发展计划、产品研发规划,缺乏对产品市场的调研;缺少对公司内部和周围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工地点分布比较零散,集中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树立重视程度不够。

(二)同行业无序竞争影响了特色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一方面,同行业之间缺少正面交流和相互合作,缺少现代企业团队精神,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以郏县针织产业发展为例,目前全县拥有针织加工企业90家,仅长桥镇就有7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5家,私营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69家,销售过百万元企业6家,并有2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但是不少企业之间存在着故意仿冒本地同行产品设计、产品品牌,仿冒外地同行产品等侵权行为,有的企业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同行产品研发方面的信息等,没有把精力用于本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上,而是满足于仿冒、抄袭上,造成了行业秩序的混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同行业之间产加销联接 10 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扬弃,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地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少乡镇的特色行业,但是这些区域特色产品生产大部分还处于分散的、粗放的、初级的状态,各家的生产设备、产品几乎差不多,家家一个样。如:目前郏县铁锅铸造行业的企业就有148家,生产的产品有几百个品种,各家加工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差不多,企业缺乏拳头产品,各自为战,相互竞争。

(三)无响亮的特色品牌制约了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郏县共拥有民营产业注册商标 800多 件,其中市知名商标 5 件、省著名商标 1 件,名牌商标所占比列较小,不为1个点,跟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等地相比差距很大。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为例,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农产品商标培育和注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目前,该县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已达13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总数的六分之一。但是,从现有的农产品注册商标现状看,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知名农产品品牌数量极少,目前全县仅有“中原红”等数件。从市场调查来看,这些农产品除在本地市场占有份额外,在外地市场很难看到。这种状况跟该县农业大县相比很不协调,说明该县农业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还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就以该县铁锅产业发展为例,目前是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已有各类铁锅生产及其配套生产企业一百多家,年生产20多个品种系列、380多个型号优质铁锅6000万口,总产量占全国的1/3,。但是,目前荷藕产品仅有“华邦”一个河南省知名商标,影响了产品的消费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跟铁锅产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发展环境欠优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这些年该县不断推进行政改革、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软硬环境仍不十分理想,表现为县域开发、吸引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强,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率和利用率不高。一是自然环境制约。郏县地理偏僻,处在平顶山和大刘山之间,距郑州、洛阳等发达城市较远,接受城市化辐射程度低。二是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状况仍无大的改观。三是一些执法部门官僚主义仍很严重,强调部门利益,多承诺、少兑现,“三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群众目光短浅,对内外商投资开发建设不太理解,索、拿、卡、要,服务环境不优。四是至2003年特色经济虽占到GDP的一半以上,但与发达市县相比,总体规模小,产业之间互动率低,发展速度忽低忽高。

同时,特色经济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短期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违法生产经营,偷税漏税,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另外,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困扰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些都势必影响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郏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方向

通过对郏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地处中西部地区的郏县,一直属于“吃饭财政”的农业穷县,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滞后,“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欠发达,缺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郏县从县情出发,不断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初步呈现了特色经济市场化、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系列化等特征, 12 初步实现了富民强县。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发展工业经济,而发展工业经济经济要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因为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县域经济要想在更大范围的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纵观各地经济发展的轨迹,凡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均是该地区特色产业能量充分释放的结果。所以,发展特色产业就必须寻求自身特色能量释放的最佳途径:

一是要研究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每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这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域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或成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有的则以上优势兼而有之。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再贫困的地区,也会存在某种资源优势,或自然资源方面的,或社会文化资源方面的。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所以,作为县域经济的决策者,一定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吃透县情,理出发展思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闯出一条适合本县域的发展之路;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自己的发展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本地经济的特色。 二是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指出:最有效、最合理的社会生产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只生产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成本比较低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去同其他国家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样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已经得到各地经济发展实践的印证。我们过去的县域经济,包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由于忽视特色,不注重比较优势成本,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形成“小而全”的局面,其结果是各地产业结构雷同,没有产品特色,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进 13 而失去了许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机遇。因此,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一定要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研究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参与县域外的经济分工与协作,突出自身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劣中选优,切忌毫无特色的“大而全”、“小而全”。如县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则可以突出旅游产业特色;县域矿产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内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则可突出以水力发电为主产业特色。总而言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使县域经济具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中找到自己最佳位臵。

三是要依托科技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科技含量低是阻碍县域特色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县域经济要搞出特色,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

二、第三产业,或者是传统优质产业,如果离开了科技和信息的运用,都是不可能的。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县域经济必须加大科技含量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增强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这里最关键的是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特色经济的知名度。要利用科技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利用现代信息网加大广告宣传,塑造名牌产品;利用名牌战略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促进特色企业的发展。

四是要依法行政服务于特色经济发展。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历史上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传统的计划经济惯性,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在这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特色经济的话,则时间长、代价高。因此,发挥县域政府的作用对形成特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行政命令一切,一切行政命令,而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主要弥补市场 14 失灵。县域政府的作用应放在定战略、创环境、上产业三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县域发展战略必须要对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市场及相关因素有详细的了解,要跳出县域,与整个经济发展全局结合起来进行特色产业定位。过去只从本地资源出发来定位的情况,现在看来是不够的。另外,在多方竞争的情况下,要抓住重点强项,发挥优势。创环境就是要求政府站在宏观的层面上,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引导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造就一个有利于县域特色经济与农村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政策法规、人文、生态环境。

(二)、郏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的结果,对郏县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笔者有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整合特色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链。正确处理好发展企业与发展产业的关系,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民营经济的规模。一是培育特色产业。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重培育红牛、烟叶、铁锅、陶瓷、针织、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产业。要抓住优势产业中的产品、市场、专业化生产和龙头大户四个关键环节,加快现有优势特色产业的产品创新步伐,开拓产品市场,与国内外大市场的“链接”。二是兴办龙头企业。要围绕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建基础、创特色、扬优势、打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雁”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规模企业把“小而散”的作坊企业、千家万户的加工点链接起来,把一些分散的单户加工点组建成联户经济实体,发挥龙头拉动、大户带动效应。引导众多的中小企业跳出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生产专业化、配套协作化、营销集约化的格局发展。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政府要切实做好园区特色产业的规划、协调、指导工作,进区企业必须坚持以园区产业有一定的关联度,或配套延伸的产品为主,依靠园区载体,打造完整的产业 15 链。加大对现有“五大园区”的建设力度,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各类创业载体功能。积极鼓励新投资项目、新建企业向各类园区集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四是搭建创业平台。要像浙江、苏南等地一样,在民营经济相对集中、产业特色明显的地方,引导和支持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专业加工户、专业街。要加强对服务业的规划引导,可以培育建设如铁锅一条街、陶瓷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精品服饰一条街、地方特色产品一条街等,着力培育特色街区和行业优势经济。

2、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我们都知道,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行业协会都在维护同行业利益、促进同行业发展、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实行行业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对已建成的铁锅、陶瓷工艺、纺织、建材、养殖等行业协会要完善运作机制,发挥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价格商洽、安全管理、业务衔接等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交流会,共同研究质量、技术、市场等问题,形成行业协作、行业自律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快组织纺织、教玩具、农产品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地方性价格约束,信息服务,竞争战略,为政府宏观调控当好参谋,为企业生产经营搞好服务,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服务作用。首先是人才培训服务,行业协会要为行业的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集成和传递信息;其次是技术服务,如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共性技术设备支撑、科技成果的转让和利用等;最后是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服务。行业协会要积极组织本行业统一参与诸如香港展销会、广州春、秋交易会等各类展销会活动,以行业统一设摊展示,形成行业特色和形象,制止无序竞争。三是充分发挥行业 16 协会的形象品牌作用。每个行业协会都要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形成行业文化,打造行业品牌,宣传行业信条,提高行业声誉。如行业协会可以以行业协会名义,建立行业宣传网页、网站,推荐行业企业和特色产品,整合和利用好行业企业和产品资源,加快推进网上交易,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销售覆盖面。引导同行业企业间的协作与配合,协调行业内部会员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避免不计成本、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后果,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形成整体对外,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3、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品牌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形象,还是一股巨大的竞争力。因此,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响地方特色民营经济品牌,才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形成民营产业的集聚效应,地方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得到加强和发挥。就以铁锅商标为例,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把现有华邦、强邦、永利等九大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引导和帮助其争创名牌商标,建议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制定“创牌”计划。政府要从宏观上加强指导和协调,充分利用地方有影响、对外有宣传力的地方特色,指导企业合理注册商标,分配好和利用好商标资源。要鼓励和帮助农产品企业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一些重点农产品积极争取原产地保护。如将目前发展形势较好的红薯三粉、红牛肉、郏县饸烙、姚庄茶水等制品等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来实行属地保护,强化地方特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该县成为“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中国铁锅之乡”等优势,借助“郏县东城区开发区”等载体,把已有的绿色食品品牌和无公害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充分发挥商标协会在行业组织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对商标使用人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企业树立发展观念, 17 着眼长远利益,重视自身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商标战略的实施,带动地方优势资源更加集中,把地方优势资源培育成为优势产业,让优势产业变成市场竞争优势。

4、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成就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执行者和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高素质与相互合作是保证创新迅速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获得创新最大效益的必要条件。在目前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单体规模要做大做强,要想把特色产业规模做大,就必须拥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包括技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等,而人才不足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民营企业要制订人才战略,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把人才使用和能力发挥推向最高点。既要立足自身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挖掘培养,注重提高整个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有重点地选择优秀的中青年培养深造,又要广开进贤之路,善于借用“外脑”。要建立健全一个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这是民营企业赢得人才,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上,要重点培养技术带头人,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推动企业产品不断增强技术含量,从而把企业真正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强“膨胀力”和“拉动力”,带动企业和地方产业的迅速扩张。例如,要想把该县的铁锅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产品的技术创新,组建“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国内外市场调研中心”等,促进铁锅产品的革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中,政府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点要在产业发展布局、宏观调控、吸引投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发挥作用。首先,在产业发展布局上 18 要突出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调控,避免产业趋同,区域内无序竞争。其次,在资源配臵上要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整体竞争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寻求外资嫁接,兴办一批合资企业,培大培强单体规模,推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三,加强引资引智工作。从该县情况看,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缺乏的是资本和技术,要制定更优惠政策,创造更优越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区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龙头企业。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快速增长,培育一批市、省级私营企业集团。同时,要借脑引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第四,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文化。加大区域特色产品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产品宣传活动,如通过举办各种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通过建立地方特色产品的展销馆、博物馆、宣传产业发展历史和文化,扩大特色产品和产业的知名度,形成发展特色经济的浓厚氛围。第五,政府应着重从培植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角度,重视全县特色民营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订有助于本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税务部门要想方设法吸引业主在属地开票纳税,切实防止税源流失。工商、金融、外经、民营等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在市场准入、融资服务、出口代理、行业管理上实行倾斜政策、倾心服务,合力营造有利于本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促进全县特色板块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工业强县、特色富民”的发展目标。

19 参考书目: 1. 《政府经济学》 2. 《区域经济学》 3. 《农村问题专题研究》 4. 《管理学》 5. 《每天读点经济学》 6. 《郏县发展论坛》

同时参阅了郏县县委办、政府办、政研室等20

资料。

第三篇:郏县要发展 我该怎么办人大

“郏县要发展 我该怎么办”学习心的体会

通过参加“郏县要发展 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后,我对人大主席团今后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切实履行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职能,密切同人民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支持、监督政府工作,参与经济工作,为全镇各项事业的建设作出不懈努力。

二、目标措施

1、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服务全局,开展人大各项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人机统一,努力建设政治文明为已任,人大主席团每个月学习一次,主席团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中心工作的分工服从镇党委的统一安排,调研、视察注重实效,并分工联系代表组,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每年不少于四次。镇人大的活动计划、安排服从党委的中心工作部署,代表小组的活动要突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选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民主权利的实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支持监督政府履行法定职能,

依法行政。

2、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审议、决定、监督等职权,掌握知情权,用足监督权,慎用决定权,对事关全镇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开展视察、调研、听证,认真审议,慎重决定。

认真负责地办理代表议案和批评、建议、意见。采取“交办”、“督办”、“反馈”的程序,真正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待,项项有结果,让代表满意,使人民满意。巩固述职评议活动,制定评议计划,讲究评议方法,注重评议效果,促进政府及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3、密切同人大代表和选民的联系,发挥人民代表作用。人大主席团成员和政府组成人员要自觉加强与人大代表、选民的联系,深入了解民情,倾听人民呼声,及时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意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来做。并忠实地维护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及时总结和宣传人大代表中的创业典型,引导全体人大代表投入到全民创业的热潮中去。

努力为代表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形成尊重代表,支持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氛围,继续巩固和开展优秀代表的评选活动,使代表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

动。

4、切实加强人大主席团组成人员的自身建设。

镇人大主席团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学习人大工作业务,学习科学文化,树立做好人大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

大兴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镇人大工作质量,努力为经济工作和中心工作服务。

探讨和规范政府重大事项报告的审议工作,积极推行审前听证的制度。

第四篇:郏县卫生局“一对一帮扶”实施方案

郏县卫生局

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对重点村卫生室

“一对一”帮扶活动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医改政策为指导,以学习马俊欣先进事迹和弘扬“三平”精神为主题,充分利用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及人才、技术优势,深入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帮扶村卫生室活动,不断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为郏县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帮扶单位及对象

1、县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长桥镇东谷刘村卫生室、冢头镇梁庄村卫生室、白庙乡下叶村卫生室;

2、县第二人民医院帮扶安良镇水泉村卫生室、苗楼村卫生室;

3、县妇幼保健院帮扶白庙乡赵庄村卫生室、堂街镇石桥店村卫生室;

4、县中医院帮扶白庙乡五里庙村卫生室、茨芭镇山店村卫生室;

5、县疾控中心帮扶茨芭镇庞庄村卫生室;

6、县卫生监督所帮扶安良镇岩郭村卫生室;

7、县新农合办公室帮扶薛店镇赵寨村卫生室;

8、县卫校帮扶堂街镇李楼村卫生室

9、堂街镇卫生院帮扶堂西村卫生室;

10、李口镇卫生院帮扶张西村卫生室;

11、姚庄乡卫生院帮扶姚庄村卫生室

12、长桥镇卫生院帮扶长桥村卫生室;

13、冢头镇卫生院帮扶北街村卫生室;

14、王集乡卫生院帮扶雨淋头村卫生室;

15、白庙乡卫生院帮扶团造村卫生室;

16、安良镇卫生院帮扶高楼村卫生室;

17、渣园乡卫生院帮扶渣园村卫生室;

18、薛店镇卫生院帮扶冢王村卫生室;

19、茨芭镇卫生院帮扶北姚村卫生室; 20、广天乡卫生院帮扶邱庄村卫生室;

21、城关卫生院帮扶南关街卫生室。

三、帮扶内容

1、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所包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工作。

2、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帮助所包村卫生室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各项规范管理,开展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

3、人员培训培养。帮助、指导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临床进修和业务培训。

4、开展送医下乡、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

四、有关要求

1、时间安排。2012年4月10日前,帮扶单位对所帮扶的村卫生室进行调查了解,制定具体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帮扶时间到2012年底结束。

2、工作纪律。要求帮扶单位不搞形式主义,在帮扶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工作费用均由帮扶单位负责,不增加基层群众的负担。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高标准完成帮扶任务,以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取信于民。要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帮扶的实效。

3、各单位要把帮扶活动作为学习“学习马俊欣、岗位做贡献”活动的具体体现,与单位考核和优秀评选表彰及文明单位创建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帮扶任务的落实。单位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为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4、卫生局将不定时地采取各种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载入档案,并做为各单位年底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第五篇:郏县天诚房地产职业介绍所家政服务合同

甲方(雇主):省份证号:地址: 乙方(服务方):

丙方:

丙方按甲方要求提供乙方人选,经甲方面试合格后,三方达成如下协议: 乙方对甲方服务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合同期限12个月。

合同规定基础服务内容:聘请全职家庭保姆:工资待遇:其他约定:乙方在为甲方服务期间,乙方身份证复印件由甲方保管,乙方每月应有休假两天。

在合同期间内各方责任与义务如下:

一、甲方一次性支付丙方中介费100元;乙方支付丙方中介费50元。

二、合同期间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甲方可向丙方要求终止乙方继续服务。

三、合同期间甲方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不得强迫乙方从事合同约定之外的事项,不得虐待乙方,不得做有辱乙方人格的事情。

四、甲方应在合同到期前十天通知丙方续约,如不及时续约,合同到期后丙方将无条件调回乙方,如甲方让乙方继续服务而不与丙方续约,丙方将依法追究甲方的民事责任,一切后果由甲方承担;如服务中出现问题,调换服务员的应提前十天告知丙方。

五、乙方在为甲方服务期间如有违法行为发生,甲方应尽快通知丙方,丙方将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甲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身份证号:

后果由甲方责任,丙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六、本合同甲、乙、丙三方签字后生效,一式三份,由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七、甲方与乙方签订服务合同,丙方有义务为甲方跟踪服务六个月,可免费为甲方调换服务人员三次(6个月内),期间甲方支付乙方的服务费概不退还。

八、备注: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丙方签字:丙方盖章:

郏县天诚房地产职业介绍所服务热线:5191687

年月日13569573537

上一篇:建党会议范文下一篇:狐狸故事范文